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纸“船”承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科学-纸“船”承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科学-纸“船”承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科学-纸“船”承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小学科学-纸“船”承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纸“船”承重》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知道水有浮力,了解水的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深入探究浮沉的概念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充分利用浮沉的知识延伸到动手制作纸船;观察比较后提出影响载重的原因:船舱大等具有探究价值的科学问题;2.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船载重多少的原因表现出探究兴趣,培养学生通过反复分析、实验、验证、讨论等方法实现探究目的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目标:以事实为依据,提高探究兴趣;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思路、方法完成科学探究;主动与他人合作并对制作纸船不断修正中,肯定和倾听交流不同意见,养成追求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了解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理解沉浮情况,设计并制作纸船教学难点:用科学的方法判断出自制纸船的浮力大小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动手制作教学准备:A4纸、垫圈、水槽、量筒、小碗、小桶、试验记录单、抹布、纸巾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师:同学们,这是什么?A4纸,对,今天给你这样一张纸,你能折出一个作品在水中不下沉吗?你想折什么?船。你折的船不仅不下沉还能盛货物吗?能。我们把像这张纸一样在水里能把垫圈托举起来的作品叫做“船”。哎,同学们看这里的“船”加了引号,其实这个船不像生活中的船,而是你们心目中所想的船的样子。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纸“船”承重。(出示课件、课题)板书:纸“船”承重。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老师给大家准备了:水槽、A4纸、垫圈,想让每个组都做个纸“船”,做一个关于纸“船”承重的比赛,问题来了需要制定什么规则,才能保证比赛公平?请大家想一想。生:相同的垫圈,垫圈的大小、重量一样师:如果垫圈不同会怎么样?为什么垫圈要相同?生:相同的A4纸,A4纸不能拼接师:老师提供的纸是相同的,如果纸不一样大会怎么样?老师根据你们的提议:给每个小组准备了:带水的水槽、A4纸、相同大小的垫圈若干。师:比赛前,我还有一个疑问:我们的比赛怎么分出胜负呢?预设:看哪个组装的货物多。用什么做货物?垫圈哦哦,老师明白了就是数数垫圈的数量,看看谁放的垫圈的数目最多,谁就是冠军。师:这时又有点小问题了:怎么判断纸船最多能盛多少垫圈呢?我们就一个一个放垫圈,我们放到什么时候就不放了。放入一个垫圈船就沉没了,这个最后放入的垫圈算不算呢?不算。因为船盛不下最后这个垫圈。二、猜测实践,诱发探究非常感谢大家的群策群力,咱们终于明白了比赛的规则了,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实验器材在桌子上:请大家查看一下1.那究竟谁的小船能获胜呢?大家是不是迫不及待的想着试一试了,动手实验之前,先看看要求:动手操作要求:1.小组成员用完整的A4纸每生都折,小组内讨论交流,选出认为最好的放入水槽参赛,不能拼接;2.放入水槽,不要争抢,轻拿轻放,不要把水溅出来;3.活动过程要做好记录;4.当放入最后一个垫圈小船开始下沉作为比赛结束界限,该垫圈不计入比赛成绩。2.现在可以比赛了吗?比赛时间5分钟,准备好了吗?那我们比赛开始学生折,教师巡视,师贴上海报。比赛时间到。师:刚才老师看同学们试验时,感觉大家为了组内成绩都是很认真的在做的,值得表扬!展示结果的时刻到了,请大家实事求是的说一下你的船盛了多少个垫圈?老师记录下来。师在海报上记录小组成绩。看到你们的数据,我们对这两个组比较感兴趣。一个是放垫圈多的小组一个是放垫圈少的小组,你们的沉船还能不能复原,不能复原的话,请重新叠一个一样的。大家观察这两只船,有什么发现?老师得抓紧把这些宝贵经验记录下来。放垫圈少的组船是怎么叠的?同学们听了这么多,知道纸船折成什么样可以盛更多的垫圈了吗?对,船舱尽量大。第一轮比赛结果是:第x组成功,师给冠军小组画上标识3.老师看一些小组不服气呢,想不想再试试?要不咱再比一次,请大家对照盛垫圈多的小组同学的做法,再次尝试,这次每个小组只做一只纸船,这次看看能装多少个垫圈?上次装的多的的小组可以再修正完善看看能不能比上一次盛的更多。1.湿的垫圈放在干布上,吸干水分再用,纸巾擦手,保证垫圈、手干燥2.第一轮的纸船进水了,放在桌子上的小桶里,收起来。3.从抽洞拿出新的A4纸使用。好,比赛要求和第一轮一样,比赛还是5分钟,第二轮比赛开始。学生折,教师巡视各小组上报自己的垫圈数目,师再次记录垫圈数量。咱们看看每个组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数目,发现什么?都多了,说明实验是成功的。但是不同的是:不同的组之间还是有差距的,这是为什么?还有别的技巧吗?生:垫圈怎么放?生:放垫圈的速度?先后顺序生:垫圈直接放在船上再下水。