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都建设与发展纪实_第1页
药都建设与发展纪实_第2页
药都建设与发展纪实_第3页
药都建设与发展纪实_第4页
药都建设与发展纪实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瞻远瞩的决策——中国药都建设与发展纪实之一编者按:在本溪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个沈阳与本溪的城市接点上,建设中国药都,是本溪发展的重大战略,也是全省发展的重大战略。

这一战略从提出到今年10月底,虽说还不到两年时间,以往荒凉的土地上便奇迹般地签约了116个落地项目,引进域内外资金130.1亿元,达产后将形成销售收入330余亿元。与此同时,交通、通讯、供水、供电、住宅、学校、医院、商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有条不紊地推进,一个极具生命力的产业集群和一座现代化的生态新城正从蓝图一步步迈向现实。

回溯中国药都的发展历程,这里给予人们的不仅是蓬勃兴旺的外在形象,更是无处不在的“药都精神”和“药都速度”。有了这种精神和速度,中国药都大有希望,生态新城大有希望,山城本溪大有希望!

中国药都是我市发展的一大亮点,也是新闻宣传的聚焦点。为此,在市委宣传部的统一组织和协调下,本报记者以《高瞻远瞩的决策》、《攻坚克难的旅程》、《实干作风的结晶》和《孕育发展的平台》为题,采写了一组关于中国药都建设与发展的纪实,大视角、全方位地记录了中国药都前进的脚步,并从中发掘促成了这一发展的动力源泉,以此激励全市乘势而上,扎实苦干,再谋新发展,再书新篇章,为实现建设新本溪的目标不断注入新的强大的推动力。

2008年1月16日,一个决策把本溪与即将到来的春天拉得更近了。从此,本溪这块土地上埋下了一颗生命力旺盛的种子,在短短一年半的时间里,崛起了今天的“中国药都”。

那一天,市委书记李波、市长冮瑞向来溪调研的省长陈政高汇报了几届市委、市政府孜孜以求、现在更加明晰的发展思路:发展旅游、现代医药和钢铁深加工三大接续产业,调整本溪只依靠钢铁一个产业支撑经济的产业结构。省长充分肯定了这一思路,并站在全省经济发展的高度,当即明确提出:“举全省之力,支持本溪做大做强医药产业”。

几天之后,省长陈政高又向市委、市政府转达了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将辽宁省的医药产业基地建在本溪,经过三到五年的建设,本溪医药产业一定要达到年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的规模,形成一个新的产业集群。并指派副省长滕卫平负责“举全省之力”支持医药产业的工作。一颗激活本溪经济、提速本溪发展的棋子,就这样重重地拍在了全省发展的大棋盘上。

新增1000亿元的销售收入,对于任何一个城市都是极为诱人的发展目标和难得的发展机遇。然而,这一机遇降临本溪并非偶然,因为本溪早有准备。

发展现代医药产业是本溪由来已久的渴望。钢铁产业对于本溪经济始终举足轻重,一柱擎天。然而,在市场经济的左右之下,钢铁产业也曾几度将本溪经济带到谷底。“不能不吃钢铁饭,也不能只吃钢铁饭”,市委书记李波的这句话,是全市上下从本溪发展的经验教训中得出的共识。于是,2006年6月,市第十次党代会作出战略决策,全力推进产业、所有制、城市空间布局三大结构调整,加快本溪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和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产业结构调整就是发展包括现代医药产业在内的“三大接续产业”,城市空间布局结构调整就是按照“城区向东北拓展,企业向西南摆放”思路,建设规划好包括本溪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内的各个工业园区,使本溪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发展相得益彰。

