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特定历史事件与经济增长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33b2367319b57838de4bd80d243a736/633b2367319b57838de4bd80d243a7361.gif)
![第五章 特定历史事件与经济增长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33b2367319b57838de4bd80d243a736/633b2367319b57838de4bd80d243a7362.gif)
![第五章 特定历史事件与经济增长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33b2367319b57838de4bd80d243a736/633b2367319b57838de4bd80d243a7363.gif)
![第五章 特定历史事件与经济增长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33b2367319b57838de4bd80d243a736/633b2367319b57838de4bd80d243a7364.gif)
![第五章 特定历史事件与经济增长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33b2367319b57838de4bd80d243a736/633b2367319b57838de4bd80d243a736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特定历史事件与经济增长第一节殖民主义与经济增长第二节“西进运动”与经济增长第三节战争与经济增长第一节殖民主义与经济增长一、西方国家殖民扩张的历史过程西方国家殖民扩张经过了这样几个历史阶段。1.1450-1763年随着西方对欧洲以外地区的探险与逐步认识,欧洲列强就开始了向海外扩张的历史。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是新航路开辟后的第一批殖民者。它们之间的斗争导致了1494年达成划分殖民势力范围的协定:在西经41度至45度之间划一界线,线以东发现的土地属葡萄牙,以西属西班牙。葡萄牙殖民掠夺的主要对象是亚洲和非洲。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殖民主义与经济增长印度航路发现后,在16世纪上半期,葡萄牙殖民者先后在马来半岛、翼他群岛、摩鹿加群岛以及印度、锡兰、中国和日本等沿海岸强占了一系列据点,并确立了对红海、波斯湾出口以及整个印度洋沿岸的控制权。在非洲,除早在15世纪下半期就已在西非的几内亚、黄金海岸等处占有据点外,葡萄牙殖民者16世纪初又在南非和东非沿海岸建立了若干据点(好望角、莫三鼻给、桑给巴尔等)。在美洲,葡萄牙殖民者则占领了巴西。葡萄牙殖民者主要通过殖民据点(要塞和商站)对殖民地进行海盗式的掠夺和贸易垄断。在东方,他们以极低的价格购买东方出产的香料、蔗糖、大米、茶叶、蓝靛、丝绸、宝石、手工艺品等。他们把从东方掠取的珍贵物产运到欧洲市场后,以6~7倍的高价出售。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殖民主义与经济增长在非洲,葡萄牙殖民者主要通过劫掠或以不值钱的欧洲商品换取黄金、象牙和奴隶。葡萄牙殖民者从海盗掠夺、香料垄断和稍后的奴隶贸易中攫取了巨额财富。西班牙殖民扩张的对象主要是美洲。从15世纪末到16世纪上半叶,西班牙先后占领了海地、古巴、墨西哥、秘鲁、智利和巴拉圭等,以后又扩展到除巴西以外的整个中南美洲,继而又在北美的佛罗里达、佐治亚、奥尔巴尼和德克萨斯等地建立了殖民地。在不到半个世纪里,西班牙就建立了庞大的殖民帝国。西班牙殖民者用各种手段勒索、抢劫土著居民的金银财宝,并把封建制度和天主教输入美洲。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殖民主义与经济增长由于实行了野蛮的屠杀政策,美洲印第安人几乎被消灭殆尽,西班牙殖民者为了弥补金银矿和种植园中的劳动力不足,便开始从非洲大量猎捕黑人,贩运到美洲充当奴隶。西班牙残酷掠夺中南美洲的结果,使它成为16世纪欧洲最大的殖民帝国。据统计,1545-1560年间,每年从美洲运往西班牙的黄金达5500千克,白银达246000千克。此外,还从美洲运回大批的糖、可可、烟草、棉花、珠宝等。而运到美洲的却是些不值钱的或对土著居民没有用处的商品,往往通过当地统治者按昂贵的价格强迫分配给土著居民,利润率经常高达400%—500%。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殖民主义与经济增长然而,葡萄牙、西班牙这两个国家从殖民地掠夺来的巨额金银财富,并未能在本国转化为产业资本,而是被封建王室挥霍殆尽,部分则流入欧洲其他国家的贸易市场,引起当地的“价格革命”。结果,这两个国家相继衰微。葡萄牙在1581年一度被西班牙吞没,而西班牙威名赫赫的“无敌舰队”自远征英国遭灭顶之灾(1588-1603年)后,它的海上霸主地位也就宣告退出历史舞台。17世纪,荷兰、英国、法国先后取代葡萄牙、西班牙而成为殖民扩张的主要势力。“地理大发现”以后,处在大西洋航路和北欧航路交叉点的荷兰的经济发展受到了很大刺激。17世纪初,荷兰人也开始了海外殖民掠夺,1601年和1621年荷兰先后设立了东印度公司和西印度公司。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殖民主义与经济增长这两个公司都享有政府授予的特权、拥有自铸货币和武装力量的特权公司,是殖民扩张的重要工具。东印度公司在17世纪上半期先后侵占了印度尼西亚的一系列岛屿,夺取了葡萄牙在摩鹿加群岛、马来半岛和印度的许多据点,取代葡萄牙垄断了东方香料贸易;在非洲则夺取了好望角。西印度公司在北美也建立了自己的殖民据点。荷兰殖民者在印度尼西亚迫使当地封建主订约把香料等产品卖给东印度公司,强令以当地物产向公司纳贡,迫使农民种植咖啡、甘蔗。他们还在岛屿之间从事奴隶贩卖。从17世纪中叶起,荷兰在渔业、航运业和工场手工业方面,都是首屈一指的。在海上,它处于绝对优势的地位,当时荷兰拥有世界3/4的商船队(因而有“海上马车夫”之称),它聚集着绝大部分的商业资本,控制欧洲大部分地区的对外贸易,掌握着世界贸易的领导权。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殖民主义与经济增长但到17世纪末,这个靠商业资本起家的国度便开始衰落下去,它在西欧的经济地位和海上霸权被拥有强大工业资本的英国所代替。随着统一的专制王权的确立和工场手工业的发展,英国在16世纪末、17世纪初,法国在17世纪中叶,都先后在北美、西印度和印度建立了第一批殖民地。1600年英国成立了东印度公司,1607年在北美洲建立了第一个殖民地,在1650-1663年间接连颁布了几个航海条例,打击荷兰对海上运输和殖民地市场的独占。同时它还发动了一系列武力厮拼进行争夺。1650年,英国发动了对葡萄牙的战争。1655年,它派遣军队强占西班牙在西印度的殖民地,夺取了牙买加。1652-1674年又发生了3次对荷战争,到17世纪末,英国战胜荷兰取得了海上贸易和殖民扩张的优势。而在北美洲,法国的殖民活动要略早于英国。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殖民主义与经济增长1650年,法国在新斯科舍建立第一个殖民地后,即逐步向加拿大、纽芬兰和拉布多扩展。