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2020版)学科教材课程标准课程方案一、修订背景二、修订内容解读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高中课程国际发展趋势3.高中课程改革实践经验一、修订背景一、课程方案修订的背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这些要求全面落实到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之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教书育人解决高中课改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的需要
2003年印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导了十余年的高中课程改革实践,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面对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生的巨大变化,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更高要求,还有一些不相适应和待改进之处,需要进行修订完善。坚持继承和发展一、课程方案修订的背景一、课程方案修订的背景推进与高考综合改革相衔接的需要
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对高中课程和高考改革进行统筹谋划,做好衔接。坚持时代的需要1.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2.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3.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4.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二、新课程标准的内容及修订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三、课程结构四、课程内容五、学业质量六、实施建议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高中物理课程是普通高中自然科学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促进人类科学事业的传承与社会的发展。高中物理课不仅为升大学做准备,还要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和职业发展做准备。(二)基本理念1.注重体现物理学科本质,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2.注重课程的基础性和选择性,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3.注重课程的时代性,关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需求4.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5.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一)学科核心素养什么是物理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1.物理观念“物理观念”是从物理学视角形成的关于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等的基本认识;是物理概念和规律等在头脑中的提炼与升华;是从物理学视角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物理观念”主要包括物质观念、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等要素。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一)学科核心素养2.科学思维“科学思维”是从物理学视角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认识方式;是基于经验事实建构物理模型的抽象概括过程;是分析综合、推理论证等方法在科学领域的具体运用;是基于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对不同观点和结论提出质疑和批判,进行检验和修正,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的能力与品格。“科学思维”主要包括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等要素。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一)学科核心素养3.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是指基于观察和实验提出物理问题、形成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方案、获取和处理信息、基于证据得出结论并作出解释,以及对科学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估、反思的能力。“科学探究”主要包括问题、证据、解释、交流等要素。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一)学科核心素养4.科学态度与责任“科学态度与责任”是指在认识科学本质,认识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关系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探索自然的内在动力,严谨认真、实事求是和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以及遵守道德规范,保护环境并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科学态度与责任”主要包括科学本质、科学态度、社会责任等要素。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对高中物理课程学科核心素养的解读核心素养属于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的综合表现,是知识、能力、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融合和具体化要求。对于不同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都是不同的,高中物理课程要求的“核心素养”有四个维度,物理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和责任感。每个维度对不同的学习阶段也有不同的水平要求,体现培养核心素养的阶段性和连续性。核心素养可以更好地纠正过去教育的偏差,体现“立德树人“的方针和时代对人才的培养要求,比前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的三维目标更适合当今社会的发展。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二)课程目标1.形成物质观念、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等,能用其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2.具有建构模型的意识和能力;能运用科学思维方法,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对相关问题进行科学推理、找出规律、形成结论;具有使用科学证据的意识和评估科学证据的能力,能运用证据对研究的问题进行描述、解释和预测;具有批判性思维的意识,能基于证据大胆质疑,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追求科技创新。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二)课程目标3.具有科学探究意识,能在观察和实验中发现问题、提出合理猜想与假设;具有设计探究方案和获取证据的能力,能正确实施探究方案,使用不同方法和手段分析、处理信息,描述并解释探究结果和变化趋势;具有交流的意愿与能力,能准确表述、评估和反思探究过程与结果。4.能正确认识科学的本质;具有学习和研究物理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能主动与他人合作,尊重他人,能基于证据和逻辑发表自己的见解,实事求是,不迷信权威;关心国内外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了解物理研究和物理成果的应用应遵循道德规范,认识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具有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三)课程目标的解读在“物理观念”中,提出了让学生“形成物质观念、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等,能用其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在这个目标中,强调了让学生形成物理观念,能够用物理观念解释相关的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形成物理观念不是简单的学习物理概念,而是通过对高中物理课程的学习,形成物理意识,掌握物理思想。在面对自然现象和具体问题时,能从物理角度,运用物理知识进行分析解决。在“科学思维”中,提出让学生“具有建构模型的意识和能力;能运用科学思维方法,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对相关问题进行科学推理、找出规律、形成结论;具有使用科学证据的意识和评估科学证据的能力,能运用证据对研究的问题进行描述、解释和预测;具有批判性思维的意识,能基于证据大胆质疑,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追求科技创新。”在该目标中,强调了通过对高中物理课程的学习,培养科学思维,并对科学思维的达成提出五个具体化的要求。