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化、景观有机结合的滨水都市空间河北文安县环城公园景观设计研究_第1页
生态、文化、景观有机结合的滨水都市空间河北文安县环城公园景观设计研究_第2页
生态、文化、景观有机结合的滨水都市空间河北文安县环城公园景观设计研究_第3页
生态、文化、景观有机结合的滨水都市空间河北文安县环城公园景观设计研究_第4页
生态、文化、景观有机结合的滨水都市空间河北文安县环城公园景观设计研究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态、文化、景观有机结合的滨水都市空间河北文安县环城公园景观设计研究

1设计内容文安县环城公园是文安县周围的景观水系,包括水系和两岸绿地。水系总长约13.2公里,总面积2006公顷。该项目以自然生态、休闲景观为特征,秉承节约型城市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用最小的人工干预、最少的设计和工程,满足现代城市人的最大需要,创造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与人文空间。1.1文安的人文景观文安县位于廊坊市环天津产业带上,并且位于天津、北京、廊坊、保定等多座城市所围合的几何中心上,区位优越,劳动力、房产等成本较低,形成了吸引项目投资的洼地效应。文安县为河流堆积地貌,处于华北平原相对低下部位,平坦开阔,为多条河流下游。历史上承接清南地区14个县超量洪沥水和大清河、子牙河、古洋河、潴龙河决口洪水。县境东部、北部形如府第,洪沥水无下泄出路,自然形成封闭的洼地——文安洼。文安东部,地势低洼,素称东淀,是河北省八大洼淀之一。“形如釜底”的文安洼淀彰显出独特的人文景观,几十年以前的文安县古洼,十年九涝,常年积水,但是水也给古洼人带来“鲤鱼美、螃蟹肥、鸭雁满洼飞”的水乡景色。历史上,这里的民众以养苇、治鱼、猎雁为生。历史上的文安人才辈出。曾任文安县尉的唐代大诗人王之焕,“好侠倜傥”,“击剑悲歌”,在文安留下许多政绩和诗篇。任文安主簿的宋代散文八大家之一的苏洵,“教民礼让,劝课农桑”。名振华夏的一代武术宗师董海川,于清末创立的阴阳八卦掌享誉海内外,最近被批准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2设计范围此次设计范围为文安县环城公园国泰西路-丰利北路段,全长4km,面积54.9hm2。沿线河岸两侧绿化宽度各约50m。2战略定位和战略2.1流的绿色与蓝色基底,体现生态与人文功能以地域文化为核心,以自然生态、休闲景观为特征,保留自然河流的绿色与蓝色基底,维护其生态服务功能,秉承节约型城市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用最小的人工干预、最少的设计和工程,满足现代城市人的最大需要,创造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与人文空间。2.2林下洼淀系统的营建(1)完全保留场地中现状树木群落及野生地被,适当增加乡土植物多样性的配置。(2)尊重现状路网结构,适当优化。(3)保持现状地貌,因地制宜的构成林间洼淀系统。(4)核心主题:生态古洼、水绿环城。3设计理念3.1亲水散步道及多节点景观“一洼、两岸、四步道、多节点”。“一洼”:指天然洼地形成的环城水系。“两岸”:指环城水系形成的内外两岸。“四步道”:指水系内侧由原堤顶路提升形成的健身步道和亲水散步道。水系外侧林间甬路及亲水散步道。“多节点”:指布置于道路交口及沿线的多处景观停留空间,按照性质分为:人文景观节点、亲水景观节点、休闲景观节点。与城市规划相结合,在景点设计中,西岸景点着重展现文安历史文脉;北岸景点着重历史地理风情的展示;东岸景点注重湿地生态的展示;南岸景点注重自然风光的体现。3.2世纪广场的中心公园3.2.1现状自然环境(1)运动休闲森林公园:位于世纪大道以北,占地面积11hm2。现状基本为杨树林,地势较为平坦。设计遵循对生态环境最少量干扰的原则,保留场地的绿色基底,将健身广场设计在场地西侧空地内,林间进行有机整合,设置以运动健身为主的休闲空间。(2)历史文化水域公园:占地面积7hm2。将现有水面西扩加宽,设计充分体现文安地域文化,将文安代表性人物加以挖掘,设置苏洵、王之涣、董海川纪念园,景观风格古朴自然,营造浓郁的人文空间体验(见附图)。3.2.2文安人群的空间(1)公园入口区:位于城市主干道两侧,场地前侧为开阔草坪,其后以微地形起伏及自然组团栽植的形式形成植物景观。在视线汇聚点上设置运动主题雕塑,形成自然、大气、开敞、冲击力强的入口景观。(2)主题展馆区:位于世纪大道一侧,为展馆预留区域。