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处罚法》及相关案例讲解-1_第1页
《行政处罚法》及相关案例讲解-1_第2页
《行政处罚法》及相关案例讲解-1_第3页
《行政处罚法》及相关案例讲解-1_第4页
《行政处罚法》及相关案例讲解-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的学习一、前言

二、《行政处罚法》亮点解读目录CONTENT三、行政处罚实务案例2四、行政处罚的普通程序一

前言3前言行政处罚是行政执法和行政管理的基本手段,是重要的法律责任形式。1996年《行政处罚法》公布实施,这在我国行政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促进了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推动了民主法治建设进程。历经25年,《行政处罚法》于2021年修订通过并于7月25日正式实施,本次修订增加了改革探索与法治建设的新要求,回应了经济发展与执法实践的新挑战,体现了诸多亮点。4二

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亮点解读5十大亮点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亮点解读现行6

新增的《行政处罚法》第二条明确规定: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减损权益或者增加义务的方式予以惩戒的行为。析:这一规定明确了行政处罚的主体是行政机关,行政处罚的对象是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行政处罚的内容是以减损权益或者增加义务的方式予以惩戒。新修订★亮点一★首次明确行政处罚的定义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亮点解读修订前修订前的《行政处罚法》规定的行政处罚种类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7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对处罚的种类进行了调整,增加了通报批评、降低资质登记、限制开展经营活动、责令关闭和限制从业,删除了原条文中的暂扣或者吊销执照的表述。进一步丰富了行政处罚的基本种类,即财产罚、行为资格罚、人身自由罚和声誉罚,使行政处罚的分类更加科学。新修订★亮点二★完善行政处罚的种类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亮点解读修订前

修订前的《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定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法律对违法行为已经作出行政处罚规定,行政法规需要作出具体规定的,必须在法律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规定。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定人身自由、吊销企业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法律、行政法规对违法行为已经作出行政处罚规定,地方性法规需要作出具体规定的,必须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规定。8

新增:第十一条第三款规定,法律对违法行为未作出行政处罚规定,行政法规为实施法律,可以补充设定行政处罚;第十二条第三款规定,法律、行政法规对违法行为未作出行政处罚规定,地方性法规为实施法律、行政法规,可以补充设定行政处罚。新修订★亮点三★扩大行政处罚的设定权限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亮点解读修订前修订前的《行政处罚法》第二十条规定: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管辖。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9

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增加第二十四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可以决定将基层管理迫切需要的县级人民政府部门的行政处罚权交由能够有效承接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行使,并定期组织评估。这一规定有利于将行政处罚实施权向乡镇人民政府及街道办事处延伸,提高执法效能。新修订★亮点四★行政处罚实施权向基层延伸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亮点解读修订前

行刑衔接就是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程序的衔接,通常发生在行政违法与刑事违法竞合的场合。修订前的《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二条只对行刑衔接作了原则性规定,明确: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行政机关必须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0

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七条增加规定:对依法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免予刑事处罚,但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司法机关应当及时将案件移送有关行政机关。

行政处罚实施机关与司法机关之间应当加强协调配合,建立健全案件移送制度,加强证据材料移交、接收衔接,完善案件处理信息通报机制。新修订★亮点五★细化行刑衔接制度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亮点解读修订前

“一事不再罚”是行政法治的基本原则。

修订前的《行政处罚法》第二十四条一定程度体现了这一原则,规定: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11

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增加规定:同一个违法行为违反多个法律规范应当给予罚款处罚的,按照罚款数额高的规定处罚。新修订★亮点六★完善“一事不再罚”原则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亮点解读修订前

行政机关超过法律规定的期限未发现违法行为的,对当时的违法行为人不再给予行政处罚。修订前的《行政处罚法》关于行政处罚时效的规定是: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12

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第三十六条对行政处罚的时效制度进行了完善,明确: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涉及公民生命健康安全、金融安全且有危害后果的,上述期限延长至五年。新修订★亮点七★修改行政处罚时效制度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亮点解读修订前

