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演示文稿(2010-2011第一学期)_第1页
会计学演示文稿(2010-2011第一学期)_第2页
会计学演示文稿(2010-2011第一学期)_第3页
会计学演示文稿(2010-2011第一学期)_第4页
会计学演示文稿(2010-2011第一学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会计学

主讲人:李翔Tel:3605999Mobile-mail:solomon1122@126.com目录前言

第一章总论

第二章会计处理方法

第三章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

第四章复式记账原理及其应用

第五章会计凭证

第六章会计账簿

第七章成本计算

第八章编制报表前的准备工作

第九章财务报告

第十章会计核算组织程序

第十一章会计工作组织和管理

前言一、会计学的重要性

二、会计学及其分支

三、初级会计学的内容及地位

四、背景资料

一、会计学的重要性1、会计学是经济学、经济管理、人力资源、贸易经济、会计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

2、会计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

1)人才供需状况。

2)注册会计师——未来十大热门职业!

3)经济世界有多大,会计世界便有多大。

如何看待会计?

国外(英美)经济是文明之子,会计是经济之子。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会计是一种世界性的商业语言。

国内会计和法律是市场经济的两大基石。资料1资料21)人才供需状况

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495万,其中待业144万,2008年全国应届高校毕业生达559万人,2009年全国共有应届高校毕业生611万,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630余万人。附:图片A、《满城尽是大学生》

(1)人才供应资料1:图片1:天津市大学应届毕业生在参加招聘会(新华社发)

图片2:

郑州招聘会场面火爆几度失控(2008年)图片3:江苏省2010届医药卫生类毕业生人才交流大会

(2009年11月15日,南京国展中心)B、百万雄师赶“国考”

(A)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人数超过104万,而最终能捧上“金饭碗”的仅仅13566人,超过100万人将成为“炮灰”,淘汰率高达98.7%,国家公务员考试录取率仅1.75%。

(B)2010年,“国考”报名创新高,共有135万人通过资格审查,山东超过7万人;全国岗位平均报考比例85:1,山东超过了100:1,比“百里挑一”还难。其中:科学技术部国际合作司欧洲处一岗位引来4224人竞争,枣庄市市区国家税务局办公室科员岗位有2911人通过审核。

C、北京两千大学生竞聘搓澡工职位

高校年年扩招,大学生数量成倍增长,“就业难,难于上青天”,2000多名大学生到洗浴中心应聘搓澡工,这在过去是绝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如今却是北京城里真实的一幕。北京某洗浴中心收到5000多名大学生的应聘材料,其中四成左右即2000多名大学生应聘搓澡工职位,且绝大多数应聘者对从事搓澡、捏脚等工作表示认可。(《新京报》2007.4)D、济南招聘5名掏粪工

2009-06-08《工人日报》:2009年6月4日,济南环卫局城肥清运管理二处面向社会公开招聘5名事业单位编制掏粪工,每月的工资福利收入可达3000元,享受国家按事业编制干部待遇养老。掏粪工岗位招聘出现火爆场面,招聘当日就吸引了152人报名竞争。

2009-07-14大众网:据了解,6月份开始报名的2009年济南市市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中,济南市城肥清运管理二处的“粪便清除工”岗位,共招聘5人。最终,竟有391人前来竞争“淘粪工”这一职位,报名与录取比例达到78.2:1,报名者中不乏大学毕业生。笔试中,拔得头筹的是山东师范大学前学生会主席、当过北京奥运会志愿者的生命科学学院2009届优秀毕业生黄建勋!

2009-07-22《齐鲁晚报》:21日,济南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的官方网站上公布了5名最终入围体检名单的考生,在公示完之后,预计8月中旬才能报到上班。记者多方了解到,这5名考生都是大学生,有2人是女生。E、人才供应总结

上联: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生生不息

下联:06届,07届,08届,届届失业

横批:愿读服输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人才报告》预计:2010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供应总量为4000万人,需求总量为6000万人。此项数据显示,专业技术人才在未来几年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预计到2010年,第二产业人才缺口数字最大,将达到1220万人。作为服务业的第三产业将是扩大就业岗位最多的部门,其中一些高端涉外人才需求很大,比如:涉外会计、涉外律师、涉外金融服务、同声传译、精算、数字媒体、物流、心理咨询等,人才缺口预计在325万人。

1)人才供需状况

(2)人才需求资料1:社会需要人才1)人才供需状况(3)总结高校供应人现实毕业=失业根源大学专业、课程已经失业!社会需求大学专业、课程返回注水的就业率?实质资料1:被就业返回资料2:中国08最容易就业的10大专业排行二、会计学及其分支

(一)从应用范围上看,会计学分为

1.宏观会计学:反映和监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运行情况。2.微观会计学: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或组织的经济活动情况。

(二)其中的微观会计学,按照服务主体的性质分为

1.预算会计(也叫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会计):反映和监督政府的财政收支以及非营利组织的业务活动。2.企业会计(也叫营利组织会计):反映和监督企业经济活动情况。

(三)其中的企业会计,按照服务对象分为

1.管理会计:提供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服务的、关于未来的经济信息。

2.财务会计:提供为企业外部利害关系人服务的、关于过去的经济信息。

(四)其中的财务会计,按照应用的行业分为工业企业会计、商品流通企业会计、金融企业会计、交通运输企业会计、农业企业会计、建筑施工企业会计等

(五)在教学上,通常将财务会计分为三个层次初级会计学——会计核算的基础知识中级财务会计学——通用类会计(共性业务的会计处理理论和方法)高级会计学——特种会计(特殊业务、特殊行业和特殊经营方式)二、会计学及其分支会计学科体系(一)以原苏联为代表的会计模式(二)以英美为代表的会计模式会计原理专业会计财务管理企事业经济活动分析

