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章学诚论袁枚
胡适先生在张石斋的编年史中说:“先生不同意戴震、王忠和袁枚同时三代名人,他们都被树伤了。”。……独对袁枚,则始终存一种深恶痛绝的态度。”又说:“先生之攻戴,尚不失为诤友;其攻汪中,已近于好胜;至其攻袁枚,则完全是以‘卫道’自居了!……实斋之攻袁,实皆不甚中肯……完全是‘绍兴师爷’的口吻。”郭绍虞先生接着论述道:“实则在清代的学术空气之下,大都是此抱残守缺的学者……至于当得起通才达识四字……绝无畸轻畸轻出奴入主之弊者,恐怕只有袁子才,只有章实斋。……可是他们二人在思想上又冲突到这般田地,所以这是值得注意的问题。”又说“他不免有些道学家常有的态度……他的攻击袁子才,全是出于这种卫道的态度来的。……实斋所言虽大放阙辞,可谓对袁子才的思想全未得要领。”确实,实斋之攻戴和汪,虽有偏激之语,但后人总的来说认为是“不失为中肯”的,除胡、郭先生持这种观点外,著名的还有如仓修良先生和柴德庚先生等人。但独其对于袁枚的批评,遭后人诟訾则颇多。那么实斋对袁枚的批评是不是完全出“卫道”和“全未得要领”呢胡、郭二先生对此并未进行充分的论述,因此其说不足以令人完全信服。在我们看来,实斋之所以攻袁,主要在于以下学术观点的不同:一、“入韵”以“实”“考”“诗”我们知道,实斋论文主张学贵专家,心有所得而发以之辞才是真正的文,其实他对诗歌也是持这种观点。在他看来“诗文同出六籍”,可是后来“文流而为籑辑之艺,诗流而为声律之工,非诗文矣。”他曾将诗歌分为“学人之诗,才人之诗,诗人之诗,文人之诗”四种,并认为其“各有所长,亦各有其流弊”,但无论哪种要想成其为诗,就必须做到“但要酝酿于中,有其自得,而不袭于形貌,不矜于声名,即其所以不朽其质”。可后世“诗家者流,方谓微妙不可思议,又谓意会不可言传,诗有别长妙悟,非关学识云云。”虽然实斋也说“吾不谓诸说尽非也。”但他坚持认为“然必有立于是诗之先者,且亦必无连篇累计,皆无可指之关,而尽为微妙难言者也。”可见,实斋论文论诗都以学问为主。那么是不是实斋没有认识到诗歌有别于文的东西呢也不是。他在《韩诗编年笺注书后》中不仅对诗歌的流别进行了阐释也对诗歌的特质进行了分析,他说:“主风教者,贵有操持之实……徵学术者,贵有怀抱之志……性灵诗之质也。魂梦于虚无飘渺,岂有质乎音节诗之义也。桎梏于平仄双单,岂成文乎……但问胸怀志趣,有得否耳。而世人论诗,以谓诗人别有怀抱。呜呼,诗千万,一言以蔽之曰:惑而已矣。”(《遗书》.十三.P114)在这里,实斋看到了性灵和音节对于诗歌的重要性,并认为性灵是“诗之质”,音节为“诗之义”。因此无论是“主风教”、“徵学术”、“主性灵”还是强调“音节”,都必须要有“实”、“怀抱”和“志”,即“但问胸怀志趣有得否耳”。也就是说性灵、音节都当以“学问”主之,否则都是“惑而已”。正因为如此,他在《陈东浦方伯序》一文中,更是提出了对当时来说可谓“惊世骇俗”的主张,他说:“古诗去其音节铿锵,律诗去其声病对偶,且并去其谋篇用事,琢句炼字,一切工艺之法,而令翻译者流,但取诗之意义,演为通俗语言,此中果有卓然其不可及,迥然其不同于人者,斯可以入五家之推矣。苟去数者,而枵然一无所有,是工艺而非诗也。”(《遗书》.九.家书六.P111)有“卓然不可及”者乃为真诗,去掉“音节铿锵”,“声病对偶”和“谋篇用事,琢句炼字”等“工艺之法”而“枵然一无所有”则只能是“工艺而非诗”,因此他说:“因思诗三百篇,设为问答,亦不入韵。”