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江西省吉安市井冈山市宁冈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月期末生物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衡引起的疾病的是(
)A.长期吃热干面导致胃液pH变化引起胃病B.大脑皮层的S区细胞受损,导致该病人不能说话C.人体因缺铁而引起的贫血D.缺碘而引起的大脖子病【答案】D【分析】1、稳态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聚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2、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动态平衡;3、常见的稳态失调:①血糖平衡失调:低血糖、糖尿病等;②pH失调:酸中毒、碱中毒;③渗透压失调(如呕吐腹泻等),细胞形态、功能异常;④体温失调:发热、中暑等。【详解】A、胃液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所以长期吃热干面导致胃液pH变化引起胃病不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衡引起的疾病,A错误;B、大脑皮层的S区细胞受损属于神经系统的异常,不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B错误;C、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元素,血红蛋白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错误;D、缺碘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甲状腺激素是内环境的成分,D正确;故选D。2.下列与促胰液素的发现有关的4个实验(
)①稀盐酸注入狗的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②稀盐酸注入狗的静脉血液→胰腺不分泌胰液③稀盐酸注入狗的小肠肠腔(去除通向小肠的神经)→胰腺分泌胰液④狗的小肠黏膜+稀盐酸研磨制成提取液注入狗的静脉血液→胰腺分泌胰液对上述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A.实验②排除了盐酸作用于胰腺使其分泌胰液B.实验③胰腺分泌胰液是因小肠上微小神经难以剔除干净的影响C.实验①与③组成的对照实验中,自变量的控制采用了减法原理D.实验④主要为了验证小肠黏膜产生的化学物质引起胰液的分泌【答案】B【分析】题意分析:①与②组成的实验的自变量是盐酸刺激的部位,因变量是胰液是否分泌,其结果说明稀盐酸是通过小肠肠腔起作用的,不能直接起作用;②与④组成的实验的自变量是否含有小肠黏膜的化学物质,因变量是胰腺是否分泌胰液,其结果说明胰腺分泌胰液与小肠膜产生的化学物质有关。【详解】A、实验②的结果说明稀盐酸直接作用于胰腺不能促进胰液的分泌,因此,该步骤的目的是说明盐酸通过血液直接作用于胰腺的效果,A正确;B、实验③说明小肠黏膜产生的物质可以通过血液运输来调节胰液的分泌,B错误;C、①与③组成的实验中,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去除神经,采用的方法是减法原理,C正确;D、实验④主要为了证明小肠黏膜在盐酸的刺激下确实产生了某种化学物质随着血液传送到达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D正确。故选B。3.如图表示某人在休息时,单位时间内流经其单位面积皮肤血管内血液的相对流量,在a时刻,室内温度由15℃突升至40℃,在b时刻,室内温度又突降至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a时刻室内温度变化时,皮肤血管舒张,立毛肌收缩B.在ab段时间内,人体散热量大大高于产热量C.在ab段时间内,人体内酶的活性比bc段时间内高D.在bc段时间内,人体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答案】D【分析】据图分析,A点开始血流量增加,则室内温度升高,B点开始血流量减少,则室内温度降低。【详解】A、a点时,室内温度升高,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散热加快,立毛肌舒张,A错误;B、在ab段时间内,人体散热量和产热量处于动态平衡,使得体温维持相对稳定,B错误;C、人是恒温动物,在不同的外界温度条件下,人的体温维持稳定,故在ab段时间内,人体内酶的活性与bc段时间相同,C错误;D、bc段,环境温度由较高温度变为较低温度,此时通过调节使产热增加,散热减少,即人体内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D正确。故选D。4.下图甲为某农牧区四种蝗虫的种群密度对牧草产量(牧草产量=牧草补偿量-蝗虫取食量)的影响:图乙为农技部门对某次蝗灾防治过程中蝗虫种群密度的调查结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甲是依据实验结果建立的数学模型,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蝗虫的种群密度B.狭翅雏蝗种群密度小于5只时,牧草补偿量大于蝗虫取食量导致牧草产量增加C.应采用样方法对跳蝻的密度进行调查D.从种群特征的角度考虑,导致图乙种群密度发生e→f变化的直接原因最可能是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答案】A【分析】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组成(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能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性别比例也能影响种群密度的大小。