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十九首教案_第1页
古诗十九首教案_第2页
古诗十九首教案_第3页
古诗十九首教案_第4页
古诗十九首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5经开一中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古诗十九首选讲开发者:刘巍申容2011年11月《古诗十九首》选讲课程名称:《古诗十九首》选讲任教教师及课程开发者:刘巍、申容(其中第一、二、三、八课时为刘巍老师开发并讲授,其余课时内容由申容老师开发并讲授)内容简介《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为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昭明文选》而成。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政治混乱。下层文士漂泊蹉跎,游宦无门。《古诗十九首》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表述着同类的境遇和感受。这十九首诗歌,基本是游子思妇之辞。具体而言,夫妇朋友间的离愁别绪、士人的彷徨失意和人生的无常之感,是《古诗十九首》基本的情感内容。有些作品表现出追求富贵和及时行乐的思想。《古诗十九首》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艺术上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同时,《古诗十九首》所抒发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令古往今来的读者常读常新。《古诗十九首》在五言诗的发展上有重要地位,在中国诗史上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它的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为后人师法,几至形成模式。它的艺术风格,也影响到后世诗歌的创作与批评。考核方式及要求:结合教师给出的思考题,对《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艺术形式进行相关研究后写出小论文课程正文教学目标:1.理解《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2.明确《古诗十九首》的价值及不足3.能批判性看待《古诗十九首》的生死观教学方式:讲解、讨论相结合教学时数:八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本课教学要点:《古诗十九首》简介一、导入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冉冉孤生竹”、“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八首。有写人生无常,及时行乐的,如“青青陵上柏”、“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生年不满百”四首。有写朋友交情的凉薄的,如“明月皎夜光”一首。此外还有主题不明确的,如“涉江采芙蓉”和“庭中有奇树”二首,可能是指夫妇,也可能别有寄托。“迢迢牵牛星”一首,表面上是咏物的诗,实际上也是借牛女双星比男女离别之情。这是由于东汉末年政治黑暗,外戚宦官交相执政,结党营私,排斥异己。文人不仅得不到重用,而且随时可能罹祸,因此对现实不敢发表自己的真实看法,作品内容总是闪烁其词,或是避重就轻,因而其真实内容较难猜测。《古诗十九首》的思想感情虽然复杂,但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对人生易逝、节序如流的感伤,大有汲及皇皇如恐不及的忧虑。如“今日良宴会”云:“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飚尘;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回车驾言迈”云:“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青青陵上柏”云:“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生年不满百”云:“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所有这些,都是失意士人正当社会大动乱的前夕,对于现实生活和内心要求的矛盾、苦闷的反映。