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三)课程目标的解读在“科学探究”中,提出让学生"具有科学探究意识,能在观察和实验中发现问题、提出合理猜想与假设;具有设计探究方案和获取证据的能力,能正确实施探究方案,使用不同方法和手段分析、处理信息,描述并解释探究结果和变化趋势;具有交流的意愿与能力,能准确表述、评估和反思探究过程与结果。”在该目标中,强调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通过科学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究过程中能做到合作和交流,具备准确表述、评估和反思探究过程与结果的能力。在“科学态度与责任感”中,提出让学生“能正确认识科学的本质;具有学习和研究物理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能主动与他人合作,尊重他人,能基于证据和逻辑发表自己的见解,实事求是,不迷信权威;关心国内外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了解物理研究和物理成果的应用应遵循道德规范,认识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具有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该维度更注重对人的培养,可以看作是学习高中物理课程后,在去掉物理知识的情况下,给学生留下的东西,是学生可以终身受用的。该维度目标的达成,对建立过程评价体系、健全考核标准有更高的要求。三、课程结构(一)设计依据
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体现物理课程的育人功能2.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合理设置高中物理课程结构3.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及学科特点,设计顺序渐进的课程内容
4.关注学多元发展,设计具有基础性和选择性的课程
5.融入理论和实践新成果,设计先进并具有操作性的课程三、课程结构(二)结构
必修课程是全体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是高中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共同基础,由必修1、必修2和必修3三个模块构成。选择性必修课程是学生根据个人需求与升学要求选择学习的课程,由选择性必修1、选择性必修2和选择性必修3三个模块构成。选修课程是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课程,由选修1、选修2和选修3三个模块构成。无论是必修课程还是选修课程都应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发展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三、课程结构(二)结构必修课程:每模块2学分,共计6学分。必修课程学完后,学生可参加用于高中毕业的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选择性必修课程:每模块2学分,共计6学分。选择性必修课程学完后,学生可参加用于高等院校招生录取的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选修课程:每模块2学分,共计6学分。学生可根据兴趣爱好、学业发展、职业倾向等自主选择学习。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开设选修课程,自主考核。四、课程内容(一)必修课程1.必修1本模块由“机械运动与物理模型”“相互作用与运动定律”两个主题组成。必修1的教学提示本模块注重在机械运动情境下培养学生的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和模型建构等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教学中应根据本模块所学物理模型的特点,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从多个角度创设情境,提出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体会建构物理模型的必要性及方法等。让学生经历建构速度、加速度、力等重要物理概念的过程,了解测量这些物理量的方法,进而学习定量描述生活中物体运动和相互作用的方法。通过探究物体间相互作用与运动状态变化的关系等实验,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等研究方法设计实验方案,学会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引导学生结合物理学史认识实验探究与科学思维的结合对物理学发展的重要作用。四、课程内容(一)必修课程必修1的学业要求能用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描述物体的直线运动,能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释或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能对物体的受力和运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能从物理学的运动与相互作用的视角分析自然与生活中的有关简单问题。了解建立质点模型的抽象方法和质点模型的适用条件,能在特定情境下将物体抽象为质点,体会物理模型建构的思想和方法。通过瞬时速度和加速度概念的建构,体会物理问题研究中的极限方法和抽象思维方法。知道证据是物理研究的基础,能使用简单直接的证据表达自己的观点。会做“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等实验。能明确科学探究实验所要解决的问题,知道制订实验方案是重要的,有控制变量的意识。会使用基本的力学实验器材获取数据,能用物理图像描述实验数据,能根据数据得出实验结论,知道实验存在误差。能表达科学探究的过程和结果。通过直线运动和牛顿运动定律的学习,认识物理学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与解释,具有学习物理学的兴趣。四、课程内容(一)必修课程2.必修2本模块由“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曲线运动与万有引力定律”“牛顿力学的局限性与相对论初步”三个主题组成。必修2的教学提示本模块通过实验及理论推导等方法,让学生理解重力势能与重力做功的关系,理解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学会从机械能转化和守恒的视角分析物理问题,形成初步的能量观念。在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守恒的思想,领悟从守恒的角度分析问题的方法,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通过研究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等运动形式,体会物理学中化繁为简的研究方法,拓展对运动多样性的认识,深化对位移、速度、加速度等重要概念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关于力与运动关系的认识。引导学生关注物理学定律与航天技术等现代科技的联系,了解人类对宇宙天体的探索历程,从万有引力定律的普适性认识自然界的统一性。通过对相对论的初步介绍,引导学生认识牛顿力学的局限性,体会人类对自然界的探索是不断深入的。四、课程内容(一)必修课程必修2的学业要求能对常见的机械运动进行分类。会用运动与相互作用的知识分析曲线运动问题,能用万有引力定律分析简单的天体运动问题,初步了解相对论时空观。能用能量的观点分析和解释常见的有关机械运动问题。能认识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模型特征。通过研究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等运动形式,体会物理学中实验和理论推导的方法,以及化繁为简的研究方法。能使用证据说明自己的观点,能对关于机械能、曲线运动、引力的一些错误认识提出质疑。会做“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等实验。能明确实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由此设计实验方案。会使用所提供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并获得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发现其中的特点,进而归纳出实验结论,并尝试对其作出解释。能撰写简单的实验报告。通过对行星运动规律和相对论的学习,认识到科学研究包含大胆的想象和创新,科学理论既具有相对稳定性,又是不断发展的,人类对自然的探索永无止境。具有探索自然、造福人类的意识。四、课程内容(一)必修课程3.必修3本模块由“静电场”“电路及其应用”“电磁场与电磁波初步”“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四个主题组成。必修3的教学提示本模块通过静电场、电路及其应用、电磁场与电磁波初步以及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等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场的物质性,知道光是一种电磁波、光的能量是不连续的,初步了解微观世界的量子化特征,培养学生的物质观念、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引导学生学会建立点电荷、电场线、磁感线等物理模型,体会物理模型在研究具体问题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了解应用物理量之比定义新物理量的方法,了解电场强度、电势等物理量的含义并体会其定义方法。重视发挥物理学史的教育功能,让学生了解库仑定律的探索历程,体会库仑扭秤实验设计的实验思想与方法。