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的反叛方式及原因_第1页
《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的反叛方式及原因_第2页
《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的反叛方式及原因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人公霍尔顿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反英雄”式代表。他厌倦、痛恨成人世界的假恶丑,却无力改变这种现状,于是,他只得选择放纵、堕落、自暴自弃,以“虚伪”和“撒谎”的方式去反抗现实社会的虚伪和“假模假式”,在绝望之余,他选择了逃避现实,皈依自然。霍尔顿“反英雄”式反叛方式所蕴含的内涵对于当今社会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1951年问世的《麦田里的守望者》是杰罗姆·戴维·塞林格一生中最富代表性的一部长篇小说,它虽然只有十几万字,却在美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许多文学评论家誉为反叛迂腐与虚伪的“现代经典小说”。作者通过细腻而深刻的语言,以第一人称叙述形式描绘了一个十六岁少年在离开学校和家庭的三天中,独自闯荡成人世界的心路历程,小说塑造的主人公霍尔顿以其圣洁天真的本能和敏感对成人世界的虚伪、欺诈、堕落、无知、冷漠表现出了极大的反感与反叛,是一个孤独的桀骜不驯的具有强烈鲜明反抗性格的当代美国青年形象,它“几乎大大地影响了好几代美国青年”。①正如美国文艺评论家大卫·盖洛威所说,“霍尔顿是西方现代社会的代表,同时也是现代社会的批评者”,他所表现出的强烈的反抗情绪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反英雄’的代表”。[1]一、霍尔顿的反叛方式(一)以“自暴自弃”方式反叛现实社会。按照传统的世俗观点,主人公霍尔顿其言语谈吐、行为举止、服饰着装都近乎一个十足的“疯子”。他身穿晴雨两用风衣,头戴一顶红色鸭舌帽,还把鸭舌转到脑后。他满嘴脏话,全是“他妈的”、“混账”、“杂种”等词语。他挥金如土、大手大脚,如小说所说,“我在约莫两个混账星期里已经花掉了一个国王的收入”,“一点不假,我天生是个败家子。有了钱不是花掉,就是丢掉。有多半时间我甚至都会在饭馆里或夜总会里忘记拿找给我的钱”。更疯狂的是,十六岁的霍尔顿酗酒抽烟,“一天里约莫抽了整整三条烟”,乃至“有点儿喘不过气来,呼吸短得要命”,他还得一个劲地抽。论喝酒,他会喝得酩酊大醉,只有把头伸进盥洗盆里用冷水浸一阵,才会有所清醒,“只要心情好,可以通宵痛饮,都不动一点声色”。更为严重的是,霍尔顿不愿读书,不求上进,追求刺激,玩世不恭。他对学校里的一切———老师、同学、功课、球赛等等,全都腻烦透了,4次被学校开除,最后一次因5门功课中4门不及格而被校方开除。然而他丝毫不感到难受。他觉得老师、父母要他读书上进,无非是要他“出人头地……以便将来可以买辆混账凯迪拉克”自认“我不是什么好料,我是块朽木”。他打架、调情,甚至找妓女玩。和同学斯特拉德莱塔打了一架后,无聊之极,便去夜总会厮混了一阵。回旅馆时,心里仍觉得十分烦闷,糊里糊涂答应电梯工毛里斯,让他叫来了一个妓女,差点成了一个嫖客。小说主人公霍尔顿这些自暴自弃、玩世不恭、放纵堕落的行为都似乎使他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坏孩子”、十足的“疯子”。他厌倦、痛恨现实社会中的世态人情、虚情假意、假模假样,他渴望纯洁、真诚、善良,但遇到的全是虚伪和欺骗,他无力改变这种现状,也没有勇气和机会去改变,于是他只能选择放纵、堕落、自暴自弃以求得暂时解脱。(二)以“虚伪”方式反叛现实社会。主人公霍尔顿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叛逆者、反抗者,是典型的“反英雄”人物代表。他不是救平民于水火之中的史诗英雄、悲剧英雄或带有东方色彩的集体主义英雄的形象,他也不具备执著追求真理的热情、超人的智慧和才能、坚强的生活意志、战胜困难的非凡毅力和开拓进取的精神以及急公好义的品德,他往往处于某种困境中,充当着受难者和牺牲品。