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赤壁市茶产业发展对策研究_第1页
农业-赤壁市茶产业发展对策研究_第2页
农业-赤壁市茶产业发展对策研究_第3页
农业-赤壁市茶产业发展对策研究_第4页
农业-赤壁市茶产业发展对策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绪论1.1研究背景作为最早的茶叶产地,从种植到采摘,以及后续所有相关工序,最后到冲泡饮用等所有相关程序都在随着历史的推移,而不断发展并最终形成了一套相对独立并且完整的体系。在卷入近代世界贸易体系后,产销区社会环境和市场秩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目前,科技的发展给这一古老产业注入了勃勃生机。在科技的推动下,我国对于茶叶的种植已经摆脱了区域的限制,并使得该行业的涵盖内容等都在不断扩张,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利益,甚至有的地区已经将其作为主要经济来源,而这也造成此行业对于区域性经济的影响在不断加大。茶业经济、茶文化也就成了学术界热门的研究课题。赤壁市快速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茶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开展茶产品精深加工,延长茶产业链,2017年赤壁茶产业全产业链产值高达33亿元。赤壁对茶产业进行转型升级,一手抓传统茶的工艺和技术继承,搞好传统边销茶?什么含义,要能够解释清楚、收藏砖茶、精深加工的原料砖茶的生产;一手抓以“三个面向”为核心的产品创新,即“面向消费者、面向市场、面向未来”,开发出“功能化、便捷化、时尚化、多样化”等四化产品,使赤壁青砖茶、赤壁米砖茶由单一的喝,变成“吃、喝、用、玩”,全面开发青(米)砖茶的保健应用属性、收藏升值的金融属性、生活属性和材料属性。目前,赤壁茶产业在积极试制在食品、茶饮料、茶保健品等领域,开发适应不同市场需求的功能型、便捷型、时尚型高端砖茶产品。此外,为加强青砖茶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赤壁出台了《茶叶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办法,大力发展高品质低氟良种有机茶园、推行减肥减药、绿色防控和加工水洗不落地技术。同时,在赤壁市新建千吨高品质砖茶原料初制发酵“三化”同步加工示范中心,通过清洁化、自动化、一体化生产模式推广,实现企业提质增效目标,实现产业结构优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赤壁茶产业将以市场为导向,通过精准定位消费群体,研发创新适合消费者需求的新产品,重视种植的生态性,建立起一条涵盖所有关键环节的产业链,推进茶与食品、饮料、保健、日化、纺织等多领域融合发展,推动农业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重构和优化升级。本文从赤壁市茶产产业角度出发,通过分析经济发展概况、茶产业经济发展的动因、比较优势、发展成效以及发展评估等角度出发,提出目前赤壁茶产业的发展劣势因素主要包括赤壁茶产业的经营结构、产业协同效率低下、生产工艺不规范以及茶衍生产品不突出等等问题,并且通过运用SWOT分析,进一步的分析出赤壁茶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为赤壁当地政府在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引导和新型发展政策下,积极做好赤壁市转型升级茶产业崛起提出实质性建议。?什么含义,要能够解释清楚1.2研究目的与意义本研究目的之一是解决赤壁市“三农”问题、发挥赤壁市茶产业的优势是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能够给赤壁农民带来增收致富的机遇。目的之二是着眼于赤壁市茶产业良好发展前景的同时,也要对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策略进行深入探讨。本文以赤壁茶产业发展研究为论文选题,以赤壁茶产业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实地访谈为调研方法,运用SWOT产业分析模型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为赤壁市茶产业发展提供一些建设性的对策和建议。本研究有以下两个方面意义:首先,为该行业在赤壁能够长期稳定的发展寻求科学有效的方案,对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建议,并为其迅速发展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措施。其次,从此行业在赤壁发展实际出发,构建赤壁茶产业的区位商模型和SWOT矩阵分析,提出适合赤壁市发展的建议,为赤壁市地方政府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依据。1.3国内外茶产业发展文献综述1.3.1国外关于茶产业的研究现状国外在对于茶产业的相关研究方面思想起源比较早,对茶产业的研究工作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在工业革命之后,就开始了系统研究,工作相对比较完善。国外的茶产业的研究现状主要分为茶产业的贸易环境研究、茶产业的生产环境研究以及茶产业贸易模式研究三个方面。(1)国外茶产业贸易环境研究国外茶产业的贸易环境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主流的观点,AnneTallontire(2001)对于处于产业链不同环节的企业所需要面临的风险进行了深入调研。其研究指出,该产业的产业链具有着其他含有所不具备的特性,其同传统行业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同时其进行交易的系统等方面在构成上比较复杂,并且很难对其实施有效的管理和监督。这种监管力度不足的现象,导致了相关企业的权益得不到有效的法律保障,再加上如今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并且具有多变性,上述情况均导致企业的竞争力严重不足[1]。以可靠数据作为研究基础,世界粮农组织FAO(2006)认为全球的茶产业都会受到来自于相关国际标准大范围实施所带来的严重影响[2]。Elaine(2004)研究了茶产业经济链所涵盖的所有企业的实际状况以及其面临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方案[3]。该产业所处的综合环境是ICRA(2006)所选取的研究角度,并指出面对市场价格的波动,企业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应对,例如采取合理方式在质量不变的前提下有效压缩生产成本等等[4]。Armstrong(2006)通过相关调研后指出,为了能够更好的打入国际市场,其所有加工环节都必须严格执行相关国际标准。想要达成这一要求,就必须要对生产设备等进行升级改造,而这无疑会对规模较小的企业造成极大的压力。为了有效解决这一矛盾,提高综合抗风险能力,小规模企业可以选择进行联合经营的模式[5]。(2)国外茶产业生产发展研究对于茶产业生产环境的研究,就目前的研究现状而言国外的茶产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以坦桑尼亚为例,针对其发展状况,JohnBaffes(2004)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指出了存在于其中的问题,具体包括进行相关生产的设备较为落后等等。此外,由于外部融资困难等原因,导致对于企业进行升级改造的资金到位困难,这些因素均会对实际生产规模产生制约,更不要说进行新产品等的研发工作,最终导致整个产业的发展滞后[6]。使用相应的经济模型进行研究是J.M.Wolgin(1975)所选取的研究切入点,通过研究其指出经营风险对于相关决策有着十分显著的影响,所以如何有效的对风险进行规避是这些企业管理者所面临的首要问题[7]。对不同规模的茶园采取不同的发展模式,是Mamati(2004)在研究后提出的观点。同时,其还认为,对于相关企业等的具体经营状况应该引起当地政府足够的重视,并且应适当的予以政策上的帮扶[8]。印度茶产业的在发展中所具备的特性是苏祝成(2001)所研究的主要内容。其研究表明,印度是采取大规模种植模式,并会自行组织进行采摘等工作,并自主对茶叶进行深加工等[9]。(3)国外茶产业链的研究斯里兰卡的茶产业发展也可以作为一种借鉴,Herath(2007)进行分析后分析,从1951到2005年这50多年间,斯里兰卡政府收集了在茶叶种植过程中不确定的数据,并进行处理,以控制成本这一方面着手,不断改善分散茶农及其它茶农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他们产品在市场的占有率,也提高了茶农们的生产积极性[10]。