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系统集成与项目管理实际上课时间:第5周至第15周平时作业第6~15章思考题第16周期末考试,以6-15章思考题为主《系统集成与项目管理》
课程说明周课时:3课时/周,5-15周,共30课时第一部分系统集成第1章系统集成基础第2章网络集成第3章数据集成第4章应用集成《系统集成与项目管理》
课程教学安排第二部分IT项目管理第6章项目管理的概念第7章项目整体管理第8章项目范围管理第9章项目时间管理第10章项目成本管理第11章项目质量管理《系统集成与项目管理》
课程教学安排第12章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第13章项目沟通管理第14章项目风险管理第15章项目采购管理附录(自学)应用Project辅助项目管理《系统集成与项目管理》
课程教学安排第1章系统集成基础系统定义系统集成系统平台软件集成选择操作系统第1章系统集成基础随着标准化和OEM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产业的生产方式逐渐过渡到开放式和专业化,成为一种“集成”的过程随着网络技术以及基于网络分布处理技术的发展,“系统集成”的概念越来越重要,而技术越来越复杂原来的生产关系和管理手段与今天的信息社会不相适应,必须对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系统的变革
1.1系统定义一般来说,“系统”是指具有同一目标的若干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部分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系统可以分为两个以上的子系统,子系统实现某个方面的具体目标,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例如销售、生产、人事、总务都是企业管理系统的子系统,各子系统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一个系统可以有许多子系统,系统本身又可以看作是另一个系统的子系统系统的基本结构任何一个系统都由五个基本要素组成输入输出处理反馈控制图1-1系统的基本结构输入输出反馈控制处理
1.1系统定义系统的成立必须满足三个条件目的——指各项行动综合的结果,即要达到的目标功能和机构——功能就是做某项工作的能力,但功能需要由“机构”具体地体现出来“行动”是由“功能”和“机构”来实现的。机构可以说是对功能实施的一种组织形式系统的特点任何系统都具有以下特点集合性:指任何一个系统至少要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区别的要素组合而成相关性:系统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又相互联系目的性:每个系统都具有它所要达到的目标适应性:系统都处在一定的环境中,需要不断地与环境交互,因而具有环境的适应性整体性:任何一个系统若要达到目标,不仅要考虑各子系统,而应同时注意到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整个系统与其所处的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整个系统的整体目标1.2系统集成系统集成业起源于二十世纪80年代的欧美国家,真正在我国发展,始于90年代初国家推行的“三金”工程,先后经历了4个阶段:第一阶段:简单的硬件代理,并做一些简单安装第二阶段:根据用户需求,做一些简单的硬件产品集成,为用户提供一个可靠的硬件平台第三阶段:在硬件集成的基础上增加根据用户需求来开发的应用软件第四阶段:在提供软硬件平台的同时增加服务内容“三金”工程“三金”工程的目标,是建设“信息准高速国道”金桥工程:属于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中国信息高速公路的主体。金桥网是国家经济信息网,它以光纤、微波、程控、卫星、无线移动等多种方式形成空、地一体的网络结构,建立起国家公用信息平台。其目标是:覆盖全国,与国务院部委专用网相联,并与31个省、市、自治区及500个中心城市、1.2万个大中型企业、100个计划单列的重要企业集团以及国家重点工程联结,最终形成电子信息高速公路大干线,并与全球信息高速公路互联“三金”工程金关工程:即国家经济贸易信息网络工程,可延伸到用计算机对整个国家的物资市场流动实施高效管理。它还将对外贸企业的信息系统实行联网,推广电子数据交换(EDI)业务,通过网络交换信息取代磁介质信息,消除进出口统计不及时、不准确,以及在许可证、产地证、税额、收汇结汇、出口退税等方面存在的弊端,达到减少损失,实现通关自动化,并与国际EDI通关业务接轨的目的“三金”工程金卡工程:即从电子货币工程起步,在城市中推广普及金融交易卡,实现支付手段的革命性变化,从而跨入电子货币时代,并逐步将信用卡发展成为个人与社会的全面信息凭证,如个人身份、经历、储蓄记录、刑事记录等“三金”工程其他信息化建设的“金字工程”还有:金盾工程金智工程:与教育科研有关的网络工程金企工程:国家经济信息中心规划的“全国工业生产与流通信息系统”的简称,于1994年底正式启动建设金税工程金通工程:与交通信息系统有关的信息网络工程金农工程金图工程:即中国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工程金卫工程:即中国医疗和卫生保健信息网络工程系统集成的定义“集成”:一个整体的各部分之间能彼此有机地、协调地工作,以发挥整体效益,达到整体性能好、功能强的目的“系统集成”:根据用户需求,优选各种技术和产品,将各个分离子系统连接成为一个完整、可靠、经济和有效的整体,并使之能彼此协调工作,发挥整体效益,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系统集成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技术系统集成的定义建造一个计算机网络并成功地开发各种分布应用,系统集成工程师要懂得计算机网络硬件和软件、计算机操作系统、数据库技术、联机事务处理技术,要有系统工程的观念当不同厂家的计算机产品、网络产品、操作系统和数据库产品组合在一起时,常常会遇到许多具体的、有些是深层次的技术问题系统集成的定义例如有一系列计算机——运行着Linux、Windows和NetWare操作系统,作为一个系统管理员,可能必须至少需要完成下述工作中的两条:确保所有的计算机之间可以进行通信使所有的计算机可以实现文件共享确保用户可以从任意一台计算机上进行打印操作所有计算机都连接到因特网上在任意一台计算机上执行管理操作圆满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系统集成的分类一般可分解为硬件集成、网络集成、软件集成、数据集成和应用集成硬件集成:使用硬件设备把各个子系统连接起来,以达到或超过系统设计的性能技术指标软件集成:为某特定的应用环境架构的工作平台网络集成:主要讨论:网络互连设备、传输介质、布线系统、服务平台、网络操作系统等,通常需要面对混合网络(包含一种以上操作系统)系统集成的分类就集成的深度而言,从易到难可分为数据集成:为了完成应用集成和业务过程集成,必须首先解决数据和数据库的集成问题。在集成之前,首先要对数据进行标识并编成目录,另外还要确定元数据模型应用系统集成:为两个应用中的数据和函数提供接近实时的集成业务过程集成:包括业务管理、进程模拟以及综合任务、流程、组织和进出信息的工作流,还包括业务处理中每一步都需要的工具系统集成的分类需要注意计算机之间进行的所有交流实际上都是某种形式上的通信采购合适的硬件和软件来确保网络系统集成的工作正常有序地进行,是一件很耗时间的工作,它还需要勤奋的学习、研究和相当长的采购时间系统集成的原则遵循一些原则,可以使系统集成中的大多数问题在发生之前就得到避免计划文档信息文件系统兼容性(例如FAT、NTFS、UNIX、Linux)必须遵守的标准避免采用双重引导系统减少网络中的操作系统种类系统集成的原则系统集成应在下述几个方面引起特别重视系统开放性。和“标准化”是同义词,是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系统集成中,产品选型、设备选型、软件选型、软件工具的开发等一系列工作应采取国际流行的标准。