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法律思想史_第1页
西方法律思想史_第2页
西方法律思想史_第3页
西方法律思想史_第4页
西方法律思想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方法律思想史赵承寿第一页,共二百四十四页。西方法律思想史·

导论一、什么是法律思想和法律思想史二、西方法律思想史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西方法律思想史意义四、如何学习西方法律思想史五、参考书目与网站第二页,共二百四十四页。一、什么是法律思想和法律思想史(一)法律思想:对法律现象系统思维的结晶。1、从思维形式看,人对法律的思维有四个层次:(1)法律感受、法律心理。(2)法律观点。(3)法律观念。(4)法律理论或学说:主要是思想家、法学家和法学流派的思想理论,本课主要是这个意义上的。第三页,共二百四十四页。(一)法律思想2、从思想对象/内容来看,有四个方面:(1)法思想:①什么是法(法的本体论);②法来源于哪里(法的渊源论);③法有什么作用(法的价值论)。(2)法治思想:专制与以法治国;民主与依法治国的思想。第四页,共二百四十四页。(一)法律思想法制思想:对法律制度的安排以及部门法律如何制定与改进等的思想。法学思想:如何研究和发展法学的思想。

“法学学”、“比较法学”。第五页,共二百四十四页。(一)法律思想3、法律制度和部门法与法律思想的关系:弗里德曼:法典背后有强大的思想运动。考文:支撑法律大厦的支柱是法律背后的法律精神。第六页,共二百四十四页。(二)什么是法律思想史人类对法律现象认识的发展史,也是法律理论(学说)进化的历史,是研究历史上关于法的理论思维的科学。它是基础法学的组成部分。在法学专业课程体系中不是重点但是难点,研究和学习它需要史学的思维和法学的思维。第七页,共二百四十四页。三.西方法律思想史和法理学的核心观念①正义:柏拉图和谐的正义亚里士多德平等的正义

罗尔斯机会公平的正义。第八页,共二百四十四页。②法治¨

亚里斯多德:“法治应包括两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服从

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

富勒:良法必须是可以适用的法律。第九页,共二百四十四页。③法律的三个层面亦即“应然法”与“实然法”的关系法律应该是怎样的(自然法学);法律实际上是怎样的(实证法学);法官的判决被执行的结果(行为法学)第十页,共二百四十四页。④、法律与公共权力的关系:分权与制衡理论三权分立:“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者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立法权合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实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第十一页,共二百四十四页。“一切有权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的人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从事物的性质来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来约束权力。”“权力必致腐化,绝对的权力绝对地腐化”。第十二页,共二百四十四页。“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

民组成的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

律权、执行公共决议权和裁判私人犯罪或争讼权,则一切便都完了。”第十三页,共二百四十四页。⑤司法独立本质是“法律至上”。1954年宪法第78条“人民法院独立进行审判,只服从法律。”现行宪法第126

条“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第十四页,共二百四十四页。二、西方法律思想史的主要内容研究欧洲和北美地区思想家、法学家和法学流派的法律思想及其产生、发展和演变规律。恩格斯:“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1、空间范围2、时间范围3、代表人物4、发展特点第十五页,共二百四十四页。1、空间范围:“西方”既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文化概念,主要是西欧和北美。思想家们集中所在的地区是动态的,大致的趋势是:古希腊—>古罗马—>欧洲腹地—>北美。现当代法学流派及其法学家主要集中在美国,有些欧洲法学家如法国马里坦、奥地利凯尔森后来都加入了美国国籍。第十六页,共二百四十四页。2、时间范围五个大阶段:①古希腊罗马:前8世纪至公元476年②中世纪:476年至1640年③资本主义革命时期:1640年至18世纪④自由资本主义时期:19世纪⑤现代资本主义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今(又可为20世纪60年代前后两个阶段)。第十七页,共二百四十四页。3、代表人物古希腊罗马: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伊壁鸠鲁;西塞罗、

“五大法学家”。中世纪:奥古斯丁、阿奎拉、马基雅弗利、布丹、加尔文。第十八页,共二百四十四页。3、代表人物(3)革命时期:荷兰的格老秀斯和斯宾诺莎,英国的霍布斯和洛克,美国的杰斐逊、潘恩和汉密尔顿,法国的孟德斯鸠和卢梭,德国的普芬道夫、康德和黑格尔,意大利的贝卡利亚等。(4)自由时期:开始形成流派,边沁、约翰·密尔、奥斯丁、梅因、萨维尼、施塔姆勒。第十九页,共二百四十四页。3、代表人物(5)现当代:①20世纪60年代前:新自然法学:马里坦、富勒、罗尔斯、德沃金新分析法学:凯尔森、哈特等;社会法学:狄骥、庞德、弗兰克等第二十页,共二百四十四页。3、代表人物②20世60年代后:综合法学:霍尔、博登海默、伯尔曼经济分析法学:科斯、波斯那、马劳伊等;行为法学:舒伯特、布莱克新自由主义法学:哈耶克、诺锡克第二十一页,共二百四十四页。3、代表人物“左派”法学:批判法学(肯尼迪、昂格尔)、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学(哈贝马斯、阿尔都赛、享特、霍维茨等)

、女权主义法学(麦金侬)第二十二页,共二百四十四页。4、发展特点让我们沿着西方法律思想从古到今发展的漫长轨迹作一次简短的旅行,并指出漫游这种历史花园的主要路径。第二十三页,共二百四十四页。4、发展脉络古代希腊是西方法律思想的发源地。古希腊哲人们努力寻找一种普遍法则,以指导人类的善良生活,于是,他们找到了正义和自然法,并在法学史上最早提出了法治问题。第二十四页,共二百四十四页。4、发展特点古罗马时代,由于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国家版图的空前扩大,公民的权利和平等问题成为法律和法学的主题,罗马法与罗马法学相映生辉,使古代西方法学发展到鼎盛时期。第二十五页,共二百四十四页。4、发展特点中世纪,基督教教义不仅被视为人类心灵中唯一真理,也被视为治国方略和个人行为准则。教义取代了法律,法学成为神学的奴婢。最大贡献是促成了西方人的法律信仰意识。文艺复兴运动带来法学的复兴,法学家开始重新用人的眼光来看待法律。第二十六页,共二百四十四页。4、发展特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以古典自然法学说的出现为标志,迎来了西方法学的辉煌时代,自然权利、自然法、契约论、自由、平等、人权成为法学的主题,法治观念深入人心。古而有之的法治要求第一次从理论变成现实。这是法律史前所未有的飞跃。为真正科学的法学的创立,为真正公正的法治的出现开辟了道路。第二十七页,共二百四十四页。4、发展特点资本主义建立政权之后,为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服务的法律思想如功利主义法学、自由主义法学、实证法学开始出现。古典自然法学派一枝独秀的局面开始被打破。第二十八页,共二百四十四页。4、发展特点当西方法学家们还在为资产阶级法学的发展争论不休的时候,马恩已开始提出历史唯物主义法学观。当西方各国尚在为资产阶级法制大厦添砖加瓦的时候,布尔什维克已在俄国推翻了资产阶级法治的基础。马克思主义法学和社会主义法制的出现,导致了西方法律和法学的危机。第二十九页,共二百四十四页。4、发展特点自19世纪下半叶,西方法学界出现了种种新思潮。西方法学从古典自然法学一统天下变成三强鼎立,反映了资产阶级建立法治政权后,对法律发展方向的争论和困惑;不同利益集团对法制建设的不同要求。第三十页,共二百四十四页。4、发展特点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西方法学研究的重点体现在三个问题上:法律的内容、法律的形式和法律的价值,分别形成社会法学、分析法学、新自然法学三大流派。三派长期论战不休,使西方法学界处于分裂状态。第三十一页,共二百四十四页。4、发展特点将法律的内容、形式和价值割裂开,甚至对立起来,不仅在法学方法上不科学,而且影响法学的发展和法律的完善。20世纪60年代以来,这一问题引起了一些西方学者的注意,他们提出了建立统一法学(综合法学)的任务。第三十二页,共二百四十四页。4、发展特点与此同时(二战以后),西方新兴的法学流派令人目不暇接,主要有经济分析法学、行为法学、新自由主义法学、批判法学和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学等。20世纪末又出现法律全球化思潮。第三十三页,共二百四十四页。三、学习西方法律思想史的意义学习西方法律思想史的意义1、有助于我们体会法律的精神2、有助于我们对法律现象进行反思3、有助于我们加深我们对法律制度的理解4、有助于对司法实践的指导第三十四页,共二百四十四页。法律不只是国家制定和推行的规条(实证法学),还是人类规范其行为、解决其冲突、建立合作、分配利益、建构社会秩序和实现正义的规则和程序(自然法学和社会法学)。实证法学并不反对法律要求合乎正义,只是人们无法回答什么是正义和一个法律是否合乎正义。凯尔森的“正义相对论”。第三十五页,共二百四十四页。有志于从事法律实务的人,要学好理论