此时,恰逢省委、省政府先后确立了“五点一线”沿海开发和建设沈阳经济区等重大发展战略。这既使本溪成为参与全省战略实施的城市,也使位于石桥子的现代医药产业基地成为本溪与沈阳中心城市的结点和走向沿海的前沿。全省的大战略,升华了本溪的发展思路。本溪不仅是山城,也是近海、近中心城市的“双近城市”。依据这样的重新定位,市长冮瑞提出,本溪要“两走”,在思想上要形成本溪的企业和城市必须走出去的共识,不能只是在山城里研究自己的问题;在行动上要明确怎么往出走,就是要大步向沈阳,向大城市走。同年召开的辽宁中部城市书记市长联席会上,市长冮瑞将“双近、两走”理念和盘托出,并提出了“沈本一体化”的新构想,让本溪主动承接沈阳中心城市的经济影响。之后,市委、市政府作出决策,在石桥子建设现代医药产业园区,并以现代医药产业园区为支撑建设一座生态新城,最大限度拉近沈本的时空距离,搭建起本溪扩大开放的跳板。后来,这一决策成为中国药都能够花落山城的重要铺垫。

从另一个角度看,机遇降临本溪也是并非偶然。本溪现代医药产业的崛起,客观上说是本溪历史形成优势的爆发。本溪有1200万亩山地,925万亩森林,200多条河流。不仅有发展药业得天独厚的环境,更养育着1117种野生植物、动物、矿物药材,自然蕴藏量2200万公斤,总面积80万亩的药材种植园遍布各个县区。上世纪50年代以来,本溪就是全省的制药基地,现有37户医药企业和国家、省级医药研发中心,369个药品品种批准文号,中成药产业工业增加值全省第一。几十年的医药产业发展历史,使本溪积累了众多的专业人才和产业基础,形成了高起点、大踏步发展医药产业的比较优势。

好雨知时节。在本溪选择发展药业之时,国家在近年将现代医药产业作为新兴战略产业重点扶持,健康消费市场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持续升温,国内外资本敏感地纷纷涌入中国抢占医药市场。所有这些都给本溪药业发展创造着适宜的大环境。

2008年4月25日,本溪现代医药产业基地建设拉开帷幕,也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随着现代医药产业基地建设的迅猛推进,药业基地先后三次更名。从最开始的辽宁(本溪)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到去年年末的“中国北方药谷、本溪生态新城”,今年8月最终确定为“中国药都”。从每一次更名中,都可以看出决策者信心的增强和心胸、视野的拓展,从辽宁到中国北方,直至全国。

市长冮瑞对“中国药都”的含义作了这样的说明:一是在药业基地范围内形成高密度产业集群,入驻企业、机构的数量国内最大,园区内产值超千亿;二是基地内不但有医药生产企业,还要有医药的研发、中试、销售和物流,以及教育与大学等,产业功能完备;三是药业发展能够支撑建设一个新的城区;四是这个基地要有外地药业园区没有的绝活,即便是别人有的,我们也要高人一筹,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中国药都”建设目标的切入点可以概括为“一走廊、一新城、一产业”。“打造一条快速便捷的沈本交通走廊”,是在现有公路、铁路基础上,建设一条65公里长的沈本产业大道,作为连接沈本的交通干道,带动沿途可利用的建设用地开发,拉动项目投资,将沈阳到本溪行车时间缩短到半个小时。并在省委、省政府支持下,建设时速350公里的城市轨道,通车后,从沈阳浑南经石桥子到本溪站只需24分钟;“建设一座生态新城”是依托“中国药都”,在沈阳和本溪之间规划建设面积60平方公里、能够容纳50万人口的生态新城,在地域上与沈阳接壤;“发展一个以生物医药为主的支撑产业”是培育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产业,使之成为本溪经济的主导产业和支撑本溪新城的支柱产业。这一产业体现“大产业、广覆盖”的特征:药材种植、产品加工、商贸流通三次产业一起上,产学研齐发展,以完整的医药产业体系,发挥的产业集聚效应;同时在中药、化学制药、生物制药、兽药、健康保健品、医疗器械等全方位上项目,最大限度拓展产业领域,建设大医药。经过充分的调查,国内能够完全体现这一特征的医药园区只有“中国药都”。

