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第一章教案教案及反思_第1页
初三化学第一章教案教案及反思_第2页
初三化学第一章教案教案及反思_第3页
初三化学第一章教案教案及反思_第4页
初三化学第一章教案教案及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案系列初三化学第一章教案教案及反思以“化学课程标准”为宗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面对全体同学,提高同学的人文素养,增加实践力量和创新精神。准确把握化学学科特点,乐观提倡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育同学乐观地情感态度和准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同学综合素养为同学全面进展和终身进展奠定基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5篇初三化学第一章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关怀!

初三化学第一章教案1

《溶质的质量分数》教案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熟悉一种溶液组建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洁计算。

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配制肯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质量分数的计算,引导同学查看商品的标签,熟悉化学在生活中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关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难点

理解溶液组建的含义及关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教学工具

投影仪及相关图片、试验用品(烧杯、试管、药匙、玻璃棒、量筒、水、食盐、硫酸铜固体、鸡蛋)。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上一节我们学习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对平常我们认为的“饱和溶液就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就是稀溶液”的错误观点有了明确的熟悉。那么推断溶液的浓或稀的依据又是什么呢?这就是这节课要争论的问题。(板书:溶液的质量分数)

二、新课教学

师:同学们,你们在夏天喜爱游泳吗?

生:喜爱。

师:那你们到水里后,是漂移在水面上,还是沉在水下呀?

(生纷纷谈论,有的说沉入水里,有的说漂在水面上,但大多数人认为会沉到水下)

师:请同学们看下面两幅图片:(死海图片)

师:这是死海里的景象,你能说明一下,为什么人可以漂移在水面上吗?

生:盐份多,浓度大。

师:说得好!下面我们来做试验,来具体说明为什么会消逝这样的奇景。

【活动与探究】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区分两杯糖水的浓度大小?如何区分两杯食盐水的浓度大小?

生:通过品尝它们的甜味和咸味大小鉴别,更甜或更咸的为浓度大的糖水或盐水,反之浓度小。

师:但是在试验室,由于许多试剂有毒,根本未能通过品尝来推断浓度大小。那如何推断它们的浓度大小呢?

[试验]在三只试管中各加入10mL水,然后分别加入约0.5g、1.0g、1.5g固体硫酸铜。比较三种硫酸铜溶液的颜色。

分析:在这三支试管中,溶液的组建是否相同,推断的依据是什么?

[小结]①对于有色溶液,可以依据颜色来粗略地区分溶液是浓还是稀:一般来说,颜色越深,溶液越浓。

师:对于食盐溶液的浓度大小,也可以通过下列试验推断。

【探究试验】鸡蛋在水中漂移

取一个烧杯,加入250mL水后放入一只鸡蛋。按下面的步骤进行试验并照实填写下表。

[分析]在此过程中所得的几种溶液的组建是否相同,推断的依据是什么?

[小结]溶液的密度越大,浮力越大。(与死海的漂移原理相同)

师:其实,表示溶液浓度大小的方法有许多,今日给大家介绍的是溶质的质量分数。什么是溶质的质量分数呢?请同学们看教材第42-43页,找出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

生:溶质的质量分数=×l00%。

师:同学们归纳得不错,这正是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刚才在试验中消逝了多组数据,请你在表中任选1~2组数据来计算对应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争论:已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克。有人说:“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6%。”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1)在20℃时,100克水中溶解36.0克氯化钠正好达到饱和状态。

(2)在20℃时,100克水中最多只能溶解36.0克氯化钠。

我们从中可得到的信息就是:溶剂的质量为100克,溶质的质量为36克。

那么,该溶液的质量分数就为:36.0g/(100g+36.0g)×100%=26.47%。

(3)错,它把溶液与溶剂混淆了。

师:其实,溶质的质量分数这个概念,在生活中应用是特殊广泛的。同学们可以先尝试着做一做:冬天,人们常给皮肤抹上一点甘油溶液,使皮肤保持潮湿。用400克甘油溶解在100克水中,配制的甘油溶液效果。该甘油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板书讲解解答过程)

