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决狱的历史流变_第1页
春秋决狱的历史流变_第2页
春秋决狱的历史流变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春秋决狱的历史流变

简而言之,“春秋审判”是对春秋时期审判的判断。历史上对其定义为,以春秋等六经思想来作为断案思想,来对案情进行分析、定罪,重在教化,而不在于惩罚。这是西汉儒家思想的倡导者董仲舒提出来的。强调治国在于心,而不在于惩处罪犯,这也是完全与法家严苛刑罚相背离的治国措施95。一、“春秋决狱”思想渊源众所周知,封建政治统治下,法制的文明和公正从来都是为少数人的利益服务的。“法不责众”,“刑不过上大夫”是那一时期政治统治下的最真实的写照。尽管叫嚣着“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但是实施的法令等一系列措施,都只不过是为封建高层留一个令世人膜拜的影子,真实的场景是———“法外施恩”。1.衍生的背景。西汉朝建立之初,沿用“黄老学说”的治国之数,于民休养生息,弥补秦时战争和横征暴敛下百姓的困难生活局面。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法律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西汉前期的短短几十年间,官方的法律形成了巨大的变化,封建正统的法律思想逐步诞生。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观点也是相对来说的,道法天成上,这一时期乃至很长一段时期内,董仲舒的儒家思想融合了道家的思想,杂糅了道家的治国和治世思想,以务实创新实现了其发展35。2.主要思想内涵。黄老学说的官方法律思想主要有:以道法治国,刑罚与恩德并用,礼法并用。这一思想立足于道家无为而治的治世思想。从某种程度上,为董仲舒“春秋决狱”奠定了思想基础。学说立足于虚无,兼具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精华特色,杂糅成自身特有的思想主张。因为秦朝的严苛刑罚,使得法家思想成为秦时法律界的正统。丞相李斯在始皇帝的认可下,制定的严苛刑罚,最终亦没有逃脱夭折的命运,并夷其三族。从秦朝严格的惩处手段来看,一个国家健全的法律和严格的刑罚,固然能够保全百姓的安全,然而在那样的历史时期,难免会遭遇人治,禁锢百姓的牢笼,于是有“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一说。“春秋决狱”的诞生,是当时时代的选择。同时,对于天理、人欲等阶段性东西,在意识形态领域都有其诞生的土壤。无论是对“汉承秦制”的改进,还是对“春秋决狱”的提倡和肯定,董仲舒的“春秋决狱”无疑是春秋之义这个超法律意识的吏治变革,及其适合当时意识形态领域的革新。经学作为道德的摹本和当时人们对礼乐的推崇,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其使用性。由汉武帝始,正式把儒家思想作为治世经国的大任加以运用完善。在对西汉的法律完善中,把春秋经义作为判决的依据,法律中有悖于春秋经义思想的,都要相应地遵从。在案件事实面前,判案的依据就是罪犯的动机,如果动机是好的,就算有错,也可以从轻;如果动机是坏的,即便结果是好的,也要受到惩罚。概括来说就是“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有心为恶,虽恶不罚”。这是纯粹世界里,以心定罪的典型代表。3.案例剖析。根据董仲舒在《天人三策》中的说法,秦朝的司法,是“诛名而不察实”的,也就是仅仅根据案件事实的表象来简单僵化地运用法律,其后果,就是“为善者不必免,而犯恶者未必刑”———产生出大量不公正的判决乃至冤狱。法官如何才能循名责实,作出合理和公正的判决,在董仲舒看来,那就必须把《春秋》经义运用到审判活动中去。正如《春秋决事比》中所叙述的几个典型案例。简言之就是,父子间相互藏匿,即便是错的,因为归属孝悌之义,仍不属于犯罪;父不养致使儿子不孝,儿怒而虐父,不属于犯罪;父亲与人斗殴,儿子帮父亲,误伤父亲,不属于犯罪;女子在丈夫死后,安葬后其父母令其改嫁,不属于淫荡,也不是出于个人私欲,故不属于犯罪;君臣间,臣要担负起规谏作用,对君王的错误行为要予以更正,不规劝,违背了《春秋》之义理,有罪;后作出正确的行为,规劝君王,功过相抵,不应因此再受君王提拔。