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部对安全生产的要求安全生产_第1页
厂部对安全生产的要求安全生产_第2页
厂部对安全生产的要求安全生产_第3页
厂部对安全生产的要求安全生产_第4页
厂部对安全生产的要求安全生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厂部对安全生产的要求1、安全生产经营单位应具备什么样的基本安全生产条件

《安全生产法》第十七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本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这是安全生产经营单位应该具备的基本安全生产条件。

拓展资料:

生产经营单位,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包括工、矿、商、贸等。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安全生产承担主体责任,必须遵守本法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安全生产。其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是为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制定本法。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02年6月29日通过公布,自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

2014年8月3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决定,自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工作,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素质,防范伤亡事故,减轻职业危害,根据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工矿商贸生产经营单位(以下简称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生产经营单位负责本单位从业人员安全培训工作。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本规定,建立健全安全培训工作制度。

第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进行安全培训的从业人员包括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

2、我们厂是五金厂,现在想写一份详细的安全生产制度出来,就是要写每个部门的一些规定跟要求,急急急急。。

作为公司管理层,你要做的不是制作具体的规定。

你要做的

1、明确职责(签订安全责任书,厂长、副厂、车间主任、班组长分别要负什么责任在责任书中规定);

2、进行危险源分析(查清楚你们厂哪些地方存在危险),并根据危险源制定防范措施;(措施包括2方面,1是行为上的防范,2是硬件上的防范如设置警示牌、安装紧急制动刹车装置等)

3、对具体的设备,制定操作手册和规程。

4、建立检查考核制度;

5、建立日常巡查、检查体系。

兄弟,安全生产制度不是照搬照抄,这个东西一定要根据你们的实际制定,千万别走形式,因为一旦出了事故,只可能自己付出血的代价。

3、工厂安全生产的四个必须是什么

1、必须人人注意安全:不但要注意自己的安全,还要注意别人的安全和其他各种安全隐患。必须把思想认识统一到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任务和要求上来。

2、必须事事注意安全: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安全,不要因为熟练而忽视安全。必须把工作统一到全年安全生产工作的目标上来,明确主要任务、重点内容、工作要求,强化保障。

3、必须时时注意安全:如不要因为即将下班而加快速度,违章操作,忽视安全。必须把工作方法、路径统一到省、市、县的安排部署上来,以更高的要求、更实的措施,加大安全投入力度,认真组织安全排查。

4、必须处处注意安全:在任何地方都要注意安全。必须严格落实责任,加强督导督查,形成安全生产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把落实领导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作为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首要前提。

(3)厂部对安全生产的要求扩展资料

逃生方法:

迅速报警:当发现火灾发生之后,应该先拨打“119”火警电话,向接警人员讲清楚起火地点、单位、燃烧物、燃烧程度等,消防人员接到报警后会立即赶到现场救援,这样不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损失,而且还可以争取更多的被火围困的人获得消防人员的救助,减少人员伤亡。

寻找出口,利用建筑物本身的避难设施进行自救:当火灾发生后,千万不要紧张,也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乱跑,而是要多动动脑筋,仔细回忆一下安全出口在什么方向,那是逃离死亡之门的“绿色通道”。

在火场中,多数人都非常恐慌,不知所措,互相拥挤、踩压,盲目地走进了“死胡同”,从而造成群死群伤。当然,稍有点逃生意识的人一旦走进宾馆饭店都会留意太平门、安全出口、紧急出口的具体位置。

4、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什么安全生产条件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第六条企业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应当具备下列安全生产条件:

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完备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2、安全投入符合安全生产要求;

3、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4、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经考核合格;

5、特种作业人员经有关业务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

6、从业人员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

7、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

8、厂房、作业场所和安全设施、设备、工艺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规程的要求;

9、有职业危害防治措施,并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

10、依法进行安全评价;

11、有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

12、有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组织或者应急救援人员,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

(4)厂部对安全生产的要求扩展资料:

安全生产工作负有的职责:

1、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2、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3、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

4、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5、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6、、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七)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5、国家规定的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包括哪些内容?

