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复习(详解)_第1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复习(详解)_第2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复习(详解)_第3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复习(详解)_第4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复习(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复习(详解)要点提示】(一)文言断句的基本概念。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例:夔一足也(二)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1.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2.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3.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例: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试一试】(1)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2)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3)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断句具体方法】一、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⑴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代词。其中我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现在。其余的在现代汉语中都不用了。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其中阁下陛下有外交用语中还用。之、其、彼,代谈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今作他或它,不仅代人,还可以代事代物。或相当于现代汉语有的人,有时;莫,相当于没有谁,是无定指的代词;相作互指代词,相当于相互彼此,也可以偏指,代你我他。与相的偏指现象极相似的还有见字,多代我,即《辞源》所谓表示他人行为及于己。⑵疑问代词文言的疑问代词,问人的有谁孰何;何也问事。问事的还有奚胡曷恶安焉等。⑶指示代词文言常见的指示代词有此是斯兹夫等,另之其彼除作人称代词外,还常作指示代词。我们把这一步工作总结为标名(代)词,定主宾。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例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例:1、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2、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遣辛毗为军师。2、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选自《白居易集草堂记》)3、(赵困于秦)齐人、楚人投赵。赵人乏食,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夫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4、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韩非子说林下》译文:雕刻人的技巧往往是,鼻子不如刻得大一点,眼睛不如刻得小一点。鼻子刻大了,可以削小;雕小了,就无法加大了。眼睛刻小了,可以修大;刻大了,就无法改小了。办任何事情都是这个道理,对于那些不能恢复挽回的,开始就得特别谨慎小心,那么,失败的可能性就会减少了。4、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5、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二、虚词断句法。①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②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③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④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⑤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⑥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例子】1、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游褒禅山记》)2、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新序刺奢》)3、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枵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4、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5、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三、对话标志断句法。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例】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2、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3、或谓:郊岛谁贫?曰:岛为甚也。曰:何以知之?以其诗知之。郊曰:种稻耕白水,负薪斫青山。岛曰:市中有樵山,客舍寒无烟。井底有甘泉,釜中尝苦干。孟氏薪米自足,而岛家俱无,以是知之耳。4、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4、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四、语序句式断句法.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对文言文句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①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等特殊句式。者,也是典型判断句式;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式;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②倒装句的语序最值得注意。③其他的一些固定格式。如何况乎何(以)为等固定句式。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例: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例】1、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2、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食帛。五、修辞方法断句法。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比如:①顶真: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例】具告沛公沛公大惊【例】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②对称:例: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③反复:例: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我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这几句在文章中间隔反复出现,抓住这一特点,自然有助于断句。【练】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3、光召尚书玺郎/郎不肯授光/光欲夺之。4、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5、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6、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横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7、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8、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9、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臧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另外】文言文中的文史知识,包括人物的名、字、号、谥号、年号、地名、官名等。了解这些知识对文言文的断句也会有帮助。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六、总分关系断句法。依据总分关系可以比较方便地进行断句。【例】1、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2、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3、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七、再回首,细检验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题目做完后,通读一遍,用语法分析或凭借语感,根据文言文断句的基本要求,来检验断句是否正确合理。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即应该做到点断后的字句都能讲得通,如果有的句子讲不通,那就可能有断句错误的地方;做到点断后的每一句话的内容都符合情理、符合逻辑。如果内容不合情理,就有可能点错。【例】诸垒相次土崩,悉弃其器甲,争投水死者十余万,斩首亦如之。(《资治通鉴》卷十六)这段话中,虽然每句话本身都讲得通,但争投水死者十余万一句有悖情理:营垒崩溃,打了败仗,弃甲逃命的兵士,为什么争投水死呢?他们争着投水,是为了活命,而不是自杀。因此,正确的标点,应在争投水后加上一个逗号。那么,如何衡量断句的正确与否呢?下面两条方法可供参考。⑴断句后,意思是否讲得通。例如《师说》中的几句话,有人这样标断: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这句的毛病在于把句中表提顿的也误为现代汉语中得副词也了。错断之后,也固先乎吾如果还勉强说的过去的话,也亦先乎吾就根本讲不通了又如,《察今》在刻舟求剑故事后有一句总结性的话,有人给断为: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把以故看作因此,还可以理解,但后面的法为其国与此同又该如何理解呢?⑵断句后,内容是否合理。《师说》最后一段说: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如果断为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意思也能通,但仔细推敲,就不够合理了。因为韩柳的古文运动,提倡的是先秦两汉的散文,六艺经传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如果仅仅好六艺经传,是不值得韩愈这样褒奖的。更何况只有六艺经传才分科,才能称为通习,这里说的李蟠通习的是六经的经文和传文,这些在当时是必读书目,所以才要通习之。八、重平时,需勤练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常实践。方法只是登堂入室的阶梯,有了它还不能确保走进科学的殿堂,因为进入本身是需要行动的,也就是需要自身的能力。能力从何而来?以课本为本,掌握实词、虚词、句法、词法,培养扎实的文言功底;熟读一些典范的文言文,培养语感。此外,就像古人说的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要适当做一些专题练习。这样,正确断句的能力就会在阅读中形成,在实践中成熟,在运用中提高。【检测练习】1、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2、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3、昔虢太子死/扁鹊治而生之/扁鹊曰/我非能生死人者/我能治可生者耳/然不遇扁鹊/亦不生矣/若夫膏肓之病/虽医和不能治矣高考文言断句训练试题及答案1.祖父母爱汝/汝狎而忘敬/汝母训汝/汝傲而弗亲/今吾不测/汝代吾为子/可不仰体祖父母之心乎/至于汝母/更倚何人/汝若不孝/神明殛之矣。2.弈之优劣有定也/一着之失/人皆见之/虽护前者不能讳也/理之所在/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然则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吾之无失者未必非大失也/而彼此相嗤/无有已时/曾观弈者之不若已。3.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4.吴人有养猴于笼十年/怜而放之/信宿而辄归/曰/未远乎/异而舍诸大谷/猿久笼而忘其习/遂无所得食/鸣而死。5.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其弟争曰/舒雁烹宜/翔雁燔宜/党斗而讼于社伯/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6.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管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7.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8.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9.昔者有馈鱼于郑相者/郑相不受/或谓郑相曰/子嗜鱼/何故不受/对曰/吾以嗜鱼/故不受鱼/受鱼失禄/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身食鱼。10.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子哉。11.太宗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12.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得而辄尽者/始焉欣欣/继焉索索/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而得之甚艰/且得半而止者/转使人有无穷之思也/呜呼/岂独寻山也哉。13.惇久窃朝柄/迷国罔上/毒流搢绅/乘先帝变故仓卒/辄逞异意/睥睨万乘/不复有臣子之恭。14.臣闻李斯之相秦也/行申商之法/重刑名之家/杜私门/张公室/弃无用之费/损不急之官/惜日爱功/亟战疾耕。15.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于乱亡者/何哉/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16.苏代以土偶笑田文/楚人以弓缴感襄王/蒯通以娶妇悟齐相/此隐而讽之也/五者/相倾险诐之论/虽然/施之忠臣足以成功/何则/理而谕之/主虽昏必悟/势而禁之/主虽骄必惧/利而诱之/主虽怠必奋/激而怒之/主虽懦必立/隐而讽之/主虽暴必容。17.政姊荣闻人有刺杀韩相者/贼不得/国不知其名姓/暴其尸县之千金/乃於邑曰/其是吾弟与/嗟乎/严仲子知吾弟/立起如韩/之巿/而死者果政也。18.乡人管彦少有才/而未知名/裒独以为必当自达/拔而友之/男女各始生/便共许为婚。19.人不得/则非其上也/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20.王黄门兄弟三人俱诣谢公/子猷子重多说俗事/子敬寒温而已/既出/坐客问谢公/向三贤孰愈/谢公曰/小者最胜/客曰/何以知之/谢公曰/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推此知之。二、高中文言文阅读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熊浃,字悦之,南昌人。正德九年进士。授礼科给事中。宁王宸濠将为变,浃与同邑御史熊兰草奏,授御史萧淮上之。濠仓卒举事,卒败,本两人早发之力。出核松潘边饷。副总兵张杰倚江彬势,赃累巨万,诱杀熟番上功启边衅,箠死千户以下至五百人。又尝率家众遮击副使胡澧。抚、按莫敢言。浃至,尽发其状,杰遂褫职。嘉靖初,由右给事中出为河南参议。外艰归。六年,服阕,召修《明伦大典》。超擢右佥都御史,协理院事。明年四月迁大理寺卿,俄迁右副都御史。《大典》成,转左。八年二月遂擢右都御史,掌院事。京师民张福诉里人张柱杀其母,东厂以闻,刑部坐柱死。不服,福姊亦泣诉官,谓母福自杀之,其邻人之词亦然。诏郎中魏应召覆按,改坐福。东厂奏法司妄出人罪,帝怒,下应召诏狱。浃是应召议,执如初。帝愈怒,褫浃职。给事中陆粲、刘希简争之,帝大怒,并下两人诏狱。侍郎许赞等遂抵柱死,应召及邻人俱充军,杖福姊百,人以为冤。当是时,帝方深疾孝、武两后家,柱实武宗后家夏氏仆,故帝必欲杀之。浃家居十年。至帝幸承天与近臣论旧人,乃召为南京礼部尚书,改兵部,参赞机务。二十一年召为兵部尚书,掌都察院事。居二年代许赞为吏部尚书帝于禁中筑乩仙台间用其言决威福浃论其妄帝大怒欲罪之以前议礼故不遽斥二品六年满,加太子太保,坐事夺俸者再。浃知帝意终不释,遂称病乞休。帝大怒,褫职为民。又十年卒。浃少有志节,自守严。虽由议礼显,然不甚党比,尤爱护人才,故其去吏部也,善类多思之。隆庆初,复官,予祭葬,谥恭肃。(节选自《明史·熊浃传》)(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居二年/代许赞为吏部尚书/帝于禁中筑乩仙台/间用其言决威福/浃论其妄/帝大怒/欲罪之/以前议礼/故不遽斥/B.

