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丘中求本到龟中求城先秦哲学思想在建筑上的反映_第1页
从丘中求本到龟中求城先秦哲学思想在建筑上的反映_第2页
从丘中求本到龟中求城先秦哲学思想在建筑上的反映_第3页
从丘中求本到龟中求城先秦哲学思想在建筑上的反映_第4页
从丘中求本到龟中求城先秦哲学思想在建筑上的反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丘中求本到龟中求城先秦哲学思想在建筑上的反映

除了一般因素外,中国建筑的形成和发展也有其特殊的原因。这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最大贡献,尤其是先秦时代。其中尤以礼制思想最为突出。最早把礼和房屋拉扯在一起的,也许是孔子,后来墨子也说过:“宫墙之高,足以别男女之礼。”至于前堂后室、北屋为尊、两厢次之、倒座为宾等的位置序列,也是由此衍生出来的。除礼制思想外,其他如占卜、感应、阴阳、五行、相生、厌胜、风水等思想,也同时反映在建筑上面。虽然这些东西由于历史的推移,现在已经完全失去了它的意义,但影响之大,直到今天我们还好象感到它的存在,现试加探讨,以供研究。占卜古代崇尚鬼神,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问神,就是用占卜的方法来预测吉凶。卜时一般取常能找到之物,如鸡、鸟、棋、瓦、花等。殷周时代,常用的灼龟求兆法,也反映在建筑上,如现在所称住宅的“宅”字,古时候本作选择的意思,汉人刘熙《释名》说:“宅,择也,择吉处而营之。”择吉而营住所,又称“卜宅”或“卜居”。《书·召诰》:“太保朝至于洛,卜宅,厥既得卜(即吉)则经营。”《史记·周本纪》:“成王使召公卜居。”均是。此外大至一座城市的选址也是这样。后来风水(堪舆术)盛行,“宅”字又从活人住所移用到了死人墓室。春秋战国时期,又发展到了用活龟占卜,如秦惠王二十七年(前311),遣张仪、司马错等灭蜀,筑城成都时“城屡坏,不能立,忽有大龟出于江,周行旋走;巫言依龟行处筑之,城乃得立”(明曹学佺《蜀中名胜记》引《周地图记》)。张仪所筑的城址,即今四川成都市的南城。这种龟卜所筑的城,民间称为“龟城”,到后来并有“龟城多寿考”之说(见《吴兴掌故集·杂考》),从而更发展到了一种平面呈龟形的城市,其例很多。无独有偶,据明人董说《七国考》引《虞氏记》云:东晋咸康七年(341)秋,北方十六国中的代王什翼犍筑盛乐城时,先“于河西造大城一,箱崩不就,乃改卜阴山河曲而祷焉。昼见群鹄,游于云中,徘徊经日,大光在其下,乃即于其处筑城,今云中城是”。按盛乐故城址在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北的托克托鹄即天鹅,这是用活禽占卜的一例。此外还有用跑马定线之法者,如山西的马邑城。春秋时候建造房屋台榭,不但事前要占卜,事后还要祭祀,如《左传》昭公七年(前535):“楚子成章华之台,愿与诸侯落之。”注:“宫室始成,祭之为落。”今建筑施工完竣,通谓之“落成”,本此。感应是谓随感觉而产生的感情,用在宗教上成为“有感斯应”,认为凡人以其精诚感动神明,神亦自然应之。到了春秋战国,在哲学领域里更把它系统化,以天代表神,说人的行为能感应上天,上天也能干预人事。《礼·曲礼》:“君天下曰天子”,为此,古代对帝王都称“天子”。封建主为了表现自己是“受命于天”,故在建筑上亦莫不模拟天文形象,加上方位和数字,以表达出一定的思想内容。