【详解】A、图甲是依据实验结果建立的数学模型,图甲表示草原上四种主要蝗虫的种群密度对牧草产量的影响,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蝗虫的种类和蝗虫的种群密度,因变量是牧草产量,A错误;B、据图可知,当狭翅雏蝗种群密度小于5只·m-2时,随狭翅雏蝗种群密度增大,牧草补偿量大于蝗虫取食量导致牧草产量增加,B正确;C、样方法适合调查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因此调查跳蝻的种群密度应该用样方法,C正确;D、据图可知,e→f段种群密度下降,直接原因最可能是出生率小于死亡率,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和种群数量的波动、下降及影响因素,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5.下列关于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型频率改变一定会导致基因频率改变B.自然选择可使种群在同一生境中出现两极分化现象C.同地物种的形成不经过亚种环节并可通过一次有性生殖实现D.有利的突变基因比有害的突变基因引起的种群基因库变化更大【答案】A【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以自然选择学说为基础,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不一定会导致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如植物的自交,A错误;B、自然选择的双重性表现在不同的选择压力作用于同一种群产生不同的演化速度,也可能出现两极分化现象,B正确;C、同地新物种形成可能在一次有性生殖过程中产生,如二倍体植物开花时低温导致多倍体的形成,C正确;D、有害突变基因不会在种群中扩展而会被淘汰,不会引起基因库较大的差异,具有有利的突变基因的个体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增大,通过长期自然选择,会引起基因库较大的差异,D正确。故选A。6.下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平均值)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经调查在第5年时该种群的数量为500只。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理论上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1000只B.由图可知,该物种迁入新环境后,其种群数量始终呈“J”型增长C.由于天敌、资源和空间等原因,导致第5~第9年种群数量减少D.若该物种为田鼠,将其数量控制在500只左右可有效防治鼠患【答案】A【分析】分析柱形图:图示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可见,该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先增加后降低,说明其数量呈“S”形增长。【详解】A、环境容纳量(K值)是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在第5年时种群增长率最大,处于K/2处,种群数量为500只,则K值为1000只,A正确;B、由图可知,该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的增长率先增加后减少,其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B错误;C、导致第5年到第9年这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下降的原因主要包括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等,虽然种群的增长率下降,但种群增长率大于0,说明种群的数量在增加,C错误;D、防治鼠害时,要在500之前处理,500只左右种群增长率最大,会出现鼠患,D错误。故选A。7.某兴趣小组用血细胞计数板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时,进行如图所示的操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操作步骤正确,会得到准确的实验数据B.图示对酵母菌计数采用的方法为抽样检测法C.应先轻轻振荡几次培养瓶,再从培养瓶中取培养后期的原液直接计数D.进行步骤③后,应立马进行计数【答案】B【分析】1、由于酵母就是单细胞微生物,因此计数必须在显微镜下进行;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线的酵母菌,应只计固定的相邻两个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数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3、每天计算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4、溶液要进行定量稀释。5、本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和重复,因为该实验在时间上形成前后对照,只要分组重复实验,获得平均值即可。【详解】A、用血细胞计数板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计数时,应先盖盖玻片,再从盖玻片边缘滴加培养液,让培养液自行渗入,按图示操作实验数据将会偏大,A错误;B、图示对酵母菌的计数方法是通过血细胞计数板对酵母菌的数量进行抽样检测,B正确;C、吸取培养液前需轻轻振荡几次培养瓶,使酵母菌分布均匀,培养后期的原液需经稀释后再进行计数,C错误;D、进行步骤③后,应稍待片刻,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后再开始计数,D错误。故选B。8.图表示某草地上草、虫、鸟三类生物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丙依次是鸟、虫、草 B.a点时丙数量的上升主要是食物的增加C.b点时丙的下降主要是天敌的减少 D.