古诗如此,以此理推之,后世作诗亦当如是。不仅如此,实斋还从文章“经世致用”的观点出发,特别重视诗歌的功利性,强调“温柔敦厚,诗教为深。”并认为“诗人之旨”就在于“温柔敦厚”。他说:“夫诗人之旨,温柔而敦厚,主文而序谏……而有裨于风教于万一焉,是其所志也。因是以为名,则是争于艺术之工巧,古人无是也。”(《言公上》)由此可见,实斋论诗虽不排斥性情(有时直称性灵),但在强调性情的同时更强调学问,强调学以致用与经世,故把诗歌的功利性,社会价值突出提高,认为其社会价值高于艺术、审美价值,他强调“温柔敦厚”、“有裨于风教于万一”就是如此。接下来我们谈谈袁枚对诗歌的看法。作为一个著名诗人,袁枚对诗的造诣颇深,观点颇丰,本文只择其理论观点与实斋不合者加以比较,从而映证实斋对袁枚的批判并非“全不得要领”。和实斋“宗经”观点不同的是,袁枚对儒家经典公然表示怀疑。他说“予于经学少信多疑。”又说“六经之言,学者自宜参究,亦未必其言之皆醇也。”当然,实斋对于儒家经典亦有怀疑之处,但这并非改变六经在其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在这点上袁枚较之走得更远,反叛得更为彻底:他强调“情欲”的合理性,对“私”加以鼓吹,对“理”予以猛烈抨击。他说:“圣人不自讳其私。”(《文集》卷二十《公生明论》)“天下之所以丛丛然望治于圣人,圣人之所以殷殷然治天下者,何哉无他,情欲而已矣。……使众人无情欲,则人类久绝,……使圣人无情欲,则漠不相关,而亦不肯治天下。”(《文集》卷二十《清说》)“且寡欲说亦难泥论。……何也人欲当处即是天理。”(《文集》卷一九《再答彭尺术进士书》)正是基于这种思想,袁枚认为:“自《三百篇》至今日,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诗话》卷五)因此,袁枚论诗标举“性灵”,把“性灵”当作诗歌是否可传和诗之优劣的首要标准。那么什么是“性灵”呢近人王英志先生认为:“袁枚‘性灵说’涵义可概括为:其理论核心或主旨是从诗歌创作的主观条件的角度出发,强调创作主体必须具有真情、个性、诗才三个方面要素。在这三块理论基础上又生发出:创造构思需要灵感,艺术表现应具独创性并自然天成;作品内容以抒发真情实感,表现个性为主,感情等所寄寓的诗歌意象要灵活、新鲜、生动、风趣,诗歌作品宜以感发人心,使人产生美感为其主要艺术功能等艺术特点。”王的概括是很精辟的。确实,袁枚论诗非常强调真性情。他说:“性情得其真,歌诗乃雍雍。”“无自得之性情,于诗之本旨已失矣。”“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诗话》卷三)“作诗,不可以无我。”(《诗话》卷七)总之诗中必须有诗人“真”“我”,同时又是不失赤子之心的“真”人,否则诗便无“性灵”可言。正因为如此,袁枚论诗与实斋恰恰相反,重视诗的审美价值而轻视诗的功利性,对于孔子论诗之兴、观、群、怨说,最看重的是“兴”,他说:“诗者,人之性情也。近取诸身而足矣:其言动心,其色夺目,其味适口,其音悦耳,便是佳诗。孔子曰:‘不学诗,无以立。’又曰:‘诗可以兴’,两句相应。惟其言之工妙,所以能使人感发而兴起,倘率直庸腐之言,能兴者其谁耶”(《诗话补遗》卷一)“可以兴”即是使读者产生美感,而且是“动心”、“夺目”、“适口”、“悦耳”全方位的审美感受。这虽然是袁枚批评沈德潜强调诗歌“必关系人伦日用”而言,但实可与实斋之强调“经世致用”相联系。