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最后一课》设计教案及反思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8be9c82fa569e753a0475d1f323caee/a8be9c82fa569e753a0475d1f323caee1.gif)
![七年级语文下:《最后一课》设计教案及反思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8be9c82fa569e753a0475d1f323caee/a8be9c82fa569e753a0475d1f323caee2.gif)
![七年级语文下:《最后一课》设计教案及反思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8be9c82fa569e753a0475d1f323caee/a8be9c82fa569e753a0475d1f323caee3.gif)
![七年级语文下:《最后一课》设计教案及反思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8be9c82fa569e753a0475d1f323caee/a8be9c82fa569e753a0475d1f323caee4.gif)
![七年级语文下:《最后一课》设计教案及反思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8be9c82fa569e753a0475d1f323caee/a8be9c82fa569e753a0475d1f323caee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案系列七年级语文下:《最后一课》设计教案及反思第7课《最终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介绍小说的时代背景。
2、理清小说情节进展的四个阶段。
3、理解课文中小弗郎士的心理描写及其作用。
4、分析韩麦尔先生形象。
5、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6、利用小说对不家务事进行爱国主义训练。
教学重点
1、心理描写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2、文中表现的剧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韩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一、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今日,我们将学习法国作家都德的爱国主义名篇《最终一课》。在这篇文章里,通过一堂课,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主题——爱国主义。当国土遭到践踏,尊严遭受凌辱,一个无忧无虑的天真调皮的孩子,一个执教四十年的一般老师,又将是怎样的一种表现呢?
2、简介课文背景
1870年月爆发的普法战斗是法国发动的。法王拿破仑三世为了阻遏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动,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故发动了这场战斗。但不到两个月,法军大败。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包围了马黎。法国政府执行卖国政策,同普鲁士签订了屈辱的停战协定,赔款50亿法郎,并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小说写于1873年,以刚刚终止两年的普法战斗为背景,反映了阿尔萨斯沦陷后,当地人民在侵略者强行禁教法国语言时所表现的悲愤心情和爱国精神。
3、依据预习,理清小说情节进展的四个阶段。(即履行课后练习一)
明确:
小说以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为线索,奇异地铺设了故事情节进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开头——\“小院子里\“1—6)序幕。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对四周事物的观看和感受。
第二个阶段(\“平常日子\“——\“他那副大眼镜\“7—10)开端。通过小弗郎士的观看,写出上课之前教室里的情景。——课前
第三个阶段(\“我观看这些情形\“——\“遗忘不了\“11—23)进展。写韩麦尔先生讲授最终一课的情景及小弗郎士的感受,这是小说的主体。——课上
第四个阶段(\“突然教学的钟声\“——终止24—29)高潮和结局。写韩麦尔先生宣布散学时的情景。——下课
4、同学有目的地在每一个阶段找出描写小弗郎士心理活动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1)分析第一阶段。——稚嫩、怕提问
*“我想就别上学了”的真正缘由是什么?
明确:怕提问。
*“这些景象”指什么?觉得“比分词用法好玩多了”说明白什么?
明确:指“画眉在树林……正在操练”。稚嫩。
*“又出了什么事啦?”设置悬念,
*这一部分内容与文章中心的表达有什么关系?
明确:奇异地点明白故事发生的背景,并且为下面的情节和小弗郎士的性格
进展埋下了伏笔。
(2)分析第二阶段。——怀疑、惊诧
今日的情形和平常有什么区分?说明白什么?