生态系统崩溃的原因最可能是鸟类的锐减【答案】D【分析】由图根据生物数量可确定甲是鸟,乙是草,丙是虫;由图分析,a点时甲数量上升的原因主要是其天敌鸟减少;b点时,若甲的天敌减少会造成甲数量增加;生态系统崩溃的原因最可能生产者的数量急剧减少.【详解】A、在一般的生态系统中,种群的数量与种群的能量呈正相关.从图示三条曲线与纵坐标的交点可以看出,此生态系统中乙的相对数量最多,应处于第一营养级,丙其次,甲最少,分别处于第二、第三营养级,所以甲、乙、丙应依次为鸟、草、虫,A错误;B、从图示中可知,a点时数丙量的上升主要是天敌(鸟)的减少的缘故,B错误;C、从图示中可知,b点时丙的下降主要是由于食物(草)缺乏造成,而并非是天敌(鸟)的减少的原因,C错误;D、从图示中可知,在a时,由于鸟(甲)种群数量锐减,导致虫(丙)数量大增,致使草种群群量急剧下降,直至整个生态系统崩溃,D正确.故选D.9.对下图各曲线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甲图可表示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B.乙图可表示二氧化碳浓度与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C.丙图可表示乳酸菌细胞呼吸时氧气浓度与二氧化碳生成量的关系D.丁图可表示氧气浓度与人体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关系【答案】A【详解】甲图可表示在一定光照强度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到达饱和光照强度之后,光合作用强度稳定不变,A正确;乙图为双峰曲线,表示出现了光合午休现象,由于光照过强,温度过高,植物的蒸腾作用过强,而使植物气孔部分关闭的现象,故应表示为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之间的关系,B错误;乳酸菌无氧呼吸是乳酸发酵,不存在二氧化碳的释放,故氧气浓度为0时,二氧化碳为0,C错误;人体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为协助扩散,不消耗ATP,D错误。故选A。10.某地大力发展粪肥产沼气、沼渣养蚯蚓、蚯蚓养家禽、秸秆种菇、桑基鱼塘等生态农业。下列关于农业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蚯蚓养家禽”模式中,蚯蚓体内的能量被家禽摄入后部分用于自身生长B.农业生态系统中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是设计该系统的基本原理C.和其他生态系统一样,农业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也需要系统外能量的补充D.农业生态系统中设计的食物链,既是一条能量循环链也是一条物质传递链【答案】D【分析】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和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建立该人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详解】A、“蚯蚓养家禽”模式中,蚯蚓体内的能量被家禽摄入、同化后部分用于自身生长、繁殖,A正确;B、充分利用了废弃物中的能量,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是设计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B正确;C、生态系统正常运转离不开能量的供应,农业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还需要系统外能量的补充,C正确;D、通过食物链生态系统实现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流动,因此既是一条物质传递链,又是一条能量流动链,不是能量循环链,D错误。故选D。【点睛】11.下列有关环境容纳量(即K值)及其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K值是指一定空间中所能容纳的种群最大值,此时增长速率最大B.一定空间中同一种群的K值不会变化C.降低环境中老鼠的K值,如严密封储粮食等,可限制老鼠种群的数量D.在开发动植物资源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才能猎取一定数量的该生物资源【答案】C【详解】A、K值表示一定环境中所容纳的种群最大数量,此时的种群增长率为0,A错误;B、K值即环境容纳量,当环境发生变化时,种群的数量也随之改变,B错误;CD、防止害虫时,可以降低害虫的环境容纳量,以达到相应的目的;开发动植物资源时,保证种群的数量在K/2处,此时的种群增长率最大,C正确,D错误。故选C【点睛】12.为了研究不同细菌对尾草履虫种群增长的影响,某科研人员分别用添加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稻草培养液饲喂尾草履虫,并统计前10天尾草履虫种群数量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据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培养液中尾草履虫的种群密度可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估算B.饲喂的细菌种类可能会影响培养液中尾草履虫的环境容纳量C.培养的前3天,培养液中的尾草履虫因种内竞争强而生长缓慢D.可推测对照组尾草履虫的种群增长曲线呈“S”形【答案】C【分析】分析图示,对照组中,尾草履虫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添加大肠杆菌组尾草履虫种群数量先增加,在减少后稳定;添加金黄色葡萄球菌组,与对照组相比,尾草履虫种群数量变化不大,也是呈“S”型增长,后期种群数量低于对照组。