如今,20平方公里的石桥子药业基地已经成为一块迅猛发展的热土,向着“中国药都”的目标高歌猛进。2008年春天,千呼万唤也难来的资金、项目、技术、人才,现在尽管提高了进入的门槛依然纷至沓来,一年半时间,签约落地项目116个,企业已经将7平方公里的先导区摆满,我市正在平整8.5平方公里新的建设用地,接纳新的工程。“蛋糕”将越做越大,而且是裂变的速度。

本溪钢铁产业用100年的时间做到现在销售收入800多亿元的规模,“中国药都”已经签约落地的项目,达产后预计年实现销售收入332.1亿元,只用一年半时间。事实可以证明,三到五年后,形成1000亿元的规模不是梦想。届时,朝气蓬勃的“中国药都”无愧于本溪新的经济支柱,将与百年钢铁产业一起,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那时,“中国药都”就坐落在沈阳的门口,不仅药业能够便捷承接来自省城的专业大专院校和研发机构等优势资源的辐射,本溪的各项事业都可以经过生态新城这条通道,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本溪将更加开放。

可以说,“中国药都”走得越远,本溪发展的步伐就越强健。攻坚克难的旅程——中国药都建设与发展纪实之二2008年5月,石桥子药业基地满目耕地,遍布民房,只有几台推土机在作业。带着投资意向赶来的成大集团老总,见此情景不禁心中暗想:在这里形成1000亿元销售收入规模的医药产业,可能要等到猴年马月!当年,本溪3次找他谈投资,他始终犹豫不决。

然而,时间仅仅过去一年零两个月,中国药都工地林立,奇迹般地变得认不出过去的模样。这回成大集团老总主动找上门来,爽快地签订了投资20亿元的协议。他说,私下来石桥子几次,建项目的地方都选好了。这里的巨变令人震撼,本溪真是在干事,干大事。

的确,去年上半年的中国药都犹如一张白纸。整体规划设计、巨额资金筹措、庞大的基础设施工程建设、200个项目招商落地等项工作几乎都需要从零起步。短短三到五年的时间要做的事浩如烟海,难度更是令人难以想象。此时,省委、省政府对本溪作出临战动员,要以空前的决心、雄心去真抓实干,把难以想象变成现实。

在这样的条件和压力下起步的中国药都,注定走的是一条破冰之旅。而打破前进道路上一块块坚冰的最强大动力,是省委、省政府自始至终“举全省之力”的支持。在中国药都建设过程中,省长陈政高、副省长滕卫平高频率地专程来本溪,每月至少一到两次现场办实事、解难题。省政府成立了以副省长滕卫平为组长、14个省直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辽宁(本溪)生物医药产业基地领导小组,将基地由市级升格为省级。得天独厚的高规格关注与支持,为提速中国药都建设营造了得天独厚的大环境。省政府各相关部门尽其所能送来“及时雨”。他们协调磋商,促成沈阳药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在药业基地建分院;将国家新药综合开发大平台和辽宁药检所等多家医药检测机构直接建在基地里;2008年全省的科技三项经费绝大部分投向药业基地的在建项目;为扩大中国药都的影响,甚至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桑国卫请到药交会上作专题演讲……这样的人力、财力和政策的倾斜不胜枚举,很多通常令人望而却步的大事,由于他们的积极主动而促成了。

与此同时,市委、市政府乘势而上,不折不扣地担当重任,迎接挑战。市委书记李波多次主持召开常委会为药都发展把关定向。市长冮瑞亲自挂帅基地建设总指挥。具有丰富基本建设经验的市委常委王桂馥担任指挥部副总指挥,统领基础设施建设。副市长高升平出任本溪市药业发展委员会主任,具体分管药业发展大事小情。原在省科技厅工作的于海,因为精通药业被任命为市长助理,主抓基地的规划与招商。不争论,不讲条件,中国药都建设快速启航,开始攻坚克难。

