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37张)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37张)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2页
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37张)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3页
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37张)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4页
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37张)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语》十二章

孔子的画像中,他为何总是露出两颗门牙?

在古代,这种门牙被称作“骈齿”,它的意思是牙齿重叠。“骈齿”代表的是帝王之像,而如果一个普通人的画像在当时被画出骈齿,意味着他在人们心目的地位非常高,对社会影响深远。所以孔子像上的那两颗门牙是为了突出他的不平凡和圣贤之处。了解《论语》《论语》是一部___体散文集,是孔子的___和______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___》《___》《___》合称为“四书”。语录弟子再传弟子大学中庸孟子走近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他的主要思想是“仁”,他被誉为“万世师表”“至圣”“圣人”。与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合称为“孔孟”。

《论(lún)语》十二章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②曾(zēng)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③子曰:“吾十有(yòu)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yú)矩(jǔ)。”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ɡ),思而不学/则殆(dài)。”任务一:朗读课文⑥子曰:“贤哉,回也!一箪(dān)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⑦子曰:“知之者/不如好(hào)之者,好之者/不如乐(lè)之者。”⑧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ɡōnɡ)/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⑨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⑩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fú),不舍/昼夜。”⑪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⑫子夏曰:“博学/而笃(dǔ)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文言文翻译的原则1.“信”(忠实于原文,字字落实,句句落实,不随意增减。)2.“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不走样。)3.“雅”(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和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学生自学1.结合注释,圈出各章中需要重点理解的词语。2.将文中经常出现的词语及自己无法理解的词语标注出来并提出。任务二:疏通文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这里指孔子曰说时习按时温习。时,名作状,按时说通假字,同“悦”,愉快愠生气,恼怒君子指有才德的人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愉快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是有才德的人吗?”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圈画第一章的关键字词,结合注释翻译句子,重点理解“君子”的含义。“君子”与“小人”相对,有二义:一指身份,即出身贵族;二指修养,即有德行学问。孔子所说的“君子”指有才德的人。宋代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认为是引导初学者入“道德之门”,你如何理解这三句话的含义?孔子提倡的学习,不仅是纯知识的学习,更是“为人”的学习,因而做“学问”不仅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更指提升个人的道德和修养。他强调知识的学习、道德的修炼都需要不断实践,这个过程是令人愉快的。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而来,相互切磋、相互交流,这是值得高兴的事。在孔子看来,道德修为与他人无关,一个有修养的人并不会因为他人不理解自己而恼怒,这种消解名利的自在境界,只有君子才能做到。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

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日名作状,每天三多次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忠竭尽自己的心力信诚信传动作名,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守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你认为这一章的关键词是哪一个字?这一章的关键词是“省”,“省”是自我检查、反省的意思,曾子强调要加强自我反省,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不能。因为三个句子所针对的对象是先“他人”,继而“朋友”,最后是“自己”,体现了一种由疏到亲、由人及己的关系,体现了曾子先人后己、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操。互换后就破坏了这种顺序,也不能很好地体现曾子这种高尚的品格。“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三个问句能不能互换位置?为什么?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惑迷惑,疑惑天命上天的意旨耳顺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从顺从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能有所成就,四十岁(掌握了知识)不感到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顺从意愿,又不越过法度。”逾越过矩法度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环境左右;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温习,复习故形作名,学过的知识以介词,凭借为做,当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做老师了。”可以古:可以凭借今:表示允许或能够讲学习方法,强调温故知新。学习第四章,思考:“温故”与“知新”,哪一个更重要?甲:“温故”更重要。在孔子那里,古代典籍及礼仪习俗等都是“故”,只有不断地温故,在温故的过程中学会思考,才能产生新知。乙:“知新”更重要。“温故”是指温习学过的知识,“知新”是指在温故的过程中,对以往学过的知识产生了一种新的理解、新的感悟,能从新的角度去分析事物。因此,“知新”重在思考、重在领悟,只有不断思考并产生新的理解的人,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而那些只会照搬旧知识的人,别人是不会从他那里获得新知的。温故”是“知新”的基础,“知新”是“温故”的升华。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而连词,表转折,然而,却则副词,就罔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疑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对自己的学业)有疑惑。”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强调要学思结合。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回孔子的弟子颜回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堪忍受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多么高尚啊,颜回!”赞扬颜回乐于学习、安于贫困的品质。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者代词,……的人好喜好,爱好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孔子说:“懂得学问和事业的人比不上喜爱学问和事业的人,喜爱学问和事业的人比不上以学问和事业为快乐的人。”讲兴趣对于学问和事业的重要性。1.学习态度:以学习为快乐。2.这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3.学习的三个层次:顶真知、好、乐:知之”只是了解,“好之”则会有更大的热情投入,“乐之”才能全身心的置身其中。层层推进,使说理更加透彻,令人信服。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饭名作动,吃肱这里指胳膊于介词,对,对于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讲道德修养,孔子提倡“安贫乐道”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行走路必一定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选择他好的方面来学习,(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也具有的缺点。”谈学习态度,时刻保持虚心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以别人的短处来反省自己。善好的方面,优点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川上河边逝往、离去斯代词,这,指河水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舍舍弃、放弃课文其他章都是关于学习的,而这一章似乎不一样,带有浓郁的抒情色彩。编者为什么选了这一章?它和“学习”有什么关系?孔子想告诉弟子的:一是要珍惜时光;二是要用积极的心态来看人生,要不断进步。人生如河水一样,要不断向前流动,思想、观念都要不断地进步,如果满足于今日的成就,就会落伍。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军指军队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孔子说:“军队的可以改变主帅,但哪怕一个普通人,也不可以改变志气。”这一章讲个人修养,强调坚守志向。孔子以三军之帅与匹夫之志作对比,一个“可”一个“不可”,态度鲜明地强调了志向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告诉人们一个人要有志向并要坚守志向。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博笃坚定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切恳切仁仁德广泛你如何理解子夏强调要多考虑“当前的事情”?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孔子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道德修养方面都有哪些主张?试就其中一点谈谈你的体会。任务三:合作探究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第一章)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第四章)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第五章)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第十二章)学习方法1.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第六章)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第七章)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第九章)4.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第十章)学习态度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第一章)2.吾日三省吾身(第二章)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不逾矩。(第三章)4.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第六章)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第八章)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第十一章)道德修养这十二章语录主要阐述了求知的态度、学习的方法和修身做人的道理,意在启迪我们:学习要有端正的态度和良好的方法,做人要心胸开阔、意志坚定、理想远大。任务四:主旨归纳1.不亦乐乎:原义是“不也是很快乐吗?现常表示达到极点。2.温故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也指回忆过去,认识现在。3.三十而立:三十岁便能够独立做事情。指人开始走向成熟。4.不舍昼夜:不分白天和黑夜,夜以继日。5.逝者如斯:时光像河水一样流逝,日夜不停。6.匹夫不可夺志:即使对一个普通人,也不能随意改变他的志向。形容意志坚定,不可动摇。7.择善而从:采纳正确的意见或选择好的方法加以实行。8.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能做我老师的人。形容谦虚好学。《论语》十二章中的成语:一词多义为可以为师矣动词,当、做为人谋而不忠乎介词,替知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动词,了解动词,得到懂得其人不堪其忧代词,那种其不善者而改之代词,他的之学而时习之代词,指学过的知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其不善者而改之代词,指代前面的“不善者”学而时习之。为人谋而不忠乎……三十而立……温故而知新。曲肱而枕之择其善者而从之……而表顺接。不译,或译为“然后”表转折。可译为“却”或“可是”、“但是”表并列。“而且”、“并且”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博学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