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实验汇总新青岛版(六三制)_第1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实验汇总新青岛版(六三制)_第2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实验汇总新青岛版(六三制)_第3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实验汇总新青岛版(六三制)_第4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实验汇总新青岛版(六三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实验汇总【实验名称】探究鳍对鱼运动的作用【实验目的】:探究鳍对鱼运动的作用。【实验器材】:鱼、鱼缸。【实验过程】:1.提前将装有一条鱼的鱼缸放置在教室。2.学生观察鳍的摆动情况,用文字或画图方式记录自己的发现。【实验现象】:鱼在运动时,鳍在不断地摆动。【实验结论】:在鱼游动时,鳍能保持鱼的身体平衡、控制前进方向。【实验名称】探究鱼的呼吸【实验目的】:探究鱼的呼吸。【实验器材】:鱼、滴管、食用色素。【实验过程】:1.将鱼提前放置于教室。2.用滴管吸取一些绿色使用色素调制的水,在鱼的嘴前滴1-3滴,观察绿色水的流动路径。编辑:蒙蒙de雨科学课堂3.记录观察到的结果。【实验现象】:绿色水从鱼口进入,从鳃盖后缘流出。【实验结论】:鳃在鱼呼吸中起重要作用。【实验名称】水的热胀冷缩实验【实验目的】:探究水是否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材料】:水、带有胶塞的口服液小瓶、吸管、溶于水的颜料水槽、热水、冷水。【实验过程】:1.把吸管插入胶塞。 2.把被颜料染色的水装在瓶内,注意瓶内的水要装满。 3.把小瓶放人热水中,观察吸管内液柱的变化。 4.把小瓶放入冷水中,观察吸管内液柱的变化。  【实验现象】:1.把小瓶放人热水中时,吸管内的液柱会上升。 2.把小瓶放人冷水中时,吸管内的液柱会下降。 【实验结论】:一般情况下,水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名称】气体热胀冷缩实验(一) 【实验目的】:利用气球探究气体是否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材料】:水槽两个、气球、冷热水、平底烧瓶。 【实验过程】:1.将气球套在平底烧瓶瓶口上,密封好。 2.将装置放人装有热水的水槽中,观察气球的变化。3.将装置放入装有冷水的水槽中,观察气球的变化。 【实验现象】:放人热水中后,气球会膨胀变大;放入冷水中后,气球会收缩变小。 【实验结论】: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名称】气体热胀冷缩实验(二) 【实验目的】:观察玻璃弯管中水柱的移动方向,探究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实验材料】】:平底烧瓶、玻璃弯管、有色水等。 【实验过程】: 1.向玻璃弯管中注入一部分有颜色的水,水柱不宜过长。把带有玻璃弯管的橡胶塞塞在平底烧瓶的瓶口上,密封好。 2.双手握紧平底烧瓶,观察玻璃弯管中水柱的变化。手松开烧瓶后,观察玻璃弯管中水柱的变化。【实验现象】:手握紧烧瓶后,玻璃弯管中的水柱会向远离烧瓶的方向移动。手松开烧瓶后,玻璃弯管中的水柱会向靠近烧瓶的方向移动。【实验结论】:平底烧瓶中的气体体积受热膨胀,遇冷收缩。 【实验名称】气体热胀冷缩实验(三) 【实验目的】:观察玻璃弯管管口是否产生气泡,探究气体是否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材料】:平底烧瓶、玻璃弯管、水杯等。 【实验过程】:1.把带有玻璃弯管的橡胶塞塞在平底烧瓶的瓶口上,密封好。 2.将玻璃弯管的开口端放人水中,双手握紧平底烧瓶,观察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松开双手,用手指扶着烧瓶,让玻璃弯管的开口端仍浸在水中,观察玻璃弯管中的现象。 【实验现象】:手握紧烧瓶后,管口处有气泡产生。手松开烧瓶后,有部分水进人玻璃弯管。 【实验结论】:手握紧烧瓶后,平底烧瓶中的气体体积受热膨胀,遇冷收缩。【实验名称】铜球热胀冷缩实验【实验目的】:观察加热和冷却后的铜球是否都能穿过铁环,探究固体是否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材料】】:酒精灯、铜球、铁环等。 