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发展心理学题库(有答案)
第一章五、论述题
1.结合教育实际,论述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上的作用。
2.结合教育实际,论述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
3.论述教育与发展的辩正关系。
4.论述儿童心理不断发展和发展阶段的关系。?????????三、名词解释
1、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儿童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的科学。
2、所谓心理的种系发展,是指从动物到人类的演化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历史。
3、心理的个体发展是指人的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到衰老的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历史。
4、纵向研究就是对同一人群在不同的时间里对他们的某种心理活动进行评价,比较两次或两次以上的研究结果,以此作为这种心理活动在这些年内发展变化的依据。
5、这种研究设计就是在同一个评价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的人群进行心理观察或实验,比较各个年龄的人群在所观察或实验的某种心理活动上的差异,作为这种心理活动发展变化的依据。
四、简答题
1.儿童心理发展是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①儿童心理发展首先是一种心理现象。
②关于心理发展的研究,一般是从心理的种系发展和心理的个体发展进行的。
③儿童心理发展是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一个具有自己特点的部分。
2.心理的种系发展是指从动物到人类的演化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历史。
①心理这一反映形式是在动物出现以后才开始产生的,是跟神经系统、特别是脑的发育相联系的。
②动物心理发展史是人类心理发展的前史。
③人类心理发展史是研究人的心理、意识发生发展的历史。
3.心理的个体发展是指人的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到衰老的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历史。
①心理活动不断的从简单、具体向复杂、抽象、概括发展。
②从最初的简单的反射活动发展到随意活动。
③从出生时仅具有一些遗传素质的差异到逐渐形成个性。
4.①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上的作用。
②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
③教育与发展的辩正关系。
④儿童心理不断发展和发展阶段的关系。
答案:五、论述题
1.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必要的物质前提。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为儿童发展的个别差异提供了最初的可能性。儿童的生理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儿童的心理发展。
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上起决定的作用,其中,教育起主导作用。
2.一般认为,在儿童主体和客观事物(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即在儿童不断积极活动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儿童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和儿童已有的心理水平或心理状态之间的矛盾,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这个内因或内部矛盾即儿童心理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3.从教育到领会是新质要素的不断积累、旧质要素不断消亡的细微的量变质变的过程,从不知到知,从不能到能过程中的,这是教育到领会的量变过程。
量变过程的实现和儿童知识的丰富并不是教育的全部目的。掌握知识是新质要素的不断积累、旧质要素不断消亡的过程,是一些不明显的细微的量变质变过程,只有在这些不明显的细微的量变质变的基础上,产生比较明显、比较稳定的新质变化时,完成了从领会到发展的过程,这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质变过程。
4.①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不断地产生量变和质变,有时还产生大的质变,所以,儿童心理的发展在某个阶段常产生一些不同于其它阶段的特点,呈现出阶段性。由此可见,儿童心理发展矛盾运动的全过程中的质变和阶段性,决定了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
②儿童心理发展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在每一阶段之初,可能保存着大量的前一阶段的年龄特征;在这一阶段之末,也可能产生较多的下一阶段的年龄特征。
③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与可变性。第二章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三、简答题
1.简述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原则
2.简述横断研究设计的内容
3.简述纵向研究设计的内容
4.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5.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二、名词解释
1、纵向研究就是对同一人群在不同的时间里对他们的某种心理活动进行评价,比较两次或两次以上的研究结果,以此作为这种心理活动在这些年内发展变化的依据。
2、矛盾性原则是指儿童心理发展也跟一切事物的运动发展一样,是一种矛盾运动,是按照矛盾法则进行的。因此,必须从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来研究,必须从儿童心理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上来研究。
3、横断研究就是在同一个评价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的人群进行心理观察或实验,比较各个年龄的人群在所观察或实验的某种心理活动上的差异,作为这种心理活动发展变化的依据。
4、客观性原则要坚持真实地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为研究儿童心理的目的。
在研究儿童心理发展时,要确立客观的指标。
5、教育心理实验是自然实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或改变某种或某些条件来研究儿童心理、行为变化的方法。
6、教育性原则是指在进行研究时所选择的方法应对儿童身心发展有利,应该是道德的。
三、简答题
1、①客观性原则②发展性原则③教育性原则④理论联系实际原则⑤伦理性原则
2、横断研究就是在同一个评价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的人群进行心理观察或实验,比较各个年龄的人群在所观察或实验的某种心理活动上的差异,作为这种心理活动发展变化的依据。
3、简述纵向研究设计的内容
纵向研究就是对同一人群在不同的时间里对他们的某种心理活动进行评价,比较两次或两次以上的研究结果,以此作为这种心理活动在这些年内发展变化的依据。
4、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①观察法②实验法③调查法
5、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第一,选择研究课题
第二,形成假设
第三,标记出假设的变量
第四,变量的控制
第五,实验结果的整理
第六,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第三章国外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一、选择题
三、名词解释
1.皮亚杰??2.复演说??3.成熟势力说??4.遗传决定论?5.环境决定论??6.普莱尔
四、简答题
1.简述达维多夫的儿童心理学观点。
2.简述遗传决定论的主要观点并对其简要评述。
3.简述儿童年心理学产生的历史原因。
4.简述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
5.简述瓦龙及其巴黎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
6.简述格赛尔及其成熟势力说。
7.简述霍尔及其复演学说。
8.简述皮亚杰的主要理论观点。
9.简述行为主义的主要理论观点。
10.简述皮亚杰思维发展的阶段。
11.简述皮亚杰儿童心理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
12.简述遗传决定论的主要观点。
五、论述题
1.试述皮亚杰关于儿童心理认知发展理论的要点,并作简要评价。
参考答案
第三章
三、名词解释
1、皮亚杰是现代国际着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瑞士日内瓦大学教授,主要研究儿童的思维发展,研究特点是结合运用生物学、哲学、逻辑和数学的知识,创立了日内瓦学派。
2、复演说是由霍尔提出的,具体分析了儿童青少年复演种系发展的过程,胎儿在胎内的发展复演了动物进化的过程;而出生后个体的心理发展,则复演了人类进化的过程。
3、成熟势力说是由格塞尔提出的,他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成熟与学习。通过研究的出结论:不成熟就无从产生学习,而学习只是对成熟起一种促进作用。
4、遗传决定论片面强调遗传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是由先天的、不变的遗传所决定的,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就是这些先天遗传的自我发展和自我暴露的过程,与外界影响、教育无关。
5、环境决定论重视教育和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但是他们片面强调和机械地看待环境或教育的作用,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
