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_第1页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_第2页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_第3页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_第4页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一、选择题1.古代希伯来人有大洪水毁灭几乎所有人类,仅留下诺亚一家的传说;古代希腊人也有类似的洪水毁灭人类的故事。在苏美尔人的泥版文书上,人们发现了这个故事的最早版本。这说明A.希腊神话皆来源于西亚 B.苏美尔创造了人类神话C.生存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D.诺亚方舟一说确有其事2.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朱孝远说:“从世界历史的角度来看呢,自己把自己的时代称为英雄主义的也是只有希腊……你比如说在《荷马史诗》里所见的英雄主义,实际上它的主题词是智慧和友谊。”其中古希腊的“英雄”是指()A.达到相当文明程度的人 B.倡导人文主义的思想家C.研究自然规律的科学家 D.实行民主政治的政治家3.在雅典,“国家的权力在理论上是不受限制的,没有任何行动或个人行动的范围是国家不能合理地干涉的。自由意味着法律的统治和参与决策的过程,而不是拥有不可剥夺的权利”。材料反映出雅典政治的主要特点是A.政治宽松B.中央集权C.程序民主D.国家至上4.下图是古罗马司法女神朱斯提亚的雕像,她头戴金冠,一手持天平,一手持宝剑,在眼睛上蒙着布条。这表明A.古代罗马的法律体系已十分完备 B.古代的罗马法是神圣不可抗拒的C.罗马法蕴含着公平与正义的原则 D.罗马法需要借助神的权威来维系5.在雅典,遴选出的官员在上任之前,要由“五百人议事会”和陪审法庭对其进行资格审查;官员卸任之时,还要经过陪审法庭的述职检查,如果有公民就其任职行为提出指控,陪审法庭会依法进行审理。这表明A.雅典政治体制注重官员的监察 B.陪审法庭是雅典最高权力机关C.轮番而治是直接民主重要特征 D.雅典三权分立体制已初具形态6.在古代雅典,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成为公民,才能享有一定的权利并承担相应的义务。在梭伦、克利斯提尼和伯利克里执政时期,“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在A.取得行政官职的限制最终取消 B.与自由民身份的区别已不复存在C.不再履行自备武装服兵役义务 D.进入议事会的资历条件逐渐提高7.“真正杀死苏格拉底的不是民主本身,虽然民主的确可能导致多数人的暴政;杀死苏格拉底的真正凶手是民主的审判,是背离了司法自身灵魂的雅典司法。”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A.不成熟的是司法而不是民主 B.民主审判有悖司法独立C.雅典民主政治十分完美 D.直接民主是多数人的暴政8.梭伦改革后,穷人作为陪审员来参政,后来证明非常重要,绝大多数争执最后都要经过这些陪审员来解决,包括高级官吏判决的案件。这一现象有助于A.实现城邦长治久安 B.确保司法公平公正C.改善民众经济状况 D.保障公民政治权利9.公元前7世纪希腊密集型方阵出现,方阵中的士兵虽互不认识,但只要处在这个位置上,就可以心无旁骛地-直前进.而不必担心自己的侧后翼受到敌人的攻击。只要是站在这个位置上的人,就可以完全信赖而不管是谁。据此可知,占希腊方阵A.利于增进城邦意识 B.推进民主政治发展C.深化人文主义精神 D.促进军事达到顶峰10.伯里克利任首席将军时,他的好友菲迪亚斯受到民众法庭的审讯,伯里克利出庭为朋友作证,甚至在申诉时声泪俱下,但法庭仍判菲迪亚斯有罪。据此可知,在当时雅典A.首席将军形同虚设 B.民众法庭掌握实权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判决体现权力滥用11.雅典召开公民大会时会提前四天公布会议议程,对非常重要的问题,公民大会可能进行两次投票,任何人都可以对他认为不合法的建议提出控诉。这反映出雅典民主()A.权力机构相互制约 B.公民内部轮番而治C.力求决策程序完善 D.人人享有民主权力12.对下列三个政权解释准确的是古巴比伦公元前18世纪统一两河流域建立君主专制制度波斯帝国公元前6世纪征服两河流域国王是国家最高主宰,地方实行行省制亚历山大帝国公元前4世纪末,灭波斯帝国宣布君权神授,军政大权集于一身,地方实行行省制,推广希腊文化A.是一个国家的不同朝代 B.都实行了中央集权制度C.是两河流域的文明古国 D.体现文明的传承与推广13.下列关于古代雅典民主制度形成的历史条件正确的有①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②海外贸易和工商业发达③平民与贵族的斗争④观剧津贴制的实行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④14.罗马法学家认为,在适用于特定民族的市民法和适用于全人类的万民法之外,还有“自然界教给一切动物的法律”——自然法,根据自然法,一切人都是生而自由的。据此,下列结论合理的是A.市民法与万民法之间彼此矛盾 B.自然法可等同于罗马私法规范C.市民法和万民法维护奴隶制度 D.市民法与自然法之间相互抵触15.德国法学家耶林格认为,“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古代罗马之所以能以法律征服世界,主要是因为罗马法中蕴含着如下观念A.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人人平等,公正至上C.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D.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16.苏格拉底认为,“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去雇佣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这说明他()A.逆民主潮流而动 B.对民主失去信心C.极力宣泄个人偏见 D.看到民主制度弊端17.一名希腊人对波斯王薛西斯讲:“希腊人虽然是自由的,但他们并不是任何事情上都是自由的,他们受着法律的统治,他们对法律的畏惧甚于你的臣民对你的畏惧。”这段材料主要表明了A.古希腊是民主政体的发祥地 B.波斯人非常赞赏希腊的制度C.波斯当时仍然实行君主专制 D.古希腊的民主建立在法制基础之上18.公元元年,巴勒斯坦爆发了犹太人反对罗马统治的人民起义,结果起义被镇压,6000多名起义者被判有罪,判决犹太起义者有罪是根据()A.习惯法 B.公民法C.十二铜表法 D.万民法19.公元前4世纪时,罗马法官接了一个案件,一军队的首领生前立下遗嘱,希望把他一半的财产捐给那些跟随他作战受伤或战死士兵的家人。但后来他的家人却不履行遗嘱,法官最后判定他的家人败诉。法官依据的是()A.未成文的习惯法 B.《十二铜表法》C.自然法 D.万民法20.恩格斯指出,雅典全盛时期,每个成年男性公民平均有18个奴隶,但是随着财富的集中,大批自由公民陷入贫困化,自由公民只有两条道路,或者与奴隶劳动竞争,而这被认为是可耻的,也不会有成效,于是他们把整个雅典引向灭亡。恩格斯认为导致雅典灭亡的是A.直接民主制度 B.繁荣的工商业C.发达的奴隶制 D.公民的自尊心二、选择题21.美国学者约翰·赞恩在《法律的故事》一书中讲道:“罗马的法律机器得以完善地运行,得益于程序完备的罗马法庭和专业律师阶层的出现……所有这些贡献为现代世界的法律制度构造了近于完善的框架。”该学者意在A.探究罗马法律制度完善的根源B.分析罗马法于帝国巩固之作用C.强调罗马法对于人类文明的意义D.指出自然法是罗马法的哲学基础22.阿兹特克人的陶器和绘画均极精致,建筑和艺术也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其首都的公共建筑物多以白石砌成,十分宏丽壮观。其古都遗址,在现在哪一城市地下()A.华盛顿 B.墨西哥城 C.利马 D.温哥华23.下图所列知识结构,符合哪一古代地城文明的特征A.古典时代的雅典 B.古代阿拉伯地区C.中世纪的西欧 D.东汉后期的中国24.一位津巴布韦雕刻艺术家说:“在我雕刻时,祖先的灵魂不断地给我以灵感,民间格里奥传说常常给我启迪。”这反映了津巴布韦雕刻A.有鲜明的落后性 B.吸收儒家的忠孝C.题材多与神灵有关 D.充满诡秘的色彩25.“庄园法庭档案记录着:无权享用公共牧场但仍在牧场内放牧的人,侵犯了全体村民的权益,判令他们从牧场牵走他们的牲畜,从此不得占用牧场,违者还要被罚款。”下列结论不能根据上述材料得出的是()A.庄园法庭审理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 B.庄园法庭审理侵犯领主利益的行为C.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 D.惩罚违法行为的手段通常是处以罚金26.阿拉伯帝国的制度基本继承了拜占庭帝国和波斯帝国的传统,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在帝国一度流行。古埃及、波斯、印度、欧洲等地的民间故事被阿拉伯人接受和融汇为《一千零一夜》。这说明阿拉伯A.是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B.文明影响广泛深远C.文明的发展具有包容性 D.长于借鉴缺少创新27.佛教的创立者释迦牟尼说:“刹帝利、婆罗门、吠舍和首陀罗出家,就如同江河大川入海。之前,它们虽各有名称,但当汇入大海时,便通称一个名字,叫作大海。”释迦牟尼在此强调的是A.世俗社会不应该存在种姓制度 B.佛教是印度各种思想的源头C.种姓源自印度特有的地理环境 D.佛教之中没有种姓等级差别28.中世纪西欧城市向封建领主纳税,封建主放弃对城市的统治权和司法权……城市管理人员由市民选举产生。”