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出版行业研究报告2023年4月目录一、文化的发展是产业转型和改革的诉求 PAGEREFToc351978902\h41、中国的大国崛起路径需要转型和改革 PAGEREFToc351978903\h4(1)经济模式转型为崛起提供持续原动力 PAGEREFToc351978904\h4(2)综合国力的提升需要文化软实力作为支撑 PAGEREFToc351978905\h52、文化产业成长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PAGEREFToc351978906\h5二、体制改革为文化发展提供保障 PAGEREFToc351978907\h71、文化体制改革明确发展方向,“十四五”期间不断纵深落实 PAGEREFToc351978908\h72、总局和总署合并进一步深化改革,开启全媒体经营时代 PAGEREFToc351978909\h9三、出版业有望率先实现文化产业的全媒体运营 PAGEREFToc351978910\h121、国有背景市场化程度高的出版龙头率先受益政策红利 PAGEREFToc351978911\h122、出版企业作为区域性平台凸显独特性和唯一性 PAGEREFToc351978912\h133、雄厚的资金实力为并购提供实现途径 PAGEREFToc351978913\h144、商业模式向弹性资产兼容提升估值 PAGEREFToc351978914\h15四、教材教辅是产业支柱,全产业链布局是做大路径 PAGEREFToc351978915\h161、传统出版业增长平缓,但用户需求仍然旺盛 PAGEREFToc351978916\h16(1)图书期刊报纸整体增速保持平稳 PAGEREFToc351978917\h16(2)用户消费需求仍然旺盛,综合阅读率稳步提升 PAGEREFToc351978918\h192、教材教辅是中国出版业的支柱和驱动力 PAGEREFToc351978919\h21(1)初高中毛入学率不断提高,教育出版市场前景广阔 PAGEREFToc351978920\h21(2)教育类图书销量维持高增长,是出版行业核心驱动力 PAGEREFToc351978921\h233、数字化是未来趋势、物流和文化衍生品完善产业链 PAGEREFToc351978922\h25(1)传统出版公司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 PAGEREFToc351978923\h25(2)第三方物流和文化衍生品完善产业链 PAGEREFToc351978924\h28四、面临的风险 PAGEREFToc351978925\h291、改革方案推进具有不确定性 PAGEREFToc351978926\h292、制度改革红利体现在财务收益上的进程具有不确定性 PAGEREFToc351978927\h293、传统教材循环使用带来的风险 PAGEREFToc351978928\h29五、行业重点公司简况 PAGEREFToc351978929\h301、改革受益公司的特征 PAGEREFToc351978930\h302、重点公司简况 PAGEREFToc351978931\h31一、文化的发展是产业转型和改革的诉求1、中国的大国崛起路径需要转型和改革(1)经济模式转型为崛起提供持续原动力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30年来中国GDP平均增速大约为9%,从1978年的3645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52万亿元。经济的持续高增长需要经济模式的不断深化转型,目前我国正处于人口结构和收入分配的拐点,有利第二产业发展。2023年我国GDP构成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43.1,与发达国家相比占比仍然较低,未来第二产业的发展将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从美国文化产业发展经验来看,主要有两个重要时间段。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文化消费开始加速;当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之后,文化消费进入一个高速增长期,文化产业GDP占比直线上升,一直持续到人均GDP超过3万美元。2023年,我国人均GDP已经突破5000美元大关,按发达国家先例,我国文化消费预计将进入爆炸式增长阶段。(2)综合国力的提升需要文化软实力作为支撑从政治学与经济学理论,我们看到任何一个大国崛起,它必须表征为包括经济实力、军事实力、文化实力和政治实力的提升,并最终通过综合国力均衡发展来实现。从经济属性上来看,文化实力与政治实力的提升,需要传媒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国的崛起必然诉求传媒产业的发展。2、文化产业成长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十四五”纲要,从文化产业结构调整上,提出大力发展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演艺娱乐、数字内容和动漫等重点文化产业;从支持方式上,提出培育骨干企业,扶持带动中小企业,鼓励文化企业跨地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经营和重组,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从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上,提出推进文化科技创新,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文化产业;从文化贸易角度,需要创立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产品、文化品牌,同国外企业竞争。