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综合说明1.1主体工程概况1.1.1工程概况30km,交通方便(见交通位置图)。设计生产能力为15万t/a。矿区位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贵州省经济贸易委员会、贵州省国土资源煤矿整合、调整布局方案的批复意见》(黔煤办字【2006】97号)的文件精神整合、调整而成。该煤矿煤炭资源较丰富,赋存条件较好,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项目的建设非常必要和可行的。1.1.2项目基本情况(更改数据)哲庄煤矿形状为一个不规则的多边形,平面上呈多边形,东西长1430米,南北宽1830米,面积约2.464平方公里,由5个直角拐点坐标面积约为2.464km²,保有资源总量为·万t,设计可采储量·万t。整合后矿井主要由工业场区、储煤场区、临时排矸场、运煤道路、办公生活区等五大部分组成,设计生产能力15万t/a,服务年限7.8年,年排矸量0.75万t(折合为0.42万m3),建设总工期为5个月(含准备期2个月)。煤矿建设共开挖土石方量0.43万m3(其中地面工程0.11万m3,井筒岩巷工程量0.32万m3),回填土石方0.20万m3,排弃土石方量为0.23万m3,以上均为自然方。工程项目总投资为908.75万元,吨煤投资60.58元,项目无拆迁安置。哲庄煤矿区拐点坐标表1-1拐点XY123451.1.3项目区介绍煤矿区位于云贵高原乌蒙山区,最高点位于矿区中部,海拔标高1927.2米;最低点位于矿区北东部,海拔标高1480米;相对高差447.2本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13℃,最高34.1℃、最低-9.6℃。年平均降雨量1243mm,多集中在6-8月,此段时间内降雨量累计可达670-680mm。平均风速为2.3m/s,最高风速为20.0m/s,多为东1.1.4项目前期工作及设计进展情况1.1.5编制深度及设计水平年根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深度与主体工程设计深度相一致的原则,本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为初步设计深度。本项目为建设生产类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设计水平年为项目投产后的当年或后一年。本项目于2006年10月开始施工,2007年3月投产,因此,相应的水土保持方案设计水平年为2006年。本方案服务年限共计7.8年(包括建设期5个月)。1.1.6项目整合前后基本情况(1)矿井整合前基本情况1.2项目所在地的水土流失防治区划分情况项目区属水力侵蚀分区中的北方土石山区,其土壤容许流失值为侵蚀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为中度水土流失区,项目区原地表侵蚀模数为2600t/km²·a。工程所在地在《哲庄煤矿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公告》和《哲庄煤矿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公告》中,均属于重点监督区。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执行二级标准,由于项目区年平均降水量大于600mm,为中度水土流失区,因此对防治标准中个别标准进行了调整,防治目标为:施工建设期:土壤流失控制比0.5,拦渣率90%。设计水平年:扰动土地治理率96%,水土流失总治理度86%,土壤流失控制比0.5,拦渣率95%,林草植被恢复率96%,林草覆盖率22%。1.3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评价本矿井设计生产能力15万t/a,根据井口及工业场地位置,结合场地地形、外部运输、供电、煤层赋存条件及本矿现状,主体工程设方案I:以**煤矿新建的主井和副井作为矿井的主井和副井,东部以**煤矿斜井为排风井设一双翼下山采区,西部以**煤矿斜井作为方案Ⅱ:以哲庄煤矿新建的主井和副井作为矿井的主井和副井,从水土保持角度讲主体选择的二个场地具有的优缺点详见表1-1,从表中可见方案Ⅱ在水土保持比较中占优势,本方案同意方案Ⅱ为推序号方案一方案二1场地地质情况利用原有场地,场地平坦,场址处未发现滑坡、泥石流、崩塌等不良地质现利用原有场地,场地平坦,场址处未发现滑坡、泥石流、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2扰动地表面积利用原有场地,占地5.8hm²,扰动地表面积小利用原有场地,占地5.6hm²,扰动地表面积小。3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项目区无水土保持专项治理,损坏植被与原地表面积较项目区无水土保持专项治理,损坏植被与原地表面积小。4弃渣量工业场地已平整,挖填方量小,弃渣量8860m³。工业场地已平整,挖填方量小,弃渣量9640m³。5水土流失量新增水土流失量新增水土流失量78.41t6水土流失危害危害周边耕地危害周边耕地7限制因素无无(2)主体工程设计的水土保持工程分析评价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在发挥主体工程自身作用的同时,也具有减少径流冲刷、保护水土的功能。但就整个工程而言,由于行业差异,设计侧重点的不同,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设计的深度有些还不能满足水土保持方案初步设计阶段的要求,有些没有具体量化典型设计,在判断这些措施是否满足水土保持要求时需要重新分析论证。因此,本方案从防治水土流失角度出发,对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进行分析论证,并纳入本方案的水土保持体系中,形成一个完整的水土保持防护体系。现对主体工程设计的水土保持工程统计见表1-2(分区评价详见“5.4主体工程设计的水土保持工程的分析与评价")。项目区工程名称单位数量工业场区排水工程m储煤场区排水工程m临时矸石场区运煤道路区办公生活区排水工程及绿化工程m/公顷m1.4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面积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包括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总面积35.01hm²,其中,项目建设区面积4.71hm²,直接影响区面积30.3hm²(地面工程影响0.92hm²,塌陷区29.38hm²)。1.5水土流失预测结果经预测,工程建设将扰动地表面积4.71hm²,损坏水土保持设施总面积4.71hm²。共开挖土石方量6185m³(其中地面工程2948m³,井筒岩巷工程量3237m³),回填土石方量1350m³,排弃土石方2412m³(其中石方2412m³),以上均为自然方。本项目工程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量为161.65t,新增水土流失量78.41t。根据预测,确定本项目建设期水土流失重点防护区域为主井工业土流失重点防护区域为主井工业场地区、排矸场区和输水管线区。