当然袁枚只强调诗的审美功能而丝毫未论及诗的社会功能,也是不周全的,可以说这只是一种“片面的深刻”。同时,袁枚对“温柔敦厚”也进行了批评。他说:“至所云诗贵温柔,不可说尽,又必关系人伦日用,……仆口不敢非先生,而心不敢是先生。何也孔子之言,《戴经》不足据也,惟《论语》为足据。……仆读诗常折衷于孔子,故持论不得不小异于先生……”(《文集》卷一七《答沈大宗伯论诗书》)“温柔敦厚”作为儒家诗论的一个重要思想,袁枚则大不以为然,他认为《礼记》是汉初经生戴圣所编,他的真实性值得怀疑,故其引孔子关于“诗教”的说教“不足据也”,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诗教”说的权威性。同时,袁枚又以《诗经》为据,举例论证象《小雅·十月之交》,《小雅·巷伯》等诗批评讽刺,怨气冲天又何尝“温柔敦厚”因此,袁枚认为所谓“诗贵温柔”,之说乃片面之论。为此,当他的朋友程蕺园艺认为他的集子中一些“缘情之作”不符合儒家伦理道德标准,来信劝他删去,他回信说:“善乎郑夹漈曰:‘千古文章,传真不传伪。’……仆缘情之作,是千二百人所共非。……先有寸心,后有千古。再四思之,故不如勿删也。”(《文集》卷三十《答蕺园论诗书》)可见在袁枚看来,凡表现真性情而又具有高度艺术成就的“便是佳诗”,对是否符合儒家义理,伦理道德则不必计较,并且当“义理”“礼义”与“性情”发生矛盾时他不惜以后者抹煞前者。不仅如此他对儒家否定艳诗,也予以辛辣的嘲笑:“夫《关睢》即艳诗也,以求淑女之故,至于‘展转反侧’。……《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又曰:‘有夫妇然后有父子。’阴阳夫妇,艳诗之祖也。”(《文集》卷一七《再与沈大宗伯书》)这里袁枚针对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中“尤有甚者,运作温柔乡语,……最足害人心术,一概不存”的否定艳诗而发,既引《易》语从“阴阳”“夫妇”的自然之道的角度论证“艳诗”存在的合理性,又引《关睢》以论证诗写男女之情的悠久传统,同时举古人之例说明诗人人品与是否写艳诗无直接关系。正是出于“情最先,莫如男女”的认识,故他称赞朱彝尊晚年自订诗集,不删去其《风情二百韵》的“宁不食两庑豚”的态度为“楚狂行矣不回头”。由此可见,纵观章、袁二人论诗,其中不无共同之处,那就是都主张性灵(情),都主张应先有得于心:由实斋言之则“其为诗之先者”,为“学有心得,为学问”;由袁枚言之则为“自得之性情”,为“赤子之心”;都强调真情实感,对于诗歌创作的重要性,同时又都反对摹拟,拘于声病,强调独创。然而不同的是,实斋在强调诗歌抒发性情时又强调“温柔敦厚,诗教为深”,强调诗歌“经世致用”,“有裨于风教于万一”的社会价值即功利性,忽视其艺术和审美价值;而袁枚则高张“性灵”,反对一切儒家伦理道德,反对“温柔敦厚”之旨,突出诗歌的艺术和审美价值,忽视其社会价值的功利性,故“其作品流于对生活琐事和风花雪月的咏叹,诗风流于浮滑。”实斋贬斥为“伪君子”,“真小人”。“淫词邪说,狎侮圣言”,“附会经传,以为导欲宣淫之具,得罪名教”了,其言:“万历五十年无诗,滥于王李,佻于袁徐,纤于钟惺。”虽措词甚苛,但不可谓无因,也并非“全不得要领”。可以说实斋批袁基本上还是“清真”与“性灵”的理论之争,不过实斋批评袁枚学术甚至涉及其人,并最终将其学术全盘否定,这就过犹不及了。二、“耐儒”与“救弊”:“未尽人道,则又两据不同其次二人对考据的不同,亦是实斋攻袁的原因之一。