【详解】A、可用血细胞计数板估算培养液中尾草履虫的种群密度,A正确;B、饲喂的细菌种类会改变培养液中尾草履虫的生存环境,进而可能影响培养液中尾草履虫的环境容纳量,B正确;C、培养的前3天,培养液中的尾草履虫数量少,种内竞争弱,但由于起始数量少,生长缓慢,C错误;D、根据图示可知,对照组尾草履虫的种群数量增大到一定程度后保持相对稳定,因此可推测对照组尾草履虫的种群增长曲线呈“S”形,D正确。故选C。13.在生态系统中,一切生命活动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下列有关能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等于其同化的能量与呼吸消耗的能量之和B.流经生态系统的能量值可能大于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值C.动物粪便、残落物及遗体中的有机物所含的能量都属于动物同化的能量D.经过科学规划设计的人工生态系统,其能量传递效率和利用率都大大提高【答案】B【分析】能量流动的过程:1、能量的输入: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生产者经光合作用所固定太阳能开始的。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而流入到各级消费者的总能量是指各级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排出的粪便中的能量不计入排便生物所同化的能量中。2、能量的传递:(1)传递的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2)传递的形式: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可以认为,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十分解者释放的能量。但对于最高营养级的情况有所不同,它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分解者分解释放的能量。3、能量的转化:光能→生物体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4、能量的散失:热能是能量流动的最终归宿。(热能不能重复利用,所以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循环的。)【详解】A、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总量等于同化的总量,其同化的能量等于其呼吸作用消耗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A错误;B、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除以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外,还可能有人工投喂饲料等其它输入,因此流经生态系统的能量值可能大于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值,B正确。C、动物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动物同化的能量,属于上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C错误;D、能量利用率可以提高,但能量传递效率不能被提高,约为10%到20%,D错误。故选B。【点睛】14.如图表示一般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在不考虑物质的输入和输出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2、3中含有的有机物可以作为动力来促进碳元素在群落和环境之间循环B.碳元素在组分1、2、3间以CO2的形式传递C.在一个幼苗茁壮成长的农田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出量和输入量相等D.食物链中含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可能是1【答案】D【分析】根据图中箭头方向可判断,组分1为生产者,组分3为消费者,组分2为分解者。【详解】A、碳元素在群落和环境之间的循环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而不是依赖于1、2、3中含有的有机物,A错误;B、碳元素在组分1、2、3构成的生物群落中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B错误;C、在一个幼苗茁壮成长的农田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出量小于输入量,C错误;D、根据能量流动特点,食物链中含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应是生产者,D正确。故选D。15.如图是一个陆生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各项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此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不止一个B.图中含有两个及以上营养级的生物有乙、己、丁、庚、辛C.若丙种群数量下降10%,辛种群不会发生明显变化D.既存在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的只有丁和辛【答案】D【分析】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通过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此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甲和戊是生产者,图中共有7条食物链:甲→乙→辛,甲→乙→丁→辛,甲→丙→乙→辛,甲→丙→丁→辛,甲→丙→乙→丁→辛,甲→丙→己→庚,戊→丁→辛,戊→己→庚;食物链越长,最高营养级生物所获得的能量越少,图中的食物链中,最长的一条是甲→丙→乙→丁→辛。