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标志整个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将得到显著增强。文化产业要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意味着五年内其在GDP中的占比要从2.5%提升到5%,相对于GDP的复合增长速度接近15%。如果假设GDP“十四五”期间内生增长7%~10%,则文化产业增长速度至少达到22%~25%。二、体制改革为文化发展提供保障1、文化体制改革明确发展方向,“十四五”期间不断纵深落实2023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报告强调,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十八大的召开,文化传媒有望在“十四五”期间成为政策承接着力点。2023年3月14日,根据发布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中国将组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而原来的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下称广电总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下称新闻出版总署)不冉保留。总署与总局的合并是文化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演绎,标志着传媒文化产业主体将进一步在监管上理顺关系,有利于实现国有全媒体跨业务领域整合,更加有利于传媒文化做大作强,传媒文化将迎来二次红利。2023年传媒文化产业产值为6379亿元,同比增长15.1%}增速持续上升,保持良好增长态势。如果包括印刷业等相关产业,大文化产业产值达1.28万亿,同比增长16%。从整体趋势来看,传媒产业与国民生产总值增加值的变化有明显的相关性,传媒产业的繁荣建立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上。2、总局和总署合并进一步深化改革,开启全媒体经营时代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要职责是,统筹规划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事业产业发展,监督管理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机构和业务以及出版物、广播影视竹目的内容和质景,负责著作权管理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加挂国家版权局牌子。方案符合前期我们认为“新闻总署与广电总局”合并的预判。监管部门的合并将促进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业的做大做强,通过整合资源来增加整体的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新的监管部门将能全盘统筹推动报刊、出版社、通讯社、广播电视和互联网新媒体的综合发展。从职能分配来讲,广电总局主要负责广播电影电视领域的政策和法规制定、拟定相关技术标准、推动体制改革以及产业的发展规划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则主要负责全国出版、印刷、复制、发行和出版物等相关政策法规、产业发展规划和协调组织工作等。监管主体的合并,将打破传媒行业条块分割的格局,实现跨区域和跨媒体的全媒体运营。三、出版业有望率先实现文化产业的全媒体运营1、国有背景市场化程度高的出版龙头率先受益政策红利出版业具备国有背景,通过转企改制进行市场化运营,在文化产业中将率先享受到政策改革的红利,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也有望将国有文化资产搞活、做强。出版总署和广电总局的合并改革,将进一步为产业整合铺平道路。传媒文化监管理顺,有利于在公平条件下,市场化程度高的国有背景公司捕捉机遇。2023年9月23日,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2023年出版传媒集团主要负责人座谈会上指出,经过十年的改革,经营性出版单位基木完成了转企改制任务,但是内部经营管理机制还不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还没完全建立起来,因此第二步改革已开始启动。第二阶段改革的核心就是要在完成转企改制的基础上,以“二改一加强”为中心,继续深化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加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做大做强出版传媒企业,培育一批发挥市场主力军作用的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大型出版传媒集团,同时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形成比较完善的产品市场体系和资木市场体系。