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识别上市公司财务造假_第1页
如何识别上市公司财务造假_第2页
如何识别上市公司财务造假_第3页
如何识别上市公司财务造假_第4页
如何识别上市公司财务造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潘登律师事务所如何识别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识假与做空问一:不同的企业关键的指标是不相同的,请您举几个您遇到过的例子,通过哪些线索发现了公司的问题。答:单纯说财务指标,不同的行业,不同的生意模式,不同的发展阶段,财务指标可以相差很大,难有固定的标准,得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如果从三大报表来看,虚增利润都会造成资产负债表里的一项或多项资产虚增,同时利润表里的收入虚增或成本虚减,而现金流量表里的自由现金流,甚至是经营现金流并不理想,逻辑会有错乱。当然也存在虚减利润的公司,比如大股东持股比例过小的。另外,资产被挪用或侵吞的现象比较多。粗看三张财务报表,我认为主要的项目有数字金额就可以了,其它项目空栏位越多越好,说明业务简洁明了。如果每个栏位都有数字,甚至金额还都不小,显得业务很复杂,难看懂。老巴不是说了,不懂的股就不要买嘛。在看数字的时候,要注意看一下它的趋势变化,最好是同时看5年的数据,这就好像技术分析派看K线一样,趋势一旦形成就会有一个惯性,如果发现拐点出现,那么就细读一下报表附注和相关的公告信息,判断一下影响。另外,最好是与同行对照一下,同行意味着生意模式相似,所以数字金额的绝对值和相对比例关系也应该类似,如果差别很大,又没有合理的解释,那么报表就可能有问题。具体的例子要一一列示的话可能太多,我就举两个今天有出公告的港股:一是2308研祥智能,它今天上午出公告说花3.1亿在昆山买了块地,用于商住发展,而去年底它才刚刚收购了有20万平米土地的一家公司,花了3.2亿,也是想发展物流之类的地产项目。更早之前,它还有个大额的关联交易,同样与土地有关。这公司原本是做自动化设备的,自称是高科技企业,以前曾在CCTV里做广告,老板陈志列也常在媒体露面。所以我们不用分析财务报表,单看逻辑就觉得不太对劲。看它的财务数据,一年收入也就10亿左右,但手上长年握着10多亿的现金,然后又贷款10亿,大存大贷又不是开银行,明显就问题。二是904中国绿色食品,它今天出公告说原本即将到期的13.5亿人民币可转债无力偿付,建议先付尾数,其余10亿展期3年,并大幅上浮利率,我没关注它的债券价格,估计此前可能已经跌到50块以下了的。这公司主要是做蔬菜的,近两年大力推广“粗粮王”等软饮料,类似惠尔康的“谷粒谷力”,伊利也有类似的产品。904我曾中过招,当时看它比682超大现代的财报要好,“粗粮王”这款产品在福建很常见,深圳也能看到。大约在两年多前,出年报的前一天我买入904,看它估值低,也有分红,想投机一把,结果晚上公告说年报要推迟几天出,第二天股价暴跌40%。看来市场多数时候是效的,给它低估值,有市场的道理和逻辑。904的报表上,也常年趴着上十亿的现金,但它除了上述的可转债外,并无银行贷款,而且可转债的利息率以前是很低的,所以似乎不是大借大贷。可今天的公告却说,过去一年因为业务扩张,消耗掉了10亿现金,所以才没钱还债。那它的现金去了哪儿呢?与前边的研祥智能相仿,也去了土地预付款,就是承包农地种菜预付的租金。大量的农地我们无法去测量估算是否合理,但从损益表的变化可以发现这其中的逻辑有问题。因为这两年904的收入并无大的增长,利润更是5年未变,尽管经营现金流看似很不错,但收入和利润与大幅增加的资本支出即土地预付租金款是不匹配的,它没有理由要支付这么多土地预付租金。所以,很可能是大股东挪用了这13.5亿的可转债款项,才造成今天无钱偿付。问二:如果在发现了公司有重大财务造假嫌疑的时候,市场又允许做空的前提下,您会怎样选择时机进行做空的操作?可以只是理论上假想回答。