国家规定的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包括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具体说明如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二章:

第十八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下列职责:

(一)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二)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三)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

(四)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五)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5)厂部对安全生产的要求扩展资料

安全生产法的作用及范围:

为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制定本法。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以下统称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适用本法;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对消防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铁路交通安全、水上交通安全、民用航空安全以及核与辐射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安全生产工作应当以人为本,坚持安全发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和落实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建立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机制。

6、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什么样的基本安全生产条件

国家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主要指生产经营单位在安全生产制度建设、安全投入、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人员、有关人员培训考核、生产经营单位的作业环境、生产设备、安全设施、工艺以及安全生产管理等方面必须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安全生产要求。根据《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应当具备下列安全生产条件。

(一)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制度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完备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安全生产制度是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延伸,也是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在生产经营能够贯彻执行的具体体现,是保证安全生产各方面的标准和规范;安全生产制度,是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以及财产安全的最基础的规定,是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章法”。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生产经营单位必须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结合生产经营单位实际,建立、健全各类安全生产制度,使得本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有章可循。

根据管理面向的对象,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通常可分为以下4类。

1.面向一般管理的综合安全管理制度

面向一般管理的综合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安全生产总则、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技术措施管理、安全教育、安全检查、安全奖惩、“三同时”审批、安全检修管理、事故隐患管理与监控、事故管理、安全用火管理、承包合同安全管理、安全值班等规章制度。

2.面向安全技术的安全技术管理制度

面向安全技术的安全技术管理制度主要包括特种作业管理、危险作业审批、危险设备管理、危险场所管理、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管理、厂区交通运输管理以及各生产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等。

3.面向职业危害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面向职业危害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职业卫生管理、有毒有害物质监测、职业病、职业中毒管理等。

4.其他有关管理制度

生产经营单位有关安全生产的其他管理制度主要有包括女工保护、劳动保护用品、保健食品、员工身体检查等管理制度。

(二)安全投入符合安全生产要求

具备和保持安全生产条件的工作贯穿于生产经营全过程,安全投入是生产经营单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重要保障。所以,安全投入也同样要贯穿生产经营全过程。生产经营单位在进行生产活动以前,为了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需要安全投入;在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开始生产经营以后,为了保持生产经营条件持续安全可靠,在安全方面仍需不断地投入资金,用于改善安全设施,更新安全技术装备、器材、仪器、仪表,发放职工劳动防护用品,开展职工安全教育培训等。

作为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有责任保证安全投入符合安全生产要求,并切实发挥投入资金的作用;要根据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要设立安全生产投入资金专门的账户或者科目,专款专用,不得随意挪用;要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安全生产投入资金的使用情况,保证安全生产投入资金的有效使用。

安全生产投入主要用于以下方面:

①建设安全技术措施工程,如消防工程、通风工程等;

②更新安全设备、器材、装备、仪器,仪表等以及这些安全设备的日常维护;

③发放职工劳动防护用品;

④职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⑤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所需费用;

⑥重大安全生产课题的研究;

⑦安全生产工作所需其他资金。

(三)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进行,除了有必要的物质保障和制度保障以外,还要从机构、人员上加以保障。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是指在人员分工和功能分化的基础上,使安全管理者群体中的各个成员担任不同的职务,承担不同的责任,赋予不同的权力,共同协作,为实现共同的安全工作目标而组织起来的安全管理系统。在安全管理活动中,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通过落实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组织单位内部安全检查、进行日常安全检查、及时整改各种事故隐患、监督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等活动,实现单位安全管理目标。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设置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配备,应当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危险性的大小、从业人员的多少、生产经营规模的大小等因素确定。根据《安全生产法》规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见表7-1所列。

表7-1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

(四)对各级各类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

《安全生产法》对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作了明确规定。

为加强和规范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工作,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素质,防范伤亡事故,减轻职业危害,根据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制定了《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该规定已于2006年1月17日公布,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明确规定了工矿商贸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要求;就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培训及其他从业人员岗前培训内容和时间;其他工矿商贸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的初次培训内容和时间,培训的组织实施和培训监督作了明确规定。

(五)依法参加工伤保险

《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生产经营单位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是其一项法定义务;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是从业人员的一项法定权利。

