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庆台塑企业的经营之神_第1页
王永庆台塑企业的经营之神_第2页
王永庆台塑企业的经营之神_第3页
王永庆台塑企业的经营之神_第4页
王永庆台塑企业的经营之神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王永庆台塑企业的经营之神

国外塑胶工业技术的研发王永庆是一位出生在大米市场的塑料王。上世纪50年代,台湾经济亟须发展纺织、水泥、塑胶等工业。台湾当局把发展塑胶工业寄希望于化学工业基础雄厚的“永丰”老板何义身上。但何义到国外考察后,看到国际市场塑胶业技术先进、竞争激烈,自己难有立足之地,便打起了退堂鼓。王永庆却看到了另外的一面:台湾是国际烧碱生产基地之一,烧碱生产过程中有70%的氯气被弃置不用,而氯气是塑胶工业的主要原料,原料充足、廉价。不熟谙塑胶生产的王永庆,便毅然投身塑胶工业。世界石油危机之中国的纺粘、污水处理1954年,王永庆筹借50万美元,创建台湾第一家塑胶公司,1957年建成投产。但不久就陷入困境,股东纷纷退出。王永庆采取了近乎“以毒攻毒的策略”:大幅度增加产量来压低成本的售价,获得压倒一切的竞争能力;成立自己的加工厂——南亚塑胶,建立起塑胶原料与加工相连贯的“一体化发展体系”。台塑终而起死回生,历经多年苦心经营,建起庞大的石化工业基地,在台湾及整个企业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台塑集团下辖:台湾塑胶公司、南亚塑胶公司、台湾化学纤维公司、台湾化学染整公司、台旭纤维公司、台丽成衣公司、育志工业公司、朝阳木材公司和新茂木材公司等9家公司,年营业额达30亿美元。1973年首次世界石油危机后,王永庆的脑子里形成了“在美国投资设厂一一掌握原料来源——适时回供台湾”的战略构想。1978年,这一战略构想付诸实施,在德克萨斯州建成年产化工原料EDC(二氯乙烷)20万吨、VCM(氯乙烯单体)及RVC各24万吨的工厂。随后买下分别生产RVC树脂和一些制造RVC的化学原料的10家工厂,交易总额达5000万美元。1978年,王永庆又赢得向日本出口RVC粉的合约,成功地占领日本市场。在岛内,王永庆则投资100亿美元在云林县离岛工业区内的麦寮乡兴建了年炼原油2100万吨、年产乙烯135万吨的轻油裂解厂(六轻),以及麦寮港口、重型机械厂、汽电共生厂等50多个配套厂,涉及石化业上、中、下游业整个体系。台塑集团拥有近7万员工、近3800亿元新台币营业收入。台塑集团“六轻”完工投产后,乙烯产量将超过日本、韩国,居亚洲第一,跻身全球十大厂之列。先天环境的好坏,并不足喜,也不足忧,成功的关键完全在于一己之努力。只有不断努力,才有立足之地。处逆境时,不要灰心丧气,培养实力,才能扭转颓势;顺境来临,不能因此自满懈怠,否则会脆弱瓦解。市场没有永远的胜,也没有永远的败,做企业就需要永远以“秋天里的冬天”的心情充满危机感,每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王永庆的“检察者”形象王永庆的成功,看似偶然,实是必然。我们敬佩王永庆的远见卓识和经营胆识,更敬佩其追根究底、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因为王永庆的这种“远见卓识和经营胆识”,是建立在“追根究底、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之上的。想当初台塑陷绝境之时,王永庆不是草率退出,而是全面检讨投资的每个环节。王永庆认为:“检讨才是成功之母”。世上失败的人很多,但不一定都爬得起来。只有检讨反省,总结教训,找出失败的原因,奋起直追,才能置于死地而后生。事实表明,王永庆的决策是正确的,经营策略是成功的。台塑工业资源开发和投资趋势沉寂多年的中国石化市场,2000年起便狼烟四起,喊杀震天:中石油、中石化南征北战;壳牌、BP、美孚借势突进;王永庆掌舵的台石化航母也悄悄舶岸。