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爬山虎的脚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课时)10.爬山虎的脚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多准多音字“曲",会写“虎、操”等13个字,会写“爬山虎、操场”等16个词语。
2.能找出课文中写得准确、形象的句子,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
3.能说出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体会作者连续的观察。
【教学重点】
能找出课文中写得准确、形象的句子,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
【教学难点】
能说出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体会作者连续的观察。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细致的观察。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看看这是什么植物?爬山虎。虎,半包围结构。这是虎字头。
2.今天学习的课文就和爬山虎有关,课文的作者是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我们已经学过他写的两篇课文,小小的船和荷花。
3.今天再学一篇,一起读课题,爬山虎的脚。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第36页,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题是爬山虎的脚,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其他几个自然段又写了什么呢?
①课文第三到第五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
②第一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第二自然段具体写了爬山虎的叶子。
2.说的不错,课文一共有5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生长位置。第二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叶子。第三到五自然段都是写爬山虎的脚的。
三、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我们先来学习第一自然段,自己轻声读一读,想一想,爬山虎长在哪儿?
课文中说,学校操场北边墙上满是爬山虎,我家小院的西墙和房顶上也有爬山虎,可以知道爬山虎通常长在墙壁上,
2.对。爬山虎一般就长在墙壁山石上,作者学校的墙上有爬山虎,家里小院的墙上也有爬山虎,这个词就告诉我们,爬山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植物,生活中我们也经常能看到它。
3.这一自然段中从满是、占了一大片地方,你又了解到什么呢?
我从满是占了一大片地方,知道爬山虎长得很茂盛,数量很多,它的生命力很强。
4.说的真好。自己读一读这一自然段。注意这些词语,突出爬山虎的这些特点。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作者是怎么写爬山虎的叶子的呢?请大家读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
作者先写了刚长出来的叶子,再写长大了的叶子。
2.来,自己读读这句句子。
3.是啊,爬山虎长大了的叶子引人注意,平时我们一眼看到的它长大了的叶子,而刚长出来的叶子不大引人注意,但是叶圣陶爷爷都注意到了,还进行了细致的观察,他发现了什么?
他发现了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就变成嫩绿的。
4.叶圣陶爷爷观察的多仔细,发现了爬山虎嫩叶的颜色变化。来,自己读读这句句子。
5.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的那么新鲜,绿的新鲜是怎样的颜色?看绿油油的。绿的有光泽,看着非常舒服。自己读一读。
6.叶圣陶爷爷还发现了什么呢?对照课文插图,读读句子,想一想。
这些叶子的叶尖一顺儿朝下,全都朝下,在墙上铺开,多有意思。
7.读读这个词语:均匀。均匀的意思是分布在各部分的数量相同。
8.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自己读读句子。想一想。
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空隙。我觉得均匀在这句子中指的就是铺开的叶子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空隙。
9.是。满墙的叶子就这样均匀的铺在墙上,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的很。
漾这个字,偏旁是三点水,意思是水面微微动荡,这里是指满墙的叶子,随着风微微摆动,就像微风吹拂下,水的波纹,看叶子随风摆动,就像水的波纹一样,多好看。来,自己把这句话多读几遍。
10叶圣陶爷爷通过细致耐心的观察,发现了爬山虎叶子的这些特点,来连起来,把这一自然段好好读一读。
11.这里有两张图,第一张是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第二章是长大了的叶子,请你选一张。介绍一下。
①我来说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那些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了嫩绿的,
你说的是这张图,说听了刚长出来的叶子,它的颜色变化。
②我来说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的那么新鲜,看着多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这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空隙,一阵风拂过,满墙的叶子就漾起好看的波纹。