让学生了解磁场的基本概念,利用与静电场对比的方法了解磁感应强度,知道磁通量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了解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体会科学实验在物理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实验探究金属导体的电阻与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的定量关系,以及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等内容的学习中,努力创设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分析论证、反思评估等能力。本模块内容与生产生活、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密切相关,要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了解电磁感应现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认识能源开发与利用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课程内容(一)必修课程必修3的学业要求能用电场强度、电势、磁感应强度等物理量描述电场或磁场的性质。会用库仑定律分析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会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等分析电路各部分之间电学量的相互关系,能用电势能和焦耳定律等分析电学中的能量转化问题,在实践中能做到安全用电和节约用电,具有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意识。知道电磁场的物质性,能说出电磁感应现象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能利用场的性质解释有关电磁波的现象。形成初步的物质观、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和能量观,并能以此观察和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用点电荷模型研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能用物理量之比定义电场强度、电势、磁感应强度等物理量,进一步了解用物理量之比定义新物理量的方法。能用电场线、磁感线等模型分析电场和磁场中比较简单的问题,并得出结论。在分析和论证过程中,能使用证据说明自己的观点。会做“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等实验。能在教师指导下制订实验方案,能选用实验器材进行实验,获取实验数据;会用图像处理实验数据,能根据图像获得结论;能分析实验中存在的误差,并能提出减小误差的方法。能运用学过的物理术语撰写实验报告。通过对电磁学及能源相关内容的学习,认识科学对技术的推动作用,体会科技进步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知道保护环境、节约能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四、课程内容(二)选择性必修课程1.选择性必修1本模块由“动量与动量守恒定律”“机械振动与机械波”“光及其应用”三个主题组成。选择性必修1的教学提示本模块在学生初步形成的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和能量观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研究碰撞现象、机械振动和机械波、光的干涉和衍射等现象,拓展对物理世界的认识和理解。通过探究碰撞过程中的守恒量,进一步发展学生运动与相互作用的观念和能量观念,使其了解物理规律具有适用范围和条件。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推导,让学生经历科学论证过程,理解动量定理的物理实质与牛顿第二定律的一致性。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概念和规律分析常见的碰撞、机械振动、机械波等现象,建构弹性碰撞、简谐运动、单摆等模型,学会用守恒定律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研究碰撞现象、单摆运动等实验过程中,进一步领会守恒思想,提高建模能力。通过根据光的干涉、衍射等现象来论证光具有波动性,增强学生的证据意识,提升科学论证能力。引导学生从相互作用和能量的角度认识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了解波动的特征,为深入学习和研究电磁波打好基础。注意拓展学生的视野,从动量守恒定律的普适性来认识自然界的统一性。四、课程内容(二)选择性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1的学业要求能从理论推导和实验验证的角度,理解动量守恒定律,深化对物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理解。能用动量和机械能的知识分析和解释机械运动现象,解决一维碰撞问题。能用恰当的物理量描述简谐运动和机械波,能说明机械波的特点,并能解释生产生活中的有关现象。知道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及其应用,认识光的波动性,知道光是横波。能根据现实生活中的振动或摆动的特点,建构简谐运动、单摆等物理模型。能运用这些模型分析问题,通过推理得到结论,对相关现象作出解释。会用系统的思想和守恒的思想分析物理问题。能恰当使用证据说明自己的观点,质疑他人的观点。能从运动定律、动量守恒、能量守恒等不同角度思考物理问题。会做“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大小”等实验。能恰当选用基本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会设计实验方案,能对实验器材进行规范操作,获得实验数据。认识实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具有尽量减小实验误差的意识。能通过不同方式分析数据,获得结论,并尝试作出解释。能用科学的语言撰写实验报告。通过对动量守恒定律等内容的学习,认识到物理规律的内在一致性和适用范围,认识到物理研究是建立在观察和实验基础上的一项创造性工作,在研究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四、课程内容(二)选择性必修课程2.选择性必修2本模块由“磁场”“电磁感应及其应用”“电磁振荡与电磁波”“传感器”四个主题组成。选择性必修2的教学提示本模块通过电磁学内容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关于电磁场的物质观念、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和能量观念。要引导学生通过安培力与洛伦兹力的学习进一步认识场的概念。通过对感应电流等相关问题的科学探究,强调对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进行归纳推理的方法,以此提升学生对实验结果定性和定量分析的能力。要利用基于实际情境的问题,让学生了解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等电磁学基本规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电磁振荡的过程、交变电流的产生原理和方式以及高压输电、变压器等的原理,认识常用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简单的控制电路。深入认识物理学对现代生活和科技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四、课程内容(二)选择性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2的学业要求能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的内涵。能分析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问题和电磁感应的问题。能描述电磁振荡的过程,利用场的物质性和场具有能量的性质解释有关电磁波的现象,能说出电磁技术在生产生活、科技和军事等方面的一些重要应用。能认识简单的自动控制装置。能根据电磁感应、电磁振荡和电磁波理论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电磁现象,能对常用电子设备、家用电器中有关的一些电磁元件或部件的工作原理作出解释。能进一步应用磁感线、匀强磁场等模型综合分析磁场和电磁感应问题。能恰当使用证据推出物理结论或质疑已有结论。能通过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有关的科学探究,掌握对实验证据进行分析与归纳的方法,能从实验归纳和理论演绎等不同方式来研究物理问题。会做“探究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等实验。能根据检验假设的思路,制订科学探究实验方案。能正确操作实验器材,获得可靠的实验数据,通过分析数据、发现规律,进而通过归纳形成简洁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能分析实验中存在的误差,能判断误差的来源。能写出完整的科学探究报告。通过对电磁感应、交变电流及电磁波等内容的学习,能根据电磁理论的发展过程及其对人类社会影响的历史,了解科技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体会基础科学的重大发现在工业革命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四、课程内容(二)选择性必修课程3.选择性必修3本模块由“固体、液体和气体”“热力学定律”“原子与原子核”“波粒二象性”四个主题组成选择性必修3的教学提示本模块通过对固体、液体和气体、热力学定律、原子与原子核、波粒二象性等内容的学习,进一步促进学生的物质观念、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和物理模型建构等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应通过观察生活现象和实验,让学生了解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微观结构、热力学定律等内容。通过让学生了解光电效应等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光及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进一步认识光的本性。通过对固体、液体和气体、原子与原子核、波粒二象性等内容的教学,完善学生对物质的认识,帮助学生形成相对完整、科学的物质观念。通过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让学生体会和掌握测量微观量的思想和方法,能利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分析和处理信息。应注重运用气体实验定律、热力学定律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多种方法,创设多种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并讨论,让学生广泛了解核能等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四、课程内容(三)选修课程