解:甘油的质量是400克,水的质量是100克。

所得溶液的质量为:400g+100g=500g

溶质的质量分数=×100%=80%。

答:所得甘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0%。

[老师小结]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用到了另一个等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假如我们能将这两个等式娴熟运用,那么只要知道了“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以及“溶质的质量分数”四个量中的任何两个,我们就可以求出另外两个。

师:下面同学们再做这样一个练习:

在一次探究活动中,小江同学收集到如下标签:

请你利用标签中的数据设计一个简洁的关于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的题目,设计好后与同桌交换练习。履行后交由同桌批改。

(同学进行设计并交换履行)

课后小结

师(在教室巡回指导后):刚才我看到同学们设计的题目以及同桌相互的批改后,发觉同学们的想象力真是超出了我的预期,看来,同学们这节课还是挺有收获的。现在我们好好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都学了哪些学问?

(生思索、回忆)

师(布置练习):生活中你们都见到过哪些溶液,请你们找到溶液标签、记录的内容并计算其中各种溶质的含量。

初三化学第一章教案2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爱护》教案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知道一些常见金属如铁、铝、铜等的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2)会依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某些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关于计算。

(3)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以及防止金属锈蚀的简洁方法。

(4)知道废旧金属对环境的污染,熟悉回收利用废旧金属等金属资源爱护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看、试验、阅读资料文件资料、联系实际等方法猎取信息。

(2)运用比较、分析、联想、分类等方法对所猎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能主动与他人进行沟通与争论,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加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惊异   心和探究欲。

(2)关注与化学关于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加社会决策的意识。

(3)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惜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4)树立为社会的进步而学习化学的志向。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铁的冶炼。

(2)关于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

(3)铁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4)合理利用金属资源的意识。

教学难点

(1)对铁锈蚀条件及其防护措施的初步探究。

(2)关于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

教学工具

试验用具:Fe2O3、石灰水、贮有CO的贮气瓶、磁铁、铁架台、酒精喷灯、酒精灯、试管、直玻璃管、橡胶塞、导管、火柴。

教学过程

引言

由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金属是一类重要的材料,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金属。由于地球上的金属资源是有限的,故我们需对其进行合理的利用和有效的爱护。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爱护

一、金属资源概况

[讲解]地球上的金属资源广泛地存在于地壳和浩瀚的海洋中,除少数很不活泼的金属如金、银等有单质形式存在外,其余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金属在自然界中以矿物形式存在。含有矿物的岩石称为矿石。工业上就是从矿石中来提炼金属的。

[请同学观看课本图8—16、8—17、8—18等关于金属资源的图片。或呈现矿石样本或放录像]

[过渡]不同种类的金属在地壳中的含量并不相同。它们在地壳中呈怎样的分布趋势呢?

请大家看课本P15“金属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的资料文件资料。

[问]人类目前普遍使用的金属有哪些?

[答]铁、铝、铜等。

[追问]这是否和它们在地壳中的含量有肯定的关系呢?

[生]确定有!因为铝、铁在地壳中的含量是全部金属中最多的。

[怀疑]铜的百分含量远小于铁和铝,为什么也普遍使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生产呢?

[可让同学争论、各抒己见]

[总结]这主要与铜的性质和铜的提炼成本关于。

[追问]那么,自然界含铁、铝、铜的矿石主要有哪些呢?它们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生]含铁的矿石主要有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黄铁矿(主要成分是FeS2)、菱铁矿(主要成分是FeCO3);含铝的矿石主要是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2O3);含铜的矿石主要是黄铜矿(主要成分是CuFeS2)和辉铜矿(主要成分是Cu2S)。

[承接]我国的金属矿物分布怎么样?