13新修订★亮点八★确立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的法律地位“三项制度”是指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其中第三十九条对行政处罚公示制度作出规定,明确:行政处罚的实施机关、立案依据、实施程序和救济渠道等信息应当公示。其中第四十七条对行政处罚全过程记录制度作出规定,明确:行政机关应当依法以文字、音像等形式,对行政处罚的启动、调查取证、审核、决定、送达、执行等进行全过程记录,归档保存。其中第五十八条对行政处罚的法制审核制度作出规定,明确:对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直接关系当事人或者第三人重大权益经过听证程序;案件情况疑难复杂、涉及多个法律关系的,在行政机关负责人作出行政处罚的决定之前,应当由从事行政处罚决定法制审核的人员进行法制审核;未经法制审核或者审核未通过的,不得作出决定。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亮点解读14订★亮点九★完善行政处罚听证制度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针对行政处罚听证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行政处罚听证制度进行了三个方面的完善:一是,扩大行政处罚听证的范围,将没收较大数额违法所得、没收较大价值非法财物,降低资质等级,责令关闭、限制从业和其他较重的行政处罚都纳入可以申请听证的事项范围;二是,延长当事人申请听证的时间,申请听证的时间由三天修改为五天(工作日);三是,对听证笔录的效力作出明确规定。第六十五条对听证笔录的效力作出了专门规定,明确:听证结束后,行政机关应当根据听证笔录,依照《行政处罚法》第五十七条的规定,作出决定。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亮点解读15

★亮点十★强化行政处罚的正当程序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在正当程序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一是,完善行政处罚回避制度。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将之扩充为一条三款,在第四十三条规定:执法人员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执法的,应当回避。当事人认为执法人员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执法的,有权申请回避。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审查,由行政机关负责人决定。二是,增加行政处罚的证据规定。明确了证据包括: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人证言、当事人的陈述、鉴定意见、勘验笔录和现场笔录。三是,切实保障当事人的陈述、申辩权。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拟作出的行政处罚内容及事实、理由、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陈述、申辩、要求听证等权利。三

行政执法实务案例16行政执法实务案例171、行刑衔接机制中法律责任的认定---丁某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案

案情简介接到群众举报,决定由甲市林副业局负责查处此案。该局派其林政稽查大队大队长丁某和上级机关工作人员顾某等人到涉事村调查,丁某查看了该村当时两年的销售林木账,初步测算出该村二年内滥伐林木约600立方米。并由顾某等人通过实地踏查画了三份现场图并交给丁某。调查后,丁某向镇领导通报查处情况时表示,该村滥伐林木情节严重,有关人员会受到刑事处罚。镇领导要求“不要抓人”,丁某接受说情,承诺将调查的滥伐林木数降至20立方米以下,以行政处罚结案,并让镇领导根据其作出的行政处罚确定的滥伐林木数,对该村的销售林木账进行“技术处理”。丁某隐瞒实际调查情况。甲市林副业局决定对该村进行了行政处罚,处罚决定由上级机关的顾某宣布。一审法院判决被告人丁某犯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六个月。丁某不服,以其不符合构成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的主体,无徇私舞弊的故意及行为不构成犯罪为由,提起上诉。二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在丁某上诉期间,该村滥伐林木案,也已由法院作出有罪判决,认定的滥伐林木数为542.712立方米。

行政执法实务案例18

1、行刑衔接机制中法律责任的认定---丁某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案例的评析】本案中,丁某是甲市林副业局林政稽查大队大队长,有查办林业行政违法案件的职责,也受命代表林副业局调查滥伐林木情况。虽然上级机关工作人员顾某参与了案件的调查且宣读过行政处罚决定等,但这些事实都不能改变丁某所在的甲市林副业局为行政执法主体的实质。作为行政执法机关查办案件的直接责任人,其符合刑法关于“行政执法人员”这一主体条件。本案中丁某明知涉事村二年内滥伐林木数额巨大,违反了森林法和刑法的规定,有关人员的行为已经涉嫌犯罪,应当将案件移交给司法机关,却应其领导的请求说情徇私舞弊,隐瞒真相,以授意他人改动后的调查结果向本局领导与上级行政机关的办案人员顾某作了汇报,致使甲市林副业局根据丁某的汇报对涉事村进行行政处罚,以行政处罚来代替刑事处理,放纵犯罪,情节严重,构成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典型意义】行政执法承办机构的承办人员、负责法制审核的人员和审批行政执法决定的负责人如果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枉法等,导致行政执法决定错误的,要依纪、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行政执法实务案例19