选修课程是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课程,学校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业发展、职业倾向等选择性开设。本课程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关注课题探究及应用,关注物理学前沿对学生视野的拓展等。本课程所列的三个模块的内容只是一种参考,学生还可选择由学校开设的选修课程。1.选修1本模块侧重物理学与社会发展有关的内容,由“物理学与人类认识”“物理学与社会变革”“物理学与公民生活”三个主题组成。2.选修2本模块侧重物理学与技术应用有关的内容,由“物理学与医疗技术”“物理学与新能源”“物理学与新料”“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四个主题组成。3.选修3本模块侧重与近代物理学有关的初步内容,由“微观世界”“高速世界”“宇观世界”“世界的统一性”四个主题组成。四、课程内容必修11.测量做直线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2.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3.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4.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必修25.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6.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7.探究向心力大小与半径、角速度、质量的关系必修38.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9.长度的测量及其测量工具的选用10.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11.用多用电表测量电学中的物理量12.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四)学生必做实验四、课程内容选择性必修课程的物理实验选择性必修11.验证动量守恒定律2.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大小3.测量玻璃的折射率4.用双缝干涉实验测量光的波长选择性必修25.探究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6.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7.利用传感器制作简单的自动控制装置选择性必修38.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9.探究等温情况下一定质量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四)学生必做实验五、学业质量(一)学业质量内涵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本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画。依据不同水平学业成就表现的关键特征,学业质量标准明确将学业质量划分为不同水平,并描述了不同水平学习结果的具体表现。高中物理学业质量是依据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及其水平,结合课程内容的要求,依据不同水平学业成就表现的关键特征而制定的。高中物理学业质量根据问题情境的复杂程度、知识和技能的结构化程度、思维方式或价值观念的综合程度等划分为不同水平。每一级水平皆包含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主要表现为学生在不同复杂程度情境中运用重要概念、思维、方法和观念等解决问题的关键特征。不同水平之间具有由低到高逐渐递进的关系。五、学业质量(二)学业质量水平
(三)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
高中物理学业质量分五级水平,既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评价、教师开展日常教学设计、命题和评价的重要依据,也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重要依据。其中,学业质量水平2是高中毕业生应达到的合格要求,是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的命题依据;学业质量水平4是用于高等院校招生录取的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的命题依据。
教师应把握学业质量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目标,并通过实施教学,促进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及相关水平的达成。在教学评价中,要关注学生对具体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不同表现,要关注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各要素的不同特征及要求,同时还要关注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整体性与综合性。六、实施建议(一)教学与评价建议1.教学建议(1)基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确定教学的目标和内容(2)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中重视情境的创设(3)重视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和信息技术的应用(4)通过问题解决促进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2.评价建议(1)评价原则:目的明确,可信有效,全面深入,主体多元及方式多样,激励进步。(2)评价任务设计步骤一,根据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水平的要求,制定评价目标。步骤二,根据评价目标和课程内容要求设计评价内容。步骤三,依据物理学科学业质量水平制定评价指标。六、实施建议(一)教学与评价建议(3)评价方式:日常学习评价通常有四种方式:课堂问答、书面评语、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阶段性测试。(二)学业水平考试与命题建议1. 考试设计要求(1)考试内容要求:考试内容的任务情境应符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规律,反映物理学科本质,密切联系社会、经济、科技、生产生活实际,充分体现考试评价促进学生学习、甄别学生学业水平的功能。(2)试卷结构要求学生完成普通高中物理必修课程学习后,可参加用于高中毕业的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该考试旨在诊断学生是否达到高中毕业的水平要求,达到学业质量水平2为合格。六、实施建议(二)学业水平考试与命题建议(3)试题命制流程试题命制的流程包括以下三个步骤:根据课程标准关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水平的要求,制定试题考核目标,明确命题依据;根据课程标准中的内容要求和试题考核目标,围绕常见的生产生活、科技事件等设置试题任务情境,明确评价内容;依据物理学科的学业质量水平、学生的学业行为表现,制定试题评分标准,明确评价指标。2. 命题建议命题工作科学性、专业性要求高,命题队伍要深入研究课程标准,熟悉学业质量水平;了解高中物理教材,了解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了解相关教育测量理论,能用教育测量理论指导命题工作,努力提高考试命题的质量和水平。六、实施建议(二)学业水平考试与命题建议(1)科学设计试卷结构。(2)合理设计题型结构。(3)科学合理设计试题难度。(4)试题应有明确的测试目标。(5)试题所涉及的知识内容应具有代表性。(6)试题的情境要具有一定的问题性、真实性、探究性或开放性。(7)试题的编制要科学、规范。(8)试卷评分标准应清晰准确。3.试题案例六、实施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1. 编写原则(1)注重教材的育人功能。(2)注重教材的科学性。(3)注重教材的适用性。(4)注重教材的时代性。(5)注重教材的人文关怀。(6)注重教材的特色与创新。2. 内容选择(1)围绕落实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要求选择教材内容(2)注重物理内容的基础性,关注全体学生的学习需求(3)注重物理内容的选择性,为学生有个性的发展搭建平台(4)物理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应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六、实施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5)物理内容选择应反映学科动态和体现时代特点(6)重视科学的发展过程,关注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7)关注学业质量水平要求,设计多种评价方式3. 内容呈现(1)内容编排应有利于教与学(2)发挥教材的支架作用(3)注重教材的物理形态六、实施建议(四)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课程实施需要地方与学校的支持,要创造良好的课程实施条件与环境,推动物理课程改革,使国家课程标准得到真正的贯彻落实。1. 关注物理课程改革,指导学生正确认识与选择学习内容2. 关注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重视提高教师的课程能力3. 开展课程研究,强化课程管理4. 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整合与利用5. 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深度融合6. 加强实验室建设,促进学生实验能力发展7.转变课程管理模式,倡导建立物理学科专用教室全面发展的人社会参与自主发展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文化基础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学生核心素养(必备品格
