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阿西莫夫《变人》中的机器人与人
1描述机器人的人类历史科学科文学一直被视为通俗文学,而不是经典文学。但随着人们对科学和人类自身认识的提高,科幻文学越来越被我们所接受,也逐渐受到了学者们的关注。有专家甚至指出,科幻文学是未来文学及文化的主流,因为在日益先进化、复杂化和问题化的今天,科幻文学激励着我们探索人类自身和人类文明的未来。《科幻文学理论和学科体系建设》指出“科幻小说认为,现实最重要的是对人类起源、人类目的、人类最终命运的探寻”(吴岩,2008:33-74)。本文探讨的对象即为著名的科幻小说家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Asimov,1920-1992)具有代表性的机器人小说——《变人》,亦译为《两百年人》(BicentennialMan,1976)。《宇宙秘密:阿西莫夫谈科学》一书中这样写道:阿西莫夫的这些故事一反先前流行的机器人必邪恶的观念,而构想了人与机器人的伙伴关系。正当科幻小说主要在谈论战争和冒险的时候,阿西莫夫则把主题引向了解决令人困惑的难题,他用故事向人们传授科学和思维。(阿西莫夫,2009:455)我们一般都认为,机器人无非是一种机械的、生硬的、理性的科学产物,然而小说中的机器人已经不再是单纯无知的机器了,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人,甚至是一个有智慧、有能力、会创造的人。它已经超越了理性科学定式的机器,上升为了感性的艺术家。更令人惊讶的是,小说中的机器人在种种方面都暗示着人类自身,它已经成为了人类自己的镜子,反应着我们自身的一切。吴岩在评论阿西莫夫的机器人小说时这样写道:比照人类逻辑和机器人的人性、情感、伦理上的差异,将机器人当成另类,当成他者而反观自身。从阿西莫夫奥妙无穷的推理、从疯狂机器人希望统治地球到各类人与机器人争夺地盘、争夺世界主宰权的斗争,所有这些,都透露着我们自身本性的延展,透露着对自身认识的增加。机器人就是我们自己,机器人的社会就是我们的社会,这是许多学者对机器人科幻文学的评述。(吴岩,2008:73)2从自然到人类。这是其与机器人并阿西莫夫对于机器人科幻小说的伟大贡献之一就是“机器人三定律”。阿西莫夫为什么要制定出该三定律呢?除了让机器人忠诚地服务于人类以外,它另有奥妙——人自身也必须服从类似的三定律。第一定律规定了机器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或形式伤害人类,也就是不得伤害创造出它们的主人。那么,我们人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无论是上帝抑或是大自然创造了我们,这条定律都显得十分精当、合理。若从神学的观点出发,上帝创造了我们,那么一个不明自白的道理便是:人类在上帝面前应该谦卑、虔诚,而非试图傲慢地挑战上帝的权威和全能;如果说我们是大自然的产物,那么同样地,在大自然面前我们人类应该怀着敬意与感恩,而非肆无忌惮的破坏伤害它。P科斯洛夫斯基指出,“技术同自然是如何打交道的,并不取决于技术本身,而是取决于人对自然提出的问题”。(1999:4-5)就好比《变人》中我们造就了机器人,它们无论如何也不应该伤害人类,这是它们存在的最基本的前提。第二定律称机器人应该服从人类的命令,即须遵循一定的旨意。仔细斟酌后我们发现,这条定律也是为人类自己量身定做的。因为只要人类生存在大千世界中,就必须遵守上帝的旨意;或者说,大自然孕育了人类,那么人类要想得以延存,不得不循规蹈矩,以符合自然生存法则的方式发展自身。世界的运行总要遵循一定规则和秩序,不论是上帝还是自然制定的,我们人类都应该无条件地服从。事实上,在自然和上帝面前,我们除了顺从,别无选择。第三定律大意为:在不违反前两条定律情况下,机器人要保护自己。这里的关键就在于,很多时候要满足第三定律就难以符合前两条。机器人若要得以保存,经常需要违背前面两定律,因为如果“为自己”,就不得不“舍他人”。人类自身更是如此:为了生存发展,我们常常不顾一切的寻求进步,代价便是违背上帝的旨意,破坏自然的运行法则。张成岗谈到科技时写道,“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卑劣行为的奴隶”。(2005:5-6)实际上,人类多年前已经步入了这种发展轨迹——为了保护和维持自我,我们常常的“越过雷池”,尝试着并不属于自己的角色行为,似乎在藐视上帝,更没有理会无声的大自然,其间我们最依仗和津津乐道的便是“科学”。吴岩认为,“机器人小说打破了上帝造人、上天造人的基本理念,让人类自身成为了造物主。