2、未正确履行税务文书送达义务案【基本案情】

国家税务局A区稽查局作出《税务处理决定书》,责令S公司补缴少缴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60余万元,限S公司在收到上述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到C区国税局缴纳上述税款及滞纳金。

A区稽查局直接送达《决定书》,发现S公司已无人员办公,无法送达。同日,A区稽查局邮寄该《决定书》,该邮件因收件人手机关机无法送达被退回。A区稽查局通过在该局网站发布公告以及在办税服务厅公告栏张贴公告的方式,向S公司公告送达涉案《决定书》,公告期为30日。C区国税局工作人员在A区稽查局出具的《税务文书送达回证》见证人栏签名,并加其公章予以确认。因S公司未缴纳应补缴的税款,C区国税局根据A区稽查局《决定书》,向S公司发出《税务事项通知书》,限期缴纳应缴税款60余万元及滞纳金。S公司向D市国家税务局申请行政复议,该局作出《行政复议决定书》,维持C区国税局作出的上述《通知书》。S公司仍不服,向C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行政执法实务案例20

2、未正确履行税务文书送达义务案【裁判结果】

法院认为: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第八章关于“文书送达”的规定,税务文书的送达可以采取直接送达、留置送达、委托送达、邮寄送达等方式,在前述送达方式无法送达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公告送达。A区稽查局作出《决定书》后,虽然采取过直接送达的方式,但尚未穷尽其他合理送达方式的情况下,通过公告栏张贴公告的方式公告送达该《决定书》,不符合送达程序规定。虽然C区国税局提交了邮政特快专递详情单以证实A区稽查局在公告送达之前已向S公司邮寄送达《决定书》,但该邮政特快专递详情单的收件人与S公司法定代表人的姓名不符,且邮件内容也未填写,不能证实A区稽查局已向S公司邮寄送达《决定书》。因此,A区稽查局作出的《决定书》不能视为已有效送达。在A区稽查局《决定书》尚未有效送达,并未发生法律效力的情况下,C区国税局据此作出《通知书》,既缺乏事实根据,亦违反法定程序,依法应予撤销。

行政执法实务案例21

本案的典型意义:1.税务人员在执法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法定执法程序,避免在细小环节中出错。本案中邮寄文书时,税务人员将公司法定代表人的姓名写错,快递单的封面没有注明邮件内容,导致邮寄送达程序不合法,最终导致败诉。2.税务文书送达是税收征管工作中最常见的一项工作,税务文书送达是税务文书生效的前提,也是税务行政诉讼的重要书证,税务文书有效送达与否关系到税务机关的行政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税务人员在日常征管工作中,应注意严格遵循法定执法程序,避免细小环节出现问题引发税企纠纷。3.公告送达前要穷尽其他送达方式送达。

行政执法实务案例223、没收较大数额罚款的行政处罚应当听证

—黄某诉甲市乙工商行政管理局行政处罚案【案情简介】乙工商局对黄某等经营的多媒体电子阅览室进行检查时发现,黄某在不具备《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情况下经营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并容留实验中学初一学生叶某、杨某、郑某和数名成年人上网游戏。乙工商局以黄某行为违反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的规定为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书》,决定“没收黄某从事违法经营活动的电脑主机32台”。黄某认为乙工商局违法,诉至法院。行政执法实务案例23