然而,他以无视传统、离经叛道的行为举止、言语谈吐等方式反抗着现实社会各种虚伪丑恶,充当了“反英雄”人物形象。[1]如前面提到的,“自暴自弃”是他反叛社会、愤世嫉俗的有力方式,此外,他颇具个性的反叛方式是以“虚伪”、“撒谎”来反抗现实社会的各种虚伪、阴暗、丑陋、假模假式。在准备离开纽约时,他去同历史老师斯宾塞告别,斯宾塞教育霍尔顿“人生是场球赛。你得按照规则进行比赛”。他清楚地知道人生这场球赛极其不公平、公正,如他所述“球赛,屁的球赛。对某些人说是球赛。你要是参加了实力雄厚的那一边,那倒可以说是场球赛,不错———我愿意承认这一点。可你要是参加了另外那一边,一点实力也没有,还赛得了什么球”。然而,他还是一个劲地附和、点头,说“是的,先生。我知道是场球赛。我知道”。并信口跟斯宾塞胡扯不及格的事,说“我真是个窝囊废,诸如此类的话。我跟他说我要是换了他的地位,也不得不那么做,还说大多数人都体会不到当老师的处境有多困难”。他一边同老师信口开河,一边心不在焉,在想别的事,想纽约中央公园浅水湖中的野鸭子是如何过冬的。在同身边、周围的人打交道中,霍尔顿这种“虚伪”的行为方式比比皆是,或“装腔作势”,或故作真诚、一本正经,或谎话连篇、信口开河、逢场作戏。例如,在同斯特拉德莱塔干了一架后,霍尔顿为了解闷跑到隔壁寝室,躺在同学爱利的床上,尽管他十分讨厌阿克莱的愚蠢,但还是不停地和他寒暄、假模假样地聊这聊那,在聊的十足的没趣想离开时,小说写道“我不想再在那种混账气氛里逗留了。可我在半路上停住脚步,抓起阿克莱的手,装腔作势地跟他大握特握”,并用极其诚恳的语气称赞“阿克莱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在同女友萨丽坐在汽车上拥抱时,霍尔顿一本正经地说他爱她,随即自省:“这当然是撒谎,……我真是疯了。我可以对天发誓我真是疯了。”面对现实社会的丑陋、虚伪、堕落和周围同学、家长、老师、恋人的道貌岸然、表里不一,霍尔顿内心世界是如此的失望、孤独、恐惧、厌世、忧虑、麻木、失落,然而,作为一个未成年人,他只能以有限的能力去反抗这种不满。无疑,以“虚伪”和“撒谎”的方式去反抗现实社会的虚伪和“假模假式”成了霍尔顿最行之有效的抗争手段。他们就得写在纸上递给我。用这种方法交谈,过不多久他们就会腻烦得要命,这样我的下半辈子就再也用不着跟人谈话了。人人都会认为我是个可怜的又聋又哑的杂种,谁都不会来打扰我”。他进一步遐想,用他自己挣来的钱造一座小屋,终身住在里面,一年四季沐浴着阳光和吸收清新的空气,找一个同他一样又聋又哑的美丽姑娘结婚生儿育子。如同他内心所表白的那样,“我用自己挣来的钱造一座小屋,终身住在里面。我准备把小屋造在树林旁边,而不是造在树林里面,因为我喜欢屋里一天到晚都有充足的阳光。一日三餐我可以自己做了吃,以后我如果想结婚什么的,可以找一个同我一样又聋又哑的美丽姑娘。我们结婚以后,她就搬来跟我一起住在我的小屋里,她如果想跟我说什么话,也得写在一张混账纸上,像别人一样”。二、霍尔顿“反英雄”式反叛方式的缘由塞林格先生笔下的主人公霍尔顿出生于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一个有着较高名望的律师,兄长是一个为好莱坞写剧本的大作家,他不仅有大量的零花钱,而且还就读于学费昂贵的私立学校,因而就客观环境方面讲,霍尔顿本应该是一个学习用功、成绩优秀、懂事听话、循规蹈矩的优秀美国青少年。相反,霍尔是一个桀骜不驯的反叛者,成了典型的“反英雄”代表,他厌恶周围的一切,对一切都看不顺眼,他语言肮脏、谎话连篇,他行为古怪、沉溺于浮华,最终想逃离现实,皈依自然。在仔细品味该小说的过程中,我们不禁要问主人公霍尔顿的反叛方式为何是“反英雄式”呢?从霍尔顿的不幸遭遇中,我们可以看到霍尔顿内心儿童世界的真善美和现实成人世界的假恶丑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必然导致霍尔顿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反抗。但是,作为矛盾一方的现实社会是如此强大,而作为个人的霍尔顿又显得如此孱弱无能,于是在求助不得的情况下,他陷于了苦闷、彷徨、自暴自弃、最终想逃避———皈依自然,做一个忠实的“麦田里的守望者”。