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期末)知识点背诵_第1页
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期末)知识点背诵_第2页
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期末)知识点背诵_第3页
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期末)知识点背诵_第4页
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期末)知识点背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导论1、西方认识世界的思想起点(1)爱德华·卡尔在《二十年危机(1919—1939):国际关系研究导论》中说:“理想和现实构成了政治学的两个方面。”(2)理想主义代表人物:威尔逊(3)现实主义代表人物:汉斯·摩根索2、国际关系行为主体(1)主权国家—国际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最活跃的行为主体(2)权力与世界格局极:在国际权力结构中,起主导作用的大国通常被称为“极”。大国所构成的国际权力结构可归结为三种情况:单极、两极、多极3、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研究对象是:国际社会中各行为主体及主体之间的经济政治关系和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国际社会的一般规律。第一章当代世界经济1、世界经济:书上含义:是世界各国各地区在经济领域中相互关系的总和,是基于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相互联系而形成的有机统一体,它包括世界范围内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活动,是由各国各地区通过贸易与金融往来、生产与科技合作、交通通信联系、经济集团和经济政策协调等多种方式联系而形成的一个即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的经济体系。讲义含义:是指建立在世界市场与国际分工的基础上形成的世界范围内的国际生产力、生产关系及其相适应的国际交换关系的总和。2、世界经济的形成(1)基础:国家间的经济往来(2)标志:以国际分工、世界市场的出现和资本国际化为主要标志。国际分工: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范围内工业与农业的垂直分工,形成了世界城市和世界农村。世界市场:世界范围内的商品流通关系资本国际化: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结果(资本是能够带来价值的价值)(3)三次社会大分工的提出: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4)世界经济的形成阶段①15、16世纪—工业革命—萌芽阶段②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形成阶段③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世界经济体系的最终形成3、主要经济组织和区域性经济组织的功能与特点(1)WTO(世界贸易组织)①世贸组织的形成过程A、1947年4月23日,美国、英国、法国、中国等23个国家通过了《国际贸易组织宪章》(地点:日内瓦),随后,各国将该宪章中关于贸易政策的条款摘出汇成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B、1947年10月30日,23国签订了这份总协定,并于1949年1月1日正式生效C、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取代关贸总协定,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根据是1994年4月15日签订的《世界贸易组织协定》成立(地点:摩洛哥))D、截止2012年12月,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共有159个②世界贸易组织(WTO)与关贸总协定(GATT)的联系与区别:联系:A、目标相同,都是以推动世界贸易自由化为目标B、原则相同:都具有互惠、关税减让、市场经济和最惠国待遇原则区别:A、GATT是临时性,而WTO是永久性,后者有良好的法律基础;B、GATT是缔约国,而WTO是成员国C、GATT只处理货物贸易,而WTO除此之外,还涉及服务贸易、投资措施和知识产权等;D、在争端解决机制上,WTO比GATT的速度更快、更主动③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和目标宗旨: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和大幅度、稳步提高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扩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与贸易;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各成员方应促进对世界资源的最优化利用、保护和维护环境,并以符合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各成员需要的方式,加强和采取各种相应的措施;积极努力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获得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份额和利益;目标:建立一个完整的,包括货物、服务、与贸易有关的投资及只是产权等内容的,更具活力、更持久的多边贸易体系,使之可以包括关贸总协定贸易自由化的成果和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的所有成果。