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识别语境中的鬼辩_第1页
如何识别语境中的鬼辩_第2页
如何识别语境中的鬼辩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识别语境中的鬼辩

欺骗是荒谬的同义词。诡辩,乃诡奇怪诞之论辩。它既有荒诞的一面,又有一定“荒诞”的“道理”。其特点是形式上好像运用了正确的推理手段,实际上则违反了逻辑规律,做出了似是而非的推论。诡辩者或主观随意,或歪曲混淆,或以假乱真。本文就以下十种常见的诡辩手法加以评析,并提出相应的辩驳方法,以利于我们识别诡辩、揭露诡辩、驳斥诡辩,更好地从事社会交际活动,坚持和发展真理。一、小宝宝的抗辩诡辩者故意违反同一律,把两个相近或相似的概念(论题)加以偷换或混淆,从而达到在论辩中取胜的目的。如:一服装摊点的小贩正高声叫卖:“高档衬衣68元减价20元一件!”一位妇女上前挑选一件,递上20元,小贩子却勃然怒道:“20元就想买一件,上哪找这样便宜的事。”“你不是说20元一件吗?”“68元减价20元,48元。”针对这种情况,应明确指出诡辩者犯了“偷换概念(论题)”的逻辑错误,对其混淆或者偷换概念(论题)的事实予以揭露,从而达到明辨是非的目的。此例中,小贩子耍了花招,玩弄了“偷换概念”的把戏。“68元减价20元”一句有歧义,一层含义是,68元减价到20元,即每件20元,这位妇女就是这样理解的。另一层含义是,68元减价了20元,即每件48元。小贩子故意使用模糊语言,引诱顾客上当。二、从出入群议,它把三大前描述,我们物理学以我三在互相矛盾的思想面前,违反排中律,既不肯定也不否定,故意骑墙居中,含糊其辞,模棱两可。例1这位先生的建议嘛,采纳可以,不采纳也可以。例2我同意发展小王入党,不过有人认为再考验一段时间,我也没有意见。这种诡辩,应指出其违反了排中律,对于互相矛盾的思想,要么肯定,要么否定。这位先生的建议,或者采纳,或者不采纳,二者必居其一。同样,既然同意小王入党,就不能同时又同意再考验一段时间。三、“你没有失死的东西”这种方法是捏造事实,制造虚假前提,而不是从客观真实的前提出发,逻辑地推出结论。如:古希腊诡辩家欧布里德,有一天问学生,“你没有失掉的东西,那么你就有这东西,对吗?”学生毫不犹豫地说:“对呀!”欧布里德说:“你没有失掉头上的角吧,那你的头上就有角了。”这里,欧布里德是利用“失掉”一词的歧义,搞了一个“无中生有”的诡辩。无中生有法的荒谬之处就在于制造了虚假的前提,而由虚假前提是不能必然地推出真实性的结论的。因此驳斥这种诡辩就要指出其前提的虚假性。此例中欧氏推理的前提是不真实的,以此为据推不出正确的结论。四、提出两个极端论辩者对不同情况不加以分析,把事物分成两个极端,非此即彼,非黑即白,二者必具其一,这样就导致诡辩。请看下面二位女生的对话,女生甲:“不加修饰的自然状态是最美的”。女生乙:“那么原始人是最美的了,因为他们毫无修饰,连衣服都不穿”。女生乙采用的就是“非黑即白”诡辩法。客观事物往往存在多种情况,人为地分成两个极端,势必失之偏颇。驳斥这种诡辩,就是要阐述这一道理,把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呈现出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在这段对话中,甲的本意是针对“精心修饰”而发的,她不同意浓妆艳抹,也许会赞同“略加修饰”,如洗脸、梳头等,而乙故意把“修饰”分成两个极端,或是丝毫不修饰,或是精心修饰,采用“非黑即白”的诡辩法。甲可以抓住乙的弱点,阐明自己的观点:不是不赞成修饰,而是不赞成过于修饰。