当时有二个比较典型的事例:一是周敬王十二年(前508),吴主命伍子胥建造阖闾城一是周敬王三十年(前490),越王命范蠡建造会稽城。其筑阖闾城,据《吴越春秋》记载:“阖闾(吴王夫差之父)问子胥曰:夫筑城廓,立仓库,因地制宜,岂有天气之数以威邻国者乎?子胥曰:有。阖闾曰:寡人委计于子。子胥乃使相士尝水,象天法地,建筑大城,周围四十七里。陆门八以象天之八风,水门八以法地之八卦。筑小城周十里,陆门三。不开东门者,欲以绝越明也;立闾门者以象天门,通闾阖风也;立蛇门者以象地户也。阖闾欲西破楚,楚在西北,故立闾门以通天气,因复名之破楚门。欲东并大越,越在东南,故立蛇门以制敌国,吴在其辰,其位龙也,故其小城南门上反翘为两以象龙角;越在已,其位蛇也,故南大门上有水蛇,北向首内,示越属于吴。”其筑会稽城,同书记载:“越王曰:寡人欲筑城立廓,分设里闾,欲委属于相国。于是范蠡乃观天文,拟法象于紫宫,筑作小城,周千一百二十步,一圆三方。西北立龙飞翼之楼,以象天门;东南伏漏石窦,以象地户,陆门四达,以象八风;外廓筑城而缺西北,示服事吴也。”上面引文中所说的“象天法地”,目的是为了尊从天意。到秦汉时代更能找到许多例子,如《史记》载:秦始皇二十七年(前220)“作信宫渭南,已更命信宫为极庙,象天极”。所谓天极,即《天官书》所说的中宫天极星,俗称北极星。又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插南山;表南山之颠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所谓阁道,即《天官书》所说的天极、紫宫后十七星,绝汉抵营室曰阁道,均星座名。《史记》又载汉高祖八年(前199)“肖丞相营作未央宫,立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太仓”。当肖何造未央宫时,只有东阙、北阙、东阙名苍龙,北阙名玄武。而以北阙为正,意图是与秦作阿房前殿一样,渡过渭水连接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还有象龟卜而逐渐形成的龟形城一样,在汉代时城市平面有作星座状的,如《三辅黄图》述汉惠帝元年(前194)正月,初城长安城,“城南为南斗形,北为北斗形,至今人呼汉京城为斗城”。阴阳原来的含义,是指山坡或房屋的荫蔽面和向阳面,引申为寒和暖、暗和明等。至于把它用在哲学上,指正、反两种对立和消长的力量,用以说明万物变化的规律,那是后来的事。战国末年,邹衍把阴阳观念抽象、神秘化后,司马迁曾批评过他说:“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到西汉时,董仲舒更进一步把阴阳和“天人感应”之说结合起来,从而也反映到了建筑领域上。阴阳两字最早见之诗歌的是《诗经》中的《大雅·公刘》:“既景乃冈,相其阴阳。”人们都喜阳恶阴。相地的堪舆家也把人的住所称“阳宅”,而死人墓室则称“阴宅”。我国古代人民对营造房屋总是希望“阳气充足”,故在朝向、前后、高度、色彩等方面十分注意。如坐北朝南、前堂后寝(堂是起居室,故应阳光充足。寝是宿舍,古时人们常说的“暗房亮灶”),《管子》的“表称贷之家,皆垩白其门而高其闾”。《慎子》的“天虽不忧人暗,辟户牖必取明”。《吕氏春秋》的“室大多阴,台高多阳”。《刘跂暇日记》的“李诫言:堂屋前要不背三阳,今人作佇廊,非也”等,都反映了这一点。但还有一个不为人们所注意的,那就是建筑装饰上所反映出来的阴阳问题。