现在我们看到的中国药都,是“药”与“都”的完美结合。这是因为市委、市政府最初就以科学发展理念,聘请了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清华城市规划设计院等顶级规划设计部门设计,高起点、大手笔绘制了总体规划蓝图。石桥子地区一半是起伏的丘陵,这样的地貌通常被认为不适于发展产业集群。但是,我市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森林工厂”的设计概念,把“不适于”,变成了“更适于”。国家规定建药厂必须投资种植足够的绿地,在石桥子不用这笔投资,建设用地大面积规划在空气洁净,封闭幽静的山谷里,有着天然的绿色屏障。这是很让投资者看好的卖点,如今那里的沟沟岔岔已经摆满了项目。我市在规划一个大产业的同时,也在设计一个50万人口规模的城市。使之既能满足园区内人居需要,又能接壤沈阳,扩大本溪的开放。现在生活区形成已有雏形,一座座楼盘拔地而起,重点大学、高中分校、2甲医院、5星级酒店、购物中心、行政服务中心、公安消防综合楼、药业博物馆等新城建设项目陆续开工建设。将来的中国药都是工厂,也是城市,还是一个河流穿城而过、有园林公园增添秀色的“花园”。

今天,规划正逐项落地变成现实,而去年却是摆在建设者面前的一个千头万绪、难关重重的系统工程。

建工厂必须征地动迁,更不能损害农民的利益,这是绕不过去的一关。在20平方公里的药业基地,仅2.1平方公里先行启动区就需要拆动迁807户农户,300多个大棚和部分厂房,移栽上万株果树,难度可想而知。据介绍,目前已经征用3.3平方公里建设用地,力争在2010年完成6平方公里建设用地征用,并实现1000户农户平稳回迁新居。

建工厂不仅需要土地,还需要基础设施和配套工程,不然项目来了也落不了地。这也是一项需要与时间赛跑的任务。可是,以本溪的财力,建设资金缺口巨大,难题随之而来。2008年市政府组建城投公司,向各大银行融资,用于动拆迁和基础设施建设。偏偏在这时,金融危机不期而至,市财政的压力雪上加霜。对此,政府坚定地提出“倾家荡产、砸锅卖铁,也要把这事儿干成”,毫不犹豫地政府举债18亿元。经过日以继夜地苦战,目前,总长30公里的园区路网、沈本产业大道等道路交通工程,3座二次变电所等供电工程、15万吨污水处理厂、20万吨净水厂陆续开工和竣工,已经具备项目建设投产的条件。

在为项目落地创造基础条件的同时,2008年4月,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医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决定》。20条在本溪历史上最具突破性和吸引力的政策,将优惠的投资条件和宽松的发展环境交给投资者。

在本溪发展历程中前所未有的大规模招商引资随之展开。这是需要千辛万苦、千言万语的工作,每一次项目洽谈,都如同攻克一座堡垒。依据市药委搜集、整理的数千家涉药生产加工企业信息,省长陈政高、副省长滕卫平等省领导率先垂范,几次到国外洽谈本溪药业基地的项目,在国内更是不分昼夜,只要有需要就马上到场。市长冮瑞曾经在一天之中接待了8批客商,可谓事必躬亲。共有6个副市级领导整合外经贸局、药办、外事办、台办、招商局等全市涉药、涉外部门的人力资源,带领6支招商队伍,不到两年时间,共接触企业3700家,广泛参加各地举行的医药展销会、洽谈会的论坛,14次分赴日本、韩国、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进行专题招商,2次在本溪举办大型医药交易会,小型的团组和考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次数已经无法统计。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2008年6月29日,首批15个项目入驻药业基地。2008年11月26日,修正药业入驻,中国药都迎来首家国内百强企业。截至今年10月末,基地已经入驻项目116个,其中包括8家“国内百强”。

