《爱是教育的基础》读书笔记及《春》说课稿_第1页
《爱是教育的基础》读书笔记及《春》说课稿_第2页
《爱是教育的基础》读书笔记及《春》说课稿_第3页
《爱是教育的基础》读书笔记及《春》说课稿_第4页
《爱是教育的基础》读书笔记及《春》说课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爱是教育的基础》读书笔记关键词:热爱学生,启发良知,完美人格,健康成长内容摘要:老师不仅给学生传授知识,也要培养、塑造学生的良好人格,启发学生对社会、对他人、对家庭的道德良知与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要实现这一目标,不能靠生硬的说教与粗暴的灌输,对学生需要尊重与信任、温暖与关爱、表扬与鼓励。归根结底就是:爱是教育的基础爱是教育的基础,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激发学生积极向上,才能用“发乎于心”的真情实感,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正如人的十个指头不会一般齐,在一个班的四五十个学生中,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然而相对地也有一些潜能生,如果对潜能生只一味地强调严格要求,不去主动与潜能生接触,了解他们在生活上、学习上的困难,不去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不能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那么,师生之间的距离会越来越远,转化效果肯定不如人意。有的教师甚至认为对潜能生批评鞭策见效快,殊不知这样会导致他们生产生逆反心理,以恶作剧来发泄不满情绪,以寻求不健康的刺激来填补内心的空虚,从而越滑越远。作为一位好的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启发孩子的良知以其完美的人格影响学生,要用爱面对每一天、每个人、每件事,以爱心、耐心及平常心来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教育走进学生的心灵,给予每个孩子全面的关怀,让他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多一点尊重与信任潜能生通常是指那些在学习上或思想品德上暂时落后的学生。因为落后,他们往往有较严重的自卑感,因此更需要得到老师的尊重。尊重是沟通潜能生心灵的桥梁,用它传递出的期望和要求,要比任何说教、批评更有效果,更持久,更能激发学生的主动能动性。爱默森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潜能生也有强烈的自尊心。因为他们常常受到冷淡甚至歧视,所以更希望得到尊重和信任。要想教育好潜能生,就需要教师端正态度,摘下有色眼镜,将潜能生与其他学生一样看待,不冷淡,不讽刺挖苦,不误解,充分地尊重和信任他们。有个学生,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每天在学校吃完午饭后,不睡午觉到处找人讲话、乱翻同学书包,甚至随意离开座位走动,严重影响其他同学休息。面对这样调皮的学生,我并没有因此而嫌弃他、冷落他、责骂他,而是利用中午空闲时间找他交心谈心,讲学习的重要性;哪些是好的,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对的,不该做的。充分让他发表自己的看法、想法,说出自己的心里话,然后对照自己现在的行为加以比较,让他评判是非。到最后,他羞愧地低下了头,认识到自己的不对,并表示以后好好学习,听从老师的教导,改掉不良的坏习惯。从此以后,他每天都能自觉地遵守午餐午休管理的纪律。平时老远看到任何一位老师就主动打招呼,我知道他已从心理上接纳了老师,愿意听从老师的教导。尊重和信任他们,用语言去温暖他们的心,用眼神鞭策他们的行为,让潜能生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感到自己与别人是平等的,就会使他们与老师、同学融洽无间,与集体和谐一致,就会给潜能生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给潜能生以鼓舞和希望,也能使教育的力量和作用充分发挥。多一点温暖与关爱面对这样的学生,不能因为他们缺点多就冷淡、疏远他们,而要善于拨开学生眼前的迷雾,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火,帮助学生体味到上进及学习取得时的欢乐,诱发学生的责任心和荣誉感;抱着一颗爱心去亲近他们,多给他们一点温暖和关爱。事实上,潜能生都有闪光点,本质都是善良的,往往因为有缺点没能得到及时纠正,逐渐发展,积少成多,以致缺乏改正的足够勇气与自拔的足够力量,如果老师伸出“爱手”拉他一把,便会使其挣出泥潭。作为班集体的一员,学生最怕的是被老师忽视、被同学歧视,有时,当学生需要关爱的时候,一个鼓励的眼神,或许会给学生极大的期待和温暖;需要帮助时,伸出友爱之手,或许会留下一生的感激。“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许许多多无可辩驳的事实表明:在爱的雨露滋润下,“丑小鸭”也一定能够成为“白天鹅”。多一点表扬与鼓励潜能生的缺点往往掩盖了他们的闪光点,自卑感掩盖了他们的自信心。因此,要及时捕捉他们的闪光点,一旦发现闪光点及时肯定,一旦有进步,哪怕希望微小,也一定要及时鼓励,使他们每前进一步都能产生成功后的喜悦,进而满怀信心地去实现老师提出的更高要求。表扬犹如阳光,获得老师的表扬是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需要一旦满足,便会成为一种积极向上的原动力,人的许多潜能和情感便会奇迹般的激发出来。所以,凡是聪明的教师都不能吝惜对学生的表扬。有些潜能生有了初步转变后会有所反复,作为教师,此时保持相当的耐心,千万不要说什么“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之类有伤学生自尊心的话,要相信他们,要看到他们的成绩,要有潜能生能转化好的坚定信心,变歧视为热爱,变“管、卡、压”为“教、启、导”,为他们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让他们的自尊心能通过正当方式获得满足。俗语云:不知哪朵云彩有雨。为人师者,应厚爱每一个学生。在与潜能生的交流中,尝试多一点信任,少一点命令;多一点赞许,少一点挖苦;多一点微笑,少一点冷漠;把爱渗透到批评话语中,给予充分的理解,从而让每颗星星都发光,让每片花瓣散发芳香。也只有他们快乐,老师才是幸福的。《春》说课稿