1.6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主要工程量本方案共划分成6个防治区,即工业场区、储煤场区、临时排矸场区、运煤道路区、办公生活区和井田塌陷区。总体布局为:对工程各建设区的裸露区域进行绿化,补充临时措施;对井田塌陷区提出水土保持定性要求。根据不同防治分区、不同措施类型的典型设计推算,新增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主要有:①工程措施主要为挡水墙80m,排洪渠135m,排水沟850m,②植物措施总面积为1.13hm²,其中种植乔木臭椿677株、栾树150株、毛白杨640株、桧柏640株,③临时措施为临时排水沟570m,临时土袋拦挡456m³。1.7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本工程项目水土保持总投资为68.83万元,其中工程措施费20.7万元,植物措施费6.0万元,临时措施费5.14万元,独立费用30.84万元,基本预备费1.88万元,水土保持补偿费4.28万元。方案实施后(即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后),建设期的土壤流失控制比0.55,拦渣率97.4%;设计水平年扰动土地整治率97.0%,水土流失治理度86.9%,土壤流失控制比0.55,拦渣率100%,林草植被恢复率98.3%,森林覆盖率24.0%。1.8结论与建议按本方案各项防治措施实施后,不仅可以有效控制本项目建设过程新增的水土流失量,还能大大降低项目区原地表水土流失量,改善(1)本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要与当地水土保持规划和区域治理方案协调进行,把工程建设水土流失防治分区与区域水土流失治理有机结合,达到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目的,以较低的投资取得最大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对工程的监督和管理。求开展工作。施工中对开挖弃渣实行"先挡后弃",注重临时防护措施1.9水土保持方案特性表哲庄水土保持方案特性表项目名称哲庄煤矿技术改造流域管理机构***水利委员会涉及省区涉及地市或个数涉及县或个数项目规模15万t/a总投资(万土建投资(万动工时间2007年10月5日完工时间2008年3月5日设计水平年2008年项目组成建设区域长度/面积挖方量(m³)填方量(m³)工业场地区储煤场区临时排矸场区运煤道路区办公生活区国家或省级重点防治区类型省级重点监督区地貌类型低山丘陵地貌土壤类型褐土、棕壤气候类型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植被类型暖温带落叶林带原地貌土壤侵蚀模数防治责任范围面积(hm²)土壤容许流失量项目建设区(hm²)扰动地表面积(hm²)直接影响区(hm²)损坏水保设施面积(hm²)建设期水土流失预测总量(t)新增水土流失量(t)新增水土流失主要区域工业场地、排矸场、运煤道路区防治目标扰动土地整治率水土流失总治理度土壤流失控制比拦渣率(%)植被恢复系数(%)林草覆盖率(%)分区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工业场地区种乔木260株灌木1000株临时排水沟220m,临时土袋挡墙176m³储煤场区种乔木700株临时排矸场区种乔木580株临时排水沟350m,临时土袋挡墙280m³运煤道路区种乔木567株办公生活区截排水沟种灌木2280株投资(万元)水土保持总投资(万元)独立费用(万元)水土保持监理费(万元)监测费(万元)6补偿费(万元)方案编制单位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电话/地址/邮编址联系人电话/传真/电子信箱联系人电话/传真/邮箱2.总则2.1目的及意义50'23”;27°19′22"-27°20′21”。面积约2.464平方公里。该项煤矿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以下简称《水保方案》,编制本《水保方(1)编制本《水保方案》,有利于明确项目建设单位在建设的同时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目的。(4)该《水保方案》的编制,有利于"三同时"制度的落实。水土持工程的资金来源。(5)《水保方案》的编制,有利于指导下阶段水土保持工程的施工2.2编制依据2.2.1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29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1993年8月1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28日);(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令,1998年11(5)《XX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1992年12(6)《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8月29日);(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8月29日);(8)《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年9月,1998年4月修改);(9)《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7年8月);(10)《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二十九号令,1994年7月5日。2.2.2部委规章30日水利部第5号令公布,根据2005年7月《水利部关于修改部分水利2000年1月31日);(3)《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2002年10月14号令2004年9月15号)。2.2.3规范性文件充规定》的通知(水利部水保监[2001]15号,2001年6月6日);(3)《关于印发"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通知》(国务院、国发[2000]38号,2000年11月26日);利部水建管[2003]第79号,2003年3月4日);利部水保[2003]第89号,2003年3月5日);利部、国土资源部[2004]165号,2004年5月31日);发[1998]52号);(10)《财政部、国家计委关于发布2004年全国性及中央部门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目录的通知》(财总[2004]21号);厅、省财政厅、省物价局1994年8月18日);2.2.4采用规范标准(1)奸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10)《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水利部,2003年6月);(11)《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水总[2003]67号。