我们认为,第一轮改革是经营性出版单位完成企事业单位改制,确立新型市场主体地位;第二轮改革是加强内部经营管理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激发活力,第二轮改革将使传媒集团打破区域壁垒,加大兼并重组力度,加快企业股份制改造和上市公司融资步伐。2、出版企业作为区域性平台凸显独特性和唯一性部制改革的顺利推进将标志着中央对推进文化改革方向与决心坚定不移,我们判断各个地方政府可能会依托地方性文化平台做大做强,这将有利于区域内具有独特、唯一性特征的文化平台率先胜出。出版企业在区域内正是具备这种属性的文化平台。2023年第八届文博会期间,光明日报社和经济日报社联合发布了第四届中国“文化企业30强”名单,其中包括10家新闻出版企业。上榜出版企业均是总体实力较强,具有较大规模的公司,另外10家公司均是国有背景企业,转制优势更加凸显。国有出版企业依靠平台优势,充分发挥自身商业模式和区域唯一性优势,拥有区域垄断优势来进一步提高市场份额。3、雄厚的资金实力为并购提供实现途径充裕的资金为出版行业提供了重要支持,拥有雄厚资金实力的传媒公司在内生和外延的方式作用下,可通过跨媒体跨区域的并购重组,实现全媒体经营。融资方式一方而是通过上市融资,另一方而出版行业也获得相关政策的扶持来获得资金。2023年11月6日,新闻出版总署与交通银行11月6日在北京签署《支持新闻出版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根据该协议,交通银行将在未来3年内为新闻出版产业的发展提供500亿元的意向性融资支持。在政策支持下,2023年有风凰传媒、长江出版集团、浙报传媒、中原出版传媒等4家出版传媒企业成功上市,全国出版传媒在境内外上市企业已达49家。未上市的企业也在积极筹划上市工作,比如中国出版集团传媒股份公司、中国教育出版传媒股份和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3家中央出版传媒集团。2023年11月22日,中国最大的出版发行企业风凰传媒正式上市,拟融资金额27.62亿元,超募17.17亿元,实际融资总额达到44.792亿元,中南传媒上市拟融资规模18.52,超募23.91亿元,实际融资总额达到42.43亿元。已上市公司通过定向增发等冉融资手段,募集资金进行下一步的战略布局。中文传媒通过定向增发募集资金不超过13亿元,用于投资新华文化城项目、现代出版物流港项目、环保包装印刷项目、印刷技术改造项目和江西晨报立体传播系统项目5个项目的建设。浙报传媒拟募资约25亿元,用于收购盛大娱乐旗下的杭州边锋和上海浩方公司。新闻出版产业作为中国文化产业的主力军,在做大做强过程中仍然会遇到资木实力不强、规模偏小、融资渠道单一等制约,未来产业将通过多种渠道来解决资金问题。已经通过上市等方式扩充资金实力的公司,则在未来将拥有更多发展机遇。4、商业模式向弹性资产兼容提升估值2023年4月8日九部委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推动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鼓励已上市的文化企业通过公开增发、定向增发等冉融资方式进行并购和重组。随着大景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市场化竞争迫使企业借助资木市场做大做强。政策上的扶持,使得大景的公司有望通过IPO或者并购重组的方式进入资木市场。根据行业特点和改革进程,新闻总署与总局合并改革方案通过,有利于传媒文化资产全媒体经营。我们认为在则务优先的情况下,具有稳健资产的公司,通过兼容整合弹性胜较大的资产,对公司价值提升更大。四、教材教辅是产业支柱,全产业链布局是做大路径1、传统出版业增长平缓,但用户需求仍然旺盛(1)图书期刊报纸整体增速保持平稳新闻出版业是传媒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木质是向公众传播有价值信息的媒介。它的价值在于两方而,一是内容创作,即制作出满足人们专业知识、大众生活、教育等信息需求的内容;二是信息传递,即将上述内容复制入某种传播介质并传递给有相应需求的消费者。出版发行行业在数字出版技术进步与消费行为变迁挑战下,整体呈现平缓增长态势,在当前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以及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媒体的发行和销售收入(包括图书、期刊、报纸)增幅在10%以内。2023年1-9月,报纸累计订阅景增4.9%,低于去年同期的5.9%;杂志订阅景6.0%,高于去年同期的3.7%,体现杂志行业相对更加景气。在教材教辅改革、人口结构变化的大趋势下,图书内生经营而临较大压力,出版类公司的成长需要寄希望于外延整合和发行及商业模式变革。2023年前9月,图书销售指数累计同比降幅1%,去年同期及2023年全年均为正增长。我们认为,虽然出版发行景气度偏弱,但应该看到发行资产往往包括良好的地段优势资源(如市中心新华书店),如果结合商业文化地产运作,将有资产增值机遇。我们预判结合影院、图书、娱乐的综合文化地产,将是政府重点支持方向,也可能成为中文传媒等出版发行公司求新求变的突破点。从细分子行业来看,图书、期刊和报纸的种类和发行景稳中有增,从地域划分角度来看,北京地区的印刷出版份额全部占据了第一名的位置。(2)用户消费需求仍然旺盛,综合阅读率稳步提升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全国总人口数为13.7亿人,对比2023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增加了0.74亿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57%。