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美国总统选举制述评摘要本文以美国总统大选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选举的政治功能和美国宪法中的总统选举制度设计以及现今面临的制度危机。接下来从媒体、选民、政党三个不同的侧面解读美国总统选举制度。关于媒体,探讨了政党对选举的影响力衰弱和媒体占主要地位带来的形象选举现象,并分析了这一转变带来的影响;关于选民,探讨美国选民普遍的政治无知与冷漠并由此探讨美国民主制度如何存在;关于政党,探寻美国总统大选中当选人主要从美国两大党中出现的原因和总统大选前的初选制度带来的政党衰落、媒体崛起的因果联系。关键词:美国宪法总统选举政治制度1选举与总统选举1.1选举的功能从郫县人大代表选举到美国总统大选,选举作为一种政治制度几乎存在于世界上各种政治制度中。选举制度的存在标志它的合理性与功能。选举制度具有以下四种功能:(1)为政府执政提供合法性(首要功能)几乎所有的现代政治制度(民主与独裁、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都支持选举。现实中,即使是朝鲜这样世袭与独裁的政府,其政府最高掌权者依旧是选举产生。更多时候,许多政府只为某些职位提供一个候选人。为什么在结果已经确定的情况下,这些国家依旧花费人力、财力支持选举呢?答案是政府需要通过选举增强与人民的联系,民众通过政府所赋予的参与政治生活的权利——选举,建立起政府的合法地位。(2)约束公民服从法律投票人的行为一方面产生了上述第一点影响,另一方面,选举产生的合法政府可以约束人们服从其管制。同时,选举这种集体决策在道德上约束了公民服从法律。(3)约束政府滥用职权公民通过选举改选不和民意的政客,约束政府职能。在美国,选举权的演变标志了妇女、非裔美国人等弱势群体政治权利的争取与获得,从而保护自己免受歧视。(4)选择个人而不是选择政策公民只能选择个人担任政府职能。事实证明,改选不和民意的政客,并不能保证政策的变化。同时,选举运动中,候选人不会提供清晰的政策选择,投票者也不会过多关注候选人的政策主张,即使候选人选举中做出了某些政策承诺,其上任后无论如何也不会被其所约束。1.2美国宪法规定的总统选举(1)宪法规定美国宪法第二条第一到四款规定了总统的制度设计,根据宪法,出生在美国,年满35岁,在美国住满14年的公民,皆可被选为美国总统。[1]关于总统选举制度分类,一方面,全民皆可参与选举,一人一票,不分种族与贫富,似乎一种直接选举;另一方面,各州选民只是选出本州选举团,选举团进行投票,由参议院计数选出,这又似乎是一种间接选举。同时总统选举为单次投票多数选举制度:得票超过大选举团总数一半者,则当选总统。如果无人过半数,则由众议院在得票最多的五人之间,以一州一票的计票方式选出总统。这种制度杜绝了选举本身固有弊端:如果选举过程历时太长,结果拖延不决,将使国家陷入社会动荡的泥淖。(2)选举团制度与“胜者通吃”选举团制度来自“伟大的妥协”: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在大州、小州关于国会议员人数确认上,存在严重分歧。最终,宪法采用了康尼迪格代表谢尔曼提出了一个方案:众议院人数照大州的办法,按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参议院人数则照小州的办法,各州一律两人,从而避免了联邦的分裂。同时,总统选举团的代表人数,同样采用妥协的方法,直接与各州在参众两院的议员总数相等。选举团制度体现了美国国内两种民主制度的矛盾:国民性原则与联邦性原则。前者主张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管理,强调国民多数优先原则,主张一人一票,少数服从多数;而后者主张各州平等、独立和多样性,强调总统选举的地域代表性,主张总统选举应在各州层面进行,当选的总统除了获得多数国民选票外,还应有广泛的州地域代表性。[2]“胜者通吃”原则:一州内得普选票最多的总统候选人就会获得本州在选举人团全部代表的支持票。(3)选举制度危机上文第二点总统选举两大特点既是美国民主制度的特色,也是一种缺陷。第一个危机是“赢者通吃”原则可能导致的少数当选的尴尬后果:即获得实际选民投票的候选人因未获得过半数的选举人票而未当选为总统。这样的结果早已发生:2000年总统大选:民主党候选人戈尔的国民选票领先于共和党候选人小布什(国民选票率为48.4%比47.9%),在全美国多获得约50万张选票,但最后却因比小布什少5张选举人票(266比271)而落选。同样在2016年的美国总统选举,希拉里以60,751,170张全国选票超出其竞争对手特朗普57万票,却因选举团制度不敌特朗普。特朗普赢了“