2.3技术文件及资料《贵州省赫章县哲庄煤矿普查地质报告》;2.4设计深度及设计水平年目的设计水平年为工程验收后第一年,因此本方案的设计水平年为20063.1项目的基本情况哲庄煤矿区南部距哲庄乡政府约0.5公里。地理坐标:104°49′31"-104°50′23”;27°19′22"-27°20′21"。勘查区平面上呈多边形,东西长1430米,南北宽1830米,面积约2.464平方公里,由5个直角拐点坐标圈定(见表1-1):表1-表1-1拐点XY12345由哲庄煤矿区至镇雄县城约30km,交通方便(见交通位置图).3.1.2技改前的基本情况(1)矿界原哲庄煤矿建井于2001年,生产能力为3万t/年,后技改(9万t/年)还未完成验收,属于小型煤矿,开采许可证号:5200000142053,矿区范围由9个拐点圈定(拐点坐标见表3-5),开采标高+1520m~+1300m,矿界面积2.3672km²。表3-5原哲庄煤矿矿区范围拐点坐标统计表拐点编号X坐标Y坐标拐点编号X坐标Y坐标162738495开采标高:+1520m~+1300m矿区面积:2.3672km²(2)地面生产场地水处理场地、供电系统、供水系统(生产生活消防水池)组成。(3)井下开采K2煤层底板岩层中,倾角6°,主斜井揭穿K3煤层后布置运输大巷及回采巷道,采用联合布置,分层开采;回采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全部垮落法控制顶板;机械通风、排水、运输。技改前主要对K2、K3煤层进行开采,矿界范围内的K1煤层+1510m标高、K2煤层+1465m标高、K3煤层+1470m标高以上已基本采空。(4)生产设备煤矿主井采用一台电动机功率40kW的SD-800型皮带机运输,大巷采用一台电动机功率40kW的SD-800型皮带机运输;原煤采用JT1.0型单滚筒提升绞车,0.75型矿车运输;通风采用电机功率为现基本留为技改后的哲庄煤矿用。2、矿井技改后对原矿井的延用和废弃情况主体设计根据技改前三个矿井的具体情况综合分析后,分别废弃原金竹林煤矿的工业场地及井筒、原大沙地煤矿的风井场地及井筒,将原大沙地煤矿的工业场地和排矸场延用为矿井技改后的排矸场,改造原哲庄煤矿工业场地及井筒等作为矿井技改后的生产系统。矿井名称保留情况废弃情况原金竹林煤矿排水沟、挡土墙、挡渣墙。工业场地、排矸场、井筒由于停产已久,场内建构筑物已拆除,现场内等其他生产设施。已无房屋建筑。原大沙地煤矿工业场地、排矸场作为技改后的排矸场。风井场地及井筒等生产设矿井房屋建筑保存较好,需进行拆后才能利用和恢复植被。原哲庄煤矿延用原生产场地、行政福利设施场地、场内道路、污水处理场地、供电系统、供水系统及井筒等生产系统作为技改后的生产系统。无3.1.3技改后的基本情况现赫章县哲庄乡哲庄煤矿由原大沙地煤矿3万t/年、原金竹林煤矿3万t/年和原哲庄煤矿9万t/年(技改)未验收技改而成,设计生产能力为15万t/年,开采许可证号为5200000710999,开采标高+1600m~1000m,矿区范围由14个拐点组成(拐点坐标见表3-8),矿界面积4.93hm²。表3-8技改后哲庄煤矿矿区范围拐点坐标统计表拐点编号X坐标Y坐标拐点编号X坐标Y坐标182934567开采标高:+1600m~+1000m矿区面积:4.93hm²场地区、排矸场地区、附属系统区4部分组成,占地面积4.93hm²,其中原有3.04hm²,新增1.89hm²;另有废弃场地面积0.91hm²,主要详见表3-9技改后哲庄煤矿项目组成及占地情况项目组成占地面积技改后概况矿界范围矿界由14个拐点组成,面积为413.70hm²,生产能力为15万t/a。工业场地区生产场地区在延用原生产场地主井、风井、储煤场等设施的基础上,在工业场地东南角新增0.39hm²,新建副井及机修车间。行政福利设施场地区原哲庄煤矿行政福利设施能满足项目技改后需求,不再新建。临时排矸场地在工业场地东南角副井场地前,面积0.10hm²,为新增。场内道路原哲庄煤矿场内道路能满足技改后的生产运输需求,不再新修场内道路。原有面积2.25hm²,新增面积0.49hm²。排研场地排矸场主体设计将原大沙地煤矿工业场地及排矸场作为技改后的排矸场,为满足堆渣需要并在冲沟内新增0.36hm²。排矸场连主体设计新增0.04hm²修筑长130m,宽3m区接道路的排矸场连接道路。原有面积0.66hm²,新增面积0.40hm²。附属系统污水处理场地原哲庄煤矿污水处理场地能满足技改后的生产生活污水处理需求,不再新建和改扩建,技改后将继续延用。炸药库主体设计在工业场地东面300m处新建地面炸药库一座,并新修一条连接道路长100m,宽4m。炸药库连接道路供电系统煤矿技改后,将延用原哲庄煤矿工业场地内的变电所等供电设施,不再新建;电源将从场外直距约1km的拟建大丫口35kv变电站,牵引双回路电源,共需四根电杆,供水系统原哲庄煤矿生产生活消防水池能满足技改后的生产运行需求,不再新修水池,只需新增临时占地0.02hm²,从水源点埋管原有面积0.06hm²,新增面积0.09hm²。废弃场原金竹林煤矿工业场地煤矿技改后,该部分作为废弃场地,本方案将采取措施防护治理。地原金竹林煤矿排矸场煤矿技改后,该部分作为废弃场地,本方案将采取措施防护治理。原大沙地煤矿风井场地煤矿技改后,该部分作为废弃场地,本方案将采取措施防护治理。为临时占地根据《赫章县楼下镇哲庄煤矿(技改)开采设计方案》,矿井设计生产能力15万t/年,属于小型矿井,工程特性见表3-10。表3-10赫章县楼下镇哲庄煤矿(技改)工程特性表项目名称赫章县哲庄煤矿(技改)项目法人赫章县哲庄煤矿建设地点贵州省赫章县哲庄乡矿井工程矿井范围走向长/平均宽井田面积煤层特性可采煤层数3层可采煤层总厚度首采煤层及厚度首采K;煤层,平均厚1m矿井开拓设计生产能力15万t/年开拓方式斜井开拓达产时井巷长度/体积年排矸量(矸石率1.5万t/年采煤方法倾斜长壁后退式顶板管理方式全部垮落法服务年限9.3年储量资源地质储量1060万t设计可采储量195万t供水水源泉水供水管道长度日最高用水量(生产、生活)供电供电电源拟建35kv大丫口变电所线路长度约为1km工程建设区永久占地临时占地土石方开挖地面工程土石方开挖量地面工程土石方回填量地面工程弃土石方量井巷工程岩巷开挖长度/工程量井巷工程煤巷开挖长度/工程量工程进度建井工期26个月(含准备期2个月及联合试运转2个月)工程投资总投资3431.49万元土建投资283.53万元吨煤投资228.77元3.2工程总体布局路4个亚区。现分述如下:(1)生产场地区布置于工业场地东北侧,即坐标X:2808545~2808620、Y:35513615~35514010之间,占地面积1.57hm²,其中原有面积1.18hm²,(2)行政福利设施场地布置于工业场地西南侧,即坐标X:2808415~2808545、Y:积1060m²。(3)临时排矸场(4)场内道路公路309省道连接,长200m,宽4.5m,全为原有,用于工业场地生(1)污水处理场地(2)炸药库(3)炸药库连接道路兴义主干公路309省道爬升至+1460m与炸药库连接,道路长100m,(4)供电系统所在工业场地中央主井前方西南侧,标高+1485m,面积0.02hm²,为牵引线将从1km外地拟建大丫口35kv变电站立四根杆拉线,新增占(5)供水系统主要由引水管和生产生活消防水池组成,面积0.06hm²,其中引3.3施工组织概况3.3.1井下生产系统β=6°,从K2煤层底板、K3煤层顶板之间掘进297m揭露K3煤层,沿K3煤层倾向布置集中运输机巷(750m),然后布置盘区皮带运输大β=3‰,从K3煤层底板掘进30m,按15°倾角布置暗斜井(100m)至+1453m标高落平后,掘石门(350m)揭穿K3煤层,沿K3煤层倾向布置集中轨道运输巷(798m),然后布置盘区轨道运输大巷;=125°,β=3‰,从K2煤层顶板掘进185m揭穿K1煤层后,以4°倾角施工总回风斜巷(358m)揭露K2煤层,沿K2煤层倾向布置总回风平巷(503m),然后布置盘区回风大巷;α=83°,β=3‰,从K3煤层底板掘进与主斜井贯通。