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_第1页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_第2页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_第3页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_第4页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一章三角形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11.1.1三角形的边——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分类及三边关系一、新课导入1.导入课题:三角形是我们早已熟悉的图形,你能列举出日常生活中形如三角形的物体吗?对于三角形,你了解了哪些方面的知识?你能画一个三角形吗?2.学习目标:(1)记住三角形的有关概念.(2)会用符号表示三角形,会对三角形进行分类.(3)能说出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并能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解决相关问题.3.学习重、难点:重点:三角形及其有关的概念;三角形的分类.难点:三角形三边关系及应用.二、分层学习1.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教材第2页到“思考”前的内容.(2)自学时间:5分钟.(3)自学要求:认真阅读课本的内容,划出你认为是重点的语句.(4)自学参考提纲:①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②对照右边的图形,指出三角形的边、角、顶点.线段AB、BC、CA是三角形的边,点A、B、C是三角形的顶点,∠A,∠B,∠C是三角形的角.③三角形的边有几种表示方法?对照右边的图形写出来.除了②中的表示方法,还可以用a,b,c表示.④用符号语言表述右图的三角形记作:△ABC,读作:三角形ABC.⑤什么是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之间有什么关系?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⑥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用图示的方法表示它们之间的包容关系.2.自学:同学们可结合自学指导进行自学.3.助学:(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三角形的知识在小学已经学习过,本节知识是对三角形知识的系统学习,而本层次主要是学习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及两种特殊三角形的概念,学生能很快接受.②差异指导:a.引导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概念中“首尾顺次相接”的意思;b.让学生认识到三角形的表示方法不是单一的.(2)生助生:学生围绕各自的学习疑点进行互助交流.4.强化:(1)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及等腰三角形的意义.(2)练习:如图,共有6个三角形,其中以AC为边的三角形是△ABC,△AEC,△ADC;以∠B为内角的三角形有ABC,△DBC,△EBC.1.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教材第2页“思考”到第3页“探究”之前的内容.(2)自学时间:5分钟.(3)自学方法:思考三角形的分类方法.(4)自学参考提纲:①想一想:研究三角形,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可以从角和边这两个方面着手.②试一试:按角分,可以将三角形分为哪几类?按边分,可以将三角形分为哪几类?按角分,可以分为三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按边分可以分为两类: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而等腰三角形又包括底边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③议一议:你能用图示的方法表示三角形按边分的情况吗?2.自学:同学们可结合自学指导进行自学.3.助学:(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按角分类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按边分类部分学生理解等边三角形为什么放在等腰三角形中时可能会存在一定困难.②差异指导:教师对个别学困生进行点拨指导.(2)生助生: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三角形的分类标准是什么.4.强化:三角形的分类标准,按边的分类.1.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探究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2)自学时间:5分钟.(3)自学方法:任意画出一个三角形ABC,思考:从B点到C点有哪几条路径?并比较各路径的长度.(4)探究提纲:①如图,假设一只小虫从点B出发,沿三角形的边爬到点C,有两条路线,路线B→C最近.根据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于是得出结论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②在三角形ABC中,可以得出:AB+BC>AC,AC+BC>AB,AB+AC>BC.③由②还可以得出:AC-AB<BC;AB-AC<BC;BC-AB<AC.由此又可得出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另一个结论是: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④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为什么?a.3、4、8b.5、6、11c.5、6、10a.不能,因为3+4<8;b.不能,因为5+6=11;c.能,因为5+6>10.⑤动手完成例题,看看你的方法和书上的方法一样吗?谁的更好?⑥思考例题(2)中为什么要分情况讨论?2.自学:同学们可结合自学指导进行自学.3.助学:(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这节课中探讨三边之间的不等关系.