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粮食供需状况分析及粮食安全预测_第1页
我国粮食供需状况分析及粮食安全预测_第2页
我国粮食供需状况分析及粮食安全预测_第3页
我国粮食供需状况分析及粮食安全预测_第4页
我国粮食供需状况分析及粮食安全预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粮食供需状况分析及粮食安全预测

食物是人们获得营养的重要食物来源之一。这是保护生活、平衡价格、稳定人们的重要原材料。粮食安全不仅是实现食物安全的基础和关键,更是确保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稳定运行的基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总产量在3亿吨起点基础上,先后跨上3.5亿吨、4.0亿吨、4.5亿吨和5.0亿吨4个台阶,特别是2004年以来连续8年增产。目前,粮食生产能力基本稳定在5.0亿吨水平,粮食生产发展和供需形势呈现出良好态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实现了供需基本平衡(杨红旗等,2009)。但是,作为世界人口大国,农业仍然是我国国民经济的薄弱产业,粮食安全的基础仍然比较脆弱。2011—2030年是中国由基本小康社会向全面小康社会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居民食物消费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面对未来食物生产的基础脆弱、资源环境有限等不利条件,如何充分合理地规划各项资源、指导土地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等,以确保我国粮食安全、满足居民食物的合理消费的需求,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和难题。要实现合理规划就必需对未来粮食的供求形势有个准确判断,粮食安全的底线是多少成为重中之重的问题。本研究从居民营养需求的角度出发,进行基于居民合理膳食模式下的粮食供需平衡分析,对我国今后粮食供给能力需要达到的水平做出合理判断,以期为我国粮食政策的制定以及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等提供依据和启示。一、粮食产量和食品安全的基本情况总体上,在面对人口刚性增长、耕地面积持续下降的双重压力下,我国粮食生产仍取得了较大丰收,主要粮食产量和人均占有量呈总体上升趋势,比较好地实现了粮食供需平衡。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获到空前的良好发展环境,粮食产量快速增长,粮食安全进入到了供求大体平衡、丰年有余的新的历史阶段。人民生活的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提供了有力保障。(一)阶段论。在中国,具备一个前我国粮食主要依赖国内生产,粮食供给量主要指国内粮食生产量,有少量的国际市场粮食进口。目前,针对我国粮食生产发展,依据不同的研究手段、目标、认识和方法等,主要形成了三大理论,即阶段论(刘志澧,1989;王宏广,1993;中国科学院,1995)、台阶论(俞敬忠,1996;卢良恕,1992;丁声俊,1995)和渐变论(党安荣,1998)。其中阶段论学者较多,最有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新中国粮食生产发展三阶段论”。但是,无论怎样划分我国粮食生产的发展状况,我国粮食产量在总体上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粮食供给呈现以下方面特征:1.粮食产量分析1949年我国粮食产量只有11318万吨,1978年粮食总产量缓慢增长到30477万吨。改革开放以后,一方面,我国逐步改革统购统销的体制,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减少定购数量,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国家加大对农业的强力支持和农业科技进步,使粮食产量进入快速增长期,我国粮食产量从3亿吨开始一路震荡走高,1984年超过4亿吨,1996年超过5亿吨,2011年达到57120.9万吨,与1949年相比,粮食产量增长4.05倍,年均产量增长率为2.65%。与1978年相比,粮食总产量增加了79.3%。1978—2011年我国粮食生产得到快速发展,但波动也更频繁复杂(见图1)。2.加回4.5“克氏原螯虾”加标1949年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为208.95公斤,1978年增加到316.61公斤。2004—2011年连续8年实现增产,人均粮食占有量逐年增加,粮食人均占有量达到423.95公斤,较1978年增加了107.34公斤,提高了33.90%(见图2)。3.我国粮食品种持续稳定趋势新中国建立以来的粮食生产历史中,粮食总产量的增长主要是由于单产水平的提高。从图3中可见,1949—2011年,粮食播种面积变化相对平稳,1949年为11147万公顷,2011年为11057.2万公顷,减少了89.8万公顷;而单产水平由1949年的1015.34公斤/公顷,增加到2011年的5165.95公斤/公顷,增加了408.8%(见图3)。以上数据表明,1978—2011年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呈持续波动减少趋势。受耕地面积总量减少的影响,未来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将难以扩大,增产主要将依靠粮食单产水平的提高。(二)粮食需求结构粮食是人们日常食物和营养的主要来源,主要包括谷物、豆类、薯类等。粮食需求包括口粮、种子、饲料、工业用粮、损耗和贸易等。