[引导同学看课本关于内容]

答案:矿物种类齐全,矿物储量丰富,其中钨、钼、钛、锑等储量居世界前列,铜、铝、锰等储量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补充]虽说我国矿物种类比较齐全、矿物储量比较丰富,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主

要矿产品进口量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我国经济高速进展,对矿产资源需求增长很快,主要矿产资源短缺的态势日益明显。假如地质勘探无重大突破,21世纪初,我国矿产资源将消逝全面紧缺的局面。

[过渡]现在,人类每年都要向地壳和海洋索取大量的金属矿物资源,以提取数以吨计的金属。其中,提取量的是铁。把金属矿物变成金属的过程,叫做金属的冶炼。炼铁的过程称之为铁的冶炼。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关于铁的冶炼的学问。

二、铁的冶炼

[介绍]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头生产和使用铁器,从公元1世纪起,铁便成了一种最主要的金属材料。

[引导同学观看图8—19(我国古代炼铁图)]

[讲解]钢的主要成分就是铁。钢和铁有着特殊广泛和重要的应用,它们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工业进展的水平。新中国设立后,我国的钢铁工业得到了飞速的进展。1949年,我国的钢产量只有15.8万吨,居世界第26位;年,我国的钢产量第一次突破1亿吨,居世界前茅。

[引导同学观看图8—20(宝山钢铁公司炼铁高炉)和图8—21(为纪念年中国钢产量突破1亿吨而发行的邮票)]

[介绍]我国、大冶、等地都有大型铁矿。

[过渡]铁矿石是怎样炼成铁的呢?现以赤铁矿的主要成分Fe2O3为例,来学习争论  如何实现铁的冶炼。

[启发]比较Fe2O3与Fe的组建差异,设想用什么方法或试剂去履行铁的冶炼。

[同学争论]Fe2O3与Fe在组建上只相差一种元素,即氧元素。要使Fe2O3变为铁关键是使Fe2O3失去“O”。可能的方案有:

1.加热使Fe2O3发生分解反应。

2.找寻一种物质使其主动夺去Fe2O3中的“O”。

[引导同学对以上方案评价]方案1要使Fe2O3分解,需较高的温度;又因为铁在高温下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要使Fe2O3分解胜利,还须在非空气氛围中进行,这样成本太高。方案2比较切实可行。但选用什么样的物质才能使Fe2O3失去“O”呢?

[老师引导]我们可以从以前接触过的一些物质中,查找适合这种条件的物质。请大家回忆、思索并争论。

[同学争论]

[结论]Mg、H2、C、CO等都符合条件。

[老师总结]事实上,这些物质都可把Fe2O3中的“O”夺走。但考虑到经济效益等缘由,我们一般选用C或CO。

[师]请大家写出以CO和Fe2O3为反应物冶铁的化学方程式。

冶炼原理

[同学板书]Fe2O3+3CO3CO2+2Fe

[老师引导]请大家利用自己的才智,设计一个模拟铁的冶炼过程的化学试验,并能验证其生成产物。

[同学争论]老师可引导同学从金属冶炼的一般条件、生成物的证明、尾气的处理等角度进行考虑。如依据阅历同学可推断出金属冶炼的一般条件是高温;依据以前所学学问同学可想象到用澄清石灰水验证CO2;用磁铁验证铁的生成;CO有毒,尾气应处理等。

[演示试验8—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试验]

留意:

(1)试验前应先通CO把装置内空气排洁净,然后再加热;反应履行后,须待试管内物质冷却后再停止通CO。

(2)反应完毕后,把得到的黑色粉末倒在白纸上观看,并试验它能未能被磁铁吸起,以推断反应中是否生成了铁。

[总结]上述试验是试验室模拟铁的冶炼过程,工业上铁的冶炼原理虽与上述试验相同,但其规模、条件、装置与此差异很大。

[介绍]把铁矿石冶炼成铁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工业上炼铁时,把铁矿石和焦炭、石灰石一起加入高炉,在高温下,利用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

[可投影呈现如下图的炼铁高炉结构。另,若有条件,能播放工业生产中冶炼铁的录像,或参观钢铁厂]

[过渡]在冶铁的实际生产过程中,所用的原料或产物一般都含有杂质,故在计算用料和产量时就不行能不考虑杂质问题。

三、关于杂质问题的计算

[投影例题]用1000t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理论上可以炼出含铁96%的生铁多少吨?