法学,犹如一个远行者要多带盘缠和食物,虽然他并不打算开餐馆和做美食家,但这

些东西对他旅行是必不可少的,而且目标

越远大,要带的盘缠和食物就要越多。第三十六页,共二百四十四页。四、如何学好西方法律思想史如何学习西方法律思想史1、把法律思想史与制度史结合起来学习2、以思想家和法学家对法律的著述为核心,把握思想家和法学家的基本思想3、围绕主要的法学流派学习法律思想史第三十七页,共二百四十四页。五、参考书与网站:(一)参考书Ⅰ教材国内部分:《西方法律思想史》严存生主编,法律出版社2004《西方法学史》何勤华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国外部分:《法理学》[英]韦恩·莫理森著,武大出版社2003《法律之门》[美]博西格诺等著,华夏出版社2002《西方法律思想简史》[爱]凯利著,法律出版社2002第三十八页,共二百四十四页。四、参考书与网站:(一)参考书Ⅱ专著《西方法治主义的源与流》汪太贤著法律出版社2

01《现代西方法学流派》吕世伦主编,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张文显著,法律出版社,1996《法哲学经纬》倪正茂著,上海社科院出版社,1996《法律与革命》[美]伯尔曼著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外国法系精神》郭成伟主编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第三十九页,共二百四十四页。四、参考书与网站:(一)参考书Ⅲ原著(中译本):《理想国》柏拉图著《法律篇》柏拉图著《政治学》亚里士多德著《论共和国、论法律》西塞罗著《法学阶梯》盖尤斯著《圣经》

(续)第四十页,共二百四十四页。四、参考书与网站:(一)参考书Ⅲ原著(中译本):7.《法学总论》查士丁尼7.《阿奎那政治著作选》托马斯·阿奎那7.《君主论》马基雅弗利7.《神学政治论》斯宾诺莎7.《利维坦》霍布斯7.《政府论》洛克7.《论法的精神》孟德斯鸠7.《社会契约论》卢梭第四十一页,共二百四十四页。四、参考书与网站:(一)参考书Ⅲ原著(中译本):15.《杰斐逊文选》杰斐逊15.《潘恩选集》15.《联邦党人文集》15.《法的形而上学原理》康德15.《法哲学原理》黑格尔15.《论自由》密尔15.《古代法》梅因第四十二页,共二百四十四页。四、参考书与网站:(一)参考书Ⅲ原著(中译本):22.《人和国家》马里旦2.《正义论》罗尔斯22.《认真对待权利》沃尔金22.《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凯尔森22.《法律的概念》哈特22.《宪法论》《宪法学教程》狄骥2.《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庞德第四十三页,共二百四十四页。四、参考书与网站:(一)参考书Ⅲ原著(中译本):29.《论经济与社会中的法律》马克斯·韦伯29.《社会成本问题》科斯29.《法律的经济分析》波斯那29.《法和经济学》考特、尤伦29.《制度法论》麦考密克、魏因贝格尔29.《自由秩序原理》哈耶克29.《现代社会中的法律》昂格尔第四十四页,共二百四十四页。四、参考书与网站:(一)参考书第四十五页,共二百四十四页。第一讲:学点西方法律思想史¨

西方法律思想史的主要内容1、西方的概念2、法律思想史与法律制度史的关系3、法律思想史以思想家和法学家对法律的著述为核心¨

学习西方法律思想史的意义1、有助于我们体会法律的精神2、有助于我们对法律现象进行反思2、有助于我们加深我们对法律制度的理解¨

如何学习西方法律思想史1、把法律思想史与制度史结合起来学习2、把握思想家和法学家的基本思想3、围绕主要的法学流派学习法律思想史第四十六页,共二百四十四页。第二讲:古希腊的法律思想¨

古希腊法律思想概述¨

柏拉图的法律思想¨

亚里士多德的法律思想第四十七页,共二百四十四页。古希腊法律产生的社会背景¨古希腊社会政治制度:1、城邦制度;2、奴隶制度;3、民众法庭¨

古希腊法律思想的主要历史阶段:1、前8世纪至前5世纪(荷马时期):自然哲学家的法律思想,包括米利都学派的阿那克西曼

德(Anaximander,前611-前546),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前580-前500),爱非斯的赫拉克里特(Herakleites,前540-前480);智者学派的法律思想,代表人普罗泰戈拉(Protagoras,前481-前411)(人是万物的尺度)2、前5世纪至前4世纪(鼎盛时期):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3、前4世纪末至前3世纪(希腊化时期):伊壁鸠鲁(Epikonros,前341-前270)的社会契约说;斯多葛学派的自然法思想,代表

人物芝诺(Zenon,前336-前264)、狄欧根尼(犬儒学派)。¨古希腊法律思想的特点(狄奥尼索斯与阿波罗):自由精神、自然法思想、民主与法治精神、世界主义第四十八页,共二百四十四页。第四十九页,共二百四十四页。柏拉图的法律思想¨

柏拉图(Plato,前427-前347)的生平及其主要法律著作:《理想国》(《国家篇》)、《政治家篇》、《法律篇》¨

柏拉图的理想国(国家篇:第6、7卷)1、社会成员等级制:掌国者(金,理性、智慧);武士(银,意志,勇敢);普通人(铜铁,情欲,安分守己)2、理想国中的家庭:妻子共有,子女公育(5040户,420*12个部落),计划生育3、理想国中的经济制度:财产公管4、理想国中的教育:音乐与体育,集中教育¨

柏拉图的哲学王¨

由人治向法治的转变第五十页,共二百四十四页。柏拉图的生平与著作(一)柏拉图(公元前427~公元前347年),生于雅典

的一个贵族之家。他的父母都是名门望族的后裔,母亲更是著名的政治改革家梭伦的后代。由于出

身高贵,自幼即受到良好的教育。从20岁起受教

于苏格拉底,从事哲学学习和研究。曾一度渴望在政治上崭露头角,但公元前3

9年苏格拉底被处死刑,使他放弃了从事政治的愿望。后流亡国外,40岁后回雅典并创立了“阿卡德米学园”。在学园中,柏拉图一边讲学,培养人才;一边著述,宣讲其哲学和政治哲学,前后达41年之久。该学园在历史上延续了900年,是全希腊文化知识的中心。第五十一页,共二百四十四页。柏拉图的生平与著作(二)¨