答:我想首先要评估一下大股东的实力,一般来说,严重做假的公司都是民企,而国企特别是央企,没有严重做假的动机,最多是为了政绩做短期平滑,或是资金挪用,多数是不作为窝里斗无效率。民企的老板如果实力雄厚,那他可能在短期内托住股价,这对做空应该会很不利。二是做空时机的选择,最好是在业务和市场的拐点处爆料,因为做假的证据掌握在做空者手中,你可以等待和选择在任何时点曝光。做空时,你应该要先借入股票谈妥条款之类的,时间就是金钱,选时不好逆大势而为的话,风险可能是无穷的。三是做空的证据要硬,让大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人没有反驳的余地。多数时候我们都是怀疑人家做假,我们可以选择回避它,因为我们不是公司内部的人,很难得到确凿的证据。但你要做空的话,没有证据就不行,不但起不到震憾效果,还容易被公司反咬一口。毕竟你是希望股价下跌的,下跌得原有的小股东抛掉手中的股票,而一般人都会有禀赋效应,宁愿做斯德哥尔摩症患者,也不会轻易认错割肉出局。我没做过空,所以只能纸上谈兵,让兄台见笑了。问三:“评价上市公司最重要的指标不是ROE等财务数据,而应该是大股东和管理层的股权比例,因为大股东和管理层的利益是否一致,以及与小股东的利益是否一致,不但决定了公司的经营发展,也决定了股票的最终表现”你这样的说法非常有道理,但在具体公司的分析上如何判断呢,怎么较容易判断出大股东和管理层或者小股东利益是否一致?答:股权比较高低是一个指标吧,具体公司还是具体分析,我们可以多换位思考,把自己当成大股东来想想。我自己看财报时,首先会看一下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如果持股不到3成的话,那就意味着控制权有点悬,上市公司的整体利益与大股东可能会不一致。我们可以从做假的动机上分析一下,做假都是为了一个利字,所以无非是一些关联交易,或者想增发圈钱,或者想拉高派现,另外就是管理层股权激励之类的,这涉及到股权变动的事项都是大动作,往往是股价和业绩的拐点,有时也可能是利好事项。问四:请问如何识别收入造假?答:收入造假相对来说比较难,特别是A股的公司,因为中国对发票的管制很严厉,如果在海外上市,国外的审计师不太注重发票原件,收入造假的可能性应该会很大多。当然也不是不能造假,在IPO初审阶段就经常被发现做高收入的公司,很多都是实际的关联方反复开票,同时增加原材料采购和收入,把规模做大,也可能关联方先输送一些利润给上市公司,为上市或增发做业绩。我们可以把收入和应收款及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以及自由现金流结合起来看,如果现金流很不好,那么要对收入提出质疑。另外,可以从产品的市场销售情况,行业内公开的竞争地位和市场占有率信息,以及从客户、供应商和竞争对手那儿调查一下,看是否与报表相符。对于那种短期平滑业绩的情况,可以从应收账款账龄变化和预收款变化来看看。如果有月度的产销数据,那就很好判断了,比如汽车、风电运营、高速公路车流量、房屋销售量等,这方面台湾的上市公司做得很好,每月都会公告销售金额。问五:当应收账款的增长大于收入增长的情况出现时,反映了企业的什么情况?是不是可以说有收入造假的嫌疑?答:应收款增速快过收入,即应收账龄增长,这表明公司对下游客户的议价能力减弱,但不见得是收入造假,得从产品和行业的实际情况来判断。除非企业原本资产实力很强,想通过放宽信用来快速扩大市场占有率,清洗竞争对手,否则我认为应收账龄增长是利空的信息。如果应收账龄长得离谱,或者是金额过大,与同行明显有很大的差别,那么有可能收入造假。比如最近被曝光的773中国金属再生资源就有这个问题,我们知道做贵金属生意的,一般都是现货交易,甚至是要预收款。所以如果这类企业的应收款过大,那么就与正常的生意模式就不符,可能存在收入虚增,应收款虚增。问六:能否简要说说我们在对照母公司和合并后的报表差异时,该注意哪些事项?哪些数据的异常隐含着财务造假的可能?答:说实话,我一般也是看到母公司的报表就直接跳过去了,所以你问的母公司与合并报表差异隐含的财务造假可能,还真没有经验。