④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则A、互惠原则,又叫对等原则;B、透明度原则;C、市场准入原则D、促进公平竞争原则;E、经济发展原则;F、非歧视性原则⑤世界贸易组织的职能A、管理职能;B、组织职能;C、协调职能;D、调节职能;E、提供职能⑥世界贸易组织的机构A、部长级会议;B、总理事会;C、各专门委员会;D、秘书处和总干事(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①国际货币经济组织于1945年12月27日成立,是属于联合国专门机构,是战后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②IMF的主要职能制定成员国间的汇率政策和经常项目的支付以及货币兑换方面的规则,并进行监督;对发生国际收支困难的成员国在必要时提供紧急资金融通,避免其他国家受其影响;为成员提供有关国际货币合作与协商等会议提供场所;促进国际金融与货币领域的合作;促进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步伐;维护国际汇率秩序;协助成员之间建立经常性多边支持体系等③IMF的组织结构A、理事会(一名理事、一名副理事,任期5年)B、执行董事会(22名执行董事组成,任期2年)C、总裁(最高行政长官,任期5年)D、常设职能部门④议事规则:加权投票表决制(3)世界银行(WB)①1945年12月,世界银行正式宣告成立,1946年6月开始办理业务,1947年11月成为联合国的专门机构②世界银行的最高权力机构是理事会,任期5年③世界银行负责组织日常业务的机构是执行董事会(4)WTO、IMF和WB三者之间的异同相同点:①都是当今世界的主要经济组织,对当今世界经济有重要影响;②这三大组织的主导权都操纵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手中;不同点:①性质不同。IMF和WB是联合国内部的专门机构;而WTO是联合国框架以外的一个组织;②作用和功能不同。WTO主要是推动世界贸易自由化;而IMF和WB主要是维护世界经济;(5)欧洲联盟(EU)①EU的发展历程A、1951年4月18日,法国、西德、比利时、荷兰、卢森堡、意大利签订《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又称《巴黎条约》);B、1952年7月25日,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成立;C、1957年3月25日,以上六国签订《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条约》(统称《罗马条约》)D、1958年1月1日,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正式组建;E、1965年,六国签订《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三个共同体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F、1967年1月1日,《布鲁塞尔条约》正式生效,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G、1991年12月11日,欧共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了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的《欧洲联盟条约》(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F、1993年11月1日“马约”正式生效,欧共体更名为欧盟G、1999年1月1日,欧元正式使用,在2002年1月1日正式取代奥地利、比利时、法国、德国、芬兰、荷兰、卢森堡、爱尔兰、意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货币②EU的组织机构A、欧洲理事会,又称“欧盟首脑会议”和“欧盟峰会”,是欧盟的最高决策机构;B、欧盟理事会(简称理事会)C、欧盟委员会(欧盟的常设机构和执行机构)D、欧洲议会E、欧洲法院(欧盟的仲裁机构)F、欧洲审计院③欧洲一体化的动因A、为了联合自强,加强欧共体和欧盟成员国之间的相互经济依存;B、为了摆脱美国的控制;C、抵制和警惕苏联(俄罗斯)的威胁;D、希望通过经济一体化的道路成为世界多极化中的重要的一员,在世界经济、政治舞台上扮演重要的角色;(6)亚太经合组织(APEC)①APEC是一个经济论坛,不是一个具有实际管理职能的地区组织;②APEC不是一个空谈俱乐部,它通过设定目标、落实时间表和制定行动议程推动地区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开展地区经济技术合作;③APEC方式A、承认多样性,强调灵活性、渐进性和开放性;B、遵循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协商一致、自主自愿原则;C、单边行动和集体行动相结合;4、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1)世界经济格局:是指世界各国或国家集团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世界经济内在结构的外在表现,其核心内容是大国或国家集团之间的经济力量对比关系和支配别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权力配置状况。(2)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三阶段①战后初期美国独霸世界经济领域A、国际金融领域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B、1944年7月,布雷顿森林协定签订,这包括《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的最后协定书》、《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C、对西欧和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1947年6月5日提出“马歇尔计划”D、对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采取新殖民主义的手法,1949年1月20日杜鲁门提出了“第四点计划”E、1949年11月,美国操纵英、法、意等15个西方国家成立了“巴黎统筹委员会”(简称“巴统”),导致了到西方经济关系的隔绝。②20世纪70—80年代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转变A、表现:第一,资本主义世界呈现出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第二,苏联经济实力有很大的增强;第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异军突起;B、1975年第一次西方首脑会议是三足鼎立形成的标志;③20世纪90年代以来三大区域经济组织之间的竞争加剧A、EUB、NAFTA(北美自由贸易区)C、APEC(亚太经合组织,中国在1991年加入)3、世界经济体系和运行机制①两种社会制度、多种类型国家的相互依存和竞争;②跨国公司成为世界经济中重要的非国家主体;③国际贸易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④国际金融是世界经济运行的核心;⑤国际经济协调机制是当今世界经济运行的重要内容4、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①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A、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连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有机整体,所有国家、地区和国家集团的所有经济部门和经济环节都成为这个整体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具体包括跨国投资和生产经营、全球贸易、全球范围内的资金流动、人才流动和技术转移B、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从机遇来看,第一,它使各国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有利于促成各国之间生产要素的流动,形成优势互补,推动经济的发展。