材料反映了中世纪西欧城市A.封建社会等级森严 B.资本主义形态已初步形成C.获得政治上的独立 D.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29.11世纪,突厥人入侵印度;13世纪初,突厥人在印度建立了德里苏丹国,以伊斯兰教为国教,最高统治者称苏丹,地方行省总督由苏丹任命,重要职位由穆斯林担任。这对印度社会造成的重要影响是()A.冲击了传统社会结构 B.传统文明遭到毁灭性打击C.种姓制度被废除 D.印度社会全部伊斯兰化30.下表为古代非洲文明简表。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A.A B.B C.C D.D31.众神分割了宇宙的原初人普鲁沙的身体之后,才诞生了世界和世界万物。其中他的口是婆罗门,双臂成为刹帝利,双腿成为吠舍,两足生出首陀罗。此种创世观念对当时社会所产生的影响是A.人祖同源,民众有较强的平等意识B.人们追求众生平等,不利于社会稳定C.有利社会各阶层认同,促进社会成员交往D.导致社会阶层的隔离,阻碍社会成员交往32.“庄园生产大部分自己需要的物品,有自己的铁匠、磨坊主、制革工人以及织布匠,几乎每个庄园里都有加工粮食的磨坊、造酒的酒坊。”这段记载说明庄园经济的特点是A.对外开放 B.商品经济 C.自给自足 D.完成了工业化33.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1453—君土坦丁堡的陷落》一书,在大量西方同类专著中,结构清晰,考据严谨,文笔典雅,篇幅适中,已成为此领域备受推崇的权威著作之一。这部著作所描写的战争双方是A.拜占庭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 B.亚历山大帝国和拜占庭帝国C.西罗马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 D.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34.“自13世纪下半叶起,英、法相继出现了新的权力机构——等级代表会议,……等级君主制随之登上历史舞台。等级君主制是王权借助等级代表会议实施统治的一种政权形式……这是西欧封建制度的重要特征之一。”其“重要特征”是A.王权势力加强 B.贵族地位下降 C.市民分享权力 D.结束封建割据35.14世纪中叶,随着黑死病(鼠疫)在欧洲的肆虐,大批专家学者、神职人员倒在了瘟疫中,使得许多学校被迫放弃了拉丁语学习,于是北欧南欧相继建立了地方语言学校。据此可知,黑死病产生的影响是A.摧毁了欧洲教会的思想专制 B.促使宗教改革迅速扩展C.推动文化走向民族性世俗化 D.强化了民众的宗教信仰36.1454年律伯克皮革匠章程规定,工匠一年中所销老羊皮不得超过415张,小牛皮不得超过520张,山羊皮不得超过300张。凡违反这项规定的,每张应付3个银马克罚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政府加强对手工业的管理 B.行会具有内部协调的功能C.行会章程加剧了商业竞争 D.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要求37.1179年,有教会规定:“要将充足的圣俸留给每个教堂,主教要告诉神职人员和学者们,教师的需求必须满足,求知的大门向求学的人敞开”。教会如此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强化社会教化,稳定社会秩序 B.培养神职人员,维护教会利益C.保存古典文化,传承古典精神 D.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转型38.1566年8月,西班牙统治下的尼德兰一些城市发动起义,人们手持木棒、铁锤,冲进教堂寺院,把所谓圣像圣骨之类骗人的“圣物”全部捣毁,历史上称之为“破坏圣像运动”。该运动的发生根本上是因为A.西班牙的殖民统治极为残暴 B.天主教的神权统治令人反感C.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发展 D.“海上马车夫”的优势动摇39.一般来说,封臣的义务就是侍奉,而封君的义务则是保护。封臣必须随时准备跟随封君进行军事远征,如果封君没了马骑,封臣必须把自己的坐骑让给他;如果封君被囚禁,封臣必须把自己作为人质以换取他的获释。这表明A.封臣是封君的私有财产 B.军事远征是封君封臣制度的前提C.封臣没有任何人身自由 D.封君和封臣有严格的权力与义务40.“它的首都位于欧亚两大陆间的海峡的岬角上。……几个世纪中,帝国发展起一种独特的文明,一种由希腊、罗马、基督教及东方诸成分混合而成的文明。”文中的“它”是A.拜占庭帝国 B.俄罗斯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奥斯曼帝国三、选择题41.“它的殖民侵略以美洲为主,主要目的是掠夺金银。从15世纪末到16世纪中期,除巴西外的中、南美洲广大地区都被划入其庞大的殖民帝国版图之内。”文中的“它”是指A.葡萄牙 B.西班牙 C.英国 D.法国42.下图是一位欧洲名人的航行路线。这次航行A.为进化论产生创造了条件 B.引发了近代自然科学革命C.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D.首次完成了世界环球航行43.史学家汤因比指出:世界与西方之间的冲究至今已持续子四,五白年。在这场冲突中,到目前为止有重大教训的是世界而不是两方:因为不是西方遭创世界的打击而是世界遭到西方的打击一一狠狠的打尚。以下史实中最能印证这二观点的是A.新航路的开辟 B.西欧国家的早期殖民扩张C.蒸汽机的使用 D.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44.下表为英国学者麦迪森统计的1500年和1700年各国人均GDP水平(以1990年国际元为换算单位):中国法国意大利葡萄牙英国15006007271100632762170060098611008541405据表格可知这一时期A.各国经济水平差距在拉大 B.工业化助推英国经济发展C.中国生产力出现衰退迹象 D.经济发展推动力出现变化45.《全球通史》中提到,地理大发现时期“探险者虽然绝大多数是意大利航海冒险家,但他们的资助者都是新兴的民族君主国,而不是他们的家乡、微不足道的城邦,这一点绝非偶然”。“绝非偶然”主要是指新兴君主国A.能为海外殖民提供强大支持 B.因航路阻断引发商业危机C.资本主义发展程度相对较高 D.具备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46.下表为西方黑奴贸易废除情况表。由表可推知,黑奴贸易终结根源于A.社会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 B.黑奴贸易很难再获得高额利润C.各地黑人奴隶的反抗斗争 D.西方各国废奴运动的蓬勃兴起47.新航路开辟后,海上运输业获利颇丰,但风险很大,因此商人们采取了“入伙”制度,入伙的回报是“分红”,后来演变为股份制度(航运公司发行股票,市民、贵族、政府官员通过自愿购买成为航运公司的投资人,而且投资人承担的是有限公司——如果企业垮台了,投资者以所投的资本为限,赔完为止)。这一制度的出现()A.规避了海上航行的风险 B.创新商业模式发展的机制C.标志利益共享时代的到来 D.推动全民皆商潮流风行48.明朝后期,政府腐败,加上倭寇的骚扰,政府实行海禁。禁令限制了中国航海业的发展,而此时的欧洲航海业却迅猛地发展起来。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当时海上的霸主,他们甚至专门成立学校,培养航海精英。这表明当时A.中国封建统治日益腐朽 B.西葡资本主义发展迅速C.中西发展轨迹出现异位 D.西葡海上霸主地位确立49.“那时,没有疾病;他们的骨头没有酸疼;那时他侗没有发烧;那时他们没有天花;那时他们没有胸疼;那时他们没有腹痛;那时他们没有肺痨;那时他们没有头疼。……可是那些外来者来了,令一切全然改变。”文中的“他们”、“那时”、“外来者”最有可能是A.印第安人“地理大发现”以前西班牙人 B.中国人鸦片战争以前英国人C.日本人黑船事件”以前美国人 D.埃及人拿破仑入侵以前法国人50.1693年,康熙患疟疾,服御医药无效。欧洲传教士献上原产美洲的金鸡纳,康熙服用后症疾速愈。这反映了A.传统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转移 B.地理大发现后洲际间物种的交流C.殖民扩张使美洲社会遭到破坏 D.闭关锁国下的朝贡贸易繁荣51.下面表格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其主要原因是()(注: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越大)A.欧洲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B.早期殖民掠夺引发“价格革命”C.自由贸易使英国工业品大量外销 D.资本主义制度已在英国正式确立52.有人说新航路是“世界市场联系之路”,有人说它是“人类社会发展之路”,有人说它是“人类文明交流之路”,有人认为它是“人类思想震撼之路”,也有人说它是“罪恶之路”。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评价它,应该是①引起“商业革命”,世界市场雏形形成,推动了历史的发展进程②引起“价格革命”,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③东西两半球不同文化圈的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④西方国家对外殖民扩张,给亚非拉地区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53.《世界通史》:“新航路开辟后,西欧新兴的资本主义由海道向全球扩散,突破了亚欧大陆农耕世界自然经济的闭塞性。从此开始了大航海和人口迁移、民族交融的移民大潮时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多元文明的平衡已被打破 B.