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论孔子的政治国思想
春秋末,周王室衰落,诸侯独立。整个社会都缺乏一个受人尊敬的权力中心,在动荡和混乱中徘徊。许多圣贤和科学家一个接一个地分开了。连孔子也说:“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论语·泰伯》)然而,他深怀匡救时弊之心终不忍隐于世,“天下有道,丘不易也”。(《论语·微子》)同时,在他看来君臣大义不可废,“忠”便是臣子对君王应有之义。所以孔子周游列国,希望名主仁君采纳他的政治主张、行其道,改变天下无道的局面。孔子欲以何道行于天下?一、礼的作用和作用孔子理想中的社会是“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庶人不议,政不在大夫”。(《论语·季氏》)而孔子生活的时代,宗法制日益解体,周礼也基本丧失了社会整合控制的功能。但礼作为传统的价值标准,周以来一直对社会产生着重要影响,在人们观念里根深蒂固,于是孔子提出以礼治国,吸收周礼中的合理因素,偏重从道德伦理层面规范人们的行为,以期重建社会秩序。孔子认为为政者若以礼治国,国家的平治就不再困难。“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论语·里仁》)首先,礼有助于君主行仁政。孔子认为,为政者“克已复礼”就会逐渐形成仁的品格,进而便可行仁政受到百姓的拥戴。其次,礼能协调君臣关系。“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佾》)再次,礼可以安抚百姓,使百姓敬顺。“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论语·子路》)“上好礼,则民易使。”(《论语·宪问》)此外,礼具有节制人行为和调节人情绪的作用。“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蕙,勇而无谋则乱,直而无礼则绞”(《论语·泰伯》)。只要人们的行为以礼约之,失礼和僭越的事情就能避免,社会就会重新恢复和谐有序。以礼治国如何实施?首先是正名,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正名是对“礼”这一政治规范概念的经典概括,更是贯彻礼的前提。正名关键在于定名分,名分确定后社会各阶层就可以依其身份地位,享受和承担礼所规定的权利及义务,礼才会真正贯彻到政治和生活中。其次,统治者修身以礼。“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论语·颜渊》)统治者的典范效应会带动社会守礼循礼。再次,教民以礼。孔子反复说“不知礼,无以立也。”(《论语·尧曰》)因而主张以礼教民,使民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使“礼”成为人民日常行为准则。总之,以礼治国不论从原因还是途径上讲,目的都是为了匡救时弊,维护上下尊卑的等级关系,构建一个君仁民敬的和谐有序社会。二、教民以时,民意善诱子贡曰:“如是有博施于民而济众,可谓仁乎?孔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论语·雍也》)孔子极少以仁许人,但对“博施济众者”以圣称之,可见对此种行为的重视和赞许。他所说的“仁者爱人,泛爱众。”“君子之道,养民也惠,使民也义”等都是希望为政者能行仁政,爱臣民。这种思想是对周以来民本思想的继承发展。具体表现在:主张统治者应富民,教民。“百姓足,君孰与不足?”(《论语·颜渊》)民足是君足的先决条件,也是维持君民关系的最基本底线。实现民足就要富民,具体来说:一是惠民。“小人怀土,小人怀惠”。(《论语·里仁》)百姓想要的是土地和实惠,为政者因民之所利而利之,百姓就会自觉服从为政者的役使,就会达到“君子惠而不费”,“惠则足亦使人”的效果;二是使民以时。“使民如承大祭”。(《论语·颜渊》)为政者役使人民应像对待祭祀那样要慎之又慎,应“使民以时”,(论语·学而)“择可劳而劳之。”(《论语·尧曰》)在生产较为落后的春秋时期,使民以时既保证了农业生产时间,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也体现了统治者的仁德;三是取民有度。为政者应“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对于季氏聚敛民财的行为孔子十分反对。可见,孔子的爱利民思想,并不是要求消灭剥削和压迫,而是希望统治者减轻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这在当时仍有很大的进步性。人民的物质生活满足后,孔子还主张教民使之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在他看来民众是可教的。“唯上知,下愚不移。”(《论语·阳货》)因为“性相近,习相远”。(《论语·阳货》)人的本性没有太大区别,但社会薰习和文化的教养却对人性塑造影响很大。教民内容有孝、悌、仁、义、忠、信,还有诗、书、礼、乐、射、御、数等技能。此外,孔子还罗列一套君子、小人标准,供人们学习自省。“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论语·里仁》)“君子”在孔子那里主要是“道德高尚”的人的称谓,但当时“君子”更多代指贵族和地位高的人,加上春秋末期世官世禄制的衰落,人才选拔方式的渐变,人们希望通过学习和修己进入地位高的阶层。因而“君子”的标准在人们中具有很强的号召力。三、君为政者,道德教育孔子解决社会问题的着眼点主要不在于如何变革社会制度,推动社会发展,而在于改变不良的社会风气,恢复原有的宗法社会关系,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的稳定。因此,孔子对为政者的道德修养给予更多的关怀。君主的个人修养不仅决定了国家政治前途还影响着君民关系。首先,为政者修德正己远近百姓都乐于服从归附。“苟身正,从政乎何有?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远人不服,修文德以来之。”(《论语·季氏》)其次,君王权重更应修德正己。