柏拉图是欧洲历史上第一位保留下完整著作的思想家,前后共著对话25篇。有关政治法律理论的著作主要有三部,即《理想国》(成于壮年)、《政治家篇》(成于中晚年)、《法律篇》(绝笔)。一般说来,《理想国》代表了他对政治和社会的主要理想,而《法律篇》则是面对现实所写成的有关法治的著作。第五十二页,共二百四十四页。哲学王与人治论¨

柏拉图认为,哲学王通过知识进行统治,比法律统治具有很大的优越性,法律远不如和哲学家的智慧相比。因为:¨

(1)哲学家所掌握的是一种真理,它比国家机关所制定的法律要高明得多;¨

(2)“法律者强者之所好”,而现实中的法律并不必然体现正义,而恶法并非真正的法律;¨

(3)法律是刻板和固定的,而政治本身是柔性的。而哲学家的知识可以随机应变;¨

(4)一切社会都需要和谐,而这只有哲学家通过智慧才能达到这一目标。第五十三页,共二百四十四页。柏拉图法律思想的主要评价¨

第一,法治主义思想是西方法律传统源远流长的一个传统,对西方近代法治主义的复兴具有深远的影响,并成为罗马法的重要思想基础;¨

第二,概括了古希腊政治哲学的精髓:最好的政治是难以实现的,而防止最坏的政治是可能的,这就是,必须运用至高无上的法律进行统治。¨

第三,关于“混合政体”的研究以及“分权原则”的论述,被学者誉为三权分立的原型。¨

第四,集体主义方法论也开创了后世以集体为单位研究国家、法律学说的先河,在柏拉图的理念中,

个人只是城邦的工具和手段,并无独立存在的价值。第五十四页,共二百四十四页。亚里士多德的法律思想¨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生平及其主要法学著作:《政治学》《尼各马科伦理学》《雅典政制》¨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的批评(政治学卷二):一个尽量趋向整体化的城邦必然走向消亡¨

亚里士多德的城邦政治理论1、人类在本性上是政治的动物2、城邦政体理论:城邦以正义为原则君主政体僭主政体贵族政体寡头整体共和政体民主政体¨

亚里士多德正议论:1、正义是建立社会秩序的基础2、政治正义的基本原则3、法律的正义与衡平的正义¨

亚里士多德的法治理论:

1、法治的两层含义2、法治优于人治第五十五页,共二百四十四页。Aristotle,前384-前322第五十六页,共二百四十四页。亚里斯多德的生平(一)¨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年)是古希腊继柏拉图之后又一位对西方文明产生久远影响的人

物,马恩称其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最博学的人、掌握着百科全书式的科学。¨

亚氏作为柏的学生,以“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精神,构筑了古代西方最为庞大的思想体系。其思想是古希腊思想发展的最高峰。第五十七页,共二百四十四页。亚里斯多德的生平(二)¨

亚氏生活于马其顿统治希腊时期,一生与马其顿统治集团有着密切联系。¨ 384BC生于希腊北方,父亲是马其顿王的御医。

17岁(367BC)进柏拉图学园学习(21年),在柏死后离开雅典。348BC(36岁)到小亚细亚游历和讲学,与阿塔尔尼亚城僭主养女结婚。三年后城邦为波斯人征服,亚逃往到米底勒尼。343BC(41

岁)应马其顿王邀请,任太子亚历山大的教师(7年)。第五十八页,共二百四十四页。亚里斯多德的生平(三)¨

336BC亚历山大即位并开始东征,亚氏回到雅典,在吕克昂(Luceion)神庙(阿波罗神庙)附近创办吕克昂学园,从事教研活动达13年之久。亚氏的重要著作都是在这里写成的。¨

323BC亚历山大于征战中病死,雅典的亲

马其顿政府被推翻,亚氏被雅典反马其顿

党控以“不敬神明”之罪。亚氏逃离雅典,

322BC病逝,享年62岁。第五十九页,共二百四十四页。国家论:国家的起源与目的¨

1、自然起源论:人—>家庭—>村社—>国家或城邦。¨

这一过程是人的本性使然:“人是城邦的政治动物”,人类天然有一种过城邦政治生活的愿望。人从来没有也不可能以单独的个人而存在,只有野兽和神能脱离社会和国家。家庭、城邦的形成出自人类自然合群的本性,城邦是政治团体发展的最高形式。第六十页,共二百四十四页。国家论:个人与城邦的关系¨

“国家高于个人”个人与国家的关系犹如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个人只有在国家之中,作为国家的一部分,才能发展他的能力,才能实现他自己。这好比一只手只有当它与活着的身体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实现它的目的。第六十一页,共二百四十四页。国家论:城邦或国家的目的¨

城邦是实现善德(正义)的手段:“我们见到每一个城邦(城市)各是某一种类的社会团体,一切社会团体的建立,其目的总是为了完成某些善业……,社会团体中最高而包含最广的一种,它所求的善业也一定是最高而最广的:这种至高而广涵的社会团体就是所谓‘城邦’”。第六十二页,共二百四十四页。国家论:政体学说¨

“政体”的三种含义:¨(1)“这个名词的意义相同于‘公务团体’,而公务团体就是每一城邦‘最高治权的执行者’,最高治权的执行者则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少数人,又可以是多数人”。—相当于今天“政体”。¨

(2)“是城邦公职的分配制度,公民团体凭这个制度分配公职时,或以受职人员的权能为依据”。—相当于今天“国体”。第六十三页,共二百四十四页。国家论:政体学说(续一)¨

(3)“政体(宪法)为城邦一切政治组

织的依据,其中尤其着重于政治所由以决

定的‘最高治权’的组织。”——相当

于今天“宪法”。“最高治权”抓住了

政体的基本内涵,把政体同宪法联系起来,对西方法律文明界定政治结构产生了重要

影响。¨

亚氏的“政体”学说主要指第一种。第六十四页,共二百四十四页。国家论:政体学说(续二)¨

政体的要素议事机能:具有最高权力,三种安排:把一切事项交给全体和某些公民审议裁决,属平民主义和寡头主义;把某些事项交给全体公民,而把另一些事项交给某些公民审议,贵族政体和共和政体。行政机能(略)审判机能:构成有三种形式:从全体和部分公

民中选拨陪审员审断一切案件,平民和寡头性质;某些法庭的成员从全体、另一些法庭则从部分公民中

选拔,贵族和共和性质。第六十五页,共二百四十四页。国家论:政体学说(续三)¨

政体的分类¨标准:①根据执政者人数的多少;②根据统治所趋向的目的。分为正常政体和变态政体。¨“这一人或少数人或多数人的统治要是旨在照顾全邦共同利益,则由他或他们所执掌的公务团体就是正宗政体。反之,如果他或他们所执掌的公务团体只照顾自己一人或少数人或多平民群众的私利,那就必然是变态政体”。第六十六页,共二百四十四页。国家论:政体学说(续四)¨

(1)正常政体,指不问统治者人数,只要是为城邦整体共同的善而组成并有效能的政体。包括统治者为一人的君主政体(相当于哲学王统治)、为少数人的贵族政体、为多数人的共和政体;¨(2)变态政体又称腐败政体,包括为君主私人利益而凌驾于人民之上的僭主政体、为富有者利益而凌驾于平民之上的寡头政体、为平民利益而对富有者进行限制的民主政体。第六十七页,共二百四十四页。国家论:政体学说(续五)¨六种政体:三种常态: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共和政体;三种变态:民主政体、寡头政体、僭主政体。¨理想政体是共和政体。第一,前两种在现实中几乎不存在;第二,共和政体是由中产阶级执掌政权的政体。城邦有极富、极贫和中产阶级三个等级,极富阶级逞强好胜,易犯重罪;极贫阶级懒散无赖,易犯小罪;只有中产阶级最能服从理性而达到正义。中产阶级拥有适度的财产,既不象穷人那样希图别人的财物,也不象富人那样容易引起别人的觊觎;最能“恪守中道”,“是最安稳的公民的阶级”,是富有和贫穷二个极端阶级之间矛盾的“仲裁者”,所以“最好的政治社会是由中等阶级的公民组成的”。第六十八页,共二百四十四页。三、法律论¨