1682年法国宣布密西西比河流域为其领地,取得路易斯安娜,以新奥尔良为首府。进入18世纪,英国开始同法国争夺殖民霸权。经过1756-1768年的“七年战争”,英国终于击败了法国的殖民竞争,确立了殖民优势。由于1763年签订的巴黎条约,英帝国的领土范围大大地扩张了:从法国得到了加拿大的全部和路易斯安娜到密西西比河以东的领土;从西班牙手中夺取了佛罗里达;除此之外,英国还占领了安的列斯群岛的几个岛屿(多米尼加、圣文森特、多巴哥、格林纳达和格林纳丁斯群岛),以及圣路易和法国在塞内加尔的基地。终于,英国成为世界头号的殖民帝国。它在北美、西印度群岛、亚洲和非洲占有广大而富饶的殖民领土和殖民地市场,并拥有着最强大的商船队和海军。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殖民主义与经济增长这一阶段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欧洲的军事优势加上物质相对贫困是形成欧洲扩张的原因。西方之所以能够成功地向海外殖民扩张,并不是依靠它的文化优势或经济力量,而是依靠技术方面的两项突破:大型远洋帆船的建立和火药以及海岸火炮的发展。正是这种军事上的优势使西方列强能够向海外殖民扩张。西方之所以必须掌握支配地位,是因为欧洲没有能力同东方的富国按平等条件从事贸易。亚洲拥有欧洲所需的许多物产,而欧洲却几乎提供不出亚洲需求的任何商品。可以这么认为,使欧洲能够在拉美、亚洲和非洲建立起霸权的,与其说是欧洲在文明的和平学科的方面的普遍进步,不如说是它在特殊军事技术方面的进步。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殖民主义与经济增长(2)列强殖民政策的特点在于掠夺殖民地的金银和各种贵金属以及某些殖民地的产品,如珍贵木材、五金、香料和毛皮。宗主国对殖民地实行的是垄断贸易政策,殖民地只准许与宗主国贸易,不容他国染指,并且殖民地只是简单地被视为扩大母国财富的一种手段,因而对殖民地只重掠取不重开发。殖民者所到之处,往往明火执仗,公开抢劫当地居民世世代代积存下来的金银财宝。当这些金银财宝大致被抢劫一空后,西方殖民者就转而掠夺金银矿产和肥沃土地。宗主国还通过垄断贸易与不等价交换来掠取殖民地的财富,殖民者强迫殖民地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生产他们所需要的产品,规定极低的收购价格,然后运到欧洲市场上高价出售,又以垄断的高昂价格向殖民地输出对当地人来说并无多大用处的商品。总之,这一阶段宗主国主要以超经济强制手段来掠取殖民地的财富。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殖民主义与经济增长(3)奴隶贸易也是这一阶段殖民主义的重要内容。为了在美洲发展种植园经济、解决劳动力不足问题,欧洲殖民者便从非洲贩卖黑人到美洲。15,16世纪,葡萄牙在黑奴贸易中居垄断地位,后来荷兰、法国、英国、西班牙和美洲各殖民地都参与黑奴贩卖活动。到18世纪初期,英国击败了竞争者,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贩卖黑奴的国家。奴隶贸易是以三角贸易方式进行的,欧洲人首先自欧洲国家的港口出发,到达非洲西部海岸,以廉价的制成品如酒、军火、棉织品以及各种装饰品换取或掠夺奴隶,这是“初程”或“出程”;然后把奴隶从非洲运到美洲,同美洲交换矿产品和农产品,这称为“中程”;最后把从美洲换取的产品运回欧洲,在市场上出售,这是“归程”。一次三角贸易航程通常需6个月左右。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殖民主义与经济增长三角贸易的3个航程都可以使奴隶贩子获得丰厚的利润,贩奴商人每出航一次,一般可获得100%~300%的利润,最高可达1000。长达几个世纪的奴隶贸易使非洲损失了大量人口。据美国黑人学者杜波依斯的估计,从非洲运到美洲的奴隶数目,16世纪为90万人,17世纪为275万人,18世纪达700万人,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各国相继宣布废除奴隶贸易,但“秘密”的奴隶贸易依然进行,19世纪仍有100万黑奴被贩卖到美洲。这样,从16世纪到19世纪,共计有1500万黑奴被贩卖到美洲。而每运一个黑人到美洲,至少有5个人死在“猎奴战争”和贩运途中,再加上贩运到其他地区的黑人,总计使非洲损失人了1亿人口,而这1亿人口都是非洲最强壮的人口。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殖民主义与经济增长(4)这一阶段欧洲列强殖民扩张的重点在美洲,而且大部分属于“殖民垦殖”型殖民地,即由欧洲移民在残杀或赶走土著居民的情况下,在被腾空出来的土地上建立起半欧洲型社会。(5)殖民占据速度相对缓慢也是一个重要特征。欧洲用了300年的时间才占领了美洲大西洋沿岸以及其他地区的近海地带,而且真正有效的殖民扩张仅限于贸易站和战略要塞,而大陆的内地仍然未被欧洲列强占领,其原因在于当时交通技术的落后与人口的不足。2.1763-1875年这一阶段的主要殖民国家是英法两国。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殖民主义与经济增长1776年美国脱离英国而独立,这是英国殖民扩张过程中遭受到的最大挫折。但此时,英国在其他地方的殖民活动却取得了重大进展。到18世纪,英国在印度确立了绝对的统治地位。1780-1784年英国在与荷兰争斗中,还夺取了西苏门答腊。1786年从吉打素丹手中割走槟榔屿。1795年又从荷兰人手中夺占了马六甲。鲜为人知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则在1768-1779年经库克船长考察后,被宣布为英国所有。最后,拿破仑战争中法国的失败使英国保持了在战争期间从法国、荷兰、西班牙手中抢占来的海外属地—塞舌尔岛、毛里求斯岛、锡兰、开普、部分圭亚那、圣卢西亚岛、特立尼达岛以及马耳他岛和伊奥尼亚群岛。进入19世纪,英国加紧了在印度的殖民活动。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殖民主义与经济增长1843-1849年,英国用武力兼并了印度的最后一块领土,即西北边境的信德和旁遮普。从1857年起,印度改由英国政府直接统治,成为殖民地的典型。19世纪上半期,英国以印度为基地,对亚洲其他地区如缅甸、阿富汗、伊朗发动了一系列的侵略战争,占领了亚丁、新加坡、下缅甸等许多地方,并把殖民势力伸展到中国,1842年占领了香港。在非洲,英国夺取了非洲南部的荷兰殖民地,扩大了在西非、南非的殖民据点。1843年在南非占领了纳塔尔。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殖民主义与经济增长1825年宣布塔斯马尼亚为自治殖民地。其后西澳大利亚于1829年,北澳大利亚于1836年,新西兰于1839年,维多利亚于1850年,也相继被宣布为自治殖民地。在加拿大,英国的势力也在进一步加强。英国还占领了太平洋中的一些岛屿以及大西洋到印度洋航路上的要港非洲南部的开普顿。经过持续不断的殖民扩展,英国的殖民地面积在不断扩大,1800年为1130万平方千米,1850年增为2000万平方千米,到1876年达2250万平方千米,殖民地人口为25190万人。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自七年战争失败后,法国的殖民地大部分丧失,殖民扩张活动一度陷于停顿。