工伤保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从业人员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病患者康复,分散用人生产经营单位的工伤风险。广义地讲,它是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事后保障。实施工伤保险后,从业人员可以安心工作,也能促进生产经营单位保障其安全生产。

(六)生产经营单位必须提供安全可靠的作业条件

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生产过程使用的原辅材料、设备设施、工艺的要求及中间产品、成品的性质,提供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规程的要求安全的作业场所,选择安全的生产工艺和可靠的安全设施、设备,以保障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

(七)积极进行职业危害防治

职业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或者其他人身伤害的各种危害因素。生产经营单位除采取管理和技术的手段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源以外,还应给从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

(八)依法进行安全评价

安全评价,也称风险评价,是指运用定量或者定性的方法,对建设项目或者生产经营单位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安全评价包括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综合评价和专项安全评价等类型。

1.安全预评价

根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技术设计和安全管理的建议。

2.安全验收评价

在建设项目竣工、试生产运行正常后,通过对建设项目的设施、设备、装置实际运行状况的检测、考察,查找该建设项目投产后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技术调整方案和安全管理对策。

3.安全现状综合评价

针对某一个生产经营单位总体或局部的生产经营活动安全现状进行的全面评价。

4.专项安全评价

针对某一项活动或者场所,以及一个特定的行业、产品、生产方式、生产工艺或者生产装置等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的专项安全评价。

通过安全评价,可以确定建设项目或者生产经营单位的风险可能性或者发生事故的概率,以及可能造成的损失。从而根据安全评价的结果,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来进行改进,以降低风险,提高建设项目或者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可靠性。安全评价是安全决策和安全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九)有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

广而言之,重大危险源是系统中存在的、可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大于临界量的设备、设施或场所,重大危险源是导致灾难性事件的根源。一旦发生事故,就会伴随着大量能量或危险物质的释放,从而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形成灾难性事件。为了预防重大事故、特大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对重大危险源逐一登记建档,定期对其进行检测,掌握危险源的动态变化情况。同时,根据重大危险源的分析、辨识情况,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对危险源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危险等级划分以确定管理的重点。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建立有效的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制定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并定期检验和评估其有效程度,以便必要时进行修订。同时,要把有关应急救援知识通过演习、安全教育和培训等方式及时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以便在紧急情况下采取应急措施。加强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一旦发生事故,政府及有关部门可以调动有关方面的力量进行救援,以减少事故损失。

(十)有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组织或者应急救援人员,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根据《安全生产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对应急预案适时进行修订,定期组织演练。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演练记录应当报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公安部门备案。

(十一)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由于各类生产经营单位的具体情况不同,其所应当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不完全相同。因此,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在具体审查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条件时,要按照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规范及标准的规定,对生产经营单位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应当具备的条件进行审查。

7、如何做好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

企业安全生产需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一、狠抓三项培训,强化安全素质一是加强对企业负责人的培训。每季度组织1次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专项培训,多渠道宣传学习《安全生产法》等政策法规,促进他们对安全与法律、安全与发展、安全与自身利益的理解,提高了企业负责人做好安全生产的自觉性。二是加强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定期组织塔吊、化工药品、机械加工等特种作业技术人员专项技能培训,在工人上岗前,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让他们熟悉操作规程,懂得安全要求,增强安全技能,提高自我防护能力,使安全保障有了扎实的基础。三是运用典型案例培训。结合本厂实际,每半年组织各部门负责人、职工代表等,观看安全生产教育片,通过真实事例,教育他们绷紧安全生产这根线,增强工作意识;聘请专家进行案例分析,引导企业管理人员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做到防患于未然。二、落实三项排查,全面掌控信息一是拉网式安全检查。全面了解和掌握企业安全生产情况;每月开展1次安全隐患拉网式排查,对化工、易燃易爆、劳动密集车间实行不定期重点排查,对发现的各类事故隐患,分别落实整改责任人,明确整改目标和要求,落实整改时间,限时限期整改。二是对照案例排查。看是否存在类似的安全隐患,发现问题立即提出整改要求,由主管领导亲自督促部门负责人做好防范和整治,确保不发生类似事件。三是问卷式安全普查。为全面掌握企业的安全生产情况,每季度开展1次安全生产问卷调查,邀请专家制定安全生产专题问卷,到每个车间开展问卷调查,征求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对发现的问题统一汇总梳理,由专职安全员牵头组织责任部门一起研究,有的放矢地制定整改方案,并分头落实。三、坚持“三不”原则,推进隐患治理一是落实制度不走样。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条例,严格按照要求和标准进行落实,不打折扣、不降标准、不参水分。二是整治隐患不讲情。对排查出的各类安全隐患,由专职安全员下发整改通知书,实行限时整改、定标整改、限期完成。对整改不达标的部门依制度惩治,该罚的罚、该停的停、绝不讲情面。三是追究责任不手软。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部门负责人、班组,层层签订了安全生产工作目标责任书,并严格按照责任书的要求抓落实。对工作不到位、整治不达标、责任未落实的,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8、安全生产现场管理有那些要求