什么是法律¨

1、法律是实现正义的制度:“要使事物合乎正义(公平),须有毫无偏私的权衡,法律恰恰是这样一个中道的权衡。”“法律的实际意义应该是促成全邦人民都能进于正义和善德的(永久)制度。”¨

2、法律是理性的体现:“法律恰恰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神祗和理智的体现”。¨综上所述:法律作为一种制度,从应然角度看,是人之理性和城邦之正义的体现,是衡量人们行为的标准。第六十九页,共二百四十四页。法律论:法律与正义的关系¨

法律来源于正义、体现正义并以实现正义为根本目的。¨

1、正义是法律的目的,法律是实现正义的手段。“法律的实际意义应该是促成全邦人民都能进于正义和善德的(永久)制度。”¨

2、法律是正义的体现。“城邦以正义为原则,由正义衍生的礼法,而凭以判断(人间的)是非曲直,正义恰正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要使事物合乎正义(公平),须有毫无偏私的权衡,法律恰恰是这样一个中道的权衡。”第七十页,共二百四十四页。法律论:法律的分类¨

1、基本法与非基本法。基本法即城邦宪法;非基本法指涉及城邦公民在买卖、贸易、赔偿以及城邦在税收、维持治安等方面的法律。¨

2、自然法与人定法。自然法反映和调整自然秩序,如主仆之间、父子之间、夫妻之间的关系。人定法源于自然法。这种分类方法对西方法律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3、良法与恶法。

“相应于城邦政体的好坏,法律也有好坏,或者是合乎正义,或者是不合乎正义。”凡是在正常政体下制定的法律为良法,而在变态政体下制定的法律则为恶法。法治应该以良法为基础和前提。¨

4、习惯法与成文法。第七十一页,共二百四十四页。法治论亚里斯多德经常这样设问:“由最好的一人或由最好的法律统治哪一方面较为有利?”亚里斯多德的回答同恩师柏拉图早年的回答截然不同:“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让一个个人来统治,这就在政治中混入了兽性的因素”。第七十二页,共二百四十四页。法治论:法治的含义法治的定义:“法治应该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的法律又应该是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①“良法”是前提。良法即“制定得优良”并维护中产阶级利益的法。②“普遍服从”是法治要求。“法律应在任何方面受到尊重而保持无上的权威,执政人员和公民团体只应在法律(通则)所不及的‘个别’事例上有所抉择,两者都不该侵犯法律”,邦国虽有良法,要是人民不能全都遵循,仍然不能实现法治”。第七十三页,共二百四十四页。对柏拉图公有制的批评“凡是属于最大多数人的公共事物常常是

最少受人照顾的事物,人们关怀自己的所

有,而忽视公共的事物;对于公共的一切,他们至多只留心到其中对他个人有些相关

的事物。”“财产可以在某一方面(在应用时)归公,一般而论则应属私有……。‘产业私有而财物共有’是比较妥善的财产制度”第七十四页,共二百四十四页。人在本性上是一个政治的动物“人类虽在生活上有用不着相互依赖的时候,也有乐于社会共同生活的自然性情……,人类仅仅为了求得生存,就已有合群而组成并维持政治团体的必要了。”第七十五页,共二百四十四页。亚里士多德的政体学说“政体(政府)的以一人为统治者,凡能够照顾全邦人民利益的,通常就称为‘王制(君主政体)’。凡政体的以少数人,虽不是一人而又不是多数人,为统治者,则称‘贵族(贤能)政体’——这种政体加上这样的名称或是由于这些统治者都是‘贤良’,或是由于这种政体对于城邦及其人民怀抱着‘最好的宗旨’。末了一种,以群众为统治者而能照顾到全邦人民公益的,人们称它为‘共和政体’……”“相应于上述各类型的变态政体,僭主政治为王制的变态;寡头政体为贵族政体的变态;平民政体为共和政体的变态。僭主政体以一人为治,凡所设施也以他个人的利益为依归;寡头(少数)政体以富豪的利益为依归;平民政体则以穷人的利益为依归。三者都不照顾城邦全体公民的意志。”第七十六页,共二百四十四页。政治权利的分配原则“政治权利的分配必须以人们对于构成城邦各要素的贡献的大小为依据。所以,只有人们的具有门望(优良血统)、自由身份或财富,才可以作为要求官职和荣誉(名位)的理由。受人官职的人必须是自由人和纳税人(捐输者);完全由奴隶来组成一个城邦当然决不成事,完全由穷汉来组织也好不了多少。但我们还必须指出,除了财富和自由之外,正义的品德和军人的习性(勇毅)也是不可缺少的要素;人们倘使要共处于一个城邦当中,就应该各各具有这些要素。前两个要素为城邦所由存在的条件,后两个要素则为城邦所由企求并获致优良生活的条件。”第七十七页,共二百四十四页。分配的正义与矫正的正义(一)¨

分配正义:以承认人际天生的体力和智力的不平等性为前提;求得比例的相称,即根据每个人的功绩、价值来分配财富、官职、荣誉、地位和社会权利等。强调在政治领域的分配方面按照个人的价值进行,实现“比值相等”。¨

分配正义的难点在于:对价值每个人有不同的说法,如平民派认为自由才是价值;而寡头派认为,财富才是价值;而贵族派则认为高贵就是德性。因此必须考虑多种价值,并按比例来分配社会资源。第七十八页,共二百四十四页。分配的正义与矫正的正义(二)¨

矫正正义,又称“交换正义”,以承认人的等价性为前提。反映人们之间的绝对平等关系。适用于人际:(1)自愿交换关系(如契约);(2)非自愿交往关系(如法官对案件的审理、执行)。在自愿交换关系中:强调“数量相等”,即交换行为一方所得必须与他方所得在数量上相等;在非自愿交往关系中: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造成了损害,使其蒙受损失时,就要从损害方的好处中拿出一些加到蒙受损失的人那里,补偿其损失(强调损害与赔偿的平等、罪过与惩罚的平等)。第七十九页,共二百四十四页。“法律”的正义与“衡平”的正义(“legal”and

“equitable”justice亚氏认为:“法律的正义”建立在“算数”等式的基础之上,

“它无法区分”一个违犯法律规则的人“是好人还是坏人”;

“这种法律只注重伤害的典型特征,而且平等地对待各当事人……”“衡平”的正义,虽然也是一种正义,但却是一种“对法律正义的矫正”,是一种“更高的”正义。“在严格意义上,衡平法上的人……对于其权利并不是一个固执己见者,尽管法律站在他这一边,但他索取的比他应得的要少……。衡平法指示我们要同情人性的脆弱……;不要斤斤计较……

锱铢必计。它指示我们……通过协商来解决纠纷,而不是通过暴力来解决;与诉讼相比,人们更愿意选择公断——因为公

断人是通过对案件的衡平来审理案件的,而法官则是依据严格的

法律来判案的,而且,公断人被明确地赋予了衡平所需要的完整

而可靠的权利。”第八十页,共二百四十四页。法治优于人治“若要求由法律来统治,即是说要求由神祗和理智来统治;若要求由一个个人来统治,便无异于引狼入室。因为人类的情欲如同野兽,虽至圣大贤也会让强烈的情感引入歧途。惟法律拥有理智而免除情欲”第八十一页,共二百四十四页。斯多噶学派学派的法律思想¨

