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卷四论述题概述_第1页
第一讲卷四论述题概述_第2页
第一讲卷四论述题概述_第3页
第一讲卷四论述题概述_第4页
第一讲卷四论述题概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2网址:总校监督电话:82228505大众考资网:咨询电话AGE要想成功,就要时时审视:辛勤的双脚要是否走在正确的道路上。PAGE1大众考资,专注司考服务大众内部资料禁止外传第一讲:卷四论述题概述一、历年真题概览题目考点学科分值2011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2.案件执行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问题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2.执行中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法理学法理学、民法、商法、民诉20分26分2010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2.协调、和解方式解决行政争议问题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2.行政法中的调解与和解法理学行政法20分25分2009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2.信用卡透支与滥用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2.权利义务中的利益平衡3.诚实信用原则法理学民法20分25分2008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2.网上裸聊问题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2.法无禁止即自由3.罪刑法定原则与扩大解释法理学刑法20分25分2007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2.无讼与泛讼3.行政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2.“息讼止争”与“滥讼”3.行政法基本原则中的信赖保护法理学行政法20分25分20061.市政府行为的合法性、合理性2.法的渊源、法律解释与法律推理1、依法治国;2.公平正义;3.法治理念;4.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5.法的渊源;6.法律解释与法律推理。行政法法理学35分35分20051.超市无故搜身案2.判例、案例与司法解释1.精神损害赔偿;2.法官自由裁量权;2.人格权保护;3.消费权益保护;4.企业安保措施;5.判例、案例与司法解释民法诉讼法消费权益保护法法理25分25分20041.纠纷解决方式2.科技与法律的关系1.人身权、肖像权等;2.商业规则与诚实信用;3.工商行政管理与行政许可;4.权力保护与秩序维护等等。宪法民法行政法法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5分25分2003对某市治理交通秩序新举措合法性、合理性的认识1.依法行政原则2.合理行政原则行政法30分二、命题特点:1.分值高;2.命题活;3.学科多;三、考试与阅卷特点:1.时间紧:2.难阅卷:四、训练重点:1.找观点:2.练模板:3.凑字数:4.记法谚:第二讲三块五段论模板法答题技巧一、论述题八股模板式答题法总论研究司法考试卷四论述题的答题要求我们会发现,卷四的论述题,实际上完全可以当作我们所熟悉的论说文来写作的。根据我们对数千篇优秀论说文的考察和研究,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的论说文都遵循着一种固定的模式。对这种模式进行训练,无疑对应付司法考试将会有很大的帮助。这就是论述题八股模板式答题法。对于司法考试卷四的任何一种论述题,我们都可以从下面的模板出发进行谋篇布局。我们把一篇文章分成八个模块(也就是八股),见下表:表格一:论述题模板式答题技巧布局表第一股原材料概述,提出文章总的观点。第二股主要概念的界定,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名词解释。第三股为什么会提出这个观点?――原因的分析:逻辑的或理论的。第四股提出这个观点有哪些好处?——结果的分析:理论的或实证的,个人或社会的。第五股如果不这样会有哪些坏处?——反面的论证:理论的或实证的,个人或社会的。第六股如何做到这样?——方法的分析。可以略写,也可以不写。第七股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全面的考虑。进行纠偏和解惑。第八股总结和提升全文观点:口号,略写。第一股:原材料概述,提出文章总的观点。按照论说文的写法来说,并不一定都要求概述原文,但对于一篇完整的议论文来说,所发议论总要有个由头,因此,原材料概述就是这个“由头”。有些类似我们在小学学习课文时老师让做的那个中心思想,所以,这个能力的训练实际是在恢复小学就系统训练过的能力,按照现在的话来说,叫概述原材料。既然是概述就要详略得当,既要避免照抄原文,又要把原材料中最核心的文字保留下来。当然,对于比较短的原材料是可以照抄的。文章总的观点是在分析原材料的基础上得出的,主要是判断命题人要考察的法律问题是什么,这是全篇文章的关键之所在。提出观点一定要准确、清晰,避免模糊和模棱两可。对于评论型的论说文只需按照自己的理解提出自己的观点就可以了;对于观点型论说文,要明确表示自己赞同哪一方的观点。提出观点这一段,可以简要说明原因,也可以仅仅提出观点,留得后面去论证,具体如何操作,以文章整体字数和篇幅的基本要求为准。第二股,主要概念的界定。这是最简单的问题,但却是大家最容易忽视的问题。很多的考生写的文章缺乏专业水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文章里缺乏法律概念。但我们又不能随意写一些无关的法律概念,针对我们上面提出的观点,来解释论证这个观点所涉及到的法律概念,看起来象名词解释,但却使得我们的文章更像法学的专业文章了。法言法语从哪里来?——就是这样来的。第三股,为什么会提出这个观点——原因的分析,理论的或逻辑的。解释了基本概念,下面顺理成章的就要解释你为什么提出这个观点了。从法学理论的高度或者从事件间逻辑关系的角度,这一段可以看作是论证。严格的说它属于论说文的核心部分,但从我们的八股模板法答题技巧来看,是很容易写的部分。也就是我们采取巧妙的办法,把一般议论文写作中最重要的难点部分绕过去了。这一点就象是练武功打基本功一样,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奏效,现在我们不练了,搞些“投机取巧”的法子,直接奔敌之要害了。第四股,提出这个观点有哪些好处?——结果的分析:理论的或实证的,个人或社会的。就是举出一些实际发生的例子来证明你的观点正确。任何一个观点都是为了一定的目的提出的,比如刑事诉讼法中“辩诉交易”概念的提出,显而易见刑事诉讼价值中,公正处于首要地位。只有在正义得到实现的前提下,才能提高诉讼效率;对诉讼效率的追求,不能妨碍公正价值的实现。但公正的优先地位不是绝对的,在一定情况下,为了效率,不得不对公正价值做出适当牺牲。在特定情况和特殊的案件中,诉讼的效率处于优先的地位。这种做法将有利于提高司法资源的利用率,减轻当事人的痛苦。在这一段还可以举一些实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但注意一定不要篇幅太长。第五股,如果不这样会有哪些坏处?——反面的论证:理论的或实证的,个人或社会的。比如刑法里的“罪刑法定原则”是我国刑法修正案中一个重要的修订条款。我国现实的刑事司法经验和刑法研究的理性思考告诉我们,用类推的方式企图不放过任何危害社会的行为,是一个极难实现的理想主义目标。“惩罚并非万能”,也不是维护国家统治的惟一最佳选择。企图以否定罪刑法定肯定类推制度,这一以“不变”来应社会行为的“万变”,其结果很容易导致罪刑擅断,刑事司法权滥用等负面效应发生,这是与依法治国根本对立的。第六股:如何做到这样?——方法的分析。一个好的观点必须是可以在实践中加以利用的,或者是对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比如“安乐死”的立法问题,如果你赞同“安乐死”这种做法,那么怎么在立法中得到体现哪?目前世界上除了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是正式让“安乐死”合法化的国家外,其它国家都没有对“安乐死”正式立法,其主要原因是限于目前的立法技术、人们的道德水平等因素,一旦不慎,将会给故意杀人以可乘之机。如果你赞同“安乐死”的做法,那么就一定要提出一些可行的方法。第七股,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全面的考虑。进行纠偏和解惑。论述题一般的考点都是一些有争议的法律问题,法学专家的意见也不统一。因此,在阐述你的观点的同时,要注意适当照顾反方面的意见。