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我国倾向)微观会计分类会计分类企业会计非营利组织会计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服务对象企业外部的信息使用者服务对象企业内部管理人员预算会计又称三、初级会计学的内容及地位(一)初级会计学主要内容1.会计学基本概念和知识:如会计含义、职能、对象、目标、法规等。2.会计核算的程序和方法:如会计循环、复式记账、编制报表等。(二)初级会计学在会计学科体系中的地位1.是中、高级会计学课程以及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2.是工业企业、商品流通企业等行业会计学的基础;3.是实用经济学的入门课。四、背景资料

“不做假账”——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校训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做假账已经成了公开的秘密。为了突出政绩,邀功请赏,数字成了泡沫,随意膨胀;为了装穷显贫、向上伸手,数字成了压缩饼干。

“账”是为“人”服务的,会计是听领导指挥的,为了“工作需要”,为了“大局”,什么样的账都可以做出来,整个社会的公信力大大降低。

2001年4月16日,一向惜墨如金的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视察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时,破例写下惊世骇俗的四个字“不做假账”

作为该校校训,

并指出:“不做假账”是会计从业人员的基本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是加强财经法纪和监督工作的基础,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迫切要求。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会计的涵义、职能与目标第二节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

第三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准则

第四节会计方法

第一章思考题

第一节会计的涵义、职能与目标

一、会计的涵义

二、会计的职能

三、会计的目标

一、会计的涵义

(一)会计的起源

(二)有关文献对“会计”论述

(三)会计的发展

(四)会计的本质

(五)会计的概念

(六)会计的特征

(一)会计的起源

1、国外:近代会计形成的标志——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帕乔利出版的《算术、几何与比例总览》。

2、我国:“会计”一词起源西周时代。——会计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管理的需要而不断完善的。会计涵义会稽山会计涵义(二)有关文献对“会计”论述

《周礼》:“逆群吏之治而听其会计”《孟子》:“会计当而已矣”《说文解字》:“会,合也,从本从曾”,“计,会也,算也,从言从十。”《孟子正义》:“零星算之为计,总和算之为会”会计涵义(三)会计的发展

1、国外会计的发展1)原始计量、记录时代——原始社会:简单刻记;2)古代会计阶段——奴隶制社会与封建社会两大历史时期:单式簿记、实物计量(堆石记数);3)近代会计阶段——1494年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复式簿记、货币计量;4)现代会计阶段——以1939年第一份代表美国的“公认会计原则”(GeneralAcceptedAccountingPrinciples,GAAP)的“会计研究公报”(ARB)的出现为起点。现代会计阶段的特点:(1)会计准则的创建,形成一套公认会计原则;

(2)现代管理会计的形成及现代审计的建立;

(3)宏观会计的建立与多种专业会计的产生;(4)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建立(电算会计);

(5)现代会计的国际协调及国际会计这一新学科的产生。1、国外会计的发展

2、我国会计的发展

2、我国会计的发展原始社会:盘点结算法秦代:三柱结算法——入-出=余唐宋:四柱结算法——旧管+新收-开除=实在明清:龙门帐——进-缴=存-该1905:蔡锡勇、蔡璋——《连环账谱》1907:谢霖、孟森——《银行簿记学》

2、我国会计的发展

建国后会计的发展和改革

1)1949——1957年:建国初期战后经济迅速恢复,学前苏联

2)1958——1960年:会计人员树立三大观点,财会革命

3)1961——1965年:会计人员职权试行条例,增减记账法

4)1966——1975年:只算政治账,不算经济账,批管卡压

5)1976——1992年:1985年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1992年颁发《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

6)1993年至1999年:1993年开始会计大改革,两次修订《会计法》

7)2000年——2005年:颁发《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

8)2006年至今:发布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初步形成会计准则体系。会计涵义(四)会计的本质

1、管理活动论:杨纪碗、阎达五(北派)2、信息系统论:葛家澍、余绪缨(南派)3、会计控制论:郭道扬4、管理工具论:1978年以前5、艺术论:50年代美国

会计涵义

主要观点: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收集、处理和利用经济信息,促使人们权衡利弊、比较得失,讲求经济效果的一种管理活动。它将会计作为一种管理活动并使用“会计管理”概念。

1、管理活动论会计本质2、信息系统论

主要观点:会计是旨在提高经济效益,加强经营管理和经济管理,而在每个企业、事业、机关等单位范围内建立的一个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会计的本质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会计本质

主要观点:

①会计本质是一个控制系统;②现代会计相对于传统会计更侧重于对企业的决策与控制,现代会计之所以发展成为一个控制系统,是现代商品(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3、会计控制论会计本质4、管理工具论

主要观点:①会计是一种文字与数字相结合,为管理提供信息的应用技术,或者说会计是一种处理数据的技术方法;②将会计的本质归纳为管理经济的一种工具或提供财务经济信息的一种规则与方法。会计本质5、艺术论