农耕经济在全球不复存在C.世界各民族特征、界限消失殆尽 D.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54.意大利学者阿德里亚诺马达罗形象地说明了《马可波罗游记》的历史作用:“在朦胧而混沌的欧洲中世纪背影的衬托下,马可波罗的惊人著作像是一个革命挑战……像是一把开锁器,促成了世界的开放。”材料揭示了欧洲新航路开辟的A.经济根源 B.间接动机 C.直接动因 D.精神动力55.某史学家提出用“地中海时代—欧洲时代—大西洋时代”的历史发展次序来代替“上古—中古—近古”的历史发展次序。这一历史分期法旨在强调A.资本主义在西方不断扩展的历史进程B.人类由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历史过程C.西方在世界文明史发展中的中心地位D.海外贸易在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决定意义56.当时的历史学家拉斯•卡萨斯曾说:“在今日(指16世纪)西印度群岛,所有源于卡斯蒂利亚(指西班牙)的作物,都是这次远征带来的种子的后代。”这可用于说明()A.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物种交流 B.达•伽马到达印度的世界意义C.美洲的发现改变人类食物结构 D.西班牙发展了美洲种植园经济57.读如图,结合所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大航海时代西班牙最早到达① B.1492年哥伦布到达②C.③是黑奴贸易的起点 D.麦哲伦环球航行经过④58.16世纪葡萄牙著名诗人德卡蒙斯这样深情地描绘他的祖国:“大陆,在这里是尽头;大海,在这里才开头。”诗句中反映了他对祖国引以为豪的是A.成为“海上马车夫”B.垄断欧亚之间的贸易C.率先开辟新航路D.处于欧洲商业中心地位59.据统计,1502年到1660年,西班牙从美洲得到18600吨白银和200吨黄金,世界金银总产量的83%为西班牙占有。但是到1598年,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死后,他遗留的债务高达1亿金币,被世人讥讽为“黄金漏斗”。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贸中心的转移B.金银未转变为原始资本积累C.落后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阻碍经济发展D.日益崛起的荷兰商业资本的挑战60.“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兴起于16世纪初,西班牙人先用从美洲殖民地掠夺的白银从菲律宾收购中国商船运来的丝绸、瓷器等产品,再将这些商品运抵新西班牙殖民地(今墨西哥)。这一现象反映了A.新航路的开辟 B.海上丝绸之路兴盛C.工业革命开展 D.三角贸易积累资本四、材料分析题61.看图分析:古中国与古希腊在地形(地理环境)适合从事的经济活动、政治制度的选择、文明特征这四方面的不同之处62.民主与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大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伯利克里在悼念公元前431年因与斯巴达人作战而倒下的雅典英雄的葬礼演说中,完全有理由自豪地宣称:我们的政体并不与其他人的制度相敌对。我们不模仿我们的邻人,但我们是他们的榜样。我们的政体确可以称为民主政体,因为行政权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掌握在多数人手中。当法律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时,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也就得到确认。——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古希腊思想家伊壁鸠鲁说:“唯一摆脱困境(人们彼此妨害)的方式则是互相妥协。通过契约的方式建立国家,制定法律,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请回答下列问题(1)据材料一归纳雅典民主政治的优越性。柏拉图认为“极端的自由结果只能变为极端的奴役”,他对雅典民主制的批判着眼于什么?(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希腊与古罗马是如何实践伊壁鸠鲁的主张的。6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对斯巴达与雅典政治差别的一种解释是,雅典所在的阿提卡地区还从未见到任何军事侵略或对立民族间冲突的情景。因此,没有军事阶层将其统治强加于广大被征服的土著居民之上。再说,阿提卡的自然资源丰富,有矿藏和良港,这使得雅典商业繁荣,并更重视作为民主政治基本构架的城市生活。到公元前594年,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使形势更加尖锐。由于商业的发展使得种葡萄和橄榄比种粮食更有利可图,结果产生了新的富户,但又使那些不能投资葡萄园和橄榄园的农民陷入贫困。贫困的农民由于付不清债务而陷入半奴隶状态,显然几乎就要反叛。——摘编自伯恩斯《西方文明史》材料二古雅典的城邦民主制建立了初步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机构。然而公民大会是雅典城邦的决策机构,400人会议是执行机构,民众法庭是司法审判机构。在实际的运作中,公民大会既发挥着立法职能,也兼有行政和司法职能。因此,古雅典的城邦民主是多数权利和权力的运用。——摘编自《雅典城邦民主制的局限性》(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针对尖锐形势采取的应对措施及主要影响。(2)根据材料二指出古雅典城邦民主制在实际运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6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7世纪以来,西方学者在两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发现了许多刻有符号的泥版。有人认为这是虫子爬过的遗迹,有人认为是古人的文字。欧洲学者展开了长期、艰苦的破译工作,考证出它是一种古老文字——楔形文字。材料二正当人们在这片广阔的两河流域上定居、繁衍生息的时候,在这些条件优越的地区以外,土壤不那么丰腴而且更容易受季节改变影响的地方,正在出现的是另外一种类型的、人口虽少却更有活力的民族——原始游牧民族。游牧者不可避免地会和定居者发生冲突。——H·G·韦尔斯《世界史纲》材料三第一九六条倘自由民损毁任何自由民之子之眼,则应毁其眼。第二〇〇条倘自由民击落与之同等之自由民之齿,则应击落其齿。第二〇五条倘自由民之奴隶打自由民之子之颊,则应割其一耳。——《汉谟拉比法典》(1)楔形文字的发明者是哪一古老居民?为什么楔形文字的书写材料是泥土?(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为什么说“游牧者不可避免地会和定居者发生冲突”?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后,是怎样加强该地区统治的?(3)材料三反映了《汉谟拉比法典》是怎样的一部法典?6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我们的政体的确可以称为民主政体,因为政权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掌握在多数人手中。当法律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时,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也就得到确认。——摘编自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国葬典礼上的演说》材料二在雅典,除了将军和司库官之外,所有官吏均从年满30岁的公民中抽签选出。同时还规定,除十将军外,所有军政官吏任期都是一年,不得连选连任。如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五百人议事会,从年满30岁的男性公民中抽签选出;组成公众法庭的陪审员的选举办法也是抽签。——摘编自陈德正《古雅典民主政治特点浅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的政权是否真的“掌握在多数人手中”,并简要说明。(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雅典官吏任用的特点和影响。五、材料分析题6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以上呈现的是大英博物馆三件文物的图文资料,综合相关信息,从世界联系的角度,自己提出一个观点,运用上述材料和所学论证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提取信息充分(不得照抄材料原文)。首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9年龙烟铁矿股份有限公司石景山炼厂。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钢铁成为极其稀缺的战略物资,参战各国纷纷下令禁止钢铁出口,钢铁价格一涨再涨。汉阳铁厂冶炼的生铁,战前每吨售价为二三十两白银,到了1918年秋天竞涨至250两左右。中国掀起大办钢铁实业的热潮。钢铁业成为中国最赚钱的产业。