《古诗十九首》的作者通过闺人怨别、游子怀乡、游宦无成、追求享乐等等内容的描写,表现了浓厚的感伤情绪。他们和乐府民歌的作者不同,大都是属于中小地主阶级的文人,为了寻求出路,不得不远离乡里,奔走权门,或游京师,或谒州郡,以博一官半职。这些人就是诗中所谓“游子”和“荡子”。他们长期出外,家属不能同往,彼此之间就不能没有伤离怨别的情绪。这对思妇来说,就会有“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的叹息;对游子自己来说,就会发生“思还故里闾,欲归道无因”和“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的感慨。前面提到秦嘉的《留郡赠妇诗》,正好说明这种情况。徐干《中论?谴交》篇叙述汉末游宦风气之盛以及公卿大夫、州牧郡守,下及小司,莫不以接待宾客为务,“冠盖填门,儒服塞道,饥不暇餐,倦不获已”,“送往迎来,亭传常满”。于是士人“乃离其父兄,去其邑里”,“窃选举,盗荣宠者,不可胜数”,“桓灵之世,其甚者也”。最后他对这一社会病态提出批评道:“且夫交游者出也,或身殁于他邦,或长幼而不归,父母怀茕独之思,思人抱东山之哀,亲戚隔绝,闺门分离。无罪无辜,而亡命是效。……非仁人之情也。”由此可见,那时候为什么“游子”、“荡子”会这样多;《古诗十九首》中所流露的游子思妇的伤感,正是东汉末年政治社会的真实的反映;其中浓厚的消极情绪更是封建统治阶级走向没落时期的反映。至于那些“游子”和“荡子”或出身于太学,或起家于征辟,大都是有较好的文学素养之士。他们的遭际是不同的,其中有遇时得意的,有不遇时不得意的,失意的人羡慕得意的人。当他们游宦四方,想着策高足,据要津,却得不到帮助时,就不免愤愤不平地感叹:“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失意者的牢骚就是这样来的。试看那时陈重、雷义互相推荐的友谊被人称为比胶漆还坚固,就可以了解诗人的心情了。他们既然落拓失意,自然容易感到寂寞、苦闷,所以一当听到动人的“慷慨有馀哀”的清商曲调随风传出楼外时,不禁触物兴感,自然而然地沉吟:“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而由此出发的消极情绪也会油然而生,于是“人生非金石”、“人生忽如寄”、“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等等想法都来了。加以东汉末年已是大乱将临的时候,到处农民起义,严重地威胁着剥削阶级的每一个人。在次危机四伏、朝不保夕的环境中,那些感到人生短促、没有出路的游子,眼前看到京洛等地的繁华,又不禁发生一连串的纵情享乐思想:“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甚至秉烛夜游的想法也都一齐来了。课后作业:细读十九首,品析其思想内容第四课时本课教学要点:分小组例析思想内容一、小组汇报比如对人生易逝的感慨的诗句有: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今日良宴会》)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回车驾言迈》)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青青陵上柏》)写游子思妇的有: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出门独彷徨,愁思当告谁。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行行重行行》)写人情淡薄的有: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明月皎夜光》)写及时行乐的有: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生平不满百》)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驱车上东门》)二、小组代表总结:这些诗句虽然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和复杂的内心世界,但是都反映了当时文人一种普遍的人生遭际。热衷仕途却又生不逢时,空有抱负却又屡遭打击。于是,在前途渺茫之时,或感时伤怀,或及时行乐。十九首古诗的整个情调都流入消极颓废中去了。