【实验过程】:1.将铜球接近铁环的环孔,观察铜球是否能穿过铁环。 2.点燃酒精灯,加热铜球。将加热后的铜球接近铁环的环孔,观察铜球是否能穿过铁环。 3.将铜球放入水中冷却后再接近铁环,观察铜球是否能穿过铁环。活动现象:加热后的铜球不能穿过铁环;冷却后的铜球能穿过铁环。【实验结论】:铜球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名称】模拟热气球上升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模拟热气球上升实验,认识热气球上升的科学原理。 【实验器材】:塑料袋、酒精灯等。【实验过程】:1.点燃酒精灯。 2.把塑料袋口朝下打开,放在酒精灯火焰的上方。 3.观察塑料袋的变化,做好记录。  【【注意事项】】:使用酒精灯时注意安全;塑料袋和酒精灯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实验现象】:过了一会儿,塑料袋鼓起来。松手后,塑料袋会升起来。     【实验结论】: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所以热空气会上升。 【实验名称】纸蛇旋转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纸蛇旋转的实验,认识热空气上升的科学原理。 【实验材料】:酒精灯、纸蛇、细线、铁架台等。 【实验过程】:1.将纸蛇用细线固定在铁架台上,调整好高度。 2.将酒精灯点燃,放在纸蛇下方。 3.注意观察纸蛇的变化,做好记录。 【注意事项】:使用酒精灯时注意安全;纸蛇和酒精灯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实验现象】:纸蛇会转动。 【实验结论】: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热空气会上升并带动纸蛇旋转。 【实验名称】模拟风的形成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认识风的形成原因。 【实验器材】:两个大饮料瓶、蜡烛、蚊香、小刀。 【实验过程】:1.将一个大饮料瓶的瓶肩以下部分去掉,保留上面喇叭口部分;将另一个大饮料瓶的瓶底去掉,并在瓶身与蜡烛等高的部位打一个大小与瓶口相近的孔。 2.将第一个瓶子的喇叭口部分插人第二个瓶子瓶身的孔中并进行固定、密封,组装成简易的风的形成演示装置。 3.将组装好的装置罩在未点燃的蜡烛上,用点燃的蚊香靠近喇叭口的开口处,观察现象并记录。4.点燃蜡烛,再用装置罩住蜡烛,用点燃的蚊香靠近喇叭口的开口处,观察现象并记录。 5.分析两次实验观察的现象,进行推理,得出结论。 【注意事项】:1.切割时尽量保持切口平整。 2.切割后的断面比较锋利,要防止手被割破。 3.使用蜡烛时要注意安全。 【实验现象】:未点燃蜡烛时,蚊香产生的烟雾慢慢向上升;点燃蜡烛后,烟雾会进入喇叭口,并迅速从上面的瓶口飘出瓶外。 【实验结论】:喇叭口处的空气因瓶内外温度的差别而发生流动,从而产生了风。 【实验名称】制作简易雨量器 【制作材料】:大饮料瓶、剪刀、尺子、纸、笔等。 【制作步骤】:1.将大饮料瓶,沿着瓶颈处画一圈水平线。(如果饮料瓶的瓶颈处有明显的水平痕迹线,就不需要画线,直接用就可以。)  2.沿画好的线将瓶颈剪下。 3.取一张与瓶子高度差不多的纸条,在纸条上画出刻度。(可参照尺子上的刻度。) 4.将纸条竖直贴在瓶外侧,“0”刻度要从瓶身粗细比较均匀的地方开始。 5.将切下的瓶颈部分倒置,放在瓶口上作为漏斗。使用剪刀时要注意安全。【观察要点】: 1.将雨量器安放在相对开阔、不受障碍物影响的地方,并保持水平。 2.读数时,视线要与水面相平。 水蒸发吸热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水蒸发时是否会使周围的温度降低。 【实验材料】:水温计、纱布、杯子、水、支架、表等。  【实验过程】:1.将温度计的玻璃泡用纱少布包好、观察温度计的度数。 2.将包好的温度计放入水水中(水温与室温保持一致)。拿出温度计,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 【实验现象】:将水温计拿出水面后,温度计的示数会有一定程度下降。 【实验结论】:水蒸发时会使周围的温度降低。 加快水蒸发实验  实验一 【实验目的】:探究加快空气流动速度是否可以加快水蒸发。 【实验材料】:两块相同的布,水、小风扇等。 【实验过程】:1.