从年龄结构上来看,年我国0-14岁人口为2.22亿人,占16.6%;15-59岁人口为9.40亿人,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8亿人,与2023年数据对比,分布下降了6.29%、上升3.36%,2.93%。从受教育程度来看,具有大学(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数为1.2亿人,与十年前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3611人上升为8930人。2023年我国18周岁一70周岁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77.6%,比2023年的77.1增加了0.5个百分点。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多方合力共同组织和推进各种各样、内容丰富的阅读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促进了全民阅读的热情,增进了全民阅读的氛围。这些举措把越来越多的国民吸引到阅读中来,这无疑有利于国民综合阅读率的提高。而报纸阅读率和期刊的阅读率在2023年一2023年间呈现出先降冉升冉降的波动性趋势,但整体上处于下滑态势。报纸阅读率近4年来除2023年低于60%以外,其他年份均在60%以上,但从2023年的63.1%与2023年的63.9%对比来看,报纸阅读率是呈缓慢下降趋势。期刊阅读率则是下降趋势较为明显,而目‘从2023年以后始终低于50%。2、教材教辅是中国出版业的支柱和驱动力(1)初高中毛入学率不断提高,教育出版市场前景广阔按图书出版领域细分,我国各级各类出版社主要业务领域分为教育出版、大众出版和专业出版。其中,教育出版是整个图书出版业的主要支柱。教育是国家发展的百年大计,是民族振兴的基石,也是培养人才、积累人力资木的重要途径。在当今世界发展形势下,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教育部数据显示,自2023年以来,我国初高中毛入学率不断提高,2023年我国初中毛入学率为99%,高中毛入学率为79.2%,均达到历年最高值。由此可见,在我国,教育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从学生数景来看,虽然由于人口高峰期的退去,近年来我国小学、初中、高中学生数景均有所下降,但各类学生的绝对数景值仍然很庞大。2023年我国小学生数景超过1亿人,中学生数景超过6000万,高中生数景超过1200万,加之教育图书需求的相对刚性,我国教育出版的市场仍很广阔。虽然,我国中小学教材出版和发行较多依靠行政力景,处于垄断状态:由各大国有出版集团出版,当地新华书店发行,码洋波动较小、增长较慢。但是近年来,一些优秀的地方出版集团,如中南传媒、江苏风凰出版集团,也开始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教材,除在木省发行外,还积极拓展省外市场。同时,我们还应看到,教育类图书教育类图书是指适用于学生学习的各类图书,除教材以外,还包括教辅及英语学习书籍等多种类别。在我国目前激烈竞争的教育体制以及父母对子女教育高度重视的大环境下,近年来我国青少年教辅以及英语学习市场十分活跃,需求景也很大。伴随着知识时代的来临以及教育观念的深入人心,教育出版将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保持其在图书出版业的支柱地位及较高的增长速度。(2)教育类图书销量维持高增长,是出版行业核心驱动力根据开卷信息全国图书零售市场观测数据,与我国图书整体零售市场相比,教育类图书的增长速度较高。2023年以来,教育类图书零售市场的销售码洋同比增长率均在7%以上,保持了较高速度的增长;2023年、2023年、2023年,教育类图书零售市场分别实现了8.57%,10.75%,7.32%的同比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同期全国图书零售市场平均水平。这说明教育出版仍是整个图书出版业的主要支柱,是拉动我国图书零售市场上行的重要力景之一,未来发展前景可观。按读者的年龄进行划分,我国图书市场可以分为儿童读物、青少年读物、成年人读物、老年读物等细分子市场,其中青少年图书市场是我国图书市场最具活力的生力军,仍处于成长期,表现出较高的增长率。一方而由于青少年正处于特殊的成长阶段,“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深入人心,现阶段我国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投资不断增加。另一方而,父母一般会对年幼孩子的上网行为进行控制,更青睐于选择图书作为孩子求知的方式。因此,我国青少年的阅读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根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2023年“第六次国民阅读调查”,目前我国78.9%的儿童在3周岁前就开始早期阅读,学龄前儿童家长平均每天花费24分钟陪孩子读书。另外,当今知识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使得青少年求知的压力不断加大,其图书需求呈现出较强的刚性和次刚性。根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2023年“第六次国民阅读调查”,现阶段我国20岁以下的青少年读者是图书阅读率最高的人群。20周岁以下未成年人的图书阅读率为81.4%,远远高于成年人的图书阅读率(49.3%),其中,9-13岁人群是阅读率最高的人群,达到93.5%,人均阅读景为6.98本/人;14-17周岁人群的阅读率是79%,人均阅读景达到8.66本/人。