他们做不到陶渊明之寄兴山林、忘情于自然,更无力像农民阶级之陈胜、吴广去反抗那个时代。他们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小知识分子,只好在这苦闷的人间寄托于烟花柳巷、声色犬马以麻木自己的神经,但是有些东西是无法被麻木的,于是就凝结成了这些古诗。在对乡土的眷恋之中,在男女相思的情爱之中,无疑已淡化了富贵功名,透出一种质朴的生活气息来。总的来说,《十九首》不论正面提出,还是托物寄意,都明显地绘写当日社会的状况——生离死别、男女怨思、友情浅薄、乘时窃位,刻画时人的心态——慨叹人生短促、纵情及时行乐、祈望服食成仙、追求传世荣名、逃避社会现实。这就是《古诗十九首》的全部思想内容,也就是东汉末年现实生活的一个侧面镜头。它们的思想情趣虽不高,却也有一定的历史认识意义。沈德潜《说诗晬语》说:“《古诗十九首》大率逐臣弃妇、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他的见解是对的。可惜历代不少笺注家多以君臣关系、讽谕美刺、比兴寄托来解说《十九首》,陷入穿凿附会、繁琐援引、芜杂寡要的毛病。陈祚明《采菽堂诗话》说:“《十九首》所以成为千古至文者,以能言人同有之情也。人情莫不思得志,而得志者有几?虽处富贵,慊慊犹有不足,况贫贱呼?志不可得,而年命如流,谁不感慨?人情于所爱莫不欲终身相守,然谁不有别离?……同有之情,人人各具,则人人本自有诗,但人有情而不能言,即能言而言不能尽,故特推《十九首》以为极致。”这说明了《十九首》所以能够深刻地、广泛地感动读者,是由于它能够真实的、确切地写出一个时代人们共有的情感!三、教师总结《古诗十九首》所出现的游子思妇,徘徊于礼教与世俗之见,他们既有合乎传统礼教的价值取向,又有世俗的人生选择;时而有违礼之言,但见不到违礼之行,不及与乱。游子即使决心“涤荡放情志”,一旦真的面对燕赵佳人,又“沉吟聊踯躅”。()妙龄女子先是埋怨对方的迎娶过迟,但随即又表白:“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冉冉孤竹生》)如果说游子聪立功立名转向佳女美酒体现了古代失路士人的普遍趋势,那么徘徊于礼教与世俗之间的做法,则是东汉士林风气的折射。课后作业:总结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点

第五课时教学要点:把握《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点一、师生讨论《古诗十九首》的内容,具有时代性,真实性,写出人人“同有之情”,故能感染动人;它的写作技巧更达到极高的艺术成就,替后来的诗歌发展开辟了一条广阔的道路。1、融情入景,借物抒情

《古诗十九首》的主要艺术特色是长于抒情,其抒情方法往往是用事物来烘托,融情入景,寓景于情,二者密切结合,达到天衣无缝、水乳交融的境界。如“迢迢牵牛星”通篇写长空寂寥、河汉皎洁的秋夜景色,牵牛、织女二星一水相隔不能相聚。这是借景抒情,表现了男女离別相思之苦。又如“驱车上东门”用洛阳北邙山墓地的凄凉景色,烘托出一种悲涼死寂的气氛,从而更适宜于表现诗人失望于现实的颓废感情。又如“青青河畔草”用河边青草和园中绿柳构成的融融春色,寄托了“荡子妇”对久行不归的丈夫的思念和烦闷。这些都是把人物置于特定的环境气氛之中,用特定的景色以烘托人物的情感。感情是抽象的,要刻画离愁、别恨、哀伤、怨思等等,是不容易的,堆砌一连串的形容词也不会引起读者共鸣,《十九首》却把抽象的感情用具体的事物表达出来。如“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行行重行行”)“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涉江采芙蓉”)“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衣裳!”(“明月何皎皎”)从身体的消瘦(“衣带日已缓”)、容颜的衰老(“岁月忽已晚”)和实际的行动(“采芙蓉”、“引领”、“徙倚”、“垂泪”、“出户”、“入房”、“泪沾衣”)来显示久别愁思的痛苦。又如:“回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回车驾言迈”)由看见的景物烘托出内心的悲伤。2、抒情中带有叙事意味《古诗十九首》的另一艺术特点是善于通过某种生活情节抒写作者的內心活动,抒情中带有叙事意味使诗中主人公的形象更鲜明突出。如“西北有高楼”写士子失意。它并不抽象地写他如何怀才不遇,失路彷徨,却通过高楼听曲这一具体事件的描绘,无意中流露了对那位歌者的同情;“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从而表明了主人公对那个闻声而未见面的人是一个旷世知音;也表明了自己生不逢时的寂寥;最后希望化为双鸿鹄同她一起奋翅高飞,更表明了主人公是个如何奋发有为,而又四顾无侣的形象。