居二年代/许赞为吏部尚书/帝于禁中筑乩仙台间用/其言决威福/浃论其妄/帝大怒/欲罪之/以前议礼故不遽斥/C.

居二年/代许赞为吏部尚书/帝于禁中筑乩仙台间用/其言决威福/浃论其妄/帝大怒/欲罪之/以前议礼故不遽斥/D.

居二年代/许赞为吏部尚书/帝于禁中筑乩仙台/间用其言决威福/浃论其妄/帝大怒/欲罪之/以前议礼/故不遽斥/(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御史,古代具有监察性质的官职名,主要负责纠弹朝廷、诸侯、官吏的失职和不法行为。B.

外艰,中国古代丧制之名,通常指父丧或作为长房长孙在父亲去世之后遭遇的祖父之丧。C.

服阕,指服丧期间。旧俗尊亲去世后,服阕时禁止娱乐、交际,以表示哀悼。D.

东厂,即东缉事厂,官署名,中国明代设立的特权监察机构、特务机关和秘密警察机关。(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熊浃尽责尽力,忠于朝廷。宁王朱宸濠意图发动叛乱,担任礼科给事中的熊浃与同乡熊兰一起草拟奏章,通过御史萧淮上报朝廷。B.

熊浃不畏权势,正直敢言。张杰依仗江彬势力,胡作非为,无人敢言,熊浃却尽发其状;张柱案中,熊浃不惧冒犯龙颜,支持魏应召。C.

熊浃坚守志节,仕途坎坷。熊浃年轻时候就有志节,自我要求严格,一生中不结党营私,不苟且违心,多次遭遇处罚,最终乞归终老。D.

熊浃富有才华,爱护人才。熊浃一生在礼部、兵部、吏部等多部门任职,颇有建树,还曾编撰《明伦大典》;在执任中,爱护人才,甚有口碑。(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濠仓卒举事,卒败,本两人早发之力。②东厂奏法司妄出人罪,帝怒,下应召诏狱。【答案】(1)A(2)C(3)C(4)①朱宸濠仓促之中发动叛乱,最终失败,根源是熊浃、熊兰两人及时揭发的功劳。②东厂向皇帝上奏说司法官员胡乱开脱他人罪名,皇帝大怒,把魏应召关进监狱。【解析】【分析】(1)本句找出句中名词代词,“许赞”“吏部尚书”“帝”“禁中”“乩仙台”“浃”“之”等,然后根据语法和句意进行排除。BD项,“代”是动词,意思是“接替”,宾语是“许赞”,故与“许赞”不能断开,排除BD两项;C项,“用”的宾语是“其言”,即求神问卜得来的话,故“用”与“其言”不能断开,排除C项。故选A。(2)C项,“服阕,指服丧期间”错误,“服阕”指古代守丧期满除去丧服。故选C。(3)C项,“最终乞归终老”错误,结合文本内容“浃知帝意终不释,遂称病乞休。帝大怒,褫职为民”分析可知,熊浃意欲称病乞休,结果惹怒皇上,革职为民。故选C。(4)①中,“举事”,发动叛乱;第一个“卒”通“猝”,突然、仓促,第二个“卒”,最终;“本”,根源、根本;“力”,功劳。②中,“法司”,司法官员,主管法律官员;“妄”,胡乱;“下……诏狱”,把……关进诏狱。故答案为:⑴A;⑵C;⑶C;⑷①朱宸濠仓促之中发动叛乱,最终失败,根源是熊浃、熊兰两人及时揭发的功劳。②东厂向皇帝上奏说司法官员胡乱开脱他人罪名,皇帝大怒,把魏应召关进监狱。【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常见的句首句尾语气词、句式、修辞、意思进行断句。本题可以根据句中动词、虚词、句子结构,抓住关键词,然后根据语意进行断句。(2)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3)本题考查把握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此类题目要梳理原文内容,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把各个选项与原文内容进行细致比对,逐个排除。(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文句翻译首先要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重点字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语法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附参考译文】