3、没收较大数额罚款的行政处罚应当听证

—黄某诉甲市乙工商行政管理局行政处罚案【法院裁判结果】法院认为:对没收较大数额财产的行政处罚,应当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适用听证程序,关于没收较大数额的财产标准,应比照《省行政处罚听证程序暂行规定》中对罚款数额的规定。因此,乙工商局没收黄某32台电脑主机的行政处罚决定,属没收较大数额的财产,对黄某的利益产生重大影响的行为,乙工商局在作出行政处罚前,应当告知被处罚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乙工商局没有告知听证权利,违反了法定程序,依法应予撤销。行政执法实务案例244.在一致三年内禁止参加政府采购活动行政处罚应当听证【基本案情】财政厅政府采购处在处理宁夏博贝科贸有限公司在参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感染楼医疗设备采购项目政府采购活动中,认定:其作为投标供应商所提供核心产品的“产品检测报告”、“售后服务承诺书”等投标资料及其在资料上的公章”不具有真实性,造成该采购项目废标的事实。

根据该中标供应商的违法事实、性质、情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七十七条第一款第(一)项的规定,拟决定作出对宁夏博贝科贸有限公司罚款5750元,列入不良记录名单,在一年内禁止参加政府采购活动的决定。在向相关当事人履行《行政处罚告知书》程序中,在当时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还尚未实施的情况下,对该拟处罚的事项是否应当告知当事人有听证的权利。行政执法实务案例25

4.在一致三年内禁止参加政府采购活动行政处罚应当听证【处理结果】本案在行政处罚告知程序中,经过执法人员与律师探讨,认为,该拟处罚中,罚款数额虽然不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行政听证程序规定》需要听证的范围内;“在一年内禁止参加政府采购活动”的处罚,修订前的《行政处罚法》听证程序中也没有明确规定在处罚决定之前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但我们结合修改前的《行政处罚法》第八条规定的行政处罚的种类中有一个兜底款项,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结合《政府采购法》第七十七的规定,认为:“在一年内禁止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属于“限制供应商开展经营活动”,因为这对一个市场经济下的企业来说,该禁止期限内是比较严重的处罚。最终在《告知书》中向当事人告知了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行政执法实务案例26【二案的典型意义】本两案可视为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第六十三条第一款第二项的某种实践来源,该两案在《行政处罚法》修订前,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类推确认作出没收较大数额财产、在一年内禁止参加政府采购活动的行政处罚前应当告知被处罚人有要求听证的权利。公安部也曾就乙工商局案涉及的问题向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庭咨询,并请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得到的答复都是:“行政机关作出没收较大数额违法所得、没收较大财产的行政处罚决定前,未告知当事人有权要求听证或者未按规定举行听证的,应当确认该行政处罚决定违反法定程序,符合立法本意”。现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明确规定“没收较大数额违法所得、没收较大价值非法财物、其他较重的行政处罚、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属于应当听证的处罚种类,在立法上对司法实践中的做法予以确认,既为日后出现的类似案件提供更明确的法律依据,也体现了立法者对司法经验的重视和吸纳。

通过梳理行政案行政机关败诉的原因分析271在主要证据不足、事实不清的情况下作出行政行为

(1)有的公安机关在调查取证时对主要证据未收集充分,导致最终作出的行政处罚事实不清;

(2)有的城建部门在缺乏法律规定应当具备的主要证据材料时作出行政行为;

(3)有的公安交警部门在适用简易程序作出交通行政处罚决定时未收集必要的证据,诉讼中不能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

(4)有的林业主管部门未尽审查职责,仅凭林权登记申请书,即将争议林地登记在一方当事人名下并颁发林权证书;通过梳理行政案行政机关败诉的原因分析281在主要证据不足、事实不清的情况下作出行政行为

(5)有的民政等登记机关未履行审慎合理审查的义务,在申请人未提供应当提交的证明材料,或在未审查申请人提交的身份证明材料真实性的情况下给予办理登记;(6)有的工商、房屋登记等机关在办理登记或注销登记时,虽已尽合理审查义务,但申请材料非本人签名或者申请材料中的部分材料虚假,因受技术限制无法识别其真伪,导致登记或注销登记行为错误。通过梳理行政案行政机关败诉的原因分析292不遵守法定程序或违反正当程序作出行政行为

(1)有的国土部门在限期拆除决定尚未作出或县级人民政府未责成有关部门强制拆除的情况下,直接将违法建筑拆除;