Estimation(2007)有相关的数据证实,茶叶是斯里兰卡主要的贸易商品,斯里兰卡国家有近七分之一的人口从事着与茶叶相关的工作。并且近些年来从事茶叶相关工作的人群还在增加。但是近些年来劳动力的成本出现了上涨,倾向面临贬值。斯里兰卡国家的茶产业遇到了挑战,也影响也自身的经济发展。[11](4)国外茶叶价格因素分析越南的茶产业发展也进入的一种瓶颈,Nguyen(2009)对越南的茶产业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发现如果茶商品的生产一方与种植一方进行的是非协作交易,成品茶的价格影响了茶鲜叶的市场售价,如果是茶制品的生产方属于国有企业性质,那么它就会提升茶叶的价格,最后导致的局面就是茶价格出现升高。[12]1.3.2国内关于茶产业的研究现状国内对于茶产业的发展起源于上个世纪70年代。国内研究茶产业化遇到的挑战与机遇时,对于茶产业进行了规范化的表达,它将茶产业进行了以下的定义:以市场的发展为指导,将茶叶的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规范化管理,形成产业链,将生产、销售、贸易等进行一体化管理,形成共同承担利益与风险的经济机制,将规模较小、不集中的生产方式进行整合,并且不断地对资源进行优化,便于进一步地发挥规模效应。不少专家学者将不同地区的茶产量与价值进行了数据分析,指出了当前茶产业发展先进的地区内面临着的挑战,这些地区同样需要在提升品牌优势、不断提升产业效率及绿色种植等多个方面进行改善。(1)国内茶产业产业结构和相关政策的研究国内对于茶产业的分析主要在产业的结构与发展。研究人员苏京景(2013)对陕西省的茶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优势与不足,当前面临的市场与机遇,他认为可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不断加大科技的应用深度与广度,提升茶叶的品牌形象,不断提升在中低端市场的竞争力[14]。陈建德(2012)主张岳西县应当重视茶产业的产业结构调整,要尽快从过去的单一、粗放发展模式转换到注重质量与品牌的集约型发展。他认为未来岳西县的茶业应当以市场发展为导向,加强茶产品的精加工,并且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品牌形象,提升市场调研能力等,从而促进茶产业的长远发展[15]。唐健(2012)介绍了当前的闽侯县的茶业发展水平,对于茉莉花茶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策略,比如加强自身的地域特色的利用,进行规模化管理,提升整个产业市场管理水平,要在茶产业之间的合作、茶产业与文化产业的结合等方面进行更多的探索与实践。涂维亮(2009)首先分析了闽东茶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他认为较好的应对方式就是不断挖掘自身的地域优势,形成具有现代化企业管理与规模的闽东茶业集团,促进闽东茶业的发展[18];林艺珊(2010)分析了闽南茶业的发展现状,比如当前的技术应用现状、市场管理、产业特点等,它指出当前闽南茶业可以加快产业调整的步伐,加强自身的品牌建设,提升产品的质量并从文化产业的角度来综合发展茶产业[19]。郭亚峰(2010)主要以赤壁的茶产业进行了研究与分析,他指了未来赤壁茶产业的发展方向主要应当以市场作为导向,提升管理水平与质量,不断加强创新,特别是新技术的应用,对服务体系进行梳理与改善,提升生产效率,发挥品牌形象,来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促进茶产业未来的发展[20]。对于国家政策影响下的茶产业现状研究,李靖(2011)认为,我国茶产业的发展布局渐向中西部转移,在扩大茶园发展规模同时,应减少一些杂牌子、小牌子;并且对茶园面积的增长过快进行抑制,更好的提高产量,首先加工过程中要严格。而在市场上就需要有严格的规则制度,绝对不能虚假销售[16]。曹淑(2002)华提出要想扩大茶叶的生产规模就要增加茶叶的产量,并且茶叶的销售要把茶叶进行企业化;而在生产过程中要对出现的问题进行预计以及了解等,这样才能更多的创造收益。李道和(2008)认为在国外的产业发展速度远高于国内,而且我们之间的差距已经变得很小了,因此他做出了一些实际性的政策[25]。李晋中(2009)在研究中提出我国的茶叶产业存在着行业的领头效果不明显等问题的存在。[26]。(2)国内茶产业制品的制造和生产规模的研究孔玉屏(2006)对茶叶制品以及其生产等整个流程进行了分析,在研究以后就得到了茶叶的集约模式的发展方案,其中是按照了严格的绿色生产等规则。在茶叶交易扩大的途中要特别注意“道德危害”相类似的问题[23]。在浙江省农业厅提出了《浙江绿茶品牌战略研究》(2007)中对茶叶(绿茶)卫生的企业正面临的问题进行了透彻分析[24]。覃松林(2001)提出了茶叶发展中主要存在着经营想法的没有跟上社会经济的发展[27]。韦静峰(2008)在广西茶叶行业的生产以及经营进行了专业的研究得出在这个行业的领头企业是很少的,专业的茶叶生产也只是一些小规模的工厂。而这些小工厂一般都存在着生产设备老旧以及卫生环境不好等,这些种种原因都是让其在市场没有竞争力[28]。杨玲(2009)就以上的原因提出贵州茶叶的现状就是一个尴尬的情况,最大的问题就是种植面积缺乏,生产方法不够规范,所以产业自然就很小了,品牌就不能被人所知道,自然就不能占据市场[29]。蔡良绥(2003)提出种植密度要达到一定的密度才能形成一定的管理,无公害的技术也没有普及等,所以普遍存在茶树品种单一的现象[30]。(3)国内茶产业制品循环利用方面的研究蔡建明(2008)认为农户在经营茶叶的时候是一个主要的方式,但是在他们中间的文化程度不够,因此就使得安溪铁观音没有其应有的特点。宗庆波(2009)在探究赤壁茶产业的时候就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发现了茶树优良品种的选育工作不规范以及没有其所对应的的政府支持以及补贴等,因此最后出来的品种良品就很低[32]。池玉洲(2010)是从产业养殖的源头以及外界环境等问题出发进行了对茶叶质量以及安全等多种隐患出发思考问题的,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宁德市茶叶的质量[33]。产业集群下国内生产茶叶的研究方向,主要还是集中在茶产量市场和产业整合阶段。张翠香(2006)认为茶园的建设一定要按照生态茶园的类型进行,特别要注重“畜(禽)沼茶”的循环使用,同时要结合人工的复合体系,达到茶-果的方法,尽量达到环境以及经济发展共同进步的状况[49]。(4)国内茶产业制品功能定位方面的研究李进发(2008)在产业发展以及安溪茶业的现状进行研究的,在安溪有一个生态茶园,就以这个茶园的现状进行了研究讨论需要对优良茶树进行严格的培养,一定要完全抵制害虫的侵入,在后期对茶叶的加工更要有细致的把控以及搭建完善的产业过程[50]。姜爱芹(2009)以我国在2005年-2008年的有机茶的产量以及市场情况作为研究数据,整理出在目前的有机茶业的发展现状,首先是市场的确定以及产品的定位等再进行各方面的推广宣传,在这个过程中业详细的说明了我国茶业的发展计划[51]。(5)国内茶产业销售市场方面的研究游隆德(2011)在茶业的分析是从茶的培植出发的,在这个改变上带来的加工市场等上的经济效益等,同时还开展了茶业相关的旅游业,直接讲松阳县作为茶业的试验产业,在试验后的结果是在松阳县的茶业想要有更多的发展还是要扩大规模,在大数量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实现标准化以及生态功能等[52]。陈大海(2010)在现有的阮陵产业的生产中提出了以下观点:产业田地要进行机械化,新型方式的发展;同时茶园的生态平衡也值得注意,在形成茶业文化的时候要有一定的品牌计划,扩大市场,充实其中的技术问题[53]。陈辉(2010)是在进行屏山乡茶业的研究,其中包括了其茶业的条件以及现状等方面,最后得出了两种较为代表性的发展方式,首先是公司+基地+农户,其次是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然后就这两种方式提出其发展的策略[54]。(6)国内茶产业产业集群方面的研究茶产业的研究最近有很多专家学者在实证研究也有了很多的突破,丁勇(2009)对在我国的茶业的发展过程以及配套形式等进行了深度研究后,把培育以及推广茶品牌以及关联机制等进行了更深层次的研究[22]。方露娟(2010)首先对茶业进行了分类总结,再根据茶业的发展进行了分类,这样就直接明确的知道了在茶业升级的方向以及其具体的发展情况,这个茶业升级的措施是从政府管理以及产业发展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的。王庆(2010)从研究中表明我国产业想要更上层次的发展就需要三个转型以及四个升级,也就是说产品以及市场的转型和其品牌以及产品的升级等方面进行[56]。