我只是曾经在《税收筹划调剂双汇等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毛利率》这篇文章里,用案例提到过母公司和合并报表的区别及影响。我想,合并报表与母公司报表的出入,主要在于子孙公司的规模及持股结构。由于合并报表主要是抵销收入和存货、内部往来款、投资与权益等内部关联的交易,所以如果母公司的现金、存货、应收及其它应收款、固定资产等金额过大或过小的话,我们可以判断出整个上市公司的股权架构与生意模式是否匹配和合理,以及可能的风险。另外,对于那种少数股东权益占比过大的公司,意味着可能会因为关联交易而影响非常大,这种公司我一般都不喜欢。当然,对有些行业来说这会是正常的现象,比如汽车,中外合资的企业非常多,中方的持股很多只有51%,少数股权占比很高,如果出现下边的一些零部件公司效益非常好,但上市公司持股比例只有51%,但持股比例高及100%全资的子孙公司效益不好甚至大幅亏损的情况,那么就可能出现少数股东的利润比上市公司股东应占的利润还要多的情况,这种情况就不是财务造假。问七:刚才提到过母公司报表和合并报表的问题,想再请教一点具体问题,如何看母公司数据在合并数据中的占比,您认为应该关注哪些主要数据的占比情况,以及这些比例大致能够反映什么状况?答:我自己很少关注,我想主要是看存货、其他应收款和应收款、固定资产的占比,另外就是母公司与合并报表的毛利率、净利率的差异,将这些差异与母子公司的架构设置及产业链结合起来考量。现金流问八:之前有和岁寒兄讨论过自由现金流的问题,能否再讲一下各个行业的不同算法,特别是一些特殊行业,如银行,地产等。你如何看待这个指标的重要性?是优先考察指标还是辅助性指标?答:我现在特别关注现金流量表,自由现金流不好的企业,特别是经营现金流不好的企业一般都选择回避。真的是吃亏吃多,中雷中怕了。一般来说,处于快速成长阶段的企业,自由现金流都不好,因为资本的前期投入很大。如果行业很阳光,那么这种投入就是合理的,这方面可能要做一些定性的分析。这里边是可能产生超级大牛股的,所以不能一棍子全打死。而银行和地产,我曾写过很多帖子分析行业和宏观形势,认为这两个行业的规模是明显畸形的,所以这两个行业里的股票,如果自由现金流不好甚至是负数的话,那我认为只能投机,没有长期投资的价值,说白了就是个庞氏骗局的游戏。书上的自由现金流,一般就是经营现金流(大约是净利润+折旧-存货和应收应付相抵后的增加额)-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支出。地产和银行经营的产品比较特殊,我们应该根据其实质来判定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支出的范畴。会计本身就应该实质重于形式,关注重点。有些长周期的行业,现金流计算时要特别注意截取的时间段。比如公速公路、铁路、发电企业之类的,一次投入后可以折旧好几十年,所以如果你只是从中间截取三五年的话,会把它们错判成印钞机的。当然,经营得好的这种重资产行业,也确实可能成为印钞机,老巴就大手笔买了伯灵顿铁路。另外,现金流计算时,我觉得可以重点分析下CCC(现金转换周期)这个指标,从中我们可以判断生意模式的好坏,与波特五力相印证。问九:在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和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两个指标,哪个更加有意义?答:前者一般更有意义,但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现金流也是很重要,特别是那些财务做假的企业,往往经营活动现金流很好,但投资支出很大,利润数据看似漂亮,股价拉高后增发,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入就会很大。问十:对于通过现金流来筛选公司我有一个疑问,就是如何把握度。谁都知道,理想中一家上市企业的情况是:依靠某个产品源源不断的产生自由现金流,并且只要拿出一小部分来维持企业运营,同时再投资的部分ROIC非常高,剩下来多余的钱分红。但是现实情况往往是:1.