系统开放性好的系统肯定是一个长命的系统、应用软件可移植性好的系统系统集成的原则可扩充性。由于应用需求的发展和网络规模的扩大,网络应采用具有良好扩充性的方案,以保证网络节点的增加、业务量的增长、网络延伸距离的扩大和多媒体的应用。如可采用标准的接口和协议,采用具有良好扩充性的网络设备和网络拓扑,尽可能采用结构化布线的方法等系统集成的原则Client/Server计算模式。Client/Server代表二十世纪90年代计算模式,给计算技术带来了一系列的变革。现今的许多应用系统都基于Client/Server计算模式,这要求高性能和高可靠的数据库服务器,要求高性能通信网络,要求包含网络编程接口在内的中间件,如ODBC系统成本。经济成本是系统集成的因素之一,它要求系统分析员从系统目标和用户需求出发,经过充分论证,选择合适的产品系统集成的原则系统性能。系统性能是系统集成的最重要因素。系统性能包括两个参数:一是服务器每秒钟响应数据库请求能力;二是网络的吞吐能力。系统性能和系统成本是两个矛盾的因素,系统分析员应该进行合适的平衡系统的可靠性。人们可以争取多种措施来建造一个高可靠的系统平台,包括不间断电源的使用、磁盘镜像与双工措施、服务器热备份措施、有冗余路径的网络拓扑结构等1.3系统平台从广义上讲,系统集成包括人员的集成、组织机构的集成、设备的集成、系统软件的集成、应用软件的集成和管理方法的集成等多方面的工作狭义上讲,系统集成就是系统平台的集成所谓“系统平台”就是应用系统的开发环境和运行环境1.3系统平台正确进行平台选择的重要性表现在以下几点有利于把握整个系统的投资方向,为做出正确决断提供经济可行性依据,以避免投资风险和投资浪费有利于把握整个系统的技术发展方向,为专业人员提供技术可行性依据,减少技术风险和应用开发风险在统一可行的主流平台环境下,有利于应用开发人员有效地积累技术优势,发展企业自身的系统开发队伍和信息产业1.3系统平台有利于引进先进的平台体系结构,并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体系结构及应用模式,改变传统的设计方法及实施手段有利于采用先进实用的开发工具,大大缩短应用开发周期,提高应用软件开发质量和开发效率有利于平台与应用之间的整体集成,统一界面和操作方法,统一系统风格和技术标准,提高整个系统的可用性有利于进行广泛的技术交流和推广用户开发成果,提高投资效益及技术转化效益1.3系统平台一般可分解为九种网络平台服务平台应用平台开发平台数据库平台网络管理平台安全平台用户平台环境平台等
图1-2网络系统集成通用解决方案数据库平台环境平台开发平台用户平台应用平台网络平台服务平台安全平台网管平台Internet/Intranet计算机网DDN,X.25ISDN,FR,PSTNT电视网广播网网络平台网络平台是网络系统的中枢神经系统,由传输设备、交换设备、接入设备、网络互连设备、布线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和测试设备等组成网络平台传输技术同步数字体系(SDH)准同步数字体系(PDH)数字微波传输系统数字卫星通信(VSAT)有线电视网(CATV)等网络平台交换技术异步传输模式(ATM)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以太网(Ethernet)快速以太网(FastEthernet)千兆位以太网交换式以太网交换式快速以太网等网络平台接入技术调制解调器(Modem)电缆调制解调器(CableModem)高速数字用户线路(HSL)对称数字用户线路(ADSL)超高速数字用户线路(VDSL)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TDMA和CDMA无线接入等
网络平台布线系统(综合布线系统)传输介质——光纤、双绞线、同轴电缆和无线连接件——信息插座、配线架、跳接线、适配器、信号传输设备、电气保护设备等综合布线设计施工
网络平台网络互连设备路由器网桥中继器集线器交换机网关等网络平台网络操作系统NovellNetWareUNIX/LinuxMicrosoftWindowsNT/2000ServerMicrosoftWindowsXPProfessional/ServerIBMOS2等网络平台服务器Web服务器,如MicrosoftIIS数据库服务器,如MicrosoftSQLServer电子邮件服务器远程访问服务器域名管理服务器文件服务器网管服务器等网络平台网络测试设备电缆测试仪局域网络测试仪频谱分析仪网络规程测试仪等服务平台服务平台指网络系统所提供的服务,包括Internet、多媒体信息检索、信息点播、信息广播、远程计算与事务处理和其他服务信息点播服务视频点播(VOD)音频点播(AOD)多媒体信息点播(MOD)信息推送(Push)等服务平台信息广播服务视频广播音频广播数据广播等服务平台Internet服务万维网(WWW)电子邮件(E-mail)新闻服务(News)文件传送(FTP)远程登录(Telnet)信息查询(Archie、Gopher、WAIS等)服务平台远程计算与事务处理软件共享远程CAD远程数据处理联机服务等服务平台其他服务会议电视可视电话IP电话监测控制多媒体综合信息服务等应用平台主要包括网络上开展的各种应用,如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电子数据交换(EDI)、MI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电子商务、OA、多媒体监控系统等开发平台由Web开发工具、数据库开发工具、多媒体创作工具、通用开发工具等组成Web开发工具HTML开发工具,如FrontPage等VRML开发工具,如VRCreator等Java开发工具,如JavaShop等开发平台数据库开发工具开放数据库连接(ODBC)公共网关接口(CGI)JDBCVisualBasic、Delphi和PowerBuilder等开发平台多媒体创作工具图形图像,如PhotoShop、Visio、CorelDraw等动画,如3DStudio、Director、3DMax等多媒体,如Authorware、Flash等开发平台通用类开发工具VisualBasic/Delphi/PBC/C++/VisualC++等数据库平台广泛使用的小型数据库主要包括:Access、VisualFoxPro等广泛使用的大型数据库平台主要包括:Oracle、Informix、Sybase、DB2和SQLServer等网络管理平台包括作为管理者的网管平台和作为代理的网管工具作为管理者的网络管理平台HPOpenViewIBMTivoliTME10CAUnicenterTNGSunSunNetManagerCabletronSpectrum等网络管理平台作为代理的网络管理工具CiscoWorks3CornTranscendBayNetworksOptivity等安全平台安全平台目前广泛使用的网络安全技术有防火墙,如FireWall-1包(分组)过滤,通常由路由器来实现代理服务器,如MicrosoftProxyServer加密与认证技术用户平台指工作站用户所使用的个人计算机及其安装的软件,一般包括PC+浏览器电视机+机顶盒办公软件环境平台主要包括机房、电源、防火设备和其他辅助设备机房——装修应符合国家标准GB-2887-89《计算站场地技术条件》中的主要技术指标电源——通常采用智能型不间断电源UPS,如