又如“凛凛岁云暮”一首描写一个思妇怀念良人,梦醒后惆怅伤感的情绪。这是一个蝼蛄悲鸣、凉风凄厉的冬夜,诗中的女主人思念着她的丈夫睡不着觉。她想到天气已寒,而游子还没有寒衣,想到寄锦衾,路途又是如此遥远。想来想去,忽然笃念旧好的良人枉驾来迎,她喜出望外地想,从此携手同归,长相亲爱,这是多么快乐啊!岂料那良人“既来不须臾,又不处重闱”,竟自无情地走了。心里十分懊恼,原来却是一梦。她当时恨不得飞到良人那边。引领遥望,好像良人还走的不远。此时这位女主人似梦非梦,似醒非醒,只觉得凉风拂面,蝼蛄满耳,潮水般的眼泪直涌出来,沾湿了双扉。写道这里,一个孤独无聊的思妇形象就如在目前。这样抒情叙事双管齐下的写法还很多,“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等篇都是如此。

3、善用比兴,言近旨远,语短情长

比兴是写作诗文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可以加深文意;兴,可以掀起联想,同样增广原文的涵义,撇除了穿凿附会的解说。《古诗十九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继承和发展了《风》、《骚》的比兴手法,衬映烘托,著墨不多,言近旨远,语短情长,用得意境深远、贴切自然。如“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行行重行行”)李善的《文选》注引用了《韩诗外传》:“诗曰:‘胡马依北风,飞鸟栖故巢。’皆不忘本之谓也。”胡马、飞鸟皆不忘本,人更应当不忘本,由此衬托出“游子不顾返”的不是。同时,“北”、“南”相对,加强了下文“各在天一涯”的观念。又如“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明月皎夜光”)南箕、北斗都是星名。《诗经?大东》:“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又“睆彼牵牛,不以服箱。”借以比喻有名无实的友谊。所以,虽然是“昔我同门友”,现在却“弃我如遗迹”。证明“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又如:“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冉冉孤生竹”)用柔弱、孤单、生长在泰山山坳的竹兴起下文顾影自怜、闺中寂寞的新婚少妇——“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抒发了青春不长,红颜易老,自伤迟暮的感慨。4、语言生动简洁《古诗十九首》描写简练生动。不论抒情还是写景,都着墨不多而含义丰富。锺嵘称它“一字千金”(《诗品》),揭示其简练处;孙櫎说它“宏壮、婉细、和平、险急,各极其至”(《文选论注》),道出其生动处。如:“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两宫遥相望,双阙百余尺。”(“青青陵上柏”)浮雕出一幅京城的繁华、热闹景象:冠带往来,衢巷纵横,华宅众多,宫阙壮丽。《十九首》造句精审,写来自然朴雅,绝无斧凿雕饰痕迹,只用极简练的文字表达含义渺邈的情感和景象。陆时雍《古诗镜》说:“《十九首》深衷浅貌,短语长情。”“深衷”、“长情”可说是诗的内容丰富;“浅貌”、“短语”可说是诗的文字精简。《十九首》的文字,外貌看似平淡,但经过仔细咀嚼,就知道这些好像陈年醇酒,其味无穷。张戒《岁寒堂诗话》说《十九首》“词不迫切,而意已独至”。以“不迫之词”,表达“独至之意”,可见造句遣辞之妙。如:“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行行重行行”)简单的文字,平浅的句子,表面看来没有什么突出的地方,但细心分析,就觉得写作技巧不凡。首句“行”字重复四次,一般诗作视为毛病,这里却是特点。“行”表示走路、旅游。“行行”暗示路途漫长,“行行”、“行行”更表示路途漫长而遥远,有走不尽的意思。走不尽的遥远道路,仅是从空间上说,加一“重”字,又从时间上说。一句中只是由一个动词(行)和一个副词(重)组成,就能表达复杂的意思,真是貌浅而意深了。次句“生别离”则通过典故的暗示把丰富的内涵纳入最简约的语言里。《楚辞?九歌?少司命》:“悲莫悲兮生别离。”生而分离,人之所悲,但环境所迫,又不能不分离;无可奈何,只有“行行重行行”,直至不得不分离。