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崇固维城与藩屏_第1页
论崇固维城与藩屏_第2页
论崇固维城与藩屏_第3页
论崇固维城与藩屏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崇固维城与藩屏

“自古以来,皇帝就在世界上尊敬,所以他把广泛的诸侯名单扩展到尊重固体和维城。古代帝王在外敌的环伺下恐独木难支,愿遍设藩屏之国,增固连卫之城以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但如何处理好封国与中央的微妙平衡,把持分封制度这把“双刃剑”是国势衰荣之关键。本文试从汉初吴楚七国之乱和西晋末年八王之乱这两场诸侯国叛乱入手,揭示分封制度在中国历史上频繁出现却难以持久的缘由。一、西汉前期国家诸侯王的封授与封授中国的分封制度向来以西周的“宗法分封制度”为宗,蛮荒时期及夏商时代的“部落分封制度”是“宗法分封制度”的雏形,西周的“宗法分封制度”又是西汉和西晋的诸侯王国分封制度的存在基础。西汉和西晋的分封制度,都存在异姓王和同姓王两种不同的模式。帝王视同姓王为固国藩屏,以亲属封之,以求社稷永存;而异姓王向来认为因大业所须不得不封,实是无奈之举。所谓异姓王是在立国之初为了拉拢群臣不得不分封的功臣宿将。汉初刘邦为了集中力量战胜强大的项羽,遵从张良、陈平等人的建议,分封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在内的七个异姓诸侯王。西晋初年司马氏为了打击曹魏残余势力,拉拢世家门阀,对其集团内部的功臣大加封赏:以何曾为太尉,封朗陵公;贾充为车骑将军,封鲁公;王沈为骠骑将军,封博陵公。异姓分封不但位高权重且都手握重兵,被中央统治者视为心腹大患欲除之而后快;而同姓分封因与统治者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特性,更易获得信任。于是,在分封异姓王的同时同姓王也被大肆封赏,并最终取代了异姓王的地位。这些异姓分封不但位高权重且都手握重兵,被中央统治者视为心腹大患欲除之而后快。汉初同姓王的分封最早开始于汉高祖六年,是在消灭异姓王的过程中开展的。“汉兴之初,海内初定,同姓寡少,以惩亡秦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诸侯王序表刘邦认为秦二代而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藩国护持,于是分封子弟,屏藩刘氏政权。同姓王的分封改变了立国之始因功而封的方针,变为因亲而封,并于高祖十二年与列侯及诸侯王订立“白马之盟”,确立了汉之分封纲领“非刘氏不王,非有功不侯”,逐步形成“天下同姓一家”的局面。晋初武帝司马炎鉴于曹魏禁锢诸王,帝室孤立而灭的教训,于泰始元年就分封宗室27人为王,诸王以郡为国,邑20000户为大国,置上中下三军,兵5000人;邑万户为次国,置上下二军,兵3000人;邑5000户为小国,置一军,兵1500人。后又增加小国封户,凡不满万户者,皆增满万户。在封国内所得租调,大概是国家租调收入的三分之一。可见,不论是西汉或是西晋,诸侯国的存在都是统治者对于前朝早亡的矫枉过正的产物;同时诸侯国也是作为屏藩中央统治的有力工具,打算以家治天下、固天下的一种政权模式,而正是这种从骨子里散发着不自信的政权模式,为两次诸侯国叛乱埋下了制度祸根。二、汉初地方诸侯王国的统治体制吴楚七国之乱与八王之乱在起始上是相似的,都是以个人为引子。吴楚七国之乱,吴王刘濞称要清君侧,剪除汉景帝御史大夫晁错而起兵叛乱,“后十余日,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爰盎晁错传。八王之乱始于赵王伦受嬖人鼓动杀贾后。