实斋在对待考据学这点上是较辩证、全面而又中肯的。一方面他既反对盲目夸大考据作用,另一方面又能正确地认识到考据的作用,而反对盲目贬低考据。前者实斋以反对戴震为代表,而后者则以反对袁枚为代表了。在他看来,考据是进行学术研究中的一个环节,是做学问过程中不缺少的“功力”,但本身非学问,可是戴震在当时不恰当地夸大了它的作用,以权威自居,并提出了“由字以通其词,由词以通其道”的治学方法,且认为是求得学问的唯一正道。对此实斋提出了反驳但并没有贬低考据者的学问。同时实斋又反对当时千篇一律的繁琐考据学风,把那些“逐于时趋,而误以襞绩补苴谓足尽天地之能事”的考据学者斥为“俗儒”,指出他们“幸而生后世也,如生秦火未毁以前,典籍具存,无事补辑,彼将无所用其学矣。”从而大声疾呼“经世致用”,要求学者敢于“辟风气”,而不要“趋风气”。然而袁枚在对待考据学上则不如实斋中肯了。客观地说,袁枚和实斋一样,他们都不满于乾嘉考据学风,其观点多有与实斋暗合之处,不失为救弊之言,如袁枚与惠栋书,极言烦琐考据之弊。他举前代例子说:“秦近君说‘尧’典二字至三万余言;徐遵明识康成八寸策为八十宗,曲说不已,一哄之市,是非麻起;烦称博引,自贤自信,而率之古人终不复生。……闻足下与吴门诸士,厌宋学空虚,故倡汉学以矫之,意良也。第不知宋学有弊,汉学更有弊。宋偏于形而上者,故心性之说近玄虚;汉偏于形而下者,故笺注多附会。”(《文集》卷十八《答惠定宇书》)袁枚此说是可匡正时弊,观实斋之论亦有类似态度。然而袁枚抨击汉学,指斥考据末流的同时却又斤斤于著述与考据之辨(其观点见下段引文),这就其为无识了,这在当时就遭到孙星衍的反对,孙氏批评道:“来书…因言形上谓之道,著作是也;形下谓之器,考据是也。推阁下之意,盖以钞摭故实为考据,抒写性灵为著作耳,然非经之所谓道与器也。道者谓阴阳柔刚仁义之道,器者谓卦爻彖象载道之文,是著作亦器也。”(孙星衍《问字堂集》卷四《答袁简斋前辈书》中华书局1996)大概袁枚也觉理屈,故二人论辨之书不见于袁集,今仅存于孙氏《问字堂集》。袁枚之学自有其卓然独立价值,但认为只有抒发“性灵”的辞章才算是著作,实为文士之见了。其匡正时弊,又贬低考据为无,则不免矫枉过正。故实斋在《书坊刻诗话后》一文中批评道:“无知之徒,不知学问渊源不同,而臆撰为考据家。不知文章流别不同,而臆撰为著述家,其意将己之纤佻浮薄辞章……私诩为著述家也,故云先有著述,而后有经传,有经传而后有考据,观先后而知优绌,又云辞章为作者之圣,考据为述者之明,如此风狂梦呓,不值一笑。”实斋斥袁枚不知学问渊源不同,而臆撰为考据家;不知文章流别不同而臆撰为著述家,语虽偏激,然深中袁枚之病。三、“重辨”以“更辨”“考”“则“有规”与考据相联系,二人对于古文亦持不同的观点。有趣的是章袁在谈论古文时往往与考据结合起来,故他们论考据也是谈古文。袁枚认为:“古文之道,形而上,纯以神行…考据之学,形而下,专引载籍,非博不详,非杂不备,辞达而已,无所为文,更无所为古也。尝谓古文家似水……考据家似火,非附丽于物,不能有所表见,极其所至,燎于原矣,焚大槐矣,卒其所自得者皆灰烬也。以考据为古文,犹之以火为水,两物之不相中也久矣。…六经、三传,古文之祖也,皆作者也。郑笺,孔疏,考据之祖也,皆述者也。苟无经传,则郑孔亦何所考据耶…著作家自抒所得,近乎为己;考据家代人辨析,近乎为人。”(《文集》卷三十《与程蕺园书》)“文人之大患,在乎有心为关系……韩退之晚列朝参,朝廷有大著作,多出其手…以为有绝大关系,故传之不衰。