此情此景,两句描写殆尽!5、文字清新自然《古诗十九首》不管是文人创作,还是文人改自民间歌谣的作品,都无疑地吸收了民间歌谣的语言特色,呈现出一种生动、流畅、自然的风格。谢榛《四溟诗话》说:“《古诗十九首》,句平意远,不尚难字,而自然过人。”又说:“《古诗十九首》,平平道出,且无用工字面,若秀才对朋友说家常话,略不作意。”胡应麟《诗薮》说:“《古诗十九首》及诸杂诗,随语成韵,随韵成趣;词藻气骨,略无可寻。”潘德舆《养一斋诗话》说:“汉乐府古歌辞及《十九首》,气质古质淡泊,皆与《三百篇》为近。”几位诗论家都认为“自然”是《十九首》的语言特色。自然的语言,给予人们亲切、明朗、纯朴的感觉。如:“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文采双鸳鸯,裁为合欢被。”(“客从远方来”)“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孟冬寒气至”)这些句子,简直是口语化,好像诗人跟读者面对面谈话。而且,诗人的感情表露的那么坦率、单纯、明朗,完全没有装模作样,藏头露尾的形貌。6、善用叠词,音调和谐,节奏鲜明《古诗十九首》在语言上的另一特色是叠词的运用。顾炎武說“诗用叠字最难”,但《古诗十九首》中有十三首用叠字三十一处,共用了二十一個叠字。特別是“青青河畔草”十句中连用了六个叠字:“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生动地描绘了欣欣向荣的环境,刻画了少妇的风姿神态。“迢迢牵牛星”也是十句中用了六个叠字:“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扎扎弄机杼。……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叠字的运用使感情表达得更真切、深刻。而且叠词富有音乐美,可使作品音调和谐、节奏鲜明二、教师总结《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古诗十九首》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重大影响更重要的是在于它高度的艺术成就上。评论家历来都对它有很高的评价“余谓《十九首》,五言之《诗经》也。”(明)王世懋《秋圃撷余》“《古诗十九首》格古调高,句平意远,不尚难字,而自然过人矣。”(明)谢榛《四溟诗话》更有钟嵘《诗品》:“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提问:为何后世文人对《古诗十九首》推崇备至呢?明确:从诗歌发展史上来讲,汉代乐府上接《诗经》、《楚辞》,下开建安诗风。《古诗十九首》代表着乐府抒情诗的最高成就,标志着文人五言诗达到成熟阶段。课后作业:品读《行行重行行》与《驱车上东门》。第六、七课时教学要点《古诗十九首》选读下面,我们再来具体地研读十九首中的两首《行行重行行》与《驱车上东门》。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学生讲,教师补充:首诗十六句,八句一韵,分为两段。前一段写离别之苦,后一段写相思之怨。一句“行行重行行”已刻画出游子漂泊已久矣。所以会“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所谓“生别离”几近“生离死别”才有下面“会面安可知”。“道路阻且长”一句是用典。《诗经·蒹葭》有“溯回从之,道阻且长”。用典的好处在于语短意长,增强诗歌的表现力。朱自清先生认为这里就暗示了“从之不得”之意。开始这几句意蕴层层递进,都是诉说别离的。“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是典型的比兴手法。胡马出于北地,越鸟来于南方,所以会“依北风”而立,“巢南枝”而宿,皆因思念故土。禽兽尚且如此,何况人呢?但是君“相去日久远”,我“衣带日已缓”,君却“游子不顾反”。(“反”同“返”)为何“不顾反”呢?是为“浮云蔽白日”。这一句历来有诸多分歧。“浮云蔽白日”一般是指“邪臣之蔽贤”。(陆贾《新语》)这里或是指游子在外另有新欢;或是指游子在乡里被谗邪所害,所以远走他乡,不顾返家。即便如此,我仍然不能不“思君”,只是岁月易逝,人生易老。但临了还不忘叮嘱“努力加餐饭”。“弃捐”是丢下的意思,可能是指被抛弃或指相思无益。这一句就是说什么都不用再去说了,只希望君在外好好保重身体吧!《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有:“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思’。”语言这般质朴,竟如家常话了。这无疑是一首描写思妇之诗。