比如在“包二奶”赠与遗产纠纷一案中,如果你赞同“二奶”具有接受赠与遗产的权力,那么在论述完你的观点以后,要提出如何对婚外同居行为的法律约束问题,以及婚外同居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第八股:总结和提升全文观点:口号,略写。论说文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说,凤头就是观点的提出要鲜明、有力;而中间的论证部分要厚实、言之有物,象猪肚那样富有营养;结尾部分要象豹尾那样果断有力,也就是呼应中心观点。对于阅卷老师来说,在紧张的阅卷过程中,对于一篇文章的把握主要是看题目、找观点、注意结尾。只要这三个地方清楚、明白,基本上就能确定你的分数了。例1:2010年司法考试卷四第七题:(协调、和解方式解决行政争议问题)(本题25分)材料近年来,为妥善化解行政争议,促进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与行政机关相互理解沟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全国各级法院积极探索运用协调、和解方式解决行政争议。2008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行政诉讼撤诉若干问题的规定》,从制度层面对行政诉讼的协调、和解工作机制作出规范,为促进行政争议双方和解,通过原告自愿撤诉实现“案结事了”提供了更大的空间。近日,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工作年度报告(2009)》披露,“在2009年审结的行政诉讼案件中,通过加大协调力度,行政相对人与行政机关和解后撤诉的案件达43,280件,占一审行政案件的35.91%。”总体上看,法院的上述做法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赢得了公众和社会的认可。但也有人担心,普遍运用协调、和解方式解决行政争议,与行政诉讼法规定的合法性审查原则不完全一致,也与行政诉讼的功能与作用不完全相符。问题:请对运用协调、和解方式解决行政争议的做法等问题谈谈你的意见。答题要求:1.观点明确,逻辑严谨,说理充分,层次清晰,文字通畅;2.字数不少于500字。标题:完善“协调和解”的法律依据,促进社会和谐(1100字)第一股:(96字)在行政诉讼案件中进行“协调和解”的做法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但也有人担心其做法与行政诉讼的功能与作用不完全相符。其实,我们需要做的是完善“协调和解”的法律依据,进一步从法律的层面促进社会和谐。第二股:(163字)调解是指双方或多方当事人就争议的实体权利、义务,在人民法院、人民调解委员会及有关组织主持下,自愿进行协商,通过教育疏导,促成各方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办法。“协调和解”,与诉讼法专用语“调解”没有什么区别。但是,一般来说经过法庭的“调解”具备法律效力;而行政诉讼中探索的“协调和解”一般不能在法庭主持下进行,因此不具备法律效力。第三股:(182字)“协调和解”的做法并不违背行政法的立法目的。而立法目的是任何一部法律的灵魂,对整个法律起统帅和指导作用。在特定条件下运用“协调和解”解决行政争议无疑是合乎行政诉讼法立法目的的。现行行政法规定的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的依据是“公权不可处分”的理论,其实,“公权不可处分”的内涵应是“公权不可任意处分”,行政主体在某些方面对行政行为的有限处分权,恰恰是行政权力的应有之义。第四股:(104字)建立行政诉讼和解制度符合诉讼法的共同价值追求。协调和解能有效缓解对抗,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及时解决纷争、化解社会矛盾是三大诉讼法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解能迅速解决纠纷,减轻法院的压力,符合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第五股:(101字)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维护社会稳定。在所有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中,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最为重要。如果在所有的行政纠纷中,仅仅使用法庭审判的手段,无异对政府与人们群众的关系是一种损坏,最起码也是缺乏建设性的。第六股:(211字)在具体操作上,为了保障行政审判中的法治统一,我们要确定和解结案为行政诉讼法定结案方式之一,修改行政诉讼法时,除应当明确"人民法院可以对行政案件进行协调,以使当事人达成和解"外,还应当确定和解结案为与裁判并列的法定结案方式之一。在行诉法修改之前,法院只要不在开庭审理过程中调解和不以调解书结案,其运用调解方式解决行政争议是不存在法律障碍的。同时,我们还需要做的是完善“协调和解”的法律依据,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回归法律的本义。第七股:(109字)当然,我们也要注意在当前情况下,由于法庭外的调解不具有法律效力,一旦当事人撤诉而行政主体反悔的话,往往造成当事人诉求无门。同时,也要注意避免并非原告心甘情愿,而是行政机关采取威胁、恫吓、压制促成原告申请撤诉的情况发生。第八股:(95字)“协调和解”的法律价值在审判实践中日益突出。对于这样一种司法实践效果非常好的诉讼制度,行政诉讼不应将其抛弃。应完善“协调和解”的法律依据,从而使行政诉讼协调和解制度更有效、更科学地发挥作用。例2:个人悬赏缉凶问题据内蒙古晨报报道今年夏天,内蒙古包头市发生一起惨案:熟睡中的9岁女孩赵雅琴,竟被人不知不觉地劫走,当其父母发现孩子丢失时,马上报案并四处寻找,希望奇迹能够出现,可等来的却是孩子被摧残致死的噩耗。凶手是谁?赵雅琴的父母等了近两个月,仍然没有等到公安抓获真凶的消息,他们越来越觉得愧对女儿,于是他们决定悬赏2万元(后追加为5万元),为女儿之死寻找线索。赵先生希望知情者能为其提供线索,哪怕是一个小偷抢人的线索,对破案也许都有帮助。但是,对于个人悬赏缉凶的做法,各界人士看法不同,有支持者,也有反对者。做为一名法律工作者,用自己掌握的法学和社会知识谈谈自己的看法。答题要求:1.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严谨,文字通顺;2.不少于600字。标题:“个人悬赏缉凶”既合法也合理第一股:9岁女孩赵雅琴在熟睡中被人劫走并残害致死。在公安机关2个月没有破案的情况下,他们决定悬赏为女儿之死寻找线索。我认为,根据罪行法定原则,赵先生的做法并没有违法之处,其协助警方寻找破案线索的行为也是合理的。第二股:罪刑法定原则告诉我们,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法律并没有限制公民对于刑事案件进行悬赏获取线索的权利。第三股:因此,赵先生“个人悬赏缉凶”的做法没有违法的地方。它既不是通缉令,也不是那种所谓的悬赏通告,因为悬赏通告在我国法律中有明确规定,是由公安机关行使的一项权利,公民的这种个人悬赏行为,从形式上来看,是典型的民事行为,因为它是公民发出一种邀约,对完成他所提出要求的人付一定金钱的承诺。第四股:“个人悬赏缉凶”可以帮助警方获得有价值的破案线索,充分发挥有限的办案资源的作用。我国由于经济尚不发达,国家在办案经费方面的投入受经济能力的制约,在这种警力有限的状况下,公民个人有能力协助警方获取有价值的办案线索不是一件好事吗?最起码可以提高办案效率,提高破案率,增加打击罪犯的力度。因此,“个人悬赏缉凶”的行为是合理的。第五股:如果坚决杜绝“个人悬赏缉凶”,认为抓罪犯仅仅是警察的事情,和一般公民没有任何关系,人民这个汪洋大海岂不成了罪犯逍遥的天堂?第六股:“个人悬赏缉凶”是帮助警方、协助警方抓获犯罪嫌疑人,也就是任何公民都有权力把警方通缉的犯罪嫌疑人扭送公安机关。警方尚未定性为犯罪行为的,公民在自发的“扭送”行为发生时,首先可以采取110报警的手段。如果嫌疑人有再次逃脱的可能,可以采取“扭送”行为。第七股:当然,“个人悬赏缉凶”在操作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不要超过了公民可以作为的权限。首先,不能干扰警方的侦察工作,注意对警方办案过程的保密;二是不要侵犯别人合法权益,如侵犯公民隐私权、肖像权等,避免为了一个合法的目的而做出违法的事情。第八股:综上所述,“个人悬赏缉凶”并没有什么不妥当之处,只要注意分寸,不要涉嫌干扰破案或者侵犯别人合法权益,公民是有权利决定是否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进行“个人悬赏缉凶”的,因为,“个人悬赏缉凶”既合法又合理。二、三块五段论八股论述题写作模板按照八个模块来写未必就一定要写成八段,由于应试作文的特殊性,时间往往很紧,因此,我们把上述的八股合并成三块五个段落,会更具有可操作性,也更容易获得高分。这就是本书重点介绍的“三块五段论八股论述题写作模板”议论文三大块:引论、本论、结论。