[4]霍尔顿尽管生活在物质繁荣的社会、家庭环境里,但他所接触的却是一个充满虚伪、丑恶、庸俗、堕落、假模假式的世界。在学校里,老师和父母要他努力学习是为了出人头地。霍尔顿十足的逆反这种低级庸俗的学习环境,讨厌一切假模假式的伪君子。例如,希尔斯中学的校长哈斯先生,就是霍尔顿“生平见到的最最虚伪的人”,因为到了星期天,有些学生的家长开了汽车来接自己的孩子,哈斯就跑来跑去跟他们每个人握手。而对那些长相貌似平平甚至有点“土”、“俗”的家长,哈斯只是假惺惺地握握手,敷衍应付。内心圣洁、纯真的霍尔顿当然看不惯这种丑恶和虚伪,然而他无力改变这种现状,他也没有勇气和机会去改变,他感到极度孤独、悲愤、绝望。于是,他只能选择“自暴自弃”,“谎话连篇”,终日酗酒抽烟,游荡街头,沉溺于酒吧舞厅,甚至差点成了嫖客。霍尔顿作为一个未成人所面对的是成人世界的势利、贪婪、虚伪、堕落,外部成人世界的一切丑恶对这个纯真少10元钱,“等到你们将来募捐的时候算是我捐的”。他虽挥霍无度,但他并不势利,乃至是善解人意。为了不让同学斯莱格尔产生自卑感,他把自己的真皮高档手提箱放置床底下,甚至都想把手提箱扔掉。他有他的柔肠侠骨,他有他的童真世界。例如,他十分喜爱自己的弟弟、妹妹。他称赞弟弟艾里“真是个好孩子”、比“认识的活人要好一千倍”,在弟弟因患白血病而死去的当天晚上,十三岁的他用拳头去砸汽车玻璃,“用拳头把那些混账玻璃窗全都打碎了,光是为了出气”,“我甚至还想把那年夏天买的那辆旅行汽车上的玻璃也都打碎,可我的手已经鲜血淋漓,使不出劲儿了”。至于妹妹菲更是“真把她爱煞”,在想到自己可能会得肺炎死去,他全然不顾被父母发现的危险,毅然跑回家与妹妹作“一次临死告别”;在倾盆大雨中动情地看着妹妹玩旋转木马,即使“淋得像落汤鸡,不过我并不在乎”。在霍尔顿所处的现实成人世界,他看不到光明与温暖、圣洁和纯真,展现在他眼前的全是虚假、欺骗、势利、堕落和假模假式的社会图景。然而,他又不能以自恋式的、非理性的、退化性的、超越人和事物本然的存在形式寻得与同胞、社会、自然的和谐统一。他一方面害怕偏离社会性格而陷入完全孤独的境地,所以他压抑;另一方面,他又害怕自己被完全隔离在人性之外,而完全丧失人性的行为准则和做人的美德,所以他又力图寻求一个超然的世界去生存。[6]于是,他千方百计要逃离他所置身其间的丑陋世界,去山林做一个与世隔绝的又聋又哑的人,去麦田里做一个忠实的守望者,终生守望者着孩子们不再受“污染”。正如有学者所说,霍尔顿痛惜纯真童年时代的流逝,又拒绝进入虚假伪善的成人世界,他势必选择流浪、走向边缘,同时不放弃自己的使命:保护孩子,建立有益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的自由的精神家园。[7]可以如是说,霍尔顿内心的童真与成人世界的丑陋的尖锐矛盾是霍尔顿采用“反英雄”式反叛方式的又一重要因素。三、结语小说的主人公霍尔顿是“当代美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反英雄形象之一”,也是“垮掉的一代”的先锋和代表,他既有先锋的冷漠,又有传统的柔情;既有对物质的藐视,又有对精神的珍爱;既有对世俗的疏远,又有对自然的皈依。他以自己的行动和言语反叛着现实的存在和价值观念。他逃避学校,不肯努力读书,是对美国教育的一种反抗;他虚伪、撒谎是对成人世界的丑陋和虚伪的嘲弄;他行为古怪是对现行行为的背离,他自暴自弃是为了宣泄对社会价值的抗议。尽管霍尔顿厌恶他周围人们的生活,讨厌他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虚假的道德生活。但从根本上说,他有一种寻求真正有意义的生命的渴望和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真挚热爱的感情,他有一双冷静而敏感、天真而深刻的眼睛,他与所有人的不同的地方正在于此。[8]小说通过成功塑造这一“反英雄”形象所揭示的深刻内涵在今天仍有深刻的启迪意义[1]

参考文献[1]梁艳君.解构《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反英雄”形象[J]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