师生总结:垫圈摆放要尽量均匀,可先摆上一些,再添加,放垫圈的速度可以先快后慢。都能成功,也可能有小组修正后反而不如原来,说一下原因。船底比原来小了,会出现垫圈比原来少的情况。再次说明船舱要大总结:第二轮比赛的获胜组:第x组,师给冠军小组贴上标识4.对比两次数据,说明要想盛的多,需要船造成什么形状?垫圈怎么摆放?师板书:船底大,垫圈摆放分布均匀5.师:同学们,一张纸这么厉害呢做成的小船能装着这么多垫圈呢。请大家想一下谁在托着垫圈?船没有掉下去,是谁托着船?把你的纸船不盛东西放在水里,当你往下按你做的船时,你有什么感觉?生:有一种力量对,这种力量特别神奇,究竟是什么呢?请看视频,播放视频,原来这个神奇的力量就是浮力,凡是在水中的物体都受到浮力作用。原来我们的纸船是受到浮力作用才能盛这么多货物啊,你在生活中哪里见过浮力?其实浮力在生活中应用很大呢,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图片(图片)船舱大,货物摆放均匀。三、拓展同学们做出的纸船很成功,老师给冠军组同学准备了礼物,大家掌声祝贺他们。老师这里也有个水槽,来冠军小组用我的水槽试试你的船,冠军小组放入垫圈生操作师生发现:怎么垫圈放的多了?这么神奇呢!你觉得奥秘在哪里?水里?是这样的吗?我们下节课继续研究,请大家整理实验用品,下课四、板书设计纸“船”承重船底大垫圈摆放均匀《纸“船”承重》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两年科学,对科学已经有了浓厚的兴趣。对浮力常识已经有较多的认识,能够观察浮力一些特点并用科学词汇进行描述。《纸“船”承重》这节课是针对小学三年级学生设计实施的,教学过程以纸“船”承重的趣味比赛为切入点,让学生认识浮力,进而理解浮力的概念。因为讲授给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所以用了一个纸“船”承重的趣味比赛让学生认识浮力,进而理解浮力的概念。学生在学习了解了水的浮力及船的载重大等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对生活中的浮力进行了解。三年级的学生对于日常常见的浮力都有基础性的前概念,对船载重大与货仓的大小关系也有丰富的体验。下面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1.准确把握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在过程与方法方面:他们有了一定的观察基础,经历了一些探究活动,会进行比较详细的观察并作相应的观察记录,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在知识方面:他们已有初步的对浮力的认知,从感官上了解水给物体一个垂直向上的力。在情感方面:他们对科学课有着浓厚的兴趣,喜欢科学探究活动,愿意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以上这些有利条件会对本课的探究活动起积极作用。2.学生认知关键点在孩子们的前概念中,对水中物体所受的浮力往往认知在表面,知识浅显。在实验能力上,观察方法单一,缺乏证据,更不能把观察到的现象总结成规律。三年级的孩子正处于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大脑发育正好处在内部结构和功能迅速发展和完善的关键期,是培养学习能力和情感能力的重要时期。三年级还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改变不良习惯的最后关键时机。3.针对学生认知情况制定相应教学策略针对这些特点,首先我把重点放在体验纸“船”承重活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上。训练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采用发现-探究式教学方法。其次运用谈话法、实验法,通过看、想、做、说、比、读,让学生在教学中全方位参与实验。再次渗透“提出问题——大胆猜想——实验探究——探究延伸”的实验思维过程。让学生在疑惑中去探索,在探索中去思考,在思考中去发现,在发现中去发掘,去拓展本课的教材内容及目标。《纸“船”承重》效果分析今天我完成了科学课《纸“船”承重》的录制。从整体来看整堂课学习气氛浓厚,我用鼓励性的语言调动积极性,关注学习习惯培养;让学生动手实验,直观获得所学知识;让学生互相问答,培养表达能力等一系列教学活动整体感觉效果不错。

其中我感受最深的是:课堂中有效落实了小学科学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小学生科学学习要达到的目标,又是小学生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作为科学老师对这一理念熟记在心,但采用什么方式来落实,方法不同,实效性也不一样。回顾这一节课具体通过教学中的五个环节来实现。1.问题直接导入明确问题目标:直接提出问题做一个纸“船”承重的比赛,并让学生说说要想使比赛公平,你的提议是什么?学生思考并提出可行性方案,制定规则由浅入深,这个设计也照顾到95%以上孩子的认知水平,比较可行。猜测实验在学生利用多种感官参与制作纸船,并验证承重后,老师及时将数据记录下来,学生经过数据的对比,体验并结合自己做船的经验说说,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学生充分利用做纸船实验的直接经验大胆猜测船载重大的原因。这种抽象加形象的思维方式给学生的猜测提供依据,让学生敢猜,让学生相信这个猜测的可能性、可行性,而不是猜测的茫然性。这个设计虽然带点难度,但是学生可以有理有据的针对老师的问题思考,使得思考有序。有效设计把实验材料展示给学生观看,放手让学生小组内设计实验方案并挑选出可行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这个设计比较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同时小组的合作很重要,组长合理的分工,组员的通力配合都是实验正常进行的关键所在,这个设计等于给了所有学生参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4.