(一)引论部分一段,也就是八股中的第一股:第1段:首先引述(概括、整理,越短越好)原材料,并进而提出你的观点,并下一个断语,最好能涵盖你下面三段将要涉及的内容。(二)本论部分三段,含八股中的二、三、四、五、六、七股:第2段:针对主要问题列出分论点进行分析,过程分四个步骤:第1步,界定问题,通过解释概念把问题揭示出来;第2步:引出论据进行论证来支持你的观点;第3步,分析原因;第4步:总结本段并呼应总论点,注意语言的运用。第3段: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论述你的观点,可以采取举例的方法。第4段:为你的观点找到方法的支撑点,要让人觉得是切实可行的。同时也要关注到反方面的意见,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三)结论部分一段,既八股中的第八股:第5段:总结全篇文章,可以用明言警句或者法学谚语来作为结尾。但一定要用的恰如其分,避免弄巧成拙。这样,我们就成功的将论述题变成了有五个段落的固定格式的文章。上面的八股可以简写为:第一段:明缘起,提观点;(四行,100字)第二段:析概念,写原因;(六行,150字)第三段:如何好,如何坏;(六行,150字)第四段:怎样做,注意点;(5行,125字)第五段:喊口号。(2行,50字)根据司法考试对论述题的答题要求,如果题目要求字数500字的话,我们对各个段落的字数设计大致为:第一段4行(含标题)100字左右,第二段6行150字左右,第三段6行150字左右,第四段5行125字左右,第五段2行50字左右。这样,整篇文章将会控制在575字左右。字数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很多的考生在考场上容易忽视这个问题,一定要有一个强烈的观念,那就是:字数的多少将直接影响到你文章的得分!按照目前司法考试对论述题的答题要求,500字是最低的要求,但决不是说越多越好。最好的字数应该为600字左右,也就是在550-650字之间波动,最低不要少于550字,最高不要超过650字,否则,都将影响你的得分。计算字数不是一个一个的去数,而是直接按行来计算的。比如2008年司法考试卷四的答题纸是每行25个字的方格,和我们中学用过的作文本是一样的,事先根据你的写作习惯数好格子,写作时严格按照规划好的来写,误差不要超过一行。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按照三块五段论模板法答题技巧是很容易谋篇成文的。但是,在实际的写作中,仍有很多的考生不能得到一个较高的分数。究其原因,是对于一篇材料的主旨不清楚,对于材料中的要点不明晰,对于写作要求考察到的知识点比较模糊。因此,我们下面的练习,除了通过一些实例来熟悉三块五段论模板法答题技巧外,还必须提升自己快速找到文章“要点”的能力。也就是说,我们的练习重点在两个部分:一个是三块五段论八股写作模板的基本写作思路;另一个就是对于原材料中包含知识点的提炼,我们称为“要点”。下面的练习,我们将围绕这两个部分展开。三、模板的变化1.标准型模板:第一段:明缘起,提观点;第二段:析概念,写原因;第三段:如何好,如何坏;第四段:怎样做,注意点;第五段:喊口号。一遍文章实际上只有有了上述的第一、二、五段,就可以谋局成篇了。由于考试作文的局限性,我们可以将上述模板进行下列变化,这种变化都在第三段和第四段。第一、二、五段是不可或缺的。2.概念型模板:第三段:析概念2,写原因2;第四段:析概念3,写原因3;3.简易型模板:也就是一篇文章没有了模板的第三、四段,仅仅依靠第一、二、五段几个成篇。4.变化型模板1:第三段:如何好1,如何坏1;第四段:如何好2,如何坏2。5.变化型模板2:第三段:怎么做1,注意点1;第四段:怎么做2,注意点2。6.变化型模板3:第三段:如何好1;第四段:怎么做1。7.变化型模板4:第三段:注意点1;第四段:注意点2。四、要点、写作提纲及范文分类练习根据司法部论述题阅卷的评分标准,阅卷老师在阅卷前事先要对各种文章进行大类划分,在阅卷时根据总体印象得出该考生应该归类在哪个分数档,然后再根据具体的文章给定具体的分数。2008年的论述题(第七题)的分数为25分,共分为五类文章:1.20分以上是一类文章;2.15分-20分是二类文章;3.10分-15分是三类文章;4.5分-10分四类文章;5.5分以下为五类文章。按照我们的模板法训练模式,一般情况下是能保证得分在三类以上的。模板一的写作模板是标准模板,是正常情况下写作论说文的基本思路,由于司法考试论述题的特殊性,对法律的专业性要求比较强,因此,我们可以将论述题的答题模板划分成三类,供考生在考场上根据自己对题目进行分析后结合具体情况来确定用那种模板进行写作。第一类:最佳的写作模板是模板一的标准型模板和模板二的概念型模板。阅卷老师肯定会对熟悉较多法律概念和术语的考生格外垂青,因此,如果你通过对原材料的分析,能找到案例中或者题目中所隐含的几个法律概念,就可以采取下面的概念型模板进行写作。这样,整个文章会显得理论功底深厚,法律专业性强,再加上我们模板的规范性与严谨性,获得较高的分数就比较容易了。但这样的写法一定要注意认真的审题,最大的失误莫过于对题目的本意把握偏差而导致跑题,一旦这种情况出现,这种概念型写作模板就反而成了最糟的模板了,因为你解释的几个概念都只能起到“离题千里”的负面作用了。因此,论述题获得高分的关键,在经过了我们系统的模板化训练后,就仅仅取决于是否能正确理解题意了,这也将是我们下面将要训练的重点。五、三块五段论八股论述题写作模板练习现在从上面的案例开始练习。2010年司法考试卷四第七题中涉及到的知识点,我们统一用“要点”来表示。【要点提炼】要点一:要点二:要点三:要点四:要点五:模板一:论述题三块五段论标准型写作模板(要求字数500字)第一段(100字)4行×25个字原材料概述,提出文章总的观点;调解是个好做法!(明缘起,提观点)第二段(150字)6行×25个字主要概念的界定。为什么会提出这个观点?――原因的分析:逻辑的或理论的。调解的概念、调解的法理解释。(析概念,写原因)第三段(150字)6行×25个字从正反两面论述提出这个观点的好处和坏处。有利于提供法律效率、增加社会和谐。(如何好,如何坏)第四段(125字)5行×25个字如何做到这样及应该注意那些问题?修改现行行政法以保证调解的合法性;注意目前调解的法律效力。(怎样做,注意点)第五段(50字)2行×25个字总结和提升全文观点:口号,略写。有利于社会和谐的事情就要去尝试(喊口号)我们可以把例1的范文组织成下面的文章:标题:完善“协调和解”的法律依据,促进社会和谐(1100字)在行政诉讼案件中进行“协调和解”的做法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但也有人担心其做法与行政诉讼的功能与作用不完全相符。其实,我们需要做的是完善“协调和解”的法律依据,进一步从法律的层面促进社会和谐。(明缘起,提观点)“协调和解”,与诉讼法专用语“调解”没有什么区别。但是,一般来说经过法庭的“调解”具备法律效力;而行政诉讼中探索的“协调和解”一般不能在法庭主持下进行,因此不具备法律效力。协调和解”的做法并不违背行政法的立法目的。在特定条件下运用“协调和解”解决行政争议无疑是合乎行政诉讼法立法目的的。现行行政法规定的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的依据是“公权不可处分”的理论,其实,“公权不可处分”的内涵应是“公权不可任意处分”,行政主体在某些方面对行政行为的有限处分权,恰恰是行政权力的应有之义。(析概念,写原因)建立行政诉讼和解制度符合诉讼法的共同价值追求。协调和解能有效缓解对抗,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及时解决纷争、化解社会矛盾是三大诉讼法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解能迅速解决纠纷,减轻法院的压力,符合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维护社会稳定。在所有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中,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最为重要。如果在所有的行政纠纷中,仅仅使用法庭审判的手段,无异对政府与人们群众的关系是一种损坏,最起码也是缺乏建设性的。(如何好,如何坏)在具体操作上,为了保障行政审判中的法治统一,我们要确定和解结案为行政诉讼法定结案方式之一,修改行政诉讼法时,除应当明确"人民法院可以对行政案件进行协调,以使当事人达成和解"外,还应当确定和解结案为与裁判并列的法定结案方式之一。在行诉法修改之前,法院只要不在开庭审理过程中调解和不以调解书结案,其运用调解方式解决行政争议是不存在法律障碍的。同时,我们还需要做的是完善“协调和解”的法律依据,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回归法律的本义。当然,我们也要注意在当前情况下,由于法庭外的调解不具有法律效力,一旦当事人撤诉而行政主体反悔的话,往往造成当事人诉求无门。同时,也要注意避免并非原告心甘情愿,而是行政机关采取威胁、恫吓、压制促成原告申请撤诉的情况发生。(怎么做,注意点)“协调和解”的法律价值在审判实践中日益突出。对于这样一种司法实践效果非常好的诉讼制度,行政诉讼不应将其抛弃。应完善“协调和解”的法律依据,从而使行政诉讼协调和解制度更有效、更科学地发挥作用。(喊口号)我们再来看下例2。先把例2涉及到的知识点排列如下。