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分配的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_第1页
收入分配的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_第2页
收入分配的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_第3页
收入分配的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_第4页
收入分配的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收入分配的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很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综合国力显著提高。据统计,2008年,我国GDP总量已达到31.404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6%(修订后的数据);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78万元,比上年增长14.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4717元,比上年增长15%。即使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最为困难”的2009年,我国经济增速也逐步加快,企业利润由降转升,GDP总量已达到33.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7%,居民收入稳定增长,通缩阴影逐渐消退。然而,应该看到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其中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社会弱势群体进一步扩大,居民收入差距已非常不合理。在2009举行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温家宝总理指出:“我们的社会除了存在着经济发展不协调、不平衡和不可持续的问题之外,还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收入差距过大。”如果任由这种差距继续扩大,将会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和稳定。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也强调,要“坚决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因此,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是摆在全国人民面前的一件大事。一、收入分配关系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础(一)政治关系是人们药物支配的关系居民收入差距越大,收入分配关系越不合理,经济利益关系越不和谐,人们的政治地位差距也就会越大。经济利益关系的实质是人们对财富占有和支配的关系,或者说是人们对社会经济活动支配能力的关系。政治关系的实质是人们相互之间具有的不同政治权利关系,或者说是对社会政治活动具有的不同支配权力的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生存和发展都是要依靠其经济能力的,如果在经济上没有能力,也就没有能力去从事其他方面的活动,也就谈不上发展自己,更难以保障自己的政治权利。(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处理好居民的收入分配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质是处理好社会中的各种关系,使人们和谐相处,充分激发社会活力,实现社会的安定团结。社会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各种关系的总和,包括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文化关系以及人们相互之间的关系等。在这些关系中,经济关系是最基本的关系,而经济利益关系中,收入分配关系又居于基础地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在社会中的经济地位和具有的经济能力,决定了他们对社会财富的占有和支配地位,进而会形成不同的收入分配关系,也就决定了不同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关系。收入分配关系越合理,经济关系越和谐,社会关系也越稳定。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把着力点放在构建和谐的经济关系上,放在处理好居民的收入分配关系上。人们的收入关系是否和谐,主要会反映在收入差距上。本文充分分析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和特征,深刻剖析居民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论述过大的居民收入差距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可能产生的危害,以便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二、现阶段,中国的生活收入差距(一)基尼系数0.4的不均衡性基尼系数是目前世界公认的定量测定一个国家贫富差距程度的指标,其经济学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一般认为,基尼系数小于0.2为高度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大于0.6为高度不平均。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警戒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由基尼系数所反映出来的收入差距,总的来说呈现一种上升的趋势。