【详解】A、图中的甲、戊属于生产者,A正确;B、据分析可知,图中含有两个及以上营养级的生物有乙、己、丁、庚、辛,B正确;C、辛处于最高营养级,其食物来源较多,因此丙种群数量下降10%,对辛种群的影响不大,C正确;D、图中既存在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的除了丁和辛外,还有乙和丁、乙和丙,D错误。故选D。二、多选题16.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验证过氧化氢酶具有高效性,应设置FeCl3的对照实验B.验证胚芽鞘的感光部位与尖端有关,应设置保留尖端和去除尖端的两组实验C.调查种群密度时,若田鼠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则估算出的种群密度比实际高D.用样方法调查跳蝻种群密度时,应注意随机取样【答案】ACD【分析】1.样方法取样做到随机取样。标志重捕法一般用于活动能力强和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查,该方法使用时由于动物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导致重捕中标记的个体数目减少,根据公式:个体总数(N)/初次捕获标记个数(M)=再次捕获个体数(n)/重捕的标记个数(m),因此计算的种群密度比实际结果高。2.验证酶具有高效性可设置无机催化剂做对照。3.验证胚芽鞘感光部位在尖端的实验中,实验的自变量是尖端是否接受光照的刺激。【详解】A、酶与无机催化剂相比具有高效性,因此验证酶具有高效性时,可以设置无机催化剂催化和酶催化的两组实验,A正确;B、验证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在尖端应设置一组用锡帽罩住尖端,另一组不作处理,B错误;C、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若田鼠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导致重捕中标记的个体数目减少,根据公式:个体总数(N)/初次捕获标记个数(M)=再次捕获个体数(n)/重捕的标记个数(m),则估算出的种群密度比实际高,C正确;D、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在用样方法调查跳蝻的种群密度时,应注意随机取样,D正确。故选ACD。17.高原雪兔是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一种常见动物,常穴居于低矮草地中,天敌有赤狐等。研究人员通过调查绘制了高原雪兔种群数量Nt+1/Nt比值与时间(t)的变化曲线,下列错误的是()A.当t为c~e时,高原雪兔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B.高原雪兔的挖洞穴居习性,增加了本地原生植物产量,改善了土壤条件,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高原雪兔感受到赤狐粪、尿的气味后会立即躲入洞穴,周围的雪兔见此情景,也会紧跟跑入洞穴躲避,这个过程中传递信息的有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D.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与热带雨林相比,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比较低【答案】AB【分析】题图分析:a-b时,Nt+1/Nt比值小于1,种群数量减少;b-c段时,Nt+1/Nt比值大于1,种群数量增加;e点后,Nt+1/Nt比值小于1种群数量减少。【详解】A、当t为c~e时,Nt+1/Nt比值大于1,说明种群数量在这个时间段内是增加的,故高原雪兔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A错误;B、高原雪兔的挖洞穴居习性,改善了土壤条件,增加了本地原生植物产量,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错误;C、高原雪兔感受到赤狐粪、尿的气味后会立即躲入洞穴,周围的雪兔见此情景,也会紧跟跑入洞穴躲避,这个过程中粪、尿的气味属于化学信息,高原雪兔躲避敌害属于行为信息,C正确;D、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与热带雨林相比,由于气候条件的限制,故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比较低,D正确。故选AB。18.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B.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之后都会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C.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得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D.两只雄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行为信息能够影响种群的繁衍【答案】BC【分析】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群落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群落中会发生演替与信息传递,其中信息传递的作用包括三个方面:(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2)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详解】A、种群是生物进化与繁殖的基本单位,自然状态下由于存在突变与基因重组,因此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A正确;B、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之后发生的都是次生演替,B错误;C、习性相近的物种的生活区域在一定范围内重叠的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多,但超过一定范围,会影响资源的再生能力,C错误;D、两只雄性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相互之间传递的是行为信息,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的作用,D正确。