到19世纪30年代,法国的殖民掠夺又开始加强。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殖民主义与经济增长1830年法国开始侵占阿尔及利亚(1847年最后完成),随后相继兼并了非洲的鲁西贝(1841年)、马特约(1843年)、象牙海岸(1840年)和几内亚(1843年)。在19世纪40年代,还占领了一些太平洋岛屿。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法国进一步展开了殖民扩张活动,在亚洲、非洲和美洲进行了一连串的侵略战争。在非洲,法国扩大了塞内加尔的殖民地。在亚洲,1854-1860年间,法国几次侵略中国,掠夺了巨额财富,强迫中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从1856年起,又在印度支那发动战争。1859-1861年占领了西贡。1862年完成了对安南的征服。1863年将柬埔寨变为保护国。1860年远征叙利亚。1862-1867年武装干涉墨西哥。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殖民主义与经济增长1869年凿通苏伊士运河,将侵略势力伸入埃及。经过这一系列的扩张活动,法国的殖民地范围大大扩充了。1820年法国拥有的殖民地面积只不过2万平方千米,人口仅40万人,1860年增加到20万平方千米和340万人,到1876年则达90万平方千米和600万人。法国成为仅次于英国的殖民强国。与前一阶段相比,这一阶段欧洲列强殖民扩张有以下几个不同的方面。(1)这一阶段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都开始了工业革命,并逐步实现了工业化。(2)殖民政策发生了变化,由以前的垄断贸易转向自由贸易,如果说殖民制度是重商主义时代商业资本家的支柱,那么在自由贸易的新时代,工业资本家完全不需要殖民地。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殖民主义与经济增长(3)殖民扩张的重点已从美洲转到亚洲一太平洋地区。除了移民垦殖型殖民地外,还有占据殖民地。占据殖民地和移民垦殖型殖民地不同,当宗主国的殖民者踏上这些土地时,土地不仅是无主的空地,而且居住着稠密的居民,防卫能力较强,要剿灭他们并把土地腾空出来而加以占领是不可能的。(4)这一阶段在美洲掀起了反对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的高潮,美国以及拉美国家纷纷独立。殖民主义在美洲的统治大大削弱。3.1875-1914年1875-1914年间,西方列强又一次掀起了争夺殖民地的高潮。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殖民主义与经济增长老牌殖民强国英国依仗其海上霸权地位和强大的军事力量,以已有的殖民地为基地,在这一阶段发动了一系列殖民战争,侵占了亚洲、非洲和澳洲的大片土地,扩大了“势力范围”。在亚洲,它以印度为据点,先后吞并了马来亚、上缅甸、北婆罗洲,并再次入侵阿富汗,还把伊朗变成了保护国。与此同时,英国还积极参与列强对中国的瓜分和掠夺,把整个华中地区列入自己的“势力范围”。英国还在北非、南非、东非掠取了广阔的土地。1875年,英国以400万英镑买进了苏伊士运河股票的44%,取得了运河控制权。1882年对埃及实行军事占领,从此埃及实际上变成了英国的殖民地。1867年南非钻石矿的发现和1884年南非金矿的发现更加刺激了英国殖民者的贪欲,加速其向南部非洲的扩张。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殖民主义与经济增长在澳洲,英国又先后占领了裴济岛和所罗门群岛。经过一系列扩张活动,英国殖民地的面积和人口又大大扩大了。1876年英国拥有225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和25190万人口;到1914年,它就增加为335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和39350万人口。而它的本土只不过244200平方千米和4680万人口,也就是说,它拥有比本土达137倍的殖民地和8倍多的人口。英国是列强瓜分世界中获得殖民地最多的一个。1914年英国所拥有的殖民地占全球面积的1/4,占列强侵占的殖民地领土总和的1/2以上,人口的75%以上。另一个老牌殖民帝国法国也在非洲和东南亚迅猛扩张。1881年法国吞并了突尼斯;1882年向印度支那发动军事进攻并演变为对中国的战争;1884年占领了刚果和加蓬;1886年入侵科摩罗群岛;1896年最终确立了对马达加斯加的保护权。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殖民主义与经济增长在1884-1900年间,法国总计共夺得了360万平方千米土地连同3650万人口。20世纪初,法国又着手兼并摩洛哥,并于1912年宣布摩洛哥为保护国。德国是殖民扩张活动中的“迟到者”。19世纪80年代初,德国才开始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1884年,德国宣布非洲西南海岸、多哥和喀麦隆为自己的保护地。1885年,德国占领东非的怯尼亚地区(以后延伸至坦噶尼喀),将其置于帝国的保护之下。同年,德国的势力也侵入了太平洋区域。1884年,德国获得了新几内亚的北部和一些邻近的小岛屿。1897年,德国占领了中国山东省的胶州湾,把整个山东省变成了自己的势力范围。1899年,德国取得了太平洋上的萨摩亚群岛的大部分岛屿,并从西班牙手里收买了马利亚纳和加罗林群岛。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殖民主义与经济增长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更力图向近东扩张,它于1903年强迫土耳其缔结了修筑巴格达铁路的条约。此外,在1911年,德国还取得了法属刚果的大部分地区,并在摩洛哥获得了许多经济权益。到1914年,德国殖民地的面积达290万平方千米,人口1230万人。但是德国殖民地的面积远比英国、法国少,还不及英国殖民地的1/11,法国殖民地的1/30而且,德国殖民地多在非洲和太平洋上,人口稀少,资源尚未开发,殖民地所能容纳的对外贸易额和资本输出额也极为有限。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殖民主义与经济增长1898年美西战争是美国积极参与殖民争夺的重要标志。根据1898年美国签订的巴黎和约,美国从西班牙手中夺取了菲律宾、波多黎各和关岛,并且美国实际上把古巴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同时,美国还利用这次战争加强了海军力量,占领了重要的战略据点,为建立自己在加勒比海和太平洋的霸权做准备。1898年,美国还完成了对夏威夷的兼并,次年又占领了太平洋上的威克岛和萨摩亚群岛的土土伊拉岛。在亚洲,1899年美国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要求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向美国开放,以期进一步用自己的经济优势排挤它国,把幅员辽阔的中国攫为己有。与其他殖民列强不同,美国主要以间接手段来控制殖民地。