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字,我国的基尼系数在改革开放前为0.16,20世纪80年代为0.21-0.27,从2000年开始,我国基尼系数越过0.4的警戒线,2003年已上升至0.458,2009年是0.47,在已公布的135个国家(地区)中名列第36位,说明我国的贫富分化问题已十分严峻。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的贫富差距拉大速度是世界前十大经济体中最快的。上述数据说明,我国的收入分配状况经历了一个由过于平均走向收入差距相对合理、又由相对合理迅速滑向收入差距十分显著的不合理阶段的历程。(二)城乡收入之比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魏后凯教授表示:从2008年的情况来看,假如考虑到可比性的因素,城乡收入差距大约在4—6倍左右,而世界上多数国家的城乡收入之比为1.5∶1,最高在2倍左右。由此可见,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远没有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快。(三)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来看,据《中国统计年鉴》显示,2005年,东、中、西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2884元、8691元、9633元,东部比中部高4193元,比西部高3251元;2006年东、中、西部以及东北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4967元、9902元、9728元、9830元,东部比中部高5065元,比西部高5239元,比东北高5137元;2008年为19203元、13225元、12971元、13119元,东部比中部高5978元,比西部高6232元,比东北高6084元(见图1)。由此可见,不同地区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在持续扩大。就农村居民来讲,2005年,东、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5123元、2815元、2508元,东部比中部高2308元,比西部高2615元;2006年,东、中、西部以及东北地区农村居民平均每人纯收入分别为5188元、3283元、2588元、3744元,东部比中部高1905元,比西部高2600元,比东北高1444元;2008年分别为6598元、4453元、3517元、5101元,东部比中部高2145元,比西部高3081元,比东北高1497元(见图2)。可见,从总体上来讲,不同地区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也呈上升态势。另外,从全国省区比较来看,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国最高(上海20667.9元)和最低(新疆8871.3元)的省(市)之间的人均收入差距是2.33倍。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国最高(上海26674.90元)和最低(甘肃10969.41)的省(市)之间的人均收入差距是2.43:1。由此可以看出,地区差距在进一步扩大。(四)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在平均工资水平上支持中小型科技企业和行业员工劳动生产据调查,1990年,行业职工人均收入最高与最低比为1.76∶1,1995年为2.23∶1,2000年上升为2.63∶1,2004年扩大为4.60∶1。据《中国统计年鉴(2007)》统计,2006年,平均工资水平排在前三位的行业分别是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业,平均工资水平分别是44763元、39280元、31909元,而排在后三位的行业分别是农林牧渔业,住宿和餐饮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它们的平均工资分别为9430元、15206元、16140元,行业职工人均收入最高与最低比为4.75∶1。据《中国统计年鉴(2009)》,2008年平均工资水平排在前三位的行业分别是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业,平均工资水平分别是61841元、56642元、46003元,而排在后三位的行业分别是农林牧渔业,住宿和餐饮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它们的平均工资分别为12958元、19481元、22182元,行业职工人均收入最高与最低比为4.77∶1。由此可见,行业间的收入差距亦呈扩大之势(见图3)。(五)不同收入阶层的收入差距根据国家统计局1990年至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得出:1989年城镇居民最高与最低10%收入户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3.20∶1,到2004年为8.92∶1,2006年扩大为9.0∶1,2008年为9.17:1。由此可见,城镇不同收入阶层居民收入差距是在不断扩大的。另外,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认为,统计局关于高收入居民的收入调查数据有严重遗漏,这种遗漏主要发生在占城镇居民家庭10%的高收入户,占全部遗漏收入的3/4。目前城镇最高与最低10%收入家庭间的人均收入差距约31倍,而不是统计显示的9倍。与之相应,全国最高和最低10%收入家庭之间的人均收入差距估计在55倍左右,而不是按统计数据推算的21倍。(六)最高收入户与最低收入户的收入比若将农户人均收入水平进行5等份分组,每组各占总户数的20%,那么,2001年最高收入户与最低收入户的收入比为6.8∶1,2003年进一步扩大为7.3∶1,2005年为7.3∶1,2008年,为7.53:1。由此,我们可以说,农村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仍呈扩大态势。