第二,它对促成世界各国加强相互的协调与合作、解决日益增多的全球性问题创造了条件。第三,经济全球化对推动建立更加有效的全球经济协调机制将产生积极影响。从挑战来看,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各国的地位和处境是很不相同的。第一,这加剧了国际竞争和金融风险。第二,经济全球化使南北经济差距拉大。第三,经济全球化使当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经济主权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②区域集团化趋势迅速加强所谓区域集团化,是指地理位置相临近的国家(或地区)之间,在经济联系愈益密切的基础上,为了促使商品、资本、技术、劳动力、信息等在一定区域内更加自由的流动和有效配置,相互之间采取比对区域外国家更为优惠、开放、自由的政策,并在机制上结成联合体以至国家集团。③市场经济体制在全球范围内运行④新科技革命产生深远的影响;5、当今世界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1)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2)国际金融市场动荡频繁;(3)可持续发展道路并不平坦;6、可持续发展1987年4月,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的研究报告中,第一次正式使用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第二章当代世界政治1、世界政治:是指国际社会行为主体在政治领域中相互关系的总和,包括世界范围内的战争与和平、强权与民主、合作与对抗等政治现象。2、雅尔塔体系的形成雅尔塔体系是指美、苏、英三大国首脑通过德黑兰会议(1943年11月)、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波茨坦会议(1945年7月至8月)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3、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1)战后美苏两国进入了冷战,其中,“冷战”一次最早出现在1946年初,美国政论家赫伯特·斯沃普为美国参议员伯纳德·巴鲁克起草的一篇演说稿中。(2)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的成立标志着战后欧洲不仅在政治上分裂,而且在经济上也被划分为两部分,出现了两种对立的世界经济体系;(3)华约组织和北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在欧洲形成;(4)1950年2月14日,中苏两国缔结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该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在亚洲也形成了两极对抗格局(5)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国对苏联实行遏制战略和冷战战略。(6)两极格局的覆灭①社会主义阵营解体的根本原因:第一,苏联从民族利己主义立场和同美国争霸世界的霸权主义需要出发,要求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内外政策必须服从于它,甚至不惜损害以及牺牲别国的主权和利益;第二,中国共产党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坚决维护自己的民族利益和国家主权,坚持独立自主反对苏联的控制;②资本主义阵营分化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7)尼克松主义的三大支柱A、以实力为后盾;B、以伙伴关系为核心;C、以谈判为主要手段;(8)1991年底,苏联解体,作为超级大国的苏联不复存在,雅尔塔体制崩溃(9)苏联解体的特点①以和平方式实现的解体;②没有战争,没有法律意义上的战胜国和战败国;③没有形成重新划分世界政治的新蓝图的国际会议和协议4、冷战后世界政治发展的特点与主要问题(1)冷战后世界政治发展的特点①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②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③大国关系仍在进行深刻调整;④以联合国为主的全球性、区域性组织的作用不断加强;⑤经济因素增强,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日益增大;(2)冷战后世界政治面临的问题①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②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为主的软实力竞争加剧;③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④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⑤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⑥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3)非传统安全的含义:非传统安全是相对于传统安全因素而言的,是指除军事、政治和外交冲突以外的其他对主权国家及人类整体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的因素,包括恐怖主义、贫困、环境恶化、毒品、海盗、洗钱、武器扩散、疾病蔓延等。5、世界政治格局:是指国际政治舞台上各种力量(主要是主权国家和国家集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结构,是一定历史时期内国际关系的比较集中而概括的表现形式;第三章当今世界时代主题1、世界主题:指世界范围内最重要、最突出、最活跃的基本矛盾和根本问题。2、世界主题的转变:由20世纪上半叶的“战争与革命”变为20世纪下半叶的“和平与发展”3、和平与发展(1)和平问题是指世界大战能否打起来的问题,体现地是相对的和平。(2)发展问题是指整个世界范围内全人类社会的繁荣和发展,从内涵上看,发展问题是指经济、社会和文化、科技诸领域的综合协调发展;从外延上看,发展问题是指包括世界各种不同类型的国家和地区在内的发展和再发展。