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七单元第14课故都的秋荷塘月色课件部编版必修上册_第1页
2023-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七单元第14课故都的秋荷塘月色课件部编版必修上册_第2页
2023-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七单元第14课故都的秋荷塘月色课件部编版必修上册_第3页
2023-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七单元第14课故都的秋荷塘月色课件部编版必修上册_第4页
2023-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七单元第14课故都的秋荷塘月色课件部编版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文学阅读与写作

14

故都的秋

*荷塘月色

1.欣赏作者描绘的景色,领悟情景交融的手法,提高鉴赏能力。2.结合具体语句,鉴赏文章的语言,体会生动形象的语言艺术。3.品味写景抒情散文的美,提高审美鉴赏能力。任务一文本知识解读一、走近作者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1913年9月到日本留学,次年7月考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医科部,后来弃医从文。1921年6月,成为创造社发起人之一,担任《创造季刊》创刊号的主编。1945年9月17日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于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追认郁达夫为革命烈士。

著有《达夫全集》七卷、《达夫日记集》等。代表作有《沉沦》《故都的秋》等。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现代著名散文家、学者。原任清华大学教授,抗日战争期间转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晚年积极参加反帝民主运动。

他的散文结构严谨,笔触细致,无论写景还是抒情,均能通过细密观察或深入体味,委婉地表现出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抒发自己的真挚感情。主要作品有《毁灭》《踪迹》《背影》《欧游杂记》《伦敦杂记》等。二、探究背景

1926年6月,郁达夫之子龙儿在北平(今北京)病逝,这时,北平在19世纪末卷起的历史风云中越来越显得衰老颓败。小家与大国,两层感情的潮水浸过心灵的堤岸,留下的都是悲伤的印记。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1933年4月,郁达夫由上海迁居杭州。1934年7月,郁达夫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故都的秋》创作于1934年8月17日。当时,郁达夫到达北平仅仅4天的时间。郁达夫是浙江人,在到达北平之后,对故乡有着深深的眷恋。在他的心里,对于秋天悲凉的感受实质上是对人生的感受。

《荷塘月色》作于1927年7月,正值国民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中国大地。这时,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处于一片黑暗之中。朱自清作为“大时代中一名小卒”,一直在呐喊和斗争,但是在“四一二”政变之后,却从斗争的“十字街头”,钻进古典文学的“象牙之塔”。他感到既做不到投笔从戎,拿起枪来革命,又始终平息不了对黑暗现实产生的不满与憎恶,因而对生活感到惶惑矛盾,内心是抑郁的,是始终无法平静的,于是写下了这篇文章。这篇散文通过对冷清的月夜下荷塘景色的描写,流露出作者想寻找安宁但又不可得,幻想超脱现实但又无法超脱的复杂心情,这正是那个黑暗的时代在作者心灵上的折射。三、结构脉络

故都的秋秋色芦花、柳影、夜月、碧空蓝朵、槐蕊、青布、秋枣秋声虫唱、钟声、鸽声、蝉声风声、雨声、人声清静悲凉

荷塘月色交代去荷塘的原因以及去荷塘时的心情(第一至三段)描写月色与荷塘的朦胧景色(第四至六段)心里不宁静自由的人月色下的荷塘荷塘中的月色荷塘四周的景色淡淡的喜悦与忧愁想起江南采莲风景,回家(第七至十段)思乡之情三、拓展知识

根据下面的示例,搜集与本课有关的知识。

平声和仄声,泛指诗文的韵律。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在古代,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声,剩下的是平声。你搜集的内容:任务二基础知识积累自查工具书,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

一、识记字音潭柘寺()一椽()

驯鸽()潜意识()颓废() 点缀()蓊郁() 踱着() 袅娜()霎时() 弥望() 渺茫()斑驳()()zhèchuánxùnqiántuízhuìwěngduóniǎoshàmímiǎobānbó··············三、词语积累1.幽远·悠远辨析幽远:深远;远而幽静。悠远:离现在时间长;距离远。填空①此诗意境

