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产品物流成本研究_第1页
我国农产品物流成本研究_第2页
我国农产品物流成本研究_第3页
我国农产品物流成本研究_第4页
我国农产品物流成本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农产品物流成本研究摘要:农业作为我国经济的基础,“三农”问题是影响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全局性、根本性问题。本文指出对性地提出了延伸我国农产品物流产业链、提升需求档次和挖掘需求潜力、增强农产品差异性等提升我国农产品竞争力的发展对策。本文将具体分析我国目前农产品物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相关对策建议。关键词:农产品竞争力;我国;农产品物流;物流1我国农产品物流型企业物流现状近年来,部分农产品价格暴涨暴跌引起社会强烈关注,更让百姓感到诧异的是,一些农产品在产地获得丰收、收购价极为便宜,运到城里之后的零售价却依然较贵,消费者并没有得到多少实惠。这一问题的症结,正是当前农产品流通环节较多、流通成本过高。例如:在北京丰台区方庄家乐福超市,记者看到4月4日大葱的零售价格为5.99元/斤。从京郊的新发地市场到这家超市的直线距离不过10多公里,但价格却上涨了近2倍,其他鲜活农产品的价格也比批发环节贵1倍左右,可见流通环节加价幅度之大。据了解,我国传统的农产品流通模式经过多级批发、多级零售,每一个环节均至少加价5%至10%,这些成本最终都会转嫁到零售价格中。而且,近年来农产品流通“最后一公里”现象不仅没有缓解,还有愈演愈烈之势。北京新发地市场信息部经理刘通告诉记者,农产品从批发市场到城市超市、菜市场等零售终端,这一过程价格可上涨近1倍。近几年,批发市场摊位租金和普通生活用房价格节节攀升,加上人工费用、油价等成本也不断上涨,这些都推高了农产品价格。而我国幅员辽阔,要建立专门的农产品运输通道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直至现在,从农产品的产地运往农产品销售地的成本非常昂贵。据商务部统计,在我国农产品销售价格中流通成本占50%左右,比欧洲高出两倍以上。农产品销售中间商获利多。农产品从最初生产者手中到最后进入消费者手中,要经过批发商、零售商等,而每经过一个环节,农产品价格就要提高一次,以增加中间商的收益。在此过程中,中间商是直接获利者。而他们要获利,不得不哄抬农产品价格,却不顾农产品质量安全。消费者付出了高价格,却不能购买到物有所值的高质量的农产品。我国农民分散从事农业生产缺乏组织、谈判地位弱。他们为农产品物流提供商品源却很少与购买方建立稳定的供销关系形成真正利益共同体的更少。农民不可能充分掌握整个农产品流通市场的信息不可能对价格的走势有明确的判断往往只能被动接受运销商提出的价格使得农产品流通中的风险大多数转嫁到农民身上。集贸市场、夫妻店仍是农村商品流通的主渠道商务部和中国农业大学对万家农户问卷调查80的村没有连锁超市等新型业态97的农户盼望城市超市向乡村延伸77的农户买过假冒伪劣商品。中国目前农产品交易还是以初级产品为主农产品分等、分类和包装等标准化水平很低。未经加工的鲜销产品占了销售产品的绝大部分农产品采后商品化处理不到10保鲜储藏不足18加工比例不到25。[9]农产品分等分级、半成品加工和规格化包装等增值服务能力还比较弱标准化程度还很低与安全卫生、新鲜营养的食品消费潮流很不适应。批发市场价格波动大不利于农产品的供求均衡我国农产品成交价格完全取决于当时当地农产品的供求状况而批发市场上农产品的供求数量又存在不确定性。一旦出现供求失衡就可能产生价格和产销量的变动呈发散型的不稳定状态。市场在这种形势下产生的价格反复出现大幅度涨跌对农业生产产生负面影响。而对于非粮食类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中间费用远大于生产成本,如蔬菜的中间费用占整个价格的90%。进一步讲,农产品流通效率还直接关系到作为农产品增值系统的产业链运转,关系到生产者收益、运销商利润和消费者福利,以及资源配置效率。因此,消减瓶颈制约,提高流通效率,对于中国农业转型、农业国际化进程和农民增收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是我国流通效率低下,流通费用高,从而削弱了生产成本优势。而对于劳动密集型农产品,运销成本高,流通差价大则更为明显。如蔬菜的零售价格比批发价格高80%-100%,销售者的利润比生产者高2-3倍,生产者收入为零售价格的1/4~2/5。流通费用高是影响出口的直接因素(翁鸣、陈劲松等,2003)。另一份研究显示,与季节性差异相比,我国农产品价格地区的显著性差异是运输因素和体制因素(柯柄生,1995)。的确,体制转型和制度变迁,给我国农产品流通增加了许多额外的成本。诸如:国有部门的垄断使流通成本居高不下;流通体制的不畅导致不具备自足的地区以超额投入实现自给,抬高了成本;米袋子省长负责制不利于区域分工的深化,加剧了供求的地区矛盾;货物的转运和后勤服务受到严格管制等等。