【要点提炼】要点一:要点二:要点三:要点四:模板一:论述题三块五段论标准型写作模板(要求字数500字)第一段(100字)4行×25个字原材料概述,提出文章总的观点:个人悬赏缉凶既合法也合理。(明缘起,提观点)第二段(150字)6行×25个字主要概念的界定,原因的分析:罪刑法定原则的概念;个人悬赏缉凶是民事行为。(析概念,写原因)第三段(150字)6行×25个字从正反两面论述提出这个观点的好处和坏处。提高办案效率。有利于进行犯罪的社会预防。(如何好,如何坏)第四段(125字)5行×25个字如何做到这样及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先报案后扭送;不要侵犯别人的合法权益。(怎样做,注意点)第五段(50字)2行×25个字总结和提升全文观点:口号,略写。合适的个人悬赏缉凶行为既合法又合理。(喊口号)我们可以把例2的范文组织成下面的文章:范文1:“个人悬赏缉凶”既合法也合理9岁女孩赵雅琴在熟睡中被人劫走并残害致死。在公安机关2个月没有破案的情况下,他们决定悬赏为女儿之死寻找线索。我认为,根据罪行法定原则,赵先生的做法并没有违法之处,其协助警方寻找破案线索的行为也是合理的。(明缘起,提观点)刑法定原则告诉我们,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法律并没有限制公民对于刑事案件进行悬赏获取线索的权利。因此,赵先生“个人悬赏缉凶”的做法没有违法的地方。它既不是通缉令,也不是那种所谓的悬赏通告,因为悬赏通告在我国法律中有明确规定,是由公安机关行使的一项权利,公民的这种个人悬赏行为,从形式上来看,是典型的民事行为,因为它是公民发出一种邀约,对完成他所提出要求的人付一定金钱的承诺。(析概念,写原因)“个人悬赏缉凶”可以帮助警方获得有价值的破案线索,充分发挥有限的办案资源的作用。我国由于经济尚不发达,国家在办案经费方面的投入受经济能力的制约,在这种警力有限的状况下,公民个人有能力协助警方获取有价值的办案线索不是一件好事吗?最起码可以提高办案效率,提高破案率,增加打击罪犯的力度。因此,“个人悬赏缉凶”的行为是合理的。如果坚决杜绝“个人悬赏缉凶”,认为抓罪犯仅仅是警察的事情,和一般公民没有任何关系,人民这个汪洋大海岂不成了罪犯逍遥的天堂?(如何好,如何坏)“个人悬赏缉凶”是帮助警方、协助警方抓获犯罪嫌疑人,也就是任何公民都有权力把警方通缉的犯罪嫌疑人扭送公安机关。警方尚未定性为犯罪行为的,公民在自发的“扭送”行为发生时,首先可以采取110报警的手段。如果嫌疑人有再次逃脱的可能,可以采取“扭送”行为。当然,“个人悬赏缉凶”在操作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不要超过了公民可以作为的权限。首先,不能干扰警方的侦察工作,注意对警方办案过程的保密;二是不要侵犯别人合法权益,如侵犯公民隐私权、肖像权等,避免为了一个合法的目的而做出违法的事情。(怎么做,注意点)综上所述,“个人悬赏缉凶”并没有什么不妥当之处,只要注意分寸,不要涉嫌干扰破案或者侵犯别人合法权益,公民是有权利决定是否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进行“个人悬赏缉凶”的,因为,“个人悬赏缉凶”既合法又合理。(喊口号)(全文900字左右,抄写到格子本中,压缩至660字以下)第三讲:法理学常考考点一、论述题写作常用知识点1.法的特征和作用(1)法的特征:(2)法的作用:法的积极作用:法的消极作用:2.法的价值:秩序、正义、自由(1)法与秩序:秩序是法最重要的价值之一。失去了秩序的保障,法律所有的价值和功能就会因为缺乏必要的保障而面临现实的威胁从而失去意义。(2)法与正义:正义与法是无法分开的。法是实现正义的手段,同时法的价值也就在于实现正义。正义分为实质正义和形式正义。(3)法与自由:自由意味着从束缚中解放出来,它体现了人性最深刻的需要。“法不禁止即自由。”3.法与道德4.法与和谐社会5.法治理论(1)法治的基本内涵:(2)法治与法制:(3)法治与人治:(4)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包括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内容。依法治国,就是要体现法律的公平正义价值,充分保障公民的权利,约束国家机关的权力,防止国家权力滥用,这是依法治国的核心。执法为民是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6.司法制度的基本理念:公正、独立、权威(1)司法公正。是指审判人员在司法和审判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应坚持和体现公平和正义的原则。司法公正以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的结合、一般公正与个别公正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一致为特点。实体公正是指裁判在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方面都是正确的。程序公正是指司法程序必须符合公正、公开、民主、对当事人的诉讼权利的基本保护,切实保障法官的独立公正以及充分体现效率的原则。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二者密切联系,公正的程序是实体公正实现的保障,但程序公正仍然具有独立的价值。一般公正是指从全社会范围来看,司法所体现的公正性,而个别公正是指在个案的裁判中所体现的公正,二者是不可分割的。司法公正还应该兼顾公平和效率的平衡,迟来的正义非正义,效率的价值同样体现了公正的要求。(2)司法独立。是指司法机关行使司法权只服从法律,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3)司法权威。司法权威,是司法机关应当享有的威信和公信力。(4)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平等适用、平等保护、平等追究。二、常用法学谚语1.善良的心是最好的法律。2.一份不公平的合同也好过一场冗长的官司。3.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面前人人是平等的。4.让我们维护公平,那么我们将会得到更多的自由。5.惩罚是对正义的伸张。6.法律职业的社会地位是一个民族文明的标志。7.民众对权力和审批的漠不关心的态度对法律来说,是一个坏兆头。8.司法独立是司法公正的大前提。9.程序决定了法治与恣意人治之间的基本区别。10.自由就是做法律许可范围内的事情的权利。三、法理学命题思路探析例3:2008年国家司法考试卷四第一题(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本题20分)材料:据新华社4月13日电:2006年4月,中共中央提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局出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为指导,在认真总结我国法治建设实践经验,借鉴世界法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标志着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把握。其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政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等五个方面。《法制日报》2008年2月1日报道:2007年岁末,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同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代表、全国大法官、大检察官座谈时指出,要始终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这"三个至上"所蕴含的精神,不仅体现了执政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基本理念,也体现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深刻内涵,体现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三者之间的有机统一。问题:请根据以上材料,从法与政治和法的作用的角度简答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认识。答题要求:1.观点正确,表述完整、准确;2.不少于400字。【要点提炼】要点一:要点二:要点三:范文3:从法与政治和法的作用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包括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和党的领导五个方面,其核心内容是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深刻内涵就是要始终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做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三者之间的有机统一。