,传递出了诗人对漓江山水的热爱。②我们的思绪随着诗人优美的语言回到了

的童年。二、辨识字形(tí)

唱(dì)真(dì)瓜熟

落(diān)

量(diǎn)

脚(diàn)

记啼谛蒂掂踮惦—幽远悠远3.不能自已:

。4.没精打采:

。5.蓊蓊郁郁:

。辨析消受:(1)享受;受用(多用于否定式)。(2)忍受;禁受享受:物质上或精神上得到满足填空①家长对孩子的厚爱,仅仅是家长的意志,孩子未必

得起②听音乐是一种

,使人更快乐2.消受·享受消受享受形容不高兴,不振作形容树木茂盛的样子自己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1.朗读《故都的秋》,仿照下面的示例,通过段首句归纳文章描绘的故都之秋的其他画面,品味其中的关键语句,分析它们是如何表现故都之秋“清、静、悲凉”的特点的。画面语句(意境)品析秋院“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这是环境的宁静),“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这是心的宁静),“一椽破屋”“破壁腰”(这是环境的悲凉)画面语句(意境)品析秋槐“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这是环境的宁静,也是心的宁静)。“扫街的在树影下……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这里有环境的悲凉,也有心的悲凉)秋蝉“秋蝉的衰弱的残声”“这嘶叫的秋蝉……”(这本身就是一种悲凉)秋雨“息列索落”“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都市闲人的对答(这里有环境的宁静,也有情和境的悲凉)秋枣秋天的枣子颗儿“淡绿微黄”(也是一种清、静的淡色)2.朗读《荷塘月色》,仿照下面的示例,找出文中写到的其他景物并分析这些景物的特点及表现的情感。景物特点情感心理小煤屑路幽僻、寂寞心里颇不宁静荷塘四面的树木没有月光的晚上,路上阴森森的荷叶繁密,出水高,亭亭玉立淡淡的月光下,“像超出了平常的己”,“便觉是个自由的人”;面对自然美景,有淡淡的喜悦荷花姿态各异,尽显秀色荷香随风飘荡,不绝如缕荷波疾如闪电月光清幽,如流水青雾薄如轻纱云淡淡的树影奇形异状,如画如乐景物特点情感心理树缝灯光没精打采发出“我什么也没有”的慨叹;惦念江南,欲超脱而不可得蛙叫蝉鸣最为热闹

3.这两篇文章在写景抒情上有何共同点?

答案:都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故都的秋》借故都“清、静、悲凉”的景色表达自己内心的悲凉之情和对故都的秋天的喜爱之情。《荷塘月色》借月下荷塘美丽的景色表现自己淡淡的哀愁、淡淡的喜悦。续

表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理水(节选)鲁迅当两位大员回到京都的时候,别的考察员也大抵陆续回来了,只有禹还在外。他们在家里休息了几天,水利局的同事们就在局里大排筵宴,替他们接风。这一天真是车水马龙,不到黄昏时候,主客就全都到齐了,院子里却已经点起庭燎来,鼎中的牛肉香,一直透到门外虎贲的鼻子跟前,大家就一齐咽口水。酒过三巡,大员们就讲了一些水乡沿途的风景,芦花似雪,泥水如金,黄鳝膏腴,青苔滑溜等等。微醺之后,才取出大家采集了来的民食来,都装着细巧的木匣子,盖上写着文字,有的是伏羲八卦体,有的是仓颉鬼哭体,大家就先来赏鉴这些字,争论得几乎打架之后,才决定以写着“国泰民安”的一块为第一,因为不但文字质朴难识,有上古淳厚之风,而且立言也很得体,可以宣付史馆的。局外面也起了一阵喧嚷。一群乞丐似的大汉,面目黧黑,衣服破旧,竟冲破了断绝交通的界线,闯到局里来了。卫兵们大喝一声,连忙左右交叉了明晃晃的戈,挡住他们的去路。