6、普莱尔主要研究颜色视觉和听觉,后来又研究催眠,1882年出版的《儿童心理》被认为是第一部科学的、系统的儿童发展心理学着作,被公认为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
四、简答题
1、①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基础
②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
③儿童心理发展按两类主导活动交替进行
④关键期问题
2、遗传决定论片面强调遗传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是由先天的、不变的遗传所决定的,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就是这些先天遗传的自我发展和自我暴露的过程,与外界影响、教育无关。
3、①近代西方社会的发展及新的儿童观
②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③近代教育的要求
4、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弗洛伊德,强调本能在人的行为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儿童心理发展结构和潜意识观点
5、瓦龙创立了巴黎学派,是西方现代着名的马克思主义儿童心理学家。主要观点:要从儿童与周围环境的辩证关系中来看儿童心理的发展;儿童心理发展与一切事物的运动发展一样存在着矛盾;平衡的打破是由于随着有机体生长而产生的机能的觉醒,就这一点来讲是不符合唯物论观点的。
6、格赛尔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成熟与学习。通过研究的出结论:不成熟就无从产生学习,而学习只是对成熟起一种促进作用。
7、复演说是由霍尔提出的,具体分析了儿童青少年复演种系发展的过程,胎儿在胎内的发展复演了动物进化的过程;而出生后个体的心理发展,则复演了人类进化的过程。
8、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发展就是通过外部刺激和图式的相互作用,即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的机制而实现的,经过同化、顺应而达到暂时平衡,心理就得到发展,这样通过外部刺激和主体的不断相互作用,不断通过同化、顺应而达到平衡,心理就得到不断发展。
他认为,儿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9、行为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立的,他提出刺激-反应公式,主张只研究行为,否认意识,否认机体内部心理过程的作用,
10、儿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11、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发展就是通过外部刺激和图式的相互作用,即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的机制而实现的,经过同化、顺应而达到暂时平衡,心理就得到发展,这样通过外部刺激和主体的不断相互作用,不断通过同化、顺应而达到平衡,心理就得到不断发展。
他认为,儿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12、遗传决定论片面强调遗传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是由先天的、不变的遗传所决定的,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就是这些先天遗传的自我发展和自我暴露的过程,与外界影响、教育无关。
五、论述题
1、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发展就是通过外部刺激和图式的相互作用,即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的机制而实现的,经过同化、顺应而达到暂时平衡,心理就得到发展,这样通过外部刺激和主体的不断相互作用,不断通过同化、顺应而达到平衡,心理就得到不断发展。
2、他把儿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3、皮亚杰是西方着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他从儿童与外界环境的辩证关系来研究儿童心理的发展,他着重研究儿童的思维发展。最突出的一点是关于图式和外部影响相互作用的思想;还强调动作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他关于图式的起源、发展的具体论述也是符合唯物论思想的,但在动作和知觉、知觉和概念的关系上,他的有些观点违反了唯物论的基本原则,在年龄阶段的划分上,皮亚杰对各个阶段的质的特点阐述比较清楚,但对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注意不够,阶段划分有点绝对。第四章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四、简答题
1.简述环境决定论的主要观点并对其作简要评述。
2.简述我们关于儿童心理发展年龄阶段划分的标准。
3.简述遗传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4.简述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上的作用。
5.简述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实质。
6.简述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年龄问题。
7.简述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教育与发展的辩证关系。
8.简述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的含义。
9.简述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的原因。
10.简述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上各起什么作用。
五、论述题
1.试述教育和发展的辩证关系。
2.结合学龄儿童心理发展特点,论述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问题。
3.结合学龄初期儿童心理特点,谈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4.试述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上的作用。
5.试述小学儿童智力活动形成和发展的阶段。
6.试述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和一般趋势。
7.结合实际,试述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
第四章
三、名词解释
1.在动物早期发展的过程中,某一反应或某一组反应在某一特定时期或阶段中最易于获得,最易于形成,如果错过这个时期或阶段,就不容易再出现这样好的“时机”。这个关键的“时机”,就是关键期。
2.在动物早期发展的过程中,某一反应或某一组反应在某一特定时期或阶段中最易于获得,最易于形成,如果错过这个时期或阶段,就不容易再出现这样好的“时机”。这个关键的“时机”,就是关键期,也称最佳年龄。
3.在动物早期发展的过程中,某一反应或某一组反应在某一特定时期或阶段中最易于获得,最易于形成,如果错过这个时期或阶段,就不容易再出现这样好的“时机”。这个关键的“时机”,就是关键期,或关键年龄。
4.一般认为,在儿童主体和客观事物(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即在儿童不断积极活动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儿童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和儿童已有的心理水平或心理状态之间的矛盾,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这个内因或内部矛盾即儿童心理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5.通过遗传,传递着祖先的许多生物特征,即那些与生俱来的机体的形态、构造、感官特征和神经系统的结构与机能等解剖生理特点,称遗传素质。
6.无需强化的、在一定时期容易形成的反应,称印刻。
7.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儿童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称儿童心理年龄特征。
8.一般认为,在儿童主体和客观事物(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即在儿童不断积极活动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儿童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和儿童已有的心理水平或心理状态之间的矛盾,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这个内因或内部矛盾即儿童心理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四、简答题
2.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不同时期内的特殊矛盾或质的特点,这些特殊矛盾或质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儿童的主导活动、智力(或思维)水平和个性特征上,同时也表现在他们的生理发展和言语发展水平上。
3.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必要的物质前提。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为儿童发展的个别差异提供了最初的可能性。儿童的生理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儿童的心理发展。
4.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上起决定的作用,其中,教育起主导作用。
5.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儿童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称儿童心理年龄特征。