主要观点:会计人员运用会计学识,在解决特定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性技巧和能力。即,在对会计信息的记录、归类、加工以及编制会计报表等活动中,存在很大的主观性,在一定程度上,依靠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此观点把会计的本质视为“描述性艺术”。会计本质(五)会计的概念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借助于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某一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系统、连续、综合的核算与监督,产生一系列财务信息和其他经济信息,旨在提高该主体经济效益的一项管理活动。会计涵义(六)会计的特征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2、会计是以真实、合法的凭证为依据;3、会计要借助于专门的方法和程序;4、会计对经济活动的核算与监督具有全面、系统、连续、综合性。会计涵义二、会计的职能

1、《资本论》

“过程越是按社会的规模进行,越是失去纯粹个人的性质,作为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的簿记就越是必要。”1、《资本论》

2、会计的基本职能

3、会计的延伸职能

2、会计的基本职能

《会计法》阐述的会计的基本职能:核算和监督

1)会计核算职能

概念:会计核算职能: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价值量上反映经济主体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功能。——核算职能是会计的最基本(首要)职能特点:

A.会计核算主要是从价值量上反映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状况

B.会计核算应对经济主体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反映

C.会计核算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D.会计核算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而进一步演化,逐步改变表现方式2)会计监督职能

概念:会计监督职能:指会计具有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核算职能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特点:A.会计监督主要是通过价值量指标来进行B.会计监督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监督

C.会计监督的依据:合法性和合理性

D.会计监督的目标:会计目标的实现3)核算与监督之间的关系

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关系密切、相互作用、相辅相成。核算是监督的基础和前提,没有核算,监督就无从谈起。监督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证,只核算不监督,就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会计职能3、会计的延伸职能

(1)对外能动反映的职能:会计确认、计量、分析、报告(2)对内全面管理的职能:会计预测、决策、调节、考评会计职能四、会计的目标

1、终极(总体)目标提高经济效益

2、会计核算的(具体)目标<<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四条:“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1、受托责任学派:会计目标是反映受托经营责任及其履行情况;编制会计报表主要是依据会计准则的有效性。2、决策有用学派:会计目标在于提供有助于决策的信息;从信息使用者的立场强调财务报表的有用性。1、终极(总体)目标

2、会计核算的(具体)目标

3、会计目标与会计职能的关系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1)投资者——关注投资的内在风险和报酬,即通过会计信息了解企业的盈利能力、资本结构、利润分配政策等。以便决定是否需要对企业进行投资和抽回投资。(2)债权人——关注其提供给企业的资金是否安全,能否按期收回债权,即通过会计信息了解企业的偿债能力、债务构成,以便决定是否通过债券的形式向企业提供资金。(3)政府及相关机构——关注国家资源的分配和使用情况,有关经济政策执行情况,即通过会计信息了解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国家政策的执行情况,资源的运用分配情况,以便制定相关的宏观经济政策,统计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等指标。(4)企业管理人员——关注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即通过会计信息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便进行生产决策和经营管理决策。(5)企业职工——关注企业为其提供就业机会的稳定性、劳动报酬和福利情况,即通过会计信息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6)社会公众——关注企业的兴衰及其发展情况,即通过会计信息了解企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以便为其投资决策提供信息。3、会计目标与会计职能的关系

会计职能是体现会计本质的功能,会计目标是按照信息使用者的要求把会计职能具体化。会计职能是相对稳定的,会计目标随着会计赖以存在的外在环境(社会制度、经济制度)的变化而变化。从总体上看,只要会计本质不变,会计基本职能也不变;若会计的外在环境和使用者改变了,从而改变了会计目标,则会计的具体职能也会有所变化和发展。

第二节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

一会计对象二会计要素

一、会计对象

1、概念会计对象: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即能够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2、会计对象的具体表现——资金运动工业企业经济活动,主要包括供应、生产和销售过程,与此相对应,形成资金的投入、资金的周转和资金的退出。

二、会计要素

(一)会计要素的概念

(二)会计要素的内容

(三)会计恒等式

(一)会计要素的概念

1、概念: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构成要素,是对会计对象按经济特征所作的分类,即会计对象的具体化。

2、分类: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前三者为资金的静态表现,后三者为资金的动态表现。——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具体对象和基本内容,是设定会计报表结构和内容的依据,也是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的依据。1、概念

2、分类

3、会计要素与会计对象的关系六大会计要素会计要素

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

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3、会计要素与会计对象的关系联系:会计要素与会计对象反映的经济内容相同。区别:会计对象无分类属性,会计要素具有分类属性。可笼统说会计对象只一个,但不能说会计要素只一个。(二)会计要素的内容

1、资产

A、概念资产: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包括购买、生产、建造行为或其他交易或者事项。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形成资产。

——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是指企业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或者虽然不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但该资源能被企业所控制。

——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指直接或者间接导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的潜力。B、特点1)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2)资产必须为企业所拥有或者控制;3)资产是过去的交易、事项中获得的;4)能够用货币计量。1、资产2、负债

3、所有者权益

4、收入

5、费用

6、利润C、分类

资产按照流动性分类: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1)流动资产:指可以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分为现金、银行存款、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存货。

2)长期投资:指不准备在一年内变现的投资。包括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等。

3)固定资产: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2)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使用寿命,是指企业使用固定资产的预计期间,或者该固定资产所能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数量。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工具器具等。

4)无形资产: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等。

5)其他长期资产:指除上述各项资产以外的其他资产。如长期待摊费用等。说明

会计要素内容2、负债

A、概念

负债: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现时义务是指企业在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义务。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义务,不属于现时义务,不应当确认为负债。

B、特点

1)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2)负债是企业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3)负债能够用货币计量。C、分类

负债按偿还期限长短(即流动性)分为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

1)流动负债:指将在一年(含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其他应付款、预提费用等。

2)非流动负债:指偿还期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负债。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项等。

