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句龙氏后土世的社神化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b2565952039f6534d9afb66745e33fd/fb2565952039f6534d9afb66745e33fd1.gif)
![论句龙氏后土世的社神化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b2565952039f6534d9afb66745e33fd/fb2565952039f6534d9afb66745e33fd2.gif)
![论句龙氏后土世的社神化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b2565952039f6534d9afb66745e33fd/fb2565952039f6534d9afb66745e33fd3.gif)
![论句龙氏后土世的社神化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b2565952039f6534d9afb66745e33fd/fb2565952039f6534d9afb66745e33fd4.gif)
![论句龙氏后土世的社神化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b2565952039f6534d9afb66745e33fd/fb2565952039f6534d9afb66745e33fd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句龙氏后土世的社神化
文龙一家以文龙为插图,成为炎炎子孙的神圣姓氏。他们被选为部落联盟的附属,并被用作附属土地。他们成为黄炎族联盟的社会之神,后来发展成为近代中华民族的社会之神。社神与稷神合称社稷,成为中国历朝作为国家保护神,且成为中国历朝的国家标志的名称。一、第三,九域关系的认识最早记载句龙氏后土世系的史籍,要算《山海经·海内经》,云:“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共工生术器,术器首方颠,是复土穰,以处江水。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鸣,噎鸣生十有二。”《国语·鲁语上》云:“共工氏之伯九有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故祀以为社。”《礼记·祭法》略同《国语》之说,不过改“九有”为“九州”,实则“九有”、“九土”皆当解为九州。而《汉书·律历志下》:“《祭典》曰:共工氏伯九域。”韦昭注:“共工氏伯者在戏、农之间,有,域也。九土,九州之土也。”戏、农指戏上(即戏水之上,在陕西临潼县东)和弘农(河南寻宝县南),为共工氏、句龙氏故地。其云在戏、农间与郑(注)合,其以有为域,证以《玄鸟》“奄有九有”,《韩诗》作“九域”,与《三统历》合。《毛传》曰:“九有,九州也。”薛君章句曰:“九域,九州也。”是九有、九域并即九州。可见共工氏在上古时代称霸中原,拥有当时狭义的九州统治权,故其裔后土能平定水土,被炎黄部落联盟尊为社神,是理所当然的事了。也可证《山海经》对后土世系的记载是有历史根据的。后土之名叫句龙,乃部落句龙图腾,《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蔡墨曰:共工氏有子曰句龙,为后土。”《通典·礼典·社稷》:“颛祀共工氏句龙为社。”是共工氏之子句龙氏也可称共工氏。《事物异名录·神鬼·社神》:“《音员府群玉》:勾龙,社神。”蔡邕《独断》:“社神,盖共工氏之子句龙也,能平水土,帝颛顼之世,举以为土正,天下赖其功,尧祠以为社。”以上诸说皆证以句龙氏后土被尊为社神,句龙氏后土平水土的功德,长期被人们所歌颂,历数千年而不衰。朱芳圃以共工即鲧,句龙即禹。杨宽亦说:“共工与鲧为声音急缓之转,句龙即禹义之引伸。禹称句龙又为后土(即社),后土与夏后当亦一语之转变。‘下’‘土’‘夏’古音近。”他们把炎帝族系的共工氏和句龙氏后土揉合于黄帝族系的鲧和夏后氏禹,显然弄错了。但朱先生谓“句之言纠也,当即纠龙(虯龙)。”则是对的。九乃句龙的象形,与句着身子的龙,即纠龙、虯龙、虬龙形状正同,则上古象形图文中的九、勹、句、虬、虯、纠原也相通。