随着建设者破冰前行,基地的形象变了,“气候”变了,变得越来越适宜企业生存和产业发展。投资者的各项需求,不出基地都可以实现。这里的研发中心现在已有32家科研机构入驻,国家新药开发大平台有1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药品研发能力是一流的。这里有三所大学培养医药专业人才,可为企业源源不断输送人力资源。这里有省级公共实训基地,可以随时提供上岗培训。这里有产业孵化中心,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政府代付租金。这里有医药物流公司,提供营销服务。这里还有医药包装公司、原料生产企业等专业厂家,提供各种生产要素。日臻完善的医药产业体系,释放出强大的产业集聚效应,使中国药都显现出强劲的后发优势。

应该说,按照宏伟的蓝图,中国药都建设只是迈出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但这一步迈得坚定有力,朝气蓬勃。中国药都这艘本溪发展的希望之船已经自信地扬帆远航。实干作风的结晶——中国药都建设与发展纪实之三在采写中国药都建设与发展纪实的过程中,记者经常听到有关建设者的故事。他们日以继夜“白加黑”地工作,他们双休日不休息“五加二”地奋战,他们数九寒天仍然在施工。他们用实干的作风铸就了一种无坚不摧的精神,这就是“中国药都精神”。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精神,中国药都才创造了从零起步,不到两年落地116个项目的“本溪速度”。

回想2008年的冬天,那是本溪历史上少有的寒冬,但中国药都建设在这一年没有冬天的概念,只争朝夕地迎接春天的到来。

正月十五那天,从未进行过冬季施工的市政设施管理处200多人、6台空压机、6台挖掘机开进中国药都河堤景观路施工现场。他们的任务是辅设地下排水管和平整地面。在冰封的土地上,需要空压机打碎冻层开路,挖掘机紧随其后地跟进开沟,推土机、卡车马上运输。每天都这样干到半夜。“那年冬天的三场大雪,全让我们赶上了。”市政设施管理处处长高谦说,他不会忘记当时的滋味,雪没到膝盖,靴子里都是冰水。这还不算,那地方离河近,沟挖到5米深水就冒出来了,接排水管的工人手脚泡在冰水里硬是接通了1300多米的管道。

市绿化办负责在河堤景观路建设28米宽的绿化带,他们栽的是一片带着大土坨的大树,仅胸径10厘米以上的就有3000多株。当时,冻土有一米厚,一镐刨下去只能啃下一点儿土。无奈之下,栽树也得用空压机砸。他们整天满身泥土,在大树成活率最高的3月初至4月初这一个月内,将所有的树栽在了冻土里。

去年6月,一切刚刚开始,如何将净水引水入石桥子的方案还没确定,自来水厂厂址只知道个大其概。市自来水公司“创意”一个新干法,把工程“反着干”,先铺管线,后建水厂。12月初他们“找”到水厂工地的时候,已经辅了半年多的管线。接着,他们在一个冬季,削平一个11米高的石灰岩山头,干净利落地完成了10万吨的水厂场地的平整任务,为水厂早日供水节省了宝贵的时间。

建设沈本产业大道的市交通局公路管理处,则是“跳着干”,哪段拆迁结束了干哪段,春节期间,他们仍然奋战在工地上。

冬季施工艰苦,而动拆迁工作历来是“天下第一难”,虽然不需要施工,同样是必须排除万难抢进度的工程。

动迁消息刚传出,明明昨天还是一片荒地,今天就插满了萝卜秧子。特别是部分“钉子户”,不达目的不搬家,一大堆难题接踵而来。本溪经济技术开发区迎难而上,组成8个拆迁组,本着确保征地动迁与确保群众利益并重的原则开展工作。他们日夜巡逻检查,整治不法行为673起,节约动迁成本3529.86万元。同时把动拆迁工作做到炕头、田间。来十次不同意搬,就来二十次。讲“土地换社保、房屋换住宅”的政策,拿诚心换人心,同时用行动让农户安心。停耕补偿全部发放到位,认真落实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动迁户都有临时住的地方。占地数千亩、动迁数千农户的大面积征地动迁,到现在无一户强迁,无一户上访,硬指标实现了零失误。