“什么?——看明白!”当头是一条瘦长的莽汉,粗手粗脚的,怔了一下,大声说。卫兵们在昏黄中定睛一看,就恭恭敬敬的立正,举戈,放他们进去了。局里的大厅上发生了扰乱。大家一望见一群莽汉们奔来,纷纷都想躲避,但看不见耀眼的兵器,就又硬着头皮,定睛去看。头一个虽然面貌黑瘦,但从神情上,也就认识他正是禹;其余的自然是他的随员。这一吓,把大家的酒意都吓退了,沙沙的一阵衣裳声,立刻都退在下面。禹便一径跨到席上,并不屈膝而坐,却伸开了两脚,把大脚底对着大员们,又不穿袜子,满脚底都是栗子一般的老茧。随员们就分坐在他的左右。“大人是今天回京的?”一位大胆的属员,膝行而前了一点,恭敬的问。“你们坐近一点来!”禹不答他的询问,只对大家说。“查的怎么样?”大员们一面膝行而前,一面面面相觑,列坐在残筵的下面,看见咬过的松皮饼和啃光的牛骨头。非常不自在——却又不敢叫膳夫来收去。“禀大人,”一位大员终于说。“倒还像个样子——印象甚佳。松皮水草,出产不少;饮料呢,那可丰富得很。百姓都很老实,他们是过惯了的。”“卑职可是已经拟好了募捐的计划,”又一位大员说。“准备开一个奇异食品展览会,另请女隗小姐来做时装表演,来看的可以多一点。”“这很好。”禹说着,向他弯一弯腰。“不过第一要紧的是赶快派一批大木筏去,把学者们接上高原来。”第三位大员说,“学者们有一个公呈在这里,他们以为文化是一国的命脉,学者是文化的灵魂,只要文化存在,华夏也就存在,别的一切,倒还在其次……”“他们以为华夏的人口太多了,”第一位大员道,“减少一些倒也是致太平之道。况且那些不过是愚民,那喜怒哀乐,也决没有智者所推想的那么精微的。……”“放他妈的屁!”禹心里想,但嘴上却大声的说道:“我经过查考,知道先前的方法:‘湮’,确是错误了。以后应该用‘导’!不知道诸位的意见怎么样?”

静得好像坟山;大员们的脸上也显出死色,许多人还觉得自己生了病,明天恐怕要请病假了。“这是蚩尤的法子!”一个勇敢的青年官员悄悄的愤激着。

“卑职的愚见,窃以为大人是似乎应该收回成命的。”一位白须白发的大员,这时觉得天下兴亡,系在他的嘴上了,便把心一横,置死生于度外,坚决的抗议道:“湮是老大人的成法。‘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老大人升天还不到三年。”禹一声也不响。

“况且老大人化过多少心力呢。借了上天的息壤,来湮洪水,虽然触了上天的恼怒,洪水的深度可也浅了一点了。这似乎还是照例的治下去。”另一位花白须发的大员说,他是禹的母舅的干儿子。

禹一声也不响。“我看大人还不如‘干父之蛊’,”一位胖大官员看得禹不作声,以为他就要折服了,便带些轻薄的大声说,不过脸上还流出着一层油汗。“照着家法,挽回家声。大人大约未必知道人们在怎么讲说老大人罢……”

“要而言之,‘湮’是世界上已有定评的好法子,”白须发的老官恐怕胖子闹出岔子来,就抢着说道,“别的种种,所谓‘摩登’者也,昔者蚩尤氏就坏在这一点上。”

禹微微一笑:“我知道的。有人说我的爸爸变了黄熊,也有人说他变了三足鳖,也有人说我在求名,图利。说就是了。我要说的是我查了山泽的情形,征了百姓的意见,已经看透实情,打定主意,无论如何,非‘导’不可!这些同事,也都和我同意的。”

他举手向两旁一指。白须发的,花须发的,小白脸的,胖而流着油汗的,胖而不流油汗的官员们,跟着他的指头看过去,只见一排黑瘦的乞丐似的东西,不动,不言,不笑,像铁铸的一样。