并且从近年来的相关数据来看,20岁以下的青少年读者的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说明我国的读者正呈现年轻化趋势,青少年图书的需求也相应呈增长趋势。根据新闻出版总署数据,2023年,我国课木出版总印数占全国图书总出版的45.8%,定价总金额占全国的34.8%。其中,中小学课木总印数占全国图书总出版的39.8%,定价总金额占全国的21.7%。3、数字化是未来趋势、物流和文化衍生品完善产业链(1)传统出版公司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随着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电脑的普及以及数字阅读器的开发,人们的阅读习‘喷和阅读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相比于传统的报纸、期刊、图书等传媒方式,人们越来越倾向于选择数字媒体,数字出版产业也随之迎来了一个高速发展期。传统出版公司在数字化浪潮中也同样而临着冲击,目前行业龙头公司已经开始积极布局数字出版等新领域。国务院、新闻出版总署多次表明支持数字出版产业转型,积极发展电子书等新兴出版发行业态。《国家文化产业规划》提出,出版业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加快从主要依赖传统纸介质出版物向多种介质形态出版物的数字出版产业转型,积极发展纸质有声读物、电子书、报和网络出版物等新兴出版发行业态。新闻总署在2023年3月公布的六大工作重点中,明确表示要加快从内容和技术的融合,积极支持有资质的渠道拓展商和技术提供商加盟新闻出版业,把新技术纳入发展产业的视野,及时发现、规范新媒体发展,找到新的发展亮点。2023年4月末,新闻出版总署《新闻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正式发布。《规划》第一次将“电子书包研发工程”列入“十四五”重大工程项目。《规划》指出,通过电子书包及配套资源数字化工程提高教学资源重复使用率,推动"Y能减排,形成内容丰富、互动性强、易于学生使用、符合青少年阅读习惯的数字教学出版体系,推动电子书包的发展。2023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3-2023年)》明确要求,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2023年下半年,新闻出版总署等牵头组织的专门机构就电子书包的标准等开始研究制定,在北京、上海、成都、广州、深圳、大连等大城市的中小学,开始了电子书包教学模式的实验和研究,研究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综合活动等课程。教育产业的数字化,将是出版集团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最佳切入点,数字教育包括电子书包和教育信息化,教育部制定了100个示范区来进行试验推广,传统的出版集团抓住教育产业的机遇进行数字化转型,再逐步全而向出版行业进行数字化转型。2023年全球电子书市场增速加快,美英市场发展最快。美国电子书市场占美国整个图书市场份额的近8%,达到了2.7亿英镑。英国市场2023年的电子书产品销售同比增长20%至1.8亿英镑。欧洲德国的电子书市场不到整个图书市场份额的1%即少于7500万英镑。2023年日木电子书市场占图书市场的1.1%即117亿日元(9000万英镑),韩国电子书市场销售额达到了1975亿韩元((1.1亿英镑)。近年来,我国数字出版产业也发展迅猛,2023年国内电子图书产业收入规模达到4亿元,同比2023年增长33%。2023年国内电子图书产业收入规模达到5亿元,同比2023年增长25%。(2)第三方物流和文化衍生品完善产业链对于出版机构来说,物流有着重要的作用,除了在发货速度和发货范围上更有竞争力,无疑还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目前中文传媒的物流业务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已经引进了在行业内领先的物流技术和管理团队,从日木引进物流设备,具有自动抓取分派图书的功能,有效}JI省人工成木。此外,公司还承建了全国新华物流一网通、江西物流公共信息交易平台等物流平台,扩大了公司在物流领域的影响力。公司通过定增募集资金进一步完善现代出版物流港,在江西省内形成以南吕现代出版物流港总部为中心,包括赣东物流中心、赣西物流中心、赣南物流中心、赣北物流的物流体系,同时建立南吕市、上饶市、赣州市、宜春市、九江市等物流中心。在省外建立北京、武汉等物流基地,将物流网辐射全国,建立更加完善的物流网络。此外公司还将发力文化城等下游衍生项目,终端的积极布局进一步完善产业链,终端的渗透将进一步带动公司其他业务的协同发展。四、面临的风险1、改革方案推进具有不确定性改革方案在实际的推进和落实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可能对改革进程的推进带来低于预期的风险。2、制度改革红利体现在财务收益上的进程具有不确定性制度改革的红利不能立刻体现在则务收益上,相关进程的推进具有不确定性,可能会影响到相关企业的收益进程。3、传统教材循环使用带来的风险循环使用的教科书,只对学校进行配备,由学生在木学期使用,学期结束时归还学校,供下一级学生使用;同时,鼓励地方课程免费教材也实行循环使用,因此上述教材循环使用对于公司的教材发行业务及经营业绩可能会构成不利影响。五、行业重点公司简况1、改革受益公司的特征在改革背景下,对出版产业长期发展提供了价值提升动力,实质受益个股更应该具备以下几点特征:(1)公司具备国有背景且市场化程度高改革目的应该进一步推进国有传媒文化资产搞活、做强。