APCUPS等其他辅助设备——包括:网络打印机、扫描仪、磁带机等选择平台应考虑的问题进行系统集成和选择平台时应该考虑实际应用环境和应用需求作为平台的软、硬件产品的功能与性能国内、国际系统平台发展的主流系统总体设计人员所采用的技术策略实现手段用户的投资能力和技术水平等因素选择平台应考虑的问题应该考虑的问题还包括:根据企业规模、组织机构布局、应用系统实施规模和外部应用环境等情况确定系统平台模式根据单位组织机构与管理职能层次设置和应用系统的总体功能结构设计情况确定平台体系结构根据用户业务操作和数据处理的基本特征、事务处理和数据处理对系统性能的基本要求以及原有软件资源与保护要求,确定软件平台的选型策略选择平台应考虑的问题根据事务与数据的处理过程和频度以及原有硬件资源情况,确定基本硬件平台的选型策略根据企业组织职能与系统功能关联情况,地理环境及外部通信要求,数据传输及性能要求,用户对网络站点分配及连网范围要求,以及原有通信设施情况,确定网络通信平台与网络硬件平台的选型策略根据平台体系结构与平台选型策略,以及平台产品技术标准情况,确定系统平台的接口规范选择平台应考虑的问题根据计算机硬件发展水平和平台档次更新情况,国内产品市场供货情况与售后技术服务情况,以及可借鉴的成功经验,进行具体的平台选型及性能/价格比分析根据企业的投资能力,建立典型开发环境及平台多场地安装的代价,验证平台选型的经济可行性根据企业长远发展目标和系统总体实现目标,系统的技术设计要求,如异种机入网、异种网互连、异构数据源互操作、异构工具互用、分布处理能力和汉字处理能力等,综合权衡系统平台的可用性、可集成性和可伸缩性1.4软件平台系统集成重要工作之一是软件平台选型,要求是联网上网以后,如何开发网络应用要求跨工作平台(支持NT、UNIX等)具有高可靠性、高伸缩性、高度安全、易于管理高效复制和移动计算、开发效率高、支持快速实施等,同时为远程信息服务和教学、实时服务提供一个完整的知识管理平台核心是通信(Communication)、协作(collaboration)、协调(Coordination),也称为软件集成的3C功能软件平台的基本功能注意以下功能要求完全支持Internet标准的通信强劲的可伸缩的目录服务管理非结构化数据的文档数据库用于信息共享的复制技术完成协同工作的工作流、日历、群组日程安排行业标准的安全机制对实时访问企业数据的支持软件平台的基本功能多平台支持可靠、可用、可伸缩的服务器结构多种开发工具的选择简单、方便和系统管理1.5选择操作系统让运行不同操作系统的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需要很多技术和技巧,如果用户只选择使用一种操作系统,就可以省去许多的麻烦但实际上,我们可能没有机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另一方面,如果只使用一种操作系统,可能出现某些特定软件无法使用的现象。比如,多数高端服务器程序只能在Unix操作系统上运行在网络环境下,工作站或用户端的应用称为前台,服务器应用称为后台习惯上把Windows操作系统归为前端产品,NetWare操作系统则归为后端产品Unix一直属于后端操作系统,但现在它也正努力尝试着变成一个全面的、可以同时满足前端和后端需要的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则是一个后起之秀操作系统概述操作系统概述选择服务器操作系统不应局限于某个产品某个版本的具体功能,应该是长远的、战略性的选择除基本的文件和打印机共享外,服务器操作系统还必须具备通信使用因特网管理网络环境大规模的分散应用操作系统概述服务器操作系统必须是一个可以提供全面、系统服务的多功能平台,而且必须可靠和表现上佳有多种操作系统可选,不同的公司会偏爱不同产品的某些特性,或者说同一机构的不同部门会采用不同的应用系统,于是,将各个操作系统联合起来使用,这就是集成网络化、多用户和多任务“网络化、多用户和多任务的操作系统”确切地描述运行一个由计算机组成网络时必备的功能网络化:连网的计算机之间可以进行通信,通过网络中的线缆甚至以光速传递信息多用户:使很多人同时使用同一台计算机多任务:同时运行多个程序或应用操作系统的硬件要求多数操作系统都运行于Intel公司的处理器上系统集成与项目管理第2章网络集成网络系统集成通常需要面对混合网络,即网络内部的计算机包含有一种以上的操作系统网络集成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有网络传输介质、互连设备、布线系统、服务平台、网络操作系统等2.1网络集成的体系结构从技术角度讲,网络集成不仅涉及到不同厂家的网络设备和管理软件,也会涉及到异构和异质网络系统的互联问题因此,建立网络系统集成的体系框架,指导网络系统建设,是相当关键的问题2.2网络接入技术接入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将用户连接到各种网络上,目前网络的主要接入技术有光纤接入铜线接入同轴电缆接入无线接入等对于各种接入技术,不可能绝对地比较出哪个好哪个差,应针对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应用场合比较各种技术的优缺点,灵活选择光纤接入技术光纤接入网(OAN)又称为光纤用户环路(FITL)在交换局中设有光线路终端(OLT),在用户端安装有光网络单元(ONU)。OLT和ONU之间用光纤连接,OLT和ONU之间可以有光纤分配网(ODN)ODN可以采用多种拓扑结构,如树型、总线型、星型等ONU到用户之间则采用星型拓扑结构连接多个用户,可以采用各种传输介质,如可用同轴、双绞铜线等光纤接入技术根据ONU与用户的距离,FITL又有多种方式:FTTH(FiberToTheHome):光纤到家FTTO(FiberToTheOffice):光纤到办公室FTTB(FiberToTheBuilding):光纤到大楼FTTC(FiberToTheCurb):光纤到路边FTTZ(FiberToTheZone):光纤到小区光纤接入技术FTTH和FTTOFTTH(光纤到家)对于企业用户也可称为光纤到办公室(FTTO),这是一种光纤化程度最高的接入网结构ONU放在用户室内,光纤直接铺设到各个用户,对每个用户都可提供足够的带宽在FTTO中,企业用户的业务量较大,可以采用点对点的配置方式在FTTH中,家庭用户业务量较小,可以采用无源光分支器构成点对多点结构,多个家庭用户共享一条光纤的带宽FTTH是接入网发展的最终目标,新铺设线路时采用FTTH是一种可取的方案光纤接入技术FTTCFTTC(光纤到路边)是将ONU放置在路边,每个ONU一般连接8~32个用户,是现阶段现实和经济的光纤接入网络ONU和用户之间构成星型连接,采用双绞线时可用各种高速铜线技术,如ADSL、HDSL、VDSL;采用同轴电缆时可使用高速同轴电缆调制解调器,这样可解决从ONU到用户这段线路的宽带化问题,在整个接入网中提供宽带连接在FTTH大量应用之前,FTTC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宽带接入方案。但由于安装在户外,对ONU的要求比FTTH高铜线接入技术数字通信发展的初期,人们就开始研究用铜线传输数字信号的技术最早的数字传输技术采用调制解调器,也就是现在应用最广的技术。目前较好的电话线上调制解调器可达到56kbs的速率利用调制解调器的数字传输,网络将调制解调器发出的信号当做音频信号处理,因而受交换机的音频线路接口带宽的限制。如果没有交换机音频线路接口的带宽限制,用户铜线本身能够达到更高的速率铜线接入技术为发展宽带业务,出现了更高速的数字用户环路技术(xDSL)HDSL(高速数字用户环路)ADSL(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VDSL(超高速数字用户环路)铜线接入技术高速数字用户环路技术能提供2Mb/s以上的速率,其接入网络的结构都为点到点的拓扑结构,在用户侧有HDSL、ADSL和VDSL的调制解调器,在网络侧也有相应的调制解调器这三种用户环路技术的物理媒介都是现有的用户电话线。由于采用的信号处理技术和调制技术不同,线路码型也不同,故线路速率和传输距离也不同同轴电缆接入技术HFC(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的网络拓扑结构也是由光纤和同轴电缆组成与FTTC不同的是,HFC中的同轴网络采用树型拓扑结构,通过分支器连到各个用户。这种结构和目前有线电视的结构是完全一样的,所以HFC特别适用于有线电视运营公司开通宽带业务同轴电缆接入技术由于物理上连接到同一个光节点的所有用户共享一条传输介质(同轴),所以HFC接入网中调制和复用技术尤为重要大多数HFC接入网都采用有线电视网作为基础,所以HFC频段的划分必须与现有电视制式兼容同轴电缆接入技术我国接入网总技术规范中所定义的频段划分大致如下50MHz以下为上行非广播业务(数据通信)50MHz~550MHz用于普通广播电视。