熊浃,字悦之,南昌人。正德九年考中进士。朝廷授予他礼科给事中的官职。宁王朱宸濠准备发动篡夺皇位的叛乱,熊浃与同乡人御史熊兰一起写好奏章,交给御史萧淮上交皇帝。朱宸濠仓促之中发动叛乱,最终失败,根源是熊浃、熊兰两人及时揭发的功劳。熊浃调出京城到松潘核查边境上的军饷。副总兵张杰倚仗江彬的势力,赃款累积巨万,张杰诱杀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然后向朝廷表功,挑起边疆的民族矛盾,打死千户以下的人员达五百人之多。又曾率自家兵丁拦击副使胡澧。来边境巡查的巡抚、巡按没有人敢说话。熊浃来到边境,把张杰的罪状全部揭发出来,张杰于是被夺去官职。嘉靖初年,熊浃由右给事中外调任河南参议。因父亲去世回家。嘉靖六年,服丧期满,熊浃被召回编修《明伦大典》。越级提升为右佥都御史,协助管理都御院的政事。第二年四月提升为大理寺卿,不久又升为右副都御史。《明伦大典》编修结束,转任左都御史。嘉靖八年二月就提升为右都御史,掌管都御院的政事。京城平民张福状告邻里张柱杀害了他的母亲,东厂把案子向皇帝报告,刑部判处张柱死刑。张柱不服,张福的姐姐也向官府哭诉,说母亲是张福自己杀死的,他家邻人们的证词也是这样说的。皇帝下诏让郎中魏应召重新审判,改判张福有罪。东厂向皇帝上奏说司法官员胡乱开脱他人罪名,皇帝大怒,把魏应召关进监狱。熊浃认为魏应召的意见是正确的,坚持魏应召当初的判决。皇帝更加恼怒,夺去了熊浃的官职。给事中陆粲、刘希简据理力争,皇帝大怒,把他两人一起抓进监狱。侍郎许赞等人于是判处张柱死刑,魏应召以及张柱的邻人都被判处充军,张福的姐姐被处以杖打一百的刑罚,人们都认为这是一起冤案。在当时,皇帝正深深地痛恨孝后和武后这两家,张柱其实是武宗后家夏氏的仆人,所以皇帝必定要杀掉他。熊浃被削职后在家待了十年。直到皇帝到承天与近臣们谈论过去的那些人,于是召回熊浃让他担任南京礼部尚书,又改任兵部,参与协助军机事务。嘉靖二十一年召熊浃担任兵部尚书,掌管都察院的政事。过了两年,接替许赞任吏部尚书。皇帝在禁宫中修筑乩仙台,暗中用求神问卜得来的话决断祸福,熊浃说这样做太荒唐。皇帝大怒,想给他治罪,因熊浃先前有功所以没有立即惩治他。熊浃任二品官职六年期满,加封为太子太保,因事获罪而两次受到降低俸禄的处罚。熊浃知道皇帝心中对他的怨恨始终没有消除,于是以生病为借口请求退休。皇帝大怒,将他削职为民。又过了十年,熊浃去世。熊浃年轻时有志向和节操,严于律己。虽因议论礼制而有名望,他从不与朋党勾结,特别爱护人才。所以他离开吏部,许多正直的人都思念他。隆庆初年,朝廷恢复他的官职,给他举办了追悼、安葬仪式,谥号恭肃。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亡妻冯孺人行述朱彝尊

孺人姓冯氏,讳福贞,字海媛,世居嘉兴练浦之阳。考讳镇鼎,归安县儒学教谕。教谕君为学官,弟子有名,交渐广,徙碧漪坊,去先太傅文恪公第近止百步。教谕君年过四十无子,生孺人,特珍爱之。五龄,延塾师陈翁,授《毛诗》《孝经》。有费姥者,往来教谕君家。见孺人聪慧,为先妣唐孺人述之,唐孺人属姥为妁。是夕,教谕君梦文恪公衣衮造其门,遂以孺人许彝尊为配。寒家自文恪公以宰辅归里,墓田外无半亩之产。至本生考安度先生,家计愈窘,岁饥,恒乏食,行媒既通,力不能纳币①。彝尊年十七,为赘婿于冯氏之宅。遭乱,两家各去其居,安度先生播迁塘桥之北。

彝尊既昏,孺人赞予往侍养。教谕君以田二十亩持券付孺人,孺人语予曰:“割父之田以奉翁,非力养矣。”辞不受,挈其女至塘桥,鬻所有金条脱,治饔膳。隘不能容,遂赁梅里道南茅亭之居,迎先生至里。

予年二十,即以诗古文辞见知于江左之耆儒遗老。时四方知名士往来于禾者,辄造梅里,孺人治酒肴必丰,虽夜分区画立办。宾客过者,谈宴极欢,或淹留旬日方去。花钿无多,尽付质库,昼夜纺绩以赎。客至,复质,如是以为常。岁癸卯,予客永嘉。其冬,安度先生病革,家无斗储,孺人邀予姊妹同视汤药。予归未旬日,而安度先生弃世。孺人哀毁,治丧事靡不中礼。

既而予游大同,转客太原,入于京师,复留济南。孺人力持门户,延经师于家诲昆田,必具酒肉,操作愈勤。夜率二女治机绞不辍,坐昆田于纺车之旁,执卷于灯背,令就火光课昼所读书,必成诵乃已。凡昆田交游至,或有燕朋杂于坐,孺人必严诫勿与交。

孺人归予将五十年,盖终身忧患,未尝一日自安。平居慈爱,虽渔娃灶妾,食必推与之。以是孺人之殁,闻者无不叹息。呜呼!悲夫!谨摭其遗行,以告立言之君子。(节选自《曝书亭集》)【注】①纳币:古代婚礼六礼之一,男方向女方送聘礼。条脱:古代臂饰。禾:嘉禾,嘉兴的古称。(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梦文恪公衣衮造其门

造:拜访

B.