(七)集体单位和其他单位的职工平均工资据《中国统计年鉴(2007)》我们得出:2003年,国有单位、集体单位和其他单位的职工平均工资分别为14577元、8678元、14574元,国有单位比集体单位多5899元、比其他单位多3元,其他单位比集体单位多5896元;2005年,国有单位、集体单位和其他单位的职工平均工资分别为19313元、11283元、18244元,国有单位比集体单位多8030元、比其他单位多1069元,其他单位比集体单位多6961元;2006年,国有单位、集体单位和其他单位的职工平均工资分别为22112元、13014元、20755元,国有单位比集体单位多9098元、比其他单位多1357元,其他单位比集体单位多7741元;2008年,国有单位、集体单位和其他单位的职工平均工资分别为31005元、18338元、28387元,国有单位比集体单位多12667元、比其他单位多2618元,其他单位比集体单位多10049元。因此可以说,不同经济性质的单位职工收入差距越来越大(见图4)。(八)本户金融资产的构成收入差距的扩大不仅仅表现在收入上,同时也反映在财富的占有上。20世纪90年代之后,社会资源配置呈一种重新积聚的态势。国家发改委《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年度报告(2006)》显示,按照调查样本户金融资产由低到高5等份排序,户均储蓄存款最多的20%家庭拥有城市人民币和外币储蓄存款总值的比例分别为64.4%和88.1%,而户均金融资产最少的20%家庭拥有城市人民币和外币储蓄存款总值的比例分别仅为1.3%和0.3%。王小鲁认为,目前我国最高收入和最低收入各10%的家庭之间,用金融资产表示的财富差距估计在90倍左右。2010年,九三学社中央在提交给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的提案中认为:10%左右的城镇家庭占有了城镇居民总财产的45%。世界银行的一项研究也显示,目前我国1%的家庭占有社会41.4%的财富。由此可见,近年来我国居民财富占有差距也在不断拉大。三、现在,中国的生活收入差距(一)企业盈余、劳动者报酬的降低数据显示,1997年至2007年,我国GDP比重中,政府财政收入从10.95%升至20.57%,企业盈余从21.23%升至31.29%,而劳动者报酬却从53.4%降至39.74%。这种情况说明,政府、企业在收入分配格局中所占比例不断扩大,而劳动者收入的增速却缓慢爬行,权力资本的利润在扩大而中小企业、普通民众的盈利空间被挤压。(二)企业和职工干部队伍收入差距过大。在普通职工上述数据表明,我国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及不同群体之间居民收入差距已过大,尤其是行业间收入差距与不同群体间收入差距过大情况呈加速化倾向。普通职工,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以及私营企业的职工和农民工的劳动报酬不仅过低,而且增长慢。过大的收入差距,甚至使“平均工资”指标难以反映普通职工真实的收入增长状况。(三)社会两极分化的趋势更加明显近年来收入不平等的变动趋势表明,我国居民收入结构在向有利于“富人”的方向变化,富人占有的份额越来越多,而“穷人”占有的收入份额越来越少,社会中的各种资源正在越来越集中到少数地区、少数群体、少数人手中,社会两极分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此外,一个令人警醒的社会信号已经出现,即中国的中产阶层正在走向“相对贫困化”。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在目前我国的经济政策和体制下,中产阶层的利益经常被忽视。这个社会阶层正日益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同时背负着房价飞涨、医药费高昂、子女教育成本上升的沉重包袱,因而深感生活压力巨大。(四)我国的居民收入分配格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土地、资源、资本这3种生产要素发挥了巨大的财富调整力量。房地产、矿产、证券等成为“最赚钱”的暴利行业,一些人借此一夜间站到社会财富的顶端,导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偏移。全国总工会2010年4月发布的一个调研显示,我国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不断下降,而资本所有者和政府占比却大幅提高。从1997年到2007年,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从53.4%下降到39.74%;企业盈余占GDP比重从21.23%上升到31.29%,而在发达国家,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大多在50%以上。据2009年福布斯中国财富排行榜统计,前400名富豪中,房地产商占154名;在前40名巨富中,房地产商占19名;在前10名超级富豪中,房地产商占5名。房地产行业已经成为中国财富的主要集中地。高收入阶层在股市、房市等方面的加速扩张,进一步加剧了收入差距不合理状况。(五)资源配置不合理垄断行业凭借对关键资源的独自拥有,或政府赋予的排他性生产某种产品的权利,将垄断利润的一部分或大部分会转化成该行业在岗职工工资,从而导致垄断行业的工资水平高于其他行业,行业间的利润差距越来越大、企业利润向少数几个行业集中,也造成我国收入分配领域一直存在着“身份决定收入”的现象,收入高低靠的不是聪明才智和勤奋劳动,而是靠“抢身份”和“抢行业”。如果能“抢”到电力、电信、石油、金融、烟草等垄断行业,或是“抢”到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身份,就等于“抢”到了高收入、高福利、高阶层。(六)第二,“寻租”、“染色”方面“灰色收入”指介于合法与非法之间的收入,这在我国当前非常普遍。如垄断性行业利用政策优势和自身的垄断地位获取暴利,不仅其职工工资远远高于非垄断性行业职工的工资,其职工的隐性收入更让后者难以企及;国有企业经营者、管理者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把收入分配的杠杆向自己倾斜,使自己的收入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企业效益的增长速度和职工收入增长速度;一些掌握了一定特权的机构和个人利用手中权力“寻租”,搞权钱交易,获取收入。“黑色收入”指通过贪污受贿、偷盗抢劫、欺诈贩毒、偷税漏税、制假贩假、敲诈勒索等违法手段获得的非法收入。