我国采用PALD制式,每8MHz为一个电视频道550MHz~750MHz为下行数字通信,用于传输数字电视、VOD等业务中的高速下行数字信号等同轴电缆接入技术由于HFC接入网络可以利用现有的有线电视网络,所以普遍认为是一种比较经济的接入网解决方案但早期的有线电视网络多为单向网络,为实现双向通信,要求有线电视网具有双向分配放大器、双向滤波器、双向干线放大器同轴的带宽虽然比铜线宽得多,但HFC接入系统中同轴的带宽供所有用户公用的,并且有一部分带宽还要用于广播电视传送,故同轴线中可用于数据通信的带宽还是有限的同轴电缆接入技术当用户数超过设计容量时,可以将同轴网络中的几个放大器转换成光节点,用光纤将一个同轴网络分成几个网络,可以增加几倍的用户数根据HFC的特点,当有线电视网络比较发达并且想尽快向用户提供宽带综合业务时,HFC还是一种很好的方案无线接入技术伴随着Internet蓬勃发展的步伐,无线网络联网方式已经茁壮成长借助无线网络技术,在任何地方和任何时间都可以轻松地接入InternetGSM接入技术GSM技术是目前个人通信的一种常见技术代表它使用窄带TDMA,允许在一个射频范围(即“蜂窝”)同时进行8组通话是根据欧洲标准确定的,频率范围在900MHz~1800MHz之间的数字移动电话系统GSM1991年开始投入使用,到1997年底,已经在100多个国家运营,成为欧洲和亚洲实际上的标准GSM数字网具有较强的保密性和抗干扰性,音质清晰,通话稳定,并具有容量大,频率资源利用率高,接口开放,功能强大等优点CDMA接入技术CDMA与GSM一样,也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无线通信技术,CDMA的运作利用展频技术,就是将所想要传递的信息加入一个特定的信号后,在一个比原来信号还大的宽带上传输。当基地接收到信号后,再将此特定信号删除还原成原来的信号。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其隐密性与安全性好CDMA接入技术CDMA数字网具有以下优势具有高效的频带利用率和更大的网络容量,简化网络规划,提高通话质量,增强保密性,提高覆盖特性,延长用户通话时间,可提供软音量和“软”切换功能CDMA手机话音清晰,接近有线电话,信号覆盖好,不易掉话。另外,CDMA系统采用编码技术,其编码有44亿种数字排列,每部手机的编码还随时变化,使盗码只能成为理论上的可能GPRS接入技术相对于GSM的电路交换数据传送方式,GPRS是分组交换技术。由于使用了“分组”技术,用户上网可以免受掉线之苦(情形与使用了下载软件NetAnts差不多)GPRS接入技术使用GPRS上网的方法与WAP不同用WAP上网就如在家中上网,先“拨号连接”,而上网后便不能同时使用该电话线GPRS下载资料和通话可以同时进行。从技术上来说,声音的传送(即通话)继续使用GSM,而数据的传送便可使用GPRS,这样,就把移动电话的应用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GPRS接入技术发展GPRS技术也十分“经济”,因为只须沿用现有的GSM网络来发展即可。GPRS的用途十分广泛,包括通过手机发送及接收电子邮件,在互联网上浏览等GPRS接入技术GPRS的最大优势在于它的数据传输速度不是WAP所能比拟的。目前的GSM移动通信网的传输速度为9.6KB/s,GPRS手机已达到56KB/s的传输速度GPRS还有“永远在线”的特点,即用户随时与网络保持联系。例如,用户访问互联网时,点击一个超级链接,手机就在无线信道上发送和接收数据,主页下载到本地后,没有数据传送,手机就进入一种“准休眠”状态,手机释放所用的无线频道给其他用户使用,这时网络与用户之间还保持一种逻辑上的连接,当用户再次点击,手机立即向网络请求无线频道用来传送数据,而不像普通拨号上网那样断线后还得重新拨号才能上网冲浪EDGE接入技术EDGE接入技术是一种有效提高了GPRS信道编码效率的高速移动数据标准,它允许高达38Ms的数据传输速率,可以充分满足未来无线多媒体应用的带宽需求EDGE提供了一个从GPRS到第三代移动通信的过渡性方案,从而使现有的网络运营商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无线网络设备,在第三代移动网络商业化之前提前为用户提供个人多媒体通信业务由于EDGE是一种介于现有的第二代与第三代移动网络之间的过渡技术,因此也称为“二代半”技术。EDGE同样充分利用了现有的GSM资源,保护了对GSM作出的投资,目前已有的大部分设备都可以继续在EDGE中使用蓝牙技术蓝牙(Bluetooth)技术在计算机行业和通信行业得到普遍认可,它是传输范围约为10米左右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标准,用来设计在便携式计算机、移动电话以及其他的移动设备之间建立起一种小型、经济、短距离的无线链路蓝牙技术蓝牙协议能使蜂窝电话、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相关外设和家用集线器等众多家用设备之间进行信息交换。蓝牙应用于手机与计算机的相连,可节省手机费用,可实现数据共享、Intenet接入、无线免提、同步资料、影像传递等功能蓝牙技术虽然蓝牙在多向性传输方面上具有较大的优势,但也需防止信息的误传和被截取。如果将一台蓝牙的设备放置在一个装备IEEE802.11无线网卡的局域网的环境中,将会引起相互干扰蓝牙具有全方位的特性,但若设备过多,识别方法和速度便会出现问题。蓝牙具有一对多点的数据交换能力,需要安全系统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其通信速度为750kb/s蓝牙技术作为新的通信方式,蓝牙的出现不是为了竞争而是相互补充。蓝牙把一个设备连接到LAN和WAN,甚至支持全球漫游。此外,蓝牙成本低、体积小,可用于更多的设备蓝牙主要是点对点的短距离无线发送技术,而且,蓝牙被设计成低功耗、短距离、低带宽的应用,严格来讲,不算是真正的局域网技术系统集成与项目管理第3章数据集成数据集成的目的是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将系统中的数据按一定的规则组织成为一个整体,使得用户能有效地对数据进行操作数据集成处理的主要对象是系统中各种异构数据库中的数据,而数据仓库技术则是数据集成的关键5.1数据集成的概念数据集成有多种涵义可以是指使用一套工具,将数据从多个数据库抽取到一个数据仓库或数据中心可以指一个企业应用集成项目,在平台和集中数据之间进行交互可以指一个Web服务项目,通过它一个应用可以去抓取和操作另一个应用的数据有多种方法来集中、共享和分发数据,问题在于如何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去选择集成方式数据库技术的发展数据库系统是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等的总称,是适合于大量数据的存储和管理的有效方法。作为数据处理的核心,DBMS是与应用密切相关的支撑软件由于集成平台的出现,人们已经习惯于把DBMS纳入平台范畴,并称之为数据平台。C/S分布模式的流行,迫使传统的基于集中模式的DBMS正逐步调整技术方向数据库技术的发展1968年,IBM研制的信息管理系统是层次型数据库系统的典型代表1968年10月,美国CODASYL数据库任务组提出网络数据库模型规范,1971年4月发表DBTG报告,确定了数据库设计的网络方法(DBTG方法),从而把数据库和文件系统区分开来,为数据库技术奠定了基础1970年6月E.F.Godd提出了数据库关系模型,开创了数据库的关系方法和数据库规范化理论研究数据库技术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系模型数据库理论日益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数据库理论和技术主要发展采用新数据模型(如面向对象、对象-关系)构造数据库,将数据库系统从传统事务处理领域扩展到更广泛的领域,如应用在CAD/CAM、CASE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领域中,满足对复杂对象的存储和处理要求数据库技术与其他学科的发展高度结合,例如与分布处理技术结合导出的分布式数据库,与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导出的演绎数据库、智能数据库和主动数据库,与多媒体技术结合导出的多媒体数据库等数据库技术的发展数据库市场的主要产品有Oracle,SQLServer、Sybase,Informix,DB2