总局和总署的合并使得监管理顺,有利于在公平条件下,市场化程度高的国有文化公司捕捉机遇。(2)公司应该在区域内具有独特性和唯一性部制改革的顺利推进标志着中央对推进文化改革方向与决心坚定不移,从地方权力考核的逻辑来看,各个地方政府可能会依托地方性文化平台做大做强,这将有利于区域内具有独特、唯一性特征的文化平台率先胜出。(3)公司应该具有较强资金实力资金实力较强的公司,容易在制度红利赐予下,实现内生与外延拓展。(4)公司具备有从稳健资产向弹性资产兼容的商业模式新闻总署与总局合并有利于出版行业的全媒体经营。我们认为在则务优先的情况下,具有稳健资产的公司,通过兼容整合弹性较大的资产,对公司价值提升更大。根据受益个股应该具备的四个特征:所有制为市场化国有;区域内独特,唯一;资金有实力;商业模式具有向上优化。我们认为最受益标的包括:博瑞传播、中文传媒、风凰传媒、中南传媒。2、重点公司简况(1)博瑞传播2023年业绩体现转型的艰难,已在市场预期之中。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3.6亿元;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2.86亿元,对应〔PS为0.46元/股,公司公允价值同比持平,已在市场预期。新媒体方而反映公司承接磨合与消化,网游营收同比减少10.1%,梦工厂净利润0.52亿元。传统业务虽有下行,但幅度较小,印刷业务同比减少9.18%,广告营收同比增长12.7%o2023年展望:业绩形成反转势头。预计传统报业与印刷业务将缩小下行态势,但在转型收入占比明显下降,其中利润贡献占比将更加缩小;发行与投递业务有望保持稳定向上增长;内生游戏业务,通过二年的调整与磨合,有望在2023年迎来趋势向上发展,如果成功通过定增收购漫游谷,有望进一步使得公司游戏业务呈现较快增长。小额贷款业务,有望在2023年实现跨越。租赁业务全年料将体现效益。传统向新媒体战略转型:重生出新的基因。新媒体游戏产品推陈出新,转型之作《小宝升职记》已上线运营,《寻龙记》、《劲舞堂》等也即将上线;1732运营平台目前有自有游戏13款,引进游戏3款;同时加强核心人才团队建设,引入多为高管;户外广告培育新枝,在原有海南户外广告资源之外,已获得海南全省高铁广告资源;公司在小额信贷业务上的布局体现公司的创新基因。进一步并购:体现公司新基因取得能力与经验。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收购漫游谷70%股权,将有效改善公司的业务结构,加快了公司新媒体转型的进程。另一方而也将提升公司盈利能力,我们看好公司未来持续的外延拓展。风险因素:定增进程不确定;转型深入风险;公司新媒体业务治理的风险。公司在媒体基因带动下2023年至2023年保持稳健较快发展;但预见新技术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公司通过外延式并购积极向新媒体转型。经过2023年至2023年艰难转型期后,我们认为公司获得重生新媒体的基因,并预判通过新媒体业务发力与创新业务显示效益,公司业绩有望在2023年出现反转。(2)中文传媒具备区域优势的出版行业龙头。中文传媒是江西省内的具有区域独特性的出版公司,业务范围目前已经从全省扩张到全国,是行业内领先的出版公司之一。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9.8亿元,同比增长122.95%;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为4.83亿元,同比增长37%。内生式发展增长稳健:公司主营业务包括一般图书、教材教辅、印刷包装等业务,各项主营业务内生式保持稳健发展。出版各类出版物近7000种,教材教辅优势进一步巩固,2023年全省共征订、发行一类教材近9000万册,保持了平稳增长,报刊经营等通过加强内控规范经营开启新的局而,同时公司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我们预判未来公司内生式发展保持强劲,业绩的支撑提升公司的长线价值。定增的成功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定增募集资金净额12.58亿元,定增的成功进一步补充了公司的运营资金,增强了公司抵御风险的能力,资产规模的增长为进一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包括木地公司、行业公司、产业资木、则务公司和公募基金的多元化股东认购体现市场对公司的信心,其在区域内的独特性和唯一性优势也将更加凸显。总局总署合并利好估值提升,公司已经迈开征程。广电总局和新闻总署的合并,有利于出版行业估值跃升的可能,通过向弹性资产的兼容来提高估值弹性。在制度变革的大环境下,公司处在较好的机遇窗口,拥有业绩的支持使得价值更具弹性。公司收购TCC丁V的尝试,将成为其从传统出版平媒向电视媒体经营的一次跃升,实现公司战略突破。风险因素:跨媒体经营突破的进程具有不确定性;新媒体对传统出版的冲击;物资贸易带来坏账风险。(3)凤凰传媒全国规模最大的出版发行集团。公司继承了出版集团全部出版和发行主业资产,是我国出版发行行业的龙头公司,2023年,公司下属出版社出版图书和电子音像出版物10,000余种,总码洋超过40亿元,出版品种和码洋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2023年图书发行品种总数超过40万种,总码洋超过50亿元。截至2023年,木公司已经连续19年保持全国图书发行规模第一。教材教辅优势明显,布局省内外资源。公司是我国第二大中小学教材出版基地,“风凰“版教材被全国29个省市超过4,000万名学生使用,教材全年发行总册数超过2亿册,总码洋超过13亿元。凭借良好的品牌效应已连续6年赢得江苏全省中小学招标教材全部品种的总发行权,公司在省外积极布局营销网络,为未来扩大省外教材和新一轮教材放开提前布局。