蔡烈伟(2010)认为产业文化的发展宣传方法以及其策略等[57]。谢芬(2005)是在茶文化以及品牌的效应关系进行探索,并且对茶文化与旅游合理结合提出了创新点[58]。杨江帆(2010)把茶文化的创意作为基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的营销方法以及宣传方式的改善等作为茶文化发展的主要路线。陈谦在茶文化的研究上是使用了信息经济学以及不对称的理论进行分析的,并实际提出对茶产业信息存在不对称的情况的解决方法[60]。段慧(2007)把全世界经济发展进行了归纳,把茶与旅游进行了完美的配合,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福建省茶业的经济[61]。杨巍(2007)提出在茶业的市场上要有频繁的拍卖活动,这样才能把茶文化宣传出去,其品牌的知名度自然就有了,发展也会有市场[62]。李晓燕(2006)认为陕西的茶业有很大的潜力,所以要有集约经营以及品牌战略的方法[63]。王地(2008)发现赤壁茶业有这很大的优势,所以要大力支持,实现完全的机械发展,以政府带头进行支持其茶业的发展[64]。杨江帆(2005)认为茶业的发展是能促进两岸经济发展的,这样就需要建立属于两岸经济发展的专属区域[65]。包建华(2006)认为在安徽茶业的市场竞争中要支持茶业在其内部的推广[66]。陈凌文(2007)认为在茶业的价值中是能有需求的,而且需求才是其重点所在,同时要兼顾茶业的质量以及外观等[67]。(7)国内茶产业文化研究庄晚芳(1984)当年就把“茶文化”这个文化进行研究了[36]。张宏庸(1987)同样也有一个独特的概念,并且在1988年范增平设立了茶文化相关的组织。刘乾刚(2001)提出茶文化是在茶业中最具有创新以及利益最大的方面。只要对这个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就能利用长久以来文化的积累引起国际的关注,这样就能有更多的市场以及地位[38]。丁以寿(2006)非常确切的提出了茶文化的理论,在他看来茶文化已经超出了茶文化本身具有的内涵,其更重要的是一个民族的发展历史,在茶文化中还会有茶艺以及宗教等方面的文化内涵,这些各种文化进行了多年的融合使得茶文化依旧是其最重要的东西[39]。刘华旭(2008)在对陕西茶文化的研究中认为茶文化以及其他部分的经营中只有进行整体化的经营才能扩大产业的发展[40]。但是茶文化的旅游是需要不断的建设的,林朝赐(2008)一群人都得出茶文化的旅游形式是茶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在经过不断的研究以后一定能提出更具有建树性的想法,而这个发展过程需要不断沉淀的[41]。1.4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4.1研究内容本论文,基于充分考察了目前赤壁市茶产业的发展实际情况,是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赤壁市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的大环境下以实地调查研究为基础,以产业经济学相关理论为指导,总结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构建区位商进行态势分析。通过多方位、多角度的分析,结合赤壁市本土茶产品的发展态势,将该产品作为研究对象,充分挖掘该产品的产品优势、改善产品劣势。通过参考以往的论述文献,制定详细的发展计划。1.4.2研究方法(1)SWOT分析法:分析了赤壁市对发展茶产业经济的政策措施以及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通过对于赤壁茶产业产业结构的深入剖析,分别冲赤壁茶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以及挑战入手,构造态势分析,细化该产品的发展方向,通过多方面、多角度的分析,结合经济化的大市场和不断推陈出新的政策,拓宽效应产业及周边产品在经济发展的新思路,(2)访谈法:进行实地调查,对赤壁市赵李桥茶厂、乾泰恒兄弟茶叶有限公司进行访谈,以获得实地资料,了解赤壁茶区发展的一手资料,深入地区,联系群众,以及赤壁茶产业为首当地的龙头企业进行走访调查,通过掌握一定的访谈资料去总结问题,高度概括赤壁茶产业的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4.3技术路线图1.1技术路线1.5可能创新点赤壁茶历史悠久,是中外闻名的万里茶道源头之一。赤壁也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转变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赤壁茶产业经济发展的本质也就是基于发展茶产业经济的同时协调发展其他产业的发展,主要强调经济的全面发展与茶产业规模效应,本文根据赤壁茶产业的实际发展情况,运用农业产业相关理论、产业辐射理论、产业协同以及产业关联相关知识,创造性的运用了SWOT分析了当下赤壁茶产业的优势、劣势、机遇以及挑战,并且冲赤壁茶产业企业或产业组织的角度分析,通过纵向一体化的角度,达到降低交易成本,可以增强地区区域竞争力的目的。2赤壁市茶产业研究的理论基础2.1产业概述在如今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经济方面具有同类属性的系统或机构即产业的概念在市场发展中更加清晰,产业的分层也更加明确。为了适应愈加综合化的市场,进行行业整合可分为三个阶段:⑴第一个阶段是整合相同产业中不同的组织或市场关系。在市场化的大环境中,不同产业间的企业分层和联系往往具有较多的相似点。这些相似点使不同的企业和机构在面对相同的市场压力和经济形势下,可以保持稳定的经济效益,改善或提高产品技术,并通过规模化、市场化的经济整合实现压缩成本,以求经营过程中的利益最大化。⑵第二个阶段是进行产品制作技术的互通有无。产业圈的产品生产发展同样具有很多相似性。我国在社会再生产时期内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发现中间产品往往因与初级产品和终产品具有较多的联系。中间产品的投入和产出同样影响着初级产品的终产品的投入和产出。通过对中间产品的研究,可以获得再生产进程中的规律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大方向。拥有相似或相同中间产品的产业进行技术集合,而产业联系高度的聚合就会发展成产业集群。⑶第三个阶段是进行经济结构上的划分。通过对我国国民经济产业上的划分,从而实现产业结构上的划分。该文中主要阐述的方向是在产业经济第二阶段的基础上分析赤壁茶产业集群发展规划,通过当下壁茶产业的产业链有效整合,确立赤壁周边茶产业链环节的主要矛盾。通过对于产业链中的某个节点的调整、优化,使其产业链上的企业关系更加协调,产业生产产品的效率提高,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企业优势也会愈加明显。通过对产业的多方位整合,完整的生产销售链在整体上得到提速。与此同时,对于产品成本的控制能力也得到增加。这些整合过程可以帮助企业在市场中占领较多的市场份额,它还是发展区域经济、促进产业转型的重要形式。2.2农业产业化1990年起,我国在部分区域进行试点,摸索出一种新型自主经济形式即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的方式改善了单一的生产销售模式,通过占有较多市场份额的企业和机构进行牵线,将买卖方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通过农户生产方、企业或机构、购买方的三方共同监督,保证了产品质量和生产销售渠道。这种方式是一种可借鉴,可推广的经济运行方式。这种一体化经营的经济运势,是实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2.3产业辐射理论产业辐射理论是以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作指导,研究产业之间以经济能量传递为纽带,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的发展变化规律的理论。产业辐射理论认为任何辐射都是双向的,辐射双方在合理分工基础上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在合理配置资源的基础上提高经济的运行效率和发展速度。这种理论以小见大,从点到面地将相应的产业和从事相应产业的企业或机构联系起来。这种理论,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具有较强的指导指示作用。通过各自发挥自身在辐射体系中的作用,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以经济利益为主要驱动力,搞好资源的优化和配置,理顺辐射网络中各环节之间的关系,使经济体系正常运行。