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燕对失业者再就业激励机制的探索_第1页
丁燕对失业者再就业激励机制的探索_第2页
丁燕对失业者再就业激励机制的探索_第3页
丁燕对失业者再就业激励机制的探索_第4页
丁燕对失业者再就业激励机制的探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失业者再就业激励机制的探索摘要失业问题是困扰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一大病疾。失业者再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普遍关心的热门话题。上海市也一样经历体制转轨、经济转型、改革攻关的重要历史时期,也同样面临着严重的失业现象。积极促进再就业,是贯彻“三个代表”要求,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措施。就业是民生之本,做好再就业工作,是关系失业人员生活的根本大计,是为人民办实事的具体体现,是重大而紧迫的当务之急。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条件。积极促进再就业,对于更好地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缩小社会救济人群规模,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就业和增加社会保障资金来源,调整和规范失业职工劳动关系和社会保险关系,加快失业者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向失业保险的并轨步伐,提高我国社会保障管理服务的社会化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上海市为例,对我国失业在就业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了造成失业再就业困难的原因,提出了治理失业再就业问题的对策。关键词:失业;再就业;激励机制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1导言 41.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4失业带来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 4再就业工作的重要性 5解决再就业问题的意义 61.2研究内容 72我国失业再就业现状 72.1登记失业人数有所上升 72.2失业人员对失业原因的认识 92.3失业以后的心态 102.4失业人员最希望得到的帮助 102.5当前失业人员再就业流向 102.6失业人员再就业选择 103失业人员就业难的原因 113.1失业人员就业难的直接原因分析 113.1.1失业者的思想所造成的影响 113.1.2失业者自身的局限性 113.1.3教育或技术水平不高影响了失业人员的再就业 113.1.4社会保障机制的不健全和不完善 113.2失业人员就业难环境原因分析 123.2.1与我国基本国情有关 123.2.2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转换有关 123.2.3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有关 123.3.4投资重点和产业政策的改革 124保护弱势群体概述失业再就业的对策 134.1再就业难的直接原因所做的对策 134.1.1转变失业人员的就业观念 134.1.2加强再就业培训工作,增加失业人员的劳动技能 134.1.3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机制 134.2再就业的的调控对策 144.2.1从上海郊区入手,改善经济环境,带动就业 144.2.2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154.2.3大力支持非国有企业 154.2.4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154.3加强劳动力市场的制度建设 154.3.1加强监管非法用工 154.3.2帮助弱势失业人口就业 164.4解决失业再就业问题的具体措施 164.4.1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16在解决失业和再就业问题上,应当强化政府的作用 164.4.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174.4.4开创灵活多样的工作制度 17转变劳动者的择业、就业观 174.4.6劳动关系的清偿 174.4.7扩大保险范围 17结论 18参考文献 191导言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失业问题十分严峻。失业问题已成为我国21世纪初期经济发展的最大挑战。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国有企业生存状况的进一步恶化,亏损额、亏损面的继续扩大,停产、半停产企业的不断增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大量转移等,农村过剩人口与城市过剩人口交叉影响,互相作用,形成了贫困的恶性循环。城镇贫困人口数量不断增加,比重逐年提高。上海作为中国经济发达的城市之一,失业问题十分突出。具体说,进入90年代以后,上海经历体制转轨、经济转型、改革攻关的发展,这样,传统计划体制下企业中大量存在的隐性失业问题突显,造成大量的失业现象。政府也提出各项解决措施及方案,近几年来,失业问题有所缓和,但仍居高不下。到2005年,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7.5万人,登记失业率为4.4%。而实际情况更为严重。这种现象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稳定的一个突出问题。1.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1.1失业带来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1)失业的存在造成了社会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从宏观角度看,过剩人口是劳动力资源的浪费,劳动力不能投入到生产过程中,直接地堵塞了创造价值的道路,阻碍了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2)失业人口的存在对社会稳定构成威胁。良好的社会治安和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建立在稳定的和相对公平的利益格局基础之上的。但失业一般发生在相对稳定的一小部分人身上,这些人既没有事做,也没有收入,并承受着来自家庭、社会的巨大压力,因此,容易在心理上严重失衡,往往成为诸多社会治安问题的高危人群,诱发社会危机,产生社会动荡。(3)失业人口的存在加剧了城乡贫困。