业务多元化完善上下游产业链。公司在教育图书出版发行的优势基础之上,积极拓展产业链上下游,实现多元化业务经营。公司拟投资建设大型书城文化mall,积极推进连锁经营网点的改造丰富销售渠道。同时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数字出版,ERP信息系统和电子商务平台,公司有望通过教育出版的数字化作为切入口,在数字化出版浪潮中占据先机,实现跨越式发展。跨区域整合打造文化产业巨头。作为行业内龙头公司,初步具备行业整合的能力和条件,公司于2023年9月向海南新华增资最终持有51%股权,成为其控股股东,实现跨区域的整合。目前是江苏省和海南省唯一具有全省图书发行网络的企业。在总署和总局合并的背景下,出版企业有望通过兼容弹性资产获得估值的提升,我们期待公司未来跨区域跨行业整合的推进。风险因素:中小学人数在一定时期内下降的风险;跨区域发展风险;重大选题项目风险。(4)中南传媒全国领先的综合出版发行平台:公司上市创造了中国传媒业史上规模最大的融资记录,成为中国第一家全产业链整体上市的出版传媒龙头企业。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8.5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97%,实现净利润8.0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09%。数字化转型促进行业繁荣发展:出版行业作为文化消费繁荣需求的重要载体,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出版行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政策上不断深化改革促进数字化转型,扶持有望沿着寡头集团化、数字化和国际化转型,以最终形成有竞争力的出版集团。公司有望发展成为多介质、全产业链的平台:公司发挥品牌优势整合出版行业资源,以实现跨行业跨区域整合,与上游内容出版商保持密切合作,通过整合产业链环境进一步巩固公司行业内品牌优势,仍是公司未来发展重要思路。更为重要,公司积极布局数字出版,旗下天闻数媒科技与华为也在推进合作,该块业务正在迅速兴起。数媒业务是判断公司未来投资价值的重要看点。国际经验借鉴,全球教育出版的领航者:培生教育集团(PearsonEducation,是全球最大的教育出版集团。作为提供终生教育产品与服务的出版集团,在高等教育、中小学教育、英语教育、专业出版、考试测评、网络教育等众多领域位居全球之首,帮助全世界一亿多人接受教育与培训。此外积极布局数字出版,2023年数字业务收入占总收入超过30%。我们认为:国际龙头公司为中南传媒指明了前景方向,公司有望沿着寡头集团化、数字化和国际化的路线,沿着产业链纵深发展。风险因素:数字出版业务不确定性;传统教材循环使用;及跨区域并购风险。
2023年出版行业分析报告2023年9月目录一、技术进步与新媒体发展带动出版业数字化转型 PAGEREFToc357197373\h31、数字化是出版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PAGEREFToc357197374\h32、新媒体时代用户消费习惯改变 PAGEREFToc357197375\h53、移动终端普及带动产业发展 PAGEREFToc357197376\h74、政策大力扶持数字出版产业转型 PAGEREFToc357197377\h8二、传统出版业增长平缓,但用户需求仍然旺盛 PAGEREFToc357197378\h91、图书期刊报纸整体增速保持平稳 PAGEREFToc357197379\h92、用户消费需求仍然旺盛,综合阅读率稳步提升 PAGEREFToc357197380\h11三、教材教辅是中国出版业的支柱和驱动力 PAGEREFToc357197381\h121、初高中毛入学率不断提高,教育出版市场前景广阔 PAGEREFToc357197382\h122、出版集团深耕教育出版市场,开拓全国盘活出版资源 PAGEREFToc357197383\h14一、技术进步与新媒体发展带动出版业数字化转型1、数字化是出版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随着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电脑的普及以及数字阅读器的开发,人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相比于传统的报纸、期刊、图书等传媒方式,人们越来越倾向于选择数字媒体,数字出版产业也随之迎来了一个高速发展期。传统出版公司在数字化浪潮中也同样而临着冲击,目前行业龙头公司已经开始积极布局数字出版等新领域。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使得通过提供内容实现价值的出版行业将不再囿于纸质图书的产品形态,得以突破货架经济的限制,成为互联网经济的一部分,规模经济、长尾效应作用更加突出;在定价机制、盈利模式等方而也有望制定新的规则、开创新的空间。2023年,全球电子书市场增速加快,美英市场发展最快。美国电子书市场占美国整个图书市场份额的近8%,达到了2.7亿英镑。英国市场2023年的电子书产品销售同比增长20%至1.8亿英镑。德国的电子书市场不到整个图书市场份额的1%,即少于7500万英镑。2023年日本电子书市场占图书市场的1.1%,即117亿日元(9000万英镑),韩国电子书市场销售额达到了1975亿韩元(C1.1亿英镑)。近年来,我国数字出版产业也发展迅猛,2023年国内电子图书产业收入规模达到4亿元,同比2023年增长33%}2023年国内电子图书产业入规模达到5亿元,同比2023年增长25%。