(明缘起,提观点)政治就是“管理众人之事”。法的内容反映政治的要求,政治的变动也会影响法的发展。法理受政治的制约,为政治服务,同时法律又确认和调整政治关系,法治国家的政治活动都应该在法律的范围内进行、受法律的规范、保障和制约。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实际上都表现为不断改革和完善法制的过程。坚持党的领导是实现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同时也只有依法治国,才能真正做到人民当家作主。(析概念,写原因)法律是以人类行为的规范和社会关系的“调节器”的角色出现的。法的作用主要分为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法律通过“令人知事”、“规矩绳墨”的手段来调整人的行为规范,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进而达到“兴功惧暴”、“定分止争”的社会作用。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核心是依法治国,即通过的法指引、评价、预测、教育以及强制的作用,来达到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价值和目标的实现,并进而管理公关事务和实现阶级统治。(析概念,写原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政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等五个方面,其核心是依法治国。法律通过调整人的行为而起到调整社会关系的作用,并进而来“管理众人之事”实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析概念,写原因)从法与政治和法的作用的角度,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要想依法治国的宏伟目标,就必须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必须做到三者的有机统一。(喊口号)(把上面730字的文章压缩至550字以下抄到格子本中)例4:二奶遗产继承问题沪州市黄永彬于1994年与张学英相识,开始同居。其妻蒋某发觉后,多次劝告无效。1996年底,黄与张共同租房公开一起生活。2001年4月18日,黄因患肝癌立下遗嘱,决定将其“依法所得的住房补贴金、公积金、抚恤金和购买的沪州市江阳区一套住房售价的一半(4万元),以及手机一部遗留给“其朋友张学英一人所有”作为一名法律职业者,请根据法学基本原理对上述事件加以评论。答题要求:1.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严谨,文字通顺;2.不少于500字。【要点提炼】要点一:要点二:要点三:范文4:法律归法律,道德归道德黄某因患肝癌立下遗嘱,决定将其“依法所得的住房补贴金、公积金、抚恤金和购买的沪州市江阳区一套住房售价的一半(4万元),以及手机一部遗留给和其非法同居7年的“二奶”张某。并将遗嘱进行了公证。黄死后,其妻蒋某实际控制财产拒不交付于张某。为此,张起诉至法院,请求法院判令被告蒋某履行遗嘱。法院审理后认为,尽管《继承法》有明确条文,遗嘱也是真实的,但其内容和目的违反了法律规定和公序良俗,损害了社会公德,应属无效民事行为,法院对该份遗嘱不予采信。很显然,法院的判决是错误的,混淆了法律与道德的界限。(明缘起,提观点)法和道德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两者有共同的经济基础和思想基础,且互相渗透。但其区别也是很明显的,法以国家政权的建立为基础,需要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道德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它是人们需要自觉遵守的。黄某和张某非法同居达7年之久,违反了善良的社会风俗,也违反了《婚姻法》的相关规定。但这个行为和本案的遗产继承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它属于道德调整的范围,法院应该根据《继承法》的明确规定,判定遗产继承有效。(析概念、写原因点)法无禁止即自由。法律做出限制某种行为的规定是需要慎重的,因为一旦做出了规定,就意味着所有的人必须遵守。限制不是法的本意,自由才是法的目的。这是人民自由和自身安全感的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从事经济活动必须有充分的自由,否则就不是市场经济了。有了这一原则,人们才敢于放心大胆去做一切法律没有禁止的事,才能充分调动人们的创造力和积极性,整个国家也才能富有活力。(如何好)黄某遗赠给张某的财产是按照《继承法》的有关规定办理的。关于两人之间遗产继承的问题,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可以参照。黄某明确无误的意思表示并没有任何违反法律规定之处。他完全可以按照的自己的意思来处置属于自己的财产。法院以两人违反公序良俗和社会公德为由的判决属于引德如法,没有任何法律上的依据。这种以道德取代法律的做法是错误的。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但道德却不能取代高位的法律。(如何坏)综上所述,法和道德各有其适用的范围。在法律实践中不能用道德来代替法律,那样只能是损害了法律的权威。应该把法律的归还法律,道德的归还道德。(喊口号)(全文950字左右,抄写到格子本中,压缩至660字以下)例5:专家意见书问题案情:2005年12月19日的《民营经济报》刊登了一篇《两个“华南印刷”的维权之争》的文章。文章以“专家说法”的形式,引述了四位知名刑法学专家签名的法律意见书。意见书称:现有证据材料初步表明,陈隐匿并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表,涉嫌职务侵占罪和伪造公司印章罪,建议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看到这篇报道的当事人陈泽宏认为,研究中心并没有核实过广东华南方面提供材料的真实性,如果未经核实就作出上述专家意见,就是侵犯自己的名誉。随后,陈泽宏一纸诉状将中国政法大学、中政疑难案件研究中心、《民营经济报》、广东华南公司和其两位负责人共同告上了法庭。中国政法大学、中政疑难案件研究中心被索赔10万元,《民营经济报》、广东华南公司和其两位负责人被索赔51万元。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请就上述案件中的“专家意见书”谈谈自己的看法。答题要求:1.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严谨,文字通顺;2.不少于600字。【要点提炼】要点一:要点二:要点三:要点四:范文5a:专家意见书有利于司法公正《民营经济报》刊登了一篇《两个“华南印刷”的维权之争》的文章。文章引述了四位知名刑法学专家签名的法律意见书。而这篇报道的当事人陈泽宏却认为,研究中心并没有核实过广东华南方面提供材料的真实性,如果未经核实就作出上述专家意见,就是侵犯自己的名誉。随后,一纸诉状将《民营经济报》及相关专家共同告上了法庭。这是我国第一起由专家意见书引发的官司,我认为,专家意见书有利于司法公正,应该使其获得合法的地位。(明缘起,提观点)专家意见书的表现形式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种:1.出席法院召集的专家论证会或接受法院的咨询,并出具意见;2.出席控方召集的专家论证会或接受控方的咨询,并出具意见;3.出席一方当事人或其辩护人召集的专家论证会或接受咨询,并出具意见;4.出席无利害方或学者自行召集的专家讨论会,并出具意见。专家咨询制度的建立作为司法改革的一大举措得到了“两高”的认同和推广。这一改革能够弥补法官和检察官的知识结构,并有助于法官和检察官职业素养的提高。我认为专家意见书应被规制为一种独立的证据种类,即专家证据。(析概念,写原因)专家意见书不会影响司法独立。从司法实践来看,法官基本上不会受法学专家意见书的影响,说专家意见书影响司法独立,似乎显得有些自作多情。从理论上看,法律专家意见书通过当事人或法院委托进入司法程序,没有什么不当。虽然我国尚未建立“法庭之友”或“专家证人”制度,但法律未规定并不等于不能提出和采纳。法无明文禁止皆可为,这一原则也适用于诉讼法领域。专家意见书也不会在逻辑上导致任何机关、公民皆有权向法院提出意见,因为司法独立最主要的目标就是独立于行政,行政即便干预也只能通过“暗箭”方式。(写原因1)法律专家论证意见书是用钱买来的,那么他们只会代表当事人利益。事实也并不尽然。收费归收费,正义归正义,两者不完全矛盾。正如律师代表当事人利益一样,当事人委托的专家从当事人利益角度提出专家意见也并非什么怪事或坏事,无可厚非。