(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中,洪灾中的民间疾苦被筵宴上大啖酒肉的大员们转化为“水乡沿途的风景”等谈资,这不仅是讽刺,更表达了忧愤。B.鲁迅善以细节传神,文中写胖大官员脸上“流出着一层油汗”,与写

祥林嫂“眼珠间或一轮”一样,都是以外在细节刻画人物内在特征。C.针对禹提出的“导”的治水方法,众大员软硬兼施,口口声声“老大

人”,是以所谓“孝”给禹施压,实质上还是反对禹的变革。D.文中有意使用“水利局”“时装表演”“摩登”等现代词语,以游

戏笔墨颠覆了“大禹治水”的严肃性与真实性,从而传达出历史的

虚无感。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考查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学科素养。文中使用的“水利局”“时装表演”“摩登”等词语,重在显示这篇文章的现实讽刺意义,而不是传达历史的虚无感。

答案:D

2.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的。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形象和分析表现手法的能力,考查审美鉴赏与创造、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学科素养。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中国的脊梁”指的是谁。从小说内容来看,应指禹和他的随员。题目中“如何具体塑造”则提示了答题方向——结合文章分析刻画人物的手法。所以,可在原文中勾画出对禹和随员进行描写的文字,从中总结手法。另外,还要明白对次要人物的描写也是为了衬托主要人物的,所以还要看对众官员的描写,从中总结手法。

答案:①形象描写。将禹及其随员描写为“乞丐似的大汉”,写出艰苦卓绝的实干家形象。②言行描写。文中的禹坚毅寡言,一旦说话,则刚直有力。③对比手法。始终在同众大员的对比中塑造禹及其随员。从而凸显其“中国的脊梁”形象。

3.《理水》是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一篇,请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作品文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考查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学科素养。解答此题,首先需要理解题意。题目要求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简析文本的基本特征,也就是说要答出:文中怎样体现了“故事”?哪些地方体现了“新编”?梳理小说内容可知:说是“故事”,是因为小说中讲的大禹治水的事是历史事件,是典籍中记载的;“新编”则是说,作者在讲述时用的是现代的表达方式,且是创新的。另外,还要结合小说主旨对“故事新编”这种形式进行思考,挖掘深刻意蕴。

答案:①大禹治水的“故事”本身于史有据,作品查考典籍博采文献,富有历史韵味;②“新编”表现为新的历史讲述方法,如细节虚构、现代语词掺入、杂文笔法使用,作品充满想象力及创造性;③对“故事”进行“新编”,着眼于对历史与现实均作出观照,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分析对比、衬托手法的作用”题型的一般答题方法

第一步,读懂原文,了解文章中截然相反而形成鲜明对照的双方。

第二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主旨,分析作者运用对比手法要突出强调的内容是什么。

第三步,按照以下格式答题:“……与……形成对比,凸显了……”或“将……和……加以比较,突出表现了……”。一、美文赏析梦里荷塘心香一瓣

中学时读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总觉得那荷塘、那月色、那蛙声于我“心有戚戚焉”——竟是那般熟悉和亲切,那般依恋不舍和刻骨铭心,像早就纠结在心底的一个乡思的结,只要轻轻一碰,酽酽的乡思便会泼洒出满怀意绪——故乡的荷塘与此一般无二。

老家村口有条小河,河中有荷,占据着三分之二的水面。七月刚一探头,塘内便被阔大的荷叶挤满了,河面一时拥挤起来,“贴水初翻紫玉团,忽惊矗立傍阑干。瑶池七日来青鸟,玉鉴孤奁舞翠鸾”。翠绿的家族汲取日月精华,拓展着生存的空间,彰显着生命的顽强与绰约。微风掠过塘面,田田的荷叶宛若芭蕾舞女,在诗一般的旋律中起舞弄清影……