2、新媒体时代用户消费习惯改变根据“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2023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77.6%,其中传统媒介如报纸、期刊阅读率都下降,数字化阅读方式同比大幅增长。数字化阅读方式主要包括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PDA/MP4/MP5阅读等。对各类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情况进行分析发现,2023年我国18周岁-70周岁国民的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读取等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受到高强度的工作、丰富的娱乐活动以及网络冲浪的挤压,在家中、办公室等固定场所的整块阅读时间渐渐萎缩。人们的时间被分散到上下班路途、会议就餐等过程中,形成越来越多的“时间碎片”。充分利用这些“时间碎片”的移动阅读,释放了大批有心没时间的读者的阅读需求,成为当下阅读的流行方式,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等移动电子阅读器正在让人们的阅读习惯“移动化”。2023年,在报纸期刊阅读率走弱之时,以手机、电子阅读器为代表的移动数字阅读成为促进国民阅读率增长的主要引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等新型便捷的阅读方式走进人们的生活,使阅读行为不再受时间、空间和环境的限制,阅读变得更加容易进行。这些数字化阅读方式的发展,也成为国民综合阅读率上升的一个重要因素。2023年,我国18周岁-70周岁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PDA/MP4/MP5阅读等)的接触率为38.6%,比2023年的32.8%上升了5.8个百分点,增幅为17.7%。根据《第九次国民阅读调查》统计,从2023年到2023年的4年间,呈现出逐年攀升的态势,特别是在2023年以后,年均增幅度都在6个百分点左右。3、移动终端普及带动产业发展数字阅读产业的兴起很大程度受益于数字终端的普及,数字阅读器包括两类,一类是专门的电子阅读器、电纸书等设备,另一类是移动终端,包括平板电脑、手机等。根据IHSiSuppli2023年12月的数据整理发现,2023年全球电子阅读器出货量较2023年增长了108%,达到了2710万台的规模。据预测,该数据在2023年将达到3710台,但是增长率放缓,约为37%。预计未来电子阅读器的出货量仍将保持增长的趋势,但增速会逐渐放缓,主要是由于前期固定用户的使用率基本趋于饱和,另外来自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快速发展,也会影响纯电子阅读器终端的增长率。近年来移动终端快速发展,2023年全球智能移动终端(平板及手机)出货量达到了4.87亿部,首次超过了全球市场PC(台式本及笔记本)的出货量。我们认为,未来移动终端是带动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单一功能的电子阅读器会被逐渐淘汰,随着相关应用和内容的丰富,未来趋势是平台化的运作,通过云端进行存储和交互。在中国市场上,智能终端发展迅速,我们预计智能手机出货量在2023年将超过功能手机。4、政策大力扶持数字出版产业转型2023年4月末,新闻出版总署《新闻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正式发布。《规划》第一次将“电子书包研发工程”列入“十四五”重大工程项目。《规划》指出,通过电子书包及配套资源数字化工程提高教学资源重复使用率,推动节能减排,形成内容丰富、互动性强、易于学生使用、符合青少年阅读习惯的数字教学出版体系,推动电子书包的发展。2023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3-2023年)》明确要求,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2023年下半年,新闻出版总署等牵头组织的专门机构就电子书包的标准等开始研究制定,在北京、上海、成都、广州、深圳、大连等大城市的中小学,开始了电子书包教学模式的实验和研究,研究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综合活动等课程。教育产业的数字化,将是出版集团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最佳切入点,数字教育包括电子书包和教育信息化,教育部制定了100个示范区来进行试验推广,传统的出版集团抓住教育产业的机遇进行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版专业会计委托记账服务协议版B版
- 2024年建筑项目工程监理合同
- 2024年水果加工企业采购协议
- 餐厅股权众筹合同范例
- 软件采购项目合同范例
- 承诺合同范例
- 2024年度grc材料生产工艺改进合作协议
- 2024年事业单位离岗创新实践协议3篇
- 2024年标准国际贸易协议英文模板版B版
- 软件建设运营合同范例
- 高中生学习思想汇报范文(12篇)
- 2023大地电磁测深法技术规程
- 《艺术概论》课件-第六章 艺术类型
- 烧伤面积的计算
- 药店培训资料
- 法医临床检验规范2021版
- Office办公软件应用(Office2010)中职全套教学课件
- 数控加工理实一体化建设方案
- 员工计件工价调整通知范本
- 测绘投标服务方案
- 健康-概述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