由于参战的中外斗士均是石化业的悍将,动辄耗费几十亿、上百亿的战资,使这场犬牙交错的巨人之战变得更为惊心动魄。2001年6月,王永庆旗下台湾化学纤维公司(FCFC)的ABS(丙烯睛丁二烯苯乙烯共聚合物)项目在宁波梅山岛附近的工业园区破土动工。该项目年产量为25万吨,预计2004年投入运营。按照王永庆对梅山石化专区初期的布局,除了台化投资ABS外,台湾塑胶公司(FPC)还将在同一园区内斥资1.195亿美元兴建一套PVC(聚氯乙烯)一体化装置,包括VCM装置以及EDC装置,以就近供应旗下南亚塑胶公司在祖国内地11座塑胶二次加工厂对PVC塑胶原料巨大的需求量。整个台塑石化一期项目包括了化工中下游产业的10个项目,计划总投资逾10亿美元,总占地面积约千亩,预计在3—5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只要两岸放行,台塑将投入至少50亿美元兴建梅山石化专区,其中包括年产乙烯130万吨、丙烯60万吨的轻油裂解厂。王永庆还将向能源事业发展,建设炼油厂和发电厂,成为台湾“六轻”的大陆版本。同时拟定在上海设立办事处,统筹旗下各公司在内地的投资。集团属下各公司也争相在大陆投资设厂,仅台塑集团内赴大陆投资脚步最快的关系企业——南亚公司,目前在大陆成立的工厂就达9家,包括南亚塑胶(广州)公司、华亚(厦门)管件公司、华亚(厦门)塑胶公司、华亚(芜湖)塑胶公司等,累计投资总额超过4亿美元。外界认为,设立上海办事处显示台塑以长江三角洲为发展重心的计划已进入实质阶段,也意味着台塑将在内地建立第二个石化王国。未来台塑在长江三角洲的重要布局包括即将新设的上海办事处,以及在江苏太仓设置台塑和台化共用的化学品储存槽,另在宁波设台塑PVC厂和台化ABS厂,加上已在南通设置的南亚PVC管件厂,及动工中的南亚昆山电子材料厂,使得台塑进军内地的塑化市场规划略见雏形。“好管理,好实践”,以小为小企业的经营者应摒除一切的惰性和杂念,从本身开始,痛下一番心理建设功夫,踏实地从艰难的、根本的、比较乏味的管理问题入手,逐步引导企业走向合理化经营的坦途,舍此之外,别无他途。企业的经营和树有细根一样,必须从容易忽略的根源处着手,才能理出头绪,使事务的管理趋于合理化。细节的问题关系重大,要搞好管理,一定要从细微之处着手,这才是根本的做事。管理没有秘诀,只看肯不肯努力下功夫,凡事求得合理化,台塑经营管理的理念是追根究底,止于至善。弹丸之地的台湾,已难以容下王永庆的“石化王国”。王永庆多次表示,他最大的心愿就是有生之年能在祖国大陆建成一个大型石化基地,形成台塑进军大陆市场的桥头堡,牵制美国埃克森等国际石化大集团抢占中国大陆瓜分石化市场的步伐。尽管如此,王永庆进军大陆市场的步伐依然是慎而又慎。自1990年王永庆在厦门海沧提出“海沧计划”起,历经11年的反复思考、调研,才最终选定宁波梅山,这其中固然有商人在投资成本等方面的权衡,或许更多的是在大陆内地重新进行其“石化王国”的战略准备。即使是在数十年的充分准备后,王永庆在宁波梅山的投资,也不再是大手笔、大投资,而是小规模,一步步脚踏实地。这符合王永庆“只求根本,不问结果”的求本精神。王永庆在企业经营中,从不着眼于“该赚多少”或“赚了多少”,而只是看重管理扎根工作的追求。此举很值得国内企业经营者借鉴。医疗费用及收入王永庆对医疗服务产业一直情有独钟,1976年11月王永庆捐出他所拥有的台化股票筹资,创立长庚医院。现在长庚医院先后成立台北、林口、基隆、高雄等院区,各院区合计拥有7200张病床,林口院区3900床,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单一急性病床区,每日诊疗2.5万人次。长庚年营业收入在250亿元以上。长庚医院在台湾取得巨大成功,成为具有世界水准的医院之一。于是,王永庆决定进入大陆医疗市场。厦门长酸医院正式停工王永庆计划投资150亿新台币(约合4.36亿美元),在北京、厦门、福州三地兴建三座营利性的长庚医院,合计病床数将达1.1万张。2001年12月7日,厦门长庚医院正式动工。