“血色收入”指那些突破人类文明底线,以牺牲他人的生命和用鲜血榨取的收入。这些现象的存在进一步扩大了居民收入差距,也加剧了收入分配不公。四、场经济发展规律因素我国当前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既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因素,也有市场化程度不高因素;既有自然条件、历史条件因素,也有政策导向、行业垄断因素;既有政府失灵因素,也有规则缺失因素;既有合理因素,也有不合理因素。(一)从社会经济群体结构的角度而言,收入差距较大,是经济的内在原因从市场经济发展的总体过程来看,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与缩小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国内外学者对此已有较深入的研究,其中典型代表就是由库兹涅茨提出的倒U曲线理论。这一理论认为社会的收入分配差距会随着经济的起步而扩大,并在一定的阶段产生拐点,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收入分配又会呈逐渐缩小趋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活动所遵循的是市场经济原则,市场经济的特征就是讲求效率。实行市场经济以后,每个生产者、企业家或者小个体户都希望比别人赚钱多,都有追求超额利润的动机。在这种动机支配下,他们就会多投资,尽一切努力使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进行新设计、创新管理方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获得高于竞争对手的超额利润,他们的收入才能增加。然而,由于能力的差异,那些能力相对较强的生产者、企业家或者小个体户,就容易获得超额利润,收入就会较高;而那些能力相对较弱的,则难以获得这种超额利润,收入自然就较低。尤其是普通劳动者,比如蓝领工人,他们就只能依靠自己的劳动获得相应报酬,相比之下,收入自然就较低。因此,从社会经济群体的结构来看,就意味着收入差距一定会拉大。所以说,收入差距扩大是市场经济必然规律。就我国实际情况而言,由于我国还处于由初步建立起来的市场经济向完善的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发展以及多种所有制的确立,改变了旧的收入分配格局,打破了平均主义、“大锅饭”,各种非公有制经济形式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一元分配格局被打破,必然引起收入差距的扩大。一方面,市场经济为人们充分发挥自身的才能并获取相应回报创造了种种机遇。高级管理人才、高新技术和资本均为稀缺要素,在市场机制发挥基础性调节作用下,人力资本、技术要素以及资本的拥有者,靠自己的劳动和投资率先富起来。另一方面,因条件不足、能力不济、机遇丧失而陷入困境者也为数不少。凡是由自然条件和市场竞争造成的收入分配差距,基本是正常的。收入分配领域中的正常差距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是不可避免的。完全没有收入差距,就会导致积极性的泯灭。(二)交通基础设施不平衡由于受区位环境、历史文化、基础条件、人口素质、生产力水平等固有因素的影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工业设施和基础设施完备,科技水平发达;中部地区能源矿产资源丰富,交通条件比较好,但工业基础设施相比东部要略显滞后;而西部虽有丰富的资源,但地处边远,交通、信息闭塞,这样,就造成东部地区居民的收入长期以来高于西部、中部地区。(三)导致土地价值低下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为了支撑工业的发展,我国政府实行了城乡分割的二元格局发展战略,采用人为的方式使资源从农业向工业转移。事实上,这种政策将城乡割裂开来,导致大量的劳动力挤在土地上谋生,使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反过来又束缚了工业的发展。长期形成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造成了工农产品的剪刀差和收入上的城乡差别,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大大低于第二、三产业劳动生产率,使得城镇居民的收入历来高于农村居民。另外,二元经济结构极大地限制了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致使城乡之间在资金、劳力、技术发展上失衡,造成农业与非农业、农村工业与城市工业发展机会和条件不均等。(四)“三大政策”提出的经济发展战略,为“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制定了“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裕”的经济发展战略,同时,给予了相应的优惠政策。这样,因改革步骤上的差异,有的地区、行业先放开、先搞活,就先得到实惠;有的地区、行业后放开、后搞活,就后得到实惠;例如,国家对东部沿海地区实行了特殊政策,使得沿海经济发展快、职工工资增长快,从而拉开了东部地区与其他地区之间居民的收入差距。(五)助推不同行业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多年来,由于国家对某些行业如电信、电力、金融、保险、航空等实行垄断经营,使他们长期获得行政保护,造成行业间竞争机会不均等,也让这些行业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其职工的工资相对较高,从而助推了不同行业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当前我国垄断行业的高利润和高收入,主要源于体制性和政策性因素,更多的责任在各级政府。垄断行业垄断程度过高,内部缺乏必要的竞争机制,政府和行业本身对产品或服务的价格仍然起着决定的作用,政府存在着通过行政性垄断取得更多财政收入的偏好。只要有利于财政收入的增长,政府就易对垄断行业听之任之,甚至加以保护。