6.在动物早期发展的过程中,某一反应或某一组反应在某一特定时期或阶段中最易于获得,最易于形成,如果错过这个时期或阶段,就不容易再出现这样好的“时机”。这个关键的“时机”,就是关键期,也称最佳年龄。
7.从教育到领会是新质要素的不断积累、旧质要素不断消亡的细微的量变质变的过程,从不知到知,从不能到能过程中的,这是教育到领会的量变过程。
量变过程的实现和儿童知识的丰富并不是教育的全部目的。掌握知识是新质要素的不断积累、旧质要素不断消亡的过程,是一些不明显的细微的量变质变过程,只有在这些不明显的细微的量变质变的基础上,产生比较明显、比较稳定的新质变化时,完成了从领会到发展的过程,这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质变过程。
8.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如阶段的顺序,每个阶段的变化过程和速度,大体上都是稳定的、共同的。可变性是指由于社会和教育条件在儿童身上所起的作用不尽相同,因而在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和速度上,彼此之间可以有一定差距,即可变性。
9.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是因为儿童在掌握人类知识经验和行为规范的活动中,心理机能不断经过量变质变而实现的改造和提高的过程。首先,儿童生理发展是形成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物质基础;其次,儿童心理发展受他们掌握人类知识经验和行为规范的制约;再次,儿童从掌握知识经验到心理机能得到改造、提高,需要有一个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外表到本质的过程,也是不断经过量变质变的过程;最后,社会和教育条件虽然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但一定时期有其相对稳定性。
儿童心理年龄特征之所以是可变的,是因为受社会和教育条件的制约。
10.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必要的物质前提。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为儿童发展的个别差异提供了最初的可能性。儿童的生理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儿童的心理发展。
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上起决定的作用,其中,教育起主导作用。
五、论述题
1.从教育到领会是新质要素的不断积累、旧质要素不断消亡的细微的量变质变的过程,从不知到知,从不能到能过程中的,这是教育到领会的量变过程。
量变过程的实现和儿童知识的丰富并不是教育的全部目的。掌握知识是新质要素的不断积累、旧质要素不断消亡的过程,是一些不明显的细微的量变质变过程,只有在这些不明显的细微的量变质变的基础上,产生比较明显、比较稳定的新质变化时,完成了从领会到发展的过程,这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质变过程。
2.一般认为,在儿童主体和客观事物(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即在儿童不断积极活动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儿童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和儿童已有的心理水平或心理状态之间的矛盾,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这个内因或内部矛盾即儿童心理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3.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是因为儿童在掌握人类知识经验和行为规范的活动中,心理机能不断经过量变质变而实现的改造和提高的过程。首先,儿童生理发展是形成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物质基础;其次,儿童心理发展受他们掌握人类知识经验和行为规范的制约;再次,儿童从掌握知识经验到心理机能得到改造、提高,需要有一个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外表到本质的过程,也是不断经过量变质变的过程;最后,社会和教育条件虽然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但一定时期有其相对稳定性。
儿童心理年龄特征之所以是可变的,是因为受社会和教育条件的制约。
4.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必要的物质前提。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为儿童发展的个别差异提供了最初的可能性。儿童的生理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儿童的心理发展。
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上起决定的作用,其中,教育起主导作用。
5.①听教师讲解或演示,获得一般表象;②运用具体的事物实地完成计算活动;③儿童掌握实物计算以后,开始不用实物,而是用出声的口头言语来完成计算活动;④儿童掌握了出声的口头言语计算以后,开始在脑中用内部言语,即“心算”的方法来完成计算活动;⑤上述活动的各个环节逐渐消失了、简化了,一看算题就能很快地进行运算。此时,儿童真正掌握了运算的智力活动。
6.儿童从出生到成熟的六个时期中,每个时期的思维都有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婴儿期为直观行动思维阶段,学前期为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学龄初期思维的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向抽象逻辑思维占优势方向过渡,少年期是以经验型为主的抽象逻辑思维,青年初期是以理论型为主的抽象逻辑思维。7.一般认为,在儿童主体和客观事物(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即在儿童不断积极活动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儿童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和儿童已有的心理水平或心理状态之间的矛盾,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这个内因或内部矛盾即儿童心理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第五章婴儿动作的发展三、简答题
1.简述动作发展在乳儿心理发展上的意义。
2.简述乳儿动作发展的一般规律。
3.简述婴儿运用物体动作的发展在儿童心理发展上的意义。]
4.简述婴儿的一般特征是什么。
5.简述动作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
四、论述题
1.试述乳儿动作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2.结合婴儿生活实际,试述动作在其心理发展中的意义。三、简答题
1.儿童开始把手作为认识的器官来感知外界事物的某些属性;以后,儿童逐步学会拇指与其余四指对立的抓握动作,手才有可能从自然工具逐步变成使用或制造工具;儿童在抓握动作过程中,逐渐形成眼和手,即视觉和动觉联合的协调运动,这就发展了儿童对隐藏在物体当中的复杂属性和关系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这就发展了儿童的知觉和具体思维的能力。
儿童开始直立行走不但使他有可能主动去接触各种事物,而且有利于各种器官的发展,从而大大地扩大了儿童的认识范围。
2.①从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儿童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笼统的、散漫的,以后才逐步分化为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动作。
②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
③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3.儿童开始把手作为认识的器官来感知外界事物的某些属性;以后,儿童逐步学会拇指与其余四指对立的抓握动作,手才有可能从自然工具逐步变成使用或制造工具;儿童在抓握动作过程中,逐渐形成眼和手,即视觉和动觉联合的协调运动,这就发展了儿童对隐藏在物体当中的复杂属性和关系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这就发展了儿童的知觉和具体思维的能力。
4.①学会随意独立行走,手的动作发展,准确地玩弄和操纵他所熟悉的物体;②言语迅速发展;③开始出现最初的游戏活动;④各种心理活动都带有明显的直觉行动性。
5.儿童开始把手作为认识的器官来感知外界事物的某些属性;以后,儿童逐步学会拇指与其余四指对立的抓握动作,手才有可能从自然工具逐步变成使用或制造工具;儿童在抓握动作过程中,逐渐形成眼和手,即视觉和动觉联合的协调运动,这就发展了儿童对隐藏在物体当中的复杂属性和关系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这就发展了儿童的知觉和具体思维的能力。
儿童开始直立行走不但使他有可能主动去接触各种事物,而且有利于各种器官的发展,从而大大地扩大了儿童的认识范围。
四、论述题
1.①从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儿童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笼统的、散漫的,以后才逐步分化为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动作。
②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
③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
2.儿童开始把手作为认识的器官来感知外界事物的某些属性;以后,儿童逐步学会拇指与其余四指对立的抓握动作,手才有可能从自然工具逐步变成使用或制造工具;儿童在抓握动作过程中,逐渐形成眼和手,即视觉和动觉联合的协调运动,这就发展了儿童对隐藏在物体当中的复杂属性和关系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这就发展了儿童的知觉和具体思维的能力。
儿童开始直立行走不但使他有可能主动去接触各种事物,而且有利于各种器官的发展,从而大大地扩大了儿童的认识范围。第六章婴儿认知能力的发展四、简答题
1.儿童大脑皮层各区域成熟的程序是什么?