一、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意义

1、安全生产标准化: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

2、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提高人的安全意识,创造人的安全环境,规范人的安全行为,使人——机——环达到最佳统一,从而实现最大限度地防止和减少伤亡事故的目的。其核心是人——即企业的每个员工。

(一)建立和保持

1、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采用“策划、实施、检查、改进”动态循环的模式,依据本标准的要求,结合自身特点,建立并保持安全生产标准化系统;

2、通过自我检查、自我纠正和自我完善,建立安全绩效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二)评定和监督

1、实行企业自主评定、外部评审的方式。

2、企业应当根据本标准和有关评分细则,对本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情况进行评定;自主评定后申请外部评审定级。

3、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一级为最高。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评审定级进行监督管理。

二、标准化建设重点内容

(一)目标

企业根据自身安全生产实际,制定总体和年度安全生产目标。按照所属基层单位和部门在生产经营中的职能,制定安全生产指标和考核办法。

(二)组织机构和职责

1、企业应按规定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生产管理员。企业主要负责人应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全面负责安全生产工作,并履行安全生产义务。

2、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单位、部门和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

(三)安全生产投入

1、建立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制度,完善改进安全生产条件,按规定提取安全费用,专项用于安全生产,并建立安全费用台账。

2、投入资金充分、满足法律法规要求、对后果负责

(四)法律法规与安全管理制度

1、建立识别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制度,明确主管部门,确定获取的渠道、方式,及时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2、各职能部门应及时识别和获取本部门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并跟踪、掌握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修订情况,及时提供给企业内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主管部门汇总。

3、企业应将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其他要求及时传达给从业人员。企业应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并将相关要求及时转化为本单位的规章制度,贯彻到各项工作中。

(五)教育培训企业应确定安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按规定及岗位需要,定期识别安全教育培训需求,制定、实施安全教育培训计划,提供相应的资源保证。应做好安全教育培训记录,建立安全教育培训档案,实施分级管理,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

(六)生产设备设施建设

1、企业建设项目的所有设备设施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要求;安全设备设施应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2、企业应按规定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总体开工方案、开工前安全条件确认和竣工验收等阶段进行规范管理。

3、生产设备设施变更应执行变更管理制度,履行变更程序,并对变更的全过程进行隐患控制。设备设施运行管理

4、企业应对生产设备设施进行规范化管理,保证其安全运行。

5、企业应有专人负责管理各种安全设备设施,建立台账,定期检维修。对安全设备设施应制定检维修计划。

6、设备设施检维修前应制定方案。检维修方案应包含作业行为分析和控制措施。检维修过程中应执行隐患控制措施并进行监督检查。

7、安全设备设施不得随意拆除、挪用或弃置不用;确因检维修拆除的,应采取临时安全措施,检维修完毕后立即复原。

8、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拆除和报废,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

9、企业应执行生产设备设施到货验收和报废管理制度,应使用质量合格、设计符合要求的设施。

10、拆除的生产设备设施应按规定进行处置。拆除的生产设备设施涉及到危险物品的,须制定危险物品处置方案和应急措施,并严格按规定组织实施。

(七)作业安全

1、生产现场管理和生产过程控制

1.1、应加强生产现场安全管理和生产过程的控制。对生产过程及物料、设备设施、器材、通道、作业环境等存在的隐患,应进行分析和控制。

1.2、对动火作业、受限空间内作业、临时用电作业、高处作业等危险性较高的作业活动实施作业许可管理,严格履行审批手续。作业许可证应包含危害因素分析和安全措施等内容。