八月一到,荷塘便愈加热闹起来,水面上荷叶积叠,拥拥挤挤,密不透风。荷叶丛中,镶嵌着一朵朵鲜艳夺目的荷花,粉的,白的,粉红的,一朵朵妖艳多姿,竞相绽蕊。花间莲蓬挣脱出来,摇着胖胖的莲盘,“出浴亭亭媚,凌波步步妍”,令人欣喜,让人陶然!这时节,下塘中随意掐一朵荷花,回家插在水瓶里,那花就可以持续开放一周时间,屋里屋外便散溢着奇异的芳香。如果水性好,还可以下塘采莲。将肥硕的莲蓬连柄儿掐下,剥开翡翠玉卵似的莲子,便露出洁白的莲米,放进口中,甘甜怡人。采莲时,顺着肥嫩的藕簪踩下去,还可采到莲藕和河蚌,莲藕如象牙似玉臂,生食热炒均可;蚌肉焯熟切丝,炒食做馅均可,两者均是无上的美味。

荷塘最富诗意之时当数夏夜。白天的荷塘像集市一样充满了喧闹,月上中天,这里便成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静谧而安详,弥漫着神秘色彩:塘边的垂柳窈窕多姿,似浣纱的仕女;月光柔柔地泻在荷叶

上,依稀薄雾浮在水面上。塘中,蛙声渐次响起,高亢而清越的旋律传出很远。荷叶静静的,如淑女的双眸;不甘寂寞的萤火虫眨着惺忪的睡眼在叶间呼朋唤友。蒙蒙月色中,送来了荷的幽幽清香,丝丝缕缕,宛若一首优美的小提琴曲,让人迷失陶醉;还似一首绮丽缠绵的情诗,让人怦然心动;宛若一阕醍醐灌顶的偈语,让人顿然彻悟;还似一剂灵丹妙药,让人醒目清心。若是有幸,还会听到村落里传出的横笛,曲折悠扬,为这宁静的夏夜平添了一丝清幽的意境:皓月当空,荷塘迷离,笛音缥缈,人醉画中……

时光荏苒,物事远逝,而离家多年后,唯有这片荷塘犹驻心间。每当夜幕降临之际,脑海里便会浮现出荷塘“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的水墨境界,那苍翠如盖的荷叶、香远益清的荷花、洁白粗壮的莲藕、青翠精巧的菱角、肥硕笨拙的河蚌……一股脑儿地向我走来,将胸中的暑气一扫而空,人与夜俱变得澄澈起来,我情不自禁地吟出了那脍炙人口、清香淡雅的千古绝唱:“一片秋云一点霞,十分荷叶五分花。湖边不用关门睡,夜夜凉风香满家。”

(摘自《池州日报》,有删改)品读提示

文章借物抒情,把对故乡的思念寄托于对荷塘的回忆,变抽象为具象,使情思具体化。在对故乡荷塘的回忆中,按照节令写荷塘之美,景物多变而又条理清晰,既有白天荷塘的热闹,又有夜晚荷塘的宁静清幽,多角度、多视角地展现了故乡的风物人情。另外,文章的语言也很有特色,长短句的使用、诗文的引用增加了文章的华美之感。

二、素材积累

在我国,秋天作为一个特殊的季节,曾给羁旅行人带来无尽的乡思,也给善感的“秋士”带来无限的感伤。它以其独有的自然魅力,让人睹景断肠。

●在《故都的秋》中,郁达夫用饱含深情的笔触描绘了故都北平的秋天,表达了对故都的殷殷思念。如他写“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对北国之秋的深厚之情跃然纸上。他还选择了具有代表性和富有特色的秋花、秋草、秋蝉、秋雨、秋实等景物,对故都之秋进行了烘托,那清静且悲凉的情韵、含蓄且坚忍的品格,自然而然地拨动了思念的心弦。“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虽然“色彩不浓,回味不永”,但哪一点不流露出赤子对故国家园的依恋,不流露出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颂扬?

●秋,这是一个引人生“愁”的字眼,不记得是谁一语道破了“愁”的天机,于是,在中国自古至今的诗文中,就有了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的惆怅,有了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的落寞,有了范仲淹“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无奈,有了马致远“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感喟,有了秋瑾“秋风秋雨愁煞人”的怅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