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对标管理的演变与发展对标管理切莫东施效颦_第1页
企业对标管理的演变与发展对标管理切莫东施效颦_第2页
企业对标管理的演变与发展对标管理切莫东施效颦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对标管理的演变与发展对标管理切莫东施效颦

标准管理,也称为标准管理,是指由组织选择一个或多个成绩优异的组织作为参考,并根据不同运营指标的比较、分析和评估,学习先进经验,改进自身,超越标准。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企业发现日本企业的产品品质、性能、成本均优于自己,于是开展以产品比较为核心的对标活动。施乐公司于1976年为应付日本企业的竞争开始对标,并于1979年正式提出benchmark的概念。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企业普遍认识到简单的模仿和学习只能使产品和服务同质化,使企业陷入同质化竞争。为此,他们开始通过跨行业学习,寻求突破之道。其中以美孚石油为代表,成立了速度、微笑和安抚三个小组,分别以潘斯克(F1加油服务机构)、丽嘉-卡尔顿酒店(全美最温馨的酒店)、家庭仓库公司(全美公认的回头客大王)为标杆,学习他们的理念和方法,并在实施改进方案后,年收入提升10%(60多亿美元)。此外,企业外部的投资人经常使用对标的方法,通过定期不定期的对目标企业的关键指标进行对比,回答“该公司是否值得投资?”或“谁更值得投资”的问题。因此,很多企业为了讨好投资人投资,也会主动实行对标管理。目前,对标管理还包括选择公司内部标杆,通过对比自身不同时期的表现,实现不断超越自己、追求优秀业绩的良性循环。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标管理在企业界被广泛应用,被认为是改善企业经营绩效、提高竞争力最有用的管理工具之一,与企业再造、战略联盟并称为三大管理方法。对标管理的逻辑是“别人能行,为什么我们不行?”,本质是一种面向实践、面向过程的管理方式,基本思想是系统优化和持续改进。体现了学习型组织和追求竞争优势的管理特性。成功的对标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标杆的有效选择;二是有效的对标分析及组织改进。标杆的选择由对标的目的和内容决定。只有正确地选择标杆,才能找到关键问题和关键经验,对改善自身才有帮助。对于企业对标而言,标杆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标杆企业,二是具体指标。除了内部对标外,现在比较常用的外部标杆企业至少有3类。竞争标杆:最直接的标杆就是竞争对手,因为两者有着相似的产品和市场,可比性较强;行业标杆:处于同一行业但不在一个市场的企业;区位标杆,针对某些功能和程序,在某一区域内跨行业选择企业。标杆企业的多样性导致了解释对标结果的复杂性,而且往往由于没有选择恰当的标杆企业,导致对标无意义。例如,盲目追求向最优秀的企业看齐,却忽视了企业不同的核心竞争力,对标的结果是“东施效颦”,丧失了自身发展的特色,陷入同质化竞争。具体指标可分为通用指标、行业指标和特定指标。通用指标是指企业普遍使用的衡量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指标,例如偿债能力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产权比率;营运能力指标,包括应收帐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盈利能力指标,包括营业利润率、资本金利润率、销售利税率(营业收入利税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总/净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总额;发展能力指标,包括营业收入增长率、资本保值增值率、总资产增长率和营业利润增长率。行业指标则是反映行业特点的生产运营绩效指标,例如石油行业上游开采企业的探明储量、储量替代率、采收率、产量、单井产量、储采比、人均利润率、设备日费率等;下游炼化企业的一次加工能力、乙烯生产能力等。特定指标则是针对某一类业务或某一程序的关键指标,例如销售业务的市场占有率、科研业务的研发投入和成果转化率、跨国业务的跨国指数、应急业务的反应时间等等。然而,某些特定对标服务的对象尚没有明确的指标体系。例如,对于百年老店、国际一流公司、国际化经营之类的概念,目前还没有公认的、有效的指标给以评定,对于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等“软环境”也缺乏具体指标,这都给企业的对标管理带来了极大难度。很多企业过分关注指标的赶超,却忽略了一点,同样的指标表现,背后的支持因素却未必相同。如果一味做表面文章,即便在指标上做到了赶超,往往也只是短期的效果,而且忽视了真正的深层次的制度层面、人的层面的改善,无益于长期的发展。新中国大跃进时期的奋斗口号是大炼钢铁、赶英超美,结果费了好大的代价,实现了指标上的赶超,结果又如何呢?对标管理,对于企业和国家是一回事。当前国内企业界高度重视成本控制和全成本管理,普遍在降本上下大力气。从道理上讲这并没有错,但是在实践中,很多降本的效果是成本指标达到了,代价却是长期发展能力的弱化。例如,有些企业为了节省原材料成本而偷工减料,自毁长城;有些企业为了保持低成本优势,在各种成本普遍上涨、无法压低原材料成本的大环境下,压低人力成本,结果失了人心,劳动效率降低;还有些企业降低管理成本的同时降低了管理效率,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因此,在企业为在指标上赶超标杆而欣喜之余,不妨重新审视一下,从长期来看,是否真的加强了企业的竞争力。对标管理在实践中还会遇到各种问题。例如,对标之后,是否所有落后的指标都要“赶超”?当然,如果能在经济可行的约束下全面赶超,那是最好不过的。但是一般而言,要全指标赶超一个优秀企业(往往是竞争对手或行业/市场领头羊)是非常困难或代价极大的。只要符合自身竞争优势的指标实现赶超,就可以认为对标管理是有效的。那么,在对标之前,企业首先应该明确自身的竞争优势是什么、由哪些指标来体现。也有一种做法,企业通过对标寻找自身的竞争力,但如果无法理解指标背后的诸多形成因素,这样的结果可能是舍本逐末,误判竞争力。因此,对标发现差距后,需要配以科学的分析,找到问题的根源,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并落实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实践中,才能真正实现对标管理的意义。虽然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办法总比问题多,但是在实践中,知道问题未必就能在规定时间内拿出解决方案,有了理论上的解决方案无法有效实施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综上所述,对标管理本身只是一个方法框架,是以指标对比、找到差距为基础—这种差距必须是对企业竞争力产生决定性作用的,并使用具体可行的手段弥补差距,这种手段不应仅仅致力于指标数据的改善,更应该是组织内部体制机制的改善。但是,找差距也好,弥补差距也好,这不是一般我们所说的管理工作的内容吗?没有对标管理,难道这些工作就不做了、就没法做了?所以,对标管理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管理方法,不必动辄拿对标说事,尤其是对标管理的局限性颇多,处理不当则会使对标失去意义。深入分析企业内部体制机制,提出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