表3-11技改后井筒特征表井筒名称井口坐标井口方位角井筒净断面XY标高(长度主斜井6回风平硐7专用放水平硐9副平硐0矿特点等综合分析。划定的矿区范围内矿井实际开采标高为+1510~1420m,垂高90m,根据矿井揭露煤层赋存情况,设计将矿井划分为程量长6398m,其中岩巷长824m,半煤巷长5574m,开挖土石方30其中岩31半煤表3-12211101运输巷221101切眼岩岩岩岩岩岩半煤半煤半煤半煤岩半煤岩半煤半煤半煤半煤岩岩半煤半煤半煤半煤半煤半煤岩岩支护型式砌碹砌碹砌碹砌碹锚喷锚喷锚喷锚喷锚喷锚喷锚喷锚喷锚喷锚喷锚喷锚喷锚喷锚杆单体锚杆锚杆锚杆砌碹砌碹砌碹断面积(m²)掘5.05.07.95.05.0利用利用新建新建新建新建新建利用新建新建新建新建新建新建新建新建新建新建新建新建新建新建利用利用3.3.2地面生产系统(1)主井地面生产系统:主井采用胶带运输机运输煤炭,通过地面SD—80型胶带输送机(带宽800mm,功率2×40KW,带速2m/s。)将原煤送至储煤场,储煤场容量为1000t,满足矿井生产20天的需井下原煤储煤场汽车装车外运图3-5主井地面生产系统工艺流程图(2)副井地面生产系统:副井布设JT-800/600-30C型单滚筒绞车一台,提升速度1.24m/s。矿井年产矸石1.5万t,由掘进矸石和手选矸石两部分组成(含矸石率10%),从副井运出的矸石由汽车运至矸石场堆放。本方案设置的排矸场容量约9万m³。赫章县楼下镇哲庄煤矿位于赫章县城南西方向,直距约5km,行与兴仁一兴义的主干公路相接,县城至矿区5km;兴仁至最近铁路货站—南昆铁路顶效站40km,交通较为方便,社会汽车运力富裕。(1)供电电源:矿井10kV一回路来自拟建大丫口变电所(35kV)一号母线,供电距离1km;矿井10kV二回路来自拟建大丫口变电所(35kV)二号母线,供电距离1km,形成双回路供电。(2)供电方案:地面变电所,包括低压配电室、高压配电室、高压电容室、检修工具间及器材存放间等。保险和Y5CS-12.7/45型避雷器,再由电缆引入高压配电室。高压配电室内设GG-1A(FⅡ)型防误固定高压配电柜共13台;高压开关柜采用220V直流操作电源,选用镉镍蓄电池直流屏ZKA86型1套,作为控制、保护、信号及事故照明用电。地面动力供电为380V,地面低压供电为单母线分段式接线,选用JDK-1型低压开关柜。终端设2面JDK-1-58型低压开关柜控制,一回路供电,另一回路带电备用。地面其余用单回路供电,地面变电井下采用两回10kV高压下井,电源取自地面变电所不同母线段上。中央变电所内设6台BGP49-10型高压隔爆配电装置,高压母线接线方式采用单母线分段,两段母线并列运行。中央变电所设有KBZ型馈电开关13台、ZBZ-2.5M型照明综合保护器1台、JJB-660型漏电继电器2台作绝缘监测及漏电保护。2、给排水及废水处理(1)给水工程生活用水引自附近泉水,经沉淀净化处理后可供矿区生活饮用,正常涌水量约145m³/d,枯水期约80m³/d。井下排出的水经处理后可作为生产和消防用水。生活供水主要由300m³生活水池敷设长约150m,以静压的方式向工业场地供水;井下消防用水、由管网接管DN100焊接钢管给水管供给,水量、水压分别由工业场地的300m³消防水池保(2)排水工程井下最大排水量约2040m³/d,其中矿井地面生产、生活污废水排放量约120m³/d,井下正常涌水量约1200m³/d,最大涌水量约为1920m³/d。矿井采用1套SWJ-5t/h型生活污水综合处理装置进行处理;生产污水采用较先进的MF系列净水设备处理,该设备采用公称孔径为图3-6污水处理场地污水排放排污一化学清洗加压泵图3-7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3)防洪排涝矿井建设所需的钢材、水泥、木材等建筑材料就近购买,经赫章县至309省道直接运入施工场地。场地平整开挖的土石方及掘井矸石均可用于回填,本项目没有设砂石料场,砂、石料均在附近合法的砂石料厂购买,费用已含水土保持的相关费用。矿井建设外部条件好,根据主体工程设计中施工准备安排,施工期间不需新增临时住房,原有住房可以满足住房要求,不新增施工占地;本项目新建工程量小,大部分场地只是参与平整,有利于施工展(1)井巷工程:分为表土段和基岩段。表土段施工工序为机械支护、铺设轨道、提升矸石、回填、平整、碾压等。(2)地面工程:施工工序为砌筑挡土墙、开挖面上部修建截排水沟、场地开挖与回填、建(构)筑物基础开挖、基础砼浇筑、土方回填场地、地面压实、进料、搅拌、输送、设备安装等。(3)矸石处理及运输方式:井下矸石经副斜井电机车牵引矿车运到临时矸石场后经公路用汽车运至排矸场。3.4.1工程占地本矿井建设占地4.93hm²,其中利用原场地3.95hm²、新增占地按占地性质分:永久占地4.00hm²、临时占地0.93hm²;按项目组成分:主井工业场地2.74hm²、排矸场地区1.06hm²、附属系统0.22hm²、废弃场地0.91hm²。详见表3-13。表3-13哲庄煤矿建设区占地面积一览表单位:hm²合计原有新增永久占地临时占地防治区防治亚区小计原有新增小计原有新增工业场地区生产场地区行政福利设施区临时排矸场1111场内道路排矸场地区排矸场排矸场连接道路444附属系统区污水处理场炸药库炸药库连接道路供电系统供水系统2废弃场地区原金竹林煤矿工业场地原金竹林煤矿排矸场原大沙地煤矿风井场地4根据开采设计方案,地面系统土石方开挖总量为13900m³(土方10501m³,石方3399m³)。其中工业场地区开挖土石方量11991m³,调入掘井矸石13133m³,回填16191m³(石方16061m³,土方130m³),废弃方土方8933m³;排矸场区开挖土石方1086m³,调入掘井矸石120m³,回填石方426m³,废弃土方780m³;附属系统区开挖土石方823m³,区内调入掘井矸石530m³,回填833m³(土方138m³,石方695m³),废弃方土方520m;废弃场地区只有土方回填,回填量为4550m³。以上均为自然方,详见图3-8和表3-14。根据矿井开拓布置及投产时的采区巷道布置,主斜井、回风平硐及专用放水平硐均利用原哲庄煤矿遗留井筒,不需要开挖;副平硐及井下井巷(井下运输巷、回风巷、副平硐暗斜井、总回风斜巷、总回风平巷等等)均为新建,需要开挖,矿井投产时新掘井巷工程量长6398m (其中岩巷长824m,半煤巷长5574m),井巷开挖土石方22876m³,开挖产煤17190m³,煤外售不参与土石方平衡。矿井设计生产能力15万t/年,年排矸量1.5万t(约0.83万m³);生产运行期(9.3年)累计矸石量13.95万t,约7.75万m³。图3-9排矸场库容曲线图哲庄煤矿建设期共开挖土石方量36776m³(其中地面工程开挖土场后期覆土整治,其余4575m²井下土方废弃至排矸场),矿井生产运石方),石质较好的用于修建场内设施,石质较差的石方用于场地平废弃回填行政福利设施区属延用原行政福利设施区无土石方回填石13133场内道路无土排矸场686m³土:450m³石:236m³排矸场连接道路400m³土:330m³石:70m³排矸场连接道路6污水处理场6m³6炸药库250m³土:190m³石:60m³供水系统160m³土:128m³石:32m³TAT井巷开挖方22876m³土:6m³石:270m³炸药库连接道路石:32m³石.13783表3-14项目分区挖方(m³)填方(m³)调入(m³)调出(m³)外借防治区防治亚区小计土方石方石方丑方来源土方去向士方石方来源生产场地区生产场地区31掘井石方行政福利设施区临时排矸场130场内道路38130排矸场区排矸场排矸场连接道路道路排矸场连接道路掘井石120m3方及排矸场石方200m360附属系统区污水处理场6666炸药库掘井石方炸药库连接道路掘井石方供电系统743743供水系统128138废弃场地区原金竹林煤矿工业场地原金竹林煤矿排矸场原大沙地风井场地井巷工程(岩巷)5工业场地及排矸场2683.6主体工程施工进度矿井建井施工准备期1个月,建井期12个月,总工期为12个月,计划于2006年5月开始,2007年6月底结束。