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五育融合”背景的小学劳动教育实践研究 论文_第1页
基于“五育融合”背景的小学劳动教育实践研究 论文_第2页
基于“五育融合”背景的小学劳动教育实践研究 论文_第3页
基于“五育融合”背景的小学劳动教育实践研究 论文_第4页
基于“五育融合”背景的小学劳动教育实践研究 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五育融合”背景的小学劳动教育实践研究摘 要:现阶段,小学教育以“五育融合”为主要目标,其中的劳动教育在小学教学改革中日渐凸显重要性。落实劳动教育需要得到学校、家庭以及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根据当前小学劳动教育开展现状,科学创设劳动教育课程,使其与德育智育充分融合,促进劳动教育的全面开展。创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为学生营造体验式劳动环境,鼓励学生掌握基本生活技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关键词:五育融合;小学劳动教育;劳动价值观;生活自理能力;家务劳动引 言:2020年3月份党中央与国务院在《关于全面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了劳动教育的建议。近年来,部分青少年的身上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铺张浪费的行为,对此学校应高度重视劳动教育,以培养学生生存技能、正确劳动观念为目标,基于“五育融合”开展小学生动手实践活动,创建劳动教育课程,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帮助小学阶段的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品质。一、“五育融合”的内涵2019年中共中央发布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发展规划,提出了“五育融合”的教育目标,要求小学教育实践必须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以及“劳动教育”看作是一个整体,促进五育之间的和谐发展。为培养出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人才,五育的实施必须强调五育的联系,劳动教育的实施同时也要达到智育和美育的实践效果[1]。二、当前小学劳动教育实施现状1.学校对于劳动教育有所忽视当前很多学校依然重视着应试教育的发展理念,认为升学才是重点,所以升学压力是小学阶段的主要压力。对于学生的智育培养一般是通过几门主要学科课程,德育培养是通过开设思想品德这类德育课程,对于美育和体育也开设了美术课与体育课,唯独缺乏了劳动教育的相关课程,即便有的学校关注到了这一点,也仅仅是依靠班主任采用班会的方式展开灌输式教育,让学生只是单纯的了解到“热爱劳动从我做起”,这种喊口号的形式,但在实践中很多学生却无从下手。学生普遍认为劳动教育学校并不重视,形式又过于单一且内容枯燥,所以难以激发参与的兴趣[2]。2.社会对于劳动教育存在漠视面对着“唯成绩论”的观念,社会对于学校劳动教育实践的开展存在着漠视的态度。人们普遍认为学习成绩不好只能去做一线工人,这导致小学生认为一线工人、农民工这类以劳动为主的职业不光荣。由此可见,“唯成绩论”的错误观念影响了学生择业观,甚至对学生热爱劳动思想观念的养成造成了阻碍。人们普遍认为劳动就是指体力劳动,只有不爱学习的学生才会喜欢劳动,或者只有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才会去劳动,久而久之学生认为劳动变为了惩罚的一种方式,所以学生便会对劳动产生了漠视甚至抗拒的态度。3.家庭对于劳动教育发生淡化家庭对于子女的教育十分重视,但家长普遍不舍得孩子做家务,认为孩子日常学习压力和升学压力很大,只要将精力放在学习上即可,不需要帮助父母做家务。久而久之这样的观点不利于学生养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学生在回家后不会主动的帮助父母分担家务,家庭这一劳动教育场所的作用逐渐减弱,从而影响了学校劳动教育实践效果。三、基于“五育融合”的小学劳动教育实践策略1.学校创设劳动教育课程,促进“五育融合”为了避免劳动教育流于形式,丰富系统化教育理论,促进理论与实践的高效融合,循序渐进的开展劳动教育实践,创设多样化劳动教育课程迫在眉睫。积极迎合“五育融合”的教育改革背景,加强学科间、学校间的联合,根据学生特点完善教学内容,创设“劳动教育+德育”或者“劳动教育+体育”的课程,鼓励学生手脑并用,实现思维模式的发展,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性劳动,提高道德品质,同时感受来自劳动的美好与喜悦。采用两课时连上的方式,构建劳动教育课程群。每周设置至少1小时的劳动课,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妥善安排劳动课课时。采取单双周制的劳动课模式,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劳动课与体育课相结合,并为学生提供轮滑课;三年级至六年级的劳动教育与信息技术课程相结合,两周进行一次,每次占用两节课时,保障学生有足够实践操作时间,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根据新时期劳动教育的实施要求,结合日常生活劳动、服务劳动以及生产劳动三方面入手,发挥学校、家庭以及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综合劳动教育资源,以培育学生正确劳动观为目标,鼓励学生在尊重劳动的同时,强化对劳动人民的敬佩之情。