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产业集群战略研究_第1页
山西省产业集群战略研究_第2页
山西省产业集群战略研究_第3页
山西省产业集群战略研究_第4页
山西省产业集群战略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产业集群战略研究

在2005年全国百强县名单中,山西省中部资源省仅被河津市排名84名,而山西省经济实力最强的孝义市则位于全国第136位。从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表1)来看,山西各县域的基本竞争力虽处于上升趋势,但整体实力还是比较弱。分析百强县的地理分布,其中三大经济圈涵盖了82个(图1),省区中,浙江省以30个名列第1,排在第2,3位的是山东和江苏,其中山东20个,江苏18个;分析百强县的产业模式,集中分布的区域也是产业集群发展强劲的区域。在“十一五”期间,山西省各县域如何利用自身的资源比较优势、采用何种发展战略来壮大县域经济?参考国内外,尤其是百强县的发展启示,我们可以发现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在壮大县域经济发展中是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1集中市产业发展1.1中国解决“三农”问题的着力点县域经济是国家经济的基本组成单元,在国家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中国彻底解决“三农”问题的着力点。所谓县域经济,就是指以行政区划——县为范围,以县城为中心,集镇为枢纽,农村为腹地,不同层次经济要素间的联系为基本结构,由各种经济活动主体所组成的一个综合性的经济系统。1.2关于产业集群的内涵产业集群从出现到现在所表现出的巨大活力和竞争力,越来越引起各国政府、学者和企业决策主体的重视。所谓产业集群就是指在某一特定的领域内(通常是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的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从产业集群的定义中可以看出,产业集群是一种经济地理现象,即生产相同或类似产品,相互进行密切分工与合作的企业,为了减少交易上的成本和交通费用,产生集聚效应,而在地理空间上相互邻近的现象。然而在当前研究和培育产业集群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认识上的误区,总结有如下几种:(1)把产业等同于产业集群;(2)把产业集群理解为地理空间上的扎堆;(3)把集群化等同于园区化;(4)把产业集群等同于主导产业等。为了澄清和纠正这些片面的、不科学的认识,魏后凯教授提出了产业集群的定义化模式:产业集群=产业集聚+紧密的产业关联(产业链的本地化)+社会化的分工(灵活专业化)+发达的网络组织(中间组织、服务机构)+适应的创新环境+合作与竞争的互动机制……。根据魏后凯教授关于产业集群的定义化模式,结合中国目前产业集群的实际发展状况,产业集群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基本内涵:(1)产业在地理空间上的集聚性,没有地理空间上的邻近集聚绝不是产业集群;(2)产业之间的强关联性,各企业之间密切分工与合作,处于不同产业链(或价值链)的不同位置;(3)企业生产的专业化,集群内每个企业只专注于同一产品的某一二个零部件或同一生产过程的某一流程;(4)各企业主体之间竞争与合作并存。另外,为保证集群内公平有序的竞争和推动集群持续强劲的发展,还应有两个关键性的内涵:(1)存在大量的非政府的中间组织和服务机构,以实现集群内各企业间业务的联系和利益的协调,避免出现无序竞争,使得集群内外溢效益双向降低,集群丧失竞争优势。(2)要有适宜的创新环境,鼓励和推动集群内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不断提升集群的整体技术水平,加快集群产业升级,使集群的效益向“微笑曲线”的两端移动。1.3产业集群带来的经济效益目前世界上产业集群发展较好的国家主要集中在北美、西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中国,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东部的广东、浙江、福建、江苏和山东等省。分析东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成功的产业集群案例,产业集群的发展将会对县域经济产生作用。(1)为增强产业集群对市场的灵活适应性,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多以中小规模企业为主,这种中小规模的企业所需的启动资金少,这对资金相对紧缺的县域经济来说,无疑是创造了更多的创业机会,降低了门槛进入条件。如温州的“家庭经济”。(2)产业集群内部分工明确,关联密切,专业化特征明显,对企业员工的技术要求专一,容易为农村劳动者掌握。(3)产业集群内,尤其是以传统产业为主的集群内的中小企业,是以生产加工为主,劳动密集是一重要特征,这将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解决县域内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就业。(4)产业集群的形成将会造成大规模的人口集中,一是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提高了人民的收入水平;二是可以减轻县政府实施城镇化必须付出的成本,使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同时发展。