叛乱的起因不过是叛乱的借口,是叛乱施行的突破口而已,真正积蓄叛乱的力量是在分封制度下悄然积累下来的经济、政治、社会和人才基础。汉初分封制度使诸侯国在经济、政治、军事、人事等诸多方面具有自主权,这对休养生息、医治战争创伤很有裨益,但最终形成中央和地方势力对比的反差,造成“干弱枝强”的局面,为作乱埋下伏笔。首先,诸侯王国的封域甚广,往往“跨州兼郡,连城数十”。“自雁门以东,尽辽阳,为燕、代。常山以南,太行左转,度(渡)河、济,渐于海,为齐、赵。谷、泗以往,奄有龟、蒙,为梁、楚。东带江、湖,薄会稽,为荆吴。北界淮濒,略庐、衡,为淮南。波(陂)汉之阳,亘九疑,为长沙。诸侯比境,周匝三垂(陲),外接胡越。天子自有三河、东郡、颍川、南阳,自江陵以西至巴蜀,北自云中至陇西,与京师内史凡十五郡,公主、列侯颇邑其中。”诸侯王表序这是当时诸侯王国封地情况,北部燕国与代国、匈奴相接壤,南部长沙、淮南、吴三国与南粤相邻,大抵等同于六国的疆域范围,占了当时全国的大半领土。汉初全国共置五十七郡,直属中央的不过十五郡而已,占总数的区区三成,还要背负列侯贵族的食邑。这种疆域分布初步造就了汉中央与地方诸侯王国“干弱枝强”的局面。其次,诸侯王国的很多制度与汉天子等同。汉初,诸侯王国被汉中央授予茅土之封,“天子太社,又五色土为坛。皇子封为王者,受天子之社土,又所封之方色,东方受青,南方受赤,他如其方色。苴以白茅受之,各以其所封之色,归国以立社,故谓之受茅土。汉兴,以皇子封为王者,得茅土”。拥有治民权,称为“掌治其国”百官公卿表。这是被汉朝以王国制度的方式规定的,同时,这些王国规定皆仿制朝廷,“宫室百官,同制京师”诸侯王表,“天子之与诸侯,臣同,御同,宫墙门卫同”。诸侯国王与汉天子在号令、臣工、卫御等诸多方面有相等的权力和地位,只是在细节上加以制衡。如王国臣属,相、傅一级须由中央任命;不得擅自颁行法令;无虎符不得擅自发兵等等。这些地方享受中央权限的政策中,至关键的在于诸侯王国拥有自行征收赋税和任用中低级官吏的权力。汉代的财政收入主要依靠赋税,分为三个方面:田租、人头税和各项杂税。而在汉初“高祖时诸侯皆赋”五宗世家,汉天子将诸侯地的赋税权下放给各个王国私营,同时还有盐、铁、铸币等权限。这样的经济制度有利于减轻国家财政负担,调动地方的积极性,治愈战争创伤与民休养生息,在汉初建时期取得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为诸侯王国引发叛乱奠定了经济基础。除了统众百官的丞相、辅佐王事的太傅、负责武备的中尉需中央派驻之外,王国内的其他官职都由诸侯王自己任命,此项制度亦为诸侯国叛乱奠定了人事基础。西晋的分封制度将司马氏政权一步一步推入险境。司马氏政权建立之初,宗室子弟为诸王者27人,以郡为国。大国20000万户,小国5000户,王国各自成立国军,诸王在封国内所得租调,大概是国家所规定租调的三分之一。此时诸王只是虚封,并不像汉初王国那样掌治其国,治军亦是虚谈;但他们都有厚重的政治资本,他们入则登坛拜相,出则引军为将,“或出拥旄节,莅岳牧之荣;入贱台阶,居端揆之重”八王传序。司马氏子弟出任地方都督是在曹魏政权时开始的,对司马代曹起了很大的作用,在进入西晋之后仍然延续不变。西晋都督大都兼任刺史,对地方政权是军事和行政一把抓,在晋武帝取消州郡驻兵之后,诸王都督的权力更甚且无人监管。西晋实行的用人制度——九品中正制也为八王之乱埋下了祸根。九品中正制的品第是士人入仕的前提,品第高低决定官职的大小。由于门第高则品高,所授职官也高;门第低则品低,所授职官也低。中央的中高级官吏被门阀贵族所垄断,寒门庶族士人即使才智过人,也当官无门,士、庶的界限越来越分明。此外,门阀士族还拥有荫庇子孙宗族和占有部曲佃户、免除赋税的特权。具有上升欲望的寒门人士在缺乏上升空间的情况下,只有选择投靠诸王做幕府参军,但投靠诸王只是他们的起点,而非最终目的。