建设中国药都是一个场面恢宏的战役,关键之战是撒网国内外的招商引资。在这个战场上,从市领导到基层工作人员,都如同普通一兵,他们千辛万苦的行动感动着每一个投资者。

2008年7月的一个周末,听说修正药业集团董事长修涞贵回到通化了,市长冮瑞冒着大雨赶到通化,当晚两人促膝长谈到深夜。此后半年时间里,冮瑞又九赴通化,十几次接待来访,直到对方完全满意,签约落户。“一直谈到对方满意为止”,后来被省长陈政高称之为“本溪最大的优惠政策”。

今年6月份在郑州召开的全国药品招商会上,辽宁本源制药有限公司的投资人李昕昊发现一个人与众不同。这个人逐个展位仔细看,认真谈,猜不出是干什么的。等他转到李昕昊这里,才知道这人是个领导,本溪经济技术开发区招商局局长耿伟。不用多谈了,就凭本溪有这么不惜力的“官”,李昕昊改变了初衷,本打算在西安开发区的投资,现在更想投到本溪。经过进一步接触,李昕昊最终投资7800万元在中国药都建厂。而在那次为期三天的招商会上,耿伟将大多展位从头至尾谈了个遍。

市药委会把人员两人编成一组,天南海北分片招商。在沈阳招商的两个人回家很方便,可是一连半个月没顾上回家看看。这是很寒酸的“驻在”,白天骑着租来的自行车,按路线图逐家企业拜访;晚上和南方民工合租一套房间,他们说自己这样做是为了方便,也给公家省些开支,那些民工说啥也不信。

来中国药都投资的人之所以肯投资,几乎都是看中了本溪对投资者像对自己家人,而且努力为投资者营造一个温暖的家。

南京药业集团董事长很想来本溪投资,可总部附近就有一个医药园区,董事们不想舍近求远。董事长左右为难之时,本溪给他出了个主意,把南药的董事会挪到本溪来开。董事们来到中国药都眼前一亮,都佩服本溪能干事。再看接待,由市政府办公厅出面,大事小情都有人管,有人陪,每一个微小的细节都体现着对南药的重视。董事们对本溪干成事的本事不再怀疑,一致通过南药在本溪投资。然而,这个好办法并非灵机一动,而是双方交流沟通40多个回合,把该想的都想了,该办的都办了才找到的突破口。

即使项目落地了,本溪服务的真情和热情一点也不减。今年9月,在一次现场办公会上,一位投资者提出意见:希望改规划,让他们的厂区大门开在南面。其实他并没想到这事能被解决,因为南面是丘陵,意味着本溪拿出很大一笔改建投资。没想到,两天后就有人在山口搞测绘。又过两天,四五辆推土机开进作业,从南面的山根底下硬是挖出一条路来,捎带把厂区内的场排问题都解决了。工程完工后,在这条山沟里的落户的四五家企业都跟着受益。

不知有多少个项目并没有谈成,但付出的努力也有收获。深圳九新药业公司的董事长本来已经有在本溪投资的意向,但是他的合作伙伴一定要他在另一个城市投资,他只能认可与本溪无缘。项目投到另一个城市之后,他很快后悔了。在那里,项目来了,承诺没了,就连九新药业项目经理的生活难题也不予理睬。反思本溪的说到做到和对待投资者无微不至的关心,他用另一种方法回报本溪。深圳九新药业公司成了本溪在深圳的招商办,本溪人去了,他们全程接待,并先后介绍了3个项目入驻中国药都。