这些都构成了对农产品物流的挑战。其结果是,我国农产品未能充分发挥其优势。2我国农产品物流企业面临的问题 运输成本环节,国内冷链运输起步晚,设备相对陈旧落后,运输损耗太高,制约了农产品区间流通。第一,地域影响,不同产地产品在不同产地与不同的市场所以会有不同的客户群。那么就决定了采用哪种产品营销渠道。第二,农产品流通性质,农产品的保存本身有着其时间条件等多方面的影响,就像小白菜等新鲜蔬菜,运输的时间不能过长,而会选则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快速消费掉。第三,产品附加值,农产品的产品附加值的不同会产生不同渠道,如草莓,或者台湾番石榴等产品会选择高档保鲜技术,从选择进入商超,特殊渠道如机关的渠道进行销售。第四基础类农产品加工渠道。是农产品大额消费主要渠道,如粮食加工企业等。市场管理矛盾突出、市场体系不健全。在一些专业销售市场,市场销售主体——农民经纪人在从事购销经营活动中,一手压低收购价,一手抬高销售价。不仅农民利益受损,而且往往造成当地市场价格信号失真,管理混乱。此外,税费管理政出多门、标准不一等问题,也在一些地区存在着。

信息传递途径落后、对市场信息分析处理能力差。在有些专业销售,市场信息传递很大程度上仍依赖于口头传递和电话交流,缺乏网络等交互性强的覆盖范围大的工具;对市场信息不能实现集中处理。.市场配套服务设施不健全,不能有效实现市场功能延伸。目前的农产品流通还远不能够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不能适应人们在经济水平提高后对生活质量更高的要求。一商品双向流通渠道十分不畅农产品流通建设十分薄弱农民卖难、买难的问题突出。农产品信息滞后流通不畅很容易造成生产的盲目性。主要表现在农村商品流通网络规划滞后布局不合理农村商品流通的集约化、组织化程度低流通成本高农村商品流通网点数量不足基础设施比较简陋农村市场监管工作薄弱商品质量不高食品安全隐患较大。在目前的经济体制下,要防止当前粮食价格高涨时,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就高涨,从而扩大其种植面积,其结果粮食出现供大于求,形成价格下降,较低的价格时又会导致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减少,造成粮食产量下降,结果又带来粮食价格上涨.这样不可能又重新形成粮食生产在不同时间内价格与产量的波动,卖方市场与买方市场交替发生.因而粮食安全的相对均衡是绝不可少的,应防止大的波动,农产品由卖方市场转入买方市场后,农村经济在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上,都给生产者和经营者提出了新的内容。主要原因是物流设施建设滞后。虽然鲜活农产品的批发市场流通份额占到80%,但是设施简陋和交易手段落后的问题始终有待解决。多数市场仍然停留在提供交易场地和摊位的水平上,缺乏信息服务、质量检测、电子统一结算、安全监控、垃圾处理等配套服务设施。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物流功能欠缺,农产品分选包装、冷藏保鲜、冷链物流和配送等设施设备不足。冷链不健全致使物流过程中鲜活农产品质量下降、损耗增加,这也是导致流通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3我国农产品物流成本概述我国农产品成本居高不下,其原因之一是农产品物流成本所占比重较大,然而农产品生产者、农产品加工企业长期忽视农产品物流成本的核算,理论界对农产品物流成本的认识、分析和研究基本上处于空白。对农产品物流成本的概念、内涵进行正确界定是农产品物流成本核算的前提。3.1农产品物流成本物流成本的概念是在五十年代提出的。1956年,美国的Lewis,culhton和steel等三位学者在研究航空运输在物资配送中的作用时提出:(1)物流成本可以分解为固定物流成本和变动物流成本;(2)对包括运输及存货相关成本的体系进行评估,企业在航空货运更高的现款支付成本与相应的存货成本节约之间进行权衡是必要的。3.1.1第一类物流成本第一类物流成本是指与物流运作相关的直接成本,这一成本是指产品空间位移(包括静止)过程中所耗费的各种资源的货币表现,是物品在事物运动过程中,如包装、装卸搬运、运输、储存、物流信息等各个环节所支出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总和[20]。它主要由七个部分构成:¹物流过程的研究设计、重构和优化等费用;º物流过程中的物质消耗,如固定资产的磨损、包装材料、电力、燃料消耗等;物资在保管、运输等过程中的合理损耗;¼用于保证物流顺畅的资金成本,如支付银行贷款利息等;½在组织物流过程中发生的其他费用;¾从事物流工作人员的工资、奖金及各种形式的补贴;¿在生产过程中一切由物品空间运动(包括静止)引起的费用支出,如原材料、燃料、产成品等的运输、装卸搬运等费用。