xBASE如FoxProACCESS传统数据库应用的局限在数据库应用方面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包括数据太多而信息不足。随着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各企业积累并存放了大量业务数据,但能够为企业提供辅助决策的信息太少异构环境数据源。由于市场竞争激烈,新产品周期缩短,如何综合利用分散的异构环境数据源,及时得到准确的信息是取得成功的关键事务处理环境不适宜DSS应用传统数据库应用的局限事务处理和分析处理的性能特性不同事务处理环境中,数据存取操作频率高而每次操作处理的时间短;而在分析处理环境中,某个DSS应用程序可能需要连续使用几个小时,从而消耗大量的系统资源数据集成问题:DSS需要集成的数据,全面而正确的数据是有效地分析和决策的首要前提,相关数据收集得越完整,得到的结果就越可靠。但是,大多数企业内的数据是分散的,主要是因为事务处理应用分散,数据不一致问题,外部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问题等传统数据库应用的局限数据动态集成问题:静态集成的最大缺点在于,如果在数据集成后数据源中数据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将不能反映给决策者,导致决策者使用的是过时的数据。集成数据必须以一定的周期(例如24h)进行刷新,即动态集成。显然,事务处理系统不具备动态集成的能力历史数据问题:事务处理一般只需要当前数据,在数据库中一般也是存储短期数据,而且不同数据的保存期限也不一样。但对于决策分析而言,历史数据相当重要,许多分析方法必须以大量的历史数据为依托。DSS对数据在空间和时间的广度上都有了更高的要求,而事务处理环境难以满足这些要求传统数据库应用的局限数据的综合问题:在事务处理系统中积累了大量的细节数据,一般而言,DSS并不对这些细节数据进行分析。在分析前,往往需要对细节数据进行不同程度的综合,而事务处理系统不具备这种综合能力,根据规范化理论,这种综合还往往因为是一种数据冗余而被加以限制要提高分析和决策的效率和有效性,分析型处理及其数据必须与操作型处理及其数据相分离,必须把分析型数据从事务处理环境中提取出来,按照DSS处理的需要进行重新组织,建立单独的分析处理环境。数据仓库正是为了构建这种新的分析处理环境而出现的一种数据存储和组织技术数据仓库技术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社会的信息化进程使信息量急剧增长,对数据库系统只停留在查询、检索、统计等几个方面的应用,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信息系统用户的要求,他们更需要的是从这些数据中得到有用的信息,以便于进行决策支持。这种需求使得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现了数据仓库思想的萌芽,为数据仓库概念的最终提出和发展打下了基础数据仓库技术1992年“数据仓库(DW)”的概念正式提出,数据仓库的研究和应用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原有单一的数据库概念的基础上,开始演化出两种不同的数据组织体系结构数据仓库原有的业务数据库这两个概念在用户环境、支持技术、数据量以及使用范围等方面存在着许多不同数据仓库技术人们设想专门为业务的统计分析建立一个数据中心它的数据来自联机的事务处理系统、异构的外部数据源、脱机的历史业务数据等这个数据中心是一个联机系统,专门为分析统计和决策支持应用服务这个数据中心就叫做数据仓库——即,一个作为决策支持系统和联机分析应用数据源的结构化数据环境,它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就是从数据库中获取信息数据挖掘技术作为决策支持新技术,数据挖掘也和数据仓库一样,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数据挖掘(DM)是从大型数据库或数据仓库中发现并提取隐藏在其中的有用信息或知识信息的一种新技术,它主要是利用某些特定的知识发现(KDD)算法,在一定的运算效率的限制内,从数据对象(例如数据库或数据仓库,也可以是文件系统或其他任何组织在一起的数据集合)中发现有关的知识数据挖掘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帮助决策者寻找数据间潜在的关联,发现被忽略的因素。数据挖掘方法的提出,让人们有能力最终认识数据的真正价值,即蕴藏在数据中的信息和知识。知识即意味着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和模式数据挖掘——应用一系列技术从大型数据库或数据仓库的数据中提取人们感兴趣的信息和知识,这些知识或信息是隐含的、事先未知而潜在有用的,提取的知识表示为概念、规则、规律、模式等形式数据仓库和数据库的关系作为数据管理手段,传统的数据库技术是单一的数据资源,即以数据库为中心,进行从事务处理、批处理到决策分析的各种类型的数据处理工作数据仓库对关系数据库的联机分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用普通关系型数据库作为数据仓库在功能和性能上都是不够的,它们必须有专门的改进数据仓库和数据库的关系数据仓库与数据库的区别不仅仅表现在应用的方法和目的方面,同时也涉及到产品和配置上的不同数据仓库是一种新的数据处理体系结构和信息管理技术,它是企业内部各部门业务数据进行统一和综合的中央数据仓库。它为企业决策支持系统和行政信息系统提供所需的信息,为预测利润、风险分析、市场分析以及加强客户服务与营销活动等管理决策提供支持数据挖掘和数据仓库的关系数据仓库是一种存储技术,它的数据存储量是一般数据库的100倍,它包含大量的历史数据、当前的详细数据以及综合数据,它能为不同用户的不同决策需要提供所需的数据和信息数据挖掘是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中发展起来的,它研究各种方法和技术,从大量的数据中挖掘出有用的信息和知识数据挖掘和数据仓库的关系数据仓库完成数据的收集、集成、存储、管理等工作,数据挖掘面对的是经过初步加工的数据,使数据挖掘能更专注于知识的发现数据挖掘为数据仓库提供了更好的决策支持,同时促进了数据仓库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数据挖掘和数据仓库技术要充分发挥潜力,就必须结合起来数据挖掘和数据仓库的关系数据挖掘和数据仓库的联系可以概括为:数据仓库为数据挖掘提供了更好的、更广泛的数据源
数据仓库中集成和存储着来自异构信息源的数据,而这些信息源本身就可能是一个规模庞大的数据库。同时数据仓库存储了大量长时间的历史数据,这使得我们可以进行数据长期趋势的分析,为决策者的长期决策行为提供支持数据挖掘和数据仓库的关系数据仓库为数据挖掘提供了新的支持平台
数据仓库的发展不仅仅是为数据挖掘开辟了新的空间,更对数据挖掘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据仓库的体系结构努力保证查询和分析的实时性。数据仓库一般设计成只读方式,数据仓库的更新由专门的一套机制保证。数据仓库对查询的强大支持使数据挖掘效率更高,开采过程可以做到实时交互,使决策者的思维保持连续,有可能开采出更深入、更有价值的知识数据挖掘和数据仓库的关系数据仓库为更好地使用数据挖掘工具提供了方便
数据仓库的建立充分考虑数据挖掘的要求。用户可以通过数据仓库服务器得到所需的数据,形成开采中间数据库,利用数据挖掘方法进行开采,获得知识
数据仓库为数据挖掘集成了企业内各部门的全面的、综合的数据,使数据挖掘的注意力能够更集中于核心处理阶段
数据仓库中对数据不同粒度的集成和综合,更有效地支持了多层次、多种知识的开采数据挖掘和数据仓库的关系数据挖掘为数据仓库提供了更好的决策支持
基于数据仓库的数据挖掘能更好地满足高层战略决策的要求。数据挖掘对数据仓库中的数据进行模式抽取和发现知识,这些正是数据仓库所不能提供的数据挖掘对数据仓库的数据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数据仓库作为数据挖掘的对象,要为数据挖掘提供更多、更好的数据。其数据的设计、组织都要考虑到数据挖掘的一些要求数据挖掘还为数据仓库提供了广泛的技术支持