故夏培文谓“九”与“勹”乃一形之变,确切地说,“九”为“勹”之反形,为真知灼见,亦为大发现。他指出:九、勹二字在甲骨文中,“两字上部相同,而下部多相反。可见九与勹乃同头而异尾之反形字。而且,九、勹古同属幽部、迭互训。”殷周青铜纹饰中多有虯龙纹,或为句龙族后裔各支系崇尚的图腾纹样标志。甲骨文记载在今山西西南部有一支芍方,亦即荀方,旬方,疑即句龙氏遗族,常与商朝争战。勹独如盘龙,上古炎帝族以十计数,与东夷族以六计数不同。往往于木柱上刻一个盘龙代表十字,故以后用以计算时间为旬;即于勹之内加一日字,意即十日为旬。而勺即句龙族人习惯所用饮汤之木杓,勹之、犹如水注入句龙人口中。匀即以勺分汤给句龙族人,乃氏族社会分食的习惯。到周武王灭商时,便封亲族姬姓于句龙族的荀方故地,仍称荀国。二、《汉纪六后土神论》云由于句龙氏后土能平水土,使人民安居乐业,是继承共工氏善于以石头砌水坝拦水的遗烈,故《左传》昭公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经过共工氏几代人对黄河流域水土的治理,使中原地区更适于人民的农业定居生活,故被人民奉为社神,即土地之主。《周礼·大司徒》注:“田主,田神,后土及田正之神所依。”《月令》郑注:“社,后土也,使民祀焉。”社为人民当作田土之神来祭祀,又可与稷神合称为社稷之神。如《孝经纬》云:“社,土地之主也。土地阔不可尽敬,故封土为社,以报功也;稷,五谷之长也,谷众不可编祭,故立稷神以祭之。”社字实即祭土神之礼。又《周礼·春官·大宗伯》载:“王大封,则先后土。”注:“后土,,土神也,黎所食者。”孙诒让《周礼正义》作详细解释说:《大祝》云:“建邦国,先告后土,用牲币。即此大封告后土之事。贾疏云:“封是土地之事,故先以礼告后土神,然后封之也。”又疏:“言后土有二。若五行之官,东方木官句芒,中央土官后土,此等后土土官也。黎为祝融兼后土,故云黎所食者。若《左氏传》云‘君戴皇天而履后土’,彼为后土神,与此后土同也。若句龙生为后土官,死配社,即以社为后土,其实社是五土总神,非后土,但以后土配社食,世人因名社为后土耳。此注本无言后土社,写者见《孝经》及诸文注多言社后土,因写此云后土社。故郑答赵商云:‘句龙本后土,后迁为社,王大封,先告后土。’(郑)玄云后土,土神,不言后土社也。”《诗·小雅·甫田》孔疏云:“赵商问:‘《郊特牲》:社祭土而主阴气。《大宗伯职》曰:王大封则先告后土。注云:后土,土神也。若此之义,后土则社,社则后土,二者未知云何?敢问后土祭谁,社祭谁乎?’答亦同前。田琼问:‘《周礼》大封先告后土,注云:后土,社也.前答赵商曰,当言后土,土神,言社非也.《檀弓》曰:国亡大县邑,或日君举而哭于后土。注云:后土,社也。《月令》仲春,命民社,注云:社,后土。《中庸》云: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注云:社,祭地神。不言后土,省文。此三省皆当定之否?’答曰:‘后土,土官之名也。死以为社,社而祭之,故曰后土社。句龙为后土,后转为社,故世人谓社为后土,无可怪也。欲定者定之,亦可不须。,”孙诒让案。“据贾、孔说,盖此注有别本‘土神’作‘社神’,《大祝》‘后土’、注云‘社神’,即误本之未尽刊正者也。孔引《郑志》文,尤详备。盖赵商、田琼并误以此注‘土神’为即指社,故疑而发问。通校诸经注义,后土盖有三:一为大地之后土,即《左传》‘履后土’是也;一为五祀之土神,即此经‘告后土’是也,一为社,则因后土为社,遂通称社亦曰后土,郑二礼注谓后土即社,《左传》昭二十九年杜注亦云‘后土在野则为社’是也。据《周书·作雒篇》,王封诸候,取大社之土授之,则谓告大社,亦未尝不可通。但此经通例,凡言社者,皆不云后土,故郑释此后土为土神。《檀弓》国亡县邑君哭于后土之文,据侯国而言。《曲礼》诸侯方祀,容有不祭后土者,故郑别以社释之,说自不误。《公羊》僖公二十一年传云:‘诸侯祭土’。何注云:‘土谓社也’。亦与郑同。但经‘后土’,本为五行之示,而郑所谓土神者,则以人神之黎当之,固非其实。又黎本食火,后土自是句龙所食。此云黎所食,不云句龙者,郑从先师说,以句龙为社,因以黎兼食火土,其说尤为牵强。贾谓《左氏》所云后土,与此后土同,亦非。”孙氏考证详密,盖黎乃黄帝族颛顼之后为火正,与炎帝族共工之后句龙截然不同,不可揉合在一起。社稷之祭本为炎帝族中著名的酋长,叫句龙和柱,柱因培植野生稷为家生稷,产量大增,使人民丰衣足食,故被奉为稷神。《通典·典礼》载:“烈山氏子柱为稷,高辛氏、唐、虞、夏皆因之。