对第一类物流成本的正确认识,有助于将所有与完成物流功能相关的成本纳入成本分类中,进而计算出物流服务的明细成本;在管理和技术手段上,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对原有的物流进行整合和流程再造,实现物流管理的专业化和合理化,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通信、网络、运输、搬运、跟踪、信息采集等技术,使物流效率得到不断的提高。3.1.2第二类物流成本人们在关注第一类物流成本时,多数情况下都忽略计算库存风险成本、存货跌价损失、库存资金占用成本、物流损耗、缺货损失等。诸如这些与运输效果有关的成本称作/第二类物流成本0,也就是与物流运作相关的间接成本。第二类物流成本问题的解决是在第一类物流成本解决完成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成本的计量上,要在第一类物流成本基础上,把与物流运作效果紧密联系的库存跌价损失、库存资金占用成本、物流损耗成本等纳入物流成本中,进行成本核算和控制。在管理和技术手段上,也应该在第一类物体的基础上,实现管理机制上的完善,尤其在物流外包中,要合理地设计物流合作机制,使物流不但高效率,而且高效用。3.1.3第三类物流成本与其它任何一种类型的交易一样,物流无论是由企业自己提供,还是由市场提供,都存在着物流的第三类成本,即物流的交易成本。当物流外包后,无论是物流需求方还是物流提供方都不能只注意物流的第一类成本和第二类成本,因为物流的第三类成本不但会使物流交易费用提高到很高的程度,更会造成物流第一类成本和第二类成本的提高。因此,随着分工的不断深化,物流的交易成本将成为影响物流效率的最重要因素。解决第三类物流成本问题的关键在于寻找有效的交易治理模式,并设计出能够保证这种交易模式顺畅运行的有效机制。3.2我国农产品物流成本过高原因分析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资源丰富,品种繁多,分布广泛。从市场角度分,一类是蔬菜、水果、花卉等具有较高的经济附加值,可与一般食用类商品共同考虑;另一类则是与国家经济安全和百姓生存紧密相关的粮食、油料。我国现有农产品交易模式是由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统购统销体系经过市场化改革逐步演变而来的。在这一变革过程中,首先放开的是蔬菜、水果、禽蛋一类农产品,然后是肉类、水产品,最后是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当前,粮食、果、蔬、禽、蛋、肉类、水产品等农产品基本上形成了以批发市场、集贸市场为主要载体,以农户、经纪商、加工企业、批发市场等为交易主体,以原产品和初加工产品为交易客体的流通格局。交易主体包括生产者、经纪商、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和消费者,生鲜超市、连锁经营、网上交易等流通形式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总体而言,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的整体发展水平还较低,农产品物流成本过高,己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流通发展的瓶颈。据调查,我国物流成本一般占总成本的20%~30%,其中,我国粮食物流成本在整个成本构成中占40%以上,鲜活产品物流成本则可以占到60%左右;而世界发达国家物流成本一般控制在10%左右。另外,我国农产品物流运作过程中的损耗也较高。据统计,我国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在25%~30%,全国每年果品腐损近1200万吨,蔬菜1,3亿吨;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如美国水果、蔬菜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有1%一2%。我国粮食从产区到销区的物流费用占销售价格的30%一35%,而发达国家为20%~25%,即高出10%。我国农产品的粗放式物流还存在着较高的废弃物流,每100吨毛菜的销售大约产生20吨的垃圾,由此可以推算出存在着数量惊人的无效物流成本1241。这样,我国农产品具有较高的物流成本,加之加高的生产成本,即使我国农产品价格高于发达国家的农产品价格,从而导致我国农产品丧失国际竞争力。3.3农产品生产分散,区域品类差别大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各省市农产品生产分布来看,全国各省市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分布不够均衡。2005年,北京、天津、上海以及西藏、青海、宁夏等6省市的农业总产值不足500亿元,其他大部分地区的农业总产值均在1000一2000亿元之间,山东、河南、河北、江苏4省市的农业总产值则超过2500亿元,这表明总体上我国农业总产值在各省市的分布不均衡。