2.4产业集群理论产业集群(industrycluster)亦称“产业簇群”、“竞争性集群”、“波特集群”。某一行业内的竞争性企业以及与这些与该企业合作紧密的企业、公司、机构如科研机构、制定标准的机构、产业公会等)聚集在某特定地域的现象。如信息技术企业和相关厂商、相关机构等在美国桂谷的聚集。在企业的产品进行生产研发中引入纵向一体化的概念。以该概念为基础,以小见大,将其中概念辐射到产品完整的生产销售链中。该概念通过联系拥有不同市场份额和生产成本的企业、公司或机构,控制了生产销售的成本,降低了市场动荡时的不稳定性。与此同时,产品的生产技术和核心理念得到沟通,市场的敏感信息和发展的大方向得到交流,破除企业间的隔阂和壁垒,通过这种互帮互助,降低产品成本,拓宽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的研发技术,实现利益最大化。2.5产业协同理论该理论主要总结了如何在市场主流的大环境下,提升产品生产销售等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不仅仅是对于企业实力的考核,也是企业综合实力水平的核心体现。产业协同理论的研究主要在于更加合理促进产业选择能力、对于成本的控制能力、对于市场资源的占有能力、资本累积能力、创新发展能力、对于市场保持敏感的能力等等。将这些能力看成n个方块,只有当这n个方块组合起来才是企业、公司或机构的综合实力水平。从长远角度来看,只有不断提升整合这些方块,并不断发展变成n+1个模式,不断挖掘企业或机构的优势,将这些方块实现最大化的应用,才能使企业或机构在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上,还能保证在市场中实现稳定的发展。产业持续发展的能力结构和外部环境的协调,决定了该产业的持续发展能力、速度和水平。企业协同机理在于促进产业选择、适应政策变革、控制生产销售成本、改善生产技术、迎合市场动态变化,加速与同产业中企业的合作互助,促进系统协同的形成和有效运行,不断提升和拓展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2.6产业关联理论产业关联是指以中间产品为纽带的产业间技术经济联系。一个国建或经济地区的生产活动是其产生的生产活动的总和,每个产业都在一定技术水平上进行生产活动,各个产业之间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活动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现实中的产业关联往往极其复杂的,产业关联的研究目前已经逐步呈现出多样化和网络化的特征。一般来说构成产业关联的可以抽象为两类,即物质流与信息流。信息化进程正在深刻地改变产业关联中物质流主导信息流的传统格局。而当信息流一旦成为产业关联中的主导性要素时,由于其不同于物质流的特殊属性,完全可以突破物质流相对固定的“上游—中游—下游”的产业传递轨道的束缚,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系统集成。这不仅引导和加速了产业关联中的物质流,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开辟了新的产业关联的传递路径。

3赤壁市茶产业发展成就相对而言,赤壁市位居湖北省南部,北边临近武汉,南边靠着岳阳,自古就有“湖北南大门”的称号。赤壁市一开始被称为蒲圻,后来在1998年的时候,才正式命名为赤壁市。茶产业一直是赤壁的一张名片,历史悠久,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一般而言,赤壁市以生产青砖茶和米砖茶为主,这两种茶叶同属于紧压型茶叶类,青砖茶的主要制作原料是老青茶,该茶叶主要销售于蒙古、西藏等地,米砖的主要制作原材料就是片茶、末茶,该茶叶主销于新疆和俄罗斯等国家。在历史上,中俄万里茶道的起源地就是羊楼洞古镇,每年都从此地运输大量茶叶前往蒙古、俄罗斯等地。赤壁茶叶凭借“一带一路”以及“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发展策略,正在快速发展阶段,赤壁市的茶文化历史悠久,从而有着丰富的茶资源以及文化底蕴,并且制定了“擦亮千年品牌,打造百亿茶业,重振万里茶道”的战略措施。3.1赤壁市茶产业发展成就分析3.1.1产业规模持续扩增按照“一脉文化传承、一个规划指导、一套政策扶持、一套专班协调、一个团队运作、一个品牌对外”的思路,成立了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在全省率先成立茶产业相关发展局,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五年茶产业的发展目标,为了推动茶产业的发展,还制定了具体茶产业鼓励政策。也就是说,通过制定发展规划路线、国家补贴政策等,全市茶产业建设取得了飞快进步,包括在公共品牌打造、茶园休闲旅游基地开发等方面都有显著成效。后来,在2016年底的时候,全市茶园基地达到9870公顷,茶叶实际产量达到3.66万吨,全产业总值是28亿元。跟2015年的茶园基地数据相比,茶叶总产量增长了15.3%,生产总值增长了17.6%。我国共有100个重点茶县(市)排名,该市排名第八。赤壁市茶产业规模持续扩增。表12015-2016赤壁茶产业概况2015-2016赤壁茶产业概况年份茶园基地茶叶产量茶叶生产产值(亿元)全产业链产值(亿元)20159466.73.627.5925.9201698703.668.128图12015-2016赤壁茶产业发展变化(单位:吨)数据来源:2015赤壁市统计年鉴、2016赤壁市统计年鉴3.1.2政策扶持基本形成(1)赤壁茶业企业补贴赤壁当地政府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将龙头企业作为促进茶产业科技创新和提档升级的主体来抓,对新获国家、省、市级龙头企业称号的茶企业,分别给予20万元、8万元、2万元的奖励;对新获得QS、ISO、HACCP质量体系认证和直营出口权认证的茶企业,一次性给予2万元奖励;对新获得有机茶认证,且茶园面积不低于100亩的业主,一次性给予10万元奖励;对新获得绿色食品认证,面积在100亩以上的企业,一次性给予5万元奖励。“羊楼洞砖茶”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通过欧盟与俄罗斯联邦市场相关认证;赵李桥茶厂被商务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企业,先后获QS食品质量安全生产许可认证、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川”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赤壁茶业技术津贴对新引进连续化、清洁化、自动化,台时产量在60公斤以上的茶叶生产线,每条线奖励10万元;对引进高新技术进行茶微粉、茶多酚、速溶茶、茶食品、茶印染、茶化工和茶医药等精深加工开发,并且获得成功的企业,给予5—10万元的技术引进费补贴;对年毛茶产量达800吨以上的茶叶初级加工企业,一次性奖补5万元。对新建1000平方米以上的水泥晒场,每平方米再补助30元;对项目区内依托国土部门土地整理项目建园的,新建茶园达到建园标准要求每亩奖励200元;非项目区经营者个人全资新建园,其建园标准、规模、成活率等均达到《建园标准技术规程》,每亩奖励500元。2015年新发展茶园基地30150亩,发放新建茶叶基地奖补资金10万元。在此期间,赤壁市政府在本市全力推广茶园绿色防控技术,通过对技术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茶叶的生产质量,并且减少了产品农残,大部分的茶园都是按照有机茶园的标准生产管理的,其中有3家企业一共拥有153.3公顷茶园,不但是按照有机茶园的相关标准进行生产经营,还取得了相关证书,另外还有1300余公顷的新建茶园在进行有机认证的过程中。具体而言,还引进了优质低氟良种“中茶108”和“槠叶齐”等。目前,全市已经建立了两个生态茶园基地,赤壁茶产业区域优势已经基本形成。3.1.3产业化经营提档升级世界上第一块青砖茶于1843年在赵李桥羊楼洞问世,成为世界青砖茶之鼻祖。茶产业产业化经营主要通过茶叶采摘机械化技术,大力发展适于茶园地形地貌特点、便于转移和操作的茶叶采摘机械,着力提高茶叶采摘机械化水平。茶叶加工日益机械化,杀青、揉捻、炒干、色选、提香等加工机械流程不断完善,茶叶加工质量不断提高。当下赤壁茶产业正在探索机械化采茶与机械化加工相配套的生产路子,不断完善茶叶加工模式和机械化技术方案。同时,农产品食品安全意识都得到了本质的提高,茶叶加工生产从农产品转向食品,清洁化连续化生产水平提升巨大。根据对茶产业发展形势的把握和对赤壁市茶产业的系统分析,赤壁市的茶产业经营已经进入提档升级阶段,过去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发生改变,赤壁茶产业发展正在走可持续发展之路。