会计要素内容3、所有者权益

A、概念

所有者权益: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B、特点1)无须偿还;

2)企业清算时,接受清偿在负债之后;

3)可分享企业利润。

C、来源

所有者投入的资本:包括投入资本或股本及资本溢价、股本溢价。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

——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留存收益:企业历年实现的净利润留存于企业的部分,主要包括计提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D、分类

1)实收资本(股份制企业称为股本):指投资者(或者股东)按照企业章程,或合同、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包括国家投资、法人投资、个人投资和外商投资等。

2)资本公积:指归所有者所共有的,非收益转化而形成的资本。包括企业收到投资者出资额超出其在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等。

3)盈余公积:核算企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盈余公积。包括“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

4)未分配利润:企业未作分配的净利润。

会计要素内容项目债权人权益(债主权益)所有者权益(业主权益)1、数量上的区别企业全部的债务额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2、权力和义务上的区别无权过问企业经营无权分享企业盈利债务到期需偿还本息拥有企业经营决策权有权分享企业盈利企业一般不需要偿还3、企业清算时,权益次序上的区别优先清偿(求偿权)只有在清偿所有的负债之后才返还给所有者,体现为所有者对企业净资产的剩余利益(利益权)4、会计称谓上的区别负债资本5、会计核算要求上的区别保护债权人利益保全投资人资本

E、两种权益的联系和区别联系:同是企业资金来源的两大渠道;都拥有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分别表现为债权人权益和所有者权益,统称权益。区别:会计要素内容4、收入

A、概念

收入: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B、特点

1)收入是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产生的,而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

2)收入可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也可能表现为企业负债的减少,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3)收入将引起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4)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C、分类

1)主营业务收入:企业确认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主营业务的收入。

2)其他业务收入:企业确认的除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实现的收入,包括:出租固定资产、出租无形资产、出租包装物和商品、销售材料、用材料进行非货币性交换(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或债务重组等实现的收入。会计要素内容5、费用

A、概念费用: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B、特点1)费用是企业日常活动中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2)费用可能表现为资产的减少,也可能表现为负债的增加,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3)费用将引起所有者权益减少。C、分类

1)生产费用——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分类,称成本项目,可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直接费用:指直接为生产商品和提供劳务等发生的费用,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其他直接费用。

间接费用:指企业各个生产单位(分厂、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费用,如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车间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和修理费用等。2)期间费用——期间费用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管理费用:是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

销售费用: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发生的除营业成本以外的各项费用以及专设销售机构的经费。

财务费用:是企业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费用。——期间费用发生时,不计入生产经营成本,而在发生的会计期间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会计要素内容

6、利润

A、概念

利润: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问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日常活动的业绩)、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非日常活动的业绩)。——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所有者权益与利润中的利得和损失比较比较项目所有者权益中的利得和损失利润中的利得和损失涉及要素不同所有者权益利润涉及科目不同资本公积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核算内容不同A、运用会计套期方法而形成的利得和损失;A、非流动资产处置的利得和损失;B、收购本公司股票减资而形成的利得和损失;B、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利得和损失;C、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新分类而形成的利得和损失;C、债务重组的利得和损失;D、将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换为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而形成的利得和损失;D、捐赠的利得和损失;E、以权益结算股份支付形成的利得和损失;E、盘盈和盘亏的利得和损失;F、权益法分享非净利润的利得和损失;F、政府补助利得;G、同一控制股权合并的长期投资差额。G、非常损失。相同点A、引起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动;B、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C、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

B、利润分类(组成)

A)营业利润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

B)利润总额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C)净利润(税后利润)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会计要素内容(三)会计恒等式

1、资产负债表会计等式

1)资产和权益之间的关系

A.资产与权益是同一经济资源的两个方面,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没有资产就没有权益,没有权益也没有资产。

B.从数量方面来观察,一个企业有多少资产,就必然有多少权益;反之,有多少权益,也就必然有多少资产。两者之间的这种数量关系如下:资产=权益

C.资产和权益的平衡关系不受经济业务的影响,不论经济业务如何变化,都不会破坏资产和权益的平衡关系。

会计等式:又称会计平衡公式、会计方程式、会计恒等式、会计平衡原理,指借助于数学等式对各会计要素之间的内在经济联系所作出的科学概括,是近代会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是复式记账的理论基础。

两个基本的会计等式:资产负债表会计等式和利润表会计等式

1、资产负债表会计等式

2、利润表会计等式

3、基本会计等式的转化形式

4、会计要素的变动对会计等式的影响2)资产负债表会计等式

公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静态会计等式)意义:资产和权益的平衡等式称为资产负债表会计等式,它反映了会计主体在某一时日资产与权益之间的恒等关系,是基本的会计等式,是设置账户、复式记账、试算平衡、设计和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会计恒等式2、利润表会计等式

1)收入、费用、利润三个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营业收入大于费用的差额称为利润;反之,营业收入小于费用时,差额为亏损。

2)利润表会计等式公式:收入-费用=利润(动态会计等式)

意义:上述等式称为利润表会计等式,它是企业确定经营成果,设计和编制利润表的理论依据。会计恒等式3、基本会计等式的转化形式

1)一定会计期间的始点(如月初)资源表现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2)在会计期间当中,即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资源表现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3)一定会计期间的终点资源表现(利润分配,转入所有者权益中)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会计恒等式4、会计要素的变动对会计等式的影响1)会计要素变动的四种情况:同增同减有增有减2)会计要素变动的结果(结论):等式恒等3)举例P12,P13-144)课堂练习(1)从银行提取现金30000元,备发放工资。(2)以现金发放工资30000元。(3)购进原材料一批,价款3500元,材料已验收入库,货款未支付。(4)收到投资者投入的全新设备一台,价值50000元。(5)以资本公积50000元转增实收资本。会计恒等式第三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准则