3.7拆迁安置本矿井为技改煤矿,主体设计在井田范围内留有保护煤柱,因此4项目区概况煤矿区位于云贵高原乌蒙山区,最高点位于矿区中部,海拔标高1927.2米;最低点位于矿区北东部,海拔标高1480米。属高原侵蚀地貌,地形切割强烈,相对高差447.2米左右。矿区在水系上属长江水本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13℃,最高34.1℃、最低-9.6℃。年平均降雨量1243mm,多集中在6-8月,此段时间内降雨量累计可达670-680mm。平均风速为2.3m/s,最高风速为20.0m/s,4.2地质及构造(一)地层一)二叠系厚>50m深灰、灰黑色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粘土岩、少量灰岩及煤层组厚160—195m灰至灰黄色粉砂岩、细砂岩、泥质粉砂岩。夹1—13层煤。厚60—70m二)三叠系为灰绿、蓝灰色(风化呈褐黄)中厚层、厚层状含钙质粘土质粉厚>30m三)第四系(Q)厚0—15m(二)构造矿区在构造上为轴向近东西的哲庄次级向斜,北翼倾角5-20°,南翼倾角5-15°。矿区外南部有F15断层通过,矿区内未发现断裂构4.3水文地质(一)含水岩组和地下水类型普查区出露的岩石以碎屑岩(玄武岩)为主,分布面积占全区总区及外围的调查,井泉出露较少,常年性溪沟发育,为当地主要饮用地表地下水调查结果表编号性质出露地层流量(L/S)备注溪流溪流溪流溪流民井取样溪流溪流1、基岩裂隙水蓝灰色(风化呈褐黄)中厚层、厚层状含钙质粘土质粉砂岩与粉砂质粘土岩,厚度大于30米。含裂隙水,无泉点出露,调查溪流4处,流隙水,调查泉点1个,流量0.61/s,为弱含水岩组。界。含裂隙水,无泉水出露,含水性及导水性均差,富水性弱。为弱主要分布于第四系松散层中,其岩性溪沟中为冲洪积砂石层,洼(二)地下水的补、迳、排条件水的条件下,在河(沟)谷低洼处形成地下水排泄带。(三)矿井充水因素初步分析风化和构造成因形成的裂隙。由于煤层本身富水差,其顶板以砂泥岩构成,矿井充水主要是因开采破坏上覆地层岩石完整性而产生的裂隙(四)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普查区地表浅部溪沟较发育,且绝大部份资源量均埋藏于地下水位以下和最低侵蚀基准面之上或之下,现开采矿井涌水量弱,主要含(五)矿床水文地质勘探类型型划分为二类二型,即以构造与风化裂隙为主,顶板间接充水,水文(六)供水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水质评价在普查区内坪子场P₃c地层中取水样1件进行化验,其物理性质为无色、无味、无臭,透明。其化学成份见表5-1。据表5-1,普查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为HCO₃—Ca·Mg型水,PH值7.6,为中性水。地表水未有污染迹象。分析项分析结果(mg/L)清澈并微黄嗅和味无总硬度(CaCO₃)固形物(七)供水水文地质条件-供水水源4.4工程地质条件普查区及外围岩浆岩、碎屑岩皆有出露,第四系松散堆积物零星分布。根据岩土的坚硬程度、结构以及物理力学性质,将本区岩石分(1)砂岩岩组包括飞仙关组、长兴组、龙潭组,岩性以砂岩为主。砂岩坚硬性脆,抗压强度高,在深切峡谷地区之陡坡仍然(2)岩浆岩岩组分岩体节理裂隙发育,沟谷两侧易产生崩塌掉块,在山麓地带,经风抗压强度较低,透水性弱,能起到阻水作用,岩质软硬相间分布,岩(2)松散岩类工程地质岩组:由第四系(Q)残坡积的碎石、砂、水充盈后,强度及稳固性更差,常产生小面积的崩落、垮塌及形成泥限于条件未采样测试煤层顶、底板的物理、机械性质,仅根据观察坑道、小窑并访问当地老窑工知:区内煤层顶板多为砂岩、粉砂岩4.5土壤植被4.5.1土壤土壤:矿区地表大部分为第四系黄土、砂石层覆盖,发育的土壤机质较薄,一般只有8cm~12cm,含量在20gkg¹以下,含氮含量不足20gkg',C/N为8.2~10.4,而有效态N、P、K含量比较高。主要剖面特征为:①A层表明有一层松脆的结皮层,呈层状结构,剖面分化不明显。层次发育微弱,有机质较薄,多呈灰黄和棕灰色。②B层出现大量CaCO₃,土体溶淋度较弱,下部出现石膏积聚。土体过黄棕色,多含砾石,背面有石灰沉积。4.5.1植被及动物本矿区天然植被盖度不高,属荒漠草原类型。主要有禾本科、菊科、藜科、豆科和杂草组成。建群植物有茵陈蒿、角果藜、猪毛菜,左右,公顷鲜草产量1500kg左右,蒿属及禾草类为主要优势种,属四等七级草场。人工林主要树种为杨、柳、榆三大常见树种。项目区为老矿区,由于受长期人为采矿及放牧等活动的影响,在矿区内大型动物已不多见,常见的动物有草兔、蜥蜴、家燕、乌鸦、麻雀、紫翅惊鸟及2-3种鼠类,无国家及地方保护物种分布。4.6环境地质概况度资料,普查区地震属基本烈度VI度分布区,同时历史上未记载有大于VI度的地震,区内构造简单,区域稳定性良好。组风化层及松散岩类工程地质岩组大片分布,其强度及稳固性差,极易产生垮塌,因此,区内环境地质条件是较为脆弱的,加上区内雨量充沛,暴雨的频率较高,暴雨后常易诱发滑坡甚至形成泥石流等灾害4.7采煤后地质灾害现象的预测及防治措施对本区采煤后可能出现的灾害地质现象作如下预测:(一)地裂及山体垮塌:龙潭组(P³1)岩体风化后稳固性低,在地下煤层采空而形成大面积采空区时,由于采空造成滑坡体及崩塌,垮落堆积物中水分充盈,在冲沟中就可能产生顺沟(向)而下的泥石流。(一)采煤时采空区整体面积不能过大,应适当增加保安煤柱,以(二)在发现有地裂缝等灾害地质先兆时,应加以处理,如在地表填补裂缝,地表修建排水沟等,以减少地表水下灌,降低崩塌、垮落(三)在地表有居民聚居区及重要建筑物地段,留足保安煤柱。局对以往生产的小窑观察结果:瓦斯实测浓度值未进进展的条件下一般0.02-0.074,最高可达0.5%,二氧化碳浓度值一般0.009-0.06%最高5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本工程选址不涉及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中的水土保持监测站点,重点试验区,不涉及国家确定的水土保持长期定位观测站,不涉及国家划分的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和重点治理成果区,也不在赫章县划分的泥石流易发区、崩塌滑坡危险区以及易引起严重水土流失和生态恶化的地区。工程占地不涉及基本农田保护区,占用的土地通过后期土地复垦,提高了土地利用率。(1)主体工程比选方案的分析与评价本项目设计生产能力15万t/a,根据井口及工业场地位置,结合场地地形、外部运输、供电、煤层赋存条件及本矿现状,主体工程设计资料中,选出了二个场址方案进行比选。经调查,项目区内无制约性因素影响项目建设。方案I:以哲庄煤矿新建的主井和副井作为矿井的主井和副井,东部以哲庄煤矿斜井为排风井设一双翼下山采区,西部以哲庄煤矿斜井作为排风井设一单翼采区。方案Ⅱ:以哲庄煤矿新建的主井和副井作为矿井的主井和副井,主副井为进风井,原哲庄煤矿主斜井为排风井,一矿三井。通过对二个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分析认为,方案I分为两个下山采区,技术上不合理,经济上不合算,管理上较复杂。多作两条下山,多一套提升、排水系统,算总账,投资较大。且利用东部哲庄煤矿的斜风井,增加了占地面积。方案Ⅱ少作一条运输下山和一条轨道下山,减少了投资。且利用原哲庄煤矿的风井,减少了占地,使煤矿的整体布局相对集中,便于管理。