而何以柳州一老,穷兀困悴,仅形容一石之奇,一壑之幽……而不与经合,然其名卒与韩峙,而韩且推之畏之,何哉文之佳恶,实不系乎有用与无用也。”(《文集》卷十九《答友人论文第二书》)上述所引,集中地体现了袁枚对古文的看法,在袁枚看来,古文为形上之道,考据为形下之器,故古文似水,考据似火。同时作古文者须戒“有心为关系”,因为“文之佳恶,实不系乎有用与无用”,并举韩柳二人之文以证之。正是这些观点与实斋古文理论不相符合,因为在实斋看来,考据,文辞(章)包括古文皆为形下之器,明道之器,同时古文之价值正在于“经世致用。”因此,实斋对此大加伐挞。在《与吴胥石简》一文,实斋明确指出:“如《与程蕺园论文》,以古文为形上之道,考据为形下之器,古文似水,非翻空不能见长,考据似火,非附丽于物不能有所表见,水则源泉达乎江海,火则所余不过灰烬。此直是风狂人作梦呓语……古人本学问而发为文章,其志将以明道,安有所谓考据与古文之分哉。学问文章皆是形下之器,是所以为道为之者道也。彼不知道,而以文为道,以考为器……大抵彼本空疏不学,见文之典实不可凭空造者,疾如雔仇,不能名之,勉强目为考据。(天下但有学问家数,考据者,乃学问所有事,本无考据家。)”(《遗书》。九)实斋此处论辨至为重要,其实这也正是章袁二人观点不同的关键所在,在实斋看来,考据为学问之所有事,同时学问文章都为明道之器,故强分古文与考据当然是其谬不待辨了,实斋斥袁枚为“风狂人作梦呓语”,“不识文理,并不识字画”,“空疏不学”,虽是苛刻,但并非无理无据。因此他又说:“充其所见,《六经》宜去《三礼》,《尚书》宜去《典谟》《贡范》,而但有存训诂,……《诗》宜删雅颂,而但存国风。《六经》之文,大半灰烬,而达江海者,寥寥无几。”(同上)这当然是荒谬的了,故实斋进而斥之为“丧心病狂”了。本来袁枚论诗力举“性灵”,重视艺术、审美价值而忽视社会价值和功利性,故其论文亦持“须深戒有关系”,这样的文章观,自然也就会遭到持文章须有发明,须有补于世、经世、致用观点的实斋的反对了。不仅如此,在《论文辨伪》一文中,实斋对于袁枚所提出的“古文十弊”一一加以批驳,限于篇幅的关系此不赘述。正是出于以上不同,因此实斋斥袁枚为“其为不学无术,视学问如雔仇……幸其胸无点墨。凡语涉学问,如夏畦一流谈中书堂事,开口便成笑端。”(《书坊刻诗话后》)虽为偏激之语,而理在其中,不可谓“全不得要领”也。四、反对妇女解放,主张客观上反对切实斋的观点此外,实斋批评袁枚受后人诟病最多的恐怕就是对于袁枚不随流俗,鄙弃礼教,反抗传统,不顾舆论指摘大收女弟子之事了。其实袁枚收召女弟,非实斋一人持有批评,这也是袁枚身后遭人诟病的主要原因。实斋对袁枚的批评确实也有“卫道”和“绍兴师爷”的口吻,这里可见一斑:“近有无耻妄人,以风流自命,蛊惑士女,大率以优伶杂剧,所演才子佳人惑人。大江以南,名门大家闺阁,多为所诱……为邪人播弄,浸成风俗,人心世道,大可忧也。”(《遗书》、外三、《丙辰札记》P399)“近有倾邪小人,专以纤佻浮薄诗词,倡道末俗,造言饰事,陷误少年,蛊惑闺壸。”(《书坊刻诗话后》)。那么,实斋反对袁枚是不是就是反对妇女解放,或就是所谓的“菲勒司主义”呢这也不尽然。在《述学驳文》一文中,实斋驳斥了汪中对于《周礼》中的“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月也,奔者不禁”的错误理解问题。