关键能力)谢谢!请批评指正!一、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两个纲要的内容教学大纲教学目的;课程安排;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必(选)修课程的内容和要求说明;教学建议课程标准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实施建议……一、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展示的内容要求一、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展示的内容要求一、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展示的内容要求一、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更加注重教学的细节要求,偏重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实践活动等。大纲关注教什么,课标关注怎样教。1.教学大纲在教学目标上要求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而课程标准则强调学科素养目标,分别是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2.在教学方式上,教学大纲注重教师的教和学生学习的结果,而课程标准则注重的是学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学科素养;3.在教材编写上,教学大纲强调学科自身的系统性、逻辑性,课程标准强调的是精选学生终身发展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侧重更多的是一种能力;4.教学评价方面,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也有不同,前者侧重终结性评价和评价的筛选功能,后者则侧重过程性评价和评价的教育发展功能,由应试教育向素养教育转变。整体来说,教学大纲是课程标准的前身,课程标准则是对教学大纲的改进和优化,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实现了其对教学的影响由直接的、硬性的、严格控制的到间接的、弹性的、具有指导性的转变。二、从考试说明(考纲)到高考评价体系二、从考试说明(考纲)到高考评价体系考试说明展示的内容要求内容要求具体,层次清晰,注重知识内容要求层级二、从考试说明(考纲)到高考评价体系质量评价体系没有明确的考试内容要求,以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准考什么?“四层”: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怎么考?“四翼”: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实现了课标、教学、考试的统一。二、从考试说明(考纲)到高考评价体系考试说明要求的五种能力理解能力推理判断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运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二、从考试说明(考纲)到高考评价体系课程标准要求的核心素养物理观念:物质观、运动和相互作用观、能量观科学思维: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创新质疑科学探究:问题、证据、解释、交流科学态度与责任:科学本质观、科学态度、社会责任。课标附录1.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每个方面5层级)二、从考试说明(考纲)到高考评价体系质量评价体系要求的四层核心价值政治立场和思想观念: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情怀,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法治意识。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唯物历史观,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科学思想方法)。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社会主义道德情操、意志品质和精神情怀,包含品德修养、奋斗精神、责任担当、健康情感,劳动精神等。二、从考试说明(考纲)到高考评价体系学科素养学习掌握:信息获取,理解掌握,知识整合实践应用:研究探索,实践操作,言语表达思维方法:科学思维,人文思维,创新思维二、从考试说明(考纲)到高考评价体系关键能力获取知识能力群:言语解码能力,符号理解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信息搜索、整理能力。
能够阅读和理解学科的各种主要文本、基本符号,能够客观全面地获取相关信息,能够从情境中提取有效信息;能够准确概括和描述学科所涉及基本现象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并从中发现问题;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发现隐含的规律或原理;能够对学科知识进行结构化理解,形成科学知识网络
。二、从考试说明(考纲)到高考评价体系关键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群:实验设计、数据处理、信息转化、动手操作、应用写作、言语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实践操作能力强:能够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科学收集、处理并解释实验数据;能够根据行为目标和面临的客观条件,设计或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能够对问题解决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进行基于事实和逻辑的论证;能够根据方案的实践结果不断修证和改进方案;能够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进行沟通交流,准确表达自己的看法,通过合作解决问题。二、从考试说明(考纲)到高考评价体系思维认知能力群: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归纳概括、演绎推理、批判性思维、辩证思维能力
能够独立思考,通过自己的逻辑思辨,发表独立的、有创造性的看法;能够从多个视角观察、思考同一个问题;能够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不同方法,发散地、逆向地解决问题;能够通过敏锐的洞察能力,发现复杂、新颖情境中的关键事实特征和有价值的新问题;能够将所学知识迁移到新情境解决新问题,得出新结论,并科学地反思和验证自己的新结论,以确保新结论的可靠性。物理学科关键能力的内涵和表现能力维度能力要素描述能力的关键词A学习理解能力A1观察记忆A2概况论证A3关联整合记忆、提取、辨识、确认、说明、归纳、概括、推理、论证、关联、整合B应用实践能力B1分析解释B2推论预测B3综合运用分析、解释、推理论证、推理预测、综合调用、多方面多步骤推理论证、解决复杂问题C迁移创新能力C1直觉与联想C2迁移与质疑C3创建新模型联想、关联、预测、判断、分析、拆解、迁移、问题解决、质疑、改进与综合、创新设计二、从考试说明(考纲)到高考评价体系必备知识: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基本技术和基本原理组成的基本知识体系。对知识领域方面的要求:理解并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术、科学精神与思维方法;掌握运用言语或其它符号形式进行表达的知识。对组织方式的要求:掌握并形成自然科学各学科的基本知识结构,包括整体知识框架以及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术与方法。其中整体知识框架与基本事实以陈述性知识形态掌握并形成知识结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术与方法以程序性知识形态掌握并保持;语言或符号表达的知识以程序性知识形态掌握并保持。三、要学好用好教学工具书物理新课标——教学指导纲领性文献高考质量评价体系——教学目标的指向性文献教材——教学的基本依据和抓手教师教学用书——理解教材、贯彻落实教材的助手新课标
新的要求:核心素养教育——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
新教材
新的教材结构——必修+选择性必修;
新的教学要求——从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培养学生具有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
新高考
新的高考评价体系:
一核——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为什么考?
四层——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考什么?
四翼——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怎么考?