(5)县域人口向产业集群地的集中及其就业问题的解决,再辅之以适当的农地创新制度,将会增加主要经营农业的农民的经营用地规模,实现农田的适度规模经营,相应等于节约了耕地资源。(6)产业集群的发展,可以带动县域内相关行业的蓬勃发展,增加县财政收入,增加人均收入。(7)经济发展的同时会带动县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对教育,医疗,卫生等的投入,进一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2山西省清徐县和沁源市的产业选择2.1采用区位优势,突出自身特色,形成有利基础的产业链上游。在做清徐县的比较优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历史传统产业优势,如老陈醋的酿造、葡萄的栽种、果脯业等。这些产业不但技术成熟,市场稳定,而且通过结合还可以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如:葡萄的深加工所产生的清徐干红葡萄酒;在国庆黄金周围绕葡萄开发的生态旅游等。(2)区位优势明显,清徐县可以利用邻近省城的区位优势,主动接受太原市的辐射,融入太原经济圈,与太原市实现经济互补。沁源县在产业选择时应该突出资源优势,利用丰富的煤铁等矿产资源,积极发展矿产的开采、冶炼和深加工等,产业要努力向产业链的上游延伸。森林资源开发由于受国家封山育林政策的影响,但可以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结合县域内的其他有旅游价值的资源,发展以生态旅游为核心的旅游业。2.2特色产业集群清徐县充分发挥县域比较优势,在农业方面提出了“优质粮、精细菜、兴葡萄、强畜牧、重加工”的农业发展思路;采取“公司+农户”、“订单农业”的方式,走“小农户、大基地”和“小规模、大产业”的发展路径,大力打造山西省无公害蔬菜强县、山西省无公害畜牧业强县。目前,全县已经形成了以醋业、肉业、奶业、酒业、草业、果业为主的多条农业产业化链条,培育了水塔、紫林、来福龙、清徐庄园、野泉酒业、森泰肉牛等各类龙头企业70余家,建立了10多个专业协会和合作经济组织,与全县1/3以上的农户建立了产销合作关系,直接间接转移劳动力6.2万人,占全县劳动力总数的45%。工业上形成深化煤焦产业,形成“原煤开采—洗煤—机焦”产业链,并重点扶持美锦、梗阳、东盛、迎宪、亚鑫、港源六大机焦企业;引导建筑用暖气片产品向多品种、多档次方面发展,并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逐渐向集群化方向发展;开发金属镁冶炼和镁合金,在扶持同翔公司成为全球最大同时,又引进跃进镁业、晋王镁业、垣跃镁合金等配套企业,沿“焦炉煤气—硅铁—原煤—镁合金—镁深度加工—还原渣滓水泥—余热发电”产业链发展产业集群。全县GDP从2000年的25.51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61.18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从2000年的25∶40∶35调整为2005年的14∶60∶26,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从2000年的19.3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69.2亿元。沁源县立足于本地实际,农业方面充分发挥山多林密、物产丰富的特点,以“公司+农户”、“产品+基地”等模式,按照一体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理念,培育壮大了裕源、氨基酸、青龙山庄、食用菌、灵空山绿色食品、脱毒马铃薯、万寿菊7家农业龙头企业,围绕龙头企业鼓励农民对市场看好的牛肉、小杂粮、香菇、木耳、荞麦、马铃薯等14个绿色认证产品,扩大种养植面积,打造农业产业链,实现种养加、农工贸一体化经营,带动全县农民发展经济。工业方面,围绕丰富的煤炭资源,培育了百万t焦煤基地4个,90万t动力煤基地2个,30万t焦煤基地18个,百万t洗煤基地4个,60万t综合煤化发电基地3个,百万t综合煤化项目1个,6万t棕刚玉项目1个。发展了3条循环产业链:“煤—洗精煤—焦化—余热发电—棕刚玉冶炼”,“煤—洗精煤—煤矸石发电—粉煤灰建材”,“煤—洗精煤—焦炭—化产品回收”。目前全县共培育各类非公有企业450户,税收超千万的非公有企业25个。全县GDP、财政收入、人均收入得到了迅速提高(图2,图3)。2006年财政收入8.01亿,再上一个新台阶,连续4年跻身全国经济提速百强县行列1。3山西省工业集团的发展现状和特点3.1显著性的区域经济结构中部资源大省——山西省经产业结构调整后,县域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到2005年末,全省财政收入亿元县超过100个,占县域总数的83%以上,其中有20个县超10亿元,河津、孝义超20亿元;全省民营企业达450家,其中集中于煤、焦、铁行业有300余家;全省96个县(不含区)GDP总量达到2362亿元,占全省的57.6%,财政收入342亿元,占全省的45.2%,有1个进全国百强,9个进中部百强。同时出现了一批产业集群发展较好的特色县:以“煤—焦—电—化学—建材—铁—铸”产业链条发展较好的产业集群县有河津、孝义、介休、高平、晋城、阳城、沁水、朔州、洪洞、古县、古交、交城、大同、怀仁、昔阳、潞城、襄汾、岚县、泽州、灵石、沁源、清徐等;以“农产品种植、养殖、加工”产业链条发展较好的产业集群县有屯留、山阴、怀仁、沁源、清徐、天镇、稷山、柳林、静乐、晋中、大宁、永和、古县、高平、长子、陵川、文水等;其他还有定襄的铸造业,汾阳的酿酒业,闻喜的钢铁、玻璃、化工建材业,晋中各县的晋商旅游业,清徐、榆次的醋业等。产业集群在山西省县域经济的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3.2县域经济发展现状(1)产业仍以传统产业为主。