台塑集团除了在北京、厦门及福州三地兴建长庚医学中心外,也计划在北京及厦门两地兴建护理学院,就近培养医疗护理人才,复制王永庆在医疗服务产业的成功经验。提高科技素质,提高科技素质今天我能在事业上有一点成就,主要是我对所认定的目标全力以赴,认真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决不以任何理由退缩和迟缓。人的生命和精力都有限,必须全神贯注,持之以恒,才有可能如愿以偿。改变长庚的单位责任制,增加了医院的资源和效率,为行业发展大贡献看病难、就医难,始终困挠着大陆的老百姓。大陆的医疗市场,前途无量。与大陆相比,台湾在医疗设备、医院管理、医学技术等方面有着较大的优势,此番王永庆长庚进军大陆医疗市场,剔除政策因素的影响,定能为自己赢得较大的获利空间。更重要的是,王永庆会将其在台湾长庚的管理模式复制到大陆的长庚医院,这对内地医院会带来巨大的冲击力。譬如长庚在效率、服务态度、计算机化服务等方面的诸多创举,均可为国内同业所借鉴。长庚自创院以来就釆行单位责任制的拆帐式薪酬制度就是跟进的榜样。长庚的单位责任制的方法是把台北、林口、基隆、高雄四院区分成100多个医疗专科,每科自行分配该科总收入的30%—50%,其它上缴院方。各科内每个医生的收入计算方式是依据病人量、年资贡献、研究论文发表各占1/3。因此,即使一个医生治疗许多病人,但没有发表研究成果,仍然拿不到好的报酬。如果是在国际性医学期刊发表研究论文,奖金更高。长庚医院医生的论文每年有200篇之多。这项单位责任制的考评制度对提高医疗水准,培养出国际级的医师和团队功不可没。此外,王永庆在长庚的效率与成本控制管理方面也做出了贡献。一般人会以为医院大量采购药品本来就可节省成本,但是长庚却尽力减少药品的库存量,避免药品过期造成损失。经过多年的检讨和计算机精密计算,现在长庚7000张床规模的库存药成本,仍然控制在当年刚开院时只有几百张床的数千万元药品库存量上。u3000复合式电动车市场将进入“范畴时代”在人们普遍关注汽油车的同时,有一双眼睛在紧紧盯着电动车,因为他发现了中国内地巨大的电动汽车市场。这个人就是王永庆。据日本矢野经济研究所出版的《电气自动车市场报告》表明,1997年全球电动车替换汽油车的比率仅有0.001%,但2005年将达到1%,预测到2010年时替换率将达24.5%。也就是说,2005年以后,全世界纯电动车市场将达13.2万辆,2010年复合式电动车的市场将达到50万辆。加上2005年后,燃料电池车将会具体商业化,市场将会快速成长,到2010年时,复合式电动车(含燃料电池车)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070万辆。这是一个不小的市场。2002年1月,王永庆在江苏昆山考察时表示,台塑集团将带领台湾地区众多汽车零部件生产厂商与昆山合资建造汽车专区。台塑集团计划初期将生产汽车零部件,供应临近的上海通用及上海大众等多家汽车厂,未来不排除直接外销美国、欧洲及日本等地售后维修及OEM市场。此后,台塑将在当地组装传统汽油小汽车,最终目标是在内地发展电动汽车。此前,台塑旗下的南亚公司已斥资在昆山设置南亚印刷电路板垂直整合厂等6家企业,以及设在广州的南亚塑胶等,都将为日后设立汽车制造厂、发展电动汽车铺路。另有消息称,王永庆已与北京市有关部门达成初步协议,“台塑一号”电动车日后将进军北京的出租车市场。“富不三代”一勤天下无难事,关键是如何培养这种精神。要常常警惕自己,稍一松懈就会导致衰退,经常要有“富不三代”的警觉。有了这种危机意识,便能常常以勤俭来做事,这是台塑企业一直坚持的经营观念。台塑投资:内地发展汽车台塑切入电动汽车,源于台湾汽油汽车业的不景气,进军国际市场又不具有竞争力。但台塑本身并无任何生产汽车的技术及经验,第一部复合式电动车是委托美国UQM公司设计研发,极速可达每小时120公里,续航力可达447公里。台塑投资电动汽车的目的,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