斯多噶学派(Stoic

School)的奠基者是芝诺(Zenon,约公元前350-公元前260,也有说公元前336-公元前264),祖藉塞普路斯,后来到雅典,

因为没有地方可供讲学,遂利用城门的走廊(Stoa),将听众召集在一起(希腊城市的城门有半圆型的回廊,类似于中国庭园的明柱敞廊,人可在内

散步聊天儿,行路疲乏的人可稍坐休息),其宣讲

的哲学就称为“门廊哲学”(Stoicism),研究该学问原人被称为斯多噶主义者(Stoiker),他们构成的学派被称为斯多噶学派(Stoic

School)。第八十二页,共二百四十四页。斯多噶学派学派的基本观点¨

芝诺认为“自然”法则遍及整个宇宙,其实质是理性,所有的人都分享同样的宇宙理性,每个人都是一个“微观宇宙”,它反映了“宏观宇宙”。一切自然过程,如疾病、死亡,都

遵循不变的自然法则,没有一件事是偶然发生的,人们必须学习和命运妥协,无论是幸运还是悲苦,人们都须以最平静的心态接受。当一个人无所畏惧、对命运安之若素时,人们就把这种状况称为“斯多噶式的镇定”。¨在法学中,遍及宇宙的理性是正义和法律的基础,这一观念导致人们对一种普适权利的思考,这种权利被称为自然权利,它建立在不受时空限制的理性之上,不随时间、地点、国别或者种族而变化。在斯多噶主义者看来,各国的法律只是不充分地模仿自然法而已,理想的状态是建立一个所有的人在理性指引下和谐共处的世界国家。斯多噶学派的自然法思想为此后的罗马法学甚至启蒙时代的古典自然法学奠定了理性基础。第八十三页,共二百四十四页。第三讲古罗马的法律思想¨

古罗马法律思想概述¨

西塞罗的法律思想¨

罗马法学家第八十四页,共二百四十四页。第八十五页,共二百四十四页。古罗马法律思想概述¨古罗马法律思想产生的地理文化背景、地理环境、与希腊文明的承继关系¨

古罗马法律思想的历史变迁及主要成就:1、王政时代(前753-前509)(罗慕努斯建城与图里乌斯改革);2、共和时代(前509-前27年)(十二铜表法);3、帝国时代(前27年-公元7世纪,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529年至534年颁布民法大全:查士丁尼法典、学说汇篡、法学阶梯、查士丁尼新律)。¨后期斯多葛学派:塞留卡(尼禄的老师)、马可.奥略留(罗马皇帝,“人就是卑微的灵魂所负载的一具尸体”)¨

古罗马法律思想的特点1、古希腊的法律思想是由哲学家表述的,古罗马的法律思想者主要择业法律家加以阐释和说明;2、以自然法为核心观念;3、注重效用性、实利性和实践性;4、重视对私法和个人权利保护的研究第八十六页,共二百四十四页。自然法思想对罗马法的影响(一)¨

自然法成为正义的代名词。自然法的思想特别在西塞罗的著作中反映得特别明显。¨

西塞罗论证了自然法的几个重要特征:(1)自然法是与本性相结合的人类的正确理性;(2)自然法无处不在,超越时空与人类情感;(3)上帝是自然法的创造者、宣告者和执行法官;(4)自然法意味着一种终极的价值标准,即使违反自然法的规定在一时可以逃避现行法律的制裁,但却不可能逃脱终极的惩罚。第八十七页,共二百四十四页。自然法思想对罗马法的影响(二)¨真正的法律是与本性相合的正确的理性;它是普遍适用的、不变的和永恒的;它以其指令提出义务,并以其禁令来避免做坏事。此外,它并不无效地将其指令或禁令加于善者,尽管对坏人也不会起任何作用。试图去改变这种法律是一种罪孽,也不许试图废除它的任何部分,并且也不可能完全废除它。我们不可以元老院和人民大会的决定而免除其义务,我们也不需要从我们之外来寻找其解说者或解释者。罗马和雅典将不会有不同的法律,也不会有现在与将来不同的法律,而只有一种永恒、不变并将对一切民族和一切时代有效的法律;对我们一切人来说,将只有一位主人或统治者,这就是上帝,因为他是这种法律的创造者、宣告者和执行法官。无论谁不遵从,逃避自身并否认自己的本性,那么仅仅根据这一事实本身,他就将受到最严厉的刑罚,即使是他逃脱了一般人所认为的那种惩罚。第八十八页,共二百四十四页。自然法思想对罗马法的影响(三)¨

(二)罗马法的具体制度与原则与自然法存在着理论上的渊源关系¨

例如平等论与奴隶解放;私法平等与私权救济等原则的形成。第八十九页,共二百四十四页。市民法、万民法与自然法¨

罗马法的三分法¨

(1)市民法,原意为一个国家所固有的法律,专门适用于罗马市民。其特点有:狭隘,只适用于罗马市民,不适用于外国人;严峻僵化,缺乏灵活性;注重形式,程序繁琐;¨

(2)万民法,其原意为各国共同适用的法律,具体到罗马,则是指适用于罗马人与外国人以及外国人与外国人相互之间关系的法律,或专指适用于罗马国家与其他国家关系的法律如交战、议和等。在公元212年,卡拉卡拉皇帝把罗马市民权授给罗马帝国境内的一般居民,市民法和万民法的区别也随之消失;¨

(3)自然法,即制定法的对称,是指合乎人性、合乎理性的法律,适用于全体人类(包括奴隶),是永远不变的、超时间、超空间的法律,一切制定法都应以自然法为标准,因而它是最理想、最好的法律。并且,乌尔比安认为,自然法就是自然规则,除适用于人类之外,也同样适用于自然。第九十页,共二百四十四页。市民法、万民法与自然法(续)¨

自然法与万民法的关系¨

等同论(涉及到私法的分类则分“二分法”),以盖尤斯为代表,认为自然法即等于万民法。盖尤斯强调指出:万民法是普遍的原理,而且是一切人类社会所公认的;万民法是自然的真理所教导人类的原理;¨不同论(涉及到私法的分类则为“三分法”)。这种观念认为,自然法与万民法并不等同,例如各国均存在奴隶制,但这种制度显然是违反自然法的,而只能归属于万民法。这一观点实际上也为查士丁尼所采纳,其编纂的《法学总论》即明文规定:“罗马法包括公法和私法。私法包括三部分:由自然法、万民法和市民法的基本原则构成。”第九十一页,共二百四十四页。法学理论的实际应用¨

罗马法学家虽然也有着极为丰富的理论资源,但是,当理论与实践发生矛盾时,罗马法学家总是舍弃纯理论而致力于满足实际的需要。同时,罗马法并不像人们所认为的那样具有唯理论和抽象的特征,相反由于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限制,罗马法的实践尚不足从理论上把包含在现象中的许多重要法律关系概括成普遍原则。罗马法学家甚至认为所有概念、定义不足以适应形势迅速发展的需要,因而提出了“一切定义,在法学上都是危险”的警句。第九十二页,共二百四十四页。罗马法的影响(一)¨