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二、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一)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的概念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又称会计假设,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和权责发生制。

(一)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的概念

(二)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的具体内容(二)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的具体内容

1、会计主体A、概念:会计主体:又称会计实体、会计个体,是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

——会计主体即指具有一定资金、进行独立活动、实行独立核算的单位,是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B、意义:

明确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

——会计主体使会计对象落到实处,界定会计活动空间范围,进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会计主体的各项会计要素。C、说明:

1)会计主体条件:凡是对外报送会计报表单位或组织。

——会计主体可以是一个特定的企业,可以是企业的某一部分,也可以是一个具有经济业务的特定的非营利组织。

2)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的关系:一般法律主体都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1、会计主体2、持续经营

3、会计分期

4、货币计量

5、权责发生制原则2、持续经营

A、概念:持续经营,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B、意义:

明确了会计工作的时间范围。——界定了会计主体的活动内容(经营)和活动时间(持续),是会计主体的深化和补充,为会计核算的确认和计量提供理论依据。——绝大多数会计核算的原则、程序和方法,都是以持续经营为前提的。

C、说明:在持续经营这一前提下,企业一旦出现严重亏损,经营困难,资不抵债,宣告破产,被迫清理,则采用破产清算的会计处理方法。会计核算前提3、会计分期

A、概念:会计分期,又称会计期间,指把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较短的等距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按期编制会计报表。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季度和月份。年度、季度和月份的起讫日期采用公历日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规定,我国会计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B、意义:

界定了会计信息的时间段落,产生了本期与非本期的区别,是持续经营假设的必要补充。——为会计表述奠定了基础,为会计核算的确认和计量提供了理论依据,进而产生了“应计”、“递延”、“预提”、“待摊”等特殊会计方法,从而将企业会计建立在权责发生制基础之上。

——便于及时地向各方面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信息。

C、说明——常见的会计年度:

历年制:1月1日至12月31日,中国、俄罗斯、法国、瑞典、东欧等;4月制:4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英国、日本等国;

7月制:7月1日至次年6月30日,澳大利亚、意大利等国;10月制:10月1日至次年9月30日,美国、泰国等国。会计核算前提4、货币计量

A、概念:货币计量,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计量、记录和报告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其他计量单位虽也使用,但不占主要地位。B、意义:

决定了会计是价值核算,使会计信息具有广泛的可比基础,价值符号成为最普遍的会计符号。在会计分期的条件下进行货币计量,既为会计表述奠定了基础,又为会计表述提供了手段。C、说明:1)货币计量是以货币价值不变,币值稳定为前提的。对于会计核算如何反映币值变动的影响,则应由通货膨胀会计加以解决。

2)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会计核算应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也可以选择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会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境外企业向国内有关部门编报会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会计核算前提5、权责发生制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指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补充内容:会计记帐基础

A、概念:又称会计处理基础,是指确定收入和费用归属期间的标准。

B、种类: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权责发生制:又称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它是以收付应归属期间为标准,确定收入和费用的处理方法。即,凡属于本期的收入或费用,不管款项是否已收到或付出,都应作为本期收入和费用处理;凡不属于本期的收入或费用,即使款项已经收到或付出并入账,都不作为本期收入和费用处理。

收付实现制:又称现金制或实收实付制,它是以收付的会计期间为标准,确定收入和费用的处理方法。即,凡是本期收到的收入或支付的费用,不管是否应归属本期,都作为本期收入和费用处理;反之,凡本期未曾收到的收入和未曾支付的费用,即使应归属本期,也不作为本期收入和费用处理。会计核算前提两种记帐基础的区别对比项目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1、计量目的正确核算各期财务成果正确核算各期现金流量2、计量角度从权责角度强调发生期从现金角度强调收付期3、计量标准以应收、应付为标准以实收、实付为标准4、计量归属将发生期作为归属期将收付期作为归属期会计核算前提二、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

1、可靠性(客观性或真实性)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2、相关性(有用性)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3、可理解性(明晰性或清晰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4、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具体包括下列要求:

(1)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微观可比、纵向可比、企业内部可比)

(2)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宏观可比、横向可比、企业外部可比)

说明:可比性要求正确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1)凡支出的效益只与本会计年度相关的,属于收益性支出,表现为成本、费用的增加;(2)凡支出的效益与几个会计年度相关的,属于资本性支出,表现为有关资产价值的增加。

5、实质重于形式(实质性)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如果企业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那么就容易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无法如实反映经济现实和实际情况。

6、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7、谨慎性(稳健性或保守主义原则)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我国规定的八项资产减值准备(短期投资、存货跌价准备,坏账准备,长期投资、委托贷款、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加速折旧、预计负债等,都是对谨慎性原则的具体运用。——但是,谨慎性的应用并不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如果企业故意低估资产或者收益,或者故意高估负债或者费用,将不符合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要求,损害会计信息质量,扭曲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对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这是会计准则所不允许的。

8、及时性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第四节会计方法

一、会计方法的内容

会计方法包括会计核算、会计分析、会计预测和决策方法等。其中,会计核算方法是会计的基本环节。会计核算方法是对会计对象(会计要素)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核算和监督所应用的方法。