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殖民主义与经济增长这一阶段殖民扩张的特点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进入了“帝国主义”时代。(2)殖民争夺的速度显著加快,争夺更加激烈。(3)出现了新的殖民帝国。(4)此时殖民地不仅是呆主国原材料供应地和商品倾销市场,而且作为宗主国剩余资本的投资场所,殖民地的地位日益重要。4.1914-193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严重削弱了英国和法国老牌殖民主义国家的势力,而德国则因战争的失败而完全丧失了殖民地。1919年的巴黎和会对德国占有的殖民地作了重新分割,用“委任统治”的形式转交给其他殖民帝国。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殖民主义与经济增长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逐步取代英国的海上势力,增强了对太平洋地区与拉美的影响。通过军事干预与占领,中美洲的古巴、多米尼加、巴拿马、尼加拉瓜以及海地实际上已成为美国的保护国。英国为了保持“既得利益”,防止美国对其势力范围的染指,对殖民地的政策也发生了一些变更,它通过帝国特惠制协定和建立英镑集团,分赏一些甜头给殖民地,进一步加强了对殖民地的控制。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主义在德国、意大利抬头,它们狂热地鼓吹要扩大“生存空间”,主张“要大炮不要黄油”,积极扩军备战,以求重温帝国旧梦。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殖民主义与经济增长这一阶段由于战争对殖民主义国家的削弱以及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殖民地民族意识有了进一步的觉醒。殖民地人民以各种形式同殖民统治者展开了持久而不懈的斗争,殖民体系开始削弱,它的危机来临了。5.1939-197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削弱了殖民帝国的势力,英、法等国的力量已相对减弱。殖民地国家民族独立与解放运动风起云涌,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1944-1970年间,亚、非、拉总共有63个国家获得独立。殖民地宗主国除拥有少数岛屿与岬角地带外,已全部脱离殖民统治而先后获得独立、自治。殖民主义统治的历史已基本宣告结束。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殖民主义与经济增长二、殖民主义对欧美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殖民主义对欧美国家经济增长的作用向来引起学术界的激烈争论,存在着尖锐对立的观点。其中有些观点存有党派偏见,而不是客观地理解;有些则是激情所致,缺少理智的分析;有些则是主观臆断而缺乏事实依据;有些则是以偏概全,未能从总体上加以把握。而要比较正确地分析殖民主义对欧美国家经济增长的作用,就必须持客观立场,以事实为依据,全面历史地把握殖民扩张过程与经济增长的各个方面的关系。殖民主义是否是欧美国家致富的缘由呢,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可以对此作出否定的回答,即欧美国家经济增长的幅度和时间与它们参与殖民扩张的程度和时间并不一致。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殖民主义与经济增长西班牙、葡萄牙是最早殖民扩张的国家,在长达3~4个世纪的时间里,它们都拥有庞大的殖民地,但它们的经济增长未能取得成功。德国、美国只是在19世纪末叶才开始向海外扩张,而此时它们的经济增长水平已跃居世界最前列:美国的工农业产值在1890年超过英国居世界首位;德国在煤、钢等重要工业产品方面已超过英国,它在19世纪末期已成为欧洲第一流的经济大国。而英国和法国在同期尽管积极参与殖民扩张,是拥有广阔殖民领土的帝国,它们的经济实力仍在相对地下降。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指出:“两个主要的帝国主义核心国—英国和法国,在1870年以后,无论如何都是西欧发展最慢的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殖民地纷纷独立,殖民主义在全球统治的历史基本宣告结束,但欧美国家仍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高速经济增长的“黄金时代”。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殖民主义与经济增长因而,事实是积极参与殖民扩张的国家,有的成为发达国家,有的仍然贫穷落后;有的国家只是在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后才向海外扩张,在这种情况下,殖民扩张与其说是经济增长的导因,不如说是经济增长的结果;而有的国家并没有推行殖民主义政策,仍成功地实现经济“起飞”;有的国家积极推行殖民扩张时期,其国内经济增长速度反而下降;更能说明问题的是,在战后殖民历史基本结束后,欧美国家仍经历了高速增长。可见,殖民主义与欧美国家的经济增长并没有严格的对应关系,因此不能把欧美国家的经济增长归结为殖民主义作用的结果。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殖民主义与经济增长有一种观点认为,殖民地为欧美国家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条件,因为殖民地提供了欧美国家工业化所需的原材料和粮食;殖民地为欧美国家提供了商品的出口市场;殖民地是欧美国家重要的投资场所。然而历史事实证明这种观点也是值得怀疑的。先从原材料和粮食来看。19世纪以前,欧美国家的工业化尚未大规模展开。此时从殖民地输入到宗主国的主要是香料、毛皮等奢侈品,这些奢侈品多供富人消费,对欧美国家的工业化几乎没有帮助。19世纪欧美国家工业化大规模展开,其所需的原材料为煤、铁矿石、棉花和羊毛,以及粮食(小麦)。而除棉花以外,欧美国家拥有所需的一切原材料和粮食。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欧美国家工业所需的金属的99%,纺织纤维的90%,以及能源的100%来自欧美国家自身。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殖民主义与经济增长就所有原材料的总量而言,欧美国家自给程度达99%,就价值而言,欧美国家的自足程度达96%~98%。殖民地确实提供了一些重要的原材料,如稀有金属、橡胶,但殖民地提供的原材料的数额在欧美国家的原材料需求总额中占的比重很小。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长期的开采,欧美国家的矿产的供给效率有所下降,而其经济的持续增长又增加了对原材料的需求量,故而欧美国家原材料自给率开始下降,但就数量而言,直到20世纪30年代末,欧美国家原材料的自给率仍达96%~97%,就价值而言,达93%~96%,直至1953年欧美国家的能源自给率仍达95%。