1918年,素有“经商奇才”之称的陆宗舆向北京政府总理段祺瑞进言兴办采矿和炼铁企业,得到北京政府批准。陆宗舆以官商合办的方式筹集资金,成立官商合办龙烟铁矿股份有限公司。陆宗舆对公司前景的展望颇有号召力,吸引来自北京各界人士纷纷投资入股,甚至北京政府高层也难挡诱惑。陆宗舆马不停蹄地展开了炼铁厂的筹建工作。——摘自胡景山《钢铁传奇》(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概括龙烟铁矿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的历史条件。6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世界市场的概念有一定的历史规定性。对世界市场的考察,一是要看世界各地是否建立了普遍的经济交往联系,二是要看各地区之间对对方的产品是否存在较高的依存度。对于它的形成,既要充分估计地理大发现所起的作用,但也要看到各地区间联系的建立既不是地理大发现开始的,也不是这一事件所完成的。——摘编自沈汉《论世界市场的形成》围绕材料,结合世界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68.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历史加快了从分散走向整体的进程。洲际贸易是近代世界不同地区之间经济与文化联系的主要内容之一。三角贸易兴起于16世纪,在17—18世纪成为最重要的洲际贸易,因涉及欧洲、非洲和美洲三地,且其主要商路连接成三角形,故称“三角贸易”。满载着枪支、纺织品、铁器和奢侈品等货物的商船,从利物浦等欧洲港口“出程”;到达非洲后,用上述商品交换被掠来的非洲黑人,然后经大西洋西航美洲,此为“中程”;商船到达美洲后,以这些黑人换取蔗糖、咖啡、烟草、棉花等物品,再运回欧洲,此乃“归程”一次三角贸易的航程,大约需时半年,可做三笔生意,获得数倍的利润。利物浦等城市因此兴盛起来。——据艾里克.威廉斯《资本主义与奴隶制度》等材料二黑奴三角贸易图(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人在三角贸易中充当的角色,并说明三角贸易兴起的历史背景。(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角贸易的历史影响。69.面对海洋,中国和西方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和态度。材料一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且“每诱岛倭入掠”。《皇明祖训》记朱元璋认为,日本、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等15国,“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朝廷“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摘编自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材料二实行海禁,滨海人民被“断其生路”,“于是所在连结为乱,溃裂以出”。嘉靖年间(1522~1566年),东南沿海一带出现颇有实力的海寇、海商集团,走私贸易兴盛,“海禁愈严,贼伙愈盛”。有识之士认识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隆庆年间(1567~1572年),因福建巡抚涂泽民之请,明廷“准贩东西二洋”。福建漳州月港兴起,“农贾杂半,走洋如适市”“闽人以其地近,且饶富”,商贩或移居于吕宋(今菲律宾)者甚众。学者估计,隆庆开禁后输入中国的白银至少1亿两左右,促成了税收等政策的改变。——摘编自晁中辰《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材料三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到17世纪,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据《欧洲文化史》等材料四三角贸易兴起于16世纪,在17一18世纪成为最重要的洲际贸易,因涉及欧洲、非洲和美洲三地,且其主要商路连接成三角形,故称“三角贸易”。满载着枪支、纺织品、铁器和奢侈品等货物的商船,从利物浦等欧洲港口“出程”;到达非洲后,用上述商品交换被掠来的非洲黑人,然后经大西洋西航美洲,此为“中程”;商船到达美洲后,以这些黑人换取蔗糖、咖啡、烟草、棉花等物品,再运回欧洲,此乃“归程”。一次三角贸易的航程,大约需时半年,可做三笔生意,获得数倍的利润。利物浦等城市因此兴盛起来。——据艾里克·威廉斯《资本主义与奴隶制度》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初实行海禁政策的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中后期海禁政策调整的原因及其影响。(3)材料三描述的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人在三角贸易中充当的角色,分析三角贸易的历史影响。7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葡萄牙贵族和企业家在美洲建立了甘蔗种植园。与其他作物不同,甘蔗需要经过一系列加工处理后才能产出适合出口的糖浆或精制蔗糖。因此蔗糖生产业常常会促成农业和工业企业的联合。它们一方面需要大量劳动力从事种植和收获过程中的艰苦劳动,另一方面还需要通晓蔗糖制作的复杂工序的熟练工人。西半球对劳动力的需求刺激了一种高利润商业的发展,欧洲商人将活人货物以在非洲买入时两至三倍的价格卖给种植园主,蔗糖产区则更多地以蔗糖或糖浆进行交换。然后,他们将美洲的产品填满船舱,启程返回欧洲。——(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材料二十七世纪初,英国上流社会的女性流行喝加糖红茶,并以此为高贵的象征。加糖红茶可以说是由来自地球两端的两种食品组成,正是因为英国占据世界商业的中心位置,才能实现这两种商品的结合。从十七世纪中期开始,英国的糖进口量飞快增长,到十八世纪中期,英国民众的人均糖用量是法国人的八到九倍。红茶加糖能迅速补充热量,让人精力充足,不仅是早餐,工作间隙的茶歇也同样具有立时提神的作用,能让劳动者成为工厂老板需要的劳动力。红茶和糖渐渐惠及下层民众,最终成了产业革命时期英国城市工人的象征。——摘编自(日)川北稔《砂糖的世界史》(1)据材料一,指出葡萄牙蔗糖生产业的基本特点,分析蔗糖贸易的影响。(2)据材料二,概括17世纪以后英国蔗糖消费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六、材料分析题7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随着城市的产生,东西方国家都完成了由神权建筑(宗庙)向皇权建筑(皇宫)的转化,但两者之间还存在不小的差异,在西方城市主要是“并存”,而在古代中国则主要是“融合”。在古代西方城市,传统城市的空间结构特征更多地体现在以宏伟教堂为中心的城市居住空间布局结构。相比之下,在中国,“天子”即“上天之子”,皇宫建筑或官府成为整个城市空间最宏伟的建筑物。——摘编自黄志宏《城市居住区空间结构模式的演变》材料二西欧中世纪,城市是一种特殊的现象。在经济上,城市的经济活动不纳入封建庄园的经济体系,有独立于领地之外的财政管理系统;政治上,城市不隶属于任何封建主,有自己独立的司法权,可推选自己的行政官员;从社会关系上来看,任何人一旦成为市民,就脱离了封建关系,成为不受封建关系约束的自由人。中国的城市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商人与社会其他成员同流,商人发了财总要投资土地,因为土地被看成是财产与社会地位的最终归宿。同时,历代王朝都有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虽也有“商会”“行会”等组织,但“隋唐以来,行会主要是政府控制工商团体的工具”。——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古代东西方国家城市居住区空间结构的不同特征。(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世纪西欧的城市与中国古代城市的区别。72.中世纪英国1265年,在被爱德华击败之前没多久,孟福尔(贵族)召开了一次大型会议。……与会人员除了大领主和王室官员以外,还包括每个郡的两名骑士和每个城市的两个市民。骑士和市民以前也参加过大会,但机会很少,而且叫他们来总是为了一些特殊的目的,而从未让他们参与议政。孟福尔把骑士和市民召进来,主要的动机可能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支持。这项革新至少在一开始不是成规。在后面几代人的时间里,骑士和市民还是很少数情况下才被召去参加会议。1272年,爱德华继承父位,当上国王。他经常召集议会,并费尽心思地实验议会到底该由哪些人员组成。和孟福尔一样,他有时候也让骑士和市民参加。在爱德华一世的整个长久的统治期间,议会的成员组成和力量是不固定的。但是,另一方面,这些议会实实在在地参与到爱德华统治时期的政治革新里。——(美)朱迪斯•本内特《欧洲中世纪史》问题:(1)根据材料,概括当时英国的政治状况有何特点?(2)导致上述状况出现的原因有哪些?7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9世纪初至11世纪初,拜占庭帝国臻于极盛。阿拉伯作家描写拜占庭的手工艺品时写道:只有中国的工艺品能与之相媲美。同时,欧亚大陆各地区经由君士坦丁堡的货物非常多,它们是黑海地区的奴隶和盐、印度的香料和宝石、埃及的纸莎草和粮食、中国的丝绸和瓷器以及西方的银、熟铁产品、亚麻布、棉花和毛织品。拜占庭的这段显赫的历史,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君士坦丁堡地处欧亚两洲之间的有利位置。