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第七届中国电子政务高峰论坛综述_第1页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第七届中国电子政务高峰论坛综述_第2页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第七届中国电子政务高峰论坛综述_第3页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第七届中国电子政务高峰论坛综述_第4页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第七届中国电子政务高峰论坛综述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第七届中国电子政务高峰论坛综述

一、智慧城市建设背景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和相关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智能世界的概念和想法在2008年引起了政府、科学界和科学界的关注,并扩展了许多适合不同地理区域的智能想法。智能城市是最受关注的之一。由于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不断突破,智慧城市这一理念迅速为各界人士所广泛接受,世界各国的一些城市相继提出了智慧城市的发展战略。智慧城市是通过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整合信息资源、统筹业务应用系统,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新模式。自2009年以来,智慧城市的研究和实践在国内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智慧城市被认为是数字城市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电子政务建设的新境界和长远目标。学术界和技术界从城市化视角、以人为本的视角和技术视角等对智慧城市的概念内涵、建设策略、技术方案、运维模式、评价体系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城市管理者也积极探索智慧城市的实践方案,一些城市,如上海、深圳、南京、武汉、成都、杭州、宁波、佛山、昆山等相继推出了“智慧城市”发展战略。经过这几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和突破?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挑战?新的发展方向是什么?针对这些问题,北京大学信息化与信息管理研究中心于2013年6月23日在北京主办了主题为“智慧城市与移动信息化”的第七届中国电子政务高峰论坛。论坛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指导,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电子政务中心、CIO时代网、锐捷网络等单位协办。20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级政府信息化负责人、科研院校的专家学者、企业管理与技术人员、媒体代表等出席了论坛,就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智慧城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开放数据与移动信息化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和交流。下文将从三个方面对本次论坛与会者的观点作简要的概述和分析。二、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定位与核心问题智慧城市是信息社会现代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对于智慧城市的内涵及定位,专家们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阐述。中国科学院院士姚建铨在演讲中指出,随着信息网络的快速渗透,人、机、物三元世界的融合,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三化”并举,直接促成了智慧城市概念从梦想走进现实。智慧城市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加速发展的背景下,以互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为基础,以物联网技术为核心,以信息技术高度集成、信息资源综合运用为主要特征,以智慧技术、智慧产业、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生活等为重要内容的城市发展新模式。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从一个普通市民的角度阐释了对智慧城市的理解,认为应该是生态环境良好、基础设施先进、产业结构合理、经济实力雄厚、服务保障完善、科教文化发达、社会平安和谐、市民健康幸福。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副主任、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单志广指出,智慧城市的本质是要实现城市范围内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不同群体、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融合、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综合城市发展规划、城市运行管理、城市公共服务和城市产业发展等为一体的城市发展新策略和新模式。