从水土保持角度讲主体选择的二个场地具有的优缺点详见表1-1,从表中可见方案Ⅱ在水土保持比较中占优势,本方案同意方案(2)排矸场的选址合理性的分析与评价本项目排矸场选择在工业场地的西侧沟道,该沟道上游为无工业场地,下游为储煤场,在排矸场上游一侧布设了截排水沟,使上游汇水对排矸场的影响降到最小。经调查,排矸场下游没有村庄、学校、农田、水源地等敏感制约性因素。但其下游一侧有煤矿的宿舍楼。从总体上分析,矸石场为临时堆矸场,排出的矸石进行综合利用,平时存量不大,对下游的影响较小。另外,根据当地风向,多为东南风,办公生活区和附近村庄均不受粉尘影响。综上所述,该排矸场所处位置从水土保持角度考虑设置合理。5.3工程占地的分析与评价项目建设区面积面积约2.464平方公里,全部为永久占地,包括工业场地(含主井和副井)占地1.16平方公里、储煤场占地0.40平方公里、临时矸石场占地1.25平方公里、运煤道路占地0.51平方公里和办公生活区占地1.09平方公里。占地类型主要为沟台地3.19平方公里、梯田0.65平方公里、荒草地0.87平方公里。项目所有占地充分利用了面积,虽然工程建设过程中会产生水土流失,但在建设完成,硬化、绿化之后,水土流失得到控制。因此工程占地范围是比较合理的。本项目建设外部条件好,根据主体工程的工期安排,场地平整的施工均未避开了雨季。在施工过程中,山体开挖使地面植被受破坏,表层土裸露,抗蚀能力减弱,失去原有的防冲、固土能力,使其自然稳定状态受到破坏,形成裸露迹地,水土保持功能减弱。其新增水土流失的类型为水力侵蚀中的面蚀、沟蚀等形式。施工产生的弃渣会增加新的水土流失。弃渣结构松散,为水土流失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松散物质源,在弃渣堆置过程中应及时清理弃土弃渣,做好拦挡,防止弃渣流入山沟,造成山沟行洪安全,因此,工程建设过程中应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尽可能减少人为水土流失。但主体工程地面工程建设提出了先拦后弃的方案,土石方调配上尽量减少场地开挖,充分利用开挖土石量来回填,不新建砂石料场等,对有效减少弃土弃渣量、避免或减少了高挖高填区域,对减少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具有积极作用。根据上述情况,工程建设过程中应严格遵循先拦后弃、先排水后工程量、投资应纳入水土保持设计中;以主体工程设计为主、同时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其设计、工程量、投资不纳入水土保持投资,仅对其进行水土保持分析和评价。(2)责任分区原则:对建设过程中的临时征地、临时占地,因施工结束后将归还当地群众或政府,基于水土保持工作具有公益性质的特点,需要将此范围的各项防护措施作为水土保持工程,计入水土保持设计。工业场区是矿井生产的主要区域,其内部设施(如建筑物、拦挡和防洪工程等)的安全性直接影响到矿井的生产效益和矿上职工的生命安全,故主体设计中,对该区域的防护措施作了相应的设计,在满足主体安全运行的同时,也达到了水土保持的要求。(1)截排水工程为防止地表水对场区造成危害,在场区上游(北坡)设置截水石坝拦截降雨形成的地表水,但该坝没有库容,能拦不能蓄,也没有相应的排水渠,本方案将作补充。场地内布置排水盖板沟总长80m,断面为0.5m×0.6m,截水沟和排水沟均采用M7.5浆砌片石砌筑。场区雨水经过排水系统排至场外自然排水沟道,能满足水土保持要工业场地内虽有零星绿化,主体工程设计中也对场地的绿化工程仅作了定性分析和描述,没有具体的典型设计。本方案将作补充。案将从水土保持的角度提出工程施工过程中防止水土流失的临时措施在主体工程设计中对储煤场区防护措施作了相应的设计。主体工程设计中在场区四周布设6处摇臂喷头,及时洒水,减少扬尘污染。同时在其四周布设盖板排水沟,总长150m,截水沟断面为0.5m×0.6m,排水沟均采用M7.5浆砌片石砌筑。但由于煤场地处低洼地带,场地内经常有散煤留在地面,一遇暴雨煤随雨水流入排水沟,排入下游河道。原设计中没有在其出口设置沉淀池,本方案作相应补充。(2)植物防护工程主体工程设计中没有对储煤场的绿化进行设计,考虑到风是煤场扬尘的原因,本方案将对储煤场四周进行降尘绿化设计。根据主体工程设计,排矸场只作为临时排矸场地,所堆放的矸石进行综合利用,所以主体工程设计中设有对矸石场进行水土保持方面绿化工程;三是覆土复耕。由于整合前原煤矿运煤道路,主体设计在整合利用原有工业场地的时候,对原有运煤道路进行拓宽改造设计,拓宽后路面宽6m,路基宽7m,原道路沿地形布设,起伏较小,没有大挖方和大填方,主体设计在加宽、加固路基和改造路面设计中控制了工程量,同时把因改建道路而对地表的造成的破坏和扰动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但主体工程设计中没有对排水沟、行道绿化等进行具体的设计,本方案将进行补充办公生活区在主体工程设计以及实际建设中,从地面排水、场区绿化、路面硬化等都作了较为完善设计和落实,符合水土保持防护要主体工程对井田范围进行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对煤矿开采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具体防治措施,能够满足水土保持要求,具体如下:对出现的地裂缝和沉陷坑、洞、沉陷台阶及时填平修复,因地制宜整治恢复林地、草地、梯田等用地。对采煤后造成沟坡滑塌的地段,也应及时植树种草,恢复植被,防止水土流失。主体设计中对地表沉陷影响区留有保安煤柱,对于地表沉陷形成的塌陷坑,尽量整平、回填造地,易产生滑坡的地方应提前修筑挡土墙、打抗滑桩或削坡减载等,另外,生产期间安排人员经常对地下采煤活动影响范围内地质灾害易发区加以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生态综合治理建议:矿区生态治理应与当地的生态保护统一进行,结合当地的土地利用规划,做好退耕还林,调整不合理的农、林、牧结构,建立合理的林、草、田复合生态系统,采取沟坡兼治措施,工程、植物和农业措施相结合,进行综合治理。综上所述,主设单位对水土保持的意识较好,认识较到位,对项目建设设计了较多的水土保持措施,能减少了一定程度水土流失,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本方案将依据主体工程的设计资料,结合现场实际调查结果,提出工程项目建设的水土保持方案并对不足部分进行补充设计。详见表5-2。表5-2主体工程设计的水土保持工程统计表项目区工程名称单位数量工业场地区排水沟m储煤场区排水沟m办公生活区排水沟m绿化m5.7工程建设与生产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分析建设期是损坏原地貌植被、排放弃土石渣的集中时期,工程建设用地及影响范围内原地貌植被所具有的水土保持功能迅速降低或丧主要表现在:建设过程中大量占用土地、进行场地平整、建筑物等改变了原地貌形态和地表土层结构,同时损坏了植被层,将产生大量的本项目服务年限内生产运行期累计排放矸石3.25万m³,全部堆放到排因采煤沉陷引起地表移动、沉陷等地表变形,改变了原有地表形态,可能引起当地土壤层的破坏而导致植被损坏,从而加剧水土流失;二是因采煤使得地下水水位降低及出露的地表泉眼枯竭,直接影响到地表植被涵养水层水储量的变化,影响地表植被生长(甚至因为缺水干枯而死),降低地表植被覆盖率,加剧水土流失。5.8结论性意见、要求与建议根据主体设计资料,①从工程占地类型、面积、占地性质、施工组织、施工方法与工艺、生产运行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等评价分析,工程选址不在国家划定的相关敏感区范围内,符合《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工程选址的基本要求。