2.简述乳儿言语发生过程的一般规律。
3.婴儿期言语发展,可以划分为哪两个阶段。
五、论述题
1.结合婴儿的活动,试述其思维发展的特点。
2.结合婴儿的生活实际,试述其言语发展的特点。三、名词解释
1.整个乳儿期,可以说是言语的准备时期,或言语开始发生的时期,一般称之为言语前期
2.婴儿时期的思维主要是直觉行动思维。其基本特点是:这种思维总是跟物体的感知、跟儿童自身行动分不开的,思维是在动作中进行的。
3.空间知觉是人脑对物体的形状、大小、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反映。空间知觉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和方位知觉。时间知觉是对客观事物运动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四、简答题
1.枕叶→颞叶→顶叶→额叶
2.(1)言语理解的开始
(2)言语交际的开始
3.(1)理解言语的阶段(1岁末——1岁半)
(2)儿童积极的言语活动发展阶段(1岁半——3岁)
五、论述题
1.婴儿时期的思维主要是直觉行动思维。其基本特点是:这种思维总是跟物体的感知、跟儿童自身行动分不开的,思维是在动作中进行的。
2.(1)理解言语的阶段(1岁末——1岁半)
(2)儿童积极的言语活动发展阶段(1岁半——3岁)第七章婴儿情绪、情感的发展一、选择题
1.婴儿的破涕为笑反映了情绪的()
A.冲动性B.两极性
C.易变性D.感染性
2.婴儿期常常出现的“破涕为笑”反映了情绪的()
A.易受感染性B.冲动性
C.两极性D.不稳定性
二、简答题
1.简述婴儿情绪发展特点。
2.简述婴儿情感发展特点。
三、论述题
1.联系实际,论述婴儿情绪发展特点。
2.联系实际,论述婴儿情感发展特点。参考答案
第七章
一、选择题
1.C2.D
二、简答题
1.情绪发展很不稳定,具有易变性。
2.(1)具备了各种基本的情感
(2)高级情感开始萌芽
(3)情感的易变性
三、论述题
1.情绪发展很不稳定,具有易变性。
2.(1)具备了各种基本的情感
(2)高级情感开始萌芽
(3)情感的易变性第八章婴儿个性社会化的发展三、名词解释
1.自我意识
2.个性倾向性
四、简答题
1.简述婴儿自我意识的发生和发展。
2.简述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
五、论述题
1.简述婴儿自我意识的发生和发展。
2.简述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2.B3.B4.D5.A6.C
二、填空题
1.婴儿期
2.自我意识
3.婴儿
4.依恋关系明确期
5.青少年
三、名词解释
1.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个方面、一种形式,即关于作为主体的自我的意识,特别是关于人我关系的意识。
2.个性倾向性是决定个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内部动力系统,并能使人的行为表现出积极性。
四、简答题
1.只有1岁末的时候,儿童才开始把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区分开来,才能算自我意识的最初表现。
自我意识进一步形成是跟儿童掌握有关自我的词相联系的。先是知道自己的名字。以后是掌握代名词“我”。
当儿童开始掌握“我”这个词的时候,在儿童自我意识的形成上,可以说是一个质的变化,即儿童开始从把自己当作客体转变为把自己当作一个主体的人来认识。
2.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将人的气质划分为四种类型:弱型—抑郁质,强、不平衡型—胆汁质,强、平衡、惰性型—粘液质,强、平衡、灵活型—多血质。
五、论述题
1.只有1岁末的时候,儿童才开始把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区分开来,才能算自我意识的最初表现。
自我意识进一步形成是跟儿童掌握有关自我的词相联系的。先是知道自己的名字。以后是掌握代名词“我”。
当儿童开始掌握“我”这个词的时候,在儿童自我意识的形成上,可以说是一个质的变化,即儿童开始从把自己当作客体转变为把自己当作一个主体的人来认识。
2.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将人的气质划分为四种类型:弱型—抑郁质,强、不平衡型—胆汁质,强、平衡、惰性型—粘液质,强、平衡、灵活型—多血质。第九章学前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一、选择题
三、名词解释
1.创造性游戏?2.理解?3.内部言语?4.游戏言语?5.自我中心言语?6.判断?7.问题言语?8.情境性言语?9.主导活动?10.具体形象思维?11.连贯性言语?12.合作游戏
四、简答题
1.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主要条件。
2.学前期儿童心理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3.简述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的原因。
4.内部言语的机能是什么?