(3)南北关系的实质是发展问题(4)和平与发展的关系①和平与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和平是发展的基本前提,发展是和平的重要保障。发展需要和平,和平离不开发展;在和平中求发展,以发展促和平。②世界和平是促进发展的前提条件。和平是发展的基本前提,只有在和平的条件下,世界经济的繁荣发展才可能成为现实;③各国的共同发展史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世界和平的维护必须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没有全人类的共同发展,也就没有世界的持久和平。首先,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说到底是建立在世界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的基础上的;其次,世界经济的发展是当今制约新的世界战争的重要因素;再次,发展是人类社会摆脱困境的主要出路。只有通过国际社会共同努力,谋求人类共同的发展,人类社会才有出路。(5)正确认识和把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的意义第一,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的思想,为我党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提出和制定当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二,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的思想,为我党的对外开放方针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第三,邓小平和平与发展的思想是我国外交战略的重要理论依据。4、合作是当今时代潮流的重要内容(1)合作的基本含义:人们(或组织)为了共同目的一起工作或共同完成一项任务。(2)国际合作:是国家间为满足各方世纪的或预期的能力需求而相互调整政策和行为的过程。(3)国际合作的基础①共同的利益追求;②兼容的行为规范;③互惠的行为(4)合作的结果①“合作”成为时代潮流的重要内容最根本原因在于全球化;②“合作”成为时代潮流的重要内容并不排除国际社会仍然存在着“冲突”;③“合作”成为时代潮流的重要内容并不意味着“国际合作已经充分实现了”;(5)国际合作是大势所趋①世界多极化发展;②经济全球化趋势使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日益加深;③顺应维护和平与谋求发展的时代潮流;(6)中国的国际合作观①应视“中国的和平发展”为构建当代中国国际合作理论的核心问题;②应以夯实国际合作的共同利益基础为逻辑起点;③应以创新国际合作途径为重要内容;④应以建设民主、多样、共赢的国际合作形势为目标;第四章国际组织和国际机制1、国际组织以威斯特伐利亚会议作为其发展的起点。2、最早出现的现代国际组织是欧洲河流委员会。3、国际组织的三重机构①代表大会;②执行机关;③国际秘书处;4、国际组织的含义国际组织亦称国际团体或国际机构,是具有国际性行为特征的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其他国际法主体为实现共同的政治经济目的,依据其缔结的条约或其他正式法律文件建立的有一定规章制度的常设性机构。5、国际组织的构成要素①基本文件;②成员资格;③活动程序(会议制度和表决程序);④财政问题;6、国际组织的基本特点(1)跨国性;(2)目的性;(3)机构性;(4)合法性7、国际组织的作用第一,在制定国际关系的各种运行规范和行为准则方面,国际组织担负了主要职能;不仅表现在联合国这样的权威的一般政治性组织当中,而且表现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这样的国际经济组织当中,是国际关系有序化、民主化、法规化的重要保障;第二,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各主权国家越来越重视联合国和各区域组织的作用,由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出面的合理的国际干预是国际社会制止侵略、防止战争、抑制危机、表达正义的一种必要措施;第三,在推动国家间相互依存和合作向更改层次发展方面,国际组织的活动和运转直接推动了一体化的加速,尤其是当前世界上大大小小的区域经济组织,促进一体化水平不断提高,为全球经济一体化奠定了基础;第四,在解决全球性问题、协调多元利益、维护人类共同利益方面,国际组织取得了巨大成就,以国际组织为依托,用多边主义的方式实现国家利益成为当前主权国家重要的外交模式。8、国际机制的含义:国际机制是指国际体系的制度化结构,包括国际组织、国际协议、国际准则以及国际惯例等,是国际秩序的基本架构。9、国际机制的分类(1)按照为题领域划分可分为国际经济机制、国际安全机制和国际环境机制等;(2)按照形式特征划分可分为正式机制和非正式机制;(3)按照作用范围划分可分为双边机制、地区性机制和全球性机制;10、国际机制的特征(1)主观性;(2)系统性;(3)广泛性;(4)权威性;11、国际机制的功能(1)提供公共产品;(2)降低交易成本;(3)塑造结果预期并保持国际关系的连续性;第五章不同类型国家的经济发展1、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较快的原因第一,以科技为导向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第二,在社会生产关系领域进行的调整,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第三,资本主义经济相互依存程度加深,国际经济协调加强,有利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第四,国内外环境稳定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第五,掠夺第三世界廉价的原材料和燃料,是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2、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模式(1)美英模式(又称“央格鲁—撒克逊模式”)①发起者:美国里根总统;英国撒切尔夫人,总体上以美国为核心②实质:为维护资本利益,适应资本扩大积累、无限扩张的需要而采取的一系列经济措施;③经济思想:米尔顿·弗里德曼领衔的供应学派理论,主张减少税收负担、放松管制和实行私有化;④基本特征:第一,崇尚个人主义和充分的竞争性;第二,市场机制对经济的充分调节始终是经济发展的动因;第三,以企业分散决策为主要形式,政府决策被限定在最小范围内;第四,实行董事会制和股东制,股票和证券市场的波动对经济有直接影响;⑤优越性:第一,比较适合基础研究和专利创新,特别是在生物学、计算机编程和休闲产业等领域第二,资本社会化程度高;第三,该模式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这是一种征服性资本主义模式,它所实行的自由放任主义的经济政策已成为一种风行全球的经济发展理念;(2)德日模式(又称为“莱茵模式”或“社会市场经济模式”)①流行地:欧洲大陆,德国是典型国家②基本原理:第一,经济的活力应该是建立在市场的基础上,市场应该享有最大的运转自由;第二,市场运行不能独自支配整个社会生活,它应该首先受到社会需要的平衡和制约;③实质:是一种以自由竞争为基础、国家进行适当调节、并以社会安全为保障的市场经济④路德维希·艾哈德教授自从1948年实行货币改革后,社会市场经济的构想才从理论变为现实。