孺人赞予往侍养

赞:称赞C.

治丧事靡不中礼

中:符合

D.

令就火光课昼所读书

课:学习(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寒家自文恪公以宰辅归里

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B.

江左之耆儒遗老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C.

延经师于家诲昆田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D.

谨摭其遗行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割父之田以奉翁,非力养矣。②花钿无多,尽付质库,昼夜纺绩以赎。(4)文章第三至五段,记述了冯孺人哪些方面的“遗行”?请简要概括。【答案】(1)B(2)A(3)①割取父亲的田地来奉养公公,这不是尽力奉养(父母的做法)。②(冯孺人)首饰没有多少,全部抵押给当铺,白天夜晚纺纱绩麻来换回(典当的首饰)。(4)奉亲养老,相夫待客,教育子女,慈爱待下。【解析】【分析】(1)B项,“孺人赞予往侍养”中“赞”如解释为“称赞”,则与语境不合;“赞”在此处是“资助”的意思,属于“赞”的生僻义。《易经》有言,“赞者,佐而助成。”同学们在平时要多加强文言文的积累。D项中的“课”属于词类活用现象,这也属于实词常考查的类型,同学们需要多加注意。故选B项。(2)A项,两个“以”都是介词,翻译为“凭借……的身份”。B项,第一个“之”是结构助词“的”,第二个“之”需要重点关注,这里容易被误翻为“的”,而实际上是指示代词,表示“这一类的人”,类似的课内例句还有“巫医乐师百工之人”。C项,第一个“于”意思是“到”,第二个“于”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D项,第一个“其”译为“她的”,第二个“其”译为“一定”,表示强调语气。故选A项。(3)本题中,第一句重点实词为“割”“奉”“力养”,翻译时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割”,割取;“以”,目的连词,来;“奉”,奉养;“力养”,尽力奉养;“非……”,否地判断句。第二句的重点实词为“花钿”“质库”“绩”,翻译时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花钿”,本是古时妇女脸上的一种花饰,此处代指“首饰”;“质库”,当铺;“纺绩”,把丝麻等纤维纺成纱或线;“以”,目的连词,来。(4)从文中来看,文章第三至五段,分别讲了冯孺人典当首饰招待四方名士、倾心尽力侍奉公公并料理丧事、力持门户抚养孩子、慈爱乡里帮助贫苦之人的事,但是要注意这些都是事件,而非题目中问的“方面”,因此考生在作答时还需要再进一步进行概括,大致可分为招待客人、侍奉公公、抚养子女、对待乡里四个方面。故答案为:⑴B;⑵A;⑶①割取父亲的田地来奉养公公,这不是尽力奉养(父母的做法)。②(冯孺人)首饰没有多少,全部抵押给当铺,白天夜晚纺纱绩麻来换回(典当的首饰)。⑷奉亲养老,相夫待客,教育子女,慈爱待下。【点评】⑴该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一般以选择题为主,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偏义复词等,重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即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完成这类题,需要考生在课下多做练习,熟记重点实词的意思。在考试过程中,还要有语境意识,把考查的词放在上下文语境中分析。⑵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涉及18个常见虚词,重在考查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与否。完成这类题目,首先需要关注词性的差异。虚词数量不多,但是用法纷繁,掌握起来不容易。有的虚词意义一样,只是词性有细微差别,这就需要考生对虚词词性足够重视。⑶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包括实词理解能力、虚词理解能力、句式理解能力、整体理解能力。总的来说,翻译题需要做到关注字词句,落实得分点。⑷该题考查文言文概括分析的能力。这就要求考生在阅读文本时理解文本意思,概括主要内容。【附参考译文】

亡妻姓冯,名福贞,字海媛,世代居住在嘉兴练浦的北面。他的先父名镇鼎,担任归安县儒学教谕。教谕君担任学官,学生很有名望,他的交际也渐渐广泛,搬迁到碧漪坊居住,这里距离我的先祖太傅文恪公的宅第只有百步之近。教谕君年过四十没有孩子,生下我的妻子,特别珍惜喜爱她。五岁的时候,请来塾师陈翁,教授她《毛诗》《孝经》。有一位姓费的老婆婆,到教谕君家来。见我的妻子很聪明,就向我的先母唐孺人叙述这件事,唐孺人就嘱托老婆婆去做媒人。这天夜里,教谕君梦见文恪公穿着官服到门上来拜访,于是就将妻子许配给我。我家自从文恪公凭宰辅的身份回归故里,除了墓田外没有半亩田产。到我的生父安度先生时,家计更加困窘,遇上荒年,常常缺少食物,媒人说媒之后,没有能力送去聘礼。我这年十七岁,到冯家做了入赘的女婿。遭遇乱世,两家都离开了自己的居所,我父亲就搬到了塘桥北。

我结婚之后,妻子佐助我去侍奉供养我的父亲。教谕君拿二十亩土地的田契交给我妻子。妻子对我说:“分割我父亲的土地来奉养公公,我们就不是竭尽全力在奉养。就推辞没有接受,带上她的女儿到塘桥,卖掉她的金手镯,为我父亲备办饭食。房屋太狭小了,容不下多人居住,就到梅里道南茅亭租下房子,将我父亲接到梅里。

我二十岁时,就凭着诗辞古文被江东的德高望重的宿儒知晓。当时四面八方有名的往来于嘉禾的读书人,经常到梅里看望我,我妻子一定备办丰盛的酒菜,即使半夜也立即筹划办理。前来拜望的宾客,谈笑宴饮非常高兴,有的停留十天才离开。首饰已经所剩无几,都抵押给了当铺,妻子昼夜不停地纺织来赎回它们。客人来了,就再去抵押,像这样都习以为常了。癸卯年,我客居永嘉。这年冬天,我父亲病重,家里没有一斗米的储蓄,我妻子就请我姊妹一同来端汤喂药。我回家不到十天,父亲就离世了。我妻子因悲伤过度而容颜消损,办理丧事没有不符合礼节的。

不久我到大同游历,转而客居太原,到达京城,又滞留在济南。妻子竭力持家,请老师到家中教导昆田,一定为老师备办好酒好肉,操持劳作更加勤勉。夜里带领两个女孩不停地纺织,让昆田坐在纺车旁,拿着书卷在灯后面,让他就着灯光学习白天读过的书,一定要能够背诵出来才停下来。凡是昆田结交的朋友来到家里,如有不讲规矩的朋友夹杂其中,我妻子一定严厉告诫他不要和这人交往。