一载体——情境与情境活动(课内、课外)。考试的载体?教师教学用书:
目标要求,教学建议,教学片段的案例设计四、认真规划教学目标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建议之一:
基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确定教学目标总体目标——高中物理教学总目标(课标中的课程目标)单元(阶段性)目标——某教学阶段的目标课时目标——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整体目标——课标中的“课程目标”
1.形成物质观念、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等,能用其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知识与观念——物理观念2.具有建构模型的意识和能力;能运用科学思维方法,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对相关问题进行科学推理、找出规律、形成结论;具有使用科学证据的意识和评估科学证据的能力,能运用证据对研究的问题进行描述、解释和预测;具有批判性思维的意识,能基于证据大胆质疑,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追求科技创新。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科学思维3.具有科学探究意识,能在观察和实验中发现问题、提出合理猜想与假设;具有设计探究方案和获取证据的能力,能正确实施探究方案,使用不同方法和手段分析、处理信息,描述并解释探究结果和变化趋势;具有交流的意愿与能力,能准确表述、评估和反思探究过程与结果。问题,证据,解释,交流——科学探究4.能正确认识科学的本质;具有学习和研究物理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能主动与他人合作,尊重他人,能基于证据和逻辑发表自己的见解,实事求是,不迷信权威;关心国内外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了解物理研究和物理成果的应用应遵循道德规范,认识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具有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科学本质、科学态度,社会责任——科学态度与责任阶段性目标——课标中(必修1的学业要求)
(1)能用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描述物体的直线运动,能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释或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能对物体的受力和运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能从物理学的运动与相互作用的视角分析自然与生活中的有关简单问题。物理观念目标
(2)了解建立质点模型的抽象方法和质点模型的适用条件,能在特定情境下将物体抽象为质点,体会物理模型建构的思想和方法。通过瞬时速度和加速度概念的建构,体会物理问题研究中的极限方法和抽象思维方法。知道证据是物理研究的基础,能使用简单直接的证据表达自己的观点。科学思维目标
(3)会做“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等实验。能明确科学探究实验所要解决的问题,知道制订实验方案是重要的,有控制变量的意识。会使用基本的力学实验器材获取数据,能用物理图像描述实验数据,能根据数据得出实验结论,知道实验存在误差。能表达科学探究的过程和结果。科学探究目标
(4)通过直线运动和牛顿运动定律的学习,认识物理学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与解释,具有学习物理学的兴趣。科学态度与责任目标
课标中每一模块都有本模块的学业要求,即为本模块的学习目标。某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水平质量描述1(1)初步了解所学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能将其与相关的自然现象和问题解决联系起来。(2)能说出一些所学的简单的物理模型;知道得出结论需要科学推理;能区别观点和证据;知道质疑和创新的重要性。(3)具有问题意识;能在他人指导下使用所学的简单的器材收集数据;能对数据进行初步整理;具有与他人交流成果、讨论问题的意识。(4)认识到物理学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与解释;对自然界有好奇心,知道学习物理需要实事求是,有与他人合作的意愿;知道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存在相互联系。2(1)了解所学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能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能在熟悉的问题情境中应用所学的常见的物理模型;能对比较简单的物理问题进行分析和推理,获得结论;能使用简单和直接的证据表达自己的观点;具有质疑和创新的意识。(3)能观察物理现象,提出物理问题;能根据已有的科学探究方案,使用所学的基本的器材获得数据;能对数据进行整理,得到初步的结论;能撰写简单的报告,陈述科学探究过程和结果。(4)认识到物理学是基于人类有意识的探究而形成的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与解释,并需要接受实践的检验;有学习物理的兴趣,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能与他人合作;认识到物理研究与应用会涉及道德与规范问题,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3(1)了解所学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及其相互关系,能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2)能在熟悉的问题情境中根据需要选用所学的恰当的模型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能对常见的物理问题进行分析,通过推理,获得结论并作出解释;能恰当使用证据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对已有观点提出质疑,从不同角度思考物理问题。(3)能分析物理现象,提出可探究的物理问题,作出初步的猜想;能在他人帮助下制订科学探究方案,使用基本的器材获得数据;能分析数据,发现特点,形成结论,尝试用已有的物理知识进行解释;能撰写实验报告,用学过的物理术语、图表等交流科学探究过程和结果。(4)认识到物理研究是建立在观察和实验基础上的一项创造性工作;有较强的学习和研究物理的兴趣,能做到实事求是,在合作中能尊重他人;认识到物理研究与应用应考虑道德与规范的要求,认识到人类在保护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责任。4(1)理解所学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及其相互关系,能正确解释自然现象,综合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能将实际问题中的对象和过程转换成所学的物理模型;能对综合性物理问题进行分析和推理,获得结论并作出解释;能恰当使用证据证明物理结论;能对已有结论提出有依据的质疑,采用不同方式分析解决物理问题。(3)能分析相关事实或结论,提出并准确表述可探究的物理问题,作出有依据的假设;能制订科学探究方案,选用合适的器材获得数据;能分析数据,发现其中规律,形成合理的结论,用已有的物理知识进行解释;能撰写完整的实验报告,对科学探究过程与结果进行交流和反思。(4)认识到物理研究是一种对自然现象进行抽象的创造性工作;有学习和研究物理的内在动机,坚持实事求是,在合作中既能坚持观点又能修正错误;能依据普遍接受的道德与规范认识和评价物理研究与应用,具有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5(略)是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的较高要求
每个层级中有四项内容,分别对应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在制订课时教学目标时,针对教学内容,结合这四个方面的要求和学生实际确定具体目标。基础年级主要参考1、2层级的要求制定教学目标。(1)——物理知识,物理观念。(2)——思想方法,科学思维。(3)——研究方法,科学探究。(4)——物理与生产生活,科学态度与责任。
确定课时目标的途径:①学业等级要求,②模块学业要求,③教学内容,④学生实际。例:自由落体运动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知道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的特例,知道重力加速度及其变化特点,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经历自由落体运动模型建立的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通过实验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知道生活中的实际运动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看成自由落体运动,会用自
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物理观念:运动观科学探究:证据、交流科学态度与责任:由物理到生活科学思维:模型建构,科学抽象生活问题物理化,物理问题不能生活化(1)了解所学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能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能在熟悉的问题情境中应用所学的常见的物理模型;能对比较简单的物理问题进行分析和推理,获得结论;能使用简单和直接的证据表达自己的观点;具有质疑和创新的意识。(3)能观察物理现象,提出物理问题;能根据已有的科学探究方案,使用所学的基本的器材获得数据;能对数据进行整理,得到初步的结论;能撰写简单的报告,陈述科学探究过程和结果。(4)认识到物理学是基于人类有意识的探究而形成的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与解释,并需要接受实践的检验;有学习物理的兴趣,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能与他人合作;认识到物理研究与应用会涉及道德与规范问题,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水平2)五、关于课堂教学1.课堂教学评价要素——《山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指导意见》
教学目标评价:目标的科学性(是否符合新课程要求,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是否与教学内容相一致,是否可检测?)
教学内容评价:教师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呈现方式上的表现。
教学方法评价: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合理性(是否符合现在的教学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组织学生学习方面所做的工作是否还可以再改进,教学过程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问题?)