二、会计核算方法的主要内容1、设置会计科目

2、复式记账

3、填制和审核凭证

4、登记账簿

5、成本计算

6、财产清查

7、编制会计报表

上述各种方法相互联系,密切配合,构成了完整的会计核算方法体系。其中,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是这一方法体系的三个基本环节。从填制和审核凭证到登记账簿,直至编出会计报表周而复始的变化过程,就是会计循环。记账过程核算方法间的关系图经济业务发生

设置账户

填制和审核凭证

成本计算

复式记账

登记账薄

财产清查①②⑤③④⑥④⑦最终环节编制会计报表第一章思考题1、会计的概念、特点、职能和目标是什么?2、什么是会计对象,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是什么?3、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是什么?4、论述资产和权益的关系。第二章会计处理方法

第一节会计处理方法概述第二节会计确认

第三节会计计量

第四节会计记录

第五节会计报告

第六节会计循环

第一节会计处理方法概述

一、会计处理方法的含义

会计处理方法是指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过程。说明: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是会计核算的四个环节或步骤。其中,会计确认和计量贯穿于会计核算的全过程。

二会计处理方法之间的关系1、确认是会计核算的基础,未经确认,就不能进行计量,会计确认的核心问题就是会计计量;没有计量,确认就失去了意义,即只有将经济信息量化为会计信息,才能够进行确认,不能够进行会计计量的信息不能进行确认;2、会计对交易或事项进行确认、计量的结果通过必要的会计载体来反映,即在会计特有的载体上进行专有的记录;3、会计确认、计量、记录的目的,是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要实现此目的,就需要借助于财务会计报告;4、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构成会计处理方法的全部内容。第二节会计确认

一、会计确认的含义

二、会计确认的分类

三、会计确认的标准

四、会计六大要素的确认标准

一、会计确认的含义

会计确认是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方法,辨认和确定经济信息是否作为会计信息进行正式记录并列入财务报表的过程。说明:1、会计确认是指对那些交易及其影响作为会计要素进入会计报表的识别和选择。2、会计确认的中心问题就是某一项目究竟应在什么时间进入会计系统。解决这个问题所遵循的原则,通常被称为会计确认基础或会计记账基础(权责发生制)二、会计确认的分类

1、初次确认经济信息能否转化为会计信息,并进入会计核算系统的筛选过程。2、再次确认

根据管理者的需要,确认帐簿资料中哪些内容列入财务报表。三、会计确认的标准

一是该项目要符合会计报表要素的定义;二是与该项目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或流出企业;三是与该项目有关的成本或价值可以可靠地加以计量。四、会计六大要素的确认标准

(一)资产的确认标准(二)负债的确认标准(三)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标准(四)收入的确认标准(五)费用的确认标准(六)利润的确认标准

第三节会计计量

一、会计计量含义

二、会计计量单位

三、会计计量基础

四、会计计量模式

一、会计计量含义

会计计量是根据被计量对象的计量属性,选择运用一定的计量基础和计量单位,确定应记录项目金额的会计处理过程。说明:1、会计计量是对会计要素量化的程序;2、会计计量主要是解决某一项目以什么金额进入会计系统的问题,在会计计量属性中,历史成本一直是最重要和最基本的会计计量属性。二、会计计量单位

1、会计计量单位的含义:计量尺度的量度单位

2、会计计量单位:货币量度、实物量度、劳动量度。三、会计计量基础

1、会计计量基础的含义

会计计量基础是指所用量度的经济属性,即按什么标准来记账。2、常见的会计计量基础①历史成本;②现行成本;③可变现价值;④公允价值。四、会计计量模式

1、会计计量模式的含义会计计量单位与会计计量基础的组合。如历史成本/名义货币、历史成本/不变购买力、现行成本/名义货币、现行成本/不变购买力等计量模式2、确定会计计量模式的依据(1)具体的经济环境和经济条件(2)信息使用者的实际需要

第四节会计记录

一、会计记录的含义

二、会计记录的专门方法

三、各种会计记录方法之间的关系一、会计记录的含义

会计记录是对会计对象进行记录的手段。

二、会计记录(核算)的专门方法

1)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2)复式记账;3)填制与审核凭证;4)登记账簿;5)成本计算6)财产清查;7)编制财务报表。三、各种会计记录方法之间的关系

会计记录方法相互联系、相互配合,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在交易或事项发生时:1、要根据业务的内容取得或填制会计凭证并加以审核;2、按照规定的会计科目,在账簿中开设账户,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运用复式记账法登记账簿;3、对于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以及各种需要确定成本构成的业务,要进行成本计算;4、对凭证账簿记录要通过财产清查加以核实,保证账簿记录的正确性;5、根据账簿记录编制会计报表。

第五节会计报告

会计报告是在会计记录的基础上,采用一定的表格形式,概括地、综合地反映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说明:1、会计报告的内容取决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2、会计报告能从总体上描述企业经济活动的整体。

第六节会计循环

一、会计循环的含义会计循环是周而复始的以记录为主的会计处理过程。说明:1、广义上:会计循环指会计处理方法:确认、计量、记录、报告2、狭义上:会计循环指会计记录方法(会计核算方法):1)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2)复式记账;3)填制与审核凭证;4)登记账簿;5)成本计算;6)财产清查;7)编制财务报表。

二、会计循环的基本步骤1、初次确认(原始凭证—记账凭证)

2、入账(原始凭证—记账凭证)