处在成长中的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现金,自由现金流很低,就像你说的,虽然现金流很差,但可能会成为参天大树(我认为这里需要关注的是经营的现金流,就算是成长初期的企业,只要他的生意模式是对的,运营的现金流就不会太差),同时要注意很多小企业存在投资失败的风险。2.处于稳定成长的企业不需要投入大量现金,同时也扼杀了成长型,虽然自由现金流很高,但除了分红似乎一无是处(例如高速)。我个人的看法是,判断一家公司的好坏,很难用一个固定的静态的指标来计算,估值的方法有很多,比如现金流贴现,ROIC,EVA,ROE,等等,但很多时候都需要实际情况实际分析,这一点大大增加了选股的难度。就像巴老说的,重要的是在于理解,而不是计算估值模型,但到底如何把握这个度?如何在实际操作中寻找到这个平衡点。我到现在也不能运用自如,甚至我一度认为财务分析只能用来排雷,不能用来作为选股的参考,因为太难通过某些指标来界定一家公司的好坏和未来。答:你说的很对,一个指标值没有绝对的好坏,得具体分析。我们看财报的目的,是想把它做为投资决策的参考所用,做为二级市场的投资者,由于企业已经有较长的发展轨迹,形成了一定的趋势,那么我们只需要关注这个轨迹的变化就可以了,这方面我觉得关注公司每个月产销等方面的信息会比较有效,因为报表要滞后几个月才能公告。我们赚的是持续成长的钱,以及市场预期与企业价值差的钱(我认为多数时候市场是理性有效的)。并且,二级市场进出很方便,我们可以每季每年评估一次是否符合预期来决定操作。如果是PE看财报的话,由于被投资公司的公开市场信息少,那么排雷就比较重要了。如果是VC,那人家可能根本就不看财报而只看人。问十一:一家公司,营业收入大幅度增加(增长78%),净利润增长幅度也可以(增长58%),负债率50%左右,应收账款也非常少,但是,现金流为负的,是咋回事?答:如果是经营活动现金流为负,且应收款少的话,那可能是存货增加太多,或者应付账款大幅减少了。如果是现金绝对额减少,那也有可能是投资大幅增加,或是偿还了以前的贷款。关于现金变化的问题,我觉得都可以用CCC(现金转换周期:(应收款项+存货-应付款项)/收入)来分析,再补充看看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投资的变化。关于CCC,我举个实例:苏宁国美前些年为什么一直扩张却不需要太多的钱,相反是近两年才显得很缺钱?原因是它们的生意模式决定,他们销售时收的多数是现款,应收款很少,而购入时得压供应商的货款至少三个月以上,电器摆在苏宁国美那可能只有一二个月,这就相当于供应商在借钱给苏宁美国做生意。销售越多,哪怕利润率是0,它们的现金就会越多,有现金就能继续开新店,开了新店等于销售更多,这就是苏宁国美的模式,用CCC看得非常清楚。指标与生意模式问十二:企业生意模式从哪几个方面来分析呢?答:如果只是看财报,那么可以从各项资产的结构比例和周转率、总的负债比、毛利率和保本量、现金转换周期等方面来分析。问十三:消费行业如何进行财务分析?答:每个公司都可以从ROE着手进行杜邦分析,再结合现金流,消费行业应该也不例外。我想,可能分资产类别的周转率(存货、应收款、固定资产的周转率)、毛利率、销售和管理费用与收入之比、以及渠道建设数据会比较重要吧。问十四:对于上市公司年报中负债率您是怎么看的?格雷厄姆说过,不要投资负债率超过50%的企业,那么负债率过高的公司是不是一定不值得投资呢?但实际操作中发现有些负债率很高的企业成长性却也不错,比如格力电器等等。答:我也不喜欢负债率过高的企业,负债率高意味着偿债能力弱,资金链容易出问题。但是,对于那些预收款很多的企业,比如百货公司的购物卡、地产公司的预售房、茅台等,得把预收款这项不需要付现金而只需要交付产品的负债扣除掉。格力也有不少预收款,应该扣除再算。不过扣除后我也认为格力的负债率不低,只是它的产品确实很强势,可以负债发展,上下游都得让着等,实在不行时,小股东们也很给脸。具体的指标定多少合理,我认为得看生意模式。