殖民地也并没有为欧美国家提供广阔的市场。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殖民主义与经济增长从1800年到1938年,欧洲—它与殖民地联系最密切—出口总额的18%进入第三世界国家市场,其中只有一半即9%是进入殖民地的。由于这一时期欧美国家的出口仅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的8%~9%,因而向第三世界国家的出口仅占欧美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1.3%~1.7%,其中向殖民地的出口仅占0.6%—0.9%。欧美国家的出口市场仍在欧美国家之间。在如此长的时间里,欧美国家与第三世界国家的贸易额,特别是与殖民地的贸易额如此之小,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殖民地经济发展水平低下,人均收入很少,再加上传统的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长期存在,导致殖民地市场的购买力十分有限,商品化程度低,难以大规模地吸纳欧美国家的制成品。二是贸易的扩大须以运输业的进步为先导。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殖民主义与经济增长欧美国家大规模对外投资是在1870年以后,在此之前,欧美尚无大量剩余资本可供输出。但对多数欧美国家而言,对外投资的主要方向并不是殖民地,而是其他地区。到1914年,俄国与巴尔干半岛国家是主要的资本输入国,其次是北美,其中美国占2/3,加拿大占1/3。德国只是在1880年以后才开始对外投资。到1914年,德国的海外投资共为23亿马克,其中只有5.05亿马克是投向殖民地的。这并不是因为德国拥有的殖民地太少,而是没有投资机会。德国银行家感到投资于欧洲、美洲以及其他非殖民地地区获得的利润更高,因而到1914年,德国一半的对外投资是在欧洲国家,其中奥匈帝国占绝大部分,其余部分也大多投在美洲,而投在亚洲和非洲特别投在殖民地的很少。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殖民主义与经济增长与欧洲国家相比,美国对外投资开始较晚,数额也不算大。这种投资结构决定了投资的收益率比银行存款的利息率高不了多少,且不说在殖民地投资所冒的巨大风险。当然,一般趋势下总有特殊事例,平均数据后面存在显著的殊异。殖民地对英国经济的确具有非同小可的重要性。工业化时期,殖民地是英国的主要出口对象之一英国向殖民地出口主要又以工业品为主。在英国工业品总产量中,向第三世界的出口占总产量的比重要高于向第三世界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据估计,向殖民地出口占英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亦即殖民地市场对英国经济的相对贡献,至少是其他欧美国家的2倍。英国也是较早向外输出资本的国家。19世纪上半期,英国的资本输出主要是流向欧洲与美洲。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殖民主义与经济增长投资的利润率也开始下降,于是,英国开始向殖民地大量输出资本。到1870年英帝国占英国对外投资的1/3,其中主要是在印度,同时这段时间投资于加拿大、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的资本也在增长。而这些海外投资中,有一半以上是投资于殖民地的。英国国内资本总额(土地除外)增长了80以上,而海外投资总额却增长了250,而且又主要是以投资于殖民地资本为主。因而英国对殖民地的资本输出,无论是实际规模,还是增长速度,在欧美国家中都是居首位的。从短期来看,巨额资本输出通过带动工业品出口这个环节,可以刺激英国某些工业部门的生产。此外,海外投资还有助于增加国民收入。19世纪70年代初,英国海外投资平均每年收入5000万英镑,1911-1913年间增为每年18800万英镑。据估计,海外投资收入占1870-1914年间国民收入总额的1/10。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殖民主义与经济增长但是殖民地对英国经济,就像一柄双刃剑。在一定历史时期,它有助于英国经济的迅速扩展,但同时它也是导致日后英国经济衰落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殖民地市场的依赖是英国工业生产部门19世纪下半期技术进步缓慢的原因之一。由于殖民地市场具有相当程度的垄断性,竞争并不激烈,因而英国的工业家们感到依赖现存生产技术仍可保证英国工业品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仍可获得高额利润,从而失去了技术创新的动力。而巨额资本外流则是以国内投资的减少为代价的,它造成了国内投资的不足,妨碍了国内固定资本的更新和技术改造。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殖民主义与经济增长殖民帝国也使英国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国际收支方面的包袱。为了维持这个庞大的殖民帝国,英国必须承担海外军事和行政的巨额支出。同时,这笔负担还与英国为保持殖民帝国地位而建立的一支庞大的常备海军有关,因为海军是支撑这个帝国的主要力量。它是耗掉黄金和外汇的一个巨大漏洞。殖民主义还将大批社会精英、社会的优秀人物吸引到殖民事业中去,从而造成了产业界人才的不足。英国作为一个殖民帝国,整个社会都弥漫着浓厚的殖民主义气息。在19世纪许多私立学校的创办就是专门培养为殖民主义服务所需的人才的。到殖民机构服务一时成为英国青年趋之若鹜的理想目标。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殖民主义与经济增长到20世纪初殖民机构“印度事务部”的招生考试就是英国最令人兴奋、最受人尊敬的、也是最难准备的考试。“印度事务部”的吸引力是显而易见与相当有力的。兰开夏与约克夏的面粉厂、伯明翰与曼彻斯特的机器车间、怀得里斯与蒂里塞德的化工厂自然就难以提供能与殖民事务竞争的职位。殖民主义对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与进程的影响也历来为经济史学家所关注。实际上,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完全归结于英国社会内部条件的成熟,殖民主义对工业革命发生几乎没有任何的作用。工业革命早在1680-1700年间就已初露端倪,此时英国农业革命早已发生,采矿技术已有长足进步,纺织业也正酝酿着新的变革。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殖民主义与经济增长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工业品主要以国内市场为主,在1720-1780年的60年间,英国向国外出口额只占英国总产量的4%~8%,其中对殖民地出口所占比重就更少。的确,18世纪英国是奴隶贸易的积极参加者。1750年英格兰几乎没有一个商业或制造业城镇跟奴隶贸易或直接的殖民地贸易不发生联系。而利物浦是从事奴隶贸易的中心。利物浦从事奴隶贸易获得的财富源源流入内地,转化为资本,振兴了棉都曼彻斯特。