3、过账(记账凭证—帐簿)4、结账5、编制调整前的试算平衡表6、编制期末调整分录并过账7、编制调整后的试算平衡表8、编制正式的财务报告第三章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第一节会计科目第二节会计帐户

第三章思考题

第一节会计科目

一、会计科目的概念二、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

三、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

四、会计科目的分类

五、常用会计科目表

一、会计科目的概念1、概念会计科目:指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按不同的特点和经营管理的要求,分门别类进行会计核算的标志(或项目或类目)。

2、会计对象、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之间的关系会计对象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即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所作的基本分类,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是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所作的进一步分类,是会计要素的具体化。

说明:我国实际工作中,会计科目事先通过会计制度加以规定。二、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

1、通过设置会计科目,可以对纷繁复杂、性质不同的经济业务进行科学的分类;2、通过设置会计科目,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科学分类,可以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科学的、详细的分类指标体系;3、设置会计科目是会计核算七大专门方法之一,决定着帐户的开设、报表结构设计,是一种基本的会计核算方法。三、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

1、会计科目必须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设置和使用,坚持“三性”。1)合法性原则——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2)相关性原则——提供有关各方所需要的会计信息服务。3)实用性原则——根据自身的特点,设置符合需要的会计科目。

2、设置会计科目应遵循“六原则”(P39-40)1)设置会计科目必须结合会计对象的特点;2)设置会计科目必须符合经济管理的要求;3)设置科目要将统一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4)会计科目的名称要简单明确,字义相符,通俗易懂;5)设置会计科目要保持相对稳定性;6)设置会计科目必须符合国际惯例。四、会计科目的分类

(一)按反映的经济内容分类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收益类成本费用类(一)按反映的经济内容分类

(二)按隶属关系分类(二)按隶属关系分类

1、分类按反映会计信息的详略程度,会计科目分为总分类科目(总账科目、一级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明细科目可分二级明细科目和三级明细科目)两个级次。

2、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的关系总分类科目是对会计对象所作的总括分类,明细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所作的进一步分类:从性质上说是从属关系,指一级科目制约明细科目;从数量上说是相等关系,指一级科目与所属的二级科目所反映的金额一致。

——如果总分类科目下明细科目太多时,可在总分类科目和明细科目之间增设二级科目。

关系图示如下:总分类科目与明细分类科目的关系总分类科目(一级科目)明细分类科目二级科目(子目)三级科目(细目)原材料原料及主要材料圆钢碳钢辅助材料油漆润滑油会计科目分类(一)按照会计要素分类资产类会计科目负债类会计科目所有者权益类会计科目费用成本类会计科目损益类会计科目(二)按照详细程度分类总分类科目明细分类科目子科目(二级科目)细科目(三级科目)

五、工业企业常用会计科目表(P41)科目编号会计科目名称科目编号会计科目名称现金预收账款银行存款预提费用应收账款其它应付款其他应收款所得税材料采购实收资本原材料盈余公积待摊费用本年利润预付账款利润分配库存商品生产成本固定资产主营业务收入累计折旧主营业务成本应付账款营业税金及附加短期借款销售费用应付职工薪酬管理费用应交税费营业外收入应付利润营业外支出应付利息待处理财产损溢第二节会计账户

一、账户的概念二、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关系

三、账户的格式

四、账户的分类

五、帐户的设置

一、账户的概念

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具有一定的结构,用来连续、系统地记载各项经济业务的一种手段(或方法或工具或形式或载体或记帐实体)。

——账户是会计信息最基本的储存单位。

摘要增加减少结余2007年2月1日

500002007年2月5日存入3000

530002007年2月10日取出

8000

45000合计3000

8000

45000银行存款——活期二、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关系

1、联系1)会计科目与帐户都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科学分类,会计科目的内容、分类和方法,决定了帐户的内容、分类和方法。因此,会计科目与帐户内容相同、分类相同、方法相同;2)会计科目是设置帐户的依据,是帐户的名称,帐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账户与会计科目名称相同;3)会计科目和帐户在有关帐页中有机结合,构成了会计帐簿的统一体。2、区别

1)概念不同: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标志或项目;会计帐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用来记录各个会计科目所反映的经济业务内容的格式。2)会计科目只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分类,只是一个名称,只表明某类经济业务内容,本身没有什么结构;账户既有名称又有结构,具体记录业务内容。即会计科目只是分类的标志,账户却可以对会计对象进行连续、系统的核算。3)会计科目是在会计核算前事先确定的对经济业务分类核算的项目;账户是在经济业务发生之后,进行连续、分类登记的一种手段。4)会计科目是进行分类核算的依据,其设置由国家有关部门统一规定,具有统一性;帐户是记录经济业务的载体,是单位根据会计科目的规定和管理的需要在帐簿中开设的,具有相对灵活性。

5)科目是设置账户和填制凭证的依据,设置科目是会计核算的一种专门方法。账户记录是编制报表的依据,设置账户是登记账簿这种专门方法的前提条件和环节。——会计科目与帐户在理论上要加以辩别,在实际工作中混用。

三、账户的格式

(一)账户的格式(1)三栏式三栏由会计要素的增加数、减少数和结余数三部分组成

——实际工作中采用(格式P42)(一)账户的格式

(二)账户的基本结构(基本内容)

(三)账户金额栏的主要内容及其关系(1)三栏式

(2)“T”型账户三栏式(借贷记账法:借贷余)账户名称(会计科目)年凭证摘要借方贷方借或贷余额月日类号(2)“T”型账户(“丁”字账)