⑤社会市场经济的目标或者内涵:竞争环境平等、公平、安全、进步;3、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1)“发展中国家”的概念是由七十七国集团在1964年联合国第一届贸易和发展会议上首次提出;(2)第三世界:是指那些在历史上受过殖民统治和剥削,独立后经济落后,在国际政治经济中处于不平等的被动无权、受剥削和压迫的地位,在地狱上大多数位于南半球的亚非拉国家,这又被称为“发展中国家”和“民族独立国家”,以及“南方国家”第六章不同类型国家的政治发展1、政治体制: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和管理形式以及有关国家政治活动的制度。2、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1)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并兼听少数人意见的原则;(2)实行主权在民原则;(3)代议制原则;(4)分权制衡原则;(5)法制原则3、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制度(1)议会制度,是西方民主政治的象征和资产阶级民主制的核心;(2)选举制度,是西方民主制度的基石;(3)政党制度,是西方民主政治的轴心,资产阶级政治体制运转的推动器;(4)行政制度,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5)司法制度,为资产阶级统治提供合法依据和法律保障;4、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体制是资产阶级民主制。5、各具特色的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1)共和制①总统制共和制:美国②议会制共和制(内阁制):德国,意大利③委员会制:瑞士(2)君主制①专制君主制:沙特阿拉伯,阿曼②君主立宪制A、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科威特,阿联酋B、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英国,泰国(3)法国:半总统半议会制(4)日本:由君主立宪制走向议会内阁制6、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实质(1)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具有历史进步性,它相对于封建君主专制而言,代表了更为先进的生产力;(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具有现实作用,是资本主义的民主、平等思想对政治制度的启示意义。(3)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4)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具有固有的内在矛盾和局限性(民主的虚伪性)(5)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体现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民主政治体制的多重性;7、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发展(1)各国建立政权的不同方式①依靠本国力量建立的:中国、越南、南斯拉夫②依靠外部力量建立的:民主德国③依靠本国力量和外部力量建立的:罗马利亚、保加利亚、波兰、捷克斯洛伐克(2)南斯拉夫的改革拉开了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序幕(3)现今世界上的五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老挝、越南、朝鲜、古巴8、苏东剧变的原因和教训(1)苏东剧变的原因①苏东剧变最直接的原因是戈尔巴乔夫执政期间推行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该路线使苏联的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导致社会主义大国的分崩离析,而东欧国家共产党领导人在戈尔巴乔夫的鼓励下,用民主社会主义取代社会主义,导致本国改革走入歧途;②苏东剧变的深层次原因是苏联、东欧国家历史上长期积累的问题。从政治层面来看,第一,民主制度不健全,法制不完备,缺乏强有力的监督;第二,党的建设存在严重问题。在思想建设上,执政党缺乏正确、成熟的理论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在组织建设上,党的干部队伍缺乏有效的制度监督;③西方敌对势力推行和平演变战略是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又一重要因素。长期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就对苏联、东欧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过程中,西方国家通过支持政治反对派和插手内政催化和促进苏东剧变。(2)苏东剧变的教训①必须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本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形成既具有本国特色又适应时代潮流的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有可能顺利进行;②要把经济建设当作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经济建设是关系社会主义国家兴衰存亡的根本问题。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后,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只有大力提高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才能获得巩固和发展;③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中,必须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正确处理民主与专政,党与政府、社会的关系,把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同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④社会主义国家要加强执政党自身的建设,始终保持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不断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⑤社会主义国家要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抵制西方的“和平演变”。