(六)居民收入水平经济基础好、生产要素收益率高的地区更容易成为生产要素的流入区,而生产要素的流入又会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然而,落后地区则相反,生产要素流入少,经济就难以发展,与其他发达地区居民的收入差距也会随之进一步拉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居民收入水平越高,越可购买更多的、质量更好的教育服务,从而可具有更高的劳动力素质、获得更高的劳动收入。居民收入水平越高,投资能力也就越强,投资途径越多,选择有利的投资机会的能力越强,也就能获得更高的资产收入。资本市场的“火热”表现,尤其是投机性投资行为的盛行,也进一步强化了资本财富的累积效应,拉大了资本收益与劳动收益、实业收益的差距,资本和土地以及资源这些要素取得的回报远远超出社会平均水平,使得“穷者愈穷、富者愈富”现象越来越严重。(七)部门、行业、居民的分配比例关系不明确、组织体系不健全随着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确立,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可参与分配。收入呈现出多种类型、多种形式,个人之间的收入差距随之扩大,这种扩大是必然的,总体上也有利于经济效率的提高,符合改革的初衷。但是,由于目前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仍不到位,在初次分配中,没有明确合理的国家、企业、居民三者的分配比例关系,劳动报酬偏低,没有建立劳动报酬的正常增长机制,使“强资本、弱劳动”趋势不断强化,另外,一些部门、行业和少数社会成员凭借垄断经营或竞争初始条件的不平等分割,获得垄断利润和高额利润;一些乱收费现象造成部门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拉大。在二次分配中,由于现有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以及财税调节不力,难保二次分配的公平性、合理性,甚至出现“逆向调节”现象。主要表现在:对高收入者的调节不力,“逃税”、“避税”现象严重,处罚也无力;对低收入者的有效保障基础薄弱,使相当一部分贫困者难以获得有效援助;收入分配货币化程度低,透明度不高,使一部分社会成员能够轻易获得“第二收入”、“第三收入”、“灰色收入”甚至“非法收入”,从而造就了一批暴富者,使收入差距悬殊。在三次分配中,由于目前缺乏相应的激励和保障措施,造成三次分配规模小,慈善捐赠机制不健全,调节功能有限。(八)就业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在城市,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力度的加大,下岗失业问题成为拉大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能否就业是影响城市家庭收入差距的根本因素,城市劳动者一旦失去工作,就立刻陷入贫困者行列。在农村,收入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居民的工业部门收入不同造成的。一部分进城务工或在乡镇企业工作的人的收入明显比没有脱离土地的农民收入高出许多,而这是发展中国家在农村工业化过程中难以避免的。就业机会的不平等还体现在一些经济体制改革、宏观经济政策影响等方面。如国有企业和乡镇集体企业进行资产重组、股份制改造、拍卖、租赁、破产以及政府机构的转变职能等改革,都将“减员增效”、“裁减冗员”作为目标,众多造成社会失业人数增加、低收入群体扩大。另外,各地兴起的城市化浪潮由于有的走偏了方向,并没有将就业和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作为目标,而是刻意追求道路硬化、墙面白化、环境绿化和城市现代化,因此,出现了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越来越慢、就业机会没有明显改观的耐人寻味的现象。再者,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对于促进城乡经济发展、扩大就业空间创造了难得的机会,但这种机会也存在一定的不平等,如对大中城市关注过多,对小城镇和农村关注不够,使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九)收入分配存在扭曲当前,由于我国处于由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型过程中,新的规则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而旧的计划经济的规则体系却还始终影响着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出现强力决定一切的现象。另外,由于我国法律制度尚不完善,对不法分子打击不力,也造成居民收入差距客观上被扩大。在目前收入分配秩序比较混乱的背景下,权力常常会在分配过程中转化成个人利益,为一些人带来大量不正常收入。就灰色收入来说,灰色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易导致劳动、资本、技术等要素配置的扭曲,直接影响微观经济主体运行效率和宏观经济的发展。在国民收入再分配领域,灰色收入易造成国民收入的逆向再分配,把本该用于低收入居民的资金通过非正当途径转移到权力相关者手中,进一步扩大收入差距,加剧分配不公。近几年来,因灰色收入导致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已引起越来越明显的经济结构失衡。五、“度”上的差距一定程度收入差距的存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有利于鼓励人们勤劳致富,对经济增长能起到促进作用,这早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但是,收入差距必须维持在一个适当的“度”上,差距过大会无疑会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也会引发诸多危害,对我国社会的安全运行形成巨大威胁。尤其是不合理因素如行政垄断、政策缺失、制度漏洞等引起的收入差距过大,会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严重影响,与社会公平正义的目标也是背道而驰的。(一)收入的多样性市场经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