定公问政于孔子:是否一言可以丧邦?孔子回答:“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论语·子路》)君王最大权力是臣民不敢违背他。“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论语·子路》)若为政者无道昏聩,臣民事事都服从他,那么就有亡国危险。为政者修德正己主要有以下四个途径。第一,敬而守礼。为政者应修己以敬,行笃敬,执事敬,居处敬;应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要博学于文,约之以礼。第二,守信重义。孔子多次要求为政者应谨而信,主忠信,取信于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守信是人最基本的道德,无信其他方面也就不用说了。“上好信,民不敢不用情”。(《论语·子路》)为政者谨而信,臣民也不敢欺骗他。为政者也应重义轻利,这对其治国至关重要。“君子以义为质”。(《论语·季氏》)“上好义,民不敢不服。”(《论语·子路》)若为政者处处以利为先,就会遭到人民的怨恨。所以孔子告诫统治者“为政无见小利,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第三,以孝为本。“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论语·泰伯》)为政者修身以孝,百姓受其感化,在内善事父母兄长,在外忠君敬长,社会就是一片和谐。第四,行“忠恕”之道,恕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体现的是为政者的“容”。为政者凡事要先求诸己,宽则得众。忠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体现的是为政者的“仁”。四、“才难”即“举直”“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孔子认为,贤才对于治国为政至关重要。故而当治国者问政于他时,他多次提到举贤。在他看来,首先,举用贤才,为政者轻而易举就能治理好国家,使民归服。“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有臣十人。”(《论语·泰伯》)其次,举用贤才还可以挽救国运。卫灵公无道却不丧国原因就是任用仲叔圉治宾客,祝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使他们各当其才。最后,举用贤才也是儒士的普遍要求。春秋时期随着世卿世禄制的衰落,人们凭借才能也可出仕为官。对于精通礼乐的儒士来说入仕是他们行其道于天下的最佳途径,所以他们迫切希望为政者能举贤任能。孔子常感慨人才难得,他说:才难,不其难乎?(《论语·泰伯》)为政者选贤任能时,应打破等级界限,唯才是举。“犁牛之子辛且角虽欲用,山川其舍诸”。(《论语·雍也》)同时,为政者在选用贤才时要本着“大德不喻闲”,“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的原则明察务实。因为“君子可大受不可小知,小人不可大受可小知”。(《论语·卫灵公》)君子小事上未必可观,但才德足以托以重任,而小人未必无长处可取。他还主张为政者要多举用善人和直人为政。“善人为政百年可以除残去杀矣。”(《论语·子路》)“举直措诸枉,则民服。”(《论语·为政》)此外,社会教育和士人修身学道,也为为政者选用贤才做了充分准备。以上主张,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思想:礼、仁、德。孔子的“礼”是在周朝全面衰落的情况下提出的,这种“礼”更注重挽救时局的作用,“礼”是为政者治国的指导原则。同时,孔子的“礼”以“仁”为内在基础和灵魂,“仁”是守礼前提,守礼也有助于“仁”的形成。在周礼的强制性色彩淡去的情况下,人们情感上更容易接受孔子之礼。孔子的“仁”是一种人格修养,其基本含义是“爱人”,一切好的品德均属“仁”的范畴。孔子的“德”关注的是为政者的修德正己,他不仅阐释了为政者修德的社会功能,还设计一套修德的方法规范,从而使为政者的修德正身更加具体化、系统化。孔子的仁、礼、德范畴虽不同但都以恢复社会和谐有序为目的,都依靠个人内心道德自觉实来现。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标准国有企业员工劳动合同
- 2025年房屋买卖合同的履行与违约行为解析
- 2024年日用织物制品项目资金筹措计划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电子产品转让合同范本
- 2025年合同履行过程中的变更解析
- 2025网站设计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年北京市劳动合同模板
- 2025年杭州市劳动合同范本全文
- 2025短期劳动合同全面解析
- 2025网站建设合同协议模板
- 2025榆林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招聘工作人员(473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银行等安全保卫现场检查要点清单
- 活动场地租赁与活动安全责任协议
- 2025年中考数学一轮专题复习(广东)27讲-与圆有关的计算【课件】
- 《数据统计与分析》课件
- 2024年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考试题库必考题
- (二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5年普通高考第二次适应性检测 英语试卷(含答案详解)
- 征信系统AI应用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书法艺术疗愈在书法教育中的实践与应用研究
- 射频电路封装设计与工艺实现方法研究
- 2025届湖南省高三下学期高考普通高中名校联考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