殷汤为旱,迁柱而以周弃代之。周制,天子立三社,《祭法》云:王为群姓立社曰太社,于库门内之西立之;王自为立社曰王社,于藉田立之;亡国之社曰亳社,庙门之外立之。诸侯立三社,《祭法》云:诸侯为百姓立社曰国社,于皋门之西立之;自为立社曰侯社,亦于藉田立之;亳社。大夫以下立一社,《祭法》云:大夫以下成群立社曰置社。但立名虽异,其神则同,皆以句龙配之。社者,五土之神;稷者,于五土之中特指原之祗。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到王侯大夫按等级而分建不同的社,不能逾越,、至于亳社乃指亡国遗民之社,是指被周所灭的商朝遗民的神社,因商都亳,亳都之社叫亳社。到周代时也把商人分散在各地所建之神社统称为亳社,如商朝之嫡裔宋国都城商丘有亳社,鲁国辖有殷民六族,故其国都曲阜有亳社,如《春秋》哀公四年,毫社灾。《左传》定公六年:“阳虎盟公及三桓于周社,盟国人于亳社。”因鲁国三桓之族为周裔,故有周社,而鲁国人民多为商人,故建有亳社。《通典》又详细记载古代祭祀社稷的礼仪,社坛在东,稷坛在西,俱北面。坛筑墙,开四面门。天子之社则以五色土各依方色为坛,广五丈;诸侯则但用当方之色为坛,皆立树以表其处,又别为主以象其神;大夫以下,但各以地所宜之木而立之。则大夫、百姓以树为社。札神之玉盖用两珪有邸。祭祀时用牲亦有明确规定,《王制》云:天子祭社稷皆太牢;诸侯祭社稷皆少牢,黝色,用黑币,日用甲。乐则,《大司乐》云:奏大簇,歌应钟,舞威池,以祭地祗。用三献,其礼,取血先瘗于祈祭之处,以为祭始。次则礼神以玉,时尸前荐焰肉及脯醢笾豆,王则酌大罍中酒以献尸,所谓朝践之献,是为一献也;至荐熟时,宗伯亦摄后酌以亚献,所谓再献;尸食讫,宾长尸,谓之三献。天子太社,必受霜露风雨以达天地之气。故丧国之社屋之,不受天阳也。亳社北牖,使阴明也。故《礼·郊特牲》谓“丧国之社屋之。”《公羊传》哀公四年:“亡国之社盖掩之,掩之,即屋之也。”则国王之大社,诸侯之国社,百姓之社,亡国的商人之亳社,其建制和祭礼都有严格的区分和规定,不允逾越。由于社是以土为主,故有虞氏“祠中霤社用土。”《淮南子·齐俗训》:“有虞氏之祀其社用土(封土为社)。……夏后氏其社用松。……殷人之礼,其社用石。……周人之礼,其社用栗”。又《时则训》:“大祷祭于公社。”《论语·八佾》:“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是松为夏朝之社树,柏为商朝之社树,栗为周朝之社树。到周代,对社的建制与国都密切配合,《周礼》谓“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除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白虎通》云:“天子之社坛方五丈,诸侯半之。”把祖庙与社稷坛视为最崇敬的神庙。《公羊传》僖公三十一年:“天子祭天,诸侯祭土。天子有方望之事,无所不通。诸侯山川有不在其封内者,则不祭也。”《礼记·王制》“天子祭天地,诸侯祭社稷。……诸侯祭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周礼·大司马》:“春搜田,献禽以祭社。”是春祭也。孔氏据《月令》孟冬大割,祠于公社,谓社一岁三祭,不知《月令》乃秦法,非周礼也。如夏之社叫夏社,商之社叫殷社或毫社,周之社叫周社,先周之社叫岐社,各以其国名称其国社,王朝之社便叫大社或太社。《尚书·汤誓》:“汤已胜夏,欲迁其社,不可,作夏社。”是商汤灭夏,以夏遗民之社叫夏社;周灭商,以商遗民之社叫亳社;而先周原在岐山下,其社称歧社,后建国称周社,《竹书纪年》:帝辛三十二年,“有赤鸟集于周社。”《墨子·非攻》:“赤鸟衔珪,降周之岐社。”《吕氏春秋·应同》:“文王之时,天先见火,赤鸟衔丹书于周社。”以上三事本是同一时期,既可作岐社,又可作周社。周代凡是新粮夏麦初收时,还要向祖庙和社神奉献新麦饭,周武王营建洛邑成周时,首先便建社。周朝封建诸侯时,必须于大社周社用其所封方向的土、上面敷上中央黄土(代表王朝),由所受封的侯国带回其国,把这些土建于国社上,表示拥有受封的土地象征。《楚辞·天问》:“伯昌号衰,秉鞭作牧。何令彻彼岐社,命有殷国?”又:“何环穿自闾社丘陵,爱出子文。”子文即楚令尹子文。伯昌即周文王姬昌,当时周国国都在岐山下,故叫岐社。王逸《章句》云:“言武王既诛纣,令坏邠岐之社,言已受天命而有殷国,因徙以为天下之太社也。”