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学:妊娠眩晕_第1页
中医妇科学:妊娠眩晕_第2页
中医妇科学:妊娠眩晕_第3页
中医妇科学:妊娠眩晕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妇科学:妊娠眩晕妊娠中晚期,头晕目眩,或伴面浮肢肿,甚者昏眩欲厥,称为“妊娠眩晕”,亦称“子眩”、“子晕”。本病类似于西医学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轻者似妊娠高血压,重者似先兆子痛)或妊娠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病引起的眩晕。妊娠眩晕较为常见,属产科重症之一,及时、正确地治疗,预后大多良好,否则病情加重,可发展为子痫。[病因病机]主要机理是阴虚阳亢,上扰清窍,亦可因气郁痰滞,清阳不升,或气血虚弱,清窍失养而引起眩晕。常见分型有肝肾阴虚、气郁痰滞、气血虚弱。一、肝肾阴虚素体阴虚,肝阳偏亢,孕后血聚养胎,阴血益感不足,阴不潜阳,肝阳愈亢,上扰清窍,而致眩晕。二、气郁痰滞平素郁怒不解,肝失调达,疏泄失权,或肝郁脾虚,健运失司,致气郁痰滞,孕后胎体渐大,影响气机升降,痰湿中阻,清阳不升,故为眩晕。三、气血虚弱素体气血两虚,孕后赖气血养胎,故气血愈虚,气虚则清气不升,血虚则髓海失养,故发为眩晕。[辨证论治]辨证时要根据眩晕的特点和程度、兼症和舌脉分辨肝肾阴虚、气郁痰滞、气血虚弱等证型,以指导治疗。同时注意监测水肿、蛋白尿、高血压的异常程度,以估计病情的轻重。妊娠眩晕的重症常是子痈的先兆。治疗大法以平肝潜阳为主,或佐以滋阴潜降,或理气化痰,或益气养血等法而分别治之。忌用辛散温燥之品,以免重伤其阴,反助风火之邪。一、肝肾阴虚型主要证候:妊娠中晚期,头晕目眩,视物模糊,心中烦闷,颧赤唇红,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甚或卒然昏倒,顷刻即醒,舌红,苔少,脉弦细数。证候分析:素体阴虚,肝阳上扰,则头晕目眩,视物模糊;阴虚内热,则颧赤唇红,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热扰神明,则心中烦闷,甚或卒然昏倒,顷刻即醒。舌红,苔少,脉弦细数,为肝肾阴虚之征。治疗法则:滋阴补肾,平肝潜阳。方药举例:杞菊地黄丸加龟板、牡蛎、石决明。若热象明显者,酌加知母、黄柏滋阴泻火;口苦心烦者,酌加黄芩、竹茹清热除烦;眩晕昏仆者,酌加钩藤、天麻镇肝熄风。二、气郁痰滞型主要证候:妊娠中晚期,头晕目眩,胸闷心烦,两胁胀满,呕逆泛恶,时吐痰涎,面浮肢肿,倦怠嗜卧,甚则视物昏花,不能站立,苔白腻,脉弦滑而缓。证候分析:气郁痰滞,清阳不升,故妊娠头晕目眩,甚则视物昏花,不能站立;气郁痰滞,肝失条达,则胸闷心烦,两胁胀满;气郁痰滞,胃失和降,则呕逆泛恶,时吐痰涎;痰饮泛溢,则面浮肢肿;痰浊困脾,阳气不振,则倦怠嗜卧。苔白腻,脉弦滑而缓,为气郁痰滞之征。治疗法则:健脾理气化痰。方药举例:半夏白术天麻汤。若头痛甚者,加蔓荆子、僵蚕祛风止痛。若痰郁化火,兼头目胀痛,心烦口苦,苔黄腻者,用清痰四物汤(,《女科秘诀大全》)。熟地、白芍、川芎、当归、黄芩、半夏、陈皮、白术、黄连方中半夏、陈皮、白术祛痰理气,健脾燥湿;四物补血安胎;黄芩、黄连清热降火。三、气血虚弱型主要证候:妊娠中晚期,头晕眼花,心悸健忘,少寐多梦,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面色苍白或萎黄,舌淡,脉细弱。证候分析:血气不足,清气不升,髓海失养,故孕后头昏眼花;血虚心神失养,则心悸健忘,少寐多梦;气虚中阳不振,则神疲乏力,气短懒言;气血不足,不能充养荣润于面,故面色苍白或萎黄。舌淡,脉细弱,为气血不足之征。治疗法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