大田屏山中学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课是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第四单元第十四课,本单元要点是引导学生学会写景的方法,学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而《春》是写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作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导人们去欣赏大地回春的动人景象,并感受春天所带来的蓬勃生机与无限希望。《春》在选材上,谋篇上紧紧扣住了春天的特征,而且在语言的技巧上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因此《春》作为第四单元第一篇是其道理的,由《春》这一课开始.,继而学习后几篇课文来加深人们热爱自然的感情也是有好处的。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掌握生字词

B、学习用鲜明、准确、生动的语言,具体地、绘声绘色地描绘春天的各种景色。

C、学习作者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和抓住“春天”的特点。

○2能力目标

A、引导学生品味作者用诗一般的抒情笔调、优美的语言描绘春天。

B、学习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

C、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3情感目标

深刻理解作者通过细致生动的描绘充满生命力的春天景象,来表现自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追求未来,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和为建设人类美好的春天而发奋努力的崇高理想。

[说明]确定以上的三个目标是要体现“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并重的教学理念。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领悟,写好景物必须进行细致的观察,还要逐步学会各种写景方法(如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运用)

教学难点:读课文,要求读出有感情,用声音来塑造春天的形象,传达内心的感受。

4○1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已经学习过抒情散文,但具体的学习全篇都是写景的抒情散文还是第一次。因此要引导学生懂得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还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努力通过本课,做到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停顿的长短、读音的轻重、语速的快慢和语调的抑扬来传达内心感受。

○2校情分析:

我校是一所乡镇中学,农村的孩子,学习语文较被动,语感较差,语文素质的层次明显,难以用上多媒体。

5教具的使用:收录机、小黑板、朗读带、《春江花月夜》伴奏带。

二、说教法与学法

1自主学习享受美的愉悦,提高审美能力。(应多读少讲,以读代讲为主)

过去,不知多少人读过《春》,读了多少年,但读过后有些人只能隐隐约约的记住几个词句。而有些人读过,那一片春色再也无法从记忆中抹去。两种不同的阅读结果,主要取决于读的方法。《春》这样的名篇,如果仍然是教师讲、学生听,那么学生永远无法领略到《春》的意蕴悠长的美。所以,我本着注重创设教学情境,运用直觉领悟和心理体验的思维方法,带领学生进入艺术境界,自己阅读。让课堂成为感知美、欣赏美、品味美、探讨美的自由空间,提高审美能力,进而初步学会表达美和创造美。

2示范分析,而后以合作、探究辅之。通过示范,学生就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分析。

[说明]示范分析是根据校情来决定的。

3学法指导:

本文是抒情散文,要求学生从课文出发,采用边看、边问、边想、边读、边写。看:看课文,从中发现问题。问:指出问题。想:思考并回答教师精心设置的问题。读:读顺、读流畅,读出感情。写:通过本文的学习,教师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写片断。

4教学时数:三课时(因为乡下学生语文的底子薄)