洪兴祖《补注》:“诗曰:乃立冢土,戎丑攸行。冢土,大社,美太王之社,遂为大社也。记曰:王为群姓立社,曰大社。”朱熹《集注》:“歧社,太王所立较周之社也。武王既有殷国,遂通歧周之社于天下,以为太社,犹汉初令民立汉社稷也.”周迁社于新都镐京后,第一件大事即祭社,《召诰》载:“越翼日戊午,乃社于新邑,牛一、羊、豕一,注告社稷,用太牢也。”还于四郊建郊社,规定四郊郊社的社树,如太社惟松,是继承夏朝社树,因周为夏之亲族;东社惟柏,因商在东方,其社树为柏;南社惟檀,因南蛮句亶(今湖北襄阳檀溪)的社树为檀;西社惟栗,因西方为周的发祥地,周的社树为栗;北社惟槐,因北方为鬼方戎人,鬼方的社树为槐。标志着周朝统有这些地方的臣民土地。社树的意义,是“尊而识之,使人望见师敬之,所以表功也。”《汉书·郊祀志上》还载周成王曾封泰山,禅于社首。”凡春耕、育蚕也都要祭社以求丰顺。胡寅曰:古者祭地于社,犹祀天于郊也。故《泰誓》曰:郊社不修,而周公祀于新邑,亦先用二牛于郊,后用太牢于社也。记曰:天子将出类于上帝,宜于社。又曰:郊所以明天道,社所以神地道。《礼记·外传》:“天子亲征,则载社主行,有罪者诛之于车前。”不论什么活动,都要与社联系在一起,社是全国人民共同尊奉的国土之神,所以被看作头等重要的事,甚至超过了对自己的祖先崇拜。春秋战国时,自贵族以至庶民,都立有社,如陈社、郑社、曹社、神农社、鲁社、书社楳社、市社、祓社、齐社、桑林社、次睢里社(邾社)、藩社、荡社、楚社、魏社等。王国维《殷卜辞所见先公先王考》说殷卜辞中之“土”即“社”,“假土为社,疑诸土字皆社之假借字。”所以,古文献中之“土”即土地神,“社”即社神,亦即土地神,直到现在,城乡普遍都有土地庙,敬奉土地公公和土地婆婆,亦即《月令广义》所谓“社翁、社母”。卜辞中很多商王祭祀社神祈求风调雨顺、年岁丰登,如“于土”,“求年于土”和“求年于邦土”等。如“卜辞”东土受年吉;南土受年吉;西土受年吉;北土受年吉。”1965年冬,江苏铜山县丘湾发现的殷人祭社遗址,以不规则的自然石块,竖立土中作为社主,与两字形象非常相似,石块四面中埋有二十具人骨及另二个人头骨和十二具狗骨,无疑是殷人杀人牲祭社的遗迹。《诗·商颂》:“宅殷土茫茫”,而《史记·三代世家》则作“宅殷社茫茫”,“土”即“社”,“殷土”即“殷社”,“邦土”即邦社亦即国社,“汉人讳邦,改为国社,古当称邦社也。”殷社在当时是称“邦社”的。当周武王灭商时,还下令“除道修社及商纣宫”,以备举行隆重的祭商社仪礼,目的是在诱惑和软化商的遗民,使臣服周朝,《史记·周本纪·正义》云:武王使“尹佚读书祝文以祭社也。”商代盛行社祭,从商的先王叫相土即相社,便可看到先商早在夏初便已盛行祭社制度。周又继承商的祭社制度,在王都郊社中又分建东社、南社、西社、北社。《续汉书·祭祀志》引马融说:大社之外,又有五,东社八里,西社九里,南社七里,北社六里,是谓近郊四社。社里设有社主,皆用木制,又叫木主,《论语》孔安国、郑康成注皆谓“用其木以为社主”,顾炎武《日知录》也谓:“社主,春秋以前皆用木。”今西南彝族、白族、纳西族、傈僳族、怒族均在村寨里神庙中设有木主,叫本主神,就是古代的遗制。孙海波说为社之初文是对的。戴家祥认为:由于社主的所在与林木结成不解之缘,所以在形声字的结构上,又可以易示为木,写成了社。“社”、“杜”都是“土”字的孳生字。社、杜、土古本一字。。故孙星衍驳王肃所引之《礼运》为非,王云:“祀社于国,所以列地利,社若是地,应云定地位,而言列地利,故知社非地也。……又唯天子令庶民祭社,社若是地神,岂庶民得祭地乎?”孙氏肯定地指出:故《中庸》云“郊社之礼”,注云:“社,祭地神”。又《鼓人》云:“以灵鼓鼓社祭”,注云:社祭,祭地祗也,是社为地祗也。”地祗为土地神。在大社周围还有社圃,种植蔬菜和粮食,以供祭社之用,《左传》隐公十一年:“公祭钟巫,斋于社圃。”还有蒲社。《韩非子·外信者右》:“秦昭王病,百姓为之祷,病愈,杀牛塞祷。郎中阎遏,公孙衍出见之曰:‘非社腊之时,奚自杀牛而祠禳?’”由此可知,只有社腊才能杀牛祭祀,平时不准杀牛。社与稷合称社稷之神,被视为国家拥有领土和人民的象征,所以社稷的名词往往用来代表国家,社稷的兴衰也象征着国家的兴衰。社稷在先秦时是与国家人民息息相关的。故陈安仁《中国农业经济史》说:古代以社稷为国家之代名词,盖一为神,一为民食,古之世,神社之祀最隆。土地所发生的谷物,与人类有重大关系,因此在一定的季节举行祭祀,正如班固所说,封土立社,指定五谷之长来祭祀。所以社稷之原始祭祀,是由这种农业关系而宗教化的。