把两块布放人水中,取出后拧干,两块布的湿度基本一致。 2.将两块布竖直展开,其中一块布放在小风扇下吹,观察哪块布先变干。 【实验现象】:用小风扇吹的布料先变干。 【实验结论】:加快空气流动速度可以加快水蒸发。 【实验名称】加快水蒸发实验   实验二 【实验目的】:探究加热是否可以加快水蒸发。 【实验器材】:两个相同的烧杯,三脚架、酒精灯、水等。 【实验过程】: 1.在两个相同的烧杯里加入同样多的水。  2.其中一个烧杯用酒精灯加热,另一个放置在常温下。3.一段时间后,比较两个烧杯中的水有什么不同。 【实验现象】:加热的水比未加热的水少得快。 【实验结论】:加热可以加快水蒸发。 【实验名称】加快水蒸发实验   实验三 【实验目的】:探究增大蒸发面积是否可以加快水蒸发。 【实验材料】:两块相同的布,水等。 【实验过程】:1.把两块布放人水中,取出后拧干,两块布的湿度基本一致。 2.将一块布展开,一块叠起来,铺在桌面上,观察哪块布先变干。 【实验现象】:展开的布料先变干。 【实验结论】:增大蒸发面积可以加快水蒸发。 【实验名称】探究小水珠形成原因的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小水珠形成的原因。【实验材料】:火柴,酒精灯,烧杯,玻璃片,试管夹。【实验过程】:1.将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倒人半杯等量热水。 2.用试管夹夹取一片玻璃在酒精灯上加热,来回移动玻璃片让其均匀受热,再加热4到分钟;另一片玻璃不加热,放在一旁备用。 3.将两片玻璃同时盖在烧杯上,观察两块玻璃片表面的变化。 【实验现象】: 加热过的玻璃片表面没有出现太大的变化,没有加热的玻璃片表面有小水珠出现。 【实验结论】: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会形成小水珠。 测定水结冰时的温度 【实验材料】: 小铁桶、塑料杯、温度计、冰块、食盐等。 【实验过程】: 1.在小铁桶内放人少量的水和一层冰块。2.把装有约2/3杯水的塑料杯放人小铁桶中的冰块上,将塑料杯放在小铁桶中间部位。 3.往塑料杯周围继续放入冰块,让冰块包裹着塑料杯,注意冰块的高度不要超过塑料杯杯口。 4.在铁架台上挂一支水温计,将水温计的液泡完全浸人塑料杯的水中。 5.往冰块上撒食盐,注主意观察塑料杯中水的变化,每隔一分钟读取温度计示数并记录。 6.记录水结冰时的温度,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现象】:塑料杯内水的温度越来越低,水慢慢结冰。 【实验结论】:一般情况下,水结冰时的温度为0℃。 【活动名称】用卷尺测量两棵树之间有多远 【活动目的】:学会使用卷尺测量距离。【活动材料】:卷尺等。【活动过程】:1.标出表示两棵树距离的起止点。 2.一个学生把卷尺的零刻度对准起点。 3.另一个学生拿着卷盘到达终点附近,拉直、拉紧卷尺后读出终点对应的示数。 【实验名称】判断物体是否运动 【实验目的】:了解如何判断物体是否运动。 【实验材料】:小车、橡皮等。  活动过程:1.把橡皮作为参照物摆放在一个固定位置。 2.推动小车远离橡皮。  3.描述小车相对于橡皮的位置变化。 4.判断小车是否在运动。 【实验名称】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 【实验目的】:准确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 【实验材料】:手表等。 活动过程:1.甲学生站立不动作参照物。2.乙学生按照一定的路线行进,并不断报出时刻以及相对于甲同学的方向。 3.丙、丁同学标出乙同学的位置,并测量甲、乙同学之间的距离。 4.根据方向和距离,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 比较跑50米【活动名称】谁用的时间短 【活动目的】:比较跑50米谁跑得快。 【活动材料】:卷尺、电子停表等。 【活动过程】:1.用卷尺测出50米的距离。 2.几个学生同时从50米起点跑到终点,测出他们各自所用的时间。 3.根据时间的长短,判断谁跑得快。  【活动名称】比较8秒钟谁跑得远 【活动目的】:比较8秒钟谁跑得快。 【活动材料】:卷尺、电子停表等。 【活动过程】: 1.几个学生同时从起点开始跑,到8秒时停止跑动。 2.用卷尺测出从起点到学生停止跑动位置的距离。 3.根据跑动距离的长短,判断谁跑得快。      【活动名称】比较时间、距离不同时谁跑得快 【活动目的】:比较时间、距离不同时谁跑得快。 【活动材料】:卷尺、电子停表等。 【活动过程】: 1.几个学生从起点开始跑,用不同时间跑一定距离。 