从水土保持的角度出发本工程的建设无制约性因素;②从排矸场选址来看,该排矸场选址合理,运距相对较短,地质条件较好,符合《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工程选址的基本要求。从水土保持的角度出发本工程的建设无制约性因素;③从主体工程设计的水土保持工程分析与评价:主体工程中的水土保持工程,具有减少径流冲刷、保持水土的功能。从分析来看:主体工程考虑了部分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本方案认为该措施能够满足防治水土流失的要求,结合这一实际情况,本方案从综合防治水土流失角度出发对主体工程中欠缺的植物措施及施工临时措施作典型的设计,形成一个完整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护体系。在主体设计文件中,防护措施对保护项目区及周边的生态环境具有积极作用和意义,基本能满足水土保持技术规范要求,对主体已设计的水土保持工程,本方案不再重复设计。本方案仅对主体设计中未考虑和已考虑但没有具体设计的绿化措施进行补充和完善。对不能满足水土保持要求,本方案新增相应措施,与主体设计衔接,形成综合水土保持防护体系。综上所述,针对该矿建设生产过程中新增水土流失特征,在综合分析评价主体工程设计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项目的基础上,同时考虑对各区的预防保护,建立以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相结合的生态恢复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土流失量。从水土保持角度出发,主体工程推荐的方案建设无制约性因素,是合理可行。6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分区6.1防治责任范围根据"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的规定,建设项目防治责任范围包括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根据规定,项目建设区主要包括项目永久占地、临时占地、租赁土地、管辖范围等土地权属明确需由项目业主对其区域内的水土流失进行预防或治理的范围;直接影响区是因项目生产建设活动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及危害的项目建设区以外的其它区域,该区域是由项目建设所诱发、可能(也可能不)加剧水土流失的范围,如若加剧水土流失应由建设单位进行防治的范围。根据对煤矿地面系统的布置、施工特点、水土流失特征分析,确定该项目各单项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划分依据如下,详见表6-1。项目组成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确定依据建设区直接影响区工业场地占地范围按场地周边3m计。储煤场地占地范围按场地周边5m计。临时排矸场占地范围按场地周边5m计。运煤道路路基占地按上边坡2m,下边坡5m计。办公生活区占地范围按场地周边2m计。井田塌陷区没有建设区,影响区为井田范围内减去建设区及影响区面6.1.3防治责任范围依据防治责任划分原则和依据,确定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总面积35.01平方公里,其中,项目建设区面积4.71平方公里,直接影响区面积30.3平方公里。详见表6-2。项目分区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平方公里)小计建设区直接影响区小计井田范围内井田范围外工业场地储煤场地临时排矸场运煤道路办公生活区小计井田塌陷区6.2水土保持防治分区6.2.1分区目的根据野外调查结果,在确定的防治责任范围内,先依据主体工程本方案水土流失防治分区遵循下列原则:(1)差异性原则。各防治分区之间的的自然条件、造成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水土流失的特点要具有显著的差异;(2)相似性原则。各防治分区内造成的水土流失主导因子、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局或方向应相近或相似;7.1预测范围和预测时段7.1.1预测范围贵州省赫章县哲庄煤水土流失预测范围为:防治责任范围内除井合项目建设区和影响区的特点,本项目预测时段分为施工期和自然恢复期,预测时段按最不利的情况考虑,超过雨季长度的按一年计算,不超过雨季长度的按占雨季长度的比例计算。根据主体工程设计资料,各单元预测时段详见表7-1。表7-1水土流失预测时段一览表项目区施工期自然恢复期年限年限工业场地区2006年3月~2006年32007年8月~20092储煤场区2006年3月~2006年32007年8月~20092临时排矸场区2006年3月~2006年32007年8月~20092运煤道路区2006年3月~2006年32007年8月~20092办公生活区2006年3月~2006年32007年8月~200927.2参数预测单元划分根据水土流失防治分区,结合本项目特点,水土流失预测单元划分为:工业场地区、储煤场区、临时排矸场区、运煤道路区和办公生活区等5个预测单元。水土流失预测主要是预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人为水土流失,具(2)损坏水土保持设施的面积和数量的预测;(3)弃土弃渣量、排弃矸石量的预测;(4)可能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量预测;7.3.2预测方法(1)扰动地表面积的预测方法根据主体工程设计资料,采用实地调查和统计分析法,在项目区范围内,确定实际扰动的地表面积。(2)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和数量的预测方法根据《贵州水土流失防治费征收管理办法》和有关水土保持技术规范,采用实地调查和统计分析法,确定项目工程建设实际损坏的水土保持设施面积和数量。(3)弃土弃渣量、排矸量的预测方法本项目弃土石方量包括建设开挖回填之后多余部分和生产运行期产出矸石量两部分,其中:建设期根据土石方调配情况进行预测,生产运行期产出矸石量根据主体工程设计中提供的年出矸量进行计(4)可能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量的预测方法水土流失量预测均采用侵蚀模数法进行水土流失预测。水土流失量按下式计算:新增土壤流失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n——预测单元,1,2,3,……n;k——预测时段,1,2,3,指施工期、自然恢复期;M——不同单元各时段新增土壤侵蚀模数,t/(km²·a);△M₁——扰动后不同预测单元不同时段的土壤侵蚀模数,T——预测时段(扰动时段),a。注意:1当各区土壤侵蚀程度恢复到土壤土壤容许值及以下时,不再计算。2当弃土弃渣外表面积每年变化时应分年计算和预测。