三、汉武帝私社,立社为后土、柱汉以后对句龙氏后土作为社神崇拜的概念已逐渐淡薄,把后土与皇天相对配,成为地祗之神或土地之神。但仍继承周代祭社的礼仪,如《周礼·州长》载:“州长若以岁时祭祀州社,则属其民而读法。”孔疏云:“岁时谓岁之二时春秋耳,春祭社以祈膏雨,望五谷丰熟:秋祭社者以百谷丰稔所以报功,故去祭祀州社也。”又曰:“大祭祀谓州社稷。党祭,族祭脯,故此特言州社也。”把县社可称为公社,《墨子·迎敌祠》。“巫必近公社,必敬神之。……祝、史、宗人告社,必敬神之。”把党社、州社称为民社,而里社、族社称为私社。在汉代依然盛行着。《汉书·地理志》颍川郡下辖有长社县,本名长葛,因“社中树暴长,汉改名”,见于《地道记》。路梅村谓长社非长葛,但两地犬牙相错,也易于混淆。可见长社因有古杜树暴长而得名,则社树一般都很高大,神圣不可侵犯,至今西南一些少数民族如佤、哈尼、普米等族,谁侵犯了社树神树,便有被处死的危险。刘邦起义时,在故乡丰邑东十五里的枌榆社作过祈祷,《汉书·郊祀志上》载:刘邦登汉帝位后四年,天下已定,”诏御史令丰治枌榆社,常以时,春以羊彘祠之。”颜师古曰:“以此树为社神,因立名也。”又另立有巫社。十年“民里社各自裁以祠”。《史记·封禅书》载:汉武帝“亲祠后土,后土宜于泽中圜丘为五坛,坛一黄犊太牢具,已祠尽瘗,而从祠衣上黄。于是天子遂东,始立后土祠汾阴脽丘。”又“为民祠魏脽后土营旁。”《汉书·郊祀志上》也同。汾阴,汉县,今山西万荣县西北。《西京杂记》卷二:“高祖少时常祭扮榆之社,乃移新丰,亦还立焉。”又云:“高祖既作新丰,并移旧社,衢巷栋宇,物色惟旧。”潘岳《西征赋》:“摹写旧丰,制造新邑,故社易置,枌榆迁立。”汉高祖从其故乡丰县(江苏丰县)西迁至都城长安冻郊,另建新丰县。以后汉武帝多次临汾阴,祀后土。宣帝亦幸河东,祠后土,又祠蓬山石社石鼓于临朐。成帝又徙河东后土之祠于京城长安。可免帝驾跋涉祭祀之劳,但后又于河东故地重建后土祠,成帝未能亲驾祭祀,只遣有司代祭而已。平帝时,王莽又奏请徙汾阴后土祠于北郊,并奏言:“帝王建立社稷,百王不易。社者,土也。宗庙,王者所居。稷者,百谷之主,所以奉宗庙,共粢盛,人所食以生活也。”遂于官社后立官稷,以夏禹配食官社,后稷配食官稷。从此,社稷由奉祀炎帝族的后土、柱一变而为奉祀黄帝族的夏禹、后稷。盖因王莽自认为黄帝之裔有虞氏之后,故以禹、稷取代后土、柱。汉时,里普遍立社,穷乡僻壤乃至边远地区,都有里社,即以里名为社名,称某某里社。里的全体居民不论贫富都参加,主要活动是祭社神和集体宴乐。陈平曾为里中社宰,汉高祖曾令“县为公社”。蔡邕还写有《陈留东昏库上里社铭》。凡求雨、止雨都必须祷于里社;“春旱求雨,令县邑以水日令民祷社。……诸闾社通之于闾外之沟。”“雨太多,…令县、乡、里皆扫社下。”有专门纪念有功之人而立社者,如栾布以功封俞侯,“燕、赵之间,皆为立社,号曰栾公社。”《水经·鲍丘水注》:无终山“有阳翁伯玉田,在县西北,有阳公坛社,:即阳公之故居也。”祭社必以甲、戊二日,尤以上戊日为最多。《居延汉简》有“八日戊午社计。”又“其二千四百受楼上,六百部吏社钱。”这是边郡部吏借祭社之名而进行敛钱的所谓社钱,除公社有公田收入以供祭社外,里社中也有部分靠里民摊派,私社则全由里民自愿捐款。每逢祭社,热闹非常,贫民多以祭社场所为娱乐、会友之地,即《盐铁论》卷六《散不足》所谓:“贫或鸡豕五芳,卫保散腊,倾盖社场。”又因祭社人数众多,男女老少都可参加,特别是私社,往往成为民众结盟聚党的场所,封建统治阶级自然对私社不放心,《汉书》卷二十七《五行志中之下》载:“建昭五年,刺史诰赏禁民私所自立社。”注:“张晏曰:民间三月九月又社,号曰私社。臣瓒曰:旧制二十五家为一社,而民或十家五家共为田社,是私社。”私社之被禁止也有另一原因,如临沂(在今山东)每岁必杀人祭社。在边远的云南晋宁县石寨山出土的青铜贮贝器盖上,铸有杀人祭钢柱。这个铜柱可能是代表“社”所在的地方,或者是“社”的象征,有如《南中志》中所说的“明月社”之类。《合璧事类》载:魏王修以社日亡,邻里为之罢社。这是为了哀悼王母而不得已罢去祭社的,也或存在惧怕权威者所致。到晋代以后,公社相对减少,而里社中大多为私社。从晋当利里社碑题名有:第二行曰社老,代郡赵秋,第三行曰社老京兆唐昊,第四行曰社掾河内王钧,第五行社正涪陵朱阐,第六行社掾钜鹿李忠,第七行社史陈郡陈修,第八行社史赵国范肇,下为各地社民题名,皆因寓居晋京洛阳,聚居于当利里,共同设立之公社,有社老、社掾、社史等职来管理。戴延之《西征记》载:洛阳建春门外迎道北,有白社,白社有牛马市。则有的当交通要道的社,在集会祭社时,自然成为贸易兴盛的市场。