5.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6.学前儿童方位知觉发展的一般趋势。
五、论述题
1.由于动作和言语的发展,由于生活范围的扩大,由于独立性的不断增长,更重要的是由于渴望独立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这种新的需要跟从事独立活动的经验及能力水平之间的矛盾,这就决定了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
2.(1)3岁儿童仅能辨认上下方位;
(2)4岁儿童开始辨认前后方位;
(3)5岁儿童开始以自身为中心进行辨认左右方位;
(4)6岁儿童还只能达到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四个方位的水平,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辨认尚未发展完善。
参考答案
三、名词解释
1.儿童自己想出来的游戏称之为创造性游戏。
2.理解就是认识或揭示事物中的本质的东西。它是逻辑思维的基本环节。
3.内部言语是一种无声的言语(默语);内部言语是一种简略的、压缩的言语;内部言语是在对话言语,即外部言语或有声言语的基础上产生的。
4.游戏言语是一种在游戏中行动的“伴奏”,即一面动作,一面嘀咕。
5.自我中心言语的原始形态或过渡形态是一种介于有声言语和内部言语之间的言语形式,即出声的自言自语。皮亚杰把这种言语称为“自我中心言语”。
6.判断是概念和概念之间的联系,它反映事物和事物之间的关系。
7.问题言语是在碰到困难或问题时产生的自言自语,常用来表示对问题的困惑、怀疑或惊奇及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8.情境性言语常带有浓厚的表情性,即经常夹杂着丰富的手势和表情。
9.主导活动是最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一种活动形式。
10.具体形象性的思维是指儿童的思维主要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即凭借具体形象的联想来进行。
11.连贯性言语是前后一贯的表述,听者不必去考虑情境,就能领会。
12.合作游戏的社会化程度比较高,其表现是在联合游戏的基础上,有了明确的分工、合作,儿童能够按照自己的角色去完成任务,目标很明确。
四、简答题
1.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主要条件:
(1)掌握相应的词。
(2)把相应的词和一类事物多次结合。
(3)引导儿童对一类事物进行比较,发现它们之间的异同点。
(4)把共同点加以系统化和概括化,以形成普遍的概念。
2.学前期儿童心理的主要矛盾是儿童渴望独立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这种新的需要跟从事独立活动的经验及能力水平之间产生了重大的矛盾。
3.由于动作和言语的发展,由于生活范围的扩大,由于独立性的不断增长,更重要的是由于渴望独立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这种新的需要跟从事独立活动的经验及能力水平之间的矛盾,这就决定了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
4.内部言语的机能:
(1)主要执行自觉的分析综合的机能。
(2)主要执行自觉的自我调节的机能。
5.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1)语音的发展
(2)词汇的发展
(3)语法的掌握和言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4)内部言语的发展,并有可能掌握书面言语
6.学前儿童方位知觉发展的一般趋势:
(1)3岁儿童仅能辨认上下方位;
(2)4岁儿童开始辨认前后方位;
(3)5岁儿童开始以自身为中心进行辨认左右方位;
(4)6岁儿童还只能达到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四个方位的水平,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辨认尚未发展完善。
五、论述题
1.由于动作和言语的发展,由于生活范围的扩大,由于独立性的不断增长,更重要的是由于渴望独立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这种新的需要跟从事独立活动的经验及能力水平之间的矛盾,这就决定了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
2.(1)3岁儿童仅能辨认上下方位;
(2)4岁儿童开始辨认前后方位;
(3)5岁儿童开始以自身为中心进行辨认左右方位;
(4)6岁儿童还只能达到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四个方位的水平,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辨认尚未发展完善。第十章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一、简答题
1、简述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特点。
2、简述学前儿童情感发展的特点。
二、论述题
1、结合实际,论述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特点。
2、结合实际,论述学前儿童情感发展的特点。参考答案一、简答题
1、(1)情绪易冲动
(2)情绪不稳定
2、(1)情感稳定性的发展
(2)对情感控制调节能力的发展
二、论述题
1、(1)情绪易冲动
(2)情绪不稳定
2、(1)情感稳定性的发展
(2)对情感控制调节能力的发展第十一章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一、简答题
1、简述学前儿童意志发展的特点。
二、论述题
1、结合幼儿游戏活动,论述其意志品质的发展。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
1、(1)自觉性的发展
(2)坚持性的发展
(3)自制力的发展
二、论述题
1、(1)自觉性的发展
(2)坚持性的发展
(3)自制力的发展第十二章学前儿童个性社会化的发展二、名词解释
1.个性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结合。它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自我意识、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
2.性格是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表现在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相应行为方式中的心理特性的结合。
3.移情是对他人情绪情感状态的一种替代性的情感体验。
4.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志向、理想、信念和人生观等。表明人对周围环境的态度,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成分,影响心理活动进行的方向。
三、简答题
1.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1)游戏是适合于学前儿童的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形式。
(2)游戏是促使儿童心理发展的一种最好的活动形式。
2.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1)从轻信成人的评价到自己独立的评价
(2)从对外部行为的评价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
(3)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到比较细致的评价
3.(1)活泼好动;(2)好奇好问;(3)易冲动、自制力差;(4)易受暗示、模仿性强。
4.学前儿童道德意识发展的特点
(1)学前儿童有了各种道德感的明显表现。
(2)在道德动机方面,学前初期儿童的道德行为的动机往往受当前刺激的制约;只有在学前晚期儿童身上,才能初步看到独立的、主动的社会道德动机,但这些道德动机基本上仍然受具体的道德范例所支配。
(3)在道德判断方面,学前初期儿童的道德判断带有很大的具体性、情绪性和受暗示性。他们在判断行为时,还不能把行为动机和效果统一起来,常常只看到行为的效果,而看不到行为的动机,更多的仅根据行为的结果而判断行为。学前晚期儿童开始能从社会意义上来判断道德行为,比较注重人的动机、意图。
四、论述题
1.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1)从轻信成人的评价到自己独立的评价
(2)从对外部行为的评价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
(3)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到比较细致的评价
2.学前儿童道德意识发展的特点
(1)学前儿童有了各种道德感的明显表现。
(2)在道德动机方面,学前初期儿童的道德行为的动机往往受当前刺激的制约;只有在学前晚期儿童身上,才能初步看到独立的、主动的社会道德动机,但这些道德动机基本上仍然受具体的道德范例所支配。
(3)在道德判断方面,学前初期儿童的道德判断带有很大的具体性、情绪性和受暗示性。他们在判断行为时,还不能把行为动机和效果统一起来,常常只看到行为的效果,而看不到行为的动机,更多的仅根据行为的结果而判断行为。学前晚期儿童开始能从社会意义上来判断道德行为,比较注重人的动机、意图。
3.(一)性格的形成
(1)性格的结构。
(2)性格的稳定性与可塑性。
(二)性格的发展
(1)学前时期是性格开始稳定和形成的时期。
(2)促使儿童形成积极的性格特征,改变其不良的性格特征。第十三章学龄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一三、名词解释
1.抽象逻辑思维?2.观察?3.概念?4.路线略图知觉?5.延缓重现?6.学习
7.注意集中性?8.识字
四、简答题
1.小学儿童在知觉过程中,分析与综合统一水平较低的现象表现在哪些方面?