取得一定权力,但又倍感压抑的寒门人士对于压抑他们的士族高门表现出极大的不满与怨恨,并逐渐将怨恨目标转化为代表士族高门利益的西晋政权。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河间王司马颙的长史李含。李含,字世容,陇西狄道人,虽被两郡同时举孝廉,但出身寒门无以舒展胸中才干。故投入河间王府做首席幕僚,后被河间王司马颙推荐入朝担任京城的行政长官河南尹。李含的才干在动乱前已在社会上得到相当程度的承认,但如没有这场动乱,其仍处于被排挤压抑的境地,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升任禁军高级将领翊军校尉和河南尹。而这还是在河间王并未入主掌握实权的情况下,李含作为幕僚已经能获取位高权重的职位。李含之后的孙秀与张方作为赵王司马伦的嬖人,在辅佐自己的主子登上皇位后,身兼侍中、中书监、骠骑将军等要职,并取得仪同三司的待遇,自己任意书写或修改诏书,即发出执行,可谓权倾一时。正由于只有变乱才能使寒门人士拥有摆脱西晋政权九品中正制的用人制度获取高位,这对动乱的爆发与政局的持续动荡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那些身处门阀重压下的的寒门士人因苦于没有进身之阶,而盼望打破现有制度,如曾经为盗后归顺官府的的刘灵,虽有满身武艺,却苦于报效无门,只好抚胸长叹:“天乎,何能乱也!”卷86这些寒门庶族士借助诸王对皇位的觊觎之心,通过打破政权的正常秩序与选任制度开始其自身的上升之路,为变乱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可见,吴楚七国之乱的根源在于汉初诸侯王国过大的势力,同时宽松的经济制度、职官制度,便于王国积蓄力量,本是拱卫政权的设置变成了叛乱的因子;而八王之乱则不同,西晋的同姓王只是以郡为国,至多不过数千人的军队,晋武帝平吴后,还取消了州郡武备,但由于侯王位高权重,且武帝平吴后出镇的藩王,率中央所属军队督镇一方,成了该地区的最高统治者,有如后世唐代的藩镇割据,再加上寒门庶族为了博得出身而推波助澜,叛乱一触即发。三、西汉、西晋分封制的结构和人员配置汉朝是有史以来第一个由平民所创造的功业。汉朝创始之祖刘邦不过前朝一介亭长,他的班子成员均出身市井微民。有前朝官职在身的萧何和曹参不过沛县县丞和典史罢了。手下的宿将三教九流各样人等具有,完全是布衣卿相格局。前朝世代相传绵延千年的贵族被全部摧毁。刘氏政权在确立后全无经验可依,前朝施行郡县制两世而亡,汉朝中央集团在“盖人情习见前世封建故事,不得遽而易之矣”和不自信的焦虑综合作用下施行以诸侯王国藩屏政权,并立“白马之盟”形成“王同姓以镇天下”的局面。这些政策都是新兴的刘氏统治集团对于初掌政权不稳时局的权益之计,还有对秦朝废诸侯兴郡县的矫枉过正。随着国力的恢复,人民的修养生息,中央与诸侯王国的矛盾立显。晋朝建立是伴随着血雨腥风的杀戮,从司马氏为了篡夺曹魏政权,发动政变,残杀曹爽集团起到司马炎代曹止,司马氏在世家大族的帮助下不断地血腥残杀曹魏集团的人物,动辄夷三族,几将曹氏血脉杀尽。司马炎在称帝之初就极度的缺乏安全感,为了能稳定统治,使曹氏的悲惨命运不再降临到司马氏身上,他对宗室子弟实行分封以藩屏政权,维系统治。西晋的分封与汉初同等原因,都是为了在王朝初立时期增进安全感,巩固统治基础,随着统治势力的不断加深,王国与中央的矛盾超出外来威胁必将上升成为主要矛盾。总之,分封制度是必须不断维系着的平衡关系。西汉、西晋的分封制较周代分封制,只是形似而神迥异。周代的分封有宗法制作为思想基础,有井田制作为经济基础才能维系数百年。至春秋之后,井田制、宗法制相继废止。继而礼崩乐坏,季氏以鲁国大夫的身份即可享用天子的“八佾之舞”,从而使孔子发出“是可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