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口腔解剖与生理的认识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fc2c153f11e97fc46497017cfd4bc82/afc2c153f11e97fc46497017cfd4bc821.gif)
![中医对口腔解剖与生理的认识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fc2c153f11e97fc46497017cfd4bc82/afc2c153f11e97fc46497017cfd4bc822.gif)
![中医对口腔解剖与生理的认识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fc2c153f11e97fc46497017cfd4bc82/afc2c153f11e97fc46497017cfd4bc823.gif)
![中医对口腔解剖与生理的认识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fc2c153f11e97fc46497017cfd4bc82/afc2c153f11e97fc46497017cfd4bc824.gif)
![中医对口腔解剖与生理的认识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fc2c153f11e97fc46497017cfd4bc82/afc2c153f11e97fc46497017cfd4bc82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对口腔解剖与生理的认识口腔古称口齿,包括口、齿、唇、舌等组织结构。其中口又包括颊、腭、悬雍垂、口骨(颌骨)、颔(下颌部)、涎腺等部位。口腔是消化道的起端,具有摄食、咀嚼、味觉、吞咽、语言及保护等功能。一、口腔的解剖及部位名称口腔为五官之一,属九窍、七窍、阳窍、空窍。清·喻嘉言《寓意草》:“人身有九窍,阳窍七,眼耳鼻口是也;阴窍二,前后二阴是也。”《简明中医辞典》:“空窍,泛指体表的孔窍,包括九窍、汗窍、津窍、精窍。”《医部全录·脏腑身形上·脏腑门·脾》:“夫口鼻耳目皆为空窍。”口腔解剖包括口、齿、唇、舌四者。以往对口的解剖认识仅指今之口腔黏膜而已,而对颊、腭、悬雍垂、口骨、颌、涎腺等内容,则归属中医喉科和中医外科的范围。为了临床和学习的需要,现将过去属于喉科和外科的这部分内容划归口腔之中,这样既符合实际情况,又扩充了现代中医口腔的内容,更有利于中医口腔科的规范化。(一)口的解剖及部位名称口的解剖,主要包括颊、腭、悬雍垂、口骨、颔、口腔黏膜和唾液腺等结构。1.颊与解剖学同名。位于颌面部两侧,形成口腔的外侧壁。也称颐。2.腭与解剖学同名。口腔的上壁,分硬腭与软腭两部分。硬腭:即腭的前部分,以骨质为基础。软腭:即腭的后部分,由黏膜及肌肉组成。别称玉堂、天花板。3.悬雍垂与解剖学同名。位于口腔中软腭后缘,悬垂如小舌状的软组织。4.颔即解剖学之下颌。5.口骨构成口腔的骨骼,包括上颌骨与下颌骨。颌骨又称牙槽骨、龈骨。(1)上颌骨:同解剖学。(2)下颌骨:同解剖学。又称地阁骨、颊车骨、下牙床骨、颏,俗称下巴骨。6.口腔肌膜即口腔黏膜。7.腮腺同解剖学。位于两颊后下方。8.舌下腺同解剖学。位于舌下。(二)齿的解剖及部位名称齿,又名牙、牙齿、户门,生长于牙槽骨内。人在一生中有两副牙,即乳牙和恒牙。牙齿按所在部位分,分为上齿、下齿、前齿、后齿。牙齿的组织结构包括牙冠、牙根、牙床(牙龈、牙周膜、牙槽骨)等。1.乳牙共20个,出生后6~8个月开始萌出,2岁左右全部长齐。2.恒牙共32个。一般在6~7岁开始萌出并替换乳牙,到12岁左右基本替换完毕,长出28个牙齿,只有真牙萌出较晚。3.真牙:解剖学之第三磨牙,属恒牙的范畴,一般在18~25岁左右萌出。亦称尽根牙、智齿、盘牙。4.上齿:长于上颌牙槽骨内的牙齿。5.下齿:长于下颌牙槽骨内的牙齿。6.前齿:暴露于两侧口角之间的牙齿。7.后齿:位于前齿两侧的牙齿称后齿。8.门牙:解剖学之切牙。9.虎牙:解剖学之尖牙。10.槽牙:解剖学之双尖牙。11.磨牙:同解剖学。12.牙冠:指牙齿暴露在口腔中的部分。13.牙根:又称齿根。指牙齿埋于牙槽骨内的部分。14.牙根尖:即牙根的尖部。15.牙床:包括解剖学之牙龈、牙周膜及牙槽骨。16.齿龈:又称牙龈。是牙床周围组织,分上龈、下龈。