同样,正如律师为委托人利益而可能与社会正义相冲突一样,法学家提供意见也可能与社会正义相冲突,比如,它可能导致穷人与富人诉讼武器的不对等,诉讼迟延、诉讼成本高等,因而需对此予以限制。(写原因2)我们应当承认,当事人向法庭出具专家意见书,是当事人的权利。而没有任何法律对辩护人向法庭提交法律意见书的行为作出禁止性规定。有鉴于我国法官队伍素质不高的背景,将专家意见书作为专家证据引入审判程序,将有利于司法公正。(喊口号)范文赏析5b:专家意见书应该缓行《民营经济报》刊登了一篇《两个“华南印刷”的维权之争》的文章。文章引述了四位知名刑法学专家签名的法律意见书。而这篇报道的当事人陈泽宏却认为,研究中心并没有核实过广东华南方面提供材料的真实性,如果未经核实就作出上述专家意见,就是侵犯自己的名誉。随后,一纸诉状将《民营经济报》及相关专家共同告上了法庭。这是我国第一起由专家意见书引发的官司,我认为,专家意见书是对司法独立原则的公然干涉,是一支射向法庭的暗箭,应该缓行。(明缘起,提观点)证据必须具备客观性、相关性和合法性三个最基本的特征,缺一不可。否则,任何材料都不具备完备的证据资格,无法进入法官审查判断的视野,也自然不具有证明力。专家意见书由于其并不能了解案件的所有细节,因此,也就不符合证据的三个基本特征,因而不能成为真正的证据,也就无法取得向法官出具的合法身份。一个不能作为证据的书面意见,是不应该在法庭出示的。(析概念1,写原因1)专家意见书既不是证人证言,又不是鉴定结论。证人证言是当事人之外的第三人就自己所感知的案件事实向法院作出的陈述。鉴定结论是受司法机关聘请或指派,由具有专门知识技能的人对案件中的有关事物进行鉴别论证分析判断后作出的书面意见。一个既不是证人证言又不是鉴定结论的东西由一方交给法官,要么有行贿之嫌,要么有干扰法官独立判断之意,是不应该郑重其事地交给法官的。(析概念2,写原因2)“无利不起早”,组织这些论证,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而对于众多弱势群体来说,根本无法做到这一点。凡是能请到专家出具法律意见书的当事人,无一例外有着一定经济实力。这一点有违现代程序法坚持诉讼双方“无差别对待”的平等原则,而一方或者一些少数群体提交专家法律意见书的行为,恰恰让人看到了不平等,看到诉讼地位事实上的差别对待,这很可能导致司法机关的社会公信力进一步缺失。(如何坏)综上所述,向法院出具专家意见书这样一份莫名其妙的东西是错误的。法官完全可以拿出“与本案无关”而拒绝其对审判工作的干涉,真正地实现司法独立。(喊口号)例6:网络通缉问题在某网站论坛上,一条名为,《忍辱生下孩子,奢望宝宝能见父亲一面!》的帖子引来了众多跟帖。帖子是一个网名叫“意悠然”的女子发布的。“意悠然”述说了她跟一个24岁的男子在网络聚会上认识、同居并怀孕的过程,但因为“意悠然”自身方面的原因和男子家人的反对,最终没能结婚,男子也突然消失,至今没有出现。在生下孩子并与男子的亲属交涉无果后,“意悠然”选择了“网络通缉”的方式找人,在全国各大网站BBS发出网络通缉,帖子中还贴有10张相片,包括两人的合影、婚纱照和婴儿的相片,并公布了孩子父亲的姓名、身份证号码、出生地,以及毕业学校和时间。“意悠然”说:“最想的是让孩子见见父亲,我们都有错,所以我不想去追究过去的事情,我要做的是对孩子负责,也希望他像个男人。”多数网民在对“意悠然”表示同情的同时,纷纷用激烈的言辞对“负心男”进行指责,其中不乏谩骂和诅咒,并有人开始查询男子的行踪。因为男子的姑妈曾经代表侄子出面跟“意悠然”交涉过。几名网民公布了男子的姑妈在南京的公司名称、地址和电话。请:运用民法原理对“意悠然”的上述做法进行评论;答题要求:1.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严谨,文字通顺;2.不少于500字。【要点提炼】要点一:要点二:要点三:要点四:要点五:要点六:范文6a:受害者变成害人者南京女子“意悠然”(网名)与同居男孩生下孩子后发现孩子父亲突然失踪,就在网上掀起了轰轰烈烈网上通缉“薄情郎”的行动,意悠然在网上发出《忍辱生下孩子,奢望宝宝能见父亲一面!》的寻人帖子,并在网上公布孩子父亲的照片和身份证号、住址、毕业院校班级等信息。但她得到更多的不是同情,而是谴责,甚至谩骂!因为她已经不知不觉由一个受害者变成了一个害人者,侵犯了别人的隐私权。(明缘起,提观点)隐私权是指公民保持其私生活中的秘密不为他人知悉的权利。非法窥视他人的隐私、非法宣扬他人的隐私都构成对公民隐私权的侵犯。网络具有明显的媒体性质,甚至同传统媒体比较起来,其快速传播、互动的能力更强,“意悠然”在网上公布孩子父亲的照片和身份证号、住址、毕业院校班级等私人信息,必将对该男子的个人生活造成重大影响,而该男子的这些个人隐私是受法律保护的,是不容许随意侵犯的。因此,“意悠然”的行为已经从一个受害者变成了害人者,一旦该男子诉诸法律,将会受到法律的惩罚。(析概念,写原因)“极端的权利乃最大的非正义”,权利止于滥用。“负心男”作为孩子的父亲必须承担相应的抚养义务。作为监护人的“意悠然”为了维护孩子正当的权利,通过网络方式,以公布其父亲身份信息和照片等方式来寻找孩子的父亲,是合理合法的。但是,“意悠然”与孩子父亲之间的交往经过、生活细节属于两人之间私生活的信息。这些信息对于寻找孩子父亲并非必须,仍是隐私权所要保护的内容。“意悠然”在“网络通缉”中披露这些信息构成了对孩子父亲隐私权的侵犯,属于权利滥用。而几名网民公布男子的姑妈在南京的公司名称、地址和电话,就超出了行使权利的范围,属于纯粹的侵权行为了。(怎么做)当然,也不要随意给网民们贴上“网络暴民”和“道德民兵”的标签,网络对道德秩序重建的巨大作用是有目共睹的,这种行为却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道德秩序的重建,并使那些原本肆无忌惮的人开始有所忌惮。如果适当加以引导,网络有可能成为道德生长的一片沃土。(注意点)综上所述,我们在强调法律保护人的权利,维护人的尊严的同时,也应当更好地认识权利,学习运用权利。如果我们过分地强调了权利的对抗性,忽视了权利的界限,就很可能在权利的保护中失衡,形成权利的滥用,由受害者变成了害人者。(喊口号)(全文930字左右,抄写到格子本中,压缩至660字以下)范文6b:网络通缉有利于道德秩序的重建南京女子“意悠然”(网名)与同居男孩生下孩子后发现孩子父亲突然失踪,就在网上掀起了轰轰烈烈网上通缉“薄情郎”的行动,并在网上公布孩子父亲的照片和身份证号、住址、毕业院校班级等信息。有专家学者开始谴责这是一种网络暴力,侵犯了个人权利、个人隐私和个人尊严,并为此而感到痛心疾首。我认为,如果适当加以引导,网络有可能成为道德生长的一片沃土,有利于道德秩序的重建。(明缘起,提观点)道德是有关善与恶、是与非、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荣誉与耻辱、文明与野蛮等观念、原则和规范的总和,归根结底它是由人们物质生活条件决定并由社会舆论和人们内心信念保证实现的。法与道德有共同的经济基础和思想基础,有共同的本质,都担负着确立和维护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使命,在基本原则上也有诸多一致之处。两者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它们都有调整和规范人们行为的功能,是指引、评价人们行为的尺度。(析概念,写原因)在乡土社会这样的“熟人社会”中,道德对人的行为起着巨大的规范作用,因为人们都相互熟悉,一个人如果做了违反道德的事,就会受到大家的集体排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逐渐演变成了一个“陌生人社会”,对做了不道德的事而受到熟人谴责的担心大大减少,这构成了道德失序的一个重要诱因,几乎每个人都深受其害。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意悠然”在网上发帖“通缉”薄情男子,在本质上和一个受害的农村妇女向邻居哭诉并没有什么两样。人类在网络技术上取得的进步再次把中国从一个“陌生人社会”变成了一个庞大的“熟人社会”,同时也复制了“熟人社会”的游戏规则。这就对道德秩序的重建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也必将对法制建设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如何好)当然,网络上“通缉”和“讨伐”也会带来一些副作用,比如有些匿名网民会发表一些不负责任或过激的言论,如果处置不当会涉嫌侵犯公民隐私权等等。但我们绝不能因此完全否定“网络通缉”在重建道德方面的积极作用,如何兴利除弊才是我们真正应该考虑的。经验需要摸索,效果需要观察,立法需要仔细论证,而最忌讳的就是不分青红皂白一棍子打死。(注意点)综上所述,不要随意给网民们贴上“网络暴民”和“道德民兵”的标签,网络对道德秩序重建的巨大作用是有目共睹的,这种行为却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道德秩序的重建,并使那些原本肆无忌惮的人开始有所忌惮。如果适当加以引导,网络有可能成为道德生长的一片沃土。(喊口号)(全文1000字左右,抄写到格子本中,压缩至660字以下)第四讲:行政法常考考点一、行政法的基本原则1.合法行政原则:合法行政原则,也称行政合法性原则,是指行政机关的活动必须遵守法律。合法行政是行政法的首要原则,其他原则都是这一原则的延伸。