比如银行,基本上没有负债率低于90%的公司,也正因为如此,银行的三性排列依次是: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安全放在第一位。对于大多数行业和公司而言,重资产型的往往负债率比较高,因为前期的资本支出必须借用银行的杠杆,否则投入太大回报过低。而像互联网这样的企业,也就几台电脑几个员工,想向银行贷款都没有抵押品,又不需要买多少原材料,所以连应付账款都没有。总之,杠杆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付息前的回报率大过贷款利率(包括供应商的信用中隐含的利率),那么负债越多,越能提高股东们的利润,财务杠杆就是有利的,从这个角度上看,对股东们增发是最不利的,所以很多好公司都不愿意上市。反过来,如果公司的投资项目盈利能力不好,那就不能高负债,因为不但不能增加股东的收益,还会引发资金断裂的风险,掉进成长的陷阱的公司,多不胜数。问十五:很多服务业,营业税改成增值税后,这一块对公司利润影响是怎么展现出来的?答:营业税是在收入的基准上直接扣减掉一个比例,不论你的成本是多少,成本结构如何。增值税只对增值金额征税,没有增值不用交税,这对那些采购成本占比大的企业有利,相当于降低了成本,增加了利润。当然,如果只是一个小店,那可能没什么影响,因为增值税会用简易办法征税,即收入的3%。具体对一个企业来说,营改增是否划算,这个主要看增值率,多数企业由于进项发票少,所以按小规模纳税交3个点要划算,另外还要全产业链整体来看。问十六:年报备注栏中“固定资产状况”里的“本期折旧额”是如何计算出来的?与管理费用中的”折旧及摊销“有什么区别?常说的对利润产生影响的固定资产折旧是上述的哪一个?答:固定资产会按使用的部门进行归类,属于生产一线的,一般会直接计入主营业务成本当中,属于销售人员的,会在销售费用中体现,属于管理人员的才在管理费用中体现。也有特殊的情况,像高速公路收费企业,有的会把所有的折旧摊销全放在管理费用里,所以看起来它们的毛利率超级高,但其实并不赚钱。问十七:一般常用roe衡量公司盈利能力,但有些公司可能净资产为负数(例如由于库存股引起的,LorillardInc(LO)),这种情况下怎么衡量公司的盈利能力?是剔除库存股后计算roe吗?答:不了解这个LorillardInc,是不是它曾高价回购流通股造成了净资产为负数?如果有这种特殊情况,那我们就算上市公司股东的每股净收益好了。问十八:如何看房企的预收款?其中有多少能最终转化成企业利润?记入资产项的等待时间一般有多长?能从某种意义上认为预收款有一部分其实是未来的企业现金吗?答:像万科一般是提前一年收款,即预收款的金额大体与下一年度利润表上的总收入差不多。其它的房企预收款能力可能要差一些,有些企业卖现房的比例较高,得具体分析。至于多少转为利润,我想应该可以参照现有的毛利率和净利率做一个估计。总之这个钱是不需要上市公司付现金偿还的,未来只需要交房就两清了,而其中包含的利润也不会再有现金流入。问十九:有些行业,比如做工程项目的,一般按阶段或完工后才收款,导致应收账款比较多。请问如何从营业收入和应收账款的关系看公司的经营状况?答:这个行业我关注得少,原因也正在于它们多数现金流不好。我曾经分析过中国交通建设,对它有一些粗浅的了解。它的主要问题就是资金不够用,订单倒是多得很,特别是地方债危机被频频报道之后,现在很多政府项目都转为BT或BOT方式,企业工程也都用EPC模式,大家都缺钱。所以有些PE或信托,就和这些工程企业合资成立项目公司,拆入资金。如果要具体分析的话,主要还是看它账龄变化趋势吧,同时也可以和同行类比一下。思维与理念问二十:如何建立一个比较有条理的财务分析思维逻辑框架?答:我想一是要多看报表,多看看前辈们的分析案例和经验总结,打好基础;二是加深对生意模式的理解,因为财务只是经济活动的货币反映,财务数据和指标本身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标准,财务处理的所有方法都建立在假设之上,这些假设有一个适用的范围框架,所以我们不能太古板而变成刻舟求剑;三是看问题要有主次之分,抓大放小,并且多关注实质而不是形式,注重数字后边的背景、动机等逻辑分析。