12.说得很好。两位同学把刚长出来的叶子和长大了的叶子特点都说轻了,经过仔细的长时间的观察,叶圣陶爷爷发现了叶子颜色的变化,他还发现了叶子静的姿态和动的美感。再来读读第二自然段,感受叶子的美。
13.这满墙的绿叶激起了叶圣陶爷爷的好奇心,爬山虎究竟是怎么往上爬的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四、写字
1.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这两个字,隙和漾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来看看戏的书写视频。
左窄右宽,右边第一笔为数没有勾,右边的日写的扁一些,要注意右边部分右上的一竖,为了避让下面涌字的一点,写的时候不能入围。
2.请同学们打开写字本比册,抄写空隙,荡漾这两个词语。
五、作业
1.抄写词语2遍
2.说说那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观察特别仔细。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5个生字,会写9个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2.引导学习读懂课文内容,知道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3.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并积累相关句子。
一、复习引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爬山虎的脚第一二自然段,这些词语都是描写爬山虎的叶子的。自己读一读。
2.请你选一组词语介绍爬山虎的叶子。
我们来听听同学们的介绍。
①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过了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
这位同学选用了第一组词语,介绍了刚长出来的叶子。
②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的那么新鲜,夜间全都朝下,在墙上铺的那么均匀,没有重叠的也不留一点空隙,一阵风拂过满墙的叶子,扬起好看的波纹。
3.请同学们再读读第二自然段,感受叶子的美。
叶圣陶爷爷被满墙的叶子吸引,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一起读。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1.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是叶圣陶爷爷想弄清爬山虎是怎么爬的?为了找到答案,他走进爬山虎,剥开叶片,仔细的观察。
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今年我注意了
2.注意了什么?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想在哪儿?又什么样?自己读读句子。
3.读的不错。作者从哪几方面来观察爬山虎的脚的?又是怎么介绍的?请你读读句子。完成爬山虎的脚资料卡。
4.我们来看这位同学填写的资料卡,分哪几个方面介绍爬山虎的脚的?作者是从位置、形状、颜色这三方面来写的?怎么介绍的?
5.先看位置。这位同学填的是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对不对?自己读读课文。
①老师我觉得这里他填的不对。文中说爬山虎的脚长在肩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只撞了六七根细丝。这里有个词语,反面就是止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
6.课文读得真仔细,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我们帮这位同学修改一下下面的内容填的怎么样?谁来说说?
①我认为后面的内容这位同学填的是正确的,枝状和细丝写出了爬山虎的脚的形状。通过作者的描写,我们就能想象出它的样子。
②我来说说爬山虎的脚的颜色,文中有一句句子直接告诉我们了,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所以这位同学填的红色是正确的。
7.对。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说的有理有据,点评的真好。老师这里有两位同学画的爬山虎的脚,哪一张是正确的?请你仔细看一看,说说理由。来请一位同学说一说。
8.刚才我们已经了解了爬山虎的脚的位置是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这是爬山虎的茎,这里是长叶柄的地方。第一位同学没有把脚画在叶柄的反面。
第二幅图的位置。位置才是正确的。
9.说的不错。看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生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作者还告诉我们,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
10瞧,这位同学画的可真像,而且颜色也是嫩红的,都画对了。
11.发现了吗?作者分三步来写爬山虎的脚的位置,第一句告诉我们它的大概位置在茎上。第二句开头把它的位置具体化了,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接下来反面这个词更准确的定位了爬山虎脚的位置,后面又写到了爬山虎脚的形状和颜色。
12.作者观察的真仔细,看,正因为叶圣陶爷爷观察的细致入微,才能把这些内容写得那么准确。同学们,爬山虎的脚得注意了才能发现。所以,当叶圣陶爷爷发现他们的时候,心情是怎么样的?
13.对。是激动的是欣喜的。来读出那种激动欣喜的心情。
(二)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知道了爬山虎是有脚的。接下来叶圣陶爷爷最想知道什么?是。爬山虎的脚怎么爬的呢?作者观察到两种情况,自己读一读第四和第五自然段,找一找。
2.第四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会怎样?第五自然段还写了爬山虎的脚,没触着墙的时候会怎样?