[分析]本题是关于化学方程式的汁算,但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是纯洁物质之间的数量比,而不表示不纯物质之间的数量关系。故计算时须先进行换算。假如题目给出或要求算出不纯物质的质量,必需先换算成纯洁物质的质量,或先计算出纯洁物质质量再换算成不纯物质的质量。

[师]请大家依据以上分析,解答此题。

[同学活动]

[投影给出准确解法]如下:

解:1000t赤铁矿石中含氧化铁的质量为1000t×80%=800t。

[课堂练习]习题4

[对练习中消逝的错误进行分析和订正]

依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时,要把含杂质物质的质量换算成纯物质的质量。

初三化学第一章教案3

《金属材料》教案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熟悉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进展的亲热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准备了物质的用途,但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价格、资源、回收等;

(3)熟悉合金,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观看、试验等方法猎取信息。

(2)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猎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培育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惊异   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爱好。

(2)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逐步形成合理使用物质的观念。

(3)树立为社会进步而学习化学的志向。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教学难点:能准确区分物质的变化。

教学工具

投影仪、金属制品(如曲别针、铝箔、铜丝、水龙头等)、金属制品的挂图(如飞机、坦克、轮船等)、铁架台(带铁圈)、铁片、酒精灯、绿豆粒大小的焊锡、锡、铅、火柴等

教学过程

学习情景

呈现金属制品(如曲别针、铝箔、铜丝、水龙头等)和金属制品的图片(如飞机、坦克、轮船等)。

介绍:以上这些实物或图片中的物质都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

设问:看到这些实物或图片,你想到了什么?

同学发表感想]如:

1.想到金属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关系亲热。

2.感到金属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用途。

3.想要知道它们是由什么金属制成的。

4.想知道制造不同的东西依据什么选用金属。

[新课引入]通过大家刚才的发言,可以看出大家对金属材料的重要性有了肯定的熟悉,而且也对它们很感爱好,当然也有许多疑问。本单元我们就来学习金属和金属材料。

初三化学第一章教案4

【水的组建】

一、课题内容

本节选自科学训练出版社出版的义务训练教科书《化学》九班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水的组建。

二、课型

试验探究课.

三、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在义务训练化学课程标准中,关于水的组建这节课的目标设定为熟悉水的组建,依据试验现象推断水的组建。因此,从课程标准的角度动身,重点应当让同学通过检验确定两种气体,以及化学反应中元素种类不变的观点,清晰的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建。在科粤版教材《水的组建》这一节,首先通过图文协作的方式介绍了水的物理性质。在水的组建专题下,首先让同学从已有的阅历中明确水的组建,之后再通过验证明验的方式进行活动探究,并设计了具体的试验问题供同学填写。而在水分子化学式的确定部分,教材中给出了阿伏伽德罗定律供同学利用,从而推理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我认为这一部分对同学的信息综合力量要求较高,老师应当予以适当简化。最终,教材简要的说明也可以通过氢气的燃烧证明水的组建。通过分析,我认为应当将本节课的重点放在水分解产物的检验,以及水的元素组建的推理上,同时,我大胆的在本节课中引导鼓舞同学从分解水自己设计试验方案来验证水的组建。

四、学情分析

九班级同学刚开头接触化学,对试验探究有着深厚的爱好,但是缺乏设计试验的思路以及具体的试验方法,因此需要老师的有意向培育。而且同学在由试验现象提升到试验结论这一部分存在较大的问题,需要老师一步步的引导。而在水分解的微观过程中,同学缺乏对微观世界的感知与熟悉,通过动画及图片的设置,可以增加他们进行多视角的熟悉,从而加深对学问的理解与内化。

五、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熟悉水的组建。

(3)能结合分子、原子的学问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水分子的微观构成,得出水的化学式。

2.过程与方法:

(1)结合资料文件资料,从人类熟悉水的组建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和思维方法,熟悉试验探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2)通过电解水试验,培育同学观看、分析、归纳试验现象的力量。

(3)借助多媒体指导同学观看动画和图片,培育同学的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思维力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育同学准确地对待客观事物,爱惜自然资源的情趣。逐步建立熟悉人类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增加科学探究的精神。