对智慧城市的内涵和定位,应第一以人为基础,第二以土地为载体,第三以技术为依托,第四以资本为后盾。顶层设计是智慧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问题,也是本次论坛的热点话题。在报告中,单志广阐述了顶层设计的定位与核心问题。他认为,顶层设计是一项工程“整体理念”的具体化,需要从全局视角出发,对项目的各个层次、要素进行统筹考虑。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核心关键是实现城市范围内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不同群体、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融合、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因此各城市至少要考虑好六个方面的统筹:一是智慧城市的规划和每个城市其他发展的总规划的衔接;二是处理好人口经济发展和土地资源环境的关系;三是城乡发展关系的协调;四是信息技术设施和其他实体设施的统筹建设;五是应用技术产业和安全问题;六是硬环境和软环境的统筹。中国信息协会副会长胡小明提出了对顶层设计的若干反思,指出每种思想方法都有应用边界,不能直接将电子政务项目中的顶层设计思维应用到智慧城市设计中。智慧城市与电子政务是两种思维层次、两种复杂性,也应该有两种设计思维。智慧城市是信息化建设涌现出来的高层次目标,意味着信息化繁荣与城市整体效益,其复杂性是不确定性的复杂性,不是工程能解决的问题,因此,不能用工程学的思维逻辑进行智慧城市设计,应以“战略设计”或“战略顶层设计”以示区别。胡小明还从可行性分析与效益、智慧城市的“测不准”问题分析了智慧城市设计与一般顶层设计的不同,强调智慧城市需要价值思维,“做什么”比“怎么做”更重要。同时,不能迷恋高新技术,长期任务依赖于机制,从电子政务到智慧城市需要一系列思想方法的提升,在确定性环境为主导时顶层设计才能发挥作用。最后,他指出,智慧城市的规划应留有余地,小事情做好,能创造出城市整体效益就是大智慧。在论坛对话中,专家们也对顶层设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北京市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长彭凯认为,政府的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应该由业务单位,甚至编办、发改委等来主导,IT的技术设计和实现应在之后。北京市海淀区经济和信息化办公室主任何建吾认为,顶层设计是一个框架性的东西,而最终落脚点是要给老百姓提供什么样的公共服务。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士生导师、国家信息资源管理北京研究基地主任赖茂生教授指出,顶层设计不是一个全新的规划设计,而是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因此理论上的顶层设计思想是不适用的。三、智慧城市建设的政策保障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讨论表达了专家们对智慧城市的战略思考,同时,对于如何建设智慧城市,与会者也从理念和技术上进行了热烈探讨。在智慧城市建设理念上,专家们结合中国当前所处的信息环境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了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策略。中国科学院院士姚建铨认为,从城市发展观来说,应充分利用两个空间(物理空间与网络空间),开发两种资源(物质资源与信息资源)。智慧城市建设的五大要素是安全、高效、有序和谐、绿色和智慧。李德毅院士从实例出发,提出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是位置服务。李院士在列举一系列技术实践成果的基础上,总结了新的研究理念:大数据背景下,大众普遍参与开发,群体智慧发展,人人都是传感器,在这样的环境下,“实践中的研究也许胜过研究中的实践”“较多的数据也许胜过较好的算法”“由下而上也许胜过由上而下”。单志广总结了中国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问题和误区,包括重概念、轻行动,重技术、轻制度等,指出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在总体上尚处于起步时期和探索阶段,不具备大规模建设的综合条件,也没有现成的国外模式可作参考。因此,在发展策略上,应坚持理性、有序、协同的原则,明确重点,发挥信息资源的价值潜能,推广先进适用的技术应用,提高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完善组织实施和政策保障体系。在论坛对话中,赖茂生教授指出,智慧城市建设要考虑时代特色,大数据时代的核心思想是基于数据的决策,因此,要提高数据管理水平,使决策更加科学合理。大数据催生了新的IT模式“分析即服务”,IT服务者应做好大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为终端用户提供更高层次的服务。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电子政务中心副主任杨秀军认为,从DB(数据库)时代到BD(大数据)时代,管理模式也将从精确化管理向模糊管理过渡。大家都认为智慧城市建设应以人为本、立足公众,落脚点在于为广大民众提供更好更便捷的服务。在智慧城市建设的技术上,专家们也结合各个领域的实践,列举了一系列先进的技术成果及未来应用前景。姚建铨院士系统介绍了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总结了物联网发展的现状和趋势,认为物联网的三大推动力是政务、企业和教育科技界,提出了对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模式的思考,同时介绍了天津市智慧城市物联网研究院的建设。