大力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是深化企业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前提,也是缓解就业压力、解决当前突出矛盾的当务之急。显然,研究解决下岗失业与再就业问题,既是一项经济任务,又是一项政治任务。而且,解决失业问题,政府的主导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再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事关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促进再就业,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1)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是改革发展稳定形势对我们提出的迫切要求。这些年来,我们按照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总体要求,在企业改革中认真贯彻落实“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实现再就业工程”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三条保障线”等政策措施,确保了绝大多数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并在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方面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绩。但是,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当前及今后一个较长时期,我市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难度仍然很大,就业形势仍然十分严峻。我市就业方面的主要矛盾,是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相适应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并存,城镇下岗失业人员,新增就业人员与农村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速度加快出现。同时,我市的劳动密集性企业还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吸收下岗失业人员的能量不大。对此,全市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有针对性地采取得力措施,切实把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做好。(2)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是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扩大就业与促进经济增长有着紧密的联系。经济发展快就能促进充分就业,就业越充分,又能推动经济快速发展,以此达到良性互动。解决就业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发展经济。我们的就业问题之所以比较突出,说到底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造成的。因此,我们要把就业问题放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盘子中统筹考虑,把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与坚持实施全市经济社会超常发展的总体思路紧密结合起来,与认真落实各大产业发展的基本路子紧密结合起来,与努力实现市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奋斗目标紧密结合起来,正确处理发展经济和扩大就业的关系,通过发展经济来扩大就业,通过扩大就业来推动经济社会的超常发展。(3)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是贯彻“三个代表”要求的重大实践。实现就业是人民群众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的根本途径,解决好就业问题是凝聚人心、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当前,在体制转轨和经济转型过程中,一部分职工下岗、失业、生活困难在所难免。尽管我们在“两个确保”、“三条保障线”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但所提供的毕竟只是一种低水平的保障,他们的子女上学、生病就医等问题很难解决。解决他们的再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体现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关系到体现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因此,我们一定要从讲政治的高度,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饱满的热情,严肃认真的态度,切实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解决再就业问题的意义失业问题是困扰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一大病疾。失业再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普遍关心的热门话题。1997年底,我国失业人口达到1100-1300万人,创建国以来最高记录,成为我国经济社会中最突出的问题。以上海为例,上海市也一样经历体制转轨、经济转型、改革攻关的重要历史时期,也同样面临着严重的失业现象。到2005年,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7.5万人,登记失业率为4.4%。而实际情况更为严重。过量的失业人口引发社会矛盾,造成了劳动力资源的极大浪费: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给政府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经济负担。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劳动力要素配置的自由度增高,国有企业调整结构、减人增效的力度加大,失业问题也愈来愈严重,去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更是大大增多了城镇的失业者。失业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城镇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稳定的一个突出问题。