这种变更无疑是一种对自然秩序、神权秩序的颠覆”。(2008:73)阿西莫夫机器人科幻小说的目的正在于此——当我们沉浸在科学铸成的大厦中时(比如能够制造高智慧机器人),自以为能征服天地,于是抛开上帝、蹂躏自然,却淡忘了我们人类在世界中应有的角色和态度:上帝面前、自然之中,谦卑、顺从的人。E舒尔曼曾说,“人必须通过顺从和保护自然来抵制技术的毁灭力量”。(1995:77)从宏观的角度上看,《变人》中三定律只是最基本的原则,而人类与机器人一样,都还面临着其他大大小小许多规律、条令以及法则,这些规定共同权衡制约着机器人和人类的行为,让两者在各自的领地发展延存。写机器人就是写人类自己,机器人就是我们的镜子。“难道人类没有受限于自己的法则吗?”——安德鲁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实质。3发展中的理性与感性相信大家对人类双重性的认识一定不少,然而,通过机器人的双重性来反射出人类的双重性恐怕只能出现在阿西莫夫的机器人小说中了。《变人》的主角安德鲁已经不仅仅只是循规蹈矩的机械,它还拥有着与正常人类一样的显著双重性。因此,阿西莫夫对安德鲁的刻画恰恰是对我们自己的描绘,通过他来映射我们自己,人类的双重性也就更加凸显出来。对此,吴岩一语破的,“科幻作品中的机器人是人类自身的一种镜像。正如当初人们按照自己的形象虚构了神灵的形象一样”。(2008:74)首先,安德鲁与人一样,是理性与感性的结合体。在常人眼里,机器人都是生硬的、惯性的机器,因为它们不得不按照设定的程序和人类给予的命令行事。在小说开端,安德鲁的确表现出了作为机器人的直率,他的作用便是直接听命于主人。然而,小说才开篇没几段,安德鲁就俨然是一位艺术家了:他只用了一把小刀和木头便徒手雕刻出了一个让大家惊叹不已的精美木雕。其间主人称赞道:“安德鲁,这些制作太了不起了。”他的另一个举动更清晰直观地展现了他的理性与感性的双重性——在他的词库中,并没有“艺术家”这个词,但他竟能马上查阅词典并认识了该词。毫无疑问,安德鲁已经从理性上升成了感性,他也许做着机械的工作,但他从不停止对未知的探索,因而他是一台理性的机器,同时也是一位感性的艺术家。反观人类自身,我们每个人不也都是理性与感性的结合么?大多时候我们靠着理性行事,合理、缜密地处理问题,但也有很多时候,我们会让感情、感觉压过理性成为主导,即“心理”超过了“头脑”,从而能够进行体验、品味和创作。这里,安德鲁向我们很好地展示了理性与感性的双重性,其实写的都是人类自身。其次,安德鲁所拥有的人类的双重性还表现在既追求知识、寻求进步,又为过多知识和文明带来的结果而懊恼,而这也是理性与感性相矛盾的体现。佟立谈到科学时说道,“自文艺复兴以来,科学一直被人们视为‘理性与进步’的事业”(2003:95)。安德鲁之所以能够如此出众,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孜孜不倦地追求和探索着知识。他毫不隐晦地说道:“我想知道更多关于人类、世界和其他任何事物”。然而,他的不断学习也带来了一些不良后果。随着他不断认识自己和人类,他开始了一些让人吃惊、甚至是让人不安的举动,例如要求穿上人类的衣服,写自己的书,为机器人争取权利等等。舒尔曼引用维纳的话指出,“我认为机器人可能并且确实超越了其设计者的某些局限,而在这个时候,它们既是卓越的,又是危险的”(1995:182)。怪不得机器人生产公司一心想把安德鲁召回进行研究并试图改造甚至摧毁他。安德鲁不仅理性地助人,更拥有令人类瞠目的感性潜质。我们人类其实也一样:我们变得越来越聪明,思维越来越缜密细微,但是也越来越特立独行、掩饰自己甚至伤害他人,同时也容易被自身感情左右着。所谓的进步与文明真的那么积极美好吗?其实不然,人类世界已经开始变得虚假、复杂和矛盾重重。因此,在进步面前,安德鲁和人类都在双重性之间痛苦徘徊。最后,安德鲁和人类都面临诸多约束和限制,但从根本上说,二者都不懈地追求着所谓的“自由”,而这正好是上述双重性的升华。伊始两者是理性的载体也是感性的艺术家;结果使得他们既追求知识进步,也为其后果担忧;而现在,一方面,理性让他们制定、遵守一定的规则,例如机器人的定律、程序设定,人类的法律、道德等,另一方面他们同时在为“自由”而奋斗。当安德鲁越来越聪慧时,他向主人索要“自由”,让人类吃惊不已,他竟问道:“主人,难道你愿意做一个奴隶吗?”;而人类更是如此,当我们意识到自身的成就和智慧时,似乎在想尽一切办法获取更大、更主动的自由,以至于有些过了头。当人类上天入地、发明飞机大炮、甚至是创造与人类近似的“机器人”时,不知道我们是不是已经忘记了自己的角色,抑或是淡忘了生物最基本的自然法则。