我妻子嫁给我将近五十年,一生处于忧患之中,不曾有一日过上安稳日子。平时为人慈爱,即使是打渔的孩子烧饭的婢女,也一定把自己的饭食让给他们吃。所以我妻子去世时,听到的人没有不叹息。唉,真叫人悲伤啊!这里拾取一些她遗留的事迹,来告诉给著书立传的君子。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华,字德辉,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授修撰。弘治中,累官学士、少詹事。华有器度,在讲幄[注]最久,孝宗甚眷之。正德初,进礼部左侍郎。以守仁忤刘瑾,出为南京吏部尚书,坐事罢。瑾败,乃复故。华性孝,母年逾百岁卒。华已年七十余、犹寝苫蔬食,土论多之。

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年十五访山海诸关时阑出塞,纵观山川形胜。弱冠举乡试,学大进。顾益好言兵,且善射。登弘治十二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决囚江北,引疾归。起补兵部主事。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瑾诛,量移庐陵知县。十一-年八月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戡宁王宸濠乱。嘉靖六年,诏守仁总督两广兼巡抚。守仁已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

守仁天姿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硃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不苟言笑。游九华归,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谓宋周、程二子后,惟象山陆氏简易直捷,有以接孟氏之传。而硃子《集注》《或问》之类,乃中年未定之说。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有删改)【注释】讲幄:指天子、太子听讲官进讲之处。(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年十五/访山海诸关/B.

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年十五/访山海诸关/C.

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年十五/访山海诸关/D.

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年十五/访山海诸关/(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礼部,中国古代官署之一,掌管五礼之仪制及学校贡举之法,长官称礼部尚书。B.

弱冠,古代男子十八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到二十岁,故称“弱冠”。C.

乡试,古代科举考试之一,由各地主持考试,一般在八月举行,又称“秋闱”。D.

擢,提升官职,此外“授”“除”“拜”均可表示授予官职,“迁”则指官职调动。(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华德才兼备,深受世人好评。他曾考中状元,担任学士等职,深受孝宗眷顾,年逾古稀,仍能依制为母守孝,受到士人赞美。B.

王守仁不畏权贵,惨遭廷杖贬谪。他为了营救被刘瑾逮捕的戴铣等人,直言上奏,却惨遭杖责,被贬离京,担任南京吏部尚书。C.

王守仁因俗化导,深受百姓爱戴。他担任贵州龙场驿丞时根据当地习俗教化引导百姓,夷人十分欢喜,纷纷伐木造屋供其居住。D.

王守仁勤奋刻苦,开创阳明心学。他探求程朱理学,数年也无收获,居蛮荒无书籍,仍终日研究旧有知识,求之于心格物致知。(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华性孝,母年逾百岁卒。华已年七十余,犹寝苫蔬食,士论多之。②守仁已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答案】(1)C(2)B(3)B(4)①王华生性孝顺,母亲年龄超过一百岁去世。王华已经七十多岁,仍然睡在草席上,以蔬菜为食物,士人评论赞美他。②王守仁不久病得很重,上疏请求退休,举荐郧阳巡抚林皇代替自己,未等待诏命下达就还乡了。【解析】【分析】(1)本句找出句中名词代词,“守仁”“祖母”“神人”“云”“异人”“之”“山海诸关”等,然后根据语法和句意进行排除。AB项,“名”是名词作动词,命名,取名,宾语是“云”,故应在“云”后断开,排除AB两项;D项,“异人拊之”,主语是“异人”,谓语是“拊”,宾语是“之”,主谓宾俱全,结构完整,且“更名”的宾语是“守仁”,故应在“之”和“更名”之间断开,排除D项。故选C。(2)B项,“弱冠,古代男子十八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到二十岁,故称‘弱冠’”错误,应该是二十岁,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故选B。(3)B项,“王守仁不畏权贵,惨遭廷杖贬谪。他为了营救被刘瑾逮捕的戴铣等人,直言上奏,却惨遭杖责,被贬离京,担任南京吏部尚书”错误,选项将王华和王守仁的事件掺杂到一起,第一段说“以守仁忤刘瑾,出为南京吏部尚书”,这里“出为南京吏部尚书”应是王华;第二段说“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王守仁直言上奏,应是被贬谪到贵州,担任贵州龙场驿丞。故选B。(4)①中,“逾”,超过;“卒”,去世;“犹”,仍然;“寝苫蔬食”,睡在草席上,以蔬菜为食物;“论”,评论,“多”,赞美;“之”,代词,代王华。②中,“甚”,厉害;“疏”,上疏;“乞骸骨”,请求退休;“举”,推举,举荐;“自代”,宾语前置句,应为“代自”,代替自己;“俟”,等候,等待;“归”,回乡。故答案为:⑴C;⑵B;⑶B;⑷①王华生性孝顺,母亲年龄超过一百岁去世。王华已经七十多岁,仍然睡在草席上,以蔬菜为食物,士人评论赞美他。②王守仁不久病得很重,上疏请求退休,举荐郧阳巡抚林皇代替自己,未等待诏命下达就还乡了。【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常见的句首句尾语气词、句式、修辞、意思进行断句。本题可以根据句中动词、虚词、句子结构,抓住关键词,然后根据语意进行断句。(2)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3)本题考查把握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此类题目要梳理原文内容,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把各个选项与原文内容进行细致比对,逐个排除。(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文句翻译首先要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重点字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语法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昔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史记·孙子吴起列传》)(1)下列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B.

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C.

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D.

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殷纣为商代末代国君,在位期间统治失控,好酒淫乐,暴殓酷刑,是有名的暴君。B.

武王是周文王之子,继承其父遗志,联合众多部族与商激战,灭商,建立周王朝。C.

三晋,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战国时期的韩、赵、燕三国,史上又称“三晋”。D.

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最高官位,辅佐楚国国君,执掌全国的军政大权。(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吴起怜恤士卒,带兵屡建奇功。他本是卫国人,先是率鲁军抗齐得胜,后又率魏军攻陷秦国五城;这些战功都和他善于为将、与士卒同甘共苦密不可分。B.

吴起劝告魏侯,修德重于据险。魏武侯沿西河而下时,指出江河之固是魏国之宝;吴起表示,治国依据山河险固不如推行德政,修德才能免于国家灭亡。C.

吴起声名渐起,遭到公叔嫉妒。他虽然对田文担任魏相表示不悦,但不久就平复了心情。而公叔继田文后为相,他深表不满,担心被害,于是逃往楚国。D.