刘横《京口记》云:“虎社,中村故老相传云,有虎于社中产,因为名。”《荆州图记》云:“郑县东百步,有县故城,县南里名伍伯村,有白榆连理树,异根合条,高四丈余,土民奉为社。”宗懔《荆楚岁时记》云:“社日四邻并结综令会牲醪,为屋于树下,先祭神然后饔其胙。按郑氏云:百家共为一社,今百家社,即共立社也。”以上的里社实际上是私社。又如周至人董龙,家贫,与里人共祀社,众买牲牢,龙撰文以祭,祭毕分胙,,众不平,逐出龙,龙造泥饭以祭毕于树下。阮修伐社树,人或止之。修曰:“社而为树,伐树则社亡;树而为社,伐树则社移。”有社即有树,《水经·谷水注》:“渠水又西历庙社之间,南注南渠,庙社各以物色辨,方周礼庙及路寝,皆如明堂,而有燕寝焉……咸宁元年,洛阳大风,帝社树折。”祭社时要焚祭文,如唐太宗祭太社作有《乐章》曰:“后土凝德,神功协契;九域底平,两仪交际。”而祭太社旧《乐章》云:“烈山有子,后土有臣,播种百谷,济育兆人。”宋大观祀社稷《乐章》。即皇帝撰写的祭社文。隋牛弘作《春祀社歌》,晋傅咸的《驳改社表》,殷仲堪的《合社文》王廙的《春栎社颂》,卞敬宗的《栎社》,梁僧佑撰法社建功德邑会文,都是里社或官社、公社之类的祭文。而董龙所祭之社则是民间的私社,因董家贫未出钱买牲,当分胙肉时便被赶出社。明、清时,祭社文中,是公社者,多见于地方志中。里社则多见于各家诗文集中。此外,僧人也可立社。《汇苑详注》谓:晋远法师结白莲社,并劝陶潜入社,则是以文会友,开后代诗社、文社的先河。《陈氏礼书》载:此魏太平中,大社石主迁于社宫,则魏皇宫里设石主建为社宫。《水经·沔水注》:“汉水右合池水,水出旱山,山下有祠,列石十二,不辨其由,盖社主之流,百姓四时祈祷焉。”南齐竟陵王募僧俗行净住法,称“净注社”。隋末农民起义,亦有借结社为名以聚合民众者,如谯郡便有白社、黑社之号。因此元泰定帝便禁民间结扁担社。《通事会元》载:后土祠,隔河与梁山泊相望,旧立山神像以配坐,如妃匹焉。至开元中,始别建室而迁之。燕公张说为之文,俗传安道者,谣怪尤甚焉”。唐开元礼还对里社作出规定,“诸里祭社稷前一日,社正及诸社人各清斋一日于家,治馔于神树之下,又为瘗塪于神树之北,设社正位于稷座西北十步,东西诸社人位于其后。”社正即管理官社的人,犹如汉初的社宰。“春社以猪肉杂调和铺饭上馈送,名社饭。”“吴越俗祀社必以羹,”叫社羹。张演《社日》:“鹅湖山下稻梁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又《孔氏六贴》云:“崔郾,民即其社为德星社。”由于唐朝文治武功鼎盛,中外贸易发达,各商业行会纷纷组织自己行会的会社,见于《房山石经题记》的范阳各行会,有米行、肉行、油行、果子行、染行、炭行等会邑,社有社官、平正。《龙门石窟题记》中丝行、香行都有社老、录事。商行会社还远播于朝鲜、日本,至今日本各个工商会社如株式会社、制铁会社等,都采用唐代的会社名称和制度。至于《唐会要》记载唐帝亲祀后土大社、郊社的事甚多。边区边地也给社为守,《旧唐书·穆宗纪》:灵武节度使李听。“仍令五十人为社,每一马死社人共补之。”后晋开运元年,“缘江巡检使梁进以乡兵复取德州”,胡三省说:“乡社兵,民兵也。时契丹寇掠,缘河之民自备兵械,各随其乡,团结为社以自保卫。”在朝廷和人民要求一致的条件下,民间结社,也按照地方基层的乡里组织,形成公私合流。这对邑社说是一个变格,在某些意义上也是一种发展。宋境保存了这种形式。建炎三年,李光知宣州,“籍六邑之民,保伍相比,谓之义社。”基于团结自保的义社,和地方基层乡里一致,形成地方武装,但多数会被地主豪绅所把持。至于个别自行集结的会社如设命社、霸王社之类,人数很少,也是秘密的。另外,奉佛道者,仍然维持着旧日传统,各自有各自的会社,各行业也有自己的组织。当然他们也可以自愿地加入佛社。“今之结社,共作福因,条约严明,愈于公法,行人互相激励,勤于修证,则社有生善之功大矣。近闻周、郑(西安、郑州)之地,邑社多结守庚申会。”金末,永清人史伦轻财任侠,曾出粟八万石赈济贫民,他死后,乡人感其德,“河朔诸郡,结清乐社四十余社近千人.岁时象伦而祠之。”其曾孙天倪,因清乐社之众,“选其壮勇万人为义兵,号清乐军。”南宋孟元老写有《梦梁录》,回忆北宋京都汴京秋社的盛况:“八月秋社,各以社糕、社酒相赉送贵戚。宫院以猪羊肉、腰子、妳房、肚肺、鸭饼、瓜姜之属,切作棋子片样,滋味调和,铺于饭上,谓之‘社饭’,请客供养。人家妇女皆归外家,晚归,即外公姨舅皆以新葫芦儿、枣儿为遗,俗云宜良外甥。市学先生预敛诸生钱作社会,以至雇倩、只应、白席、歌唱之人。