因此,解决失业问题已经成为政府所面临的严峻课题。积极促进再就业,是贯彻“三个代表”要求,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措施。就业是民生之本。做好再就业工作,是关系失业人员生活的根本大计,是为人民办实事的具体体现,是重大而紧迫的当务之急。再就业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步骤。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条件。建立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目标。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社会保障资金承受能力比较弱,社会保险关系还未完全独立于企业之外,企业还承担着包括失业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失业职工管理等社会事务负担。积极促进再就业,对于更好地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缩小社会救济人群规模,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就业和增加社会保障资金来源,调整和规范失业职工劳动关系和社会保险关系,加快失业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向失业保险的并轨步伐,提高我国社会保障管理服务的社会化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2研究内容本文研究认为:造成失业再就业困难的原因是:1)失业工人自身教育,职能技术,健康影响再就业。2)失业工人从思想上不能正确对待再就业。3)国家体制改革,后期服务不到位。提出了治理失业再就业问题的对策。这些对策具体包括微观与宏观两个方面,前者包括:转变失业人员的就业观念、政府帮助再就业培训、建立和完善各种社会保障机制、建立失业监测预警机制、建立劳动就业基金,宏观方面包括: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劳动力市场的制度建设等,重点研究了城镇失业再就业激励机制问题。2我国失业再就业现状2.1登记失业人数有所上升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4-2008年我国的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及登记失业率如下:失业人数与失业率的波动并不大(见表1),五年间的城镇登记失业率基本保持在个百分比且逐渐下降趋势,08年有所反弹。表1近五年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及登记失业率(单位:万人,%)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2008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09年预计中国有3000万左右农民工失业,往年没有就业和今年毕业需要就业的大学生有900多万,另外,还有其他需要就业的,全部就业压力在5000万左右。剩余劳动力转移压力巨大,整个国家就业压力巨大,将是中国长期的、头等重大的经济和社会难题。截至2009年3月底,上海市人力资源市场招聘岗位数12.78万人,求职人数18.56万人,供需矛盾依然存在。今年一季度,全市招工人数25万人,退工人数23.27万人,招退工相抵后实际增加就业人数仅1.73万人,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比例达81.9%。据统计,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从2008年12月底的26.55万人增加到2009年3月底的27.06万人,增加了0.51万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已经增加了1.22万人,实际人数可能还要多。(1)调查时的工作状况:67.3%的失业职工有工作,32.7%的失业职工暂时没有工作。(2)性别:男占39%,女占61%(3)年龄:平均年龄为44岁,其中最小的28岁,最大的60岁,40岁以上达到86%。(4)文化程度:小学毕业占7%,中学毕业占56%,职高毕业占34.5%,大专毕业占2.5%(5)失业前职业:工人占49%,销售人员占42%,干部占4.5%,行政办事人员占3%,经济业务人员占0.5%,工程技术人员占0.5%,饭店餐饮占0.5%(6)岗前月收入:平均为671.4元,其中最低的300,最高的1800元,600元以下的占41.2%(7)失业时间:最早的是1987年,最晚的2004年。[5]2.2失业人员对失业原因的认识失业人员对失业原因的认识主要有三种:(1)认为是国家政策造成的。(2)认为是企业自身状况造成的。(3)认为个人自身能力水平较低也是失业的原因之一。2.3失业以后的心态(1)寄希望于企业能尽快适应市场要求,再度振兴。(2)由于自身素质不高,不愿也不敢闯市场,只能靠所在企业发给的基本生活费维持生活,这类职工心态十分复杂,且多为女性或无专业技能的职工,占失业人员总数近20%。(3)“相信政府会解决好这件事”,觉得这只是或早或迟的问题。2.4失业人员最希望得到的帮助失业人员普遍认为,适应社会需求的业务技术是他们再上岗的主要障碍,希望得到针对性强、比较实用的各种专业技术培训。另外,他们还希望政府和社会各界为失业职工提供一些就业机会,创造失业职工再就业的良好社会氛围。2.5当前失业人员再就业流向目前,已再就业的失业人员大多数流向是以服务行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其主要就业渠道为:(1)通过自谋出路实现再就业。这一部分大多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和较高的文化素质,他们或通过亲朋好友帮助介绍寻求到新的职业,或通过自身努力,进行再就业。(2)上海创造性地提出了“4050项目”的新概念,将40岁以上的女性、50岁以上的男性,这些再就业困难人员,列为需要政府重点扶持与帮助的再就业对象。循着市场就业的新思路和政府角色的新定位,上海在对他们予以必要的政策扶持之时,充分尊重市场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主动贴近市场,寻找、开发适合“4050”们的项目。但自己做小老板的只是少数。(3)通过参加社会培训实现再就业。2.6失业人员再就业选择调查表明,年纪轻、有一定文化基础和专业技能的人员多愿流向非国有企业、私营企业或从事个体工作。文化素质偏低、年纪稍大、专业技术适用面窄的失业人员,多愿流向国有企业和商业服务行业。在择业标准上,被调查失业人员选择的顺序依次为,收入高的企业、有发展前途的企业、工作环境较好的企业和人际关系宽松的企业,反映出他们自身的择业意向与现实具有较大的差距。3失业人员就业难的原因3.1失业人员就业难的直接原因分析失业者的思想所造成的影响思想不到位影响再就业社会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与失业人员再就业极少的反差比较明显。