故选BC。19.“生态农业”是高效的农业生态系统,如图为一个“生态农业”的模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沼气池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B.该“生态农业”涉及的原理有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等C.在池塘生态系统中,鱼苗的放养最好控制在K/2左右D.蚕、鸡等生物属于消费者【答案】BCD【分析】①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一般说来,能量传递的平均效率大约为10%~20%。②建立新型农业生态系统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但能提高能量利用率,使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详解】A、残枝败叶、鸡粪等在沼气池中经过发酵处理,实现了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提高了物质和能量的利用率,同时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A错误;B、分析图示信息可知:该“生态农业”的建设,考虑到了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影响,考虑到了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结构来改善系统的功能等,因此该“生态农业”涉及的原理有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等,B正确;C、当种群的数量在K/2时,种群的增长数率最大,最有利于种群的更新,所以在池塘生态系统中,鱼苗的放养最好控制在K/2左右,C正确;D、蚕、鸡等生物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属于消费者,D正确。故选A。20.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种蜣螂专以大象粪为食,则蜣螂最多能获取大象所同化能量的20%B.当狼捕食兔子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非生物环境流入了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流动的【答案】ABD【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传递、逐级递减的特点,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详解】A、由于大象粪便是大象消化后没有吸收的能量,所以不属于大象同化的能量,所以一种专以大象粪为食蜣螂,不能从大象同化的能量中获取能量,其从大象粪便中获取的能量应该属于大象的上一营养级,A错误;B、食物链是从生产者开始的,所以第一营养级的生物一定是生产者,而兔子应该属于第二营养级,所以当狼捕食兔子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二营养级流入第三营养级,B错误;C、绿色植物(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从而使能量和碳元素进入了生物群落,C正确;D、生态系统的物质是可以循环利用的,而能量是单向传递不循环的,D错误。故选ABD。三、综合题21.下面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若该图是人体水平衡调节示意图,则图中的激素d代表的是激素,该激素作用的靶器官主要是。(2)若该图是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a代表血糖浓度的变化,c是胰岛细胞,则激素d是;a→c→d→e属于调节。(3)人的手被针扎时,其调节过程是通过a→b→e来实现的,属于调节。(4)若该图是体温调节示意图,则体温调节过程中相关的内分泌腺c主要包括、、肾上腺和甲状腺。(5)激素的作用范围较广泛,如生长激素可与全身脂肪细胞和软骨细胞等靶细胞的受体结合并发挥作用,这是因为。【答案】抗利尿激素肾小管与集合管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体液调节神经调节下丘脑垂体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分析】分析题图:a→b→e属于神经调节,a→c→d→e属于体液调节,a→b→c→d→e属于的神经-体液调节。【详解】(1)抗利尿激素具有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的作用,在人体水平衡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抗利尿激素作用的靶器官主要是肾小管与集合管。(2)血糖的调节途径有两条:一是血糖浓度的变化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或胰岛A细胞,进而引起机体分泌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此途径为体液调节;二是血糖浓度的变化引起下丘脑有关神经兴奋,进而调节胰岛B细胞或胰岛A细胞分泌相关的激素,此途径为神经调节。