平常上课最终一课
气氛“学校开头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吵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所有都安静静静的,整个教室都有一种不平常的严厉 氛。”
同学“开课桌啦,关课桌啦,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上课前,同学们已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
课堂里还坐着许多本村的人。
老师“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
“我”迟到,会遭到先生的责骂。“韩麦尔先生踱来踱去,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铁戒尺。”
督学来校视察或发奖的日子的穿戴。
今日迟到,先生却很温柔地叫小弗郎士“快坐好”。
极端宁静代替了往日的嘈杂;严峻的先生正温柔地等着他来上课,穿着\“督学来校视察\“或\“发奖的日子\“才穿的服饰;最令小弗郎士惊异的是课堂里还坐着许多本村的人。烘托出\“最终一课\“严厉 、庄重、悲愤的氛围,又进一步加深悬念。
(3)分析第三阶段。——难受、后悔
在最终一课上,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与平常有哪些不同?结合课后练习二找
出关于语句。
*\“我的最终一堂法语课!\“这句话,单独成节,表达了他难受、愤慨的心情。
*课后练习二:
1、说明小弗郎士朴实的爱国主义情感被唤起,开头熟悉到学习祖国语言的重要性。
2、表明小弗郎士增加了民族自尊心,造成或产生了学好语言的责任感。
3、表明小弗郎士的爱国主义感情已经升华,化为一种学习祖国语言的剧烈愿望和巨大动力。
4、这联想是对敌人的讽刺,表现出小弗郎士对被迫未能学习祖国语言的悲愤,对侵略者的仇恨,对自由的渴望。
(4)分析第四阶段。——悲愤、懂事
“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中的“高大”指什么?
明确:指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主义形象在小弗郎士心中显得崇高、宏大。
(5)小结:
运用第一人称,对小弗郎士的描写重点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写出了小弗郎士情感变化的波澜起伏,从稚嫩、贪玩——怀疑、惊诧——难受、后悔——悲愤、懂事,布满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这一感情变化,推动情节的进展,突出了主题,使文章更真实感人。
5、板书设计:
情节人物
小弗郎士
上学路上(序幕)稚嫩、怕提问
课前(开端)怀疑、惊诧线
课上(进展)难受、后悔索
下课(高潮和结局)悲愤、懂事
心理
第二课时
一、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通过分析心理活动了解了小弗郎士。今日,我们再来看看小说的另一个仆人公——韩麦尔先生。
3、分析韩麦尔先生人物形象。
(1)争论:描写韩麦尔先生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明确: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
外貌描写:……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神态描写:\“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四周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的眼睛里带走似的。\“这写出了韩麦尔先生对毕生从事的训练事业的无限留恋,对祖国故土一往深情的喜爱。
动作描写:……充分地表现了他爱祖国、恨敌人的全部思想感情,把崇高的爱国主义感情推到了最高峰。
语言描写:……
*指导朗读:
肤浅缓慢的语调来读,表达出这位教了四十年法语的老师对这最终一课的眷
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
*\“我们必需把它牢记在心里,永久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的开监狱大门的钥匙\“,“监狱大门”比方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方法国语言。除了表达剧烈的爱国热忱外,还表达了对同学的无限期望,对民族和祖国前途的坚决信念。
*结尾部分三个破折号的作用:
明确:说明说明;声音的延长;意思的递进。
(2)履行课后练习三。
(3)争论:在\“最终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的感情有怎样的起伏变化?
上课一开头,他用\“严厉又严厉 \“的语调说话。\“严厉\“表明他对祖国、同胞、同学的满腔深情;\“严厉 \“说明亡国的哀思。当课上小弗郎士背不出书来的时候,他不责备同学,而是陷入了苦痛的思考,\“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用带着内疚的心情英勇精诚地作自我批判,痛心地检查自己的过错,表现了高度的责任感和深厚的爱国热忱。接着,又深情地赞美了祖国的语言,赞美了祖国。当同学用心书写的时候,他又陷入了深思,体会着肤浅的亡国之痛。当\“最终一课\“终止时,他尽情地吐露了自己的悲愤。
\“深情、哀思——思考、内疚——深思、悲愤\“是韩麦尔先生感情的变化,从中蕴含着他对祖国肤浅的爱和对侵略者无比的痛恨。
形成板书:
情节人物
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
上学路上(序幕)稚嫩、怕提问
课前(开端)怀疑、惊诧线深情、哀思
课上(进展)难受、后悔索思考、内疚
下课(高潮和结局)悲愤、懂事深思、悲愤
心理肖像、动作、语言
3、环境描写在本中的作用。
(1)找出序幕中的两处环境描写:
明确:\“天气那么温柔,那么晴朗!\“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这是本文中小弗郎士早晨出门时所见到的场景,包括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点明白《最终一课》的具体时间和时代背景。尤其值得留意的是社会环境描写,它真实而又非常简练地交代了国土已被侵略军所占据,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残酷的社会形成了鲜亮的对比。
(2)\“观看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这一环境描写又表明什么?