在约束面前,机器人和人类都选择了较大程度的“自由”——安德鲁不做机器人了,而人类在创造更伟大的机器人。因此,不难发现,在《变人》中,机器人和人类的感性都超越了理性。但滑稽讽刺的是,人类绞尽脑汁设计能够代替自己的机器人,而创造出来的机器人却想方设法成为人类生物。最终,他们都成功了:机器人越来越智能,几乎可以做任何事情;而安德鲁也如愿地摆脱了机器,成为了真正的人。然而,小说不经意间已经透露出了阿西莫夫对于人类过分依赖科学、挑战上帝和自然的看法。吴岩认为,“阿西莫夫所致力的是人类与机器人不渝的友谊,是所谓‘碳/铁’文化的共存共生”(2008:72)。人类惊叹机器原子细胞的伟大并自豪于利用该技术代替人造器官,“但是,原子细胞是非人类、不合人性的”,这一句话似乎在宣告:人类终究是生物,生老病死乃天道,阿西莫夫在其《你知道吗?现代科学中的100个问题》说道:“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从最简单的细胞到最大的红杉树,都包含着水作为它们的最普通分子,这似乎是我们所知道的一切生命特征”(1980:187)。若人类硬要创造长生不老的奇迹,已经违反了自然法则,犯了大忌。安德鲁“变人”后的命运也证实了——人,终究是要受到自然定律的约束!不要试图违背、挑战天道!当然,阿西莫夫也曾说,“这并不是因为我们这个物种比别的物种更凶狠和更邪恶,而是因为更聪明的缘故”(2000:320)。因而,人类与机器人必须在属于自己的文化下共存。“人类虽犯过种种错误,但从文明产生以来已走过漫长的历程,并且仍有漫长的道路需要奋力跋涉”。(1998:210)4人类历史的安定性是人类而终身教育的未来《变人》给我们展现了机器人安德鲁成功的从一个机器变成人的生动故事。他的成长暗含了他从理性到感性的蜕变——前者使得他很好的服务于人类,而后者则让他认识世界、追求权利自由、摆脱人类,最后变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东省聊城市东方中学2025届初三第五次检测试题语文试题含解析
- 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电子商务英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山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市场营销双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苏州市高新区市级名校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统一检测试题初三英语试题含答案
- 湖北民族大学《现代生物学专题》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武昌职业学院《数字信息检索与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生态学原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南宁学院《通信仿真》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第四联盟重点中学2025届初三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B卷)含解析
-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新媒体文案创作》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境自用物品申请表
- 急性胰腺炎护理业务学习课件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导论》完整版课件(全)
- 《枪炮、病菌与钢铁》-基于地理视角的历史解释(沐风学堂)
- 压电陶瓷精品课件
- 教学课件·植物组织培养
-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8-人之初市级优质课课件
- 基于仿真的轴承动力学分析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
- 丽声北极星分级绘本第二级下Eek,Spider 教学设计
- (高清正版)JJF 1908-2021 双金属温度计校准规范
- 测量成果验收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