方法上我习惯用杜邦分析,从最重要的ROE着手逐步展开,这样脉络会比较清晰;另外,我觉得财务分析时要养成前瞻性判断的习惯,财报上的数据本身是有滞后性的,如果只看后视镜,那对炒股就没什么意义了。问二十一:有时候我们在采用ROE拆解因素分析的时候,可能会发现某些指标并没有明显的趋势变化,那就可能在头脑中并没有形成明显的判断,这时候应该如何思考并且解决,而这也可能是很多情况我们不能产生前瞻性判断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答:这确实是财报分析的软肋,我也想找到答案。我想,ROE如果我们拆解得足够细的话,应该能看到一些细小的变化。不过,由于上市公司的财报属于财务会计的范畴,侧重于反映过去的经营状况和成果,而公司管理者看的报表,多属于管理会计的筹畴,有很强的预测决策作用,所以如果上市公司信披工作做得很普通的话,我们的确是很难有前瞻性。当然在思维方式上,我们可以尽量往管理会计上转,看看能不能从年报细节、公司和行业网站、同行的信息上搜集到一些数据,来做分析之用。问二十二:其实对于大部分价值投资者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基于公司财务分析为基础进行估值(定量)和经营特质(定性)的分析。一直有一个困惑,到底怎么对一家公司估值,您更看重定性还是定量,两者怎么平衡,怎么区别对待?答:我自己做财务的,当然得先帮定量说话了,呵呵。说巴菲特是85%的格雷厄姆+15%的费雪,从这个角度看,定量分析占的比重应该要大。事实上,巴菲特的财务水平是非常高的,我们从他的讲话中就能看出来,据说他一年要看上万份财报,那也说明他大部分时间都泡在定量的分析上,至少是财报的分析上。而格雷厄姆是学统计出身的,他参与制订了很多现代会计准则,是绝对的会计专家,我们看那本枯燥的《证券分析》也能感受得到。像老巴的同门师兄沃尔特.施洛斯就更明显了,这个人从来不用电脑,也不与上市沟通,几十年如一日,只看财报做投资,成绩也非常好。我自己的感觉是,会计是目前最有效的商业通用语言,尽管不是很完美,但确实还没有更好的其它方式来取代。所以,关键在于看财报的人的水平,如果只是书呆子,刻舟求剑,那肯定不行。按芒格的栅格思维,得很多学科交叉在一起才行。巴菲特说只要模糊的正确,不要精确的错误,按这个来理解的话,如果对一家公司足够了解,估值应该是非常简单的事,三分钟就能解决。所以巴菲特也常说,他投资一笔大生意,有时也就几分钟谈妥,甚至连对方公司的门都没踏进去过就完成了。问二十三:要是有人问我定量还是定性哪个更重要,我会说看懂财报最重要,所有的信息都浓缩到了财报中,财报就是商业语言,而定性分析只不过是用于解释这种商业语言,这是我的一点感悟,不知道岁寒兄如何想?答:同意!我觉得定性的东西是可以尽量地量化的,而定量里边也可以看出定性来。读书与学习问二十四:半路出家的理科学生想问下基础性的问题,如何入手看财务数据,财务分析无止境,从股票投资角度关注哪些财务数据合适?答:我觉得看财务数据时,逻辑很重要,只要符合逻辑,指标可以不拘一格。分析方法我自己喜欢用杜邦分析法逐步拆解,同时结合一下现金流量的分析。问二十五:推荐几本比较实用的阅读年报的书籍吧?答:不好意思,我没看过专门用来阅读年报的书籍,有朋友推荐《明明白白看年报》。我自己的感受是熟能生巧,看多了年报,不懂的多问问前辈高人,多百度搜索,慢慢就能提高阅读能力。另外,招股书的信息量大,比年报丰富多了,很多机构的研究报告都是复制招股书。巴菲特一年看1万份年报,那60年就是60万份,我们若能看他的十分之一,估计都已经是绝对的专家了。另外,我觉得可以多看看同行和前辈们的文章,微博上的有个叫“马靖昊说会计”的人可以多关注,另外“计兮”也有不少干货。有本叫《财务是个真实的谎言》的书,我觉得写得很好,深入简出且生动有趣,会计专业与非专业的都适合看,也许能让你有所收获。问二十六:做投资,你觉得财务知识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一些投资界高手认为要达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