明确:布告牌上贴着的虽然只是一张公文,但它威力极大,逼迫人们不得不法执行和就范。也正是它,才直接致使了\“最终一课\“。
(3)课前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烘托出\“最终一课\“严厉 、庄重、悲愤的氛围,又进一步加深悬念。
(4)“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描写的作用?
明确:鸽子是和平的象征,表现出小弗郎士对被迫未能学习祖国语言的悲愤,对和平、自由的渴望。
(5)教室和韩麦尔先生小院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表达出这位教了四十年法语的老师对这最终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
4、解题:
在文中多次重复“最终一课”,其每一次用意是否相同,起怎样的作用?
明确:韩麦尔先生在开课时宣布:“这是我最终一次给你们上课了……今日是你们最终一堂法语课……”这几句话在小弗郎士幼小的心灵里轰然炸开,镇公所门前的布告,教室里异乎寻常的情景,现在全明白了。\“我的最终一堂法语课!\“这句话,单独成节,表达了他难受、愤慨的心情。“啊!这最终一课,我真永久忘不了!”表明小弗郎士对“最终一课”的严厉 意义的深刻理解,也表明他已经由天真稚嫩变得懂事成熟起来了。重复消逝,既紧扣课题,又表达了对这最终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
5、拓展阅读:
(1)导入:
这篇小说告知我们,在主权遭侵害、国土遭践踏的时候,所体现出来的民族意识尤为剧烈。中华民族也曾承受铁蹄的践踏,我们也不妨来看看当时所受的这种煎熬。我们来阅读老舍先生《四世同堂》中描写北平被日本侵略军占据后,祁瑞宣老师上第一堂课的一段文字。
(2)《四世同堂》简介:
是一部反映中国人民在抗日战斗时期艰苦斗争历史的长篇小说。以古都北平宽敞市民的亡国之痛为题材,细心挖掘家家户户、男女老少,每天每时都能体验到的由于入侵者的入侵带来的物质和精神的熬煎。
(3)比较《最终一课》与《四世同堂》片段:
《最终一课》《四世同堂》片段
作家都德(法国)老舍(中国)
背景普法战斗抗日战斗
大事阿尔萨斯沦陷后最终一堂法语课北平被日军占据后的第一堂课
中心悲愤心情和爱国精神悲愤心情和爱国精神
人物师生(同学眼中看老师)师生(老师眼中看同学)
人称第一人称第三人称
描写
方法心理描写、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动作描写
写作
手法烘托烘托
(烘托:通过环境描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DB 3705T 47-2024黄河口滩区肉羊繁育技术规范
- 二手房买卖合同范本解析
- 个人与公司委托代缴公积金合同范本
- 中小企业借款合同模板
- XX公司委托培训合同
- 中铁物资商城采购合同新范本
- 上海市临时劳动合同模板
- 个人投资入股合同范例
- 不动产行纪买卖合同书
- 个人意外伤害保险合同医疗附加条款(暂行)
- 山西省太原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 2024年全国体育专业单独招生考试数学试卷试题真题(含答案)
- 心电监护考核标准
- 特种行业许可证申请表
- 古典芭蕾:基本技巧和术语
- 内地居民前往香港或者澳门定居申请表
- DB43-T 2612-2023林下竹荪栽培技术规程
- 三下《动物的一生》教材解读
- 神木市孙家岔镇神能乾安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
- 非煤矿山安全应急预案
- 浙江省公安民警心理测验考试题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