当时曼彻斯特在国外的主要市场就是西印度和亚洲。1739年曼彻斯特的出口贸易为14000英镑,到1759年出口额增长了近8倍。1779年,它的出口贸易额达到303000英镑。截止到1770年,它出口贸易的1/3是输往非洲的奴隶海岸,1/2输往美洲和西印度殖民地。曼彻斯特出口的商品先运送到利物浦港,然后再装上贩奴船运走。这些贩奴船回来时,把三角贸易中聚敛的巨额资本通过利物浦,流入曼彻斯特。奴隶贸易还促使了南特的棉纺织业、伯明翰的枪械制造业、卢昂的麻纺织业和金属器具生产的发展,进出口活动还促进了一些城市的造船业和银行保险业的发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殖民主义与经济增长展。“三角贸易、海运业和造船业的发展导致了一些大港口城市的发展。布里斯托尔、利物浦和格拉斯哥这些港口和贸易中心,在贸易时代所处的重要地位完全和后来工业时代的曼彻斯特、伯明翰、设菲尔德所处的重要地位相比拟”。奴隶贸易为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的加速提供了巨额资本积累,但是要把这些资本积累转化为投资,还要从英国社会内部寻找原因而不是从殖民主义本身寻找原因。韦伯曾指出:“通过殖民地贸易所造成的财富积累,对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并没有深远的意义。……(它)并没有具体地促进西方劳动组织的形式。”(奴隶制)固然产生了大量的年金领受人,但对于促进资本主义。工业组织和经济生活的发展则微乎其微。”17威廉斯也说:“我们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说,仅仅是三角贸易对经济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英国国内市场的扩大、工业利润的再投资,资本的不断积累和不断扩大再生产,也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总之,殖民制度对工业革命的作用在于提供了部分资本积累,仅此而已。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殖民主义与经济增长殖民地对宗主国而言,还具有“社会安全阀”的功用。欧美国家工业化过程中,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农业地位下降,城市大工业比重增加,伴随这一过程的是农村人口移往城市,但城市大工业并不能充分吸纳大量过剩人口。而大量过剩人口的存在,无疑是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危险因素。殖民地则为这些过剩人口提供了移居场所。从17世纪到20世纪上半期,欧洲有几千万人口先后移居美洲、澳洲与南部非洲,其中以英国移民数为最。过剩人口移居国外减轻了人口移出国家的人口压力,提高(或稳定)了国内工资率,增加了国内就业率。它虽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但无疑减轻、缓和了社会、经济问题,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殖民主义与经济增长最后,殖民主义的经济作用还在于通过它而把欧美国家与其他“边缘国家”连成一个整体,从而逐步形成了以欧美国家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殖民统治把当地手工业一扫而光,迫使殖民地居民购买宗主国出产的工业品;殖民主义者破坏了殖民地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强令殖民地生产呆主国所需的商品,强迫北美生产粮食,西印度群岛生产蔗糖,南美生产橡胶、咖啡,强迫印度种植棉花,东南亚生产木材、橡胶,非洲生产热带产品如可可、剑麻、植物油等。可以说,殖民统治创造了今天仍占重要地位的世界经济秩序,即把世界分为从事工业生产的中心和从事初级生产的边缘、繁荣的世界大都会和贫男的卫星国的秩序。上一页返回第二节“西进运动”与经济增长一、“西进运动”概述如果说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是以占领、控制海外领土为特征的话,那么美国的领土扩展则是以“西进运动”为其主要形式的。“在欧洲列强忙于在非洲和亚洲追求帝国梦想之际,美国得以享受到建立它的内外帝国的好处。向西部扩张的运动可以理解为国内的帝国主义”。西进运动首先是一个领土扩张的运动。立国之初,美国领土仅限于大西洋沿岸13州,面积仅80万平方英里,人口只有300多万。从1783-1860年,美国领土扩大了两倍半,由最初的80多万英里增加到300多万平方英里。下一页返回第二节“西进运动”与经济增长美国在西部的领土扩张活动是以路易斯安娜的购入开始的。1803年,美国乘拿破仑战争期间法国无暇他顾之际,以1500万美元的价格购入路易斯安娜。路易斯安娜的购入使美国国土增加了117193平方英里,大约等于今天美国除阿拉斯加外的本土面积的1/3。在拉丁美洲革命爆发后,美国又趁机夺取了西班牙的殖民地佛罗里达。1844年美国向英国提出了强硬要求:美英边界要订在“北纬54度40分,否则就是战争”。1846年双方在旷日持久的谈判后,终于达成协议,即以北纬49度作为美英俄勒冈的分界线,以南属美国。最后,西南、西北这两条扩张线在加利福尼亚汇合,从而完成了对整个大西部的占领。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西进运动”与经济增长西进运动还是移民边疆的运动。独立前,移民主要定居在大西洋沿岸,西部大陆仍是一片蛮荒之地。独立后,移民逐步西移,特别是在土地政策的改革,移民可以廉价地获得西部的土地后,向西移民形成高潮。由于大规模地向西移民,阿巴拉契亚山以西的人口迅速增长,1790年时还占全国人口的6%,到1860年已上升到49%。其中一些地区的人口增长达到了惊人的速度。在1890年的人口普查之后,普查员在他的地图上再也看不见一条单一的边疆线了。随着边疆线的向西推移,美国人口也在向西移动。从独立后到19世纪末期,人口中心大约每年都向西移动4英里,从1793年的巴尔的摩移动到1880年的辛辛那提。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西进运动”与经济增长向西部的移民过程经历了不同的移民类型。首先到西部边疆地带的是猎人与商人,他们为了猎获野兽,或为了与印第安人交换鹿皮、水牛皮以及水獭皮等珍贵毛皮,冒着巨大风险,沿着印第安人走的小路而涉足神秘莫测的呈原始状态的大西部,他们虽然对西部的开发没有多大作为,但为后来的移民探明了道路,他们是向西移民的“先锋”、“尖兵”。接着涌向大西部的是采矿者,他们为了寻找金银等贵金属,怀着“暴富”的幻想,到西部的崇山峻岭、急流险滩中淘金寻矿,他们中有转瞬间成为百万富翁的幸运儿,但更多的是一无所获,穷愁潦倒的贫困者。最后,西部经济活动的活跃吸引了东部的商人、企业主以及律师来到西部,终于西部与东部融为一体。就这样,随着东部移民像波涛一般层层向西推进。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西进运动”与经济增长二、“西进运动”对经济的影响贯穿美国近代史始终的西进运动极大地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增长,它是美国19世纪末叶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大国的决定性因素。