1.3、爆破、吊装等危险作业时,应安排专人进行现场安全管理,确保安全规程的遵守和措施的落实。

2、作业行为管理

企业应加强生产作业行为的安全管理。对作业行为隐患、设备设施使用隐患、工艺技术隐患等进行分析,采取控制措施。

3、安全警示标志

3.1、企业应根据作业场所的实际情况,按照《GB2894-2008安全标志使用导则》及企业内部规定,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作业场所和设备设施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进行危险提示、警示,告知危险的种类、后果及应急措施等。

3.2、企业应在设备设施检维修、施工、吊装等作业现场设置警戒区域和警示标志,在检维修现场的坑、井、洼、沟、陡坡等场所设置围栏和警示标志。

4、相关方管理

4.1、企业应执行承包商、供应商等相关方管理制度,对其资格预审、选择、服务前准备、作业过程、提供的产品、技术服务、表现评估、续用等进行管理。

4.2、企业应建立合格相关方的名录和档案,根据服务作业行为定期识别服务行为风险,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

4.3、企业应对进入同一作业区的相关方进行统一安全管理。

4.4、不得将项目委托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或条件的相关方。企业和相关方的项目协议应明确规定双方的安全生产责任和义务。

5、变更管理

5.1、企业应执行变更管理制度,对机构、人员、工艺、技术、设备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进行有计划的控制。

5..2、变更的实施应履行审批及验收程序,并对变更过程及变更所产生的隐患进行分析和控制。

(八)隐患排查和治理

企业应组织事故隐患排查工作,对隐患进行分析评估,确定隐患等级,登记建档,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

1、排查前提及依据

1.1、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发生变更或有新的公布,以及企业操作条件或工艺改变,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建设,相关方进入、撤出或改变,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有新的认识,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的,应及时组织隐患排查。

1.2、隐患排查前应制定排查方案,明确排查的目的、范围,选择合适的排查方法。

1.3、排查方案应依据:——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要求;——设计规范、管理标准、技术标准;——企业的安全生产目标等。

2、排查范围与方法

2.1、企业隐患排查的范围应包括所有与生产经营相关的场所、环境、人员、设备设施和活动。

2.2、企业应根据安全生产的需要和特点,采用综合检查、专业检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检查、日常检查等方式进行隐患排查。

3、隐患治理企业应根据隐患排查的结果,制定隐患治理方案,对隐患及时进行治理。

3.1、隐患治理方案应包括目标和任务、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机构和人员、时限和要求。重大事故隐患在治理前应采取临时控制措施并制定应急预案。

3.2、隐患治理措施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教育措施、防护措施和应急措施。治理完成后,应对治理情况进行验证和效果评估。

4、预测预警企业应根据生产经营状况及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运用定量的安全生产预测预警技术,建立体现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及发展趋势的预警指数系统。

(九)重大危险源监控

1、辨识与评估企业应依据有关标准对本单位的危险设施或场所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与安全评估。

2、登记建档与备案企业应当对确认的重大危险源及时登记建档,并按规定备案。

3、监控与管理企业应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制定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技术措施。

(十)职业健康

1、职业健康管理企业应按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职业健康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配备与职业健康保护相适应的设施、工具。

1.1、定期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进行检测,在检测点设置标识牌予以告知,并将检测结果存入职业健康档案。

1.2、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危害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应设置报警装置,制定应急预案,配置现场急救用品、设备,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1.3、各种防护器具应定点存放在安全、便于取用的地方,并有专人负责保管,定期校验和维护。

1.4、企业应对现场急救用品、设备和防护用品进行经常性的检维修,定期检测其性能,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

2、职业危害告知和警示

2.1、企业与从业人员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其后果和防护措施如实告知从业人员,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

2.2、企业应采用有效的方式对从业人员及相关方进行宣传,使其了解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危害、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降低或消除危害后果。