3.1.4品牌建设突破性发展赤壁茶叶就目前来讲,虽然有较强的市场需求,但作为农产品,由于受原料与生产加工的地域性制约等因素影响,赤壁茶叶的品质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仍然较大,当前赤壁茶叶产品基本可以定位为“初级农产品”。赤壁市在全国率先建成2万亩高品质砖茶原料生产示范基地。与华中科技大学开展校企合作,提高了砖茶生产自动化水平。推广以生物导弹为核心的绿色防控技术,所有产品达到出口欧盟检测标准。鼓励企业开展产品创新,多元化开发和精深加工,目前共研发新产品110个。目前,赤壁市拥有茶叶驰名商标2件、著名商标3件、知名商标6件。“羊楼洞砖茶”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赤壁青砖茶、赤壁米砖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通过公示。“川”字牌低氟青砖茶荣获第四届中国国际茶业及茶艺博览会黑茶金奖。目前赤壁茶产业国家工商总局注册申请保护原有羊楼洞茶文化历史品牌46个,目前拥有驰名商标2件,著名商标3件,知名商标6件。3.1.5赤壁茶产业集群效应凸现打造赤壁茶产业集群“航空母舰”,带动茶产业发展,一方面赤壁以省农业厅、科技厅分别认定的省级农业(砖茶)产业化示范园区和省级砖茶农业科技园为基础,赤壁砖茶产业2015年经省经信委审批,首次成为省级砖茶产业集群,并已连续三年通过评审,该集群包括占地1000亩的赵李桥砖茶产业园、占地1700余亩的羊楼洞茶生态文化产业园和占地300亩的茶庵岭食工业园。到现在为止,园区内一共有35家中下游企业生产茶叶,砖茶加工企业占了其中9家,负责红绿茶出口加工的企业只有1家,此外还有25家企业负责名优绿茶等。基本上,园区核心区内有砖茶加工企业有8家,有羊楼洞茶业股份有限公司1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湖北省赵李桥茶厂有限公司、湖北赵李桥茶业有限公司、湖北羊楼洞果茶股份有限公司3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4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砖茶年加工能力4.5万吨,名优绿茶加工能力3000吨。已开发出青砖茶、米砖茶、工艺礼品砖茶及其它系列终端产品共四类230余个,通过优化长板、补齐短板,整合资源,引导产业合理分工,推动企业满负荷生产,园区内砖茶企业基本形成了循环发展体系。就目前而言,赤壁全市茶园总面积13.8万亩,2014年茶叶总产量3.14万吨,全产业链产值21亿元,位居全国100个重点产茶县市第10位,砖茶销售占全国近35%的市场份额,已经初步的形成了以茶叶为主要商品的产业集群。3.1.6初步建成茶产业质量安全控制体系据相关数据记载,在“十二五”期间,赤壁市对茶产品质量安全进行了严格的控制跟管理,同时建立了质量安全体系,连同相关机构起草并实施了《青砖茶》《青砖茶生产加工技术规程》《老青茶生产技术规程》等三个地方标准。后来,在2014年的时候,设置了《赤壁市茶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办法》。除此之外,为了更好的管理赤壁市的茶产品,又制定了《茶叶水泥晒场建设标准》《茶叶初制加工厂建设标准》。在连续三年的时间内,将茶叶种植面积扩大到660余公顷,并大力推广茶树害虫绿色防控技术,每年检测茶叶农残指标的时候,都能够达到欧盟标准。总而言之,通过制定具体质量管理制度以及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对茶园的生产要求进行了严格的把控,从根本上促进了全市茶产品质量安全管控体系的形成。

4赤壁市茶产业发展SWOT分析4.1赤壁市茶产业“外部环境”分析区位商(LocationQuotient,LQ)其实是比较常见的集群识别法,主要是为了衡量某产业某些内容在特定范围内的集中程度。它通常来判断一个产业是否构成地区专业化的一种方式,若区位商超过1,具有地区专业化部门的属性,小于等于1,具有自给性部门,区位商越大,则表明专业化水平越高。我们取2014~2015年赤壁地区(赤壁市、咸宁市)茶产业的各项指标,如表2所示。表22014~2015赤壁地区茶产业区位商的各项指标年份各区茶业产值(亿元)各区工业产值(亿元)赤壁地区茶业产值(亿元)赤壁地区工业产值(亿元)赤壁咸宁崇阳赤壁咸宁崇阳201420.1310.526.56405.23256.88132.5137.21422.31201525.6413.207.02421.56354.85201.2386441.78数据来源:2014赤壁市统计年鉴、2015赤壁市统计年鉴构建区位商测度模型为:·········公式(1)式中:——赤壁地区茶产业区位商,反映茶产业在该地区的竞争力;——赤壁地区第j个地区内茶行业i的产值;——赤壁地区第j个地区的工业总产值;——茶行业i在赤壁地区的总产值;——赤壁地区工业总产值。通过表2和公式1,计算赤壁地区茶产业的LQ值,如表3所示。表32013~2014年赤壁市茶产业的LQ值年份2013年2014年增加值赤壁市赵李桥镇5.816.450.64新店镇11.330.33周郎嘴回族镇2.484.11.62茶庵岭镇4中伙铺镇2.133.331.2官塘驿镇1.051.550.5车埠镇0.130.130余家桥乡0.030.040.01资料来源:2013赤壁市统计年鉴,2014赤壁市统计年鉴由表2、表3分析知:赤壁市、咸宁市和崇阳市三个市中,各个县的茶产业区位商值大部分都大于1,2013年,赤壁市有5个,占62.5%,咸宁市有2个,占33.3%,崇阳市有1个,占25.0%,2013中,赤壁市所占比例较大,茶产业相对较集中于赤壁市。2014年,除赤壁市增加了一个外,其余市的县均未有所增加。从上表也可以看出,赤壁市增加最多,说明茶产业的聚集程度与经济的发展呈现正相关关系,赤壁的茶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发展潜能和竞争优势。4.2赤壁市茶产业“内部环境”分析4.2.1优势因素分析(1)生态优势。赤壁生态环境优越,栖息着大量的国际级重点保护动物,赤壁隶属湖北省,是由咸宁市代管的县级市,地处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的南岸,为幕阜低山丘陵与江汉平原的接触地带。赤壁市的地理坐标处于东经113°32′~114°13′,北纬29°28′~29°55′。北倚省会武汉,南临湘北重镇岳阳,素有“湖北南大门”之称。其次,赤壁市政府还开展了一系列的生态茶园。例如赤壁市以省级农业(砖茶)产业化示范园区为基础的砖茶产业集群,对以赵李桥砖茶产业园和羊楼洞茶生态文化产业园为核心,沿赤壁市内107国道南段范围内的砖茶加工上下游企业及物流企业进行整合;赤壁万亩茶园位于赤壁市西南,新店镇望夫山村,地处赵李桥、新店、茶庵岭三角中心,属于原国有羊楼洞茶场砂子岭分场的王亩茶园区内,总面积约15000亩,紧傍107国道。项目分二期完成,一期开发4295亩,计划总投资10亿。公园以“寻古探源、生态休闲、骑行锻炼、漫游养生”为开发理念,充分利用现绿色防控区的生态茶园、竹海水库、阡陌田园等乡村生态旅游资源和茶厂茶叶加工体验环境,打造集运动、自然山水观光以及赤壁茶文化体验等特色为一体的华中地区最生态休闲运动主题带,也为赤壁茶产业生态优势提供契机。(2)品质优势。赤壁茶叶特点十分明显,香气高雅、味道醇厚、耐冲泡,此外因为茶叶中含有大量的锌、锡等微量元素,一经冲泡,香气扑鼻,口感尚佳,因此被广大消费者称赞有加。经相关部门研究测定发现,赤壁茶中属于无公害茶叶,是属于全国极为罕见的茶品种,因此被称为“高香茶”。对于采摘赤壁茶叶的鲜叶来说,最好的方式就是机械化采摘,通过机械式操作,能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生产。跟名优茶必须手工采摘不同的是,赤壁茶叶更为成熟,使用机械化采摘对其没有任何的影响,并且还能够降低生产成本,从根本上促进产业化经营,与此同时还可以利用夏秋茶的资源提高茶园收益。赤壁茶业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不仅是因为该茶业历史悠久、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还因为茶叶中富含各种微量元素,一经冲泡,香气扑鼻。因此,基于特殊的地理优势和生态优势,赤壁茶具有优良的品质。赤壁茶叶的保健功效优势赤壁茶叶属于后发酵茶,具有降脂减肥、抑菌解毒、促进消化等多种保健功效,深受边疆少数民族同胞的喜爱。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市场的打开,赤壁茶叶的更多健康功效被人们所熟知,成为都市人预防“亚健康”的利器,饮用茶叶逐渐成为一种时尚消费。(3)文化优势。赤壁历史文化悠久,据称,赤壁的古代巴人是中国最早种植茶叶的人,因此,具有历史文化名城之称,赤壁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赤壁的茶叶从周天子算起,起点应该是商周,然后经过历朝历代,并在明清时期开始繁盛,现如今,赤壁的茶产业在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在历史上描写了重重的一笔。