吴起为楚建功,反而受到祸害。他到楚国后虽然屡建奇功,而原本的楚国贵戚却想加害与他,施暴者乱箭射击吴起;太子继位之后,这才诛杀作乱之人。(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②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答案】(1)B(2)C(3)C(4)①田文说:“这就是我的职位比您高的原因啊。”吴起这才明白在这方面不如田文。②等悼王一死,王室大臣发动骚乱,攻打吴起,吴起逃到楚王停尸的地方,附伏在悼王的尸体上。【解析】【分析】(1)划线句子的大意是:鲁国就有人诋毁吴起说:“鲁国虽然是个小国,却有着战胜国的名声,那么诸侯各国就要谋算鲁国了。况且鲁国和卫国是兄弟国家,鲁君要是重用吴起,就等于抛弃了卫国。”鲁君怀疑吴起,疏远了吴起。句中,“而有战胜之名”中的“名”(名声)与“之”(的)是不可分割的。排除D项。“而君用起则是弃卫”中“而……则是……”这是一个固定结构,在“则是”前面要停顿,与“弃卫”不能断开。排除C项。“疑之”的主语是“鲁君”不是“君”。排除A项。分析可知,B项断句正确。故选B。(2)C项解说错误,三晋指春秋末韩、赵、魏三家分晋。故选C。(3)C项,“公叔继田文后为相,他深表不满”分析错误。文中并未提到吴起对公叔继任相位的不满。故选C。(4)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与特殊句式的翻译:①“所以”,……的原因。第一处“乃”,就是。第二处“乃”,才。“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是判断句式。②“及”,等到。“作乱”,发生骚乱。“走”,逃跑。“之”,到。故答案为:⑴B;⑵C;⑶C;⑷①田文说:“这就是我的职位比您高的原因啊。”吴起这才明白在这方面不如田文。②等悼王一死,王室大臣发动骚乱,攻打吴起,吴起逃到楚王停尸的地方,附伏在悼王的尸体上。【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是翻译的另一种形式,如果不能翻译则采用文字标志断句和语法断句。一般来说名词代词常作主语或者宾语,因此出现名词或代词就在此前或后断句,还有就是出现的一些虚词,表示语气常句尾,可在此后断句,如果是发语词,常在句首,可在此前断句。(2)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3)此题考查综合分析的能力。综合分析题,需要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对选项逐一排查,设误常常有时间与发生的事与原文不同,人和事不同,地和事不同,学生在这些方面要注意;在选项中也可考查某些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参考译文】

吴起是卫国人,善于用兵,奉事鲁国国君。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君任命他做了将军,率领军队攻打齐国,把齐军打得大败。