教学素养评价:教师的个人教学素养(教态、板书、板画、语言、实验操作,教学反馈信息的使用、应急问题的处理等。)
教学效果评价: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学环节的有效性,学生的课堂表现。《2022年山东省普通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基本要求》已下发,要认真组织学习五、关于课堂教学
2.高考命题是从哪些方面引领教学的?
(1)引导教师重视研究教材,改进教学方式,给学生提供深度学习和思考的空间——教学素材的组织与呈现方式。
(2)引导教学重视情境化设计,扩展素材选取范围,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发展优化学生的学科素养——建立情境与内容的联系。
(3)引导教学重视对阅读能力、信息加工能力和思辨能力的培养,优化能力结构,促进均衡发展——学生能力、技能提升的途径。
(4)引导学生的关注点从“解题”向“解决问题”、从“做题”向“做人做事”转变;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体现核心素养。在教学内容上可以不向高考靠拢,在教学观念上要向高考靠拢!高考物理的所有命题素材都离不开两个情境生活实践问题情境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与大自然中物理相关的现象,如彩虹、日食等;二是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的物理问题,如与体育运动相关的情境(乒乓球、篮球、滑雪)等;三是科技前沿,如国家重大科技工程(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大飞机、北斗导航系统)等。——课外情境学习探索问题情境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物理学史问题情境。通过考查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物理学家探索发现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过程、研究方法等内容的了解,鉴别考生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程度,反映考生的科学素养水平;二是课程标准和教材中的典型问题情境引导教学遵循课程标准,回归课堂教材。三是科学探究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课内情境五、关于课堂教学3.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基础性和循序渐进
在教学内容上:立足教材,不做扩展,不讲二级、三级结论或总结过多的方法之类的内容。物理本来不复杂,不要把物理教复杂。
在教学策略上:准确把握教学起点,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以情境教学为原则,突出对知识形成过程和理解的教学,避免习题充斥课堂的现象。
在教学实施上:要低起点,小步走。在对知识的形成、理解、表述、辨析、运用上做文章,课堂要体现物理“味”,切忌有一步到位的教学思想。“质点”的教学问题1.我海军护航编队接到报警:在北纬15°东经45°有一艘商船遇到海盗袭击,需要救援。如果你是舰长,你能指挥舰艇,找到商船并实施救援吗?问题2.地球到太阳的距离约为1.5×108km,地球自身的半径约6400km,若把地球到太阳的距离缩短到1km,这时地球的半径有多大?问题3.北京到上海的铁路长约为1450km,一列长为500m的火车,以150km/h的速度从北京开往上海,需用多长时间?你是怎样计算的,和同学们交流一下。“质点”的教学在上述几个问题中,商船尽管很大,但与宽阔的海洋相比是很小的;地球是一个庞然大物,但与太阳到地球的距离相比是可以忽略的,当我们研究地球绕太阳的运动时,相当于站在1km远的地方看直径不到10cm的网球,网球的大小是可以忽略不计的;500m长的火车与1450km的路程比是微不足道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不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把物体当成一个点来处理。这实际上是撇开次要因素,突出主要问题的一种方法。“质点”的教学请你闭上眼睛,想象下列一段电影画面远镜头:一望无际的海面上,有一个小黑点。我们想象它会是什么呢?一艘船、一条鲸鱼、一只海鸥、一个漂流瓶……镜头逐渐移近,小黑点越来越大,越来越大,慢慢地出现一座小岛的轮廓。镜头继续移近,小岛越来越清晰,岛上绿色的树木、红色花朵的轮廓呈现在我们面前。镜头继续移近,树木花草清晰可见。特写:椰子树上的一棵大的椰子。“质点”的教学在问题1中,如果我们研究商船上的船员在船上的运动情况,若把船当成一个点来处理,船员的运动就无法显现出来了;同理如果要研究地球表面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的运动,若把地球看作一个质点的话,地球表面不同地理纬度的物体的差异也无法区别。在问题3中,如果确定这列火车通过长为2000m的某座桥梁的时间,应当如何计算呢?如果计算车中的乘客过桥的时间,又应当怎样计算?“质点”的教学1.下列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的是
A.研究投掷出去的铁饼在空中的运动轨迹
B.研究雄鹰在空中飞翔时翅膀的运动
C.研究王楠发出的乒乓球,是内旋球还是外旋球时的乒乓球
D.研究“神州七号”发射的过程2.质点是不是指质量很小、体积很小的物体?现实生活中有没有实际的质点?应当怎样理解质点的概念?
伽利略注意到,当一个小球沿斜面向下滚动时,它的速度是不断增大的,而沿斜面向上滚动时,速度是不断减小的【1】。他由此认为若小球沿水平面滚动时,速度应该不增不减【2】。但实际情况却是,即使沿水平面滚动,球也是越来越慢,最后停下来【3】。伽利略认为,这是摩擦力作用的结果,因为他同样观察到,水平面越光滑,球便会滚动得越远【4】。于是他推断:若没有摩擦阻力,球将永远滚动下去【5】。
阅读上面一段叙述,认识伽利略的研究过程共有这样几个环节:A.反思论证,B.发现矛盾,C.在事实基础上的猜想,D.形成理论,E.客观事实等。你能把这几个环节按原文中括号内的数字顺序排列起来吗?