——教学中采用(P43)

“T”型账户结构(丁字账,简化结构)左方

账户名称(会计科目)

右方

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本期发生额……本期发生额合计本期发生额合计期末余额左方

账户名称(会计科目)

右方

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本期发生额……本期发生额合计本期发生额合计期末余额账户格式(二)账户的基本结构(基本内容)

账户的基本结构分左、右两方,基本结构主要包括下列内容:(1)账户的名称(2)日期(3)凭证号数(4)摘要(5)增加和减少的金额日期凭证号数摘要借方贷方余额账户名称账户格式(三)账户金额栏的主要内容及其关系

账户左右两方的金额栏,登录增加额或减少额,增减相抵后的差额,称为账户余额。余额可以分为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这四项金额的关系可以表述如下: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说明:1、账户的左右两方是按相反方向记录增加额和减少额的;2、在具体账户的左右两方中,究竟哪一方记录增加额,哪一方记录减少额,取决于各账户记录的经济内容和所采用的记账方法;3、一般情况下,帐户的余额与增加额在一方;4、在借贷记帐法下,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账户格式四、账户的分类1、账户按会计要素(经济内容)分类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分为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成本费用类账户和收益类账户。——按经济内容对账户进行分类是最基本的分类方法1、账户按会计要素(经济内容)分类

2、账户按提供指标的详细程度分类

3、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

4、账户的其它分类

5、账户分类举例资产类账户

资产类账户是用来反映企业资产的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的账户。按资产的流动性细分为两类:

1)反映流动资产的账户反映货币资金的的账户: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反映结算债权的的账户:应收账款、其他应收账款、待摊费用、预付帐款反映存货的的账户:原材料、库存商品

2)反映非流动资产的账户主要包括长期投资、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其他资产等。负债类账户

负债类账户是用来反映企业负债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的账户。按负债的流动性分为两类:

1)反映流动负债的账户

包括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应付票据、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润、预提费用、预收帐款等。

2)反映非流动负债的账户

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是用来反映企业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的账户。按所有者权益的来源不同分为三类:

1)反映所有者原始投资的账户

主要包括实收资本账户

2)反映经营积累的账户

主要包括盈余公积账户

3)反映本期经营盈余的账户

主要包括本年利润账户和利润分配账户成本费用类账户

成本费用类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账户。分为营业性成本费用类帐户和非营业性成本费用类帐户两类:

A、营业性成本费用类帐户1)计算材料采购成本的账户,如材料采购账户。

2)计算产品生产成本的账户,如生产成本账户。

3)计算销售过程成本的帐户,如营业成本、营业税金、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B、非营业性成本费用类帐户:营业外支出账户,所得税费用账户。——成本费用类账户与资产类账户有着密切的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说,成本费用类账户也是资产类账户。收益类账户

收益类账户是指核算内容与收益的计算确定有直接联系的账户。分为营业性收益类帐户和非营业性收益类帐户两类。

1)反映营业性收益的账户,如营业收入。

2)反映非营业性收入的账户,如营业外收入。

账户分类2、账户按提供指标的详细程度分类

1)总分类账户(总账账户、一级账户)--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具体内容进行总括核算的帐户;

2)明细分类账户(明细账户、二级账户、三级账户)--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具体内容进行明细核算的帐户。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的关系

A、区别

1)作用不同:总分类账是明细分类账的统驭账户,对明细分类账起着控制作用;明细分类账是总分类账的从属账户,对总分类账起着辅助和补充作用;

2)计量单位不同:总账采用货币量度,明细账除采用货币量度外,还采用实物量度;

3)帐户名称、核算内容和使用方法的制定不同:总账帐户名称、核算内容和使用方法的制定通常是统一的;明细账帐户名称、核算内容和使用方法由单位根据管理的需要和业务的具体内容自行规定。B、联系1)两者反映的内容相同;2)两者结合起来,能概括而详细地反映同一经济业务的核算内容。因此,记账时,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总是平行登记。

账户分类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关系总分类账户(总账)明细分类科目二级账明细账原材料原料及主要材料圆钢碳钢辅助材料油漆润滑油账户分类

3、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第四章)

4、账户的其它分类

账户按列入会计报表分类:资产负债表账户和利润表账户;账户按会计主体分类:表内账户和表外账户;账户按期末余额分类:借方余额账户、贷方余额账户和期末无余额账户。

账户分类5、账户分类举例

每一个账户都带有若干个特征,每一个账户都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加以分类。例如“原材料”账户:从会计要素来看,它属于资产类账户;从用途和结构来看,它属于盘存账户,反映库存材料价值,而且是借方登记增加额,贷方减少额,余额在借方;从提供指标的详细程度来看,它属于总分类账户,总括反映材料的增减变动及结存情况;从列入会计报表来看,它属于资产负债表账户,账户的余额列入资产负债表;从会计主体来看,它属于表内账户,代表着本企业可以控制或拥有的经济资源;从期末余额来看,它属于借方余额账户,反映库存材料的实际价值。账户分类五、帐户的设置

帐户是根据事先确定的会计科目设置的,有什么会计科目就设置什么帐户。会计科目是分级设置的,帐户也是分级设置的。

(1)一级总分类帐户的设置根据总帐科目(一级会计科目),在总分类帐中开设。

(2)二级明细分类帐帐户的设置根据总帐科目所属明细分类科目(二级会计科目),在明细分类帐中开设。

(3)三级明细帐户的设置根据总帐科目或总帐科目之下明细分类科目所属明细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