从个体上考察,我国共有2.4亿农户,农业生产经营的特点是农村人口多,人均耕地少、生产规模小、千家万户分散生产、独立经营、不易管理。截至2006年,我国户均耕地面积0.53公顷;而美国每户农庄平均拥有耕地面积为174.8公顷,就连以小规模著称的日本的户均耕种面积也达到了1.56公顷。由此可见,中国农户的生产经营规模较小。另外,我国各区域的耕地地理条件、生产条件不同,土地耕作中的气候、日照、土壤、水质及耕作工艺也存在较大差异,这就决定了各地生产的农产品在种类、品质上也存在较大差异。同时,不同质量安全标准的有机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的认证,以及各地区的名优特产的生产,也增加了农产品的市场产品品类。农产品生产的分散使目前的农产品物流偏向小规模和个体化的运作;而区域农产品品类较大的差异性表明,不同区域市场之间需要通过农产品流通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由于我国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均具有较强的分散性,使得农产品流通必须经历从分散到集中,再到分散的复杂过程。每经过一个环节,就必须支付相应的购销差价以补偿经营者的支出和利润,中间环节越多,物流成本越高,那么中间利益的流失就越多,对生产者和消费者越不利。3.4物流设施落后,专用资产投资不足农产品所特有的生物属性使得农产品物流过程中物流技术、物流装备水平至关重要。大部分农产品从生产领域到达消费领域过程中需要经过多次储存、以调节产需和供求平衡,而在现行农产品物流体系中,由于缺乏对有明显资产专用性特点的物流专有技术和专用设备进行投资的激励,导致我国农产品物流体系中专用资产的应用严重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4降低我国农产品物流成本的对策在物流大力发展的今天,建立现代化的农产品运输模式。新农村建设已经加大了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几乎村村通公路,因此,新鲜、安全农产品快速流通指日可待。采用铁路专线运输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将大批量的农产品快速运往各地。现代的运输模式从长远上来看,不仅能够大大提高农产品自身的价格,还能建立起一种长效的、有保障的机制。在我国,要解决农民一家一户分散经营,进入市场难、保护自身利益难的问题,就必须大力发展由农户自愿组织起来,在技术、资金、信息、购销、加工、储运等环节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以增加成员收入为目的的各类合作组织。农业生产以家庭经营为主,同时通过发展各种类型的合作社,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可以有效地克服家庭经营的局限性,可以把家庭经营的优势与合作经营的优势结合起来,为家庭经营增添新的生机和活力,开辟家庭经营走向市场,走向现代化的广泛前景。改革前,我们在发展合作经济上走了很多、很大的弯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应该讲,迄今为止,在合作经济的探索上,我们还没有真正踏上坦途。现在的关键问题是,应进一步澄清对合作经济的认识,形成更加明确的政策思路。笔者以为:发展合作经济组织不能一哄而起,千篇一律,应当尊重农民的自愿,允许多种形式并存、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多种经模式并存,只要它符合维护成员利益、有利于农业生产新技术的普及、有利于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就理应予以支持。农产品流通上游连接农业生产者,下游连接城市居民百姓,是关系到国民生活和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领域,必须加快发展。从当前发展趋势看,今后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重点将围绕批发市场改造、产销对接、供应链管理、食品安全、公益性投入及法制建设等几个方面展开。第一,批发市场将加快设施改造和功能提升。中国特色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决定了批发市场在农产品市场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格局在短期内不会改变。今后,农产品批发市场基础设施改造、电子结算和电子交易平台建设将会加快,冷链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