失业者自身的局限性服务方法不多影响了失业人员的再就业绝大多数失业人员由于自身局限性而面临再就业困难。他们当中或文化偏低、年龄偏大、无专长或专业单一、技术面窄、再就业信息不灵、缺乏再就业资金等各种情况,都需要社会对其给予服务、帮助和支持。政府对失业人员业务技能培训的投入不够,对规范社会办学的力度不够,目前还缺乏政府有关部门面向全社会的再就业信息渠道,社会舆论导向还没有对失业职工再就业形成良好的氛围,再就业中介服务的欠缺也是失业人员再就业的障碍。教育或技术水平不高影响了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在调查中,测量了失业职工的“教育水平”和“失业前所拥有的技术级别或职称”的情况。失业职工的自身资本比较差,“教育水平”在初中文化的占总数的63%,而大专文化程度的职工占比例2.5%,大学本科及大学以上文化的一个都没有,同时四分之三的职工在失业前没有任何职称或技术级别。社会保障机制的不健全和不完善社会保障机制还不健全和完善是制约失业人员再就业的重要因素。失业人员认为,“将来会怎么样谁也说不清楚,现在即使自己找到工作,或从事个体经营,但没有了原企业的劳动关系和健全的社会保障,总有朝不保夕的感觉,心里不踏实。3.2失业人员就业难环境原因分析与我国基本国情有关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企业由面向政府转而面向市场,同时,经济增长方式也由粗放型向主要依靠改进技术和管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重视质量和品种、注重节约和挖潜及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以内涵为主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在这种形势下,企业为了生存和竞争,必须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迫使企业对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自身就业存量结构进行调整,对历史积淀下来的大量富余人员进行剥离。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转换有关我国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产业结构严重失调。改革后,在对产业结构大幅度调整过程中,过去片面、畸形发展的一些产业部门必须压缩其过于庞大的生产能力,这样,就造成了这些部门的大量企业出现亏损、破产和倒闭,从而引起这些企业的失业人员猛增。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有关经济体制配套改革和政治体制的改革造成的劳动力无法接受市场经济的观念,或者虽然在消费行为上接受市场观念但在就业行为上不接受市场观念,劳动力并非花时间寻找好的工作而是在耗时间等待政府安排工作。投资重点和产业政策的改革我国投资重点和产业政策的改革、对劳动力需求能力进一步降低有关产业结构升级与劳动力素质提高不同步之间,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向第二产业转移,第二产业由于技术水平和资本密集程度提高,不能吸纳足够多的低素质、低技能劳动力就业,特别是表现在年龄偏大的普通劳动者身上。4保护弱势群体完善失业再就业的对策控制失业失业涉及到政府、社会、企业和失业者个人等多方面的,在失业失业走向公开化,就业走向市场化的今天,就业的政策引导更为重要。它不仅是事前控制,更多的是事后协调,要使各行各业多用人,用好人,使得提高效率和增加就业并重。4.1再就业难的直接原因所做的对策转变失业人员的就业观念从根本的思想转变劳动者的择业、就业观念,使他们由目前相当部分人所持有的对就业期望值过高、不切实际地希望找到舒适轻松、报酬优厚、相对稳定的工作的思维定势中解脱出来,增强就业、择业的竞争意识。要破除在长期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旧的就业观念,树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观念。加强再就业培训工作,增加失业人员的劳动技能政府加强再就业培训工作,提高失业人员的技术水平,拓宽就业渠道进行再就业培训是为了把失业人员灌输市场经济知识,促进他们再就业的本领。世界上很多国家把职业培训作为解决失业的一种积极的就业政策和手段,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各级再就业服务机构坚持培训再就业的基本方针。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机制(1)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建立和完善各种社会保障制度,便可加大失业的社会承受力,必须尽快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逐步形成完善的社会保险体系,依法扩大社会保险实施范围,尽快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覆盖所有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为失业人员到个体、私营经济单位实现再就业解决后顾之忧,对搞好再就业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失业保险金的使用方向,是保障失业者的基本生活和促进再就业;规范基金支出项目,保证基金合理支出,不仅对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和促进再就业有利,而且还关系到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失业人员只有实现了再就业,才能减少基金支出,减轻财政和企业的负担。(2)建立失业监测预警机制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上海市应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监测、监控。政府要及时统计辖区内的失业率,并定期公布,使政府各有关部门都建立起职工失业状况监测统计的指标体系,定期分析研究所辖地区的社会失业率。(3)建立劳动就业基金保障上海的失业问题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阶段性。建议政府劳动部门一定要全力向有关部门宣传和协商,把建立就业基金问题,纳入城市长期发展的基金政策中,应当建立劳动就业基金保障制度。加强对失业保险基金的监管。《失业保险条例》规定,失业者在领取失业津贴期间重新就业的,停止领取失业保险金,同时也停止享受其他失业保险待遇。保险资格审核机构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杜绝违法现象的出现;严格登记制度,严格把关,对失业者督促进入失业保险体系,对隐性就业者退出失业保险体系,确保失业保险基金的安全、良性运行。4.2再就业的的调控对策为了更好地解决失业失业问题,地区经济政策的重点,应从经济稳定转向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扩大社会总需求,为社会自愿的充分利用创造条件,创造更多的新增就业机会。