内容非常浅显,语言近乎白话。但诗人写来却是回环复沓,一唱三叹。辛酸的离愁别绪与悲怨之情跃然纸上。写的是思念,感慨的却是人生。驱车上东门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下有陈死人,沓沓即长暮。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万岁更相送,圣贤莫能度。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师生共同讨论:“上东门”指的是洛阳东城三门中最北的一座城门。“郭北墓”是指洛阳城北北邙山的墓群,王侯卿相多葬于此。“陈死人”即死了很久的人。“沓沓”是幽暗的意思。人死后葬于幽暗的墓中,就如同在漫漫长夜中不醒。“潜寐”意为沉睡,“寤”为醒。“阴阳移”是指一年四季的远行。《庄子·知北游》中有:“阴阳四时运行”。岁月无涯而“命如朝露”,短暂的生命又如何经得起岁月的流逝呢!所以人活在世上,只不过是暂时的寄居于这个世界,绝无金石那样长久。寓居曰“寄”,就是指人生于天地之间。“万岁”是自古以来之意。“更相送”是说生死更迭,年代更替。圣贤也无法超越这种规律。“度”同“渡”是越过的意思。“服食”:服也是食,一般是指道家服食长生之药。求仙、服食,皆是寻求生长不老,结果长生不得,反为药误。“被”披也,“被服”就是“穿着”的意思。“纨与素”都是白色的丝织品绢。这首古诗显然表达了对人生的一种消极情绪。人生无常,须及时行乐,《古诗十九首》处处体现了这一思想。这首诗以墓地为场景,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肃杀萧瑟的坟墓,再联想到人生短暂“命如朝露”,即使穿绢衣,饮美酒,人生境遇之凄惨、悲凉也丝毫不得减轻。这是诗人真正的生命体验和内心世界的表白。王国维在《人间词语》中说:“写情如此,方为不隔”。在艺术造诣上,这首诗可谓是真情流露,一气呵成,语言不假雕琢,精炼通达。清人方东树言:“此诗意激于内,而气奋于外,豪宕悲壮,一气喷薄而下。前八句夹叙,夹写,夹议,言死者。‘浩浩’以下十句,言今生人。凡四转,每转愈妙,结出归宿。”说的是及时行乐,实际上是诗人勘破了生死这一人生大问题。正如《红楼梦》中空空道人的《好了歌》。今人也有徐志摩那首著名的诗《歌》。所谓文章千古,感情也是千古不变的。课后作业:背诵《行行重行行》与《驱车上东门》。第八课时教学要点:《古诗十九首》的不足及总结一、讨论:如何看待诗中的及时行乐思想?如何理解诗中缺少个性?二、交流《古诗十九首》是汉代文人五言诗中最成熟的作品。最早载于《文选》,因作者佚名,时代莫辨,又风格相近,萧统泛题为“古诗”。这十九首诗的作者大约是东汉末年的桓帝、灵帝之时的中下层文人。其诗不外乎抒写男子宦游之感,女子空守之情,大抵是有道德的人在无道德的社会游走所产生的种种悲愁郁闷以及对新人生的思索。《生年不满百》曰:“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因为有道德,内心本不以此为人生应有之境界,所以感伤怨恨、痛苦迷茫。《去者日已疏》所谓:“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若无道德,何能言之若是?儒家的一切本来是围绕人格的完善展开的,可是在汉末是非颠倒的日子里,真正恪守儒学自我修养的人却是命运坎坷,这就使得士人们开始思考新的生命价值观。《驱车上东门》曰:“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寿无金不固。万岁更相送,贤圣莫能度。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既否定了做圣贤,又否定了做神仙,剩下的就是在有生之年追求个人的欢乐,这个思想若进一步向前发展,也就是魏晋玄学的倡导自然了。魏晋风流讲究饮酒和男色之美,也从此已开风气。《古诗十九首》自产生以来,总是受到很高的评价。尤其它思想的平易,使得一般人都能产生共鸣;而语言的浑朴,适应了道家的自然之旨,格调的温柔,也实践了儒家的诗教,所以无论站在哪个立场的诗论家都不会吝惜他们对十九首的赞美。可是,换个角度想,十九首的诗人有他们属于自己的艺术个性吗?明明是不同人所写,但看起来却恍惚一人所作。如果艺术的生命是个性,十九首可以说是有生命的诗篇吗?说十九首没有生命,可能会令人难以接受。但我们可以换个说法:十九首缺乏艺术家个人的生命。如果说我们读李白的诗是欣赏李白,那么我们读十九首一类诗篇,所怜惜的恐怕就是一群人,而不是一个人了。其实缺乏鲜明个性的也不单是十九首,而是东汉文学的一个最主要的特征。无论我们是比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