我国既有粮食出口也有粮食进口,但总体而言在国际粮食市场上我国主要是粮食进口国,因此,在粮食总需求中国内需求所占比重较大,国际需求所占比重较小。本研究的粮食需求量是指国内需求量。1.年际变化比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消费需求总量增长平稳,由1978年的2.88亿吨增加到2009年的5.42亿吨,增长了88.24%。从年均增长率变化看,除1985年、1997年、2000年、2003年、2005年这5个年份的粮食需求量较上一年有所下降外,其他年份的粮食需求量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见图4)。其中,1979年较1978年的粮食需求量增长了7.96%,需求量增长幅度较大;1997年较1996年的粮食需求量略有下降(下降了2.56%)。2.粮食和加工用粮需求增长情况尽管我国居民人均粮食消费总量波动幅度不大,但其结构变化非常明显(见图5)。总体看,居民口粮、种子用粮需求量和粮食损耗逐年减少,饲料用粮、加工用粮需求量逐年增加,其中口粮需求量、种子用粮需求量和粮食损耗分别由1995年的27934.94万吨、1395.27万吨和2799.72万吨,减少到2009年的23192.05万吨、1039.91万吨和1592.46万吨,减少了16.99%、25.47%和43.12%。饲料用粮和加工用粮分别由1995年的12495.98万吨和2985.94万吨,增加到2009年的17324.80万吨和11053.88万吨,增加了38.64%和270.20%。这一变化趋势与我国诸多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也与国际学者对其他国家研究的结论相一致。3.我国居民均粮食需求分析从我国居民人均粮食年消费量波动幅度变化看基本保持在±3.5%范围内。其中,最高变化幅度为1997年,较上年减少-3.53%;其次是2009年,较上年增加了3.05%,其他年份均在3%的范围内波动(见图6)。从人均粮食年需求量绝对值变化幅度看,1997年较1996年人均粮食需求量减少幅度最大,高达14.20公斤;其次是2009年较2008年增加幅度最大,高达12.06公斤;剩余年份的变化均在一位数内(见图7)。我国居民人均年粮食需求量在378.88~406.09公斤之间波动。除1996年和2009年人均粮食需求量超过400公斤,分别为401.86公斤、406.09公斤外,其他年份均不足400公斤,最低年份为2001年,为378.88公斤。(三)粮食产需自然状况对我国粮食产需平衡的分析表明粮食产需状况总体呈波动起伏状态,基本能够满足自给。产大于需和需大于产的年份均是16年,但应看到近年来我国粮食的自给率下降得比较明显,产需平衡存在较大缺口,特别是2003年粮食产需缺口高达6004.6万吨(见图8)。近年来粮食产需存在明显缺口的原因是饲料用粮增长明显,表现在加工用大豆进口增加。这说明我国对国际市场依赖不断加强,考虑到国际市场稳定、政治因素等,我国的粮食安全状况是不稳定的。二、粮食行业面临的安全挑战虽然我国近年来粮食连续增产,产量超过5亿吨,但我国粮食供求依然偏紧,存在着缺口,未来粮食安全面临的形势依然非常严峻,粮食领域存在以下方面的不安全因素:(一)粮食紧张程度将进一步减弱耕地、水等农业资源严重短缺且有日益减少的趋势。各种建设占用耕地猛增,导致耕地面积锐减,人多地少矛盾恶化,加剧了粮食紧张程度。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且年度、季节、区域等分布不均衡,今后水的供需矛盾将更加尖锐,并成为影响粮食生产的重要制约因素。灾害频繁、农业生态遭到破坏、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等进一步影响粮食生产。(二)投入上存在不足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国家财政对粮食生产所需的资本、物资和装备的支持力度不够,投入严重不足、欠帐较多,粮食生产的现有条件落后,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脆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强。各级政府对农业投入的力度能否明显加大是未来粮食安全能否有效保障的重要方面。(三)科技支撑能力不强我国未来粮食播种面积大幅度提高的可能性很小,粮食增产将主要体现在单产增长上。因此,在有限资源环境条件下,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才能有效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目前科技进步在我国粮食单产增长中的贡献率为41%,而发达国家一般在60%~80%,差距明显。科技含量低,粮食增产的技术支撑能力不强,在国内外粮食市场上竞争力不强。现有农业技术储备不足和技术发展方向偏离农业的需求,依靠科技增粮的任务繁重。同时,农民的科技教育水平低也是影响粮食安全的重要原因。(四)经济制度的执行不到位落后的小规模生产经营方式从制度上阻碍着我国粮食生产。其他社会经济方面的制度与政策(如生产管理体制、流通体制、价格政策、市场需求等)不完善,造成农业政策的偏差和不当。未来支持粮食增产的改革和制度创新能否取得突破性进展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影响因素。(五)主渠道作用不发挥突出表现在粮食流通体制不顺,市场分割现象严重,主产区与主销区关系不协调;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市场化改革迟缓,主渠道作用不能有效发挥;粮食产品品质差,产品价格高于国际价格,缺乏国际竞争力。(六)存在的主要风险未来粮食自给率可能有所下降,进口依存度提高。国家对储备粮的宏观调控机制不健全,粮食储备管理制度不完善,地方储备严重不足,发展粮食生产风险亟待得到有效防范或化解。(七)粮食消费需求的增长,造成粮食浪费日趋严重一方面人口基数大、增长迅速,对粮食的需求不断增长。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对动物性食品的消费需求增加,导致饲料用粮、加工用粮的需求不断增长。