若该图是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a代表血糖浓度的变化,c是胰岛细胞,则激素d是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a→c→d→e属于体液调节。(3)人的手被针扎时,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通过a→b→e途径传到肌肉并引起肌肉收缩,其调节过程属于神经调节。(4)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TRH运输到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TSH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此外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发出的兴奋还能够通过相应的传出神经传到肾上腺,促进其分泌肾上腺素。若该图是体温调节示意图,则体温调节过程中相关的内分泌腺c主要包括下丘脑、垂体、肾上腺和甲状腺。(5)激素调节的特点之一是: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因此激素的作用范围较广泛。【点睛】梳理水盐平衡调节、血糖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体温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及激素调节的特点等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以题图中呈现的“箭头指向和文字信息”为切入点,对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作答。22.假如有几只老鼠由觅食而迁离到一个新的空间,并在那里定居下来了。开始时,此鼠群的增长很缓慢,后来逐渐加快。达到一定的种群密度后,又突然减慢,直至增长停止了,呈现“S”型增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1)从图中a~b看,此鼠种群数量增长缓慢,主要原因可能是开始阶段此鼠群的基数,幼鼠,产生后代个体数。(2)从图中c开始,此鼠群数量迅速增长,鼠群进入快速期。(3)从图中d开始,鼠群的数量增长受到抑制,其原因可能是此栖息地的有限,从而导致加剧。【答案】少多少增长食物和生存空间种内斗争【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表示S型曲线;c点的增长速率开始增加,K/2点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超过K/2点种群的增长率开始下降,到d点种群的增长速率明显变小,e点种群的增长速率趋向于0,种群数量达到K值。【详解】(1)从图中可以看出a~b处于潜伏期,鹿群数量增长缓慢,主要原因是开始几年内种群基数小,成年个体数目少,幼年个体数目多,不能繁殖,种群产生后代个体数少。(2)c处于快速增长期,鹿群迅速增长,其原因是基数开始增大,种群内中幼年个体占多数,而老年个体少,种群进入快速增长期。(3)从图中d开始,鼠群的增长收到明显限制,其原因是栖息地的食物与生存空间有限,从而导致种内斗争加剧。【点睛】本题考查种群增长曲线的特点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种群增长曲线的类型和条件以及影响因素是该题考查的重点。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识图分析判断图中各时期曲线的变化特点和影响因素,把握S型曲线出现的原因和特点是解决该题的关键。23.下图1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P表示生产者,D表示分解者,C表示消费者。图2为碳的全球循环示意图,A、B、C代表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P的能量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图1还反映了生态系统各的能量关系,其中能量从初级消费者至次级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保留一位小数),由此图可得出生态系统能量传递具有的特点。(2)图2中③代表的种间关系是,B对应图1中的(填字母)。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的过程,图2中应另添加过程。①主要代表是(填生理过程)(3)该地环境变化导致种群(至少填两个)的变动,从而直接引起相关种群数量的变化。(4)若图3所示的种群为某鼠种群。在C点时鼠种群的年龄结构类型为。在无迁入和迁出的情况下,该种群数量每年净增加150%,若该种群初始数量为N,则两年后它们的数量将达到。【答案】(1)初级生产量/总初级生产量营养级11.4逐级递减(2)捕食或寄生D燃料的燃烧作用光合作用(3)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4)增长型6.25N【分析】据图分析:图1表示能量金字塔,P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即同化能,C为各营养级的同化能,D为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图2表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A是生产者,C是消费者,B是分解者。【详解】(1)据图1分析可知,P表示生产者的同化能,即初级生产量。图1还反映了生态系统各营养级间的能量流动关系,能量从初级消费者至次级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383÷3368×100%=11.4%。图示表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2)图2中,A是生产者,C是消费者,B是分解者,所以③代表的种间关系是捕食或寄生。图中B分解者对应于图1中的D。