摇摆州”的选票,获得了“技术性胜利”。第二个危机是选举团制度过多顾及联邦性原则而忽略国民性原则,从而导致选举团票数分配与实际国民人口不一致,不同州选举团票数“含金量”不同。例如,2000年总统大选,从全国层面来看,每个众议员平均代表着约572500名国民;但从各州层面来看,差距却很大,比如,怀俄明州的一个众议员才代表45597名国民,而蒙大拿州的一个众议员却代表着803655名国民[3]。2媒体——选举中与选民交流的媒介现今,美国总统选举更像是一场有媒体主导的秀。媒体已取代政党成为与选民直接交流的渠道。媒体作为媒介在总统选举中的一系列行为也给选举带来相应影响。(1)政党的衰落政党在选举中的作用已逐渐衰弱,候选人可以依靠媒体直接与选民沟通。候选人不必再依靠游说党派领导来谋取公职,而是雇佣专业媒体公司为自己策划宣传。对于初选,个人可以在以电视宣传为主要方式的竞选活动中获得党内初选提名,政党对于初选人选与大选结果无能为力。(2)形象选举媒体大幅度报道候选人本人的形象而忽略政策性问题,选举在在电视上展现的是个人魅力与临场反映的较量。比如1960年第一次电视辩论,资质较弱(马赛诸塞州参议员)的肯尼迪以电视上阳光活力的形象PK资质老成(美国副总统)却刚动过膝盖手术一脸憔悴的尼克松,取的胜利。(广播听众还以为尼克松获胜了)。媒体将选举当作一场游戏来报道,他们更多的关注竞选谁输谁赢,而不是候选人政策立场和个人能力等实际性的问题。(3)媒体参与选举的影响a)媒体对于总统选举不全面的、负面的报道以及对竞选结果过早的预测,影响了民众参与投票的积极性,导致了投票率的降低。[4]b)媒体在选举中的地位上升大大增加了竞选公职的花费,候选人越来越依靠个人财富、企业家和利益集团对于选举的贡献。这无疑增大了普通人参与政治的门槛。c)选举取代政党成为与候选人与选民沟通的途径。d)媒体在选举影响大众方面有好的效果——选民能知道什么,想什么以及谈论什么。媒体很少改变公众舆论,但是一旦改变,通常是转向媒体支持的角度。在直接影响公众行为上,媒体的作用微乎其微[5]。如岳春颖等在《社交媒体对美国总统选举的影响》中证明社交媒体不会促成选民投票。[6]3美国民众——选举的参与者3.1选民对政治的冷漠与无知(1)选民对政治的冷漠相对于西方国家高达80%的投票率,美国总统选举50%—60%的投票率低得多,下图一显示了美国总统选举投票率逐年降低的趋势。然而,对于非大选年的国会选举,情况更令人担忧,投票比例降到了适龄选民的35%。[7]图一历年美国总统选举投票率*图中数据为实际投票人数占所有适龄选民人数的比例。资料来源:美国联邦统计局,StatisticalAbstractoftheUnited
States,2004,http://
/prod/2004pubs/03statab/election.pdf,20050407。美国选民对于政治的冷漠同样有其原因,当今的大选的低选举率是原因由多方面原因造成:A)选举在星期二,许多人不愿意请无薪假去投票B)美国的民主制度太成熟,大选选谁对普通人来说基本一样。同时,选民参与政治的方式不止一种,对于联邦层面的关键政策,通过媒体、游行(引起法院大法官注意)同样可行;对于州层面的关键议案,打电话给州议员办公室施加压力可能更有效。这时,州长、州议员、县管理委员会的选举更与自身利益相关。C)总统选举投票不仅仅包括选总统,还涉及联邦的,州的,县的,市的,学区的候选人投票,很多人嫌麻烦就不投了。D)选民注册制度的门槛让弱势群体(移民,低收入群体、年轻人)得不到选举权参与投票。E)选举人制度和媒体的预测报道让选民意识到本州局势在没投票之前就定了,降低了资格选民投票的积极性。需要提及的是,美国大选的低投票率有其两面性。首先,选民注册制度等等投票繁琐的程序是对过去竞选市场自由竞争的政府矫正行为。相对于过去政党拉选票而施加小恩小惠(投票给一元钱或给三明治)的恶性竞争行为,如今由州政府主导的、私人封闭的投票制度保证了选民投票的质量。同时,可以选择的投票权也是美国民主的体现:即我可以选择不去理会与我利益无关的选举投票,而更多关注与我自身利益相关的议案、政策、人事选举投票。最后,选民注册制度引起了两党的竞争,党派都希望发展未注册的选民,降低部分选民注册的难度,就可以为自己的党派增加新的实力。这样的良性竞争势必会给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争取选举权提供便利。