归时各携花篮、果实、食物、社糕而散.春社、重午、重九,亦是如此。”西湖老人繁胜录》载:国忌日,分有无乐社会,扮戏游行盛况。又有清乐社,鞑靼舞、老番人、耍和尚;斗鼓社,大教儿、瞎判官、神杖儿、扑蝴蝶、要师姨、池仙子、女杵歌、旱龙船;福建鲍老一社,有三百余人。七宝社,珊瑚树数十株内有三尺者,玉带、玉碗玉花瓶、玉束带、玉劝盘、玉轸芝、玉绦环、玻璃盘、玻璃碗、菜玉、水晶、猫睛、马价珠。奇宝甚多.又有香药社、相扑社、川弩社、遏云社、同文社、同声社、律华社、锦体社。梓潼帝君生辰,蜀中士大夫寄居郡城,递年诸社陌上吴山冲天观梓潼帝君观酌献设醮。还于赛霍山行祠神会时有马社及妓乐社火。东岳帝君生辰赛神,都城社陌甚多,一庙难著诸社酌献。《武林旧事》载南宋京城临安的社会盛况:二月八日为桐川张王生辰,震山行宫朝拜极盛,百戏竞集,如绯绿社、齐云社、遏云社、同文社、角觝社、清音社、锦标社、律华社、云机社,三月二十八日东岳生辰社会之盛,大率类此。还有英略社(伎捧)、雄辩社(小说)、翠锦社(行院)、绘革社(影戏)、净发社(梳剃)等。可见各行各业都组织有会社;到两宋时已达极盛地步。宋代迎神赛会,由各会集合组织放社火,如《水浒传》和《红楼梦》里所记的“社火”,并表演各种杂剧,称为“社戏”。如陆游在山阴写《春社有感》诗:“太平处处是优场,社日儿童喜欲狂;且看参军唤苍鹘,京都新禁舞斋郎。”而从社群的内在功能而言,社戏、社会配合节令、庙会或人生礼仪的表演,在时序循环中具有除旧布新的意义,对于个人跨越生老病死几个重要关口,则如荷兰学者VanGennep所谓的“通过礼仪”,帮助当事者适应新的生命阶段,能对所属环境产生参与感,并且藉着仪式的集体性与公开性,达到整合社群的功能南宋在北边之地立巡社以守边,《宋史·张慤传》建炎改元,同知枢密院事建言:“募民联以什伍,而寓兵于农,使合力抗敌,谓之巡社。”《兵志》还载“劝诱民户充弓箭社”或弩箭社。宋代还沿34隋代设社仓的惯例以利荒年赈饥。元代,五塚立一社,择高年晓农事者为之长,增至百家者,别设长一员,不及五十家者与近村合为一社,地远人稀不能相合各自为社者听,其合为社者仍择数村之中立社长官司长以教督农桑为事,凡种田者立牌橛于田侧,书某社某人于其上,社长以时点视,劝戒不率教者,籍其姓名以受提点官责之。其有不敬父兄及凶恶者亦然。仍大书其所犯姓名于门,俟其改过自新乃毁。如终岁不改,罚代充本社夫役。社中有疾病凶丧之家不能耕种者,众为合力助之。一社之中灾病者多,两社助之。凡为长者复其身,郡县官不得以社长与科差事。……顺帝至正八年四月,又诏守令选立社长专一劝课农桑。明代时,王稚登撰《吴社编》,记吴郡会社,有松花会、猛将会、关王会和五方圣贤会等,但已由会社变成了会,即行会、互助会、打会、接,已与社的形式有所不同了。吴曼云《江乡节物词》小序:“杭俗二日煎糕煼豆,以祀土地,谓即春祭之礼。”明太祖时又立社学,《漳州府志》:“自郡邑至村落,数十家为一社。”《河间府志》载:明洪武八年奉文设社学,每五十家为一所,延有学行秀才训军民子弟,已而止令有德之人各随所在以正月间开学,冬终而止。仍禁有司干预揽扰。正统、天顺间申明兴举。成化以后,每里设一教读。由是人乐诗书,问学者众。凡社学又叫义学。到万历末年,士人相会课文,各立名号,亦曰某社某社,如复社、几社,拜祯中陆文升奏讦张溥等复社,至奉旨察勘,在事之官多被降罚,因文人创文社、诗社,往往讥评时政,对当权者很不利的地步,故遭朝廷的无情打击。俞正燮《癸已存稿》卷八《释社》对明清时的社会、文社、诗社、经社、学社叙述甚详,说:“《日知录》谓社是盗贼之称。明学士称同社,不知其意。其论甚快。今案社,歇后语也。祭社会饮,谓之社会。同社者,同会也。古有莲社。《直斋书录解题》有孙觉《春秋经社要义》六卷,《宋史·孙觉传》云:胡瑗弟子千数,别其老成者为经社。吴自牧《梦梁录》云:文士有西湖诗社,武士有射弓蹋弩社,又有诸集社名目。元有白莲社、月泉诗社。明复社多八股语录,几社多奇士伟人。我朝顺治九年,礼部颁天下学校卧碑,第八条云:禁立盟结社。十七年正月,又以给事中杨雍建言:‘禁妄立社名,及投刺称同社同盟,则以八股牟利,假借社名也。十六年例,则士习不端,结社订盟者,黜革。’康熙二十五年,查革社学。雍正三年,定例拏究,皆非社而冒称社。俗之敝士通文,曰词坛,曰吟坛,亦社坛也。若在官者,养则有社仓,教则有社学。明重修《会典》卷七十六学校一事例云:‘洪武八年,诏有司立社学。十六年,诏有司不得干与民间社学。正统元年,诏社学俊秀向学者。许补儒学生员。’《春月梦余录·府学》云:‘万历初,改提督学校官,敕谕,凡提督去处,即令有司每乡每里俱立社学,年一考校,仍免为师之人徭役。’