2006年,“煤炭、冶金、焦碳、电力”四大支柱产业销售收入4677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收入的80%。(2)县域之间产业集群发展悬殊。2006年山西省经济“十强县”的生产总值占全省的23.47%、财政收入的22.18%,其中太原占4席。(3)产业集群规模不够。县域经济中产业集群的发展主要局限在县域范围内,县域之间缺乏必要的协作与联系,相互的复制不但加强了竞争,浪费了资源,而且降低了规模集聚效益。(4)产业横向集聚突出,纵向集聚不足。表现为以煤铁为核心的雷同企业的大量聚集,竞争强而纵向联系不足,降低了产品的附加值和规模效益。(5)特色产业集群科技含量不高,市场占有率低。2006年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206.2亿元,只占全省的6.3%。4当前问题和对策4.1大力发展产业集群,促进企业成长经过“十五”的发展,中部大省——山西的县域经济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比县域经济发展成功的东部区域,其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着问题。(1)“路径依赖思想”比较突出。在2002年之前,全球煤炭市场低迷,为了改变过分依赖煤炭的单一经济结构,山西省开始调整产业结构,产业开始向多元化、多领域转变。而2002年以后,煤炭、机焦、钢铁市场再次火爆,价格一路攀升,使产业发展重心再次向煤、焦、铁等初级产业倾斜。(2)地方政府决策者对产业集群理解片面,过分注重个别企业的做大做强,忽视企业之间的分工合作,把主导产业和产业集群相混淆,既使大企业内部过分全面而竞争力不强,又遏杀了中小企业萌生和发展的希望,不利于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3)政府在扶持产业发展时,有“重大轻小”的倾向,如在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资金扶持、人才供给、信息服务等方面,均以大企业利益为重,有时甚至通过行政干预使公平竞争向大企业倾斜,使强者更强、弱者更弱,不利于中小企业的成长,严重挫伤了创业者的积极性。(4)人才匮乏,尤其是企业内部的专业管理和技术人才。同时,人才的引进机制不健全,企业与地方人才市场、劳动部门存在着脱钩,地方政府相关部门不能及时有效为企业提供人才信息和办理社会保障服务,使企业能引进但留不住人才。4.2对策和建议4.2.1注重发展带动开发,注重加强产业链条借鉴东部成功县域的经验和教训,结合中部资源大省县域经济的特点,培育产业集群。(1)发挥煤炭等资源优势,围绕优势资源发展产业集群不动摇,发展壮大企业,增强竞争优势。(2)围绕煤炭等优势资源,延伸产业链,充分挖掘煤炭产业的前向、后向和旁侧效应,重视煤炭相关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加强煤炭产品的深加工和副产品的循环回收与开发利用。(3)由省政府统筹协调,注重邻近县域产业的互补性、分工性,避免在小范围内重复建设,造成资源的浪费,促进邻近县域产业的合作和经济的共同繁荣。(4)为解决资本短缺、产业链断节等问题,向外引进产业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途径。但针对山西省矿藏资源丰富、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各级政府都要加强对产业引进的监控力度,要有选择性的引进产业,高污染、高耗水的不能引进,不能融入和带动当地产业发展的不能引进。并且在引进产业时,还要注意跟踪其上下游企业,通过引进组成上下游产业配套的产业集群。4.2.2煤炭产业集群发展的现有平台山西产业集群的建设应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着眼于全球范围内经济结构的调整,树立国际化经营的总体思路,积极融入跨国公司的全球产业链。(1)建设煤炭等专业市场。根据温州和绍兴成功发展的启示,专业市场和产业发展有内在的共生关系,专业市场的兴旺能够带动产业的发展,通过以煤炭产业为核心的专业市场的建设,加速相关产业集中,为产业发展提供稳定的市场空间。(2)积极建设煤炭产业虚拟信息市场,将产品信息传播到世界的每个角落,既扩大了知名度,又降低了宣传、交易等各方面的费用。(3)以省政府相关部门牵头开办会展业,带动产业集群的发展。会展要求企业和客户双方的参与,使当地企业可以方便地了解其他地区同类行业的信息,加强相互之间竞争、交流、合作和学习。(4)积极与其他省域知名大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战略伙伴的销售网络扩大集群产品的销售市场。(5)主动出击,参加国内国外相关的商贸洽谈会,提供产品信息,开拓国内外市场。4.2.3规范政府管理,确保创造优良的企业发展环境资金短缺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在国有商业银行退出县域的情况下,筹措资金越发步履维艰,县财政独立难支,建立切实可行的融资渠道迫在眉睫。由省政府统筹安排,县政府牵头协调,鼓励社会各方广泛参与,建立“国有银行+农村信用社+引进外资+政府扶持+社会融资”的多渠道融资模式切实可行。通过多渠道、多途径集少成多,集中力量办大事。同时还应该加强财政资金支持政策,省市财政向县级倾斜,提高县级收入分成比例。管理不科学、不到位是县域经济发展的软肋。明确管理职责、升华管理艺术、强化服务意识、健全规章制度、创新管理体制在新时期显得格外重要。地方有关职权单位要明确权利和义务,不相互推诿、扯皮,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降低办事成本;要按法律要求办事,合法经营要予以保护,不法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