1
2
3
4
5
(填入字母代号)“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片段让学生学到知识以外其他方面的东西——深度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片段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
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关键词的理解:一切——无一例外(普遍性);总——必然;
保持——不愿改变
或——并列关系;迫使——强迫改变。获取的信息:①运动是物体的属性,是物体存在的方式,运动不需要力;②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属性;③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问题:1.列举生活中利用惯性、减小惯性的事例。2.你是怎样理解“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的?3.为什么在引入“质点”概念时,我们忽略了物体的大小和
形状,而没有忽略物体的质量?弹力
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有力的作用,这种力称为弹力。条件施力体受力体方向大小机械能守恒定律
在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况下,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思考与讨论(组织学生充分理解知识——深度学习)1.定律中包括:条件、现象、结论三个方面,试说明之。2.定律中能不能省略“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为什么?3.从定律的表述上,说一说重力做功起到的作用。尽可能多地用数学语言表述该定律。4.你能不能利用图像的方法表述机械能守恒定律?别让学生吃夹生饭!EEk/EPEP/EkE0h(上升/下降)五、关于课堂教学4.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始终围绕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实现课堂的“有效”追求“高效”
教学环节的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指向,与教学目标无关的教学环节坚决删除。要实现课堂的“高效”,首先要做到“使每个教学
环节都有效”,“有效”的标准是“是否为完成某个教学目标服务的”。这样可以减少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课堂教学四要素自主学习学习内容学习指向学习效果合作学习合作环境合作内容合作方法合作结果探究学习探究环境探究内容探究方法探究结果提供材料任务平台检测方式具体情景任务平台方法指导检测交流具体情景任务平台方法指导检测交流提供素材搭建平台指导方法交流情感三种学习方式的要素分析五、关于课堂教学5.落实课堂教学“四要素”,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1)提供素材:围绕本节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有利于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的素材,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多角度理解问题,实现情境化教学。素材可以来自实际生活,可以是学生已学过的物理知识的应用,也可以是实验现象;可以是图片,或新闻报道;还可以是故事、谚语或问题等。提供的素材要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贴近生活实际,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
(2)搭建平台:搭建启迪学生思维的平台,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参与课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搭建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为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空间平台,倡导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搭建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平台,倡导合作学习,在这种交
流互动中,实现思维的碰撞,促进相互启迪。
搭建平台要以提供的素材为背景,在素材背景的基础上完成,使素材与平台形成整体。搭建的平台要以完成学习目标为出发点,设置系列问题,从而确保学生的学习活动的有序性和目的性,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每一个环节都围绕学习目标进行,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效学习,才能实现课堂的高效。搭建的平台要具有启迪学生思维的效果,能够在疑点、难点上对学生的学习有帮助作用;在思维方法和情感交流方面通过具体事例来展现,能够进入学生的心灵,与学生产生共鸣。
(3)指导方法: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通过具体实例,指导学生对学科问题的思维方法;学科研究的具体方法;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4)交流情感:对科学方法的感悟与欣赏,对学生形成科学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进行规范和帮助,引领学生体验科学探索的艰辛和喜乐等。情感的培养需要教师去挖掘,在集体备课时要善于挖掘与本节知识内容相关联的科学情感、人文情感、社会情感。问题:1.你还能列举出类似的生活实例吗?2.你能画出两组图片中各物体的受力示意图吗?3.上述两组图片试图说明同一个问题,想一想,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试图要说明什么问题?与周围的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认识。1.两个人提起一桶水在空中静止,一个人也可以提起同一桶水在空中静止2.两条绳子悬挂一幅图画在空中静止,一条绳子也可以悬挂同样一幅图画在空中静止图4.1-1合力的概念提供生活素材搭建问题平台
图5图4图3搭建一个启迪学生思维的平台
图5图4图3合力概念的形成过程思维方法总结:
等效是物理上常用方法,如用总电阻代替串联或并联的几个电阻,也是一种等效替代。生活事实分析论证新概念科学抽象观察思考加工整理形成理论指导方法,交流情感——科学思维方法。图3图4图5五、关于课堂教学6.突出情境化教学——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习新高考评价体系一个最大的变量就是情境。让学生针对真实情境的问题发展核心素养,最终解决真实情境的问题,是当前各学科课程标准的重要特征,也是今后高考命题改革的重要方向。中国高考报告明确提出了“无情境,不命题;无情境,不教学”。情境问题来源:①从书本上的素材中设置问题,如“做一做”、“科学漫步”、“STSE”栏目中的相关信息中,寻找问题点;②从课程标准中的“例……”和“活动建议”设置的学生活动中挖掘;③从生活事实、事例中选择情境;④从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前沿科技着手;⑤把模型题向情境题转化。教学中两种情境(课内、课外)都要善于运用。例1:在建筑工地上堆放的沙子,无论堆的大小,其圆锥的顶角几乎都是相等的,这是为什么?例2:坐标系和位置李明和刘华约定星期天一起去郊游,早饭后李明给刘华打电话李明:刘华你好,准备好了吗?刘华:准备好了,我们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集合?李明:八点半,在汽车站东200m电线杆处集合怎样?刘华:好吧,八点半见。
问题:对话中李明所说的地点,包含了几个因素?哪些是必要的,哪些是可以省略的?要确定物体的位置,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汽车站——参考点,东——方向,200m——距离,电线杆处——强调(可省略)
例3.平均速度
著名运动员刘翔在110m栏比赛中的运动记录如图1.3-2所示,刘翔以12.88s跑完全程,刷新了世界记录。图中O点为跑道的起点,它到第一个栏的距离为13.72m,每两栏之间的距离为9.14m,第10个栏到终点P的距离为14.02m,每个阶段所用时间在图中已标出。观察图片,你能获得什么信息?关于刘翔的运动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请根据上述数据,计算刘翔在不同阶段的运动速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租用场地合同范本2024年
- 教职工劳动合同书
- 劳动合同履行中的非法招聘问题研究
- 办公用品采购合同书2024年
- 员工宿舍出租合同
- 【初中地理】《世界人口数量的变化》作业练习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 家庭教师兼职合同范例
- 老年人租房免责协议书经典版
- 房产保密协议2024年
- 国外销售代理合同范例
- 2024年制造业生产基地租赁协议模板版
- 公司境外人员管理制度
- 古建筑修复维修工程施工方案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说课稿
- 登高车高空作业施工方案
- GB/T 15822.3-2024无损检测磁粉检测第3部分:设备
- 2024年第八届全国医药行业特有职业技能竞赛(物流服务师)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八年级英语上学期期中考试(常州卷)-2024-2025学年上学期江苏省各地市七八九年级英语期中模拟卷
- 2024-2025学年部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提纲
- 创新工作室管理制度
- 园林景观施工界面划分(参考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