2.3、对存在严重职业危害的作业岗位,应按照《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要求设置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载明职业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和应急救治措施。

3、职业危害申报

企业应按规定,及时、如实向当地主管部门申报生产过程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并依法接受其监督。

(十一)应急救援

1、应急机构和队伍

1.1、企业应按规定建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或指定专人负责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

1.2、企业应建立与本单位安全生产特点相适应的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或指定专兼职应急救援人员,并组织训练;无需建立应急救援队伍的,可与附近具备专业资质的应急救援队伍签订服务协议。

2、应急预案企业应按规定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针对重点作业岗位制定应急处置方案或措施,形成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应急预案应根据有关规定报当地主管部门备案,并通报有关应急协作单位。应急预案应定期评审,并根据评审结果或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修订和完善。

3、应急设施、装备、物资企业应按规定建立应急设施,配备应急装备,储备应急物资,并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维护、保养,确保其完好、可靠。

4、应急演练

企业应组织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并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修订、完善应急预案,改进应急管理工作。

5、事故救援

企业发生事故后,应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积极开展事故救援。

(十二)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

1、事故报告

企业发生事故后,应按规定及时向上级单位、政府有关部门报告,并妥善保护事故现场及有关证据。必要时向相关单位和人员通报。

2、事故调查和处理

2.1、企业发生事故后,应按规定成立事故调查组,明确其职责与权限,进行事故调查或配合上级部门的事故调查。事故调查应查明事故发生的时间、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等。

2.2、事故调查组应根据有关证据、资料,分析事故的直接、间接原因和事故责任,提出整改措施和处理建议,编制事故调查报告。

(十三)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

1、绩效评定企业应每年至少一次对本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实施情况进行评定,验证各项安全生产制度措施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检查安全生产工作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

1.1、企业主要负责人应对绩效评定工作全面负责。

1.2、评定工作应形成正式文件,并将结果向所有部门、所属单位和从业人员通报,作为年度考评的重要依据。

1.3、企业发生死亡事故后应重新进行评定。

2、持续改进企业应根据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评定结果和安全生产预警指数系统所反映的趋势,对安全生产目标、指标、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进行修改完善,持续改进,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8)厂部对安全生产的要求扩展资料

管理目标如下:

1.安全生产:包括:生产安全事故控制指标(事故负伤率及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率)、安全生产隐患治理目标、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目标。

2.生产目标:减少和控制危害,减少和控制事故,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以及其他损失。

3.生产管理:包括安全生产法制管理、行政管理、监督检查、工艺技术管理、设备设施管理、作业环境和条件管理等。

4.基本对象:是企业的员工,涉及企业中的所有人员、设备设施、物料、环境、财务、信息等各个方面。

(8)厂部对安全生产的要求扩展资料参考:网络-安全生产管理

9、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

以人为本,坚持安全发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02年6月29日通过公布,自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

2014年8月3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决定,自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

以人为本,坚持安全发展。新法明确提出安全生产工作应当以人为本,将坚持安全发展写入了总则,对于坚守红线意识、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实现安全生产形势根本性好转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9)厂部对安全生产的要求扩展资料

安全生产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

要求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生产与安全的关系中,一切以安全为重,安全必须排在第一位。必须预先分析危险源,预测和评价危险、有害因素,掌握危险出现的规律和变化,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将危险和安全隐患消灭的萌芽状态,

2、“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要求主管者也必须是责任人,要全面履行安全生产责任。

3、“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

指工程项目各级领导和全体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坚持在抓生产的同时抓好安全工作。他实现了安全与生产的统一,生产和安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两者不能分割更不能对立起来应将安全寓于生产之中。

4、“安全具有否决权”的原则

指安全生产工作是衡量工程项目管理的一项基本内容,它要求对各项指标考核,评优创先时首先必须考虑安全指标的完成情况。安全指标没有实现,即使其他指标顺利完成,仍无法实现项目的最优化,安全具有一票否决的作用。

5、“三同时”原则

基本建设项目中的职业安全、卫生技术和环境保护等措施和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法律制度的简称。

6、“四不放过”原则

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当事人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未受到处理不放过,没有制订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不放过。“四不放过”原则的支持依据是《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国务院令第302号)。

7、“三个同步”原则

安全生产与经济建设、深化改革、技术改造同步规划、同步发展、同步实施。

8、“五同时”原则

企业的生产组织及领导者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工作的同时,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

10、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什么样的基本安全生产条件?