罗马法对后世的遗惠远不限于法律领域。它提供了语言上唯一正确的媒介,各门学科都以罗马法的精确语言为表意工具,甚至《圣经》转译为拉丁文,也到处使用罗马法的范畴。“它同时提供了思想上唯一正确、精密、深邃的媒介”,将其思想方式、推理方法和一整套范畴贡献给各门学科。“在曾经促进现代人的智力欲的各种主题中,除‘物理学’外,没有一门科学没有经过罗马法律学滤过的”。第九十三页,共二百四十四页。罗马法的影响(二)¨

罗马法对政治学的影响,萨拜因指出:

“法学的论证——依据人们的权利和统治者有依据的权力来推理——成为并且依旧是政治推论的一个得到认可的方法”。¨

萨拜因这里所说的“法学的论证”是罗马法特有的思维方式与推理方法,它对西方政治思维方式产生过重大影响。在帝国初期法学昌盛时代,罗马法占有压倒一切的优势地位。法学的语言、思维方式和推论方式被作为思考和论证的标准模式,广泛运用于各个学科各个领域。第九十四页,共二百四十四页。罗马法的影响(三)¨在政治领域里,它表现为“依据人们的权利和统治者有依据的权力来推理。”统治者握有权力统治人民,人民服从这种权力,这是一个事实。在其它一些民族那里,这种事实被不加思考,没有怀疑地接受了下来。它是一种天然的秩序,人们不去反思和诘问其根据和理由。然而罗马人的“法学的论证”方式却不接受没有根据的事实,不承认没有权利的权力。统治者的权力的合法基础是什么?占有和行使权力的依据是什么?这种权力是否他们的权利?人民何以有义务服从这种权力?人民的权利与统治者权力是什么关系?第九十五页,共二百四十四页。罗马法的影响(四)¨

罗马法与统治的合法性:统治者的权利必须有权利的依据,只有以权利为基础的权力才是合法的。在帝国时代,元首或皇帝总揽帝国大权,传统上人民和元老院的权力以及民选长官的权力已经名存实亡。法学家们为这种个人独裁的权力也找到了法律根据或权利的根据。法学家盖尤斯写道:“皇帝本人是根据法律而享有最高权力的。”第九十六页,共二百四十四页。罗马法的影响(四)¨

罗马法与“法学世界观”:法律为权力和权利提供依据的做法,为后世西方政治哲学家所普遍遵循。无论什么性质的权力,必须有法律和权利的依据。在中世纪教会与世俗国家的权力斗争中,双方都为自己的权力寻找法律依据。为此,教会方面甚至不惜伪造了所谓《君士坦丁遗赠》之类的法律文件。西方近代流行的“法学世界观”实即“权利世界观”。社会契约论是为政治权力寻找权利基础的典型理论。社会契约论者都从自然状态出发来论证政治权力的起源。第九十七页,共二百四十四页。十二铜表法¨

制定于罗马共和时期的公元前451年至公元前450年,是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典,。该法典的前十表制定于前451年,第二年

又补充了两表,各表由青铜制成,故称十二铜表法。公元前390年,高卢人侵入罗

马,十二铜表被毁,其内容散见于各种古代文献中。《十二铜表法》涉及涉及内容广泛,具有诸法和体的特点第九十八页,共二百四十四页。西塞罗的法律思想¨

西塞罗(Cicero,前106-前43)生平及主要著作:罗马政治家,演说家,法学家,前63年任罗马执

政官,前52年任西里西亚总督,主要著作:《演讲

术》(De

Oratore)、《演说家》(Orator)、《国家篇》(De

Rupublica)、《法律篇》(De

Legibus)¨

西塞罗的自然法思想:法律是最高理性,产生于自然,指导应该做的事,禁止不应该做的事;自然法高于一切人类社会的立法权威,具有普遍和永恒的性质,是衡量一切人定法的标准;自然法先于人定法而存在。¨

人类自然平等的法律观¨

共和主义的法律观:国家是人民的事务¨

世界国家理论第九十九页,共二百四十四页。西塞罗自然法思想¨

“有一种真正的法——即正当理性,它合乎自然,适用于一切人,而且是不变和永恒的……。它不会在罗马降示一条规则,而在雅典降示另一条规则,也不可能今天是这条规则,明天却是另一条规则。存在的将是一种法律,它们永恒不变,在一切时代对所有的人都有约束力”。¨

西塞罗格言:友谊的神圣戒律:为了崇高的事业求助朋友,为了崇高的事业帮助朋友第一百页,共二百四十四页。罗马法学家(Jurisprudentes)¨

罗马法学家主要职责:为个人、地方行政长官和法官提供建议,在诉状和程序方面帮助当事人进行诉讼,草拟遗嘱和契据。经常通过传授知识或讨论问题的方式指导年轻人。他们既不同于法官和行政长官,又不同于出庭律师,属于元老家族,经常担任国家的高级职务,对法律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两大派别:普拉库拉派(共和制);萨比尼派(元首制)¨

五大法学家:盖尤斯(Gaius,前130-前180)保罗(Julius

Paulus,?-前222)乌尔比安(DemitiusVlpianus,前170-前228)伯比尼安(AlmilinsPapinionus)孟代斯蒂安(Modestmus,?-前224)第一百零一页,共二百四十四页。古罗马法与罗马法学家•罗马法的历史成就•罗马法学家及其贡献第一百零二页,共二百四十四页。一、罗马法的历史成就¨

(一)罗马法的编纂¨

公元6世纪,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进行了系统的、大

规模的法典编纂,这不仅是罗马法得以传至后世的一个关键性步骤,也是古代法律发展史上的一大壮举。查士丁尼编纂法典,首先是从整理历代皇帝敕令着手。公元528年,他任命以特里波尼为首的10人法典编纂委员会,对当时有效的历代皇帝敕令,进行整理、汇总和删改,按照教会法、法律渊源、高级官吏的职务、私法、刑法和行政等内容,编成章、节,并按各自颁布时间顺序加以排列,注明颁布

敕令的皇帝姓名等。第一百零三页,共二百四十四页。一、罗马法的历史成就¨

法典共12卷,于次年颁布,这就是《查士丁尼法典》。公元534年,又颁布了它的修订版。公元530~534年,还先后编成了《学说汇纂》和《法学阶梯》。前者收集了40名罗马历代法学家(公元1~4世纪)的著述50多种,删除其中相互矛盾和不合时宜者,全

书共50卷,于公元533年底颁布施行。《法学阶梯》以是盖尤斯同名著作为蓝本,进行删改、增补,按照“人法”、“物法”和“诉讼法”的顺序,分章、节编排而成,共4卷,于公元533年底颁布,作为罗马法的钦定教科书,并具有法律效力。第一百零四页,共二百四十四页。一、罗马法的历史成就¨

查士丁尼死后,后人将他未列入《查士丁尼法典》的敕令,即自534年以后颁布的敕令汇集在一起,称为《查士丁尼新律》,保存下来的共有124令,最后一令颁布的

时期为公元555年,内容大部分属于公法、行政法范畴。涉及私法者只有变更继承制度的规定。以上四部法典,到公元12世纪,统称为《国法大全》,又称《民法大全》或《罗马法大全》,成为研究罗马法的主要资料。第一百零五页,共二百四十四页。《学说汇纂》(潘德克顿体系)¨

公元530年,查十丁尼皇帝公布了《学说汇纂》(Digesta,希腊语为Pandectae、英语Pandects、法语Pandectes和德语

Pandekten,这就是后世有关民法学者所说的“潘德克吞法学”或者作为民法典编纂体例的“潘德克吞体系”的由来)。《学说汇篡》收录了40名法学家的著述共计9142段,其中五大法学家的著述占了三分之二。共有50卷,分七个部分:第一部分总则,共4卷;第二部分“审判”,共7卷;第三部分“物”,共8卷;第四部分关于买卖、借贷、婚姻、监护等,共8卷;第五部分