数据挖掘的可视化技术、统计分析技术等都为数据挖掘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5.2ODBC标准与应用WOSA(Windows开放服务体系)提供了运行Windows的PC和企业内部的不同服务之间的一个系统级统一接口。利用WOSA接口,运行Windows的桌面应用程序不知道网络上可以使用的计算机类别等信息,也能够无缝地使用企业服务,如DataBaseMailServer、RPC等。这样,即使企业的计算机变了,桌面应用程序也可以不变5.2ODBC标准与应用ODBC(开放数据库互连)是WOSA的数据库组成部分,它规定“以统一的API存取异构”,得到了世界上数据库和应用程序开发商的广泛支持ODBC可以满足如下应用需求前台客户与后台服务器分工多个客户与多个服务器经由网络连接任一客户的应用可以访问多个服务器上的数据库5.2ODBC标准与应用WindowsODBC是由Microsoft开发的一个应用程序接口标准允许单个应用以SQL作为标准的数据存取语言,通过ODBC接口,存取多种多样的、带有ODBC驱动程序的数据源ODBC数据源驱动程序以动态连接库的形式实现ODBC函数调用。应用通过激发ODBC驱动程序存取特定的数据源5.2ODBC标准与应用ODBC接口定义如下内容一个ODBC函数调用库,函数分别完成对数据源的连接、SQL语句的执行、执行结果的返回一种连接和登录到数据源的标准方法基于X/Open与SQLAccessGroup(SAG)CAESpecification(1992)的SQL文法数据类型的标准表示错误代码的标准集系统集成与项目管理第4章应用集成应用集成的概念企业应用集成EAI面向Web服务的应用集成第4章应用集成应用集成是企业信息化进程发展到一定的时候所普遍需要解决的问题应用集成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我们所面临的管理和组织问题随着应用系统集成的实施和逐步取得成功,企业的市场反应速度、客户服务质量、组织结构质量都会相应地得到提高和加强,必将提高企业的过程敏捷性,为企业信息门户的发展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
4.1应用集成的概念企业信息系统的应用水平已经从简单的文字处理、信息处理发展到包含电子邮件、财务、库存、销售以及订单等多种信息系统并存的时代同时,企业也发现内部的系统与系统之间几乎处于完全隔离的状态,无法进行信息的良好沟通,因而对应用集成提出了新的需求选择集成还是新建“集成”意味着是对现有资源进行有效地组织并充分利用,而不是舍弃。对于企业来说,如果购置新设备重新进行开发的投资很大的话,那么顺理成章地,将会选择在现有信息系统资源的基础上开展应用集成的工作选择集成还是新建企业的信息系统日益庞大、业务系统繁多,仅仅进行简单化的“组合”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业务需求企业需要基于业务层面的集成。在这种形势下,集成的方式、集成的内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的应用系统也必须与已有的应用系统相集成。因为需要从过去的核心系统存取数据。应用系统功能不断地层层增加,并且这些应用程序往往相对独立,要将它们紧密结合起来,非常困难选择集成还是新建企业信息系统的发展是选择集成现有系统还是推倒重新建设新系统,应该对此进行评估集成的优势是充分利用企业原有资源、缩短建设周期但有的企业对系统进行集成的投入还不如推倒重建系统能够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评估是用户选择集成还是推倒重建系统的关键应用集成的层次集成应该是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作为用户来说要选择一个简单的集成方案对于大型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来说,最好的办法是在规划初期将集成考虑进去,将系统设计成为开放、灵活的体系结构应用集成的层次集成包含的范围很广,有系统之间集成、数据的集成以及事件的集成等不同层次的应用面临的集成问题可能是全行业或整个企业的,也可能是行业之间的用清晰、简单的结构来描述,可以将集成的复杂问题简单化,使应用系统拥有更长的生命周期,也方便与其他系统的交流应用集成的层次应用集成应该加强用户树立构造标准的、可扩展的、开放的企业技术平台理念集成是一个永远的话题,因为企业的应用系统不是一蹴而就的,不同时间、不同项目实施完后势必会涉及到集成的问题,只是集成的程度不同而已应用集成的层次IBM把企业所要求的应用集成划分为5个层次,这5个层次既相互联系,也相对独立,企业在开始进行应用集成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从某一个方面着手,随后再逐渐展开,最终实现应用集成的目标第一层:用户互动。要实现的目标是:用户能够以一种简单的方式操纵整个系统,并且能够通过统一的界面访问所需要的任何信息应用集成的层次第二层:应用连接。大型企业通常拥有多个业务子系统,这些子系统可能是在不同时期建立的,采用的硬件、软件分别来自不同的厂商,数据、报表格式也可能互不兼容,用户界面也是五花八门。在业务运作过程中,用户常常需要从一个系统切换到另一个系统,或者重复输入大量的数据,结果造成工作效率低下、数据准确性差等一系列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利用中间件,把各种应用连接在一起,使不同的应用之间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应用集成的层次第三层:流程整合。流程整合完全是业务层面的集成,目的是统一和简化业务流程,把多个跨平台的业务流程与Web紧密结合,从而加速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和员工的电子商务进程第四层:建立集成。建立集成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重用。通常企业的信息系统是逐步建立的,在扩展系统时如果能够把原来的应用转化为Web服务而加以重新利用,将大大缩短建立新系统的周期,并降低系统的费用支出应用集成的层次第五层:信息集成。如何把企业内外各种业务信息以直观和符合业务流程需求的方式显示出来是信息集成要解决的问题信息集成面临的第一个挑战是如何统一多个不同的数据库,使存储在不同数据库中的信息可以被应用系统共享。如果这一目标得以实现,将大大减少数据分析所需的时间,从而加快决策步伐,统一并简化关键客户数据,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EAI的引入企业早期的信息系统应用大多是用来替代重复性劳动的一些简单设计,目标就是用计算机代替一些孤立的、体力性质的工作环节到20世纪80年代,企业信息系统应用走向深入,各个不同的应用系统随时都在产生大量的数据,随时都需要进行相互沟通和协调,有些公司开始意识到应用集成的价值和必要性EAI的引入20世纪90年代,ERP(企业资源计划)应用开始流行。ERP系统是一套统筹管理企业内部所有部门的集成式信息系统,其优点是打破了旧有的只为个别客户或应用需要而编写的专用软件的限制,提供一套可以自由选配的组合式软件。企业在选择应用ERP的时候,同时也要求它们能够支持已经存在的应用和数据EAI的引入另一方面,企业的计算机应用包括了众多的硬件技术、操作系统、软件包、数据库系统等等。为集成分散的计算环境,也产生了一些分散的集成方法例如在许多大型企业,建立专用接口的方法很典型然而,专用接口方法的建立和维护花费很高,而且并不是一种特别可靠的战略EAI的引入于是,产生了EAI(企业应用集成)的概念将进程、软件、标准和硬件等联合起来,在两个或更多的企业系统之间实现无缝集成常常表现为对一个商业实体(例如一家公司)的信息系统进行业务应用集成,但当在多个企业系统之间进行商务交易的时候,EAI也表现为不同公司实体之间的企业系统集成,例如B2B(企业对企业)的电子商务。应用系统越多,对EAI的需求也就越突出EAI的引入EAI的发展是合乎逻辑的企业利用客户机/服务器技术实现了分布应用,又进一步地认识到连接多样业务处理的好处其他推动因素还有应用软件包的发展、供应链管理(B2B集成)、流式业务处理以及Web应用集成EAI解决的是连通信息孤岛的问题,而Web服务则是解决应用集成问题的新兴技术
4.2企业应用集成EAI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发展,产生了一个个的信息孤岛,管理着企业特定的职能部门的工作,但各个系统相互之间缺乏有效的通信随着企业实施的IT支持系统不断增多、范围逐渐扩大,同时企业也越来越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在面向业务过程问题