再者,在外就餐的增加,不合理的点餐导致的粮食浪费日趋严重,也间接地造成了粮食需求的增长。粮食需求刚性增长给粮食安全目标的实现带来了挑战。三、各机构预测结果比较对我国未来的粮食供需平衡状况,迄今为止国内外百余家机构和研究者进行过有意义的预测研究,且每位专家预测的结果差别较大,结论差异较明显。综合分析比较他们的预测结果可以发现存在着两大特点:(一)粮食供需缺口预测国际上,布朗、罗斯基朗、美国农业部、日本海外经济协力基金以及世界银行等都对我国未来粮食供求情况进行过研究,国内学者姜长云、黄季焜、陈永福等也对此进行过研究。从国内外相关机构和学者对我国2020年、2030年粮食供需缺口预测的结果分析可以看出,预测我国未来粮食供不足需的结论占绝大部分,认为2020年我国粮食产需存在缺口的占93.75%,认为产大于需的占6.25%;认为2030年我国粮食产需存在缺口的占80.00%,认为产大于需的仅占13.33%,认为产需平衡的仅为6.67%。其中,布朗和CECF预测的缺口值最大。(二)粮食产需自然过程的预测和评估对我国未来粮食供需形势的预测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是推算法和模型法。模型法主要有主成分分析、生产趋势模拟、时间序列分析、一般均衡模型等方法,在农业生产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等相关因素变化分析的基础上做出粮食产量和需求量的预测和评估。推算法也主要是基于历史上粮食产需变化状况,根据我国农业生产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做出评估的。预测结果差异较大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各预测模型的基础假定、模型参数、模型结构、农业与其他部门之间的联系结构等不同;二是在具体的预测操作过程中,即具体的政策模拟中,影响需求的水资源与农业投资的因素、饲料转化率、选择进口畜牧产品还是饲料粮、以及GDP和人口的变动假定等是造成差距较大的原因;三是与所采用的我国农业统计数据的偏差有很大关联。四、民膳食营养需求目标的系统分析当前国内外学者对我国粮食安全的预测主要集中在对未来粮食安全的计量研究上。而对于从居民膳食营养需求目标出发的研究虽略有涉及,但研究并不系统全面。本文拟从我国居民合理膳食模式出发对我国未来粮食安全目标进行预测,为实现有限资源效用最大化、确保我国粮食安全提供新的数据支持,也为引导制定相应的消费引导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唐华俊等,2012)。(一)计算人食粮量的计算从居民营养健康的角度出发分析我国人均粮食需求量的各个组成部分,计算出基于合理膳食模式下的人均口粮和饲料用粮、加工用粮的需求量;对种子用粮、工业用粮、损耗等人均需求量采用趋势预测法。1.我国人食量指标的确定针对我国居民的营养状况和膳食结构中存在的主要缺陷,中国营养学会推荐了一个营养上比较理想的膳食模式。根据居民合理膳食模式的标准(中国营养学会,2008),将其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作为本研究中进行我国基于合理膳食模式下的人均粮食需求量研究的标准(见表1)。根据该标准,将满足人体营养健康所需求的粮食需求量分别低、中、高三个方案,折算出人均年食用粮食需求量分别为219.39公斤、275.94公斤和335.19公斤(见表2)。由表2得出的合理膳食模式下的人均粮食需求量数据计算出基于低、中、高方案时人均粮食年需求量分别为252.64公斤、322.07公斤和386.6公斤(见表3)。2.年、20年人口预测值不同研究机构对我国人口预测结果不同,在比较分析他们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本研究采用权重法对2020年、2030年人口预测值分别为14.66亿和15.15亿人(见表4)。要解决2020年14.66亿和2030年15.15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依据基于居民合理膳食模式的粮食人均需求量的高方案的粮食需求量分别为2020年、2030年最高仅需5.67亿吨和5.86亿吨(见表5)。(二)各因素之间的差异如前所述,国内外不少学者对粮食生产远景已做过诸多分析与预测,由于采用的预测方法和相关因素选定的差异造成预测结果的差异。本研究综合比较前人的预测结果,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计算出2020年、2030年我国粮食产量预测结果分别为6.15亿吨和6.50亿吨。(三)基于居民营养需求的粮食供需路径基于居民合理膳食模式的需求预测结果,本文选取高方案与供给量预测值作比较发现,在居民合理膳食模式的营养需求出发进行粮食合理摄入时,我国2020年、2030年粮食产需不存在缺口,反而是产大于需分别达到0.48亿吨和0.67亿吨(见表6)。可见,基于我国居民合理膳食模式下的未来粮食供需预测结果与应用其他经济学方法、推算法等预测出来的结果差异较大。这也为确保未来粮食供需平衡提供了一个思路。五、引导食安全由以上预测结果的差异可以看出,面对未来粮食安全的严峻形势,要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在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同时,也应花大力气合理引导居民消费,大力宣传平衡膳食模式,转变居民食物消费观念,引导科学节约用粮。只有将保障粮食产量稳定增长和合理引导粮食消费双管齐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未来粮食安全问题。(一)创造有利于粮食发展的良好环境确保粮食安全必须先保障粮食生产的稳定。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粮食供给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