2.简述影响写作能力形成的因素。
3.简述小学儿童概括水平的发展。
4.简述学龄初期儿童发展的一般特征。
5.儿童掌握概念一般采用哪两种方式?
6.小学儿童想象的发展的特点。
7.简述学龄初期儿童知觉发展的一般特点。
8.简要说明小学儿童识字的心理过程。
9.简述学龄初期儿童的主要学习动机的两种类型。
10.简述小学低年级儿童更多运用机械识记的主要原因。
11.提高小学儿童的记忆能力,如何正确组织复习。
12.简述学龄初期儿童掌握书面言语的心理过程。
13.简述皮亚杰关于学龄初期儿童空间方位知觉左右关系发展的阶段。
14.简述学龄初期儿童内部言语发展的阶段。
15.简述学龄初期儿童道德意识发展的主要特点。
五、论述题
1.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试述儿童掌握书面言语的心理过程。
2.结合小学儿童记忆的特点,谈如何培养儿童意义识记的能力。
3.结合学龄初期儿童注意的特点,谈如何利用注意的规律组织小学的教学。
4.试述学龄初期儿童学习的特点。
5.试述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及培养。
6.结合小学儿童概括水平发展的特点,谈儿童掌握概念的一般过程和规律。
7.试述学龄初期低年级儿童言行脱节现象的原因及教育措施。
8.试述小学生情感发展的一般特点及其培养。
9.试述学龄初期儿童学习兴趣的发展。
10.试述学龄初期儿童知觉发展的一般特点。
11.试述学龄初期儿童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
12.试述学龄初期儿童注意的培养。参三、名词解释
1.抽象逻辑思维是正确地掌握概念,并运用概念组成恰当的判断,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的思维活动。
2.观察是一种有意的、有计划的、比较持久的(虽然在时间上也有间歇)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态。
3.概念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4.儿童辨认或绘制方位图形是从自己这方面出发、或从某一个熟悉的点出发向其他有关的方位伸展。
5.延缓重现也叫记忆恢复现象,就是在刚刚记忆材料之后,能够立即恢复或重现的东西常常不多,而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就能较好地恢复或重现。
6.学习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义务。
7.注意集中性是注意指向于一定事物时的聚精会神的程度。
8.识字是儿童掌握书面言语的前提,也是掌握书面言语的初级阶段,它为阅读打下最初的基础。
四、简答题
1.(1)在初入学儿童的知觉中,常常表现出笼统的、不精确的分析综合的特点。
(2)在初入学儿童的知觉中,也常常表现出不能看出事物的主要方面或特征,以及事物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
2.(1)以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为基础,特别是独白言语的能力在写作能力的发展上起着重要作用;
(2)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3)写作更和内部言语的发展有密切联系。
3.(1)直观形象水平(2)形象抽象水平(3)本质抽象水平
4.(1)儿童开始进入学校从事正规的有系统的学习,学习逐步成为儿童的主导活动。
(2)逐步掌握书面言语和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3)儿童有意识地参加集体生活。
5.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6.(1)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长
(2)想象中的创造成分日益增多
(3)想象更富于现实性
7.(1)有意性、目的性的发展
(2)分析与综合统一水平的发展
8.儿童进入学校以后,正式开始在听到的言语和说出的言语,亦即在言语听觉分析器和言语动觉分析器所形成的联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和看到的言语,亦即言语视觉分析器建立新的联系,这个过程也就是儿童的识字过程。
9.一类是远大的与社会意义相联系的动机;另一类是直接与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动机。
10.因为小学低年级儿童心理的各个方面还没有充分地发展起来,抽象逻辑思维尚未发展,知识经验比较贫乏,对于学习材料不易理解,还不善于对记忆的材料进行思维加工或逻辑加工。
11.(1)及时复习,及时强化。
(2)要让学生“试图回忆”。
(3)分散时间学习比集中时间学习效果更好。
(4)尽可能动员多种感觉器官参加活动。
12.(1)识字(2)阅读(3)写作
13.第一阶段──儿童比较固定化的辨认自己的左右方位(5-7岁)。
第二阶段──儿童初步地、具体地掌握左右方位的相对性(7-9岁)。
第三阶段──儿童比较概括地、灵活地掌握左右概念(9-11岁)。
14.(1)出声思维阶段(2)过渡阶段(3)无声思维阶段
15.(1)在道德知识的理解上,儿童从比较肤浅的、表面的理解逐步过渡到比较精确的、本质的理解;
(2)在道德品质的评价上,儿童只注意行为的效果逐步过渡到比较全面地考虑动机和效果的统一关系;
(3)在道德原则的掌握上,儿童的道德判断从受外部情境的制约逐步过渡到受内心的道德原则、道德信念的制约。
五、论述题
1.(1)识字
儿童进入学校以后,正式开始在听到的言语和说出的言语,亦即在言语听觉分析器和言语动觉分析器所形成的联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和看到的言语,亦即言语视觉分析器建立新的联系,这个过程也就是儿童的识字过程。
(2)阅读
阅读是从看到的言语向说出的言语(大声的或无声的)过渡。
(3)写作
写作是从说出的词(大声的或无声的)向看到的词过渡。
2.(1)帮助学生透彻的理解教材。
(2)对高年级学生要教会他们良好的记忆方法。
(3)考虑延缓重现的作用。
(4)适当训练机械识记能力3.(1)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保持和发展有意注意;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有节奏地交替进行。
(2)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儿童注意的培养:
①激发儿童学习的责任感
②养成经常集中注意的习惯