在打造中国绿色生态产业的基础上,成功举办了国际茶业大会、传承宣传制茶工艺,饮茶习俗,开展茶产业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工作。赤壁打造了“中伙娘娘”山万亩生态茶园,促进基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现有的茶旅游基础上,进一步促进茶园旅游、车间旅游、茶叶文化景点开发旅游的融合发展。4.2.2劣势因素分析(1)家庭式经营结构管理困难赤壁茶大部分集中在以家庭式经营结构为主,尚未形成产业链和产业条,如茶叶生产基地大多位于偏僻穷壤,地理位置优越性相对较差,种植大多都是以分散的农户为主,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这样就给茶叶的生产经营带来一定的困难,加工困难,在管理层面上也存在问题,长期如此,产量就大幅度下降,基本上,都是以初制加工为主,生产技术比较落后,缺乏科研人员,导致生产效率极具下降,同时采取的是家庭式经营管理模式,所以营销方案比较落后,这些内在因素从根本上制约了茶叶的可持续发展。随着赤壁茶叶的知名度提高,行业利润也在不断上涨,出现了很多茶叶加工企业,但是因为企业没有制定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导致市面上卖的茶叶有很多的残缺品,对赤壁茶叶的声誉造成了很严重的影响。(2)产业规模低、高级工艺无法有效传播另外,由于受到小作坊、小家庭生产方式的限制,茶的工艺自然受到限制,特别是名茶的发展,更是寸步维艰,例如,赤壁虽然拥有十多个名茶,但是数量有限,产量较低,没有形成规模,至占到茶叶总产值的一小部分,这样就大大限制了优势资源的发挥。因为赤壁茶叶目前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市场对其质量的检查比较宽松。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有备案的赤壁茶叶加工企业只有区区2000家,也就是说实际加工企业数目是不得而知的,其中隐藏的无生产资格的家庭作坊,影响行业的良性发展,包括卫生以及加工环境都无法达到要求,产业规模低,并且高级工艺无法得到全面推广,难度大。(3)茶衍生出来的附加产品缺少有效利用同时,虽然在上述中已经讨论了赤壁的茶文化是人才济济,但是大部分都是无用武之地,科研人员对茶产品的投入只是局限于单一的产品,没有将茶产品多元化,而对于茶叶或者由茶衍生出来的附加产品没有被充分投入,综合科研人员的数量也有限,对茶产品的综合开发还有限,因此没有被充分利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另外,茶叶的农户种植和茶叶的加工没有很好的沟通,加工厂没有对农户进行专业的指导,以提高茶叶的产量,这样就导致了其综合实力的下降,甚至止步不前,因此就导致了市场占有率的降低,竞争力不强,发展很缓慢,茶叶的附加值自然就低。(4)知名度有待提高赤壁茶产业的品牌较多,这样就严重制约了赤壁茶产业的发展,不像龙井、黄山等著名茶品,品牌杂多,没有进行整合,很容易形成市场的混乱,品牌之间相互制约,相互挤兑,导致恶性竞争,最终走不出同一战略的局面。虽然说现在政府已经将赤壁市的茶统一定名为“赤壁仙毫”,但由于其宣传力度不够,在省外和国内的知名度相对较小,因此,市场占有率就较小。由于品牌多杂乱的影响,导致现在赤壁市缺乏一种整合优势,因此,这赤壁茶的发展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很多茶叶企业往往眼前的利益,根本不注重对自身品牌的打造,在市面上能够被叫得出名字的品牌也少之又少。很多茶叶生产厂家为了维护企业的运转,找代工生产,大部分企业管理人员无品牌意识,相关管理经验也十分欠缺,从中可以看出生产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比较差,并且对于提升市场竞争能力也是非常不利的。同时赤壁茶叶这一品牌的保护意识不够强烈,在打造品牌形象的过程中,缺乏改革跟创新意识,导致该品牌形象在市场竞争中经常受挫,给赤壁茶叶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科学进步造成了严重打击。除此之外,因为品牌宣传力度不够,手工作坊盲目经营,同时期增加了很多无生产资格的家庭作坊,导致赤壁茶叶的生产技术无法提高,总的来说,这种种客观因素都不利于茶叶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也非常不利于品牌建立。4.2.3机遇因素分析政策支持能够给赤壁的茶产业经济带来一定的指导作用,由政府引导产业是发展区域经济的一个重要的措施,另外,国家现在又取消了茶叶农业税,这不仅在产业加工过程中,大大降低了成本,也为这个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当地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耗时多年的赤壁茶叶地理标志申报工作目前已经圆满成功,赤壁黑茶已经被成功载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目录,与此同时,赤壁茶叶这个品牌可以结合赤壁的自然资源以及人文文化等,发展品牌效应,增加茶农收入,并提高自己的品牌知名度,为赤壁茶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环境。近几年,为了促进赤壁茶叶的可持续发展,对其展开了充分的分析与研究,同时将研究成果转换成生产力。以湖北农业大学为首的相关院校在促进赤壁茶叶发展的道路上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对加工技术的改革与优化、重新调整规划产业体系等方式,从本质上提升了赤壁茶的产业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我国科技的进步,云南洞茶现如今也有了进一步发展,赤壁茶产业当然也不甘示弱,首先是因为赤壁茶被广大消费群众熟知,其次是因为国内市场比较宽广。但是在同一时期赤壁茶叶的实际产量等跟云南普搏茶差距比较明显。但是赤壁茶在价格上有很大的优势,并且有较好的保健功能,未来是茶叶市场上有很大的竞争优势。4.2.4挑战因素分析赤壁茶产业的发展将面临几个方面的挑战。同行业的竞争,在品牌方面,由于品牌效应较弱,没有形成统一的品牌,自然会受到同行业的挤兑。另外,同行业的竞争,特别是龙头企业的竞争,每个企业的发展水平不一致,自然占据优势的企业会突破各种因素发展茶产业,处于低端的企业,会遇到各种不利因素,自然逐渐被淘汰。国家政策的影响,自从我国加入WTO以后,对清洁能源、低碳技术、绿色食品等提出了过高的要求,如果赤壁茶产业一味追求成本低的原则,而不重视国家的法律法规,将无疑给其带来挑战和压力,产品的竞争力自然会削弱。赤壁茶产业的发展还将面临技术贸易壁垒的挑战,所谓技术贸易壁垒,就是通过某一产品在某一地区的技术、标准和法律法规等规定的技术性能指标。这个壁垒的出现,无疑将给赤壁茶产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阻力。欧盟国家借助于技术性贸易壁垒,农药残留限量标准越来越苛刻,严重阻碍了赤壁茶的出口,限制了陕茶走向世界茶产业,更限制了赤壁茶的集群发展速度,赤壁茶的发展出现瓶颈。与此同时,国际茶叶经营者对存在巨大潜力的茶产业虎视眈眈,不断强化世界茶产业利益争夺的力度,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加之赤壁茶面对的还有来自国内的众多竞争对手。4.3构造SWOT矩阵第一步,分析各影响因素。利用各种分析方法,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出影响赤壁茶产业的各种因素,在调查分析这些因素(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时,不仅要考虑到赤壁的历史与现状,而且更要考虑赤壁的未来发展。第二步,制定决策方案。在分析影响赤壁茶产业影响因素后,对其进行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分析,然后制定相应的决策方案。在决策方案时应注意,对于优势分析,应该分析其发挥程度,尽最大可能发挥其优势,对于劣势分析,应尽量规避其弱点,减少风险因素的发生,在分析机会时,应尽可能找出赤壁茶产业存在的机遇,并利用该机遇,发展赤壁茶产业,在分析其挑战时,应尽量化解不必要的影响因素,将风险降低至最小。然后根据综合分析的方法,将各影响因素进行组合,制定出一个可实施的方案。