鲁国就有人诋毁吴起说:“鲁国虽然是个小国,却有着战胜国的名声,那么诸侯各国就要谋算鲁国了。况且鲁国和卫国是兄弟国家,鲁君要是重用吴起,就等于抛弃了卫国。”鲁君怀疑吴起,疏远了吴起。这时,吴起听说魏国文侯贤明,想去奉事他。魏文侯就任用他为主将,攻打秦国,夺取了五座城池。吴起做主将,跟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伙食,和士兵们同甘共苦。有个士兵生了恶性毒疮,吴起替他吸吮浓液。这个士兵的母亲听说后,就放声大哭。说:“往年吴将军替他父亲吸吮毒疮,他父亲在战场上勇往直前,就死在敌人手里。如今吴将军又给他儿子吸吮毒疮,我不知道他又会在什么时候死在什么地方。”魏文侯因为吴起善于用兵打仗,廉洁不贪,待人公平,能取得所有将士的欢心,就任命他担任西河地区的长官,来抗拒秦国和韩国。魏文侯死后,吴起奉事他的儿子魏武侯。武侯泛舟黄河顺流而下,船到半途,回过头来对吴起说:“山川是如此的险要、壮美哟,这是魏国的瑰宝啊!”吴起回答说:“殷纣的领土,左边有孟门山,右边有太行山,常山在它的北边,黄河流经它的南面,因为他不施仁德,武王把他杀了。由此看来,政权稳固在于给百姓施以恩德,不在于地理形势的险要。”武侯回答说:“讲的好。”吴起做西河守,取得了很高的声望。魏国设置了相位,任命田文做国相。吴起很不高兴,对田文说:“请让我与您比一比功劳,可以吗?”田文说:“国君还年轻,国人疑虑不安,大臣不亲附,百姓不信任,正当处在这个时候,是把政事托付给您呢,还是应当托付给我?”吴起沉默了许久,然后说:“应该托付给您啊。”田文说:“这就是我的职位比您高的原因啊。”吴起这才明白在这方面不如田文。田文死后,公叔出任国相,娶了魏君的女儿,却畏忌吴起。吴起怕招来灾祸,于是离开魏国,随即就到楚国去了。楚悼王一向就听说吴起贤能,刚到楚国就任命他为国相。于是向南平定了百越;向北吞并了陈国和蔡国,打退韩、赵、魏三国的进攻;向西又讨伐了秦国。诸侯各国对楚国的强大感到忧虑。以往被吴起停止供给的疏远王族都想谋害吴起。等悼公一死,王室大臣发动骚乱,攻打吴起,吴起逃到楚王停尸的地方,附伏在悼王的尸体上。攻打吴起的那帮人趁机用箭射吴起,同时也射中了悼王的尸体。等把悼王安葬停当后,太子即位。就让令尹把射杀吴起同时射中悼王尸体的人,全部处死。由于射杀吴起而被灭族的有七十多家。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光祖,字华父,婺州金华人。宝庆二年进士,调新喻主簿,已有能名。移浙两提点刑狱,时暂兼权浙西提举常平。拜户部尚书兼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帝谕丞相谢方叔趣入觐乞严下海米禁历陈京师艰食和籴增价海道致寇三害。加宝章阁直学士、沿江制置使、江东安抚使、知建康府兼行宫留守。始至官,即以常例公用器皿钱二十万缗支犒军民,减租税,养鳏寡孤疾无告之人,招兵置砦,给钱助诸军昏嫁。兴学校,礼贤才,辟召僚属,皆极一时之选。拜端明殿学士、知江陵府,去而建康之民思之不已。帝闻,命以资政殿学士再知建康,士女相庆。光祖益思宽养民力,兴废起坏,知无不为,蠲除前政逋负钱百余万缗,鱼利税课悉罢减予民,修建明道、南轩书院及上元县学。撙节费用,建平籴仓,贮米十五万石,发籴常减于市价,以利小民。修饬武备,防拓要害,边赖以安。其为政宽猛适宜,事存大体。公田法行,光祖移书贾似道言公田法非便,乞不以及江东,必欲行之,罢光祖乃可。召赴行在,迁提领户部财用兼知临安府。会岁饥,荣王府积粟不发廩,光祖谒王,辞以故。明日往,亦如之,又明日又往,卧客次,王不得已见焉。光祖厉声曰:“天下孰不知大王子为储君,大王不于此时收人心乎?”王以无粟辞;光祖探怀中文书曰:“某庄某仓若干。”王无以辞,得粟活民甚多。再以江安抚使知建康,郡民为建祠六所。乞致仕,不许。咸淳五年,拜知枢密院事兼参如政事,以监察御史曾渊子言罢。给事中卢钺复缴奏新命,以全紫光禄大夫致仕,卒,谥庄敏。(节选自《宋史·马光祖传》,有删减)(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谕丞相谢方叔趣入/觐乞严下海/米禁历陈京师艰食/和籴增价/海道致寇三害B.帝谕丞相谢方叔趣入/觐乞严下海米禁/历陈京师艰/食和籴/增价海道/致寇三害C.帝谕丞相谢方叔趣入觐/乞严下海米禁/历陈京师艰食/和籴增价/海道致寇三害D.帝谕丞相谢方叔趣入觐/乞严下海/米禁历陈京师艰/食和籴/增价海道/致寇三害(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权,官职调动词语,指兼任官职。除此之外同样可以表示兼任官职的词语还有兼、领、假、摄、守等。B.户部,古代官署名。掌管全国土地、军需、赋税、户籍、俸禄、粮饷、财政收支,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C.鳏寡,及鳏夫和寡妇。鳏,指年老无妻或丧妻的男子;寡,指年老无夫或丧夫的女子。鳏寡,可泛指老弱孤苦的人。D.建祠,文中指为纪念官员功德,表达对造福当地的官员的感激之情而在其生前所立的祠堂,即建生祠。(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兴祖兴办教育,重视贤才。他修建明道、南轩书院及上元县学,此外他对贤才也以礼相待,所征召的下属官员,都是当时最出色的人选。B.马兴祖加强边防,以固境安。他在建康任上曾招兵设寨,甚至提供钱财帮助众位士兵娶亲,还曾修整军事装备,防守重要关口,边境得以安定。C.马光祖广施仁政,深受爱戴。他第二次担任建康知府时,兴修废坏,免除前任拖欠钱款,减免鱼利赋税,以至于离任后建康百姓对他思念不止。D.马光祖为民请命,不畏权贵。他写信给贾似道说如果定要在江东实行公田法,除非罢免自己:任临安知府期间,他厉声指责荣王,获得粮食,存活百姓。(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撙节费用,建平籴仓,贮米十五万石,发籴常减于市价,以利小民。②会岁饥,荣王府积粟不发廩,光祖谒王,辞以故。【答案】(1)C(2)A(3)C(4)①(马光祖)节省费用,建立平籴仓,贮存十五万石米,发卖藏米常常比市价低,来使老百姓获得好处。②适逢这年饥荒,荣王府存积粮食不打开粮仓(赈济),马光祖拜见荣王,荣王借故(用理由)推辞。【解析】【分析】(1)“入觐”,指地方官员入朝进见帝王,中间不应断开,故排除A项、B项;“艰食”,指粮食匮乏;“和籴”,指古时官府以议价交易为名向民间强制征购粮食。京师艰、食和籴在语意逻辑上不合理,同时从主谓短语、句子结构对称、三个事件成并列关系等角度考虑,排除D项。该句语意:皇帝指示丞相谢方叔催促他进京觐见,(马光祖)请求加强运米下海的禁令,……陈述京城粮食短缺、和籴涨价、海路招致强盗三大危害。故选C。(2)A项,“假、摄”不表示兼任职务。“权”,暂时代理官职。“兼”,兼任官职;领,兼任(较低职务);假,暂时代理官职;摄,代理职务;守,暂时署理职务,多指官阶低的人署理官阶高的职务。故选A。(3)C项,“他第二次担任建康知府时,兴修废坏,免除前任拖欠钱款,减免鱼利赋税,以至于离任后建康百姓对他思念不止”错误。“百姓对他思念不已”是在马光祖第一次担任建康知府的时候,时间错误。故选C。(4)①补充主语“马光祖”;“撙节”,节省;“减于市价”(状语后置),比市价低;“发籴”,发卖藏米、发卖之前买入的米;“以”,连词,表目的,来;“利”,使动,使……获得好处。②“会”,适逢,正赶上;“发廪”,打开粮仓;“谒”,拜见;“以”,介词,用;“辞以故”补充主语“荣王”,状语后置句。故答案为:⑴C;⑵A;⑶C;⑷①(马光祖)节省费用,建立平籴仓,贮存十五万石米,发卖藏米常常比市价低,来使老百姓获得好处。②适逢这年饥荒,荣王府存积粮食不打开粮仓(赈济),马光祖拜见荣王,荣王借故(用理由)推辞。【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是翻译的另一种形式,如果不能翻译则采用文字标志断句和语法断句。一般来说名词代词常作主语或者宾语,因此出现名词或代词就在此前或后断句,还有就是出现的一些虚词,表示语气常句尾,可在此后断句,如果是发语词,常在句首,可在此前断句。(2)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3)此题考查综合分析的能力。综合分析题,需要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对选项逐一排查,设误常常有时间与发生的事与原文不同,人和事不同,地和事不同,学生在这些方面要注意;在选项中也可考查某些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参考译文】

马光祖字华父,婺州金华人。宝庆二年进士,调任新喻县主簿,已经有能干的名声。调任淅西提点刑狱,当时暂且兼仼代理浙西提举常平。拜仼户部尚书兼临安府知府、渐西安抚使。皇帝指示丞相谢方叔催促他进京觐见,请求加强运米下海的禁令。……陈述京城粮食短缺、和籴涨价、海路招致强盗三大危害。加宝章阁直学士、沿江制置使、江东安抚使、建康府知府兼行宫留守。刚到任上,就将通常定的公用器皿钱二十万支付犒赏军民,减少租税,赡养鰥夫寡妇孤儿患病没有依靠的人,招兵设寨,提供钱财帮助众位士兵娶亲。兴建学校,礼待贤才,征召下属官员,都是当时最出色的人选。拜授端明殿学士、江陵府知府,离任以后建康的百姓思念不止。皇帝听后,命他以资政殿学士再任建康知府,男男女女互相庆贺。马光祖更加想着宽舒滋养百姓财力,兴修废坏,知道的没有不去实行的,免除前任拖欠钱款一百多万缗,鱼利赋税全部减免给予百姓,修建明道、南轩书院以及上元县学。节省费用,建立平籴仓,贮存十五万石米,发卖藏米常常比市价低,来使老百姓获得好处。修整军事装备,防守重要关口,边境靠他得以安定。他治政宽严恰当,处事全大体。公田法推行,马光祖写信给贾似道说公田法不合适,请求不要推广到江东,如果定要实行,罢了马光祖的职才行。召他前往皇帝所在地,迁为提领户部财用兼知临安府。适逢这年饥荒荣王府存积粮食不打开粮仓(赈济),光祖拜见荣王,荣王用理由推辞。第二天前往,也是这样,又过一天再去,躺在会客处,王没有办法才见他。马光祖声音严厉地说:“天下谁不知道大王的儿子是太子,大王还不在这时候收服民心吗?”王以没有粮食为由推辞;马光祖取出怀中文书说:“某庄某仓有多少。王没有办法推辞,获得粮食救活了很多百姓。再次以江东安抚使为建康知府,郡民给他建了六座生祠。请求退休,不允许。咸淳五年,拜任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因遭到监察御史曾渊子弹劾罢职。给事中卢钺又驳回新的任命,以金紫光禄大夫退休,去世,谥号庄敏。7.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学而》