③及时明确认识具体的学习目的任务
④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力求丰富多彩
⑤发展儿童的学习兴趣
⑥针对儿童的个别差异
4.(1)学习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义务。
(2)主要掌握读、写、算的基本知识技能和参加学校集体所必需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
5.(1)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度过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2)小学儿童思维的培养①具体、从感性的实践引向抽象概括
②思维过程中的各种基本能力
③理解学习材料
④儿童正确地掌握概念
⑤儿童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也就是培养儿童运用概念来恰当地进行判断、合乎逻辑地进行推理的能力。
6.(1)照概念本身的逻辑顺序去掌握,必须循序渐进,因为知识本身是有顺序的。
(2)助儿童学会对材料进行分类和系统化工作,也就是对许多有关的概念进行抽象概括。
(3)概念的深刻性、丰富性和系统性,这三者的发展是互相制约、彼此联系的。
7.原因
(1)由于模仿。
(2)由于无意。
(3)道德行为还不稳定。
(4)只会说,不会做。
教育措施
(1)自觉纪律的形成和发展
(2)不断训练、反复实践。
(3)提高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磨炼德意志、训练道德行为
8.特点
(1)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
(2)情感的深刻性不断增加
(3)情感更富有稳定性
培养
(1)加强思想教育,树立优良学风
(2)在情感教育上注意直观性
(3)使情感和行动结合起来
(4)使各种学习和活动跟积极的情感体验结合起来
(5)培养儿童调节和控制情感的能力
(1)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儿童最初对学习的进程,对学习的外部活动更感兴趣;以后逐步对学习的内容,对需要独立思考的学习作业更感兴趣。
(2)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儿童的学习兴趣最初是不分化的,在教育影响下,以后才逐渐产生对不同学科内容的初步的分化性兴趣。
(3)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对有关具体事实和经验的知识较有兴趣;对有关抽象因果关系的知识的兴趣在初步发展。
(4)在整个小学时期内,游戏因素在低年级儿童的学习兴趣上起着一定的作用,而到中年级以后,这种作用就逐渐降低。
(5)在阅读兴趣方面,一般是从课内阅读发展到课外阅读的,从童话故事发展到文艺作品和通俗科学读物。
10(1)有意性、目的性的发展
①表现在知觉的选择性上
②表现在知觉的持续性上
(2)分析与综合统一水平的发展
①在初入学儿童的知觉中,常常表现出笼统的、不精确的分析综合的特点。
②在初入学儿童的知觉中,也常常表现出不能看出事物的主要方面或特征,以及事物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
11.发展的四个阶段:
认识“个别对象”阶段;认识“空间联系”阶段;认识“因果联系”阶段;认识“对象总体”阶段
培养
(1)首要条件是向小学生明确提出观察的目的、任务和具体的方法。
(2)观察时要尽可能运用多种感觉器官参加活动。
(3)观察时要尽可能运用言语。
(4)在教学中正确运用直观性原则。
12.(1)激发儿童学习的责任感
(2)养成经常集中注意的习惯
(3)及时明确认识具体的学习目的任务
(4)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力求丰富多彩
(5)发展儿童的学习兴趣
(6)针对儿童的个别差异第十四章学龄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第十四章
一.简答题
1.简述情绪发展理论
2.简述学龄儿童情绪发展特点
3.简述学龄儿童积极情绪的培养
4.简述学龄儿童情感发展特点
5.简述学龄儿童高级情感的表现
6.简述学龄儿童良好情感的培养
二.论述题
1.简述情绪发展理论
2.简述学龄儿童情绪发展特点
3.简述学龄儿童积极情绪的培养
4.简述学龄儿童情感发展特点
5.简述学龄儿童高级情感的表现
6.简述学龄儿童良好情感的培养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
1.(1)情绪发展的学习理论
(2)情绪发展的认知理论
(3)精神分析理论
(4)人类学理论
2.(1)学习活动的成功与失败带来了强烈的情绪体验
(2)在小学儿童的集体活动中,儿童的集体观念得到增强,高级情感迅速开始发展
3.(1)将儿童的各种活动与其积极情绪体验相结合
(2)发展小学儿童的高级情绪
(3)培养小学儿童控制和调节情绪的能力
4.(1)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
(2)情感的深刻性不断增加
(3)情感更富有稳定性
5.(1)道德感
(2)理智感
(3)美感
6.(1)加强思想教育,树立优良学风
(2)在情感教育上注意直观性
(3)使情感和行动结合起来
(4)使各种学习和活动跟积极的情感体验结合起来
(5)培养儿童调节和控制情感的能力
二.论述题
1.(1)情绪发展的学习理论
(2)情绪发展的认知理论
(3)精神分析理论
(4)人类学理论
2.(1)学习活动的成功与失败带来了强烈的情绪体验
(2)在小学儿童的集体活动中,儿童的集体观念得到增强,高级情感迅速开始发展
3.(1)将儿童的各种活动与其积极情绪体验相结合
(2)发展小学儿童的高级情绪
(3)培养小学儿童控制和调节情绪的能力
4.(1)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
(2)情感的深刻性不断增加
(3)情感更富有稳定性
5.(1)道德感
(2)理智感
(3)美感
6.(1)加强思想教育,树立优良学风
(2)在情感教育上注意直观性
(3)使情感和行动结合起来
(4)使各种学习和活动跟积极的情感体验结合起来
(5)培养儿童调节和控制情感的能力第十五章学龄儿童意志的发展一、简答题
1.简述学龄儿童意志发展特点
2.简述学龄儿童意志的培养
二、实例分析
1.二年级小学生张南刚刚向老师报告同桌的小明不注意听讲、做小动作。老师表扬了他,过后他却马上在课上玩起自己喜欢的玩具。试对这种表现及其原因作具体分析。
2.小学低年级学生放学后,如果有人诱惑其去网吧玩游戏,他坚持回家做作业。
试对这种表现及其原因作具体分析。
三、论述题
1.结合实际论述,学龄儿童意志发展特点