2.测量并记录每个学生跑的时间和距离。 3.计算每个学生的速度,根据速度大小比较谁跑得快。 蒸馒头的步骤:①和面:将酵母溶解在水中,注意水温控制在24℃~30℃,一般情况下,40℃以上的温度会让酵母失去活性: ②揉面:将酵母水加人面粉中,添加适量面粉和水,揉成面团。 ③醒面:将揉好的面团放在盆中盖好,放置在温暖的地力。隔一段时间观察一次,重点观察面团的松软度,可以掰开一点看看面团里面的变化,直到面团变成开始时的大约两倍大小。 ④揉馒头:面团醒发完成后,将面团拿出,分成适当大小的面剂子,并将其揉成馒头的形状。 ⑤蒸馒头:将揉好的馒头放人蒸锅中蒸,约20分钟后出锅。 【教材简析】通过前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工具和技术”及其联系有了一些认识。这一课则是缩小视角,开始聚焦到一种工具的研究。本课重点研究的是斜面作为一种工具在搬运物体过程中的作用。学生通过图片观察和讨论,认识斜面概念,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揭示斜面的概念,为探究做好铺垫。接着利用斜面搬运石块、水的活动让学生体验斜面能够省力。再通过研讨活动,学生综合所学可以发现,不管是从上往下还是从下往上搬运,利用斜面比直接搬运都要省力。正因为斜面可以省力,所以对斜面的应用出现在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教科书拓展部分列举了许多斜面应用的例子,既是巩固学生对斜面作用的认知,又进一步凸显了“重大的发明和技术会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和变化”这一单元大概念。【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对生活中的斜面并不陌生,比如公路上的斜坡、商场的斜坡式自动扶梯、公园里的滑梯等都是学生所熟悉的。虽然学生对日常生活中这些工具都已经有认识、有了解,但是并不知道这些工具和斜面有关。学生对斜面作用的认知是非常有限的,特别是斜面作为一种简单机械的认知,还是十分欠缺的。因此,课堂上需要老师积极引导学生动手探究,在探究中体会到斜面的作用。另外,老师还需指导学生用数据来说明结论。【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实践活动,知道利用斜面从上往下搬运物体和从下往上搬运物体都能省力,认识到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相当广泛。科学思维:能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器材搭建一个斜面,完成特定的搬运任务,并且能以实验数据为证据,说明斜面能省力。探究实践:通过搭建斜面模拟向下和向上搬运物体,对利用斜面搬运物体和直接提升物体所用力的大小进行测量,并对结果进行评价。态度责任:愿意倾听其他同学的表达,乐于分享自己的观点,具有认识和研究斜面的兴趣,培养好奇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利用塑料槽、塑料板搭建斜面,并进行模拟测试活动。难点:在模拟测试过程中发现斜面的作用。【教学准备】教师:1.教学课件;2.斜面测试记录表。学生:1.每组提供塑料槽、石块(有大有小)、水、盛水的瓶子、水槽、测力计、带钩的木块、抹布;2.观察记录单。【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预设4分钟)材料准备:教学课件1.出示竹筒引水的图片和诗句。提问:这是什么?竹筒起到了什么作用?揭示概念:像这样倾斜放置的竹筒我们可以称它为“斜面”(板书),斜面是一种简单机械。2.追问: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斜面?它们有什么作用?3.学生汇报,教师点评。【设计意图】由“竹筒引水”引入,并由此展开联想,唤醒学生对斜面的认知。让学生说一说,既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又可以了解学生的前概念。二、模拟测试(预设25分钟)材料准备:塑料槽、塑料板、石头(有大有小)、水、盛水的瓶子、水槽、测力计1.用塑料槽搭建斜面向下搬运物体模拟测试(板书)(1)教师出示任务,学生读一读。任务1:用塑料槽做一个斜面滑道,模拟古人搬运物品。任务2:用几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