法律的公正无私,在那样一个朝代背景下,能够改革秦朝的僵化定律,而使得原本冷酷的法律条文增加了人文关怀的内容,这种逻辑的缜密性和超脱性,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一度成为治世典范。二.“春秋决狱”的诞生原因1.推行前政治上表现。在武帝推行“春秋决狱”之前,“文景之治”中,二位在政治上均有超高建树的皇帝就有心致力于法律的改革。在《汉书·刑法志》中,记载的缇萦救父案例,就详尽地表述了文帝对吏治改革的契机。刑法的初衷,是为了伤害人的身体,使其蒙受不可恢复的创伤,以致不能再伤害别人。夏商周朝广泛使用的“肉刑”,直到这一事件方才停息。这一时期刑罚体系的转变,给后世的宽厚仁慈之君留下了宽广的治世门道。汉室的江山拱卫,也得益于这一系列改革措施。汉文帝下诏特赦,成全了缇萦救父的孝义,又废除了肉刑,恩惠了世人。2.对汉代皇家的作用和影响。“春秋决狱”诞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先秦的法律思想不契合封建的正统地位。儒家思想作为一个相对的集大成者,一度附会了汉家法律的现世要求而被广为推崇。经学伦理道德的进一步发展深化,不仅在意识形态领域适宜了汉朝的政治利益,而且其实用性在两汉乃至后世的治国法典中,被真切地得以验证。“春秋决狱”的张弛力度和作用明显,治国思想理论相对加强。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纵容了地方割据势力,企图吞并中央集权的野心,武帝自身的雄才大略使得他为发展综合国力而实施大刀阔斧的改革,政治上、思想上、吏治上……正是这种相对宽松的环境,使得儒学的复兴和崇高地位愈加明显和突出。3.主要契合点。“春秋决狱”与拱卫王权,安定民心,教化世人相契合,符合汉代皇家吏治统治的清明思想,渗透儒家思想对统治阶级的想象力,在皇权巩固时期,对于直接危害封建政权和皇权的犯罪给予严惩,保障了汉朝社会的基本稳定。量刑唯轻的决狱思想和“原心定罪”的主张,在对犯罪构成理论原则的形成上起着有效的助推作用。在我国古代的法律的定义中,法律的核心是“法外施恩”,也就是为皇权贵胄服务的,儒家经义就是合了古代法律的脾胃。“春秋决狱”作为一门大学问,不仅要熟知经义的所有内涵,包括《春秋》在内的,《诗经》、《易经》、《尚书》、《礼记》、《乐经》也成为官员争相学习参详的范本,这种断狱方式,一度为官吏所推崇。汉代的“春秋决狱”不单单是董仲舒自己一个人的事情,而且还得到了汉武帝的大力支持。廷尉史的选拔和考核,甚至都是从专门培训《尚书》《春秋》的博士弟子中选拔出来的。“春秋决狱”是在儒家思想指导下诞生的,同时为汉家的政治路线添砖加瓦,一路服务到底。三.“春秋决狱”的意义尽管汉代的一系列治世思想都得益于“汉承秦制”这一铁板定律,然而在很大形式上,也激发了其明晰的治世思想。汉朝统治者废除秦朝的“连坐”、“五刑”等等一系列刑罚,同时在刑罚体系改革中,不断地形成完善和系统的吏治体系。1.对当代的影响。特别是汉武帝时期,“春秋决狱”思想的倡导和提出,很大程度上续化了“以德治国”带来的成效,同时在一系列的刑罚改革和倡导中,儒家思想的精粹和仁义也深入到了中国几千年的统治浪潮中129。其影响力和推动力,一度成为后世吏治改革的范本。“春秋决狱”推动了汉朝吏治统治的儒家化进程,有效地维护了国家统一,其量刑轻重问题缓和了社会矛盾,对于“汉承秦制”中的法律漏洞之处予以纠正和完善,最主要的是完善了我国古代犯罪构成理论体系的内容,对于推动我国古代法制化的进程,具有极其强烈的社会意义。2.对后世的双重影响。一套成熟的理论背后,需要强有力的理论框架作为支撑,同时还需要在一定实践基础上,加以系统的完善。尽管“春秋决狱”在封建法制的建立和完善中,发挥了积极向上的作用,然而,在基层的判案决狱中,由于遵从儒家春秋之义理中的道德框架和伦理规范,这就使得法律条文形同虚设。法律的定罪论,只是成为浮云,也在一定程度上将道德和法律的界线拉大,对于二者的混同和模糊化处理,为后世利用道德的“文字狱”提供了滋生的土壤,使得判案中个人行为思想占据了主要影响因素,失去了对客观事实的判断和分析力。历来,官制的统治都致力于维护封建统治者的权益,法令和政策及吏治统治特色,无一不是在长久的积淀中,流传下来的范本。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春秋决狱”的积极作用,如果再融合法家的理论,对于封建政权的护卫和影响力也就愈加加大了。总之,董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