——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落后、保守的查士丁尼一心想将恢复帝国的梦想变为现实。因此,他征服了北非、意大利及西班牙地区,还编纂了罗马帝国的法典。查士丁尼宣称:“我们将重建过去的一切,尽管其价值现已降低到最低限度……我们要重视罗马人的名誉,确保过去的一切以更大的规模重新回到我们的生活中来。”——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归纳拜占庭帝国繁盛的表现,并分析其繁盛的重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拜占庭帝国衰亡的原因。(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中查士丁尼延续“罗马人的名誉”的表现及影响。74.学习历史有助于我们面向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人类的历史虽然已有三四百万年,但人类的文明史却仅有五六千年。人类从野蛮步入文明是一个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关键一步,……文明首先在自然条件优越、适合农业生产的亚非大河流域产生。这就是西亚、埃及、印度和中国的古代东方文明,随后在地中海区域又出现了一种带有鲜明海洋性质的古代西方文明,这就是古希腊、古罗马文明。材料二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各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的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家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欧洲语言中的大多数星宿的名称都来源于阿拉伯语。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改编自蔡德贵《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哲学和科学的贡献》材料三拜占庭帝国则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在以后的时代里,它无视西欧城市出现后悄然兴起的文明新因素,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拜占庭人认为,他们的职责在于保存祖先的遗产而不在于创新,这种封闭保守的心态持续了若干世纪之后,拜占庭文明终于被历史的大潮所淘汰。——朱寰《世界中古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东西方文明分别诞生于怎样的自然环境中?(2)根据材料二,指出阿拉伯对欧洲社会的影响。概括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所起的作用。(3)材料三中的拜占庭帝国是如何灭亡的?(4)综合以上三则材料,你得到怎样的历史启示?7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经年累代的研究业已表明,中世纪社会仍在持续发生变化,而且变化甚大,乃至公元1300年的欧洲已大大不同于公元600年的欧洲了。史学家们现在认识到中世纪欧洲具有巨大的创造力,约在公元1500年左右,中世纪时代临近结束时,欧洲的技术和政治、经济的结构,已在世界上所有文明当中占有决定性的优势。——[美]霍莱斯特《欧洲中世纪简史》公元1300年的欧洲比之于公元600年时的欧洲有哪些方面的“大大不同”?【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C解析:C【详解】古代希伯来人、古代希腊人、苏美尔人都有关于洪水毁灭几乎所有人类的故事,说明生存环境对文明的影响,故选C;A项中“皆来源于”表述错误,排除;B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诺亚方舟是传说,无法证明确有其事,排除D。【点睛】2.A解析:A【解析】【详解】由材料关键信息“称为英雄主义的也是只有希腊”、“它的主题词是智慧和友谊”可以判断出古希腊的“英雄”是具备相当智慧和友谊的人,A项符合题意;材料与人文主义思想家无关,B选项排除;C选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古希腊的政治家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3.D解析:D【解析】【详解】从材料信息看,在雅典国家的权力在理论上不受限制,国家可以合理地干预个人行动,自由只是法律赋予的自由,这反映出国家至上的特点,故选D项;材料信息表明,国家可以合理地干预个人行动,自由只是法律赋予的自由,而不是拥有不可剥夺的权利,说明政治不宽松,公民的权利和只有受到国家权力的制约,A错误;雅典是城邦国家,实行民主政治,没有形成中央集权,排除B;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程序”问题,排除C。4.C解析:C【详解】材料“天平”表明裁量公平、人人平等,材料“眼睛上蒙着布条”表明不受表象迷惑,可见材料体现了罗马法蕴含的公平与正义的原则,故C符合题意;A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题意;材料的主旨不是突出罗马法的神圣性,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神权思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5.A解析:A【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雅典社会注重对官员任职前的审查和卸任后的审查,说明雅典政治体制注重官员的监察,A项正确;公民大会是雅典最高权力机关,B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对官员的监察,没有体现轮番而治,C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了雅典政治体制注重官员的监察,没有体现三权分立相关内容,D项错误。6.A解析:A【详解】梭伦改革时期,按财产划分等级,等级越高权利越大,克利斯提尼改革时期,五百人会议对所有等级公民开放,但参选名额按基层行政单位的公民人数的比例分配,伯里克利时期,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制,取得行政官职的限制最终取消,故选择A项;公民原本就属于自由民,排除B项,能够自备武装服兵役是成为公民的必备条件之一,排除C项;议事会是旧氏贵族实行统治的机构,经过改革已经被取代,排除D项。7.B解析:B【详解】材料“杀死苏格拉底的真正凶手是民主的审判,是背离了司法自身灵魂的雅典司法”体现的是苏格拉底之死是直接民主对司法独立、公平的干预,是多数人的暴政,B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民主对司法的背离,并非是司法不成熟,A排除;C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属于对直接民主的曲解,排除。故选B。8.D解析:D【详解】根据“绝大多数争执最后都要经过这些陪审员来解决,包括高级官吏判决的案件”可知陪审员的设置有助于争执的解决,从而保障公民的政治权利,故选D;设置陪审员有助于保障公民个人的政治权利,不一定能保证实现城邦的长治久安,也不一定就能确保司法公平公正,排除AB;改善民众的经济状况和材料中的现象无关,排除C。9.A解析:A【详解】材料中所提及的密集型方阵强化了士兵对城邦集体的认同感和信任感,因此强化了城邦意识,故本题选A选项;公元前7世纪希腊还未出现民主政治,因此“推进民主政治发展”表述不当,排除B选项;材料内容与人文主义精神无关,排除C选项;密集型方阵是有利于促进军事发展的因素之一,但不能说在公元前7世纪时促进军事达到顶峰,因此D选项错误。10.C解析:C【详解】伯利克里是首席将军,其出庭为朋友作证,甚至在申诉时声泪俱下,但是并未改变审判结果,说明当时雅典法庭审判中并未受到权威人士影响,坚持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正确;题干内容与首席将军职能无关,排除A;公民大会掌握实权,排除B;判决结果体现了法律的公平公正,而非权力滥用,排除D。11.C解析:C【详解】提前公布议程,两轮投票,接受控诉的监督都反映出雅典重视决策的程序,故C项正确;材料与制约无关,排除A;材料强调程序,而不是轮番而治,排除B;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12.D解析:D【详解】根据“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国王是国家最高主宰”“军政大权集于一身”体现了政治制度的传承,“地方实行行省制”“地方实行行省制,推广希腊文化”体现了文明的推广,故选D;古巴比伦、波斯、亚历山大帝国不是一个国家,排除A;古巴比伦无法体现实行中央集权制度,排除B;古巴比伦是两河流域的文明古国,不符合亚历山大帝国,排除C。【点睛】13.A解析:A【详解】古希腊傍海而居、以海洋为依托,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了古希腊民主政治制度,故①正确;古希腊以海洋为依托,因此其海外贸易和工商业发达,这是古希腊民主政治制度形成的重要条件,故②正确;古希腊贵族垄断政治特权,引发平民不满,在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产生了民主政治制度,故③正确;古希腊民主政治在伯利克里时期发展到顶峰,伯利克里时期实行观剧津贴制,故④错误。故选A;BCD不符合题意,排除。