李德毅院士以位置服务为中心,介绍了云计算对地理信息系统、大数据分析的支撑作用,并以智能驾驶为例,从发展路线、技术细节、实验成果等多方面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和分析,展示了智慧城市建设中位置服务的成果。此外,来自于企业的代表们也交流了应用于智慧城市建设的前沿技术,如3G/4G技术的部署为智慧城市的物联和互联提供支持,企业的大数据分析实践成果和在此基础上实现的业务创新,电子政务当前的安全问题及解决方案等。智慧城市的建设依托于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发展,而这些技术的基础则是数据。因此,对于智慧城市建设而言,一个开放、共享的优质数据资源平台必不可少。此次论坛上,各位与会者也对此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并总结了中国已有的实践成就。杨秀军指出,2013年中央编办电子政务中心所执行的28项各部委联合解决的问题中,有些与智慧城市建设直接相关,涉及全国信息化基础建设规范化。彭凯指出,公共平台的建设要把底层的、像一盘散沙一样的信息资源有机地组织起来,进行合理、有序的共享,以发挥信息资源的作用。彭凯还在对话中介绍了北京市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的一些成果,如北京市的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政府管理平台等。湖南省交通建设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局总工黄晟从其实际工作经验出发,分析了公共平台建设存在的难点,指出在底层应用逐步建立起来之后,需要有一个综合的、统一的迁移。赖茂生教授则认为,要解决好信息资源共享的问题,进行资源共享平台建设,要基于现有的信息化基础,从资源共享、系统平台的协同方面来解决问题,逐步完善信息化总体设计。锐捷网络企业网事业部副总经理刘福能认为,平台建设面临着很多的不确定性,包括用户需求的不确定性、技术的不确定性、竞争的不确定性、环境的不确定性等,因此需要进行规划,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要做的根本就是对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共享。江西省上饶市人民政府电子政务工作办公室主任张俊也指出,公共平台建设是智慧城市顶层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点,此举可以避免整体上的重复建设,并可以很好地解决数据和资源共享的问题。有与会者提问“智慧城市要做公共平台建设,这个公共平台是要做一个还是做多个”,对此,彭凯认为,从北京市的建设实践来看,明确把公共服务平台定义为信息化基础设施,由北京市信息化委员会来承担公共平台建设。该平台总体来看为一个体系,由若干个由统一的单位组织建设和开展运营的子平台组成,共同为社会服务。另外,有与会者提出如何解决信息公开的问题。对此,杨秀军认为要法制化落地,通过立法全方位推进,同步树立信息化、信息共享和平台建设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彭凯指出,北京市采取的办法主要是靠法规和制度,通过签署协议来推动数据共享与传播。北大信息化与信息管理研究中心秘书长姚乐认为,公共平台建设的关键在于如何通过平台把数据、资源开放给第三方去开发利用,应在保证安全、隐私的前提下,借助公众、厂商、第三方的力量,建立各种应用,为百姓服务。四、智慧城市理念和实践工作是移动信息化发展的前提和关键开放数据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又一关键点,也是当前学界和业界讨论的热点,受到论坛很多与会者的关注。南开大学信息资源管理系王芳教授结合国外考察交流经验,指出开放数据要体现公众价值,区分哪些数据应该进入公共领域、哪些应该为公众服务,政府应鼓励企业利用数据为用户创造价值。此外,开放数据的生产应结合2.0时代的思想,社会公众也同时可以担任数据生产的角色。张俊从实际工作出发,指出有些部门不愿公开数据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不知哪些数据应该公开,对此,需要政府方面给予明确的界定。安徽省芜湖市政府信息资源中心主任承孝敏认为,数据的整合共享利用是新一轮信息产业浪潮形成的重要基础,数据共享方式、共享效益和共享现状的不清晰阻碍了政府移动信息化的步伐。《电子政务》杂志社社长张建辉指出,很多信息化先进国家很多年前即着手开放政府数据。国外的经验基本是先有理念,然后是立法,最后操作执行。移动互联网和移动服务是近年来政府和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热点和趋势,也是本次论坛的重点论题之一。对此,来自企业和政府的嘉宾分享了他们在实践工作中的体会和当前主流移动技术方案。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王安耕先生在会上作了《智慧城市信息基础设施:移动与宽带》的主题演讲。王安耕指出,移动是实现5A(Anyplace,Anytime,Anyperson,AnypieceofInformation,AnyTerminal)要求和物联网的主要信息基础设施,而光纤技术才是满足无限增长的带宽需求的可靠保障。未来的智慧城市将依靠网络,通过诸如分布式办公等解决方案实现更好的社会生活。企业代表王安认为,从政府内部toE应用和外部toC应用两方面的需求都证明移动信息化已经无处不在。同时他强调,toC应用与toE应用不同,必须要结合用户需求进行应用设计,并指出HTML5将成为构建手机政务网和智慧城市的潮流。鲁小江从大数据的角度切入,指出移动信息化是满足随时随地工作需求的关键。邵长涛从城市交通拥堵角度入手,指出利用互联网虚拟空间建立基于弹性工作制和移动办公的智能工作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