表4赤壁茶产业SWOT矩阵优势优良的生态环境机遇地形的优势以及政府的支持基础产业殷实高科技的帮扶独特的加工技术市场前景广阔、需求持续增长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产品量产拥有保健功效劣势分散的经营方式挑战与其他茶类产品的市场竞争家具监管部门存在漏洞行业内竞争激烈市场秩序不规范市场秩序有待规范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导致客户的不信任在完成\t"/item/SWOT%E5%88%86%E6%9E%90%E6%B3%95/_blank"SWOT矩阵的构造后,便可以制定出赤壁市茶产业相应的\t"/item/SWOT%E5%88%86%E6%9E%90%E6%B3%95/_blank"行动计划。矩阵是制定如下四类策略的重要工具。根据四种策略要素的组合分析,可以研究出赤壁市茶产业将来发展的一系列可选策略。表5赤壁茶产业SWOT分析行业内部分析优势S劣势W基础产业殷实分散性的企业经营独特的加工技术科技和管理水平较低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质量管理、市场基因秩序欠规范产品量产生产企业良莠不齐、产品体系建设缺失拥有保健功效外部因素机会(o)SO战略:利用“赤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政府产业政策支持机会,发挥赤壁茶文化、茶生态、产业基础、独特公益、历史文化心内行WO战略:利用市场需求增长与科学技术发展机会,培育龙头企业,树立品牌效益,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完善质量管理与市场经营秩序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与政府政策支持科学技术市场前景广阔、需求持续增长威胁(T)ST战略:利用独特工艺技术,产业基础与历史文化优势,提高加工技术,增强竞争力,发展赤壁茶产业WT战略:提高工艺技术水平,加强企业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单位成本,发展赤壁茶叶产业与其他茶类产品的市场竞争家具行业内竞争激烈市场秩序有待规范赤壁茶产业发展策略的选择应是内在条件与外部环境相互匹配而形成SWOT矩阵,即:SO战略、WO战略、ST战略和WT战略。结合目前赤壁市的情况,发展赤壁市茶行业发展,可以运行ST战略和SO战略,通过独特的加工技术,创造拥有文化内涵和当地历史背景的产品,将自己的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融入到核心产业文化中去,巩固其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保持核心竞争力,坚持自己的特色,在产业文化方面走在其他产业的前列,有传承,有工艺,有特色;除此之外,应该不断进行产品创新,保持产业的活力,用新产品来应对国内外产业的冲击。在经营规模方面,赤壁茶产业应该尽快扩大其经营规模,争取在全国主要城市都开设店面。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茶叶行业的领军人物,走在中国茶产业的前列。5促进赤壁市茶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5.1政策扶持赤壁市茶产业健康发展长期的“工业优先”的宏观政策调控之下,导致湖北省各级政府和官员对于茶产业都不关注,或者因为受相关政策影响,而对于茶企业发展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结果。但是随着政策的调整,湖北省的各级政府和官员正在逐步转变对茶产业的看法,思想逐渐从不重视转变为重视。而随着全省的重视,茶产业正在逐渐得到发展,而且随着出台的相关帮扶政策,茶产业发展前景正在逐渐变好。政府通过实施将赤壁茶产业划入经济发展战略的外部条件,提高各级政府对赤壁市茶产业的重视。而其行业本身由于成为经济发展的区域性支柱产业,其发展方向,和长期发展规划,正在逐步受到关注。赤壁市茶产业应该结合本市实际情况,明确赤壁市茶产业的发展方向,明确赤壁茶适生区域和湖北省林地资源条件的基础上,坚持“产业带、产业群、产业链”的发展理念,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等原则,以667公顷以上集中连片的乡镇为点,以高速公路、国道两侧为线,由茶林规模3000公顷以上的县(市、区)为片,建设有规划的规模化茶产业集群。而后根据茶产业集群,划分管理区域。明确管理方法,调整产业规划模式,增加茶企业的加工水准,使企业与茶园相互适应。政府应尽快出台支持赤壁市茶产业健康发展的相关政策,通过采取积极引导、广泛宣传、技术服务等措施,逐步扩大良种茶园面积并改造低产成年茶园。为了更有效的调动茶产业的科技创新积极性,赤壁市政府应将激励奖补落实到位,对车间仓库、项目改造、研发新产品、茶园管理、绿色防控等项目进行奖补。5.2提升行业自律能力,拓宽产业流通渠道为了进一步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湖北省茶叶学会等组织要共同配合各级机关和工作人员,通过各个组织的通力协作,保证湖北省茶产业的良好发展和健康运行。对于后来加入茶产业的企业,各个组织要加强监督,保证企业坚决遵守行业规章制度,提高行业整体水平。维护“赤壁茶叶”的地域品牌名誉。现有的赤壁市的茶叶销售渠道多数市通过第三方代理销售的销售方式,虽然企业有直销通道,但是直销和网售发展水平并不高。赤壁市茶产业要想直销发展更良好,就必须进行改革,完善直销体系,建立完善网络直销平台,立足根本。而且赤壁市茶产业园区应该建立“连锁专卖、网络直销“等经营模式,减少中间商差价,不仅能使企业获得更大利益和长久发展,而且可以让消费者获得更多优惠,积累消费者群众。赤壁市茶企业为了适应市场,应该加强企业灵动能力,设立市场分析小组,根据市场变化制定茶销售计划,让企业与市场紧密联系,减小茶企业发展风险。设立销售直营,减少消费者购买成本,扩大企业经营范围,打下品牌信誉基础。企业利用实体店直营和网络直营的经营方式,多渠道的分销茶产品,利用网络的便捷、快速、高效等特点,让茶企业的茶产品销售更加灵活。企业可以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媒体普及茶知识让人们更加深刻的了解“赤壁茶叶”的优点。通过企业品牌的建立,不断扩大市场,最终将产品推至海外。5.3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和标准化优质产品才能更好的获得百姓的认可,良好的口碑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赤壁市茶产业在发展之初,要想建立品牌效应,就必须提高差质量,通过茶的高质量让人们加深对赤壁茶的良好印象,打下初步的创立品牌的基础。为了提高茶质量,那么对制作茶的工艺流程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赤壁市茶企业要不断学习和研究更科学和高水准的制茶工艺,从而在整个产业链上提高茶产品质量。赤壁市茶叶协会等组织连个签署了《赤壁茶叶》、《赤壁茶叶栽培技术规范》等条约,与有关政府部门和相关监控人员共同加强对茶质量的监控。此举不仅加速了茶产业标准化建设,而且促进了国家茶产业标准化建设。当地政府应积极建立全面绿色防控体系,确保赤壁市茶产业的健康发等展,树立“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科学施肥、环保施肥”的理念,大力推进绿色防控和增施有机肥,加快转变病虫害防控和施肥方式,建立一个高效、高质、高产、节能、环保的绿色茶产业。通过相关政府和各个部门工作人员的联合监督,再加上企业更新改革的更科学的制茶技术,加强茶质量,建设绿色制茶的模范产业园区。将合格的茶产品进行统一的检查,然后包装和销售的全过程都要实施补漏洞监督,严格按照销售标准销售。5.4加快推进茶叶生产机械化,提高生产率茶叶是赤壁等丘陵山区的重要农业支柱产业,推进茶叶生产全程机械化,是茶叶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保障。未来,茶产业发展将主要围绕茶叶采摘机械化,发展茶产业要充分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依据茶园的地形特点,栽植茶树。让企业在后期的收茶阶段更加有效的进行,比如采摘茶叶机械化、一体化等,重点发展科技,实现特色采茶机械化,提高机械的采茶工艺,进而提高茶叶质量。根据采茶的实际状况分析机械采茶存在的问题,通过不断完善,提高采茶工艺,改进机械化采茶方案。同时,要强化农产品食品安全意识,茶叶加工生产从农产品转向食品,对清洁化连续化生产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要加快淘汰传统落后的茶叶加工设备,实现标准化生产,提高茶叶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稳定茶园总面积,设计并实施“三个一批”计划,发展更加适合机械化机采的标准化生产茶园,为茶业生产机械化打下良好的种植基础。此外,提高茶产品质量也可以实施其它方法,比如引进更加优种的茶树,在企业茶叶园区建立优种茶园,建立一个设施齐全,产业链配套、产业结构合理的模范茶园,通过模范作用带动整个“赤壁茶叶”的水平。