14.C解析:C【详解】据材料“自然法,一切人都是生而自由的”,可知自由人和奴隶的区分仅仅在市民法或万民法的意义上才是成立的,故C项符合题意;市民法与万民法适用范围不同,市民法以它适用的国家命名,万民法为全人类制定的,二者并不矛盾,A项不符合题意;罗马私法包括自然法、万民法、市民法,B项不符合题意;自然法是自然界的一切动物都知晓并遵循的,市民法以它适用的国家命名,二者并不相互抵触,D项不符合题意。15.B解析:B【详解】罗马法蕴含了人人平等、公正之上的理念,这具有普世性,B正确;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但这种保护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的,不具有普世性,A排除;C项是罗马法的原始原则,但理论性不强,而且只体现了罗马法征服世界的其中一个特点,即公正;D体现了罗马法的局限性,这一点并不能使罗马法征服世界,排除。16.D解析:D【解析】材料实际说明了抽签方法不利于选拔优秀人才管理国家。因此说苏格拉底看到了民主制度的弊端,故选D。苏格拉底反对原始的直接民主,主张精英政治,排除AB;苏格拉底是对当时泛滥的直接民主的反思,排除C。17.D解析:D【详解】本题材料的关键信息是“希腊人受着法律的统治,对法律的畏惧甚于你的臣民对你的畏惧.”说明了法律的作用,强调民主是建立在法制基础之上的,故D正确;ABC项均未体现出法治的内容,排除。18.D解析:D【详解】公元元年,罗马处于帝国时期,当时实行的是万民法,而且题干涉及到了外邦人,由此判决的依据应当是万民法,D正确;习惯法是公民法的一种,其是帝国建立之前使用的法律,而且在成文法颁布之后逐渐不再使用,排除A;公民法主要是在共和国时期使用,排除B;《十二铜表法》主要解决的是罗马公民之间的纠纷,排除C。19.B解析:B【详解】军队首领生前立下了遗嘱,家人却不履行遗嘱,法官最后判定他的家人败诉,说明当时的法律涉及到了财产继承相关内容,法官之所以能判定他的首领的家人败诉,应当是由法律文本可依,结合材料时间可知,法官依据的是《十二铜表法》,B正确;习惯法背景下,首领的家人可以随意解释法律,不利于法官按照遗嘱判决,排除A;自然法不是法律条例,排除C;万民法形成时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20.C解析:C【详解】材料可以看出,由于雅典成年男性拥有多个奴隶,而这些奴隶最后却成为他们经济的竞争者,最终导致了雅典的灭亡,故C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提及直接民主制,故A项错误;材料中强调的是自由公民的经济困境对雅典灭亡的影响,并未提及对工商业的繁荣所带来的危害,故B项错误;公民的自尊心也是基于奴隶制基础上的比较而来,并不是恩格斯强调的重点,故D项错误。二、选择题21.C【详解】根据“所有这些贡献为现代世界的法律制度构造了近于完善的框架”可知,该学者强调罗马法对现代世界的法律制度具有重大意义,强调罗马法对于人类文明的意义,故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探究罗马法律制度解析:C【详解】根据“所有这些贡献为现代世界的法律制度构造了近于完善的框架”可知,该学者强调罗马法对现代世界的法律制度具有重大意义,强调罗马法对于人类文明的意义,故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探究罗马法律制度完善的根源,排除A;材料强调罗马法对现代世界的法律制度的影响,并非罗马法于帝国巩固之作用,排除B;材料信息没有涉及自然法,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所有这些贡献为现代世界的法律制度构造了近于完善的框架”,紧扣关键信息并结合所学罗马法的意义分析解答。22.B【详解】14世纪,阿兹特克人兴起于今墨西哥地区;16世纪初,阿兹特克人国家进入鼎盛时期,控制了整个墨西哥谷地及其周边部落,其古都遗址在现在墨西哥城地下,故答案为B项;阿兹特克人生活在现今墨解析:B【详解】14世纪,阿兹特克人兴起于今墨西哥地区;16世纪初,阿兹特克人国家进入鼎盛时期,控制了整个墨西哥谷地及其周边部落,其古都遗址在现在墨西哥城地下,故答案为B项;阿兹特克人生活在现今墨西哥,即中美洲地区,不是美洲的南北部,排除A、C、D项。23.C【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中世纪西欧在经济上的主要特征是实行庄园与农奴制度,农业是其维护统治的经济基础,农奴在法律上是非自由人,被固着于土地上,需要自备工具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在政治上,中世纪解析:C【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中世纪西欧在经济上的主要特征是实行庄园与农奴制度,农业是其维护统治的经济基础,农奴在法律上是非自由人,被固着于土地上,需要自备工具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在政治上,中世纪西欧的主要特征是实行封君封臣制度,等级秩序森严,国王是国家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在法理上拥有高于一般封臣的权力,但封建主作为领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因此地方呈现一定的自治局面;在文化上,教权高于王权,民族国家观念并未形成;综上,故选C;古代雅典的经济基础是工商业经济,而非农业经济,排除A;古代阿拉伯地区建立起的是帝国,因此王权并不是特别虚弱,排除B;中国在东汉之前就有所谓的华夷之辨,有一定的民族国家概念,排除D。24.C【详解】根据材料“在我雕刻时,祖先的灵魂不断地给我以灵感,民间格里奥传说常常给我启迪”可知津巴布韦雕刻的艺术特点多来自与神灵和民间传说,故选C;根据雕刻的题材来源不能说津巴布韦的雕刻是落后的和解析:C【详解】根据材料“在我雕刻时,祖先的灵魂不断地给我以灵感,民间格里奥传说常常给我启迪”可知津巴布韦雕刻的艺术特点多来自与神灵和民间传说,故选C;根据雕刻的题材来源不能说津巴布韦的雕刻是落后的和诡秘的,排除AD;津巴布韦的雕刻和儒家无关,B错误。25.B【详解】根据“无权享用公共牧场但仍在牧场内放牧的人,侵犯了全体村民的权益”可知,庄园法庭审理侵犯村民利益的行为,B符合题意,故选B;根据“无权享用公共牧场但仍在牧场内放牧的人,侵犯了全体村民的解析:B【详解】根据“无权享用公共牧场但仍在牧场内放牧的人,侵犯了全体村民的权益”可知,庄园法庭审理侵犯村民利益的行为,B符合题意,故选B;根据“无权享用公共牧场但仍在牧场内放牧的人,侵犯了全体村民的权益”可知,庄园法庭审理的是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AC不符合题意,排除;根据“违者还要被罚款”可知,惩罚违法行为的手段通常是处以罚金,D不符合题意,排除。26.C【详解】材料体现的是阿拉伯人吸收了古埃及、波斯、印度、欧洲等地的民间故事而编写成《一千零一夜》,说明阿拉伯文明具有包容性,C正确;A体现的是阿拉伯人促进东西方文明的传播的中介作用,排除;B说法解析:C【详解】材料体现的是阿拉伯人吸收了古埃及、波斯、印度、欧洲等地的民间故事而编写成《一千零一夜》,说明阿拉伯文明具有包容性,C正确;A体现的是阿拉伯人促进东西方文明的传播的中介作用,排除;B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阿拉伯文明对外来文明既有吸收又有创新,D排除。故选C。27.D【详解】释迦牟尼把印度社会中的刹帝利等四个种姓等级比喻成江河大川,指出(世人)一旦(出家进入佛教,如同江河大川)融入大海,便只有大海一个名字,强调进入佛教中的众生,没有种姓等级差别,D项正确;解析:D【详解】释迦牟尼把印度社会中的刹帝利等四个种姓等级比喻成江河大川,指出(世人)一旦(出家进入佛教,如同江河大川)融入大海,便只有大海一个名字,强调进入佛教中的众生,没有种姓等级差别,D项正确;释迦牟尼没有批判和否定世俗社会的种姓制度,A项错误;佛教并不是印度各种思想的源头,B项错误;种姓是印度历史发展的结果,不是地理环境的产物,C项错误。28.D【详解】根据“封建主放弃对城市的统治权和司法权……城市管理人员由市民选举产生”可知,中世纪西欧城市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故选D;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封建社会等级森严、资本主义形态已初步形成,排解析:D【详解】根据“封建主放弃对城市的统治权和司法权……城市管理人员由市民选举产生”可知,中世纪西欧城市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故选D;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封建社会等级森严、资本主义形态已初步形成,排除AB;中世纪西欧城市有向封建领主纳税的义务,不能体现城市政治上的独立,排除C。【点睛】29.A【详解】突厥人侵入印度后,在那里建立“苏丹国”,以伊斯兰教为国教,总督等重要职位都由穆斯林担任,极大冲击了印度原有的宗教和社会制度,A项正确;传统文明遭到“毁灭性打击”和印度社会“全部伊斯兰化解析:A【详解】突厥人侵入印度后,在那里建立“苏丹国”,以伊斯兰教为国教,总督等重要职位都由穆斯林担任,极大冲击了印度原有的宗教和社会制度,A项正确;传统文明遭到“毁灭性打击”和印度社会“全部伊斯兰化”等说法绝对,BD两项错误;直到1947年种姓制度才正式被废除,C项错误。30.B【详解】根据所学,桑海帝国是西非的一个古国,不是东非,故B项符合题意;ACD项表述都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意。解析:B【详解】根据所学,桑海帝国是西非的一个古国,不是东非,故B项符合题意;ACD项表述都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意。