《淮南子·天文训》认为鸟是“毛羽者,飞行之类也,故属于阳”。《鹖冠子》又特别强调鸟中的凤凰是“鹑火之禽,阳之精也”。故中国建筑常以飞鸟作为屋脊装饰物,而其中尤以凤凰在汉代时用得最普遍,不但许多宫殿门阙上用,即城门上也使用。前者在汉代是建章宫的例子最为著名。其“中殿十二间,阶陛咸以玉为之,铸铜凤五尺,饰以黄金,栖屋上椽”。《三辅旧事》:“又于宫门北起圆阙,高二十五丈,上有铜凤凰。”今西安汉建章宫遗址有一村庄名叫双凤寨,村东有二土堆孤立于农田之中,传即宫北阙门的圆阙所在地。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所藏“汉函谷关东门图”石刻所示,在四阿式的城楼屋顶上即立有凤凰脊饰。以及瓦当图案中的朱雀和画像砖双阙纹样雕作凤凰在屋脊上的,那更不胜枚举。阴阳之说用在建筑上除以“气”表示外,还可以用“数量”表示。《易·系辞下传》说:“阳卦奇,阴卦偶。”奇数代表阳,偶数代表阴。同时天代表阳,地代表阴,故《易·系辞上传》又说:“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过去人们喜阳恶阴,为此楼阁建筑除限于规模作二层外,三层以上的大多成单数层出现。何以故?因为楼阁都系建造在城市中,而城市也总是希望象住宅那样阳气充足,特别在宗教建筑的佛塔上,更可得到证明。我们试观察一下国内今遗留下来的佛塔,其塔身及塔顶上的相轮层数都作单数。位于塔顶“刹”部分的相轮,也是如此,如唐僧义净所译《昆奈耶杂事》述造塔制度:“塔身上安覆钵,上置平头(即舍利匣,印度把舍利供在塔身顶部与我国埋藏地下的制度不同),中竖轮竿,次著相轮。其相轮重数,或一二三四乃至十三。次安宝瓶”。又南朝真谛从扶南传入的《十二因缘经》说相轮:“轮王一盘,须陀洹二盘,斯陀含三盘,阿那含四盘,罗汉五盘,缘觉六重,菩萨七重,如来露盘八重(佛塔)。”由此可知它的层数与奇、偶之说无关,而与佛教徒修行所达到的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罗汉等“果位”(即程度等级)却有关。但是佛教从印度传来后,为了迎合国情,佛塔制度就发生了变化。日本佛教由我国传去,故日本佛塔也是这样,并多数建造五层塔。五行五行与阴阳一样,是我国古代解释宇宙起源和变化的一种学说。它把宇宙的物质成份分析成五种基本原素,各依天体五大行星之名,称之为:金、木、水、火、土。其后加以抽象、神秘化而为五行的精气,产生了相生相克(相克也称相胜)之说。即金生水、木生火、水生木、火生土、土生金,是谓相生;金克木、木克土、水克火、火克金、土克水,是谓相克,它的来源本来是从自然现象导引出来的,是唯物的。后来阴阳家特别把相克的方面加以发展,引入了唯心之途。天地万物皆配五行,先谈方位。《风俗通》:“宅不西盖(即不能向西面扩展),俗说西者为上,上盖宅者妨家长。”《礼记》:“南向北向,西方为上。”王符《潜夫论》:“俗工曰,商家之宅宜西出门,此复虚矣。五行当出乘其胜,入居其乃安吉。”这些都影响到建筑布局。除方位外还有色彩,《周礼·考工记》:“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龙、鸟、兽、蛇,杂四时五色之位。”地即土,位于中央为黄色,象征权力,“以黄为贵”,在过去封建社会里就成了帝王专用的色彩,所以在后世以皇家建筑用得最多。考我国古代建筑,原以红色最尊,如《礼记》上规定的“楹,天子丹;诸侯黝;大夫苍;士黄主”,即房屋柱子的涂料,天子用红色,诸侯用黑色,其它用青色和黄色。