动手实验让学生根据提供的仪器进行实验验证,在自由探讨的氛围中交流成果,在交流中,学生把自己的思考过程表达出来,其他组的学生认真倾听,找出实验中的误差,学生集体思考想办法,找出不足,改善和减少误差。在这种探讨式交流中,学生学会了知识探究的方法。同时,教师利用适量的资料对学生的实验结论得以认可或补充,落实教学探究目标。5.知识拓展、延伸以相同的船放在加盐的水载重大,与学生之前做的实验形成比较大的差距为内容,激发学生深入探讨,让学生意识到知识的广阔性,意识到人类探究无穷无尽自然的重要性。引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体会浮力知识的连续性、延展性;还能引发建设祖国的使命感。《纸“船”承重》教材分析教材分析:1.教材中的地位本课是小学三年级科学《常见的力》单元的第一课时。这一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动手制作纸船,通过引导学生制作纸船并比赛承重,使学生了解浮力,并探究出承重多的因素,学会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本课主要从A4纸折船研究承重的问题开始,让学生运用一定的观察方法,根据已有经验进行推测及研究,再通过实践证明,认识到影响船承重的条件,并理解浮力的概念及在生活中的应用。对本课的探究是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尽力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探究活动来丰富、提高学生的科学知识探究能力。《纸“船”承重》重在体验观察、动手实验的科学探究方法,是后一课学习的基础。同时在学完本单元后,对浮力再没有明显的探究活动专题,所以本课的学习可以充分借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又能为以后科学探究活动打下知识与能力的铺垫。不同版本的教学教科版这一课的设计是在五年级下册《沉和浮》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研究的,其要求是:自主参与完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探究过程,有计划地对沉与浮这个主题展开多侧面的调查——学习制定包括研究问题、研究方法、研究准备、小组分工在内的研究计划并付诸实施。教材编排上内容比较多,比较深入的探究浮沉的原因,五年级的学生也已经具备了这些探究的能力。下图是教科版的教材截图: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沉浮情况,设计并制作纸船,感知船的载重与什么有关教学难点:用科学的方法判断出自制纸船的浮力大小4.具体落实在认知过程中,把重点放在制作纸船探究承重活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上。训练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这是我在落实探究纸“船”承重所达到的目标。为了有效的落实教学探究目标,我设计以制作纸船承重实验教学为主线,采用发现-探究式教学方法.其次运用谈话法、实验法,通过看、想、做、说、比、读,让学生在教学中全方位参与实验。渗透“提出问题——动手实践——实验探究——探究延伸”的实验思维过程。让学生在疑惑中去探索,在探索中去思考,在思考中去发现,在发现中去发掘,去拓展本课的教材内容及目标。课时分配《纸“船”承重》这节课用一课时进行教学,课的类型以课前搜集资料和课上设计实验的形式为主。《纸“船”承重》实验记录表学校:班级:第组组员第一次垫圈数量第二次垫圈数量《纸“船”承重》课后反思课后反思:《纸“船”承重》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常见的力”中的第一课。学生在平时对身边的浮力已有一定的观察和体验,因此在授课中我本着“两个尊重”的原则既:尊重教材、尊重学生,力求将教材、学生融为一体。所以我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参与科学实验活动,使学生在实验活动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感受科学实验过程,逐步形成正确积极向上的科学态度和情感。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去认识浮力,我也分层设计不同的环节以便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尽量让每位学生都历经研究纸“船”承重的科学探究过程这样也就体现了科学课堂的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下面主要说说我着重抓住两个点来突破难点的:第一个点:由动手实验直观感知转变成从实验结果抽象出科学知识。这种设计的优势在于学生能体会到科学知识的精确性和科学实验的多样性和选择性。课一开始学生就能充分讨论设计活动方案,这个设计很符合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过程,他们观察事物还是直观具体思维占优势,这样设计学生不突兀,认知没有困难;学生又能感觉到这种设计方案可行性,便产生利用科学仪器进行更具说服力的科学实验。从感情上认可精密仪器在科学实验中的准确性。而对于教师,可有效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从而做到因材施教。第二个点:抓住学生渴望动手实验,探求真知的心理,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建立独立意识,可以自己分配任务、合作完成一件事情了。抓住这个特点我设计探究式实验教学的基本思路,设计方案——实验探究——探究延伸。这种设计的优势是学生亲身体验到科学知识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