三边关系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学生通过观察能直接得出结论;“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的结论部分学生很难推导.其次,例题的解法比较多,但是学生还不习惯用方程的知识解决几何问题,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认知困难在哪里.②差异指导:a.引导学生先用观察或测量的方法,归纳三边之间的不等关系,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教师讲解推导过程.b.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完成例题,然后说说书上这样做的好处,让学生形成用代数方程解决几何问题的意识.(2)生助生: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帮助.4.强化:(1)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2)归纳例题的解题要领.(3)练习:①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4cm,只知其中一边的长为7cm,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7或8.5cm.②下列长度的线段不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A.3,8,4B.4,9,6C.15,20,8D.9,15,8三、评价1.学生自我评价(围绕三维目标):学生总结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及存在的困惑.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1)表现性评价:对学生在学习过程的态度、方法、成果和不足进行点评.(2)纸笔评价:课堂评价检测.3.教师自我评价(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经历观察、猜想、实验、数据处理、归纳、类比等思维过程,从中获得数学知识与技能,体验教学活动的方法,同时升华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一、基础巩固(每题10分,共50分)1.下列说法:①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②三角形按边分类可分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③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大于第三边;④三角形按角分类应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其中正确的有(B)A.1个B.2个C.3个D.4个2.如图,下列不等关系成立的是(C)A.PA+PD>AMB.PN+PD>ADC.PN+PM>MND.PA+PM>MN3.下列长度的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D)A.3cm,12cm,8cmB.6cm,8cm,15cmC.2cm,3cm,5cmD.6.3cm,6.3cm,12cm4.如图,为估计池塘岸边A,B的距离,小方在池塘的一侧选取一点O,测得OA=15米,OB=10米,A,B间的距离不可能是(D)A.20米B.15米C.10米D.5米5.已知三角形的一边长为5cm,另一边长为3cm.则第三边的长x的取值范围是2cm<x<8cm.二、综合应用(第6题20分,第7题10分,共30分)6.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等于4,另一边长等于9,求这个三角形的周长.解:如果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4,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4,4,9.因为4+4<9,此时不能构成三角形.如果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9,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4,9,9,所以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4+9+9=22.7.如图△ABC中,AB=AC,AD=BD=BC,则图中有3个等腰三角形.三、拓展延伸(每题10分,共20分)8.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0厘米.(1)若已知腰长是底长的2倍,求各边的长;(2)若已知一边长为6厘米,求其它两边的长.解:(1)设底边长为x厘米,则腰长为2x厘米.x+2x+2x=20解得x=4.所以三边长分别为4cm,8cm,8cm.(2)如果6厘米长的边为底边,设腰长为x厘米,则6+2x=20,解得x=7;如果6厘米长的边为腰,设底边长为x厘米,则2×6+x=20,解得x=8.由以上讨论可知,其他两边的长分别为7厘米,7厘米或6厘米,8厘米.9.观察下列图形,完成后面的问题.(1)第十个图形中共有55个阴影三角形.(2)用正整数n表示第n个图形中阴影三角形的个数.解:(n2+n)11.1.2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一、新课导入1.导入课题:在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中,除了它的三边外,还有它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的意义、作法和发现的规律性结论.2.学习目标:(1)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的意义.(2)会画出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3)结合图形写出三种线段分别得到的相应结论.3.学习重、难点:重点: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的意义和画法.难点:结合三角形高、中线和角平分线的定义探索相应的规律结论.二、分层学习1.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教材第4页《11.1.2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的第1自然段.(2)自学时间:6分钟.(3)自学要求:认真阅读课本的内容,划出你认为是重点的语句.