故《春秋》中鲁庄公二十三年(前671)“秋,丹桓宫楹”句,《谷梁传》斥之“诸侯黝垩,丹楹,非礼也”。因为庄公非天子,他这样做已经超越了当时礼制的规定,是非礼的。待战国以后,五色配五行说兴起,乃逐渐演变成以黄为贵,直到清代还是这样。它规定了黄色琉璃瓦只限用之宫殿、门、庑、陵、庙,至王公府第,只能用绿色琉璃瓦,此为一例。《考工记》上的“龙、鸟、兽、蛇,杂四时五色之位。”可知当时还以动物代表每一个方位的属性,东方属木为青龙,南方属火为朱雀,西方属金为白虎,北方属水为玄武(蛇、龟),这也象征了四方的色彩青、赤、白、黑。后世宫殿东阙称苍龙阙、西阙称白虎阙,城市南门称朱雀门、北门称玄武门,其来源就在此。在考古学上对“玄武”图形历来是个谜,《文选》注:“龟与蛇交曰玄武。”指龟与蛇二物合称玄武。而《礼·曲礼》前朱雀而后玄武句疏:“玄武,龟也,能御侮。”只是指龟,但图形中有蛇绕龟,又如何解释?1985年5月13日《羊城晚报》消息,在湖南石门县发现了一只“蛇龟”,龟头酷似蛇首,龟背也隆起一条蛇样的硬壳。原来世界上真有这种“蛇龟合体”的畸形动物,因为极罕见,故被古人认作灵物了。再证以苍龙、朱雀、白虎都是指一种灵物,则玄武也应该是一种灵物而不是蛇加龟两种东西才对。至于它的名称可叫“蛇龟”,也可叫“龟蛇”。相生现就建筑中反映的相生找些例子:我国古代建筑向以木构为主,因此对防火问题十分重视。但受到当时科学知识的限制,想不出最好的办法,认为水能灭火,在五行中既有“金生水”的设想,乃于某些部件上采用了金属制品,其中最常见的有、柱、、门楣、铰链、斗拱、沓、等物。一、。是房屋柱础之间所加的板状圆盘,用在建筑上的目的是为了防潮,它的历史已久。《尚书大传》:“大夫有石材,庶人有石承。”郑玄注:“石材,柱下质也。”可知在周代时已用之,但系石制。后来五行说兴起,到战国时改用铜制。《战国策·赵策》:“董子之治晋阳(今山西太原)公宫之室,皆以炼铜为柱质。”按董子即董安于,赵鞅(简子)家臣,他的建造晋阳公室约在晋定公年间(前500左右)。但用铜制柱质时间不长,后来改为木制统称“”(在宋《营造法式》上还明确规定用木制,而且还用钉子钉在柱根)。至今我们在明代遗留下来的住宅中,尚能见到的实物。二、柱。现在我们看到的房屋柱子没有用铜制的,但在古代却有。据《史记正义》述荆轲至咸阳宫刺秦王嬴政,“荆轲拔匕首掷秦王,决(那刺伤)耳入铜柱,火出”。可知秦咸阳宫中的柱子有用铜制的。又《后汉书·礼仪志》载北宫正殿德阳殿“画屋朱梁,玉阶金柱”。《晋书·武帝纪》载武帝司马炎在泰始二年(266)在其都城(今洛阳)建立太庙,“铸铜柱十二,涂以黄金,缕以百物,缀以明珠”.同书又载比这稍晚的东晋时后赵石虎(335~348)于襄国(故址在今河北邢台县的西南)起太武殿,皆“漆瓦、金铛(即锁)、银楹、金柱、珠帘、玉壁,穷极伎巧”。铜柱也称金柱,或在柱外再涂以黄金。此外还有用丹衣柱(魏宫室,见《七国考》)、铁柱(楚宫室,见《七国考》)等。这些柱可能类似铜、铁佛像的做法一样,应是厚壁中空的柱筒,表面镂刻花纹或镶嵌珠玉作为装饰,也可能柱筒内仍然是根木柱。三、。《释名》:“,流也。水从屋上流下也。”这里指装置于房屋檐口以承雨水流向地面所用的“流水漕”。古时本用木制,后改铜制也称“铜池”。《汉书·宣帝纪》:“金芝九茎,产于函德殿铜池中。”注:“如淳曰,铜池,承也。”又《礼记·檀弓上》:“池视重。”郑玄注:“如堂之有承也,承以木为之,用行水,亦宫之饰也。今宫中有承云,以铜为之。”郑玄是东汉人,说明最迟到东汉时已盛行铜的流水漕,称为“铜池”。但到宋代时,承又改用木制,见《营造法式》屋檐下水漕条,属小木作制度例。