(1)西进运动促进农业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西进运动的直接后果当然是美国领土的迅猛扩张,美国由一个偏居大西洋沿岸的小国一变而成为一个横跨整个北美大陆的大国。(2)西进运动吸引了大量的移民与欧洲资本。西部大片廉价且肥沃的土地吸引了众多的外国移民。(3)西部运动促进了交通运输业及机器相关产业的发展。向西拓殖运动对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铁路在西进运动中起的作用是巨大的。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西进运动”与经济增长(4)西进运动还对美国的工业革命及工业化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首先,由于西部的开拓,特别是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开拓,为东部正在兴起的工业革命和迅速增加的人口提供了充足的粮食和食品。其次,西部各重要矿藏的发现和开采为正在兴起的工业革命提供了必要的原料来源。第三,向西部的推进又为东部的工业品开辟了广阔的国内市场。但在19世纪中叶以前,美国工业中心仍在东北部地区,西工业仍处于不发达状态。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人口中心的西移,再加上西部优越的条件,工业中心出现了西移的趋势。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西进运动”与经济增长总之,西进运动对美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深刻的。正如美国经济史学家福克呐所说:“大量无人居住的土地的存在和疆界的不断移动是使美国与西欧的基本经济情况形成分野中最为重要的因素。疆界曾经为东部不安定的大批的人提供出路,为从欧洲来的数百万移民提供了安身之所,为对外贸易决定了内容和方向,也决定了国内工业的类型与位置。疆界在美国的货币制度和铁路史上流下了印迹。它不仅在美国经济史中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也影响了美国社会与政治的发展,而且甚至于还形成了美国的心理与美国的哲学。”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西进运动”与经济增长三“边疆学说”—对美国“西进运动”的理论阐释西进运动对美国社会历史的深刻影响,由美国历史学家特纳所创立的边疆学派作了透彻的阐释。特纳在1893年于芝加哥“美国历史协会”会议上发表了题为“边疆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性”的论文,率先提出了边疆学说。其后,特纳又发表了一系列著作,进一步丰富其学说,同时还有众多追随者归附其门下。一时间边疆学说洋洋洒洒,蔚为大观,成了美国历史学的主流。以特纳为代表创立的边疆学说与美国传统史学—“生源说”不同,它不是把美国历史的动力与诸多特征归之于欧洲传统的移植,而是试图从边疆的推移中寻找美国历史的力量和解释独立的民族特点的钥匙,对美国历史作出美国根源的解释。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西进运动”与经济增长何谓“边疆”,特纳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解释。他有时视边疆为一条线。他说构成边疆特点的自然界最初是“瀑布线”,其次是阿勒格尼山脉、密西西比河、密苏里河,再其次是西经99度的干旱地带,最后是落基山脉。他认为“边疆”毛皮商人与猎手、牧人、矿工和农民这4种移民组成的前后相续的移民“一路纵队”。他也把“边疆”的扩张视作“文明”的扩张,“文明”对“野蛮”的讨伐。总之在特纳看来,“边疆”不只是在非定居与定居土地之间的边疆,它也是一个易进入的地区,那里单位面积人口少,自然资源丰富,这就为个人改善自己的处境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在那些控制人们自由移动的国家,或者不是缺乏资源便是需要大量费用的国家,这样的边疆是不存在的。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西进运动”与经济增长美国的历史不是来自欧洲的生源,而是来自美国的西部。这是边疆学说的基本论点。欧洲移民在西部严峻的生活抛弃了他们从欧洲带来的传统和文明,创造了美国自己独特的传统和文明。“西部人离海岸很远,他所处的环境使他在很大程度上不受欧洲的惯例和力量的影响。他能独立地观察事物,对旧世界最好的经验很少尊重或赏识”。特纳认为,只有大西洋的边疆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欧洲边疆,在向西推进中边疆就愈益成为美国的了。西部边疆的原始森林和蛮荒之地迫使欧洲移民抛弃欧洲的文明,而根据新的环境重新安排自己的生活,在拓荒垦殖的同时,建立了完全属于美国的新式文明。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西进运动”与经济增长美国之所以能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边疆学说将之归诸边疆的不断扩张。广袤无垠的西部为美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广大的国内市场、丰富的原料来源,以及充足的粮食与食品。西部还是吸引外国移民与资本的吸铁石。西部是美国工业化的加速器,是美国经济繁荣昌盛的保证。西部边疆还是美国民主制度的发源地。边疆学说认为美国的民主制之所以不同于其他国家的民主制度,在于它是建立在个人绝对自由的基础上的,而西部的广大自由土地恰好提供了这样的基础。“美国民主是建立在大量充裕的自由土地之上的,这正是形成美国民主成长和它的基本特点的唯一条件”。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西进运动”与经济增长自由土地意味着自由机会。“人们可以从旧殖民地所受的压迫或不平等中逃脱出来进入那里。这种可能性迫使沿海诸州放宽选举资格限制,并阻止了一个基于财产或习惯之上的权力阶级的形成。拓荒者中每一个人和他的邻人都是一样的。他有同样的机会,条件是单纯的和自由的。经济平等促进了政治平等。民主主义几乎成为拓荒者的宗教”。边疆为民主政府的成长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派生场所。自由土地的存在使财产权的分配更加均等,也自然使人们普遍要求分享政权,而不是受人控制。“边疆是产生个人主义的场所。复杂社会由于野蛮的状况突然陷入一种以家庭为基础的原始组织,其趋势是反社会的。它对控制,特别是对任何直接的控制有反感”。总之,西部边疆培养了美国人的民主主义,培养了美国人的平等主义,培养了民主自治的精神,形成了民主自治的政府机构。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西进运动”与经济增长西部自由土地还是美国的“社会安全阀”,它使美国的社会矛盾不断得到缓和,防止社会压力或者阶级对抗增长到危险点。西部荒原为那些逃避贫困的人、不满意的人和受压迫的人提供了向上流动的机会。