学校中五育融合条件下“大劳动”课程群中包含“种植与养殖劳动”、“生活技能培育”、“职业体验”、“社区服务”等课程,组织学生积极利用晨诵与课间时间段,整合综合实践课和劳动课程相关内容,鼓励学生在劳动时段前往校园进行种植养殖,或者前往图书馆与食堂区域进行志愿服务。与此同时,学校可采用“家长进课堂”、“延时课程”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劳动教育实践,节假日安排“家庭劳动周”的活动,家长可指导孩子做家务[3]。重视劳动教育的过程性评价,且保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有必要充分意识到五育融合的重要性以及劳动教育的目的,学生在获得阶段性劳动成果的同时,也要从中获得良好的体验和感悟,感受来自劳动的乐趣,形成主动劳动的意识。采用过程性评价的教学评价方式,科学制定评价标准,优化奖励激励机制,以家长、教师、社会人士为评价主体,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家长评价、学生互评等几种评价方式。比如在举办“叠被子大赛”的劳动教育活动前,提前制定评价标准与评分表,再将评价过程划分为几个不同阶段,学生经过家中多次练习后,家长拍摄视频,随后在学校进行现场比拼,激发学生活动兴趣,最终将学生叠被子的视频上传到网络平台,实现对劳动教育的多角度评价。2.社会为劳动教育提供平台,与学校联合共创劳动教育基地不能只依靠学校这一劳动场所开展劳动教育实践,学校场地有限,劳动教育必须同时依托社会,通过学校与社会的相互协作,为学校劳动教育实践的开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场所,比如在社区、敬老院、商店等场所进行劳动教育,学生在超市内选择可以参与劳动的角色,当学生选择售货员后就要了解商品价格与功能,学习应当怎样售卖商品和推销商品,不断提升个人语言表达能力,认真感受来自生活的经验,感悟父母每日劳作的艰辛与不易,学会尊重广大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再比如学生前往食品制作厂,参观工厂内的流水线生产作业模式,可以深入了解食品制作的全过程,丰富课外知识,增强见识,通过自动手体验并操作,从而提升实践能力。社会与学校联合创建劳动教育基地,比如开设校园农场,利用周围现有的耕地资源搭建劳动基地,帮助学生掌握更多劳动技能,感受劳动过程,从中体会劳动的快乐。为学生开辟专用劳动基地,比如农场、厨房等,为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提供保障,考虑到场地上的限制,一个教师能够容纳1-3个班级同时开展教育活动。学校与周围农场相合作,比如选择种植水果蔬菜的农场,当水果成熟的时候,组织学生前往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帮助采摘果实,向学生普及采摘时的注意事项,学生学习各类水果的品种知识,潜移默化的丰富课外知识点。家长可以陪同孩子一起采摘,减轻教师监管压力。在农场中,将农业劳动与科技相融合,在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内开展播种、松土、浇水以及采摘售卖在内的一系列操作活动,学生在基地内能够认识农作物,体验劳动,通过初步体验种植后学会动手操作,感受劳动的可贵,劳动的不易。3.家庭将家务劳动日常化,培养学生劳动习惯家长应该充分意识到孩子做家务的重要性,将家务劳动转为日常化,使孩子逐渐养成良好的劳动意识与行为习惯。2021年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与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要求学生合理利用有限的课余时间,在参与必要的课业学习的同时,也要参与家务劳动。对于小学生来说,家庭就是学生生活的场所,也是进行家务劳动的重要场所,家长应当与教师积极沟通,意识到“五育融合”下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转变传统教育观念,让学生放学回家后帮助自己做家务,引导其产生良好的劳动观念,提升其动手能力。例如先从身边小事做起,将每天换下来的脏衣服放入洗衣机;手洗自己的小袜子毛巾,内衣等;帮助家长叠洗干净的衣服,并放入衣柜;整理自己的书架和书桌、清扫床铺、淘米洗菜刷碗扫地拖地等。鼓励学生从小事做起,激发其做家务的积极性。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可以为其提供有挑战性的劳动,鼓励学生主动帮助家长分担家务,提高生活自理能力,锻炼良好的意志。总结:总而言之,基于五育融合的教育背景下,高效落实小学阶段的劳动教育实践,需要得到学校、家庭以及社会三方面的合力,以此实现家务劳动的日常化,使学生养成良好劳动价值观念与行为习惯。学校创设特色化劳动教育课程,引入过程性评价方式,同时社会与学校联合共创劳动教育基地,拓宽劳动教育的实践基地,让学生真真正正的去劳动,去感受劳动的辛苦以及收获的满足,提升自身的劳动素养促进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参考文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