从上海郊区入手,改善经济环境,带动就业政府必须通过调控把投资投到最短缺的位置,将创造的就业岗位最大化,并利用现在过剩的资源为将来服务,把现在闲置的资源变成将来发展的基础,投资政策和产业政策方向一定要准。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之后,必将导致一些人失业,这对解决就业问题没有太大的帮助。所以,发展第三产业——服务业是我们的选择。大力支持非国有企业发展非国有经济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出路之一。近几年来,上海非国有吸纳就业的作用越来越强。2004年的从业人员比2005年增长了20.3%,达639.64多万人,占全市从业人员总数752.26万人的85.0%。数据的变动充分表明,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和国有经济调整力度的加大,上海职工的就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国有企业不再是人们就业的唯一选择,而非国有企业已经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小型非国有企业吸纳的从业人员已经占全市从业人数的绝大多数。小企业吸纳就业功能的不断增强,在保障和促进上海体制改革、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大力推进企业的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4.3加强劳动力市场的制度建设政府要加强劳动力市场的统筹规划和法制建设,完善国家政策指导下的市场就业制度,要加强就业管理,特别注意规范用人单位招聘和经济性裁员和辞退行为。要继续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取缔非法劳务市场。加强监管非法用工大量的非法用工是影响再就业的主要因素。我国虽然颁布了《劳动法》及相关的法律规章,但健全的劳动监察机制尚有待完善。帮助弱势失业人口就业应该说,目前上海失业失业人口中因无技术、患病、大龄等客观原因无法实现就业的群体占相当的比重,所示,对于这部分人政府不能舍弃不管不顾,因为他们不仅影响城市的经济发展,还影响到城市的稳定局面。4.4解决失业再就业问题的具体措施失业是发达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同时,由于必要、合理的失业能够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起到对劳动力供求关系的调节作用。因此,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完全消灭失业。4.4.1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我们应当尽快采取必要措施,加快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实现国有企业大面积的扭亏增盈。这样,既可以减少国有企业失业失业的人数,又可以增加对劳动力的有效需求。为了实现国有企业大面积的扭亏增盈,为了让企业职工的权力与承担的风险相对称,我们必须强化企业职工的民主管理与监督。4.4.2在解决失业和再就业问题上,应当强化政府的作用在解决失业和再就业问题上,应当强化政府的作用,政府作用的强化应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府应当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增加对劳动力的有效需求;二是政府应当大力发展各种免费的职业介绍机构,疏通就业信息,沟通就业渠道,并规范目前部分收费的私人职业介绍机构,坚决取缔那些存在欺骗行为的私人职业介绍机构;三是可考虑增加政府对失业劳动者进行再就业培训的经费投入,建立各种行业、跨行业的就业培训和指导中心,通过加强职业培训,改进和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调整劳动者的知识结构和技术结构;四是作为一种短期措施,可考虑在国有企业改革攻坚战的近2-3年内,由政府投资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建设项目,以暂时缓解再就业的压力;五是可考虑帮助部分劳动者由失业问题较严重的老工业城市和地区向新的经济增长地带和城市实现地区迁移;六是作为一种短期措施,可考虑在近几年内适当限制富余劳动力向失业问题较严重的城镇和地区的无序、过量流入,以减少他们与城镇劳动力竞争有限的就业岗位。4.4.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采取一些优惠政策,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4.4.4开创灵活多样的工作制度大力发展弹性工作、非全日制工作、钟点工等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以拓宽就业渠道。4.4.5转变劳动者的择业、就业观加大宣传力度。转变劳动者的择业、就业观念,使他们由目前相当部分人所持有的对就业期望值过高、不切实际地希望找到舒适轻松、报酬优厚、相对稳定的工作的思维定势中解脱出来,增强就业、择业的竞争意识。4.4.6劳动关系的清偿对失业和失业劳动者进行劳动关系的清偿。众所周知,我国企业过去一直实行低工资的政策,在这种制度下的工资实际上仅是工人应当获得的劳动报酬的一部分,其余部分连同工人在剩余劳动内创造的价值则形成了积累。4.4.7扩大保险范围增加失业保险基金数量,扩大失业保险覆盖范围,规范失业保险基金的管理和使用。在此基础上,应当扩大失业保险金的覆盖范围(目前许多地方只对几种特殊类型的失业人员发放)。在失业保险基金的管理上,应当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防止基金时常被挪作他用的现象发生。结论失业现象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在经济周期波动中,它涉及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一定时期内失业问题是否存在及其严重程度取决于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量。经济发展对劳动力需求量大小除了取决于经济发展规模外,还取决于经济发展方式,以及与此有关的其它因素。上海市目前的失业情况也是必然的,也就是说,无论政府在需求方面采取任何措施,即使保持经济发展且到较高水平,也是不可能完全解决失业问题。形成上海市必然失业问题的原因既有劳动力供给方面的,也有经济发展对劳动力需求方面的。政府应该把握好宏观调控力度,考虑社会的承受能力,采取特殊的方略措施,进行大的政策调整,既要用“软着陆”的办法克服当前的暂时困难,又要按照市场经济的长远要求,改革就业制度,调整就业结构,完善市场机制,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劳动力就业。从社会方面来说,再就业工程的启动离不开社会的扶持和帮助。

本文分析了失业的原因,及地方政府在解决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