国家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主要指生产经营单位在安全生产制度建设、安全投入、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人员、有关人员培训考核、生产经营单位的作业环境、生产设备、安全设施、工艺以及安全生产管理等方面必须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安全生产要求。根据《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应当具备下列安全生产条件。

(一)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制度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完备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安全生产制度是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延伸,也是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在生产经营能够贯彻执行的具体体现,是保证安全生产各方面的标准和规范;安全生产制度,是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以及财产安全的最基础的规定,是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章法”。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生产经营单位必须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结合生产经营单位实际,建立、健全各类安全生产制度,使得本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有章可循。

根据管理面向的对象,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通常可分为以下4类。

1.面向一般管理的综合安全管理制度

面向一般管理的综合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安全生产总则、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技术措施管理、安全教育、安全检查、安全奖惩、“三同时”审批、安全检修管理、事故隐患管理与监控、事故管理、安全用火管理、承包合同安全管理、安全值班等规章制度。

2.面向安全技术的安全技术管理制度

面向安全技术的安全技术管理制度主要包括特种作业管理、危险作业审批、危险设备管理、危险场所管理、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管理、厂区交通运输管理以及各生产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等。

3.面向职业危害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面向职业危害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职业卫生管理、有毒有害物质监测、职业病、职业中毒管理等。

4.其他有关管理制度

生产经营单位有关安全生产的其他管理制度主要有包括女工保护、劳动保护用品、保健食品、员工身体检查等管理制度。

(二)安全投入符合安全生产要求

具备和保持安全生产条件的工作贯穿于生产经营全过程,安全投入是生产经营单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重要保障。所以,安全投入也同样要贯穿生产经营全过程。生产经营单位在进行生产活动以前,为了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需要安全投入;在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开始生产经营以后,为了保持生产经营条件持续安全可靠,在安全方面仍需不断地投入资金,用于改善安全设施,更新安全技术装备、器材、仪器、仪表,发放职工劳动防护用品,开展职工安全教育培训等。

作为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有责任保证安全投入符合安全生产要求,并切实发挥投入资金的作用;要根据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要设立安全生产投入资金专门的账户或者科目,专款专用,不得随意挪用;要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安全生产投入资金的使用情况,保证安全生产投入资金的有效使用。

安全生产投入主要用于以下方面:

①建设安全技术措施工程,如消防工程、通风工程等;

②更新安全设备、器材、装备、仪器,仪表等以及这些安全设备的日常维护;

③发放职工劳动防护用品;

④职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⑤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所需费用;

⑥重大安全生产课题的研究;

⑦安全生产工作所需其他资金。

(三)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进行,除了有必要的物质保障和制度保障以外,还要从机构、人员上加以保障。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是指在人员分工和功能分化的基础上,使安全管理者群体中的各个成员担任不同的职务,承担不同的责任,赋予不同的权力,共同协作,为实现共同的安全工作目标而组织起来的安全管理系统。在安全管理活动中,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通过落实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组织单位内部安全检查、进行日常安全检查、及时整改各种事故隐患、监督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等活动,实现单位安全管理目标。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设置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配备,应当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危险性的大小、从业人员的多少、生产经营规模的大小等因素确定。根据《安全生产法》规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见表7-1所列。

表7-1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

(四)对各级各类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

《安全生产法》对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作了明确规定。

为加强和规范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工作,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素质,防范伤亡事故,减轻职业危害,根据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制定了《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该规定已于2006年1月17日公布,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明确规定了工矿商贸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要求;就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培训及其他从业人员岗前培训内容和时间;其他工矿商贸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的初次培训内容和时间,培训的组织实施和培训监督作了明确规定。

(五)依法参加工伤保险

《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生产经营单位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是其一项法定义务;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是从业人员的一项法定权利。

工伤保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从业人员获得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