合法行政原则是行政活动区别于民事活动的主要标志。合法行政原则,其内容包括:(1)行政机关必须遵守法律,即“依法行政”。行政机关违反法律作出的规定和决定,不能取得法律效力。行政机关不积极执行和实施法律规定的义务,就将构成不作为违法。(2)行政机关应当依照法律授权活动,即“无法律无行政”。没有法律根据,行政机关不得作出影响公民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公民义务的决定。否则,就将构成行政违法。2.合理行政原则:合理行政原则,也称行政合理性原则,是指行政行为的内容要客观、适度,符合公平正义等法律理性。其核心含义,是行政裁量决定应当具有理性基础,禁止武断专横和随意。合理行政原则,表现为以下三个原则:(1)公平公正原则。要平等对待行政管理相对人,不偏私、不歧视。(2)考虑相关因素原则。作出行政决定和进行行政裁量,只能考虑符合立法授权目的的各种因素,不得考虑不相关因素。(3)比例原则。行政机关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应当必要、适当。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实现行政目的的,应当避免采用损害当事人权益的方式。行政机关的行为包括三种状况:(1)合法、合理。(2)合法、不合理。(3)不合法、不合理。但是,不存在“合理、不合法”的状况。3.程序正当原则:包括行政公开原则、公众参与原则、回避原则。4.高效便民原则:包括行政效率原则和便利当事人原则。(1)行政效率原则。行政机关应当积极履行法定职责,禁止不作为或不完全作为。遵守法定时限,禁止不合理延迟。(2)便利当事人原则。行政机关在行政活动中增加当事人的程序负担,是行政侵权行为。5.诚实守信原则:包括行政信息真实原则和信赖保护原则。(1)行政信息真实原则。行政机关公布的信息应当全面、准确、真实。(2)保护公民信赖利益原则。非因法定事由并经法定程序,行政机关不得撤销、变更已经生效的行政决定;因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其他法定事由需要撤回或者变更行政决定的,要对相对人因此而受到的财产损失依法予以补偿。6.权责一致原则:包括行政效能原则和行政责任原则。(1)行政效能原则。行政机关依法履行法定职责,要由法律、法规赋予其相应的执法手段,保证政令有效。(2)行政责任原则。行政机关违法或者不当行使职权,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二、常考知识点分类练习例7:2003年司法考试第四卷第八题(市民拍照治理交通违章)(本题30分)某市为加强道路交通管理,规范日益混乱的交通秩序,决定出台一项新举措,由交通管理部门向市民发布通告,凡自行摄录下机动车辆违章行驶、停放的照片、录像资料,送经交通管理部门确认后,被采用并在当地电视台播出的,一律奖励人民币200—300元。此举使许多市民踊跃参与,积极举报违章车辆,当地的交通秩序一时间明显好转,市民满意。新闻报道后,省内甚至外省不少城市都来取经、学习。但与此同时,也发生了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有违章驾车者去往不愿被别人知道的地方,电视台将车辆及背景播出后,引起家庭关系、同事关系紧张,甚至影响了当事人此后的正常生活的;有乘车人以肖像权、名誉权受到侵害,把电视台、交管部门告上法庭的;有违章司机被单位开除,认为是交管部门超范围行使权力引起的;有抢拍者被违章车辆故意撞伤后,向交管部门索赔的;甚至有利用偷拍照片向驾车人索要高额“保密费”的,等等。报刊将上述新闻披露后,某市治理交通秩序的举措引起了社会不同看法和较大争议。问题:请谈谈你对某市治理交通秩序新举措合法性、合理性的认识。(注意:不能仅就此举引发的一些问题、个案谈具体适用法律的意见)答题要求:1.运用掌握的法学知识阐释你认为正确的观点和理由;2.说理充分,逻辑严谨,语言流畅,表述准确;3.答题文体不限,字数要求800—1000字。【要点提炼】要点一:要点二:要点三:要点四:提纲7a:该市的行为既不合法也不合理第一段:明缘起,提观点。指出该市的行为既不合法也不合理。第二段:析概念1,写原因1。行政合法的概念,论述该市的行为因为牺牲了人们的自由、侵犯人们的隐私权而不合法。第三段:析概念2,写原因2。行政合理的概念,论述该市的行为引来人们非议、造成社会矛盾,因此是不合理的。第四段:析概念3,写原因3。解释控权的概念,论述市民的行为无法进行控权。第五段:喊口号。总结和提升全文观点。提纲7b:该市的行为既合法也合理第一段:明缘起,提观点。指出该市的行为既合法也合理。第二段:析概念1,写原因1。行政合法的概念,论述市民的行为仅仅是提供线索,处理权依然在交警部门,因而合法。第三段:析概念2,写原因2。行政合理的概念,比例原则的概念。论述该市交通状况明显改善因而符合比例原则。第四段:析概念3,写原因3。解释行政效率的概念,论述该市的做法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第五段:喊口号。总结和提升全文观点。例8:2006年司法考试第四卷第五题(市政府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本题35分)2002年7月,某港资企业投资2.7亿元人民币与内地某市自来水公司签订合作合同,经营该市污水处理。享有规章制定权的该市政府为此还专门制定了《污水处理专营管理办法》,对港方作出一系列承诺,并规定政府承担污水处理费优先支付和差额补足的义务,该办法至合作期结束时废止。2005年2月市政府以合作项目系国家明令禁止的变相对外融资举债的“固定回报”项目,违反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妥善处理现有保证外方投资固定回报项目有关问题的通知》的精神,属于应清理、废止、撤销的范围为由,作出“关于废止《污水处理专营管理办法》的决定”,但并未将该决定告知合作公司和港方。港方认为市政府的做法不当,理由是:其一,国务院文件明确要求,各级政府对涉及固定回报的外商投资项目应“充分协商”、“妥善处理”,市政府事前不做充分论证,事后也不通知对方,违反了文件精神;其二,1998年9月国务院通知中已明令禁止审批新的“固定回报”项目,而污水处理合作项目是2002年经过市政府同意、省外经贸厅审批、原国家外经贸部备案后成立的手续齐全、程序合法的项目。请:1.运用行政法原理对某市政府的上述做法进行评论;2.结合上述事件论述依法治国和公平正义的法治理念。答题要求:1.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严谨,文字通顺;2.不少于600字。【要点提炼】要点一:依法治国的概念。要点二:公平正义的概念。要点三:信赖保护的概念。要点四:行政法的合法性原则提纲8:浅议某市政府既不合法也不合理的行政行为第一段:明缘起,提观点。指出该市的行为不合法和不合理之处。第二段:析概念1,写原因1。依法治国的概念,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角度论述该市行为的不合法性。第三段:析概念2,写原因2。信赖保护原则的概念。论述该市单方面废止《管理办法》和国务院的规定抵触,分析该市政府废止决定的不合法之处。第四段:析概念3,写原因3。解释公平正义的概念,指出该市的行为违反公平正义的基本要求,没有补偿港商的损失的不合理之处。。第五段:喊口号。总结和提升全文观点。例9:2007年司法考试第四卷第七题乙题(诚实信用原则)乙题:据报道,在城市建设中,有的政府部门发出有关土地使用的许可证照后,因法律、法规、规章的修改、废止,或城市规划修改等许可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为了公共利益而撤回已生效的许可。也曾有个别地方的政府部门在颁发土地使用证照过程中确有审查不严的问题,为弥补过错过失而以公共利益需要为由收回已生效的许可;或为了以更高价位将土地出让给他人,而以公共利益需要为由收回已生效的许可。请就上述情况,根据行政法有关原则,谈谈你的看法及建议。答题要求:1.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严谨,文字通顺;2.不少于500字。【要点提炼】要点一:要点二:要点三:要点四:提纲9:政府依法行政要坚持诚实信用原则第一段:明缘起,提观点。指出具体行政行为要坚持诚实守信原则、信赖保护原则和正当程序原则第二段:析概念1,写原因1。解释诚实守信原则,并阐述信赖保护原则。指出第一、二种情况下要按照信赖保护原则处理。第三段:析概念2,写原因2。分析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关系。指出第三种情况不适用信赖保护原则。第四段:写原因3。真正做到诚实守信原则的必要手段是正当程序原则。第五段:喊口号。总结和提升全文观点。第五讲:刑法刑诉常考考点一、论述题写作常用知识点1.罪刑法定原则:(1)罪刑法定原则的定义:即“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2)罪刑法定原则中包含的内在矛盾。矛盾之一:侧重个人权利与体现社会权力之间的矛盾。矛盾之二:法律要求上的明确性与刑法规范的不明确性之间的矛盾。矛盾之三: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之间的冲突。