31.D【详解】材料“其中他的口是婆罗门,双臂成为刹帝利,双腿成为吠舍,两足生出首陀罗”强调的是种性制度的等级性,会导致社会阶层的隔离,阻碍社会成员交往,故D项符合题意。解析:D【详解】材料“其中他的口是婆罗门,双臂成为刹帝利,双腿成为吠舍,两足生出首陀罗”强调的是种性制度的等级性,会导致社会阶层的隔离,阻碍社会成员交往,故D项符合题意。32.C【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庄园生产大部分自己需要的物品,有自己的铁匠、磨坊主、制革工人以及织布匠,几乎每个庄园里都有加工粮食的磨坊、造酒的酒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解析:C【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庄园生产大部分自己需要的物品,有自己的铁匠、磨坊主、制革工人以及织布匠,几乎每个庄园里都有加工粮食的磨坊、造酒的酒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自那时起,欧洲绝大多数人口居住在庄园里。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C。33.A【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45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描述的是发生在公元1453年的君士坦丁堡战役,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灭亡拜占庭帝国的攻城战,交战双方是拜占庭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A项正确;亚解析:A【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45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描述的是发生在公元1453年的君士坦丁堡战役,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灭亡拜占庭帝国的攻城战,交战双方是拜占庭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A项正确;亚历山大帝国早在公元前4世纪已经灭亡,与拜占庭帝国和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无关,B项错误;西罗马帝国的首都是罗马,并且早在476年已经灭亡,C项错误;阿拉伯帝国在1258年为蒙古征服,与君士坦丁堡战役无关,D项错误。34.C【详解】中世纪的西欧封建社会,伴随着市民阶层的扩大,市民通过该等级代表会议分享了政治权力,但是权力有限,C正确;中世纪的西欧,王权受到诸侯和教会的影响,国王权力较小,A排除;B说法不符合史实,解析:C【详解】中世纪的西欧封建社会,伴随着市民阶层的扩大,市民通过该等级代表会议分享了政治权力,但是权力有限,C正确;中世纪的西欧,王权受到诸侯和教会的影响,国王权力较小,A排除;B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中世纪的西欧未实现大一统状态,D排除。故选C。35.C【详解】根据“北欧南欧相继建立了地方语言学校”并结合所学可知,黑死病的爆发促使欧洲一些地区文化走向民族化的发展,同时也更加关注世俗的生活,故C正确;“摧毁了”这种表述太绝对,也没符合史实,排除解析:C【详解】根据“北欧南欧相继建立了地方语言学校”并结合所学可知,黑死病的爆发促使欧洲一些地区文化走向民族化的发展,同时也更加关注世俗的生活,故C正确;“摧毁了”这种表述太绝对,也没符合史实,排除A项;此时还没有宗教改革,排除B项;材料并没有涉及到人们对宗教信仰的加强,排除D项。36.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5世纪中期,伯克城中的皮革匠行会制定章程,规定工匠生产规模,反映出行会具有内部协调的功能,B项正确;皮革匠行会制定的章程不能说明政府加强对手工业的管理,A项错误;行解析: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5世纪中期,伯克城中的皮革匠行会制定章程,规定工匠生产规模,反映出行会具有内部协调的功能,B项正确;皮革匠行会制定的章程不能说明政府加强对手工业的管理,A项错误;行会章程限定生产规模不会加剧商业竞争,C项错误;行会的规定限制而非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要求,D项错误。37.B【详解】根据材料“要将充足的圣俸留给每个教堂……教师的需求必须满足,求知的大门向求学的人敞开”可知,满足教师的需求,通过加强神职人员的教育以培养更多的神职人员,维护教会的利益,B项正确;根据材解析:B【详解】根据材料“要将充足的圣俸留给每个教堂……教师的需求必须满足,求知的大门向求学的人敞开”可知,满足教师的需求,通过加强神职人员的教育以培养更多的神职人员,维护教会的利益,B项正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满足教师的需求,加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培养神职人员,而不是强化社会教化,稳定社会秩序,A项错误;材料所述教会措施的主要目的是培养神职人员,维护教会利益,而不是保存古典文化,传承古典精神,C项错误;满足教师的需求,加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维护教会利益,而不是为推动经济发展,D项错误。38.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世纪爆发的“破坏圣像运动”原因有:西班牙的殖民统治;资本主义经济有一定发展;阶级关系的变化,出现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下层人民所受剥削压迫惨重;天主教会实行宗教迫害。解析: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世纪爆发的“破坏圣像运动”原因有:西班牙的殖民统治;资本主义经济有一定发展;阶级关系的变化,出现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下层人民所受剥削压迫惨重;天主教会实行宗教迫害。其中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根本原因,因此C正确,ABD排除。故选C。39.D【详解】根据材料“封臣的义务就是侍奉,而封君的义务则是保护”以及所列特殊情况下封臣的应对举措可知,封君和封臣之间存在严格的权力与义务关系,D正确;封臣有一定的独立性,不是封君的私有财产,排除A解析:D【详解】根据材料“封臣的义务就是侍奉,而封君的义务则是保护”以及所列特殊情况下封臣的应对举措可知,封君和封臣之间存在严格的权力与义务关系,D正确;封臣有一定的独立性,不是封君的私有财产,排除A;封臣获得封土是封君封臣制度形成的前提,排除B;C表述绝对,排除。40.A【详解】拜占庭帝国形成的拜占庭文化是欧洲中古文化的明珠,是人类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继承了古希腊、罗马文化遗产,兼收并蓄早期基督教和古代东方文化,形成了融合与创新、宗教与世俗并存的独特解析:A【详解】拜占庭帝国形成的拜占庭文化是欧洲中古文化的明珠,是人类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继承了古希腊、罗马文化遗产,兼收并蓄早期基督教和古代东方文化,形成了融合与创新、宗教与世俗并存的独特文化体系,在西方文化发展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继住开来的作用。故A项符合题意;BCD项不存在与材料主旨相符的特征,故排除。三、选择题41.B【详解】根据所学,西班牙的侵略以美洲为主,主要目的是掠夺金银。除巴西以外的中、南美洲广大地区,都被划入西班牙庞大的殖民帝国的版图之内,亚洲的菲律宾也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西班牙殖民者大肆虐杀印第安人。故B正确;葡萄牙到16世纪,已占领非洲西岸、非洲东岸、印度西岸的一些地区,控制了欧洲绕非洲到印度的航路,排除A;此时英法并没有加入到殖民扩张的行列中,排除CD。42.A【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航行路线从英国西南部的城市普利茅斯出发,没有经过东南亚,从澳大利亚进入印度洋,由此可知是19世纪30年代达尔文为时五年的环球科学考察,故A项正确;首次完成了世界环球航行的是麦哲伦船队,但是麦哲伦船队是从西班牙出发的,与达尔文的环球航行路线并不一样,故排除D项;引发近代自然科学革命的是哥自尼的日心说,故B项错误;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的是哥伦布,故排除C项。43.B【详解】由“有重大教训的是世界而不是西方”可知,题干材料强调世界遭到重创,西方国家获利。早期殖民扩张有助于西方国家资本原始积累,但使得亚非拉国家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符合材料意思,B项正确;A项不及B项准确;C项不能直接体现对世界的狠狠打击;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对西方和世界都给予沉重打击,D项错误。44.D【详解】从材料数据变化可以看出,16-18世纪的西欧国家人均GDP水平增长较快,而传统的中国却增长慢,停滞不前,这反映出传统的小农经济发展已经跟不上社会转型的步伐,社会经济发展要依靠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体现出这一时期经济发展推动力出现变化,D项正确;中国与意大利的差距不变,排除A;当时工业革命还没有开始,排除B;从数据来看,中国没有衰退,排除C。