到明清时代废止不用而改成铁制水漕。四、门楣、铰链、斗栱。据近年考古发掘报告,如1958年陕西临潼县戏河水库附近,曾出土战国时代的“铜门楣”。1962年陕西咸阳长陵车站出土烧毁的建筑铜件残骸。咸阳市博物馆藏有咸阳出土的大型铜铰链。斗栱铜制的早见文献记载,如《汉书·王莽传》及《水经注》中均载有地皇元年(20),王莽曾博征天下工匠,起九庙。庙殿皆重屋,其太初祖庙“为铜薄栌饰以金银雕文,穷极百工之巧”云。薄栌即斗栱。证以近年河北平山县中山国王墓内出土的“四鹿、四龙、四凤座方案”(前388~前296),其中所铸出斗栱的形状与后世所用的基本相同。说明比它晚几个世纪的西汉末期,铸造斗栱承重是完全可能的,它的下面推测也是铜柱,才比较合理。五、沓。用金属加以保护门限(门坎),《汉书·外戚传》载:赵飞燕妹所住的昭阳舍“皆铜沓黄金涂,白玉阶”。颜师古注:“砌,门限也。沓,冒其头也。”用铜皮包裹门限,并在表面镏金,这在汉代宫室中出现,可谓豪华之极。今江西湖口县石钟山的太平楼,是晚清建筑,但在门限外部也用铜皮包裹,犹存汉时韵昧。六、。是套在器物上的外壳。但用在建筑上的,则是节点上的加固物。继而变成一种装饰性形制,在后世彩画上,梁头部分出现的所谓“箍头”或“藻头”图案,就是由此变化而来的。《汉书·孝成赵皇后传》:“壁带往往为黄金.”注:“服虔曰,,壁中之横带也;晋灼曰,以金环饰之也;师古曰,壁带之横木露出如带者,于壁带之中往往以金为,若车之形.”这些,都是对秦汉时代铜构件运用的描写。1973年在陕西凤翔县先秦宫殿遗址发掘中,竟掘出了六十四件铜的“金”,可知当时这种铜构件用得相当的普遍。厌胜相克即一物降一物,也称“厌胜”。查厌胜之术由来已久,据《子史精华》引叶梦得《石林燕语》云:“崇政殿即旧讲武殿,旧制不甚大。崇宁初(1102)徙向后数十步,因增旧制发旧基正中得玉斧,大七八寸,玉色如截肪,两旁碾波涛戏龙文如屈,制作极工妙。余为左史时每见之,盖古殿其下必有宝器为之镇。”俗谓宝器可压邪,即此意。至秦汉时代在建筑上用得最多的,则是五行相克中的“水克火”。并且它还经常与“金生水”一并运用,因为只有生水之后才能克火,防止火灾发生。这些寓意于厌火观念的象征物,多用在藻井、屋脊和山尖上。一、藻井。藻井原名“天井”,是室内顶棚结构上面凹进去的部位,形似井口故名,但因它与南方的小型院子(天井)名称相混,故早就不用,今只日本古建筑仍保留此种称呼。另外古时还有称“天窗”的,《六书正义》:“通窍为冏,状如方井倒垂,绘以花卉,根上叶下,反植倒披,穴中缀灯,如珠窋而出,谓之天窗。”如用在室内顶棚,名称似欠妥,但这种“从穴中置天窗”(《太山记》)的做法,后来藻井顶心“明镜”之制,殆即由此而来。为了防火,在周——春秋之际,已经有人想出了绘花卉这一点上都取水藻植物为题材,如齐桓公时代(前685~前643)有工匠翰,尝为桓公新筑路寝(即宫殿),工师“嘉木以为桯,文以荐址,画藻以奠井”,即指在顶棚井口内绘上了水藻植物图。到汉代时就把天井正名为“藻井”,并在诗赋中也经常出现,如张衡《西京赋》的“蒂倒茄于藻井,披红葩之狎猎。”王文考《鲁灵光殿赋》的“圜渊方井,反植荷蕖”,魏何晏《景福殿赋》的“芙蓉侧植,藻井悬川”等等。不仅木构建筑如此,汉代时即石祠及墓室上亦有之,前者如《水经注·济水》:“黄水东南流,水南有汉荆州刺史李刚墓。……有石阙、祠堂石室三间,椽架高丈余,镂石作椽瓦,屋施天平,造方井侧(似应为植)荷,梁柱。”后者过去发掘山东日照县某汉墓时,天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