9、苏东剧变是否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失败?不是。苏东剧变说明了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这符合马克思主义否定之否定规律。首先,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同任何新生事物一样,不会是一帆风顺的。第一,20世纪走向社会主义的国家绝大多数经济文化落后,它们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这使得各国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障碍重重;第二,从国际上看,社会主义的发展注定要同它的对立物和替代物资本主义长期共存,而资本主义在经历了新科技革命和政策调整后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第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只是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提出了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并没告诉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怎么走的现成答案。基于以上原因,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必然是曲折的。尽管道路是曲折的,这并不能否认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前进性。从社会主义本质来看,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代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得到了人民的拥护。苏东剧变并不能否认20世纪以来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所取得的重大成果,也不能说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失败,它仅仅只能说明长期背离马克思主义的苏联模式的失败,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本国实际的结合,推动着世界社会主义的向前发展。10、第三世界的崛起的三个标志(1)1955年的亚非会议(又称“万隆会议”)(2)1961年的不结盟运动(3)1964年的七十七国集团运动11、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的不同道路(1)少数国家选择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2)绝大多数国家选择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建立了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3)少数国家继续保留着封建的、前资本主义的因素,仍在旧的基础上蹒跚而行;12、战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原因(1)从国际上看,①原殖民地宗主国以退为进的重要表现;②五六十年代社会主义发展遇挫和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的对比,导致大多数国家走资本主义道路;③西方霸权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左翼进步势力进行打压;(2)从国内看①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中,民族资产阶级占有优势,无产阶级的力量比较薄弱;②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种新的、先进的生产力代表,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原有的生产方式而言,是先进的,符合历史发展规律;13、发展中国家政体的类型(1)共和制议会共和制:印度、新加坡、土耳其总统共和制:菲律宾、巴西、墨西哥(2)君主制君主专制:沙特阿拉伯二元君主制:尼泊尔、科威特议会君主制:泰国、马来西亚(3)政教合一:伊朗(4)党政合一:坦桑尼亚、莫桑比克第七章当今世界国际政治力量的对外战略和政策1、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外关系的特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2、霸权主义:是指大国、强国不尊重他国主权和独立,对他国强行干涉、控制和统治的政策及行为3、霸权主义的表现:(1)1968年素年出兵捷克斯洛伐克;(2)1983年美国入侵格林纳达;(3)1989年美国入侵巴拿马;(4)1999年北约空袭南联盟;(5)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4、美国的全球战略及演变(1)美国全球战略的确立时期(战后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①1945年—1953年,杜鲁门时期的“遏制战略”②1953年—1961年,艾森豪威尔的“解放战略”A、实行“解放战略”,推行“和平演变”B、军事上制定“大规模报复战略”,辅之以“战争边缘政策”③1961年—1969年,肯尼迪—约翰逊时期的“和平战略”(一手拿剑,一手拿橄榄枝)A、以“灵活反应战略”取代了“大规模报复战略”B、针对苏联和中国提出了“两个半战争战略”(2)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时期(20世纪6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期)①1969年—1977年,尼克松主义(大国均势战略)A、把建立与盟国的“伙伴关系”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石;B、以实力为后盾;C、以谈判为手段②1977年—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