同时,由对《诗经·柏舟》一诗理解所引发出对女子守贞及改嫁的评述问题实斋亦与汪中不合,他从《周礼》的禁令中认识到“古者未昏守志,亦有之矣”这一事实,认为政府“树清风”而表彰此类女子之前是出于女子的自然选择,并不都是为了好名,她们中的人还“抚孤立后”和奉养“孀姑寡舅”等。汪中甚至赞同逼嫁及出卖妇女之类的丑恶现象,而实斋则坚决反对,这在一定程序上维护了女子自由选择权,可以说实斋的观点还是比较全面进步的。另外,实斋还主张客观地看待才女的成就,说:“古之贤女,贵有才也。前有云:‘女子无才便是德’,非恶才也。”(《妇学》)他还反对以“节烈之烈”为《列女传》和在史书中称女子为“某某氏”的做法,主张正载之外“或有文采可观,一长擅绝者,不妨入于列女”,《答甄秀才论修志第二书》)并建议吴澄野在《历代诗钞》中对“妓女不必另立门类,附也闺阁之后可矣。”(《吴澄野太史〈历代诗钞〉商语》)。当然,实斋这些观点往往过多的为“世道人心”所掩盖,但披沙拣金,他当时能对妇女问题有这种认识也算难能可贵了。因此,那些言实斋批评袁枚就是“卫道”就是反对妇女解放亦当慎辨之。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实斋之批评袁枚与其二人的生活经历的不同不无关系。袁枚少年得志,乾隆四年便中进士,由翰林散馆改知县,中年后筑江宁小仓山号随园,从此不复出仕。《清史列传》载:“枚仕虽不显,而备林泉之清福,享文章之盛名,百余年来无及者。”袁氏既享大名,又年高老寿,故交游极广,权贵名士,辐凑其庐。姚鼐为其作《墓志铭》称:“足迹造东南山水佳处皆遍,其瑰奇幽邈,一发于文章,以自喜其意。”同时袁枚又公然宣称:“好味、好色、好葺屋、好游、好友、好花竹泉石”,故对于“诗伯招授女社联”,“随园录入内家诗”之类实斋所深恶痛绝的事,实不足以为异。而实斋则一生困于场屋,七应科举而年过四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杭州市人力资源社保局劳动合同
- 天津市贯彻劳动合同法若干问题实施细则
- 《场景演练案例集》课件
- 2025年淄博道路运输从业资格证考试模拟试题
- 2025年迪庆道路运输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内容有哪些
- 2025年赣州货运上岗证考试题库
- 2025年货运从业资格题库软件下载
- 矿山开采灰工施工合同
- 实习律师的领导力培养
- 企业合同印章管理规范
- 中医思维在临床中的应用护理课件
- 生产与运作管理第三版课后习题含答案版
- 高频考点之评价与文本互证考题专练-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三点突破讲解专练
- 年会拜年祝福视频脚本
-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课件
- 上海交通大学2003年481物理化学考研真题
- 公司财务预算报告
- 金桥焊材产品质量证明书-可-编-辑
- 国家一等奖《纪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
- 2023年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 小学生主题班会 忆伟人故事展少年风采-纪念伟大领袖毛主席诞辰130周年 课件(共33张PPT内嵌视频)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