“遗嘱”,共9卷;第六部分关于占有、赠与、所有权、诉讼等,共8卷;第七部分关于行政法、刑事法等,共6卷。每卷下均设章、节等。《学说汇纂》既是法学著作的集成,又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法典,它成为近代西方法学产生的历史基础,又是今日大陆法系具有代表性的《德国民法典》的蓝本。第一百零六页,共二百四十四页。《法学阶梯》及其影响¨

《法学阶梯》是查士丁尼根据五大法学家之一的盖尤斯的同名教科书编写而成,共

分四卷:第一卷“人法”,第二卷“物”,包括物权、遗嘱继承,第三卷契约、债权

等,第四卷侵权行为、民事和刑事诉讼等。¨

《法学阶梯》开创了法学教科书的范式,也是大陆法系另一代表性法典《法国民法典》的蓝本。第一百零七页,共二百四十四页。罗马法的历史成就(一)¨

(二)罗马法对后世立法的影响¨

1.形成了罗马私法体系。如法国民法典就继承了《法学阶梯》的人法、物法、诉讼法的体例;而《德国民法典》则以《学说汇纂》为蓝本,形成了总则、债法、物权、亲属法、继承法的编纂体例。这对于资产阶级统一法制作出了巨大贡献。¨

2.罗马法的许多具体制度和原则,对资产阶级立法也有巨大影响。如法人制度、物权制度、契约制度、陪审制度、律师制度、私人权利平等原则、遗嘱自

由原则、不告不理原则等。第一百零八页,共二百四十四页。罗马法的历史成就(二)¨

3.罗马法中的许多概念、术语如法律行为、民事责任、代理、占有、不当得利、无因

管理、债、私犯等,也为后世资产阶级立

法所继承。¨

4.罗马法学家的思想学说及其罗马法学发展的成果,也成为后世资产阶级法学的重

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学说汇纂》的著述,成为19世纪世界最发达之德国法学的历史

渊源。第一百零九页,共二百四十四页。罗马法学家及其贡献¨

罗马法学家阶层的形成¨

罗马法学家并非自始即有的,法学知识原先是掌握在僧侣集团手中,由他们来对法律进行解释和补充

工作。罗马法学家的形成,在于法学的世俗化过程。这期间有两个重大的事件:一是公元前304年,克

涅斯·弗拉维尤斯被选为政务官,他公布了以前由

大祭司秘密保存起来的民事诉讼规则,使审判公开

化;二是公元前254年,平民出身的大祭司科伦加尼斯将所有的法律资料全部披露,并公开解答法律问题,传授法律知识,从而改变了由祭司掌握法律知识的局面。第一百一十页,共二百四十四页。罗马法学家及其贡献(二)¨

据学者考证,罗马法学的产生大致在公元前2世纪,定型则大概在公元前1世纪左右。在公元1世纪时,罗马法学家的工作十分

活跃,其任务主要有四项:答复诉讼人法律问题的咨询;为订立契约的当事人编写合法证书;指导诉讼当事人如何打官司并提供法律根据;撰写法学书籍等等。第一百一十一页,共二百四十四页。罗马法学家及其贡献(三)¨

解答权的赋予,是罗马法学家形成史上的大事。所谓解答权,是赋予特定的学者关于法律问题的解答以一定社会权威的权利,最早出现于奥古斯都时代(公元前63年~公元14年)。这是罗马统治者干预法学教育的法学研究的一个标志,也是国家权力和法学联姻的开始,对于罗马法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方面,解答权的出现。提高了法学家的社会地位,确立了法律解答的权威;另一方面,解答权在授予某些特定的著名法学家以权威的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社会上其他法学家的解答法律的权利。第一百一十二页,共二百四十四页。罗马法学家及其贡献(四)¨

罗马五大法学家(罗马法学发展的顶峰)¨1.盖尤斯(约公元130~180年),罗马帝国前期著名法学家,代表作为《法学阶梯》,该书是唯一一部流传至今的古代罗马法学家的文献,成为查士丁尼编纂同名法典的范本。¨2.帕比尼安(约公元140~212年),帝国前期罗马的著名法学家,担任过被认为是副皇帝高位的近卫都督之职,行使军事和司法大权。其代表作有37卷《法律问答集》、19卷《解答集》、19卷《解说书》。其学说具有极高的权威性,直至4世纪,君士坦丁皇帝仍命令属下整理他的学说。在《学说引证法》中并明确规定,在五大法学家的意见相左时,以帕比尼安的学说为准。第一百一十三页,共二百四十四页。罗马法学家及其贡献(五)¨

3.乌尔比安(约公元170~

28年),做过皇帝的法律顾问。乌尔比安是公认的古代罗马最伟大的法学家之一,是罗马法学的集大成者,查士丁尼的《学说汇纂》摘录的9142段法学家的著述中,其中乌尔比安的著作就有2464段。¨

4.保罗(约公元222年去世),担任过帕比尼安法院的陪审法官,最著名的著作是关于告示的80卷注释书,

在《学说汇纂》中摘录了他的2081段作品。¨

5.孟代斯梯安(又译为莫迪斯蒂努斯,约公元2

4年去世),是乌尔比安的学生,也是五大法学家中名气最小的一位。《学说汇纂》中有关他的著作,只有3

4段。第一百一十四页,共二百四十四页。罗马法学家及其贡献(六)¨

罗马法学家的主要贡献¨1.提供了关于法律,尤其是私法的许多基本概念和原则;¨

2.将自然法学说与罗马法的实在法相结合¨

3.提供了关于立法和司法的技术和方法。第一百一十五页,共二百四十四页。迪奥多西引证法(Teodosion

Law

ofCitations)¨

公元426年,迪奥多西二世规定,(1)五大法学家的著作具有法律效力;(2)五

大法学家观点不一致时,取多数人的观点;人数相等时,取伯比尼安的观点;取消了罗马市民与异邦人之间法律地位的不平等。该引证法由迪奥多西二世和瓦伦提三世颁布,也称瓦伦提引证法(Valentinian

Law

of

Citations)第一百一十六页,共二百四十四页。民法大全(Corpus

Juris

Civilis)¨

公元529年至534年,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颁布的有关罗马法的一系列著作的统称。《民法大全》一般分为5卷,前四卷为《古学说汇纂》(Digestum

Vetus)、《中期学说汇纂》(Infortiatum)、《新学说汇纂》(Digestum

Novelm)《法典》(the

Codex),第5卷包括《法学阶梯》(Institutes)、《新律》(Novels)、残留的3本《采邑法》(the

Libri

Feudorum)以及某些皇帝的法令。

现代标准版由P.克鲁格编辑的《法学阶梯》、T.莫里森编辑的《学说汇纂》、P.克鲁格编辑的《法典》W.克罗尔编辑的《新律》组成。第一百一十七页,共二百四十四页。罗马法格言(乌尔比安)¨

荣耀地生活,不伤害他人,各得其所¨

HONESTE

VIVERE;ALTERUM

NONLAEDERE;SUUM

CUIQUE

TRIBUERE。¨

(TO

LIVE

HONOURABLY,

TO

INJURENO

MAN

,TO

RENDER

TO

EACH

HISOWN)第一百一十八页,共二百四十四页。罗马法学家的主要思想¨

法学的概念:是关于神事与人事的知识,是关于正义与不正义的学问。¨

自然法、万民法、市民法:盖尤斯的二分法;乌尔比安的三分法;保罗的观点¨

公法与私法划分¨

政治权力和法律的效力来源第一百一十九页,共二百四十四页。第四讲

欧洲中世纪的法律思想¨

中世纪法律思想概述¨

奥古斯丁的法律思想¨

托马斯·阿奎那的法律思想¨

注释法学派的法律思想¨

中世纪晚期的法律思想第一百二十页,共二百四十四页。中世纪法律思想概述¨

中世纪法律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1、庄园制度2、教会与世俗社会3、日耳曼习惯法¨