展馆主题为表现文安人们抗击洪水的光辉历程。(3)健身广场区:为最大程度保护树林,健身广场的选址在场地西侧现有空地上,占地面积1.3hm2,且与公园入口区的轴线相连。广场中央为旱喷泉水景。四周设置林荫休息空间,以微地形绿岛结合休息座凳的形式为市民提供场所。广场北侧为抬升的露天表演舞台,并设置张拉膜结构作为底景,为市民提供休憩、停留空间。(4)绿色背景区:位于场地西侧,通过对场地内现状植物的保留,形成天然绿色背景,北节点的林荫运动场也位于其中。(5)林间休闲区:以保留的大量树林为底景,其间穿行设置木栈道、观景平台等,创造人在林中的休闲体验。(6)亲水散步区:以木栈道、临水路及观景平台的形式,满足人们亲水、近水的需求。(7)地域文化区:充分体现文安地域文化,将文安代表性人物加以挖掘,设置苏洵、王之涣、董海川纪念园,营造浓郁的人文空间体验。3.2.3适地适树,随坡就势竖向规划基于现状地形基础之上,因地制宜,随坡就势,对环境最少干预的原则。世纪大道两侧采用前侧草坪,后侧设计微地形起伏,营造大气、简洁的入口景观。3.2.4交通线路设置规划在总体规划道路结构基础上,根据景观设计要求,大量增加地块内部步行道、自行车道、堤顶路等交通线路,同时,在主要节点设置停驻空间。3.2.5特色植物景观区根据功能分区及现状特征,将种植规划划分以下区域:入口形象展示区、精品种植区、保留植物区、滨水种植区、绿色背景区。每个区域根据自身特点,以栽植文安当地乡土树种为主,搭配乔、灌、草、地被的复层种植结构。3.3沿线设计3.3.1景观空间的营造该段落着重展现文安历史文脉。结合西岸在城市规划中的重要作用及现状条件,此区段的景观设计,应可以满足现代城市生活的需要,挖掘当地地域文化,营造绿地的文化氛围,增加河道的历史沧桑感。设计中利用砌块砖处理高差,形成多层次栽植效果,解决现场近路口处自然坡度较陡的问题。全段依据现有河道形式及地势,设计停驻空间。结合亲水空间栽植水生和湿生植物,形成自然、野趣的景观效果。3.3.2自然坡度较陡设计中利用折线形景墙处理高差,解决现场近路口处自然坡度较陡的问题。全段依据现有河道形式及地势,增加可供游人参与的活动空间,提高该段景观的参与性和娱乐性。3.3.3都市风情的设计方案该段落着重历史地理风情的展示。该段落连接新城与老城的纽带,根据其场地的诸多挑战,以历史地貌的展现为题,并且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规划预留商业空间(古洼美食、酒吧休闲),形成具有现代都市风情的景观段落。设计中园路串起功能多样的休闲空间,增加游人游览过程中的参与性和娱乐性。3.4改造前后的地面结构堤顶路作为环城公园贯穿始终的一条道路,在设计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保留原堤顶路的位置和路基,重新设计面层结构。设计宽度5m,其中1.5m为人行步道,以深灰色透水砖为主,局部小料石,并设置盲道;另外3.5m为彩色透水混凝土铺地。3.5植物的设计3.5.1外来树种生态多样性原则(1)适地适树,以抗性强的乡土树种为主,适当选用一些经过长期考验适应当地风土条件的外来树种。(2)注重生态价值,坚持生物多样性原则,以乔木为主,构建城市绿色构架。(3)近期效果与远期效果相结合,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相结合。3.5.2植物景观设计(1)历史地理风情种植区:强调文安特色乡土植物及洼淀植物的丰富搭配,同时,配以乔木、灌木及地被植物,营造丰富多彩的城市风情。乔木:雪松、铅笔柏、法桐、柿树、毛白杨、栾树。灌木:紫叶李、连翘、锦带、紫薇、木槿、石榴。地被水生:三棱草、荷花、睡莲、芦苇、玉簪、美女樱等。(2)历史文脉风貌种植区:滨水带状区域水面开阔、绿地狭窄,种植规划以大面积观赏特性鲜明植物形成主题种植,强调植物特色,形成大的绿化视觉效果,搭配宽阔水面。乔木:垂柳、国槐、毛白杨、黑松、合欢、白蜡。灌木:紫叶矮樱、金银木、碧桃、玉兰、金枝槐。地被水生:千屈菜、红蓼、萱草、马蔺、荷兰菊等。3.6投资的经济性原则设计原则:(1)遵循高标准的设计要求,从实际出发,统筹兼顾、节约能源、避免光污染。(2)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易于实施,方便维护。(3)注重投资的经济性与合理性。夜景照明设计的意图在于不影响居民生活的前提下,照亮主要景观及焦点区。灯具材料选用现代简洁流畅的元素,同时,兼具节能环保要求,以太阳能和风能产品为主。4园林规划设计成效环城公园作为文安县独一无二的大尺度自然水体,传承了文安悠久的洼淀文化,而今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