3.对。作者注意到了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是怎么往上爬的?这个字是多音字,这里面找触着就是碰到的意思。
4.一起读。触着墙,还注意到了没触着墙的时候,触着墙的时候,爬山虎就要开始爬了。
5.文中有一句话,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角的往上爬,这样具体指怎样爬呢?请你默读第四自然段,找到相关内容。
6.这里一共有两句话,说明爬山虎每爬一脚可以分为两步,每一步分别写了什么?干什么呢?听听同学们是怎么说的。
①第一句话告诉我们,细细的头上变成小圆片。第一步是小圆片扒住墙。
②我来说第二步,气丝由直变弯,把爬山虎的嫩金拉一把,其实就是细丝拉楞经。
7.两位同学都说的很好,为了扒住墙,细丝的头上逐渐变成了小圆片,细丝也有一个变化的过程,弯曲后把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你看叶圣陶爷爷仔细观察,经常去看,长时间看,才能把这个过程写准确。再来读读这段话。
8.我们去看看爬山虎到底是怎么爬的,看细丝触着墙了,头上变成了小圆片,扒住墙,叶柄的反面又长出了爬山虎的脚。
9.现在你能说说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吗?自己试着说一说。
10.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角的往上爬。这节课我们跟着叶圣陶爷爷认识了爬山虎的脚,知道了爬山虎的脚是如何爬墙的,脚没触着墙,又会怎么样?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今天的课就到这里,这是今天的作业。同学们再见。
三、作业
1.读一读,再从课文中找出其他优美生动的句子,抄下来。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抓住重点词语了解作者连续观察的方法。
2.品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
一、复习引入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爬山虎原来是有角的,叶圣陶爷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为我们介绍了爬山虎脚的位置、颜色和形状。能不能看着图?结合板书,介绍一下爬山虎的脚,自己准备一下。
2.叶圣陶爷爷还清楚地描写了爬山虎的脚是怎么一脚一脚往上爬的?我们来看一位同学完成的练习,听听他是怎么说的。
3.内容填正确了,说的也很好。同学们观察过程中,叶圣陶爷爷觉得爬山虎的脚像蛟龙的爪子一起读这个词。蛟龙,它是古代传说中能兴风作浪引发洪水的龙。
二、学习课文
1.为什么作者看见爬山虎细小的脚会想起蛟龙的爪子。自己读读第五自然段。想一想。
2.文中说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筋。可见爬山虎的脚搭在墙上,十分牢固。
3.我想作者一定去拉过,只有观察过,实践过,才能写出这样的句子来。这样有力的角才能撑起满墙的叶子。请你再读读这句话。
4.那么没触着墙的角,又会如何呢?我们一起读。
5.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就是干枯的意思。叶圣陶爷爷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还发现了没触着墙的角的情况,请你再读一读第五自然段,了解爬山虎的脚,触着墙和没触着墙,两种状态下,角的变化。
6.作者以准确形象的语言介绍了爬山虎生长的位置,描写了爬山虎叶子和角的细微变化,以及爬山虎向上攀爬的过程。
7.同学们,课题是爬山虎的脚,课文3~5自然段就是本文的重点。那么为什么作者还要细致具体的描写爬山虎的叶子呢?请你想一想,说一说。
8.叶圣陶爷爷看到美丽的叶子产生了兴趣,经过细致的连续的观察,发现了爬山虎脚的作用,这些不起眼却充满力量的脚才撑起了满墙的绿叶。
三、观察记录表
9.课文学完了,同学们能不能根据课文内容试着完成爬山虎脚的观察记录表?自己试一试。
10.我们该怎么填?听听这位同学是怎么说的。
叶圣陶爷爷观察的是爬山虎的脚,这是他的观察对象,他从未置状态、形状和颜色4个方面进入了观察所得。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志愿者工作方案
- 2025年卖场活动促销方案
- 汽车使用与维护 课件 项目二 行驶系统的使用与维护2-3 四轮定位综合检测维修
- 2025年电子式电动套筒调节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电吉他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玻纤纱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爪型螺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内蒙古百校联盟2025届高三下学期生物试题(月考)独立作业1含解析
- 江苏理工学院《输油管道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永城职业学院《食品安全卫生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全套教学课件《工程伦理学》
- 担保合同范本
- 钢结构吊装技术交底
- 二年级上册《劳动教育》教材分析
- 倍他司汀推广方案
- n3护士岗位竞聘范文
- 2024年山东省菏泽市曹县小升初英语试卷
- 中国普通食物营养成分表(修正版)
- (新版)高级考评员职业技能鉴定考试题库(含答案)
- 货款欠款条范本
- DG-TJ 08-2242-2023 民用建筑外窗应用技术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