4.2企业应用集成EAI今天,企业需要一个集成的、开放的、面向顾客的且具有柔性的信息支持系统,因此,普遍需要考虑应用系统的整合问题,需要具有一个面向WEB的开放的应用集成系统,企业应用集成(EAI)便成了企业必须面对和加以解决的非常复杂的问题
4.2企业应用集成EAI不同企业的应用系统集成有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起点有的企业可能刚开始考虑信息和数据的集成有的企业可能开始向面向过程的集成迈进还有的企业可能已经实现了基于WEB的集成和企业之间的协同商务不管如何发展,企业在对应用系统实施集成的过程中,必须切合自己的企业规模、技术水平和发展战略,选择最合适本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发展目标的集成策略和方案EAI的分类EAI技术和内容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从应用集成的对象来划分:可以分为面向数据的集成和面向过程的集成从应用集成所使用的工具和技术来划分:可以分成6个层次,即平台集成、数据集成、组件集成、应用集成、过程集成和业务对业务的集成从企业组织角度来划分:可分为水平的组织内的集成、垂直的组织内的集成和不同组织间系统的集成还可以从广度和深度来分类诸多的集成概念从深度看EAI从深度上分,可以有数据集成、应用系统集成再到面向过程的集成,集成的难度和取得的效益都不同数据集成:实现不同系统的数据交流与共享。只有建立统一的模型后,数据才能在数据库系统中分布和共享。主要数据处理技术有数据复制、数据聚合和接口集成等信息集成:实现不同系统的互操作。企业要实现面向业务过程的转变,IT支持系统需要实现面向过程的集成,具有过程支持功能,而这其中必须实现应用系统间的集成从深度看EAI过程集成:指实现面向过程的集成。企业业务过程将客户当作过程的起点,经过一系列为客户带来价值的活动完成整个过程,产生出有价值的产品从深度看EAI已经出现很多有关过程集成的技术和思想为了实现过程并行化的并行工程(CE)为了优化过程结构的业务流程重组(BPR)为了实现企业间的过程互连的供应链管理(SCM)和扩展的供应链管理(eSCM)为了缩短过程时间和周期的敏捷制造(AM)为了实现过程自动化的工作流(Workflow)为了实现过程实效性和瞬时性的虚拟企业和动态联盟等过程集成和协同商务等是企业应用集成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从广度看EAI从广度上来讲,EAI可以是从最初的部门内集成到部门间集成,到企业范围内和企业间的集成企业活动面向业务过程的转变必将对企业的传统的面向职能的组织结构提出挑战传统企业的组织模式按照职能来划分各个部门,企业中各个职能部门之间不能进行信息交流和数据共享,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办事效率从广度看EAI而目前企业所需要的IT系统必须能够支持整个业务过程,而不只是对单个的零碎的业务活动的支持为了克服职能部门划分带来的问题,很多公司现在已经把注意力集中到了业务过程——为客户创造价值的一些相连的活动,同时按照业务过程的需要来划分企业组织结构这些业务过程跨越组织内部的各个职能部门并且延伸到组织外部的其它组织,支持供应商和客户关系管理,虚拟企业和扩展的供应链从广度看EAI1.企业内水平的和垂直的组织集成。企业向业务过程集成方向的转变必然会带了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的调整和变化,使企业内不同层次的组织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并促使企业内部组织实现水平集成和垂直集成,去除一些不能为客户带来价值的部门和活动。水平的企业内部职能部门之间的集成是指支持业务过程的不同功能领域的应用系统之间的集成。这种水平集成可以看作是“烟囱式结构”的企业部门之间的横向连接并向“下水管道式结构”的转变过程。水平集成的典型例子是企业供应链管理,在供应链系统中,企业努力实现定单进入,购买、生产、运输和分销等同一层次的一系列活动的优化,以便缩短定单的处理周期,使用最少的生产成本,为客户带来最大的利益。垂直的企业内部职能部门之间的集成是指在不同的控制和管理层的系统之间的集成。由于传统的企业组织的领导层次划分是一种金字塔形,这种从上到下金字塔形的组织结构在面临决策时,问题非常突出,它很难对一些问题快速作出决策,而面向过程的集成要求组织对过程的每一个活动都能够迅速作出决策。这种要求势必使企业的组织结构重组并由传统的金字塔形向扁平化方向转变,最后实现企业组织结构的网络化。扁平化和网络化的组织结构才对以业务过程为中心的企业活动具有适应性。企业组织间的水平集成和垂直集成的过程正是企业组织扁平化和网络化的过程,最后结果是使企业内部形成一个“开放的魔方”式的网络化组织结构,实现组织快速高效的决策和联系,并对企业过程快速作出响应。为了支持上层决策,企业的各层的系统都要定期进行信息交换。企业组织的水平集成与垂直集成都是企业为了实现面向过程的企业集成需要而在企业组织结构上作出的相应调整,EAI与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是分不开的。此外,在企业实现水平集成和垂直集成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人的因素。EAI企业应用集成不仅是系统与组织的集成,也是人与管理的集成,要充分考虑人在系统集成中的角色和位置,集成系统必须人性化,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人的作用。如果说EAI主要聚焦于应用到应用的过程自动化,那么工作流就是聚焦于人到人的过程自动化。这两种自动化解决方案必须融合在能实现人与系统间的有效协同上。2.企业间的集成。Internet的发展增加了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一些跨企业的过程也相应产生。通过合作,几个企业和公司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合作网络,这种公司网络可以提供那些单个公司所不能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获得单个公司无法完成的定单。为了增加合作的效率,必须实现网络中所有有合作关系的公司之间活动和过程集成,并且这些过程可以起始和终止于不同的企业。企业的商务活动向电子化的发展趋势逐渐改变着企业之间的交流模式,特别是他们作为供应商和客户的角色。企业之间需要以电子方式交换信息以实现合作与谈判,Internet的广泛影响和中间件技术的发展使跨越多个企业之间的商务活动成为可能,跨企业的供应链和虚拟企业等企业合作模式就是企业间集成的典型例子。企业间的集成的一个特点是:并非企业内所有的系统都需要实现企业之间的信息集成,而是只需要集成一些与企业之间的业务过程有关的信息和系统,因此企业之间的集成是一种有选择的集成。企业间集成的一个关键问题是使不同企业的不同系统要交换的数据格式相匹配,虽然电子数据交换(EDI)已经被用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其复杂性和EDIFACT标准的限制制约了它的应用。XML(可扩展标记语言)技术作为企业间集成时数据交换的标准,正得到大范围的应用。EAI的体系结构EAI是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一个新的、有特色的领域,工具供应商宣称可以提供一个满足企业大多数应用集成需要的体系结构,能够广泛连接并集成多种计算机平台、数据库系统、TP(事务处理)监视器和ERP软件包与构建接口的方法相比,EAI体系结构减少了接口数量,为应用程序的集成提供一套标准的方法论EAI的体系结构EAI通过分层传输技术实现集成。这种“黑箱”解决方案采用了一系列中间件技术,例如消息broker、对象broker、事务处理集成、数据库远程过程调用、屏蔽过滤、Java应用程序、ActiveX控件等等这种体系结构也可用于提供增值服务,譬如应用程序开发工具、数据库管理、发布/订阅服务、数据流、数据转换、安全性服务、可恢复性和工作量平衡EAI的体系结构EAI技术的体系一般为集线器/星形结构。