除了品质方面,在机械化方面也要重点发展,大力推广茶园机、采机、剪机、耕机“四机”集成技术,让茶产业园区的茶品质更加优化,采茶步骤全部高水平、高技术的机械化实施,打好茶产业的信息战和绿化战。还可以与农机部门加强沟通和合作,改进农机和农艺的而合作模式,最优发挥采茶机械化的优势。大力推广茶园“四机”技术集成技术。形成适合我省茶叶机械化生产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在发展的同时,也要推进不断加大对研发经费的投入以及研发新产品的进程,通过与高校、非盈利组织以及农科院的合作,利用最新研究成果,加大农机机械优势,在不断创新中,逐步实现茶产业机械化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发展进程,为茶生产机械化提供技术支撑。5.5坚持市场导向,提高赤壁茶产业区域辐射力对内可以强化示范推广辐射带动。建议农机部门大力建设茶叶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对茶园从种植到采摘所涉及到的所有环节均制定相应的操作规范,并进行有效推广,最终形成具有规范性的体系;要对具体工作的从业者进行综合技能等方面的强化,并制定符合其实际需求的培训内容;进行试点式种植,并且逐步加快推进茶叶加工转型升级,农机制造企业和茶企重点围绕清洁化、连续化、自动化、标准化、规模化,重点优化集成新技术、新工艺、新能源、新机械、新厂房、新环境六新技术,通过有机、绿色认证,加速茶叶初精制厂优化改造升级,构建现代茶业加工集群,促进茶叶加工清洁化标准化规模化,提高行业形象和竞争力。建议相关政府职能部建立相应的咨询窗口,以便于为当地茶叶种植户提供更加全面、专业的咨询解答以及其他相关服务;为推广新型种植机械,可以建立政府承包的示范性基地;建议农机部门积极组织建立农机合作社等新型合作形式,并为了能够更好的为茶叶种植户提供服务,加大机械化进程。对外在全国范围内设置销售专柜等,在对国内市场进行不断拓展和稳固的同时,应对海外市场的开拓予以足够的重视,为了能够更快更好的占领海外市场应展开积极有效的商业交流等,以建设中国绿色生态产业展览交易基地为契机诚邀当地龙头企业卓尔集团加入到相关的开发合作项目中,在现阶段我国大力建设“一带一路”的大好机遇下,抓住时机,强化与经贸发达地区的合作,并大力促成相关申遗工作的完成,共同打造“万里茶道”经济带,积极提高赤壁茶产业的区域辐射力。5.6以内联外引为纽带,促进产业链条不断延伸赤壁还可以通过走出国门、项目开发、内联外引、合作研发等办法,加大茶业产业链条的延伸力度,(1)赤壁茶产业可以以青砖茶为媒的丝路融合形成共识。将赤壁茶产业的发展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不断提升万里茶道源头城市和中国“青(米)砖茶之乡”的国际享誉度,由咸宁市和赤壁市牵头,走出国门。(2)积极开展以茶旅游为主题的项目。按照“茶园成为游园,车间成为景点,文化成为平台”的发展思路,依托万亩茶园自行车骑行公园,积极配合第三方投资打造茶旅游品牌,例如武汉卓尔集团投资5亿元,建设“花亭茶溪休闲运动度假村”项目进展顺利。羊楼洞古街修复已初现成效,各地游客络绎不绝,流连忘返。(3)加快以砖茶为原料的深加工产品。赤壁茶产业还应该敢于创新,通过与科研院所合作和引进先进生产设备,共同开发出了类似茶饼干、茶糕点、茶面膜、爽肤水等茶食品和护肤品等茶产品的深加工产品,延伸茶产业链条,加快茶产业的快速稳健发展。(4)开创以青砖茶玩乐研为核心的收藏市场。延伸产业链,通过联合江浙一带爱好收藏的协会人事,借助多家新闻媒体行宣传推介,并且邀请收藏爱好者来赤壁参加以茶为主的藏品乐妍收藏展会,开展了青砖茶收藏、鉴赏和评比活动,评选出青砖的十大收藏产品和著名青(米)砖茶收藏产品品牌。为赤壁青砖茶走入收藏市场、走进千家万户收藏爱好者的家庭提供机遇与条件。

6总结就现阶段而言,为了追逐眼前利益,在赤壁茶叶企业之间形成了以本国境内销售重视非常,却忽略了具有更多商机的海外市场的现象,此种现象对于该行业的发展会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赤壁茶叶销售渠道上所存在的短板是长期存在的,为了解决此问题需要从产品质量等多方面进行改善,从而使其在本国内的销售市场日益稳固;对于具体如何设置直销网点等项目,茶叶加工企业应进行慎重考虑,并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并逐步扩大其网点覆盖的范围,以建立起具有规模化、系统化的销售系统作为最终目标;其次利用“赤壁”具有高识别度的地域名称作为商标,并有效使用政府给予政策扶持,是其自身所具有的诸多优势得以充分发挥;有效借助科技手段等加大对重点企业的培养力度,充分发挥品牌所具有的经济号召力,同时要对其生产质量等内容予以做够的重视;充分发挥其技术上所具有的特殊性等,最终对企业的竞争力进行大幅度加强;强化工艺技术水平,加强企业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单位成本;赤壁市政府更应该加强培训系统的建设,进而对营销人员进行更加专业的培养,最终实现对其进行更好的宣传和推销工作。同时对于品牌的宣传等工作,当地政府也应该积极参与,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快速树立品牌形象。除此之外,面对市场上出现的机遇和挑战,赤壁茶产业应该首先把握住自己核心企业文化的方向,巩固其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保持核心竞争力,坚持自己的特色,在企业文化方面走在其他餐饮企业的前列,不断进行产品创新,保持企业的活力,用新产品来应对国内竞争对手的冲击。不断提高区域优势,提高产品工艺水平与营销基础,赤壁才能真正成为茶叶行业的领军人物,走在中国茶产业的前列。

参考文献[1]AnneTallontire.Theimplicationsofvaluechainsandresponsiblebusinessforthesustainablelivelihoodsframework:casestudiesofteaandcocoa[J].NaturalResourcesandEthicalTradeprogram,2001[2]FAO.policydevelopmentsintheworldteamarket:economicimpactofmaximumresiduelevelsandISO3720qualitystandard[J].committeeoncommodityproblemsintergovernmentalgrouponteaseventeenthsession.2006:55-71[3]ElaineLipson[J].TheU.S.MarketforTeaandReady-to-DrinkTeas.2ndEdition,2004[4]ICRA[J].TheIndiaTeaIndustry,2006August[5]ArmstrongE.Khoza[J].TheTeaIndustryinMalawi,2006[6]JohnBaffes.Constraintsandchallenges’findings[J].Tanzania'sTeaSector,2004[7]J.M.Wolgin.Resourceallocationandrisk:acasestudyofsmallholderagricultureinKenya[J].Am.J.Agric.Econ,1975:57[8]MamatiG.E.LIANG.YuerongStructureandorganizationofKenya'steaindustry[J].JournalTea,2004[9]苏祝成.茶业组织结构与绩效研究[D].浙江大学博士论文,2001[10]DeepanandaHerath,AlfonsWeersink.PeasantsandplantationsintheSriLankanteasector:causesofthechangeintheirrelativeviability[J].AustralianJournalofAgriculturalandResourceEconomics2007(4):375-388[11]苏祝成,L·H·P·Gunaratne.茶产业在斯里兰卡国民经济中地位及面临的问题[J].南亚研究季刊,2007(2):26-30[12]NguyenVietDang.SpatialandverticalintegrationofteamarketsinVietnam[J].Thesis(Ph.D.inAgriculturalEconomics),2009[13]苏京景.陕西省茶产业发展SWOT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3(23):322,324[14]陈建德.岳西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贵州茶叶,2012,40(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