(4)自学参考提纲:①表述出什么是三角形的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作垂线,所得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②如图1,∵AD是△ABC的高,∴AD⊥BC于点D(或∠ADB=∠ADC=90°).反之,∵AD⊥BC于点D(或∠ADB=∠ADC=90°),∴AD是△ABC中BC边上的高.③请画出下列三角形三边上的高,并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发现:三角形的高可以在三角形内,也可以在三角形边上,还可以在三角形外.2.自学:同学们可结合自学指导进行自学.3.助学:(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三角形的高,这部分知识实际上是探讨线与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学生会作锐角三角形的高,但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三边上的高线,学生容易混淆,所以应跟踪学情点拨引导.②差异指导:引导学生找准要作哪条边上的高,及掌握直角三角板的两条直角边的用法.(2)生助生:学生互助交流不同类别三角形的高的画法.4.强化:(1)强调三角形的高线是一条线段.(2)作三角形高的方法.(3)练习:如图,写出以AE为高的三角形.解:△ABE,△ABD,△ABC,△AED,△AEC,△ADC.1.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教材第4页《11.1.2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的第2自然段到第5页的第1自然段.(2)自学时间:6分钟.(3)自学要求:认真阅读课本的内容,结合图形划出你认为是重点的语句及存有疑点之处.(4)自学参考提纲:①连接三角形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②结合右图填空:∵AD是△ABC的中线,∴BD=CD=BC.∴S△ABD=S△ADC=S△ABC.反之:∵BD=DC,∴AD是△ABC的中线.③画出下列三角形三边的中线,说说你的发现.发现:它们的中线都在三角形内部且相交于一点.④要找到一块质地均匀的三角形钢板的平衡点,你应怎样做?作它的三条中线,交点即为平衡点(即重心).2.自学:同学们可结合自学指导进行自学.3.助学:(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重点了解学生对画中线的基本步骤,及三条中线交于一点即重心的掌握.②差异指导:引导学生寻找画中线的方法:a.先要找准边的中点;b.连接该中点与这边所对的顶点的线段.(2)生助生: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学习疑难点.4.强化:(1)强调三角形的中线是一条线段.(2)三角形的中线的概念和中线的画法.(3)练习:如图所示,AM是△ABC的中线,若△ABM的面积是20平方厘米,求△ABC的面积.S△ABC=2S△ABM=40平方厘米1.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教材第5页图11.1-5到“练习”前的内容.(2)自学时间:6分钟.(3)自学要求:认真阅读课本的内容,结合图形完成参考提纲.划出你认为重点的语句和学习疑点.(4)自学参考提纲:①定义:三角形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对边上的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②结合右图填空:∵AD是△ABC的角平分线,∴∠1=∠2=∠BAC.反之,∵∠1=∠2,∴AD是△ABC的角平分线.③如右图,△ABC中,∠B、∠C的平分线相交于O,∠A=70°,则∠BOC=125°.④画出下列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你有什么发现?发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都在三角形内部且相交于一点.⑤你怎样来区别三角形的高线、中线、角平分线?三角形的高线垂直于三角形的边;三角形的中线平分三角形的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平分三角形的角.2.自学:同学们可结合自学指导进行自学.3.助学:(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探究角之间的数量关系,学生已经掌握了量角器的用法,能很快地画出一个已知角的角平分线.②差异指导:引导学生从概念、画法等方面区别高线、中线、角平分线.(2)生助生: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帮助解决学习中的疑惑.4.强化:(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概念及其画法.(2)练习:a.如图①,AD是△ABC的中线,AE是∠BAC的平分线,则BD=DC=BC,∠BAE=∠CAE=∠BAC.b.如图②,BD是△ABC的角平分线,DE∥BC,∠DBC=20°,求∠AED.解:∵BD是△ABC的角平分线,∴∠DBC=∠ABC.∵DE∥BC,∠DBC=20°,∴∠AED=∠ABC=2∠DBC=40°.三、评价1.学生自我评价(围绕三维目标):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和存在的困惑.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1)表现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成果及存在的不足进行点评.(2)纸笔评价:课堂评价检测.3.教师自我评价(教学反思):本课时教学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体形式,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提供学生创新的空间与可能,再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合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独立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一、基础巩固(每题10分,共50分)1.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都是(C)A.直线B.射线C.线段D.垂线2.