五、不足为奇的推理这种手法是以非实质性联系为依据进行类推,从而导致诡辩。如:一名美国的印第安人,乘飞机抵达意大利某机场后,从飞机冲下来,将一支矛插在路上,高声宣布:“我发现了意大利”。然后述说理由,“如果印第安人在美洲已经居住了数千年,而哥伦布仍然能宣布发现了新大陆,我为什么不能同样宣布发现了意大利?”客观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以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为依据进行推论,才能得出真实性的结论。庸俗类推法是将非实质性联系当成本质的、必然性联系,并以此为前提进行推理,结论荒谬就不足为奇了。驳斥这种诡辩就是要揭露其错误,阐明事物的本质与必然性联系。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是就这块大陆并没有被发达的欧洲所知而言的,而意大利早已为世人所知,并无“发现”之说,现象相似,实质不同,不能如此类推。六、对所使用的环境因素任何辩论都是在一定时空条件下进行的,这种背景条件叫语境。离开辩论时的具体条件,而从篡改的前提出发推出荒谬的结论,此种诡辩法谓之歪曲语境法。如:用餐者:“咱们学校食堂,天天就这几样菜,没有选择余地。”食堂管理员:“怎么不能选择?你可以吃也可以不吃。”辩论离不开语境,离开了语境,就会陷入混乱。歪曲语境法的实质是诡辩者改变了对方的背景条件,从而推出荒谬的结论。因此,驳斥这种方法要击中要害,指出论辩者论辩时的语境,进而说明诡辩者改变了原来的语境。此例中,用餐者的语境范围是菜的品种,而管理员故意将语境改为“可以吃”和“可以不吃”,为自己辩解。七、归剽法明明自己错了,非但不认帐,还故意找借口推脱,进而指责对方。如:顾客:“这条鱼不新鲜了,一定放了很久了。”售货员:“这都怪你,两天前,新鲜的时候我让你买,你不买嘛。”此法的实质是强词夺理。对此种诡辩最好的驳斥方法是归谬法,从对方的观点中引出荒谬结论,使其荒谬性凸现出来。他倒打一耙,你不妨正打一耙。针对售货员的观点,你可以反唇相讥:“照你的说法,三天前,它不是更新鲜吗?那你为什么不让我买?”八、“我夫人一定是漂亮”的推测有效的推论都是建立在必然性基础上的,依据或然联系所进行的推论是无效的、不能成立的。请看下面一段对话:甲:“听说你已成家了,夫人是哪的人啊?”乙:“是啊,我成家了,妻子是大连人。”甲:“你夫人一定很漂亮吧?”乙:“不,她长相一般。”甲:“这不可能,大连女子身材修长、漂亮,这是出了名的,你夫人是大连女子,所以,你夫人一定长得很漂亮。”甲的推论是不能成立的,集合体的属性不能推及到个体。这也是一种或然性推论。针对这种诡辩,要指出此种推理的前提与结论的联系是或然性的,其结论是不能必然为真的。九、我从现在起,我农村的“不背景”这种诡辩术就是故意将对方的判断或推论进行暗中转换,然后推出荒谬的结论。如:父亲:“你竟敢背着我搞赌博,我非打死你不可!”儿子:“爸爸,别打了,我向您保证,从现在起,我赌博一定不背着您了。”儿子的回答就是移花接木,他将“背着”一词换成了“不背着”,竟得出了“我赌博一定不背着您了”的荒谬结论。移花接木法的实质是转移视线,以掩盖其本质。此例中,儿子的错误是“搞赌博”,而不是“背着”与“不背着”,儿子的回答故意转移其错误实质,为自己开脱。十、从错误假设的角度对于错误的假定所谓复杂问语,就是隐含某种错误假定的问语。利用复杂问语进行诡辩的方法就是复杂问语法。如:有人问:“你戒烟了吗?”这一问语就隐含着这样的假定:你吸烟,而事实上你根本不吸烟。对于这样的问题,无论你回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