材料二: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材料三: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1)“出则弟”句中“弟”的意思是________,“则以学文”中的“文”指的是________。(2)请从材料二、三中任选一则,谈淡你对“仁”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答案】(1)顺从和敬爱兄长;《诗》《书》《礼》《乐》等传统文化经典(能答出“文化经典”即可)(2)示例:宁愿牺牲自己的生命,以成就自己的仁德;宁愿抛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正义。杀身成仁,这是儒学所主张的基本道德准则,对后世产生了深刻影响。自古以来,它就激励着如谭嗣同、瞿秋白等一大批仁人志士为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解析】【分析】(1)“弟”,结合语境出外要敬爱师长分析,“悌”的古字。弟弟尊敬顺从兄长。“文”,结合就用来学习文化知识分析,译为《诗》《书》《礼》《乐》等传统文化经典。(2)结合材料二内容分析,“仁”是做人的最高原则。虽然生命对每个人来讲都是十分宝贵的,但还有比生命更可宝贵的,那就是“仁”。“杀身成仁”,就是要人们在生死关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的品德。自古至今,它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结合材料三内容分析,称之为仁的人,一定是自己要站稳,也要让别人站稳,自己要腾达,也要让别人腾达。只有从自己身边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乐于助人,这才是可能通往仁的路。譬的意思为比喻,打比方。对后世的影响可以结合一些仁人志士的事迹来写。故答案为:⑴顺从和敬爱兄长

《诗》《书》《礼》《乐》等传统文化经典(能答出“文化经典”即可)⑵示例:宁愿牺牲自己的生命,以成就自己的仁德;宁愿抛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正义。杀身成仁,这是儒学所主张的基本道德准则,对后世产生了深刻影响。自古以来,它就激励着如谭嗣同、瞿秋白等一大批仁人志士为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能力。把握文章内容,一定要通读全文,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和主题,在此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回归文章,找到相应的答题区域,仔细阅读,根据题目要求提取相关的内容答题。(2)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这需要整体理解原文内容,仔细对照作答。理解文章内容,要把握时间、人物、事件以及文中人物的观点态度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参考译文】

孔子说:“小孩子在父母跟前要孝顺,出外要敬爱师长,说话要谨慎,言而有信,和所有人都友爱相处,亲近那些具有仁爱之心的人。做到这些以后,如果还有剩余的精力,就用来学习文化知识。”

孔子说:“志士仁人决不为了自己的享受做出损害仁义的事情,而是宁可牺牲自己也也要恪守仁义的原则”。

孔子说:“仁德的人,自己想站得住首先使别人也能站得住,自己做到通达事理首先要使别人也通达事理。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阅读小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授修撰,累官学士。华性孝,母岑年逾百岁卒。华已年七十余,犹寝苫蔬食,士论多之。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土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仨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瑾诛,量移庐陵知县。屡迁考功郎中,擢南京太仆少卿,就迁鸿胪卿。十四年六月,宁王宸濠反,知县顾佖以告。守仁急趋吉安,因集众议曰:“贼若出长江顺流东下,则南都不可保。吾欲以计挠之,少迟旬日无患矣。”乃多遣间谍,檄府县言:“都督许泰、郤永将边兵,都督刘晖、桂勇将京兵,各四万,水陆并进。南赣王守仁、湖广秦金各率所部合十六万,直捣南昌,所至有司缺供者,以军法论。”又为蜡书遗伪相李士实、刘养正,叙其归国之诚,令怂恿早发兵东下,而纵谍泄之。宸濠果疑。与士实、养正谋,则皆劝之疾趋南京即大位,宸濠益大疑。十余日诇知中外兵不至,乃悟守仁绐之。七月壬辰朔,留宜春王居守,而劫其众六万人,袭下九江、南康,出大江,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精锐悉出,守备虛。我军新集气锐,攻必破。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众曰“善”。宸濠果自安庆还兵。乙卯遇于黄家渡,诸军殊死战,贼大败,退保樵舍,联舟为方阵,尽出金宝犒士。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世宗甫即位,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守仁不赴,请归省。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簿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B.

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C.

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D.

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梄守仁/(2)下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通过由朝廷举办的殿试的考生的称号,文中“进士第一”指考中状元。B.

学士,原指读书的贵族子弟,后来演变成掌管文学撰述的官员名称,也可泛称有学问的人及文人学者。C.

归省,文中指回家省亲(探望父母),不同于鲁迅《社戏》中“归省”:那时我的祖母虽然还康健,但母亲也已分担了些家务,所以夏期便不能多日的归省了。D.

乞骸骨,意为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指古代官吏自请退职,与“致仕”的意思不太一致。(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守仁遇事足智多谋。使用离间计离间宁王和伪相之间的关系,这一计谋后来虽然被宁王识破,但起到了贻误叛军战机的作用。B.

王守仁为官忠诚职守。宁王叛乱发生之后,他听从朝廷调度,率领军队和边疆守兵、京城驻军一起水陆并进,直捣叛军驻地南昌。C.

王守仁能够总揽大局。在平定宁王的叛乱当中避实就虚,没有派兵救助安庆,而是抓住战机,攻破了叛军实力薄弱的南昌。D.

王守仁善于随机应变。在黄家渡决战中,叛军初战失利败退,把战船连在一起组成方阵,王守仁于是用火攻的方法一举击溃了叛军。(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华性孝,母岑年逾百岁卒。华已年七十余,犹寝苫蔬食,士论多之。②又为蜡书遗伪相李士实、刘养正,叙其归国之诚,令怂恿早发兵东下,而纵谍泄之。【答案】(1)B(2)C(3)B(4)①王华天性孝顺,母亲岑氏年纪超过百岁去世。王华已经七十多岁,仍睡草席吃粗食,士人评论此事时都赞美他。②(王守仁)又写了一封用蜡密封的信送给伪相李士实、刘养正,讲述他们归顺朝廷的诚意,让他们怂恿(宁王)早点发兵向东攻打(南都),然后放纵间谍泄露这件事。【解析】【分析】(1)正确断法:第一处“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