办理划拨土地的转让手续时,未按程序先行办理出让登记而直接办理转让登记;办理土地登记时地籍调查在先,申请登记在后,程序颠倒;未经听证程序即核发房屋拆迁许可证。(2)有的房屋登记机关、公安机关将行政相对人要求履行法定职责的申请,作为信访处理等;(3)有的工商、环保、药监部门对相对人作出较重的行政处罚时,未依法经机关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4)有的工商机关实施强制措施时未通知当事人到场,也未邀请见证人到场;通过梳理行政案行政机关败诉的原因分析302不遵守法定程序或违反正当程序作出行政行为

(5)有的教育主管部门在拆除非法办学广告牌时既未作出书面处理决定,也未通知相对人,且在强制拆除前未依法进行公告;

(6)有的劳动社会保障部门在进行女职工退休审批时既未调查核实原告是否享有55周岁退休的选择权,也未查明选择50周岁退休是否是相对人的真实意愿,且未履行相应的告知义务;(7)有的国土、公安、民政、渔业主管部门在执法过程中未履行相应的告知义务,剥夺了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的权利。通过梳理行政案行政机关败诉的原因分析313不能准确理解法律规定或正确把握法律原则,导致行政行为适用法律错误

(1)有的城建主管部门错误适用已失效的法律;法律规定必须并处的行政处罚,有的却变成单处;法律规定具备某种情节时才能作出的行政处罚,不满足条件就作出该种处罚;

(2)有的城建、公安机关不能全面理解法律,机械适法,导致处罚失当;

(3)有的市场监管部门对于法律规定应当准予登记的事项,额外设置条件,违法不予登记;

(4)有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在作出不予先行支付工伤保险待遇决定时,只笼统地根据《社会保险基金先行支付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而未引用具体条款。通过梳理行政案行政机关败诉的原因分析324滥用职权、超越职权及不当行使裁量权

(1)有的城建部门在征迁及拆违案件中,或以拆危代替拆违,或以拆违代替征迁;有的直接以“三改一拆办公室”的名义作出限期拆除通知;

(2)有的公安机关不当行使自由裁量权,所作行政处罚畸轻畸重,特别是在处罚同一起纠纷的各方当事人时,明显存在滥用裁量、比例失衡的情况;

(3)有的道路运输主管部门在实施行政处罚时未全面考虑违法行为发生的前因后果、违法情节及认识态度等裁量因素,直接顶格处罚,显失公正。通过梳理行政案行政机关败诉的原因分析335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法定职责

(1)有的市县人民政府对相对人要求履行法定职责的申请在法定期限内不予答复,或怠于履行对责令限期拆除决定进行审查并作出复议决定的法定职责;

(2)有的国土部门不依照征地补偿协议的约定履行行政合同义务,或对土地违法行为不履行立案查处职责,或对拆迁安置的用地不履行土地确权职责等;

(3)有的城建部门未在法定期限内给当事人作出答复,或未在法定期限内作出处理决定或不履行承诺义务,或违反法律规定作出暂缓处理意见,变相不作为;

(4)有的公安、民政部门在接到报案、投诉举报后,虽经调查取证,却未在法定期限内作出明确的处理意见或答复,或一直未告知当事人相关的查处结果。四

行政处罚的普通程序34行政处罚的普通程序35普通程序的基本环节:立案→调查取证→拟制决定→事先告知→听证→法制审核→作出决定→送达决定。行政处罚的普通程序36.立案:

修订前的《行政处罚法》并未规定立案程序。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新增立案程序,即第五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符合立案标准的,行政机关应当及时立案”。行政处罚立案的标准应当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存在违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规、规章且相关法条设定了行政处罚的行为,或者有存在违法行为的确切线索。涉嫌违法,只要求有初步证据,不要求证据确凿。二是,办案机关具有管辖权。根据《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二条规定,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行政机关管辖。首先,涉嫌违法行为应当属于本行政系统主管事项。其次,涉嫌违法行为应当属于承办案件的行政机关管辖范围。三是,违法行为仍在行政处罚追究时效内。超过追责时效的行政机关不应立案。四是,不违反一事不再罚款原则。但办案机关依法需要对当事人作出吊销许可等其他行政处罚的除外。五是,初步调查中未发现存在其他依法应当不予处罚的情形。比如: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有违法行为的,应当从轻减轻行政处罚的(精神病人、智力残疾人等),初查中,已经确认存在依法应当不予处罚情形的,无需立案。行政处罚的普通程序37调查取证:

行政机关在调查收集证据时,应当做到全面、客观、公正。人民法院在审查提起行政诉讼的案件,法官一般是从三个方面的事实作为合法有效的证明:一是,当事人是否构成违法的事实;二是,违法情节轻重以及程度及法律责任的事实;三是,涉及案件利害关系人权利义务的基本事实。如果收集的证据不能证实以上事实,就属于主要证据不足。执法人员在行使调查或者检查权时,一是,必须有两名以上执法人员在场;二是,执法人员应当主动向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出示执法证件,否则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有权拒绝接受调查或者检查;三是,执法人员不得违法采取诱导式执法手段;四是,执法人员在进行询问或者检查时,应当依法制作笔录。行政处罚的普通程序38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处罚案件中,对行政机关调查或者检查程序进行合法性审查时,着重从以下六个方面把握:一是,审查执法人员是否具备相应资格,即审查执法人员是否具备有效的相关执法证件;二是,审查执法人员是否向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主动出示了执法证件;三是,行政机关是否具备相应调查或检查职权;四是,执法人员采取的调查或检查手段是否合法且合理;五是,当事人或有关人员拒绝接受调查或者检查的理由是否正当;六是,行政机关是否保障了当事人或有关人员的陈述、申辩权和请求救济权等。

行政处罚的普通程序39拟制决定:一般行政处罚案件的决定程序有以下几个步骤:一是,案件的调查已经终结,违法事实基本查清,并且可以根据事实、依据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规定,确定给予行政处罚时,执法人员应当将情况报告行政机关负责人并附有对案件的处理意见。二是,行政机关负责人对案件的调查结果和处理意见进行审查。主要审查是否依照法定程序进行调查;给予的处罚是否有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规定;适用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规定是否适当;违法事实是否确凿、证据是否充分。三是,审查后,对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正确的案件。即可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不能即时作出决定的,提出处理意见。四是,行政机关认为有必要时,可以将即将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的内容告知当事人,再次听取当事人对案件处理的意见和申辩。有出入的,行政机关应当进行复查。五是,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在行政处罚决定书上签名,并加盖行政机关的印章。行政处罚的普通程序40重大行政处罚案件的决定程序: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集体讨论决定。例如,违法行为危害后果严重,处罚比较严厉的行政处罚案件,有的当事人要求举行听证,需要按照听证程序,在作出处罚前举行听证,经过听证需要进一步调查的,行政机关应当继续调查,查清事实后,再做决定。案件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凿的可以由行政机关负责人集体讨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法律这样规定表明,对重大、复杂行政处罚案件的处理应当持极为慎重的态度,使行政机关处理重大、复杂行政处罚案件,既能保障依法行政,又能维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行政处罚的普通程序41事先告知: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在第六十二条规定“行政机关及执法人员在作出行政处罚之前,未依照44条、45条的规定向当事人告知拟作出的行政处罚内容及事实、理由、依据,或者拒绝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不得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这一规定的立法目的在于未雨绸缪,明确规定行政机关不履行告知义务,不得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是将告知义务作为行政处罚决定作出前的法定必经程序,和修订前的《行政处罚法》41条相比,程序更加严格。行政处罚的普通程序42听证:听证不仅是行政处罚的重要程序,亦是当事人享有的重要程序性权利。行政机关通过听证,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合理考虑其理由,查明案件事实,以确保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公正合法,合法合理,促使行政机关审慎作出处罚,听证亦可舒缓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的紧张对立关系,增强行政执法公信力。行政处罚的普通程序43.法制审核:

根据《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的意见》的规定,行政处罚中落实法制审核的要求,应当着重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明确法治审核的工作机构,确保法制审核工作有机构承担、有专人负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