根据不同的功能,西部自由土地所提供的“社会安全阀”至少可分为4种:直接安全阀、间接安全阀、资源安全阀和心理安全阀。直接安全阀就是在东部经济萧条时期失去工作的人们移到西部廉价土地上谋生,从而减少了东部的失业率,防止了因大量失业而引起的骚乱和不满。边疆学派认为直接安全阀在19世纪并不重要,因为向西部的移民中,东部工人很少,而且在19世纪东部劳动力比较紧缺,失业率并不高。因此富有重要意义的是其他3种安全阀,而不是直接安全阀本身。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西进运动”与经济增长吸引东部破产农民以及工人和本来可能留在东部的新来移民到西部边疆,从而减轻了东部劳动力市场的压力,这是西部自由土地的间接安全阀。边疆使东部的农民成了西部的农民,使东部的工匠成为西部的工匠,使作为潜在东部人的移民成为西部人,结果它稳定或提高了东部的工资水平。同时,边疆的移民使西部丰富的自然资源得以迅速开发,而资源的增加又必然提高资本和劳动的边际生产率,结果进一步提高了工资水平并降低了商品的价格,这就使美国得以享受在世界都属最高的生活水平。这种富裕的生活减轻了社会不满情绪的滋生,阻止了激进思想的蔓延,十分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西进运动”与经济增长西部边疆还提供了心理安全阀。西部边疆为人们向上流动提供了特殊的机会。美国社会到处传布西部移民从贫困而致富的神话的故事。这些传说以及西部边疆廉价土地存在的事实使那些留居在东部的劳工阶层得以自我安慰,尽管他们并没有移居西部,但他们也幻想有朝一日能像西部人那样拥有土地,能像西部人那样发财致富。这种自我安慰使他们较少有愤礴之情,感到自己也有交好运的希望。在他们看来,现存社会制度是值得维持下去的。边疆的拓殖还使美国人形成了独特的性格。向西部的不断迁移使美国人偏好移动。机会的普遍存在以及平等的社会观念,使人们为了寻找更好的工作而四处迁徙:从东部到西部,从西部到更远的西部,从城市到农场,从农场到城市,从农场到农场,从城市到城市。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西进运动”与经济增长对许多人来说,他们难以久居一地,对留居地的感情十分淡薄。边疆培植了关于机会的观念,松弛了社会的约束,把美国人变成了一个永恒的流动的民族。边疆还促成了美国人独出心裁和随机应变的长处,它到处激励着创造革新。美国成为新事物、新思想的理想试验场地。边疆生活也使美国人成为一个强调实利主义的民族。边疆的拓荒生活使西部人在大自然抗争中化去了大部分精力,因而无暇顾及文化活动和智力开发西部辽阔富饶的土地也培育了美国人的个人主义。初到西部的人多是单身或一家一户,人们过着独立的生活。这种独立开拓生路的生活方式,实际上使人们很少需要社会或政府的帮助和照顾,因而也最不能容忍社会和政府对个人的各种控制和干涉。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西进运动”与经济增长边疆学派对美国的社会历史发展作了新颖的、切合实际的解释。但是在边疆结束后,美国又该如何作为呢,美国历史学家尼可尔斯认为,西进运动已经不能说明新的情况,关于美国文化发展的一种更现实更详尽的学说无疑将由一些新“特纳”来创立。这种学说可能仍旧以人口移动这一重要因素为依据,但这种移动不是单一的向西运动,而是一种复杂的伸向四面八方的运动。主张向海外扩张的人认为美国的“新边疆”在国境以外,世界就是美国的新边疆。他们宣称美国的新边疆在莱菌河畔,太平洋西岸。早20世纪20年代,威尔逊总统宣称“我们面对着一个新的世纪,在这个世纪中,虽然我们将统治世界”。“新政”时期罗斯福总统则认为,美国的边界是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的势力剧膨胀,成为世界头号霸主,对外扩张的要求更为迫切。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西进运动”与经济增长后来担任美国总统的肯尼迪任参议员时就在《和平战略》一书中宣称,美国边疆“已经扩大到各大洲”,主张美国应致力于“开拓”由赤道稍北一直往南分布于拉美、非洲、中东和亚洲的“这个未见分晓的地区”。的确20世纪美国历史也处处体现了这种海外扩张的思想影响。20世纪30年代,“新政”的重要谋士华莱士又提出了一种“新边疆”。他在1934年出版的笔新边疆》一书中认为美国的土地边疆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土地边疆已彻底消失了。而边疆的消失正是产生经济大萧条的原因。美国再也不能用把失业者打发到西部去的办法来解决萧条了,也没有大量土地来容纳大量过剩人口。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西进运动”与经济增长另一种“新边疆”存在于国内落后部门和地区。美国经济学家特波格在其《经济成熟的妖魔》一书中系统地提出了另一种“新边疆”的概念。这种“新边疆”既不是主张国家干预和呼吁阶级合作的“心理边疆”,也不是宣布殖民扩张以夺取新市场的“海外边疆”,而是要求不断进行创新的所谓“技术边疆”。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美国航天技术的飞跃,在美国政府上层又提出了“高边疆”的概念。“高边疆”概念既是“新边疆”理论的发展,又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新战略。“高边疆”战略反映了美国力争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稳操胜券的决心。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0-2025年中国亲子教育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2025年物业收益权信托计划账户监管协议物业收益资金归集监管
- 物联网时代的网络信息安全技术探讨
- 2025年护工劳动合同模板
- 2025年劳务合同模板文字是啥字体
- 落户申请书模板
- 退团申请书格式
- 中国路泰灵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清净分散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生活最低保障申请书
- 2025年华润燃气投资中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多彩贵州航空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安全生产网格员培训
- 2025年江苏泰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下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深圳建筑工程公司财务管理制度
- 小红书搜索推广营销师认证考试题(附答案)
- 符合TSG07-2019 B级锅炉制造质量手册首版
-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 活动设计
- 降低顺产产妇产后2小时失血率PDCA成果汇报书
- 现代旅游管理专业群教学资源库可行性建设研究报告
- (2024年更新)国家慢性疾病编码新目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