还有一个人应该在这篇文章里提及。沈宁,市药业发展委员会的第一任副主任。去年12月25日,她在省里开完医药工作会议,又赶往锦州会见几家药业公司经理。晚7点,快到锦州时,不幸在高速公路上遭遇车祸。她是全市公认的最懂医懂药的干部,虽然身患心脏病,还是一边吃着药,一边为药业发展奔忙。她没有看到中国药都今天的崛起,本溪却会记住她。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待到建设者们抖落征尘,把中国药都完美地交给人民的时候,全市人民心中会树立起一块丰碑,上面凝聚着他们的精神,铭刻着他们的功勋!孕育发展的平台——中国药都建设与发展纪实之四房地产这个反映一个地区景气程度的晴雨表显示:如今的中国药都犹如一块引力强大的磁石——今年5月20日,商住项目榆林华苑一期在中国药都开盘,17套门市房当天被抢购一空,现在这些门市房的价格已由每平方米6000元涨到了8000元,相当于沈阳铁西新区的房价。700多户普通住宅售价升至市内二类地区水平,几乎被本溪人、落地企业和沈阳的居民抢购一空。那么,他们看中了什么?经过了解得知,他们最看好的是中国药都日渐升腾起来的发展前景和巨大价值。中国药都正在变成发展药业的绿洲,目前一个适宜医药企业发展的产业链已经初步形成。116个签约落地项目中,有生产类项目84个,科研服务类项目32个。这其中包括制药企业35家,保健品及食品企业26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8家,实验动物、中间体、包装等相关配套企业8家,生物制品企业7家,专业大学、医药研发、中试、销售、物流项目一应俱全。而且,这条产业链正由“广覆盖”走向“全覆盖”。今年,我市针对医疗器械产业门槛低、市场好的优势,新规划出2平方公里的土地用来建设医疗器械产业园。针对疗养休闲业的巨大市场,新规划出一片青山绿水向国内外最顶级的医疗机构推介。针对医药研发外包和生产外包功能是中国药都的缺项,已将其列入明年招商的重点。为打开融资渠道,市政府已经开始谋划将入驻项目和政府前期投入作为总资产,整体打包上市。所有这些围绕的都是一个目标,打造企业不用出门,所有需求都可做到应有尽有的药都。中国药都是真正的医疗药品聚集之地。目前的入驻项目,拥有药品671种。包括45种国家一类新药,48种二、三类新药。年销售额1亿元以上的单品种有20个;7项技术填补国际空白,58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3个项目列入国家“863”、“973”计划;23项列入国家“十一五”重大新药创制综合大平台项目;6项具有国外专利,48项具有国内专利。这么一个产学研一体,包装、物流等要素比翼齐飞,发展环境和空间巨大的好地方,怎能不令人趋之若鹜。中国药都还有更为诱人之处。以医药产业为支撑,城市功能齐全,规划60万人口的本溪生态新城在这里初具规模,并在快速拓展。拓展的方向是挺进沈阳,目标是力争用三年时间在沈阳与石桥子之间形成产业带和城市带,最终实现沈本一体化。目前,形象进度每天都在跃进。明年,中国药都至沈阳的公交线路即可开通。本溪主城区也同步向新城靠拢,沈本高速公路出口将前伸到仅与新城相距十公里的高台子。沈本两市产业连片、城区连片势成必然。此外,我市正在争取两市户藉关系统一、人口自由流动;社会保障、文化教育、卫生医疗等社会事业资源共享,统筹安排,统一标准;电信、金融、有线电视等实现互通。这样的更紧密通联,意味着城际互补的增强,受益的不只是中国药都,还涵盖本溪整座城市。一切都在表明,中国药都将演变为孕育本溪经济社会大发展的平台。这里是效益之城。已经落地的项目质量高,效益好。130.1亿元的总投资,达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332.1亿元;平均投资强度达到每平方米4212.6元,远高出国家标准的1088.6元;投入产出比2.44,是全国医药行业平均水平的2.7倍;企业平均产值3.55亿元,是行业平均水平的2.1倍。不久的将来,中国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