所有应用程序都连接到中央集线器上,集线器提供集中的服务,各个接口或适配器为每个应用程序点提供服务适配器用来将中央集线器与特定资源,例如关系数据库或Java应用程序等进行集成,以实现信息的传输或对特定资源进程的调用EAI集线器·事件管理·元数据存储仓·数据转换·消息/对象呼应·传输支持·目录/路由服务·管理服务MVS/DB2InternetOracleExtranetNTSAPR/3CICSWEB原有应用软件市场服务顾客订单订单处理库存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EAI的实现技术为了实现应用系统间的集成,企业最初都是采取紧耦合的集成方法,这种集成方法不仅对应用系统需要做较大的改动,需要编写大量的代码,并且当又有一个新的系统需要集成时,系统又要重新设计。这样紧耦合的集成解决方案缺乏柔型并且达不到预期的目的EAI的实现技术为了成功地实现多个应用系统的集成,包括对将来新的系统集成的开放性,实现一种松散耦合的集成实现应用系统开放式EAI的最有希望的技术是消息中间件(也叫集成代理和消息代理)、应用服务器和基于组件的软件开发(CBD)技术EAI的实现技术实现EAI的关键步骤包括:信息技术战略与商务战略相融合理解公司的业务过程和数据模型预先规划好EAI供应商评价。在评价供应商时,应思考下述问题:供应商参加了什么联盟,建立了哪些关系,这些联盟和关系对业务是否重要?供应商的商业稳定性怎样?他们的服务支持系统在本地吗?得力吗?EAI的实现技术技术评估试点项目实施。试点项目应包含一个需要集成的业务流程。不太复杂,然而应该比较全面,并足以建立一套完整的团队和方法,还应能测试所选方法的稳定性、灵活性和可伸缩性
4.3面向Web服务的应用集成Web服务为实现EAI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机制,它为本地和远程服务的定义、发布和访问提供了一整套开放标准的方法应用开发人员建立了一套服务的标准后,可以在不同的系统、不同的平台,使用不同的语言来方便地访问应用服务,也可以组合一些服务来形成新的服务。使用Web服务来实现EAI,可以称之为“面向服务的应用集成”Web服务及其特点Web服务是一种分布式的计算技术,在Internet或者Intranet上通过标准的XML协议和信息格式来发布和访问商业应用服务使用Web服务,可以在Web站点放置可编程的元素,发布能满足特定功能的在线应用服务,其他组织可以通过Internet来访问并使用这种在线服务Web服务及其特点Web服务使用的是开放的Internet标准,并具备如下特点互操作性:任何Web服务都可以与其他Web服务进行交互普遍性:Web服务使用HTTP协议和XML进行通信,任何支持这些技术的设备都可以拥有和访问Web服务易用性:已经有许多工具可以开发和部署Web服务Web服务已成为EAI解决方案的一个理想选择应用集成和Web服务引入Web服务需要考虑如何使这种方式融入到已有的系统中。一种选择就是对应用做较多的修改,甚至可能要对应用进行重新设计另一方面,Web服务的标准和技术都在不断发展,Web服务在安全性等方面还不是很完善。所以,引入Web服务需要把握好时机,需要考虑集成的成本和实施的风险应用集成和Web服务应用集成是Web服务、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多渠道移动计算和自我服务应用等商业策略的核心一些现代集成工具,如集成套件、业务流程管理、WebServices平台、.NET、J2EE软件平台和消息发布-订阅系统正在改变企业网络系统,并使其从通信服务系统变成一个功能强大的“企业中枢系统”
4.4应用集成案例EAI是完整的商务整合方案中的一环。一套完整的商务整合方案应包括:底层的通讯架构:让信息流能即时且自动往来于系统与使用者之间。这部分为整个平台的核心与基础与外部系统整合:与其他企业体系进行信息交流、让固定的交易程序自动化等。也就是B2B与内部后台整合:在企业内部进行信息交流、让固定操作程序自动化。这部份即为EAI
4.4应用集成案例网站服务:无论是内部网站或对外网站,目的是与使用者产生互动、增加数据的可见度等。一般来说,这是使用者实际接触与操作的层面程序管理(BPM):将企业内的操作程序与上下游厂商进行协调,一串连续性的操作程序就是企业的信息流从上游到下游所必须流经的各个节点,而BPM的范畴就是管理这些程序。从前做这些事的是人,现在则使用EAI技术,让电脑自动衔接这些行为片段
4.4应用集成案例Microsoft的EAI方案BEA方案IBM方案
4.5小结应用集成是企业信息化进程发展到一定的时候所普遍需要解决的问题,应用集成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我们所面临的管理和组织问题评估是用户选择集成还是推倒重建系统的关键。集成的优势是充分利用企业原有资源、缩短建设周期,但有的企业对系统进行集成的投入还不如推倒重建系统能够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
4.5小结应用集成包含的范围很广,对不同层次的应用来说,面临的集成问题可能是全行业或整个企业的,也可能是行业之间的,即使在一个小的应用中,也可能存在集成问题。应用集成应该加强用户树立构造标准的、可扩展的、开放的企业技术平台理念
4.5小结EAI(企业应用集成)将进程、软件、标准和硬件等联合起来,在两个或更多的企业系统之间实现无缝集成,使它们就像一个整体一样尽管EAI常常表现为对一个商业实体(例如一家公司)的信息系统进行业务应用集成,但当在多个企业系统之间进行商务交易的时候,EAI也表现为不同公司实体之间的企业系统集成,应用系统越多,对EAI的需求也就越突出
4.5小结EAI解决了连通信息孤岛的问题,这是信息化的必然要求,而Web服务是解决应用集成问题的新兴技术EAI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一个新的、有特色的领域,EAI工具的供应商则宣称可以提供一个满足企业大多数应用集成需要的体系结构,能够广泛连接并集成多种计算机平台、数据库系统、TP监视器和ERP软件包思考题4-01
以系统集成与项目管理第5章集成技术应用集成的技术要求应用集成与标准化集成的开发方法和规模软件构件中间件技术第5章集成技术随着面向对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系统开发环境也逐步体现出从结构化到面向对象、从集中到分布、从同构到异构、
从独立到集成、从辅助到智能、从异步到协同的发展趋势要实现在异构环境下的信息交互,实现系统在应用层的集成,需要研究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笔记本电脑借用协议3篇
- 2024标准房屋场地租赁合同范本
- 2024年赛事策划与执行合同
- 2024正规保洁员培训与劳动合同3篇
- 2025年度旅游区虫害防治与游客安全保障合同3篇
- 2024年高清晰相机选购合同3篇
- 2024年药品研发与许可协议3篇
- 浙江工业大学《自动变速器》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无子女夫妻自愿离婚协议书:离婚后共同房产处理与归属3篇
- 舞蹈服务员工作总结
- DB44∕T 635-2009 政府投资应用软件开发项目价格评估及计算方法
- 安装工程定额讲义
- 复旦大学留学生入学考试模拟卷
-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培训PPT培训课件
-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 初中语文《虽有嘉肴》主题说明
- 小学四年级奥数教程30讲(经典讲解)
- 烂尾楼工程联建检测与鉴定
-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毕业论文备选题目
- Reaxys使用方法
- 跌落测试(中文版)ISTA2A2006
- 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开题报告 - 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