三、教学程序

总的用一句概括:由表及里,循序渐进。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我们现在正饱受着严冬的寒冷,总是希望着冬天早点过去,春天早点到来,因为春能给人温暖、给人力量、给人希望、给人自然勃发。所以,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文,如唐朝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牧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涌旗风”。这些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今人对春的赞美的散文。

[说明]

○1此设计帮助学生回忆春天美好的感受,设计一个较好的教学环境,为课文教学作情感铺垫。

○2诗文预先写在小黑板上,并还要多写几则,可以轻松自然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扩大教学容量。

(二)听录音、学生静听,通过声音感受春色之美

导语引导着学生回忆春天,现在则是通过声音把学生引入春天的佳境,这样文质优美、简洁明快的散文,不必象以往急着去介绍作者,熟悉文字,而应该创设一种教学环境,将学生由课前分散的注意力转换到集中的、急于求新知的心境上来,主动配合教师学。一遍、两遍,让学生静静聆听,闭目想象,让思绪飞出教室,飞进春意盎然的大自然,去采撷那一片片美丽诱人的春色。莱辛说:“凡是我们在艺术作品里发现美的东西,并不是直接由眼睛,而是由想象力通过眼睛发现为美的。”同时让学生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完成能力目标中的C点,也为教学难点铺平道路。

(三)作者简介:(此步骤要求学生在预习时自己查找资料完成对朱自清的认识,课堂上让同学们相互补充。)

[说明]设计这一步骤是因为朱自清是一位现代著名作家,对他应作多了解。

(四)掌握文中的生字词,特别是一些多音字。(抄写在小黑板增大课内容量)

[说明]特地设计这一步骤针对乡下学生对字词的学习被动,基础较差而设的,同时扩大识字量,为下面的朗读扫除障碍。

(五)学生自读,理解欣赏春色之美。

在这个阶段,学生往往只能直觉意会“美”而不能言传“美”,所以我准备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文中所描写的景物及其特点,理解“春”究竟是怎样美的,作者是如何构思的?讲究层次的?此时教师作示范如:山——朗润,水——涨,太阳——红,小草——钻,要求学生轻声读,边读、边想、边用笔勾画,自读、自悟、自得、自问。然后小组互动学习、分析、整理。所得及所问,派代表参与板书,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视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也可作如下的质疑,作为对学生思考不足的补充。当然,这些问题事先写在小黑板上,等到同学们讨论地差不多的时候才出示。

○1写春草作者为什么却写孩子们的嬉戏?

○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为什么不说成“嫩嫩绿绿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3“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句话的前后都描写花,为什么中间夹一句动物的描写。

○4春风是无形、无色、无味,但作者是通过哪些角度把它写的有情有感的?

○5写春花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6文章的结尾为什么用“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来比喻“春天”?

最后由教师总结归纳,让同学们能够由点到面,将零散的景物及特点集中。

[说明]设计这一步骤旨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思考的能力。同时再从独立转向合作、探究,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质疑、相互启发,这样就形成了多维态势的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让学生用心读、用心赏,读出美,增强审美能力,每个人都会有收获,教师的设问与及同学的质疑。落实了教学重点,完成知识目标的C点和情感目标。

(六)精读,通过比赛朗读、配乐朗读品味语言之美。

还像上节课那样一遍遍的朗读,学生绝对会觉的枯燥泛味,因此我让学生各自找最精彩的地方朗读,品味它的语言。另外,进行朗读比赛,各组推荐二到三名同学朗读自己最拿手的段落,由平常朗读较好的同学作评委,进行打分评比,最后作全班配乐朗读。在这过程中,我还用了这样一个句式:“段(句)好,好在”要求学生从词、句式、修辞的角度,从写法、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评点。根据乡下学生素质较低,我先用了“春草图”作示范。设了些小问题:如“钻”为什么不用“长”。“偷偷”叠词的运用,运用了什么修饰手法及其作用?

[说明]采用多样的朗读形式,有利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激起学生自主的活动,设计的句式有利全体学生的参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说是由扶到放的过程,这样也落实了教学重点及难点。

(七)从文学作品和记忆中寻找美

同学读完《春》,从中受到了美的感染和熏陶,一定能够从文学作品或记忆中找出描写春的优美词句。

[说明]设计此题步骤目的是将学生学语文的目光由课内导向课外,引向丰富多彩的更大空间,使课内外结合,我还准备印发一些有关“春”的名句供他们欣赏。

(八)、美的训练

1、引导学生从形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