(2)选民对政治的无知如果说竞选是公众对政府政策控制的手段,那么选民理所应当对当今政治走向、政策争议了解且持有自己的看法,然而选民大多数对政治一无所知。一次又一次的民意调查定期记述了美国适龄选民对政治的了解极少。然而,民众对政治的无知却可能是一种理性的态度,即积极参与政治活动的支出远远小于回报。大部分选民在没有政府机关的朋友,他们的一张选票在成千上万的选票中不值一提,因此,对政治保持无知似乎是一种合理的行为。同时,美国民众的无知是相对的,选民可以不知道新任总统的在卫生和公共福利方面的政策是什么,但是他们生病时,一定了解自己福利救济是什么,州政府负担多少,联邦又负担多少。3.2民主如何存在?极具讽刺的是,正是因为选民对于政治的无知与冷漠,美国的民主制度才能保留下来。因为并不需要太多人热衷参与政治活动,只要民众不积极投身反民主的活动就行。然而,在危机时期,如战争失利或蒙耻、经济衰退、失业情况严重时,冷漠的民众也会积极起来。如2004年的总统选举受“9.11”恐怖袭击的影响,投票率有所回升。民众积极精神的反应更多的是一种反民主的倾向:偏见狭隘,种族主义与暴力。民众更容易受叛逆式政治精英的感染。如美国遭受战争失败后受德国法西斯主义和俄国共产主义思想产生的左翼、右翼极端主义,和在犯罪、恐怖主义和街头暴力行动盛行,使民众对自身安全感到担忧时建立的非政府武装组织。如三k党、共生解放军、国民军和刺杀总统麦金利的无政府主义者。我们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美国民主制度的存活关键在于群众对于政治的冷漠而非政治精英对于政治的热忱。4政党——两党政治下的选举4.1为什么是两党政治?在民主制度设计下,一个国家民众对于社会问题的立场、利益集团的分布一定是多元的,因此代表他们立场的政党也一定较多而不同的。然而现实的运行效果中,我们却发现美国总统主要由两党候选人产出(除1860年林肯以第三大党候选人赢得总统大选)。两党政治的产生有以下几个原因:1)选举制度设计产生。法国政治学家莫里斯·迪韦尔热提出的迪韦尔热第一定律解释了此原因:即多数选举制导向两党制。美国总统选举制度是单次多数投票制,即以赢了选民大多数选票为胜(“赢者通吃”)。这就意味着第一,为了赢得选票不同政党会进行联合,政治人物也必然选择规模大、更具实力的政党参与竞选;第二,选民不会选择注定会失败的政党,相反,在意识形态相接近的情况下,选民更会选择更具获胜实力的政党。因此,在长期这种“自然选择”下,必然最终会产生两种意识形态不同的政党,并在自己固有选民的基础上,竭力拉拢中间的选民。2)少数党派意识形态不同。少数党派成立的初衷不是为了赢得大选,他们参与大选是为了吸引媒体宣传提高曝光度并招募积极分子加入他们的事业。因此他们不以赢得大选来衡量其成功与否,而在于能否让公众关注到他们的观点。这样的例子还有:社会党、禁酒党等。4.2初选和政党的退化初选制度指的是总统大选前,党派在党内竞选者中选出的其党派唯一的候选人。初选主要依靠媒体宣传,虽然初选人数相对于大选投票率更低(20%—30%)[8],但其加强了党派积极分子的影响力。然而,虽然参加初选的选民政治敏感性更高,但早期初选却夹杂着更为模糊的政策承诺。“改变”、“团结”等词有助于候选人避免党内的内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网络安全投资管理
- 环保科技产品贷款保证措施
- 展览馆高端格力空调投标资料
- 旅游公司导游聘任合同
- 纺织类专业职业生涯规划
- 汽车美容店店长聘任范本
- 2024年食品原料采购协议2篇
- 污水处理厂扩建大包工程施工合同
- 武汉市地下水保护与新材料研发
- 宫颈出血的临床护理
- 绿色供应链的构建与管理
- 山东省青岛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政治模拟试题(含答案)
- 2024年中煤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某公路改扩建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评估报告
- 沉浸式音频技术
- 液体制剂课件
- 外线小市政施工方案
- 2023年国家开放大学《财务报表分析》形成性考核(1-4)试题答案解析
- 钢结构隅撑计算表格
-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认识乳酸菌
- 绿植租摆服务投标方案(完整技术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