如图,在△ABC中,AD是角平分线,AE是中线,AF是高,则:(1)BE=EC=BC;(2)∠BAD=∠DAC=∠BAC;(3)∠AFB=∠AFC=90°;(4)△ABC的面积=BC·AF.3.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且与BC相交于点D,∠B=40°,∠BAD=30°,则∠C的度数是80°.4.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A.三角形的三条高一定在三角形内部交于一点B.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一定在三角形内部交于一点C.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一定在三角形内部交于一点D.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中线、角平分线分别交于同一个点5.如图所示,在△ABC中,∠1=∠2,G为AD的中点,连接BG并延长,交AC于点E,CF⊥AD于点H,交AB于点F.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①AD是△ABE的角平分线②BE是△ABD的边AD上的中线③CH是△ACD的边AD上的高.A.1个B.2个C.3个D.0个二、综合应用(每题10分,共20分)6.直角三角形两锐角的平分线所夹的钝角为多少度?解:如图,△ABC中,∠B=90°,AD、CE是△ABC的角平分线,则∠DAC+∠ECA=(∠BAC+∠BCA)=45°,∴∠AFC=180°-(∠ECA+∠DAC)=135°.所以直角三角形两锐角的平分线所夹的钝角为135°.7.如图,AD是△ABC的边BC上的中线,已知AB=5cm,AC=3cm.△ABD的面积为acm2,(1)S△ABC=2acm2;(2)△ABD与△ACD的周长之差为2cm.三、拓展延伸(每题15分,共30分)8.在△ABC中,AD是∠A的平分线,DE∥AC交AB于E,EF∥AD交BC于F,试问EF是△BED的角平分线吗?说说你的理由.解:EF是△BED的角平分线,理由如下:∵AD是∠BAC的平分线,∴∠1=∠2.∴DE∥AC,∴∠5=∠2=∠1.∵EF∥AD,∴∠3=∠5,∠4=∠1,∴∠3=∠4,∴EF是△BED的角平分线.9.在△ABC中,∠ACB=90°,CD⊥AB于D,AB=13,CD=6,BC=10,求AC的长.解:∵S△ABC=AB·CD=AC·BC,AB=13,CD=6,BC=10,∴AC===7.8.11.1.3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稳定性探究与应用一、导学1.导入课题:盖房子时,在窗框未安装好之前,木工师傅常常先在窗框上斜钉一根木条(如右图),为什么这样做呢?2.学习目标:(1)知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没有稳定性.(2)体验稳定性与不稳定性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3.学习重、难点:重点:三角形的稳定性.难点:三角形的稳定性的应用.4.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探究三角形木架、四边形木架在外力作用下形状是否发生改变.(2)自学时间:10分钟.(3)自学方法:实验操作,观察归纳.(4)探究提纲:①自主探究:a.如图(1),把三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架,然后推拉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不会改变b.如图(2),把四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四边形木架,然后推拉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会改变c.如图(3),在四边形的木架上再钉一根木条,将它的一对顶点连接起来,然后推拉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不会改变②议一议:从上面实验过程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与同伴交流.三角形木架形状不会改变,四边形木架形状会改变,这就是说,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不具有稳定性.斜钉一根木条的四边形木架的形状不会改变,原因是四边形变成了两个三角形,这样就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③看一看,想一想: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在生活中都有广泛应用.你知道课本图11.1-8和图11.1-9中的例子,哪些是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哪些是利用四边形的不稳定性?你能再举一些例子吗?钢架桥与起重机是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活动挂架和伸缩门是利用四边形的不稳定性,还有相框的支架是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纸箱是利用四边形的不稳定性.二、自学同学们可结合探究提纲进行自主探究.三、助学1.师助生:(1)明了学情: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学生接触的比较多,所以掌握起来也比较快.(2)差异指导:引导学生把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结合在一起学,重点掌握三角形的稳定性,理解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如何稳定一个多边形.2.生助生:学生之间相互指导操作,然后交流讨论.四、强化1.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应用.2.练习:(1)有下列图形:①正方形;②长方形;③直角三角形;④平行四边形.其中具有稳定性的是③.(填序号)(2)铁栅门和多功能挂衣架能够伸缩自如,是利用四边形的不稳定性.(3)要使五边形木架(用5根木条钉成)不变形,至少要钉上2根木条.五、评价1.学生的自我评价(围绕三维目标):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和存在的不足.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1)表现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成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