图中应另添加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的燃料的燃烧作用过程。①由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指向生产者,主要代表光合作用。(3)环境变化会导致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变化,直接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4)据鼠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分析可知,C点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鼠种群数量增长,说明鼠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为增长型。在无迁入和迁出的情况下,该种群数量每年均以150%的速率(出生率-死亡率)增长,若该种群初始数量为N,则两年后它们的数量将达到N×(100%+150%)×(100%+150%)=6.25N。四、实验题24.某科研所为了开发痢疾疫苗,利用鼷鼠做了一系列生理实验。实验的主要过程及结果如下表所示:组别第一次接种(灭活的痢疾杆菌)第二次接种(灭活的痢疾杆菌)抗体合成程度甲正常的鼷鼠未接种+乙正常的鼷鼠接种+++++丙幼年摘除胸腺的鼷鼠未接种+丁幼年摘除胸腺的鼷鼠接种+戊摘除胸腺后注入T细胞的鼷鼠接种++++根据上表中的结果,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与甲组相比,乙组鼷鼠体内抗体合成程度明显高于甲组的原因是:鼷鼠第一次接种时产生了一定量的,当第二次接种时,其就会在体液免疫的反应阶段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新的,进而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2)戊组与丁组对照,说明抗痢疾杆菌抗体的合成过程需要细胞的帮助。与乙组相比,丁组抗体合成程度较低的原因是(3)若将题目的病原体痢疾杆菌换为病毒,接种病毒后正常鼷鼠往往先通过免疫来阻止病毒通过血液循环而散播,再通过免疫来彻底消灭它。(4)为检验T细胞起细胞免疫作用,请补全实验设计思路和结果:切除鼷鼠的胸腺后,移植异体器官,移植器官易保留在小鼠体内;【答案】记忆细胞浆细胞T摘除胸腺后,体内的T细胞大量减少,抗原呈递受阻体液细胞对照组做切除手术操作,但不切除胸腺,移植器官被排斥;实验组再注入T细胞,移植器官又被排斥【分析】分析表格:实验材料是正常的鼷鼠、幼年摘除胸腺的鼷鼠和摘除胸腺后注入T淋巴细胞的鼷鼠;因变量是第二次接种(灭活的痢疾杆菌)后抗体的合成量。T细胞在体液免疫中能识别和呈递抗原,另外可以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细胞的功能。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比普通的B细胞更快地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再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此为二次免疫反应。分析题干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T细胞是细胞免疫中不可缺少的细胞,实验的自变量是T细胞的有无,通过切除胸腺和注入T淋巴细胞来控制变量,因变量是移植器官的排异情况,按照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实验思路为:①实验组:切除鼷鼠的胸腺后,移植异体器官,结果:移植器官易保留在小鼠体内。②对照组:做切除手术操作,但不切除胸腺,移植异体器官,结果:移植器官被排斥。③实验组中再输入T淋巴细胞,结果:移植器官被排斥。【详解】(1)由于初次免疫产生的记忆细胞具有对该抗原较长时间的记忆功能,当第二次接种相同抗原时,记忆细胞就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浆细胞和新的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进而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2)戊、丁两组的自变量是有无T淋巴细胞,戊组注射T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数量多,说明抗痢疾杆菌抗体的合成过程需要T淋巴细胞的协助;乙、丁两组的自变量也是有无T淋巴细胞,丁组小鼠摘除了胸腺,胸腺是T淋巴细胞成熟的场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力设施故障应急救援方案
- 部编版中考历史试卷及解答参考
- 照明光学基础知识
- 中心办公秩序及资料管理制度
- 品质经理招聘笔试题与参考答案2024年
- 立德树人背景下中小学武术德育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推进路径
- 维修改造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基于自适应拜占庭防御的安全联邦学习方案
- 酒店收益管理系统方案
- 高层建筑消防巡检解决方案
- 过敏性结膜炎课件
- XX学校推广应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工作实施方案
- 2023年贵州黔东南州直事业单位遴选工作人员42人笔试参考题库(共500题)答案详解版
- 初三九年级英语英语英语语法填空附答案附解析
- 2022年广西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限公司第一批次人才招聘(79人)上岸笔试历年难、易错点考题附带参考答案与详解
- 书屋业务管理及管理知识培训
- 儿科肺炎喘嗽护理查房
- GB/T 16739.1-2023汽车维修业经营业务条件第1部分:汽车整车维修企业
- 储罐施工方案33
- 消毒供应中心技能考核操作评分标准
- 尼古拉伊万诺维奇布哈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