罪刑法定原则派生的四个原则:(1)排除习惯法;(2)否定绝对的不定期刑;(3)刑法无溯及既往的效率;(4)禁止类推。2.平等适用刑法原则《刑法》第4条规定:“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平等适用刑法体现在刑事司法的各个方面。它要求平等地保护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平等地追究所有犯罪的人的刑事责任。它包括:(1)定罪上一律平等;(2)量刑上一律平等;(3)执行刑罚上一律平等。3.罪刑相适用原则:指刑罚的轻重应与犯罪的轻重相适应。它是关于量刑的基本原则,但又不仅仅适用于量刑。罪刑相适应原则不是“同罪同罚”。它要求在量刑时除了考虑犯罪行为本身的轻重外,还要考虑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即再次犯罪的可能性(再犯可能性)。4.犯罪的概念与特征: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且违反刑法规定的,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惩罚的行为。它具有三个特征:(1)社会危害性(法益侵害性)。(2)刑事违法性。(3)应受刑罚惩罚性。5.犯罪的客体:行为客体就是犯罪针对的对象,相当于我们的犯罪对象。犯罪客体是刑法所保护的合法利益。6.刑诉常考考点:刑事诉讼的基本理念:刑事诉讼的基本理念一般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的关系:(1)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2)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3)诉讼效率和司法公正。目前,学界大多主张刑事诉讼的基本理念为: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相结合、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并重,在保障司法公正的前提下提高诉讼效率。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诉讼效率和司法公正无罪推定:《刑事诉讼法》第12条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疑罪从无”。二、常用法学谚语1.程序是法治和恣意而治的分水岭。(西方法谚:程序先于权利)2.正义不仅要实现,而且应当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实现。3.对于犯罪最强有力的约束力量不是刑罚的严酷性,而是刑罚的必定性,因为,即便是最小的恶果,一旦成了确定的,就总令人心悸。4.刑为盛世所不能废,而亦盛世所不尚。5.任何人在被证明有罪前,皆应被视为无辜。6.任何人无义务控告自己。7.警察是法庭的仆人。(英美法谚:就主要是指警察必须根据法庭传召出庭作证)8.没有程序的正义就没有实体的正义。9.法无授权不得为,法无禁止不得罚。10.在法庭上,只有证据,没有事实。三、常考知识点分类练习例10:辨诉交易问题2002年4月19日《法制日报》报道,黑龙江省牡丹江铁路运输法院审理了一起人身伤害案件。被害人王玉杰与被告人孟广虎因车辆争道而发生争吵,后被告人孟广虎及同伙将被害人王玉杰打成重伤。案发后15个月内,因公安机关未能抓到孟广虎同案的其他犯罪嫌疑人,故无法判断被害人的重伤后果是何人所为。为尽快了结本案,经公诉机关与辩护人协商:只要被告人认罪,并自愿承担民事责任,控方同意建议法院对被告人适用缓刑从轻处罚。最后法院采纳了控辩双方的交易结果,以故意伤害罪判处被告人孟广虎有期徒刑3作为一名法律职业者,请根据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原理对上述材料加以评论。【要点提炼】要点一:要点二:要点三:范文10:诉辩交易应当缓行王玉杰与孟广虎因车辆争道而发生争吵,后被告人孟广虎及同伙将被害人王玉杰打成重伤。案发后因部分案犯逃脱而无法判断被害人的重伤后果是何人所为。后经公诉机关与辩护人协商:只要被告人认罪,并自愿承担民事责任,控方同意建议法院对被告人适用缓刑从轻处罚。最后法院采纳了控辩双方的交易结果。很显然,当前在我国实行诉辩交易不仅缺乏法律根据,而且直接违反了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该法院的判决是不妥当的。(明缘起,提观点)所谓“辨诉交易”即对抗式审判开始前,控辩双方进行协商,检察官以降低指控强度或要求法官减轻处罚,换取被告作有罪答辩,从而放弃正式法庭审判的权利,而法官据此直接对被告定罪处刑的特别审判程序。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辨诉交易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法律在老百姓中的威望尚未达到我国法治的目标,诉辨交易的出现可能会带来更多的腐败现象(如权钱交易、暗想操作等),更加会使老百姓对司法的公正性产生怀疑,并由此导致逆反心理。(析概念,写原因)当前在我国实行诉辩交易不仅缺乏法律根据,而且直接违反了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首先(也是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它违背了刑法“罪行法定”的原则。因为检察机关与被告人的协议是以“减少控诉罪行,减轻控诉罪名或刑罚”为条件的,被告所犯的罪行和他所受到的刑罚回有所偏颇,这样会有损法律的权威性。其次,它与我国目前实行的“无罪推定”原则也是背道而驰的。我国法律规定“任何人在法院审判定罪之前都应被视为无罪”,而诉辨交易的运用是以被告有罪为前提的。再次,它剥夺了受害人依法获得赔偿和惩罚罪犯的“期盼权”,检察机关和被告在受害人的意志之外所达成的协议难免会与受害人的期盼不符;有人说辨诉交易就像是检察机关和被告人之间的“讨价还价”行为,严重损害了法律的严肃性。(如何坏)辨诉交易在我国应该缓行。不过缓行的原因并不是要等待我国的法律环境成熟到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相媲美,而是因为我们要好好地对“诉辨协议”进行认真、细致的研究和完善,一旦它符合了我国法律的要求,就可以通过立法、司法解释等形式将其确立并推广开来。(注意点)综上所述,实行诉辩交易有违刑法打击犯罪、预防犯罪的目的,使刑法作为体现国家意志的公法的严肃性大打折扣。结合我国目前经济和文化、法律现状,辨诉交易应该缓行。(喊口号)(全文930字左右,抄写到格子本中,压缩至660字以下)例11:安乐死问题1996年3月,某市季先生的母亲张女士肝硬化伴严重腹水,多次昏迷。当年6月23日,张女士病危,被其子季先生送往市传染病医院治疗。6月25日上午,季先生和妹妹向主治医生李医生询问母亲病情,李医生说对张女士治疗无望,最多能再坚持一周。季先生不忍心让母亲再受折磨,于6月28日要求李医生给其母实施“安乐死”,李医生不同意。后因季先生和其妹一再要求,李医生给张女士开了100毫克复方冬眠灵,由值班护士作了注射。张女士在6月29日凌晨5时死去。张女士死后,市公安局遂对此案立案侦查,并于同年9月以故意杀人罪将李医生、季先生逮捕,并于1998年2月8日向市人民法院提起公诉。法院于1998年3月15日至17日公开审理了此案。一审开庭审理后,根据上级指示,由于“安乐死”的定性问题有待立法解决,就本案的具体情节,不提“安乐死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请利用你掌握的法学理论及相关知识,谈谈对此事的看法。【要点提炼】要点一:要点二:要点三:要点四:要点五:要点六:范文11a:安乐死不适合中国国情季先生为了结束母亲由于患不治之症痛不欲生的数日生命,请求医生为其母采取“安乐死”。被检察院以故意杀人罪起诉至法院,引发了一场罪与非罪的讨论。我认为,目前中国的国情来看,尚不适合给病人实施安乐死,而季先生和医生在我国尚没有安乐死的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为其母亲实施安乐死的做法,应当承担法律责任,因此,法院仅仅依靠罪行法定原则而做出的无罪判决是错误的。(明缘起,提观点)安乐死,是指对于身患绝症的人,在确信没有办法医治的情况下,由医生无痛苦的解束其生命的一种死亡手段。由于安乐死直接涉及到人的生命权,因此各个国家都比较慎重,到目前为止,仅有荷兰等少数国家将“安乐死”合法化的国家,而荷兰人敢于“吃螃蟹”的行为却遭到众多国家政府的强烈反对。按照宪法关于生命权的定义,对于处于善良的动机,医护人员或亲属对未提出请求或请求未获准的患者实行安乐死,或者亲属请求医护人员实行的,也应该属于故意杀人罪,但可酌情从宽处罚。(析概念,写原因)从目前来看,“安乐死”尚面临着巨大的医学难题。按照医学界的观点,“安乐死”可分为两种——主动“安乐死”和被动“安乐死”,前者指由病人自愿请求实施的“安乐死”;后者指当病人无法作出自愿选择时,由家属请求实施的“安乐死”。“安乐死”在医学上面临的主要难题是,什么样的病人才是无法治愈的,什么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