中世纪法律思想的历程1、基督教神学法律思想的发展:教父学(圣·奥古斯丁、圣·安布鲁斯、圣·

格雷高里))与经院哲学(托马斯·阿奎那)2、世俗法律思想的发展和形成:前期注释法学派、后期注释法学派、人文主义法学派、中世纪晚期国家主义与君主主义的发展第一百二十一页,共二百四十四页。奥古斯丁的法律思想¨

奥古斯丁(354-430)的生平与主要著作:是教父学的主要代表,以柏拉图哲学为基础,以神权政治理论为核心,主要著作:《上帝之城》¨

法律是维护和平与秩序的一种手段¨

原罪与惩罚的正当性¨

对世俗审判制度的批判:“以心治心

”“审判良心”第一百二十二页,共二百四十四页。法律是维护和平与秩序的手段¨

“万物的和平是一种被安排得很好的秩序。秩序就是有差异的各个部分得到最恰当的

安排”¨

“天上社会的公民都享受着永久和平”¨

“流血最多的战争,其主要目的应当是和平”¨

“一个有理性的人,需要别人用各种命令来控制他的各种欲望”第一百二十三页,共二百四十四页。原罪与惩罚¨

“第一圣洁的人只是牧羊人,而不是国王,而且上帝向他指出所要求的秩序和规定的

标准。犯罪受到奴役的惩罚是公正。”¨

“犯罪者的改正也许对他有好处,犯罪的例子对其他人也是一种可怕的教训”第一百二十四页,共二百四十四页。对世俗审判制度的批判¨

“国家不得不任命的那些官吏,他们的审判是何等的可悲与不幸啊,即使是在他们最冷静地裁判别人的案情的时候。”¨

“主啊,请把我从困境中解救出来吧。”第一百二十五页,共二百四十四页。托马斯·阿奎那的法律思想¨

托马斯·阿奎那(1225-1274)的生平与著作:《反异教大全》(Su

ma

Contra

Gentiles)、《神学大全》(Summa

Theologica)¨

上帝是一切权力的源泉和象征,君主是神在人间的代表。¨

君主与法律的关系:主要涉及到罗马法的两条原则:“为君主所喜之物具有法律效力”、“君主不法律约束”。¨

阿奎那法律思想的核心原则¨

阿奎那的法律体系理论:永恒法、自然法、人法、神法第一百二十六页,共二百四十四页。阿奎那法律思想的核心原则¨

人天然的要过政治的生活:“因为人天然是个营共同生活的社会动物,而我们所以这样说,不仅是因为我们觉得人是受他的理性支配的,而且事实上一个社会也确实实收一个人的才智统治的,则基本上就是君主的职责”¨

“必须承认宇宙是由一人统治的。因为统治宇宙是依至上最高公德为目的的,所以政治应当是最优良的政治。但最好的政体是由一人执政的政体。”¨

人是由理性、神法和政治权威三重秩序统治的。第一百二十七页,共二百四十四页。永恒法、自然法、人法、神法¨永恒法:即神的理性的体现,是上帝用来统治整个宇宙的,是支配宇宙的大法,各种法律都来源于永恒法,是最高的法律。¨

自然法:体现着永恒法与理性动物的关系,是理性动物对永恒法的参悟,也就是上帝用来统治人类的法律:“他们(人)在某种程度上分享神的智慧,并由此产生一种自然的倾向以从事适当的行为和目的。这种理性动物之参与永恒法,就叫做自然法。”¨人法:通过国家机关制定的法律,是根据自然法并在终极意义上依据永恒法所制定的反应人类理性的法律:人法的四个特点:来源于自然法、以城市的公共福利为目标、由市民社会的统治者加以颁布,是支配人类行为的法律¨

神法:即《圣经》,是一切法律的源泉,是主宰人类的法律。第一百二十八页,共二百四十四页。托马斯格言¨

“人有赤身裸体的天然权利,因为既然自然没有供给他衣着,它就不得不为自己裁制衣服”¨

“法律不是别的,而是一种由管理社会的人所公布的、以共同福利为目的的理性的命令”¨

“私有权并不违背自然法,它只是由人类的理性所提出的对于自然法的一项补充而已。”第一百二十九页,共二百四十四页。奥古斯丁的法律思想•一、奥古斯丁的生平与著作•二、原罪与救赎•三、国家观:上帝之城与世俗之城•四、法律观:神法与人法•五、关于审判制度•六、对奥古斯丁的评价第一百三十页,共二百四十四页。一、奥古斯丁的生平与著作¨

奥里略·奥古斯丁(Augustine,354—430)是欧洲中世纪哲学家、神学家、罗马基督

教拉丁教父的主要代表、新柏拉图主义者、基督教教父哲学的完成者,是基督教最大

的教父。第一百三十一页,共二百四十四页。一、奥古斯丁的生平与著作¨

他在青年时代极为放荡,但求知欲甚强,思想极为敏锐。善恶问题一直是奥古斯丁毕生思考的主题。19岁时,他对哲学问题发生了兴趣,随即皈依摩尼教,接受摩尼教的善恶二元论学说,认为恶起源于某种实体,人的灵魂来自善,肉体则来自恶。后来,通过学习新柏拉图学派的著作并受米兰大主教安布罗斯的影响,于387年的复活节受安布罗斯的洗礼,正式加入基督教。此后他一反过去的放荡生活,抛弃情人和未婚妻,而且还辞去教员职务,终生献身教会事业,过着清心寡欲的修道士生活。3

8年返回

北非故居。第一百三十二页,共二百四十四页。一、奥古斯丁的生平与著作¨

396年升为主教。在任职期间,他从事著述、讲经布道和组织反异端等活动,他建立的神学堂吸引了远近各地的主教,他所在的教会成为北非教会的中心。他在晚年目睹了汪达尔人的入侵,于430年8月28日死于汪达尔人兵临希波城之际。希波城沦陷之际,汪达尔人控制的北非脱离了罗马帝国。但奥古斯丁的著作传到西方教会,成为公教会以及16世纪之后的新教的精神财富。第一百三十三页,共二百四十四页。一、奥古斯丁的生平与著作¨

奥古斯丁著书立说阐述教义,是教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被教会封为伟大的圣师。他的著作繁多,不下百种。主要有《忏悔录》、《上帝之城》、《论真宗教》、《教义手册》、《论三位一体》等。《上帝之城》是奥古斯丁晚年耗费13年时间写成的,完成于426年,是神学政治法律思想的第一部巨著。该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前10卷,主要批驳异教者的各种指责和不符合基督教思想的其他一些学说的观点;第二部分是后12卷,论述“上帝之城”和“世俗之城”的起源、历史和前途。该书较全面地反映了奥古斯丁的哲学思想以及神学政治法律思想,在西方政治法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第一百三十四页,共二百四十四页。二、原罪与救赎¨

奥古斯丁发展了《圣经》中的原罪说,认为人生来就是有罪的,因此,只有通过上帝在地上的代表——教会,对人们进行洗礼,遵循教会的规定,人类才能得救。奥古斯丁甚至认为,教会的产生,是人类得救的历史转折点。第一百三十五页,共二百四十四页。二、原罪与救赎¨在法律的产生上,奥古斯丁认为,最初只有上帝的永恒的法律,这种法律永远是公正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