2.结合小学生学习生活实际,论述其良好意志的培养
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
1.(1)自觉性:行动中具有明显的目的性,充分认识所采取行动的意义,使自己的行动服从于一定的要求方面的良好品质。
(2)坚持性:行动中能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克服困难而坚持到底的良好品质。
(3)果断性:善于辨别是非、及时采取决定并执行决定的能力。
(4)自制性: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
2.(1)明确行动的目的性
(2)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
(3)创设克服困难的情境
(4)战胜挫折的自我调控能力的培养
二、实例分析
1.意志的自制性品质
2.坚持良好的意志自觉性质
三、论述题
1.(1)自觉性:行动中具有明显的目的性,充分认识所采取行动的意义,使自己的行动服从于一定的要求方面的良好品质。
(2)坚持性:行动中能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克服困难而坚持到底的良好品质。
(3)果断性:善于辨别是非、及时采取决定并执行决定的能力。
(4)自制性: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
2.(1)行动的目的性
(2)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
(3)创设克服困难的情境
(4)战胜挫折的自我调控能力的培养第十六章学龄儿童个性社会化的发展
二、名词解释
1.集体
2.道德意识
3.道德信念
4.自觉纪律
三、简答题
1.简述学龄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特点
2.简述学龄儿童道德意识的发展特点
3.简述影响学龄儿童性格发展的因素
4.简述学龄儿童良好性格的培养
四、论述题
1.论述学龄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特点
2.论述学龄儿童道德意识的发展特点
3.论述影响学龄儿童性格发展的因素
4.论述学龄儿童良好性格的培养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道德信念
2.学校集体
二、名词解释
1.(1)集体具有明确的共同目的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共同行动,每一个集体成员都是为共同任务而行动着,彼此互相关心,互相督促。
(2)集体具有统一的领导。
(3)集体具有共同的纪律,每一个成员都能使自己的意志服从于集体的意志,使自己的利益服从于集体的利益。
(4)集体具有共同的舆论,舆论是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
2.道德意识是关于道德的认识或知识,它在儿童道德品质的发展上起着重大的作用。
3.道德信念是儿童在已有的道德知识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和一个人的道德观点、道德原则、道德情感相联系的道德意识的高级形态。
4.自觉纪律就是一种出自内心要求的纪律,而不是依靠外界强制的纪律,是在儿童对于纪律的认识和自觉要求的基础上形成起来的遵守纪律的行为习惯。
三、简答题
1.(1)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发展
(2)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发展
(3)自我评价的批判性逐渐加强
2.(1)在道德知识的理解上,儿童从比较肤浅的、表面的理解,逐步过渡到比较精确的、本质的理解。
(2)在道德品质的评价上,儿童只注意行为的效果逐步过渡到比较全面地考虑动机和效果的统一关系。
(3)在道德原则的掌握上,儿童的道德判断从受外部情境的制约逐步过渡到受内心的道德原则、道德信念的制约。
3.(1).遗传
(2).环境
(3).学校教育
4.(1).培养儿童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
(2).建立良好的儿童集体
(3).开展各种寓教于乐的活动
(4).加强自我教育
(5).注意因材施教
四、论述题
1.(1)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发展
(2)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发展
(3)自我评价的批判性逐渐加强
2.(1)在道德知识的理解上,儿童从比较肤浅的、表面的理解,逐步过渡到比较精确的、本质的理解。
(2)在道德品质的评价上,儿童只注意行为的效果逐步过渡到比较全面地考虑动机和效果的统一关系。
(3)在道德原则的掌握上,儿童的道德判断从受外部情境的制约逐步过渡到受内心的道德原则、道德信念的制约。
3.(1).遗传
(2).环境
(3).学校教育
4.(1).培养儿童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
(2).建立良好的儿童集体
(3).开展各种寓教于乐的活动
(4).加强自我教育
(5).注意因材施教第十七章青少年认知能力的发展一二、简答题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六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2
- 健康元宇宙课件
- 巡察业务知识培训讲座
-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机械制图》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浮生六记课件
- 小学数学教师培训讲座
- 《常见病防治》课件
- 条形码授权协议书(2篇)
- 旅行社出境担保协议书(2篇)
- 综合医院焦虑抑郁治疗
- 高考语文作文备考:二元思辨性作文分论点的设置+课件
- 低压电工理论考试题库电工证题库
- 保安市场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对策
- 银行物业服务各项管理制度及考核
- 从局部到整体:5G系统观-完整版
- 热力施工安全培训课件
- 工程创优监理方案
- 国家开放大学毕业生登记表
- 管道阀门更换施工方案
- DB34-T 4700-2024 智慧中药房建设与验收规范
- 物流行业人员培训:仓储与库存管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