《明史·选举志》云:‘社学自洪武八年,延师以教民间子弟,兼读御制大诰及本朝律令。’正统时,许补儒学生员。弘治十七年,令各府州县建立社学,选择明师,民间幼童十五以下者,送入读书,讲习冠婚丧祭之礼,寝不举行。我朝顺治九年、雍正元年、乾隆二年,皆官立社学,则实社中之学也。学生有五等,学生亦曰廩生,一也;增广生,二也;附学生,三也;青衣附学生,四也;社学俊秀生,五也。今学政宽,无青衣俊秀,未入学者,皆结衔俊秀。凡社学皆称义学。”康熙《辽阳州志》载州内有二十七社:丰乐、白塔、韩家、兴盛、首山、河南、峨眉、河工、乘山、永盛、向化、德邻、里仁、昌平、南庄、锦文、安乐、河北、永平、纸房、丰盛、黄屯、兴宁、太平、亲睦、开张、清平。但在边远民族地区,却仍残留着古社的型式和礼仪,如《鹤峰县志》卷六,风俗,载:清代土家族,“二月初二,按方社醵金祀神,曰作土地会,即春祈秋报意.”广西壮族,祭社也最隆重,道光《修仁县志》载:“二月春社,乡民聚会祈谷,凡有石树立社牌处,皆鸡豚奉祀,分社肉,饮治聋酒,极为欢庆。八月秋社,城乡皆祭社,报土功。”民国《武宣县志》载:“祭神最重惟祭社,农村每二、八月朔,由值乍人挨户收捐钱文,备酒肉诣社坛会祭宴乐,罢即顺便会议乡规、农务,或排难解纷焉.”广西金秀县盘村瑶族,社节是过去祭社神的节日,一般在三月初三、六月初六以及八月初二等的三天。盘瑶叫土地神为社王,乃是古俗,与汉族古代习惯相同。盘村的社王称歌龙社。每个社王都有一个名称。茶山瑶、花篮瑶和与大瑶山相毗邻的象州、荔浦县的壮、汉族,也信奉社王,并建有庙宇。盘村瑶族祀社王唱《师歌书》中“入社王歌”唱段里,便说:“接请本方社王鬼,又请本方社王神。远者便在三五里,近者便在屋檐边。……闻说今朝有状请,本村社王领风情。”民国《荔浦县志》卷一载,“昔州县祭社,尝筑一大坛,望山而祭.今立殿宇,已为不经,塑为与像,又配之夫妇,亵渎甚矣。是宋时已有塑像之所谓土地社公者矣。”云南的彝、白、纳西、怒、普米、哈尼、崩龙、阿昌、布郎、佤等族都有社主崇拜,台湾高山族里寨,通称为社,汉人叫作番社,如台湾县的大傑颠社,凤山县有放索社、茄藤社、力力社、上谈水社、下谈水社、搭楼社、武洛社、阿缑社。嘉义县有罗山社、打猫社、他里雾社、柴里社、萧垅社、大武垅头社、加麦社、芒仔芒社、哆啰啯社、阿里山社、麻豆社、湾里社。淡水厅有搭搭攸社、峰仔峙社、摆接社、雷里社、武劳湾社、圭柔山社、大浪泉社、八里岔社、毛少翁社、北投社、奇里岸社、小鸡笼社、金包里社、大鸡笼社、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线分类与面分类》课件
- 2.1+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情境探究课件)-高一下地理同步教学(人教版2019必修二)
- 2025至2031年中国工程管道防腐热缩电缆附件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圆形鸡蛋布丁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LED条屏控制卡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链板式冰箱生产线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继电保护装置原理》课件
- 《飞机的引进和租赁》课件
- 《桩基础复习》课件
- 底盘维修复习试题含答案
- 医院骨科专病数据库建设需求
- 湖北省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化学(二)含解析
- 2024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考试大纲
- 三年级下册混合计算100题及答案
- 约束带的健康宣教课件
- EAM资产管理的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应用
- 橙子信用查询报告
- 高一数学必修1课件组合
- 血液科护士的恶性肿瘤护理
- 全国创新杯计算机类说课大赛一等奖作品《神奇的Vloup函数》说课课件
- 《餐饮渠道开发方案》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