45.A【详解】根据“但他们的资助者都是新兴的民族君主国”可得出,当时西欧的封建王室大力支持海外探险,为其提供帮助,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商业危机,排除B;CD项在材料中都没有体现,排除。46.A【详解】材料反映的是19世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禁止黑奴贸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正是两次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列强需要把非洲变为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而黑奴贸易与此矛盾,故随着工业革命发展黑奴贸易最终被取消了,A项正确;B、C、D三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47.B【详解】材料体现的是新航路开辟的“入伙制度”开辟了股份制的先河,说明的是这一制度是创新商业模式发展的机制,B正确;ACD与材料无关,未涉及相关信息,排除。故选B。48.C【详解】据材料“明朝政府推行的海禁,限制了中国航海业的发展”可知当时中国继续在封建社会的道路上徘徊,而西方“航海业却迅猛地发展起来”,步入近代文明前期,故选C项;A项只看到了中国的发展、D项只看到了西葡的发展,所以是片面的;当时西葡是封建王朝,资本主义并没有得到迅速发展,B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A、B、D三项。49.A【详解】材料强调的是在外来入侵者进入到这一地区之前,相关的疾病都不存在。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过程中西班牙人支持的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并对这一地区进行殖民掠夺,并带去了疾病,故A项正确;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存在天花等疾病,排除B项;“黑船事件”以前的日本有与外界交流,因此也存在相关的疾病,排除C项;拿破仑入侵以前的埃及也有相关疾病的存在,排除D项。50.B【详解】根据材料关键信息“欧洲传教士献上原产美洲的金鸡纳,康熙服用后症疾速愈”和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美洲的特产传入中国,主要和新航路开辟引起物种的交流有关,B正确;A是商业革命的表现,是在欧洲,排除;CD与材料无关,未涉及,排除。故选B。51.B【详解】根据材料表格中的时间可知,材料中的变化是在新航路开辟以后,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方国家在早期的殖民扩张中,掠夺大量金银,从而引发了国内物价的迅速上涨,即“价格革命”,故B项正确;贸易中心的转移是“商业革命”的表现,故排除A项;这时期的英国实行的是重商主义不是自由贸易,故排除C项;表格中时间是在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以前,故排除D项。故选B。52.A【详解】①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新航路引起“商业革命”,生产力发展,世界市场雏形形成,推动了历史的发展进程,故①项正确;②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新航路引起“价格革命”,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故②项正确;③“东西两半球不同文化圈的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属于全球史观或整体史观,故③项错误;④唯物史观阐述了社会历史的辩证运动,西方国家对外殖民扩张,促进其发展,但另一方面给亚非拉地区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故④项正确。故A①②④正确,BCD错误。53.D【详解】根据材料“新航路开辟后,西欧新兴的资本主义由海道向全球扩散”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使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出现,故D项正确,多元文明的平衡被打破是殖民扩张的影响,排除A;农耕经济在全球依然存在,排除B;“消失殆尽”不符合史实,排除C。54.C【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马可波罗游记》详细而生动地记述了马可波罗本人在东方的经历,尤其对东方的文明和富裕程度进行了夸张的描写,《游记》中的东方成了“香料盈野”“遍地黄金”的人间乐园,这些无疑对西欧商人、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来说是个极大的诱惑,从而更坚定了他们寻找东方的信念,这本《游记》对西欧航海家们的远航探險活动起了最直接的推动作用,故选C项。其它三项都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故排除。55.C【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地中海时代—欧洲时代—大西洋时代”的历史发展次序是以西方为中心来叙述的,故C正确;这一历史分期法不是强调资本主义的不断扩展,故A错误;这不是全球史观的表现,故B错误;材料也不是强调海外贸易的作用,故D错误。56.D【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在西印度群岛种植了西班牙的农作物,反映出西班牙在美洲发展种植园经济,故选D;材料并不是强调物种的交流,排除A;达·伽马没有到达西印度群岛,排除B;材料看不出改变了人类的食物结构,排除C。57.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④麦哲伦全球航行到达了南美洲最南端的麦哲伦海峡,D正确;①是非洲南端的好望角,是葡萄牙人最早到达这个地方,A排除;②是印度也是葡萄牙人,最早到达这个地方不是哥伦布,B排除;③是美洲大陆,这不是黑奴贸易的起点,C排除。故选D。58.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葡萄牙开辟新航路的相关内容,从材料中提取信息“16世纪”“葡萄牙”,据此可以排除A、B、D,回顾已学知识可知“海上马车夫”指的是荷兰,而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但垄断欧亚之间贸易及处于欧洲贸易中心的表述均不合葡萄牙的史实,而其只是率先开辟新航路,故选C。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的背景【名师点睛】分析新航路的开辟的原因。①经济根源: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②社会根源:《马可。波罗游记》及由此引发的“寻金热”。③直接原因:转口贸易及高额利润的刺激,寻求与东方直接贸易的途径。④政治因素:欧洲各国君主强化王权、积极扩张的需要。⑤宗教因素:基督教会向外传教的需要。⑥社会条件: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天文、地理知识进步;⑦目的:满足欧洲和亚洲的直接贸易、开辟市场和寻找廉价工业原料产地的需要。59.B【解析】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获得了大量白银和黄金,但是由于自身工商业的落后、连年战争而导致获得的白银和黄金大量外流,最终没有转化为工商业发展所需的资本,也没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故B项符合题意;AD项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但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不符合题意。60.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世纪以后西班牙人把从美洲殖民地掠夺的白银,运到菲律宾,以收购中国的丝绸、瓷器等产品,再将这些商品运抵新西班牙殖民地(今墨西哥),“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出现,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美洲和亚洲的贸易发展起来,A项正确;传统海上丝绸之路并没有与美洲建立联系,B项错误;工业革命的开展始于18世纪中期,C项错误;三角贸易在欧、非、美洲之间进行,与亚洲和中国无关,D项错误。四、材料分析题61.古中国古希腊地形平原多,山地少,内陆成片,河流旁聚集人口海岸线曲折、港口多、多山、地区彼此独立隔绝适合从事的经济活动便于耕作,河流可以灌溉,适合从事农业海外贸易,适合从事商业活动选择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小国寡民城邦制度,民主政治的摇篮文明特征大河文明(黄色文明)海洋文明(蓝色文明)【详解】结合所学,从地形上看,中国平原多,山地少,内陆成片;古希腊海岸线曲折、港口多、多山、地区彼此独立隔绝。从从事的经济活动看,中国便于耕作,适合从事农业;古希腊适合海外贸易、商业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