六、教学重点:

电解水的试验。

七、教学难点:

通过电解水的试验归纳、分析得出水的组建。

八、教学预备

水电解器、直流电源、火柴、酒精灯、木条、电解用水、氢氧化钠溶液

初三化学第一章教案5

【质量守恒定律】

一、教学目标

学问

技能1.熟悉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能用微粒的观点说明质量守恒的本质缘由,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过程

方法1.通过定量试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2.通过同学间的争论沟通,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作出说明,提高分析及推理力量。

情感

态度

价值观1.通过试验探究,初步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史实资料文件资料,学习科学家开拓创新的精神。

3.造成或产生学习的胜利体验,享受学习、享受科学。

【教学重点】通过试验探究熟悉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同学通过试验探究得出结论,如何使同学理解质量守恒的缘由,从而达到从定量角度理解化学反应。

二、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发觉、提出问题

老师活动同学活动设计意图

【老师】天气酷热,化学课外小组的三位同学想自制酸甜可口的汽水解暑,他们查阅到了一份“汽水配方”如下:

在约500毫升的饮料瓶中加入2匙白糖和适量果汁,加入约1.5g小苏打(碳酸氢钠),注入凉开水,再加入约1.5g柠檬酸,立刻旋紧瓶盖,摇匀,放入冰箱,半个小时后,你就可以喝到凉快甘甜的汽水了。(注:试验中应使用食品级的碳酸氢钠和柠檬酸。)

可是,三位同学在制作汽水的时候,却发觉了一个问题,我们先一起来看看他们遇到了什么问题(播放老师自制的同学制作汽水的视频)

【提出问题】小苏打与柠檬酸混合后,质量会发生变化吗?

倾听,思索。

观看视频,并针对三位同学的问题提出猜想:(1)小苏打与柠檬酸混合后质量应当不会发生变化;(2)因为是制汽水,所以小苏打与柠檬酸反应可能会有气体造成或产生,质量可能会发生变化。

用同学自己的家庭小试验来创设学习情境,一方面使同学熟悉到生活到处有化学,化学是我们人类生活服务的,更加喜爱化学学习;另一方面,利用情境中问题,制造认知冲突,引发“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变化”的思索和猜想。

环节二、探究小苏打与柠檬酸混合后,质量是否会发生变化

老师活动同学活动设计意图

【叙述】那么,小苏打与柠檬酸混合后质量究竟是否会发生变化呢?口说无凭,试验为证。下面老师为各小组供应了天平、烧杯、矿泉水瓶、小试管等仪器,还有小苏打与柠檬酸两种药品。

【提出问题】请设计试验方案探究小苏打与柠檬酸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是否发生了变化?倾听,查看桌上老师供应的仪器和药品:

给同学供应零散的仪器,为同学供应发散思维的空间。

【叙述】我们的目的是要争论  混合前后的质量是否发生了变化,所以试验的关键首先是“如何称量”。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思索:在这个试验过程中,你认为应当进行几次称量?具体说明。思索,争论,沟通。

开头时,同学的思路是分布称量,在老师的引导下,形成“整体称量”的思路。

建立“整体称量”的试验思维方法,既培育同学一种试验争论  方式,也为后面的小组试验节省宝贵的课堂时间。

【布置任务】下面请同学们履行刚才的任务“请设计试验方案探究小苏打与柠檬酸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是否发生了变化?”

请各小组先设计试验方案,然后依据试验方案进行试验,并记录试验数据。争论、试验,并沟通试验结果。

【方案一】采纳如图所示装置,测得反应后质量变小。

【方案二】采纳如图所示装置,测得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化。

【发觉问题】不同的装置消逝了不同的结果。

培育同学试验操作力量、观看力量,学会记录试验的现象和数据。

利用供应的多种仪器,培育同学的开放性思维;同时,由于试验结果的不同,培育同学发觉问题、提出问题的力量。

【提出新问题】为什么两种不同的装置,会消逝不同的结果呢?(老师将同学发觉的问题作为新问题进行争论)争论沟通,得出:方案一由于是敞口容器,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