(三)唇的解剖及部位名称唇,古作,与解剖学名称相同。又名口唇、唇口、飞门。于口之前端,分上唇与下唇。1.上唇:位于口之上,与鼻底及颊部相连,中央为人中,人中之中为龙泉,人中之旁为虎须。2.下唇:位于口之下,与颏部相连。3.唇红部:界于口唇内侧黏膜与外侧皮肤之间的部位,色泽红润,故名。称唇四白。4.口角:古称吻,指两侧口角。(四)舌的解剖及部位名称舌,甲骨文中写为“”,象形字也。又名灵根、心窍。位于口腔之中。舌之整个可活动部分叫舌体,舌体与咽喉相连部分称舌根。舌体依照部位和组织结构不同分为舌根、舌尖、舌旁、舌中、舌肉、舌骨、舌下血管和舌系带等部位,均与解剖学名称相同。1.舌体:指舌的整个部分。又称舌本。2.舌根:指舌之根部。3.舌尖:舌之尖端。4.舌旁:舌之两侧。5.舌中:又称舌心,指舌之中心部分。6.舌肉:舌以肌肉为本,故称舌肉。7.舌骨:同解剖学。8.舌下血管:主要指舌下静脉。古称舌系。9.舌系带:同解剖学。古称舌柱。10.舌乳头:即舌表面黏膜上的丝状乳头、蕈状乳头、轮廓乳头和叶状乳头。二、口腔的生理功能口腔连贯咽、胃,为胃系之门户,有摄取食物,磨碎谷物;分泌津液,帮助消化;辨别五味,助发语音;张口、闭口,保护防御等生理功能。1、摄取食物,磨碎谷物:口主迎粮。饮食水谷入胃,必先经口腔摄取,并经牙齿的咀嚼加工,舌的转动帮助,才能下咽入胃。故《普济方·口门》说:“盖五味入口。”《普济方·牙齿门》又说:“齿为户门,摧伏诸谷。”因脾主口、主肌肉,肾主骨,齿乃骨之余,故口摄取食物、磨碎谷物的功能有赖于脾气健旺、肾精充沛。2、分泌津液,帮助消化:舌下金津、玉液二穴,是津液之泉,涎液由此而分泌。口腔摄取食物后,金津、玉液二穴分泌涎液,经舌、颊将齿嚼碎的食物进行拌和,起化生之变。涎液乃气血所化,《素问·宣明五气论》说:“五脏化液……脾为涎,肾为唾,是谓五液。”故口腔有帮助脾胃行消化之功能,这一功能与脾胃运化水谷,化生气血的功能密切相关。3、辨别五味,助发语音:舌能辨五味、知五谷。《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灵枢·脉度》亦曰:“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这一生理功能与心脾关系密切。舌为心之苗,心藏神主精神意识;口为脾之窍,脾主运化水谷精微。故心气和平,脾气健旺,则舌能辨五味、知五谷。口腔有助发语音的功能,主要靠口、齿、唇、舌的通力协作。《灵枢·忧恚无言论》说:“口唇者,音声之扇也;舌者,音声之机也;悬雍垂者,音声之关也。”说明口腔内各组织互相配合协助,才能使语言清晰流畅。4、启闭口腔,保护防御:口腔由颌骨构成支架,颌骨周围有肌肉,它们既构成了口腔的外形,又能自由地进行张口闭口运动,从而完成吐、纳、言语以及呼吸等各种功能。生理上,口腔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一年级数学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质量监控例题
- 小学三年级数学五千以内加减法综合考核口算题大全附答案
- 11.3 动能和势能 提升练习含解析-八年级物理下册(人教版)
- 实习转正申请书
- 餐饮业季度盘点
- 研究之路模板
- 医患调解申请书
- 转临床专业申请书
- 限价房申请书
- 宅基地申请书范文
- 2025年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综合PCR的基因工程问题
- 钢筋焊接工艺性试验方案
- 2024年福建省新高考生物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 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书(模板)
- GB/T 44273-2024水力发电工程运行管理规范
- 医院突发性事件、护理重点环节、医院病区等应急预案
- 2024年政工职称考试题库(含答案)
- 香港(2024年-2025年小学二年级语文)部编版综合练习试卷(含答案)
- 2024年南京市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四川省凉山州中考物理适应性试卷(附答案解析)
- 2024羽毛球教案36课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