(5)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的预测根据项目工程布局及施工工艺、项目区地形地貌等,结合实地调(1)原地表侵蚀模数通过对项目建设区水土流失现状调查,结合《土壤侵蚀分级分类标准》为各地类赋予一定量值,加权平均后作为各单元的土壤侵蚀模数详见本方案"4.3水土流失现状"中的表4-7。(2)扰动后地表侵蚀模数根据本项目建设的施工工艺、时序、扰动方式和强度、地面物质组成、汇流状况及相关试验、并结合部分项目的监测结果,以本项目周边部分中小型项目的水土流失情况调查为基础、结合经验分析,考虑到地域和工程性质上存在的差异,作相应调整后等方法综合确定用于本项目。本项目建设期水土流失预测侵蚀模数详见表(3)自然恢复期地表侵蚀模数自然恢复期预测主要是针对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扰动后的地表在自然条件下恢复植被时产生的水土流失。自然恢复初期林草覆盖率在短时间内很小,无法拦截雨滴造成的溅蚀,拦蓄地表径流对坡面、土体的冲刷产生的水土流失等。自然恢复期预测方法采用侵蚀模数法进行,依据对开发建设项目扰动的地表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下的水土流失情况调查,结合项目区实施植物措施地点的立地条件以及经验等综合分析,确定自然恢复期各年的侵蚀模数和流失量,并预测出在自然恢复期内未采取治理措施时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侵蚀模数取值详见表7-2。表7-2哲庄煤矿预测参数取值表项目区原地表侵蚀模数扰动后侵蚀模数[t/(km²·a)]施工期自然恢复期第1年第2年平均第1年第2年平均工业场地区0储煤场区0临时排矸场区0运煤道路区0办公生活区0本项目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扰动原地貌主要是修建工业场地区、储煤场区、临时排矸场区、运煤道路区和办公生活区等扰动原地表。根据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结合实地调查,经预测,项目建设表7-3项目建设和生产过程中扰动地表面积统计表项目防治分区占地面积扰动面积(hm²)未扰动面积小计施工期立运行期工业场地区储煤场区临时排矸场区运煤道路区办公生活区合计7.4.2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和数量项目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项目区地形、地貌都将发生改变,不能发挥或一定时期不能发挥其原有的生态功能。通过查阅主体工程设计资料并结合实地调查,对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和数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项目工程将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为4.71hm²,其中沟台地3.19hm²,梯田0.65hm²,荒草地0.87hm²。各预测单元损坏水土保持设施情况详见表7-4。表7-4项目建设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统计表合计占地面积及类型(hm²)沟台地梯田地荒草地工业场地储煤场临时排矸场运煤道路办公生活区本项目建设期共开挖土石方量6185m³(其中地面工程2948m³,井筒岩巷工程量3237m³),回填土石方3773m³,排弃土石方总量为2412m³(其中石方2412m³),以上均为自然方。本矿井设计生产能力15万t/a,年排矸量约0.75万t,本方案服务年限内累计矸石量5.85万t,按1.8t/m³计算,折合为3.25万m³。本项目建设期、运行期共弃渣3.49万m³。扰动后水土流失总量161.65t,新增水土流失量为78.41t。具体预测结果见表7-5。预测单元预测时段侵蚀面积侵蚀时间新增流失量工业场地区施工期2计储煤场区施工期2小计临时排研场区施工期2小计运煤道路区施工期2小计办公生活区施工期2小计分期合计施工期合计7.4.5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本工程新增水土流失原因主要是工程建设过程中,地表开挖扰动、弃土弃渣在外营力作用下发生加速侵蚀,新增水土流失量集中产生于项目建设区。水土流失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工业场地区在建设过程中对地表的扰动和影响面积较大,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场地平整所产生的水土流失会直接危害场区下游的耕地,导致耕地生产力下降,影响当地居民的生产和排矸场在生产运行期间堆放的矸石堆在外营力作用下易发生加速侵蚀,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拦挡防护措施,堆放的煤矸石会被降雨和地表径流冲刷,直接危害场区下游的耕地,淤积下游的天然排水冲沟,导致冲沟内的流水不能顺利排往下游,加剧洪水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危害。(3)运煤道路区7.5.1预测结论通过对煤矿水土流失程度、强度、水土流失量的分析和预测评价,得出结果如下:(1)根据矿井工程建设区水土流失强度的预测,明确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域为工业场地区、临时矸石场和运煤道路区。(2)预测项目建设将扰动地表面积4.71hm²。(3)项目建设损坏水土保持设施总面积4.71hm²。(4)项目建设共开挖土石方量6185m³(其中地面工程2948m³,井筒岩巷工程量3237m³),回填土石方3773m³,排弃土石方2412m³(其中石方2412m³),以上均为自然方。本项目设计生产能力15万t/a,年排矸量约0.75万t,本方案服务年限内累计产生矸石量5.85万t,按1.8t/m³计算,折合为3.25万m³,本方案服务年限内产生弃渣共计3.49万m³。(5)经预测,本项目在施工期及自然恢复期原生水土流失量(1)对施工进度安排的指导意见根据预测结果,施工期的4个月是新增水土流失较严重的时期,建议在施工中优化主体工程施工进度安排,有效缩短产生水土流失时段。对于难以避开雨季施工的区域应加强此时段水土流失的防护(2)防治措施的指导意见通过水土流失预测和对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分根据预测结果,工程施工期的新增水土流失较为突出,建设期上述各场区布设的工程植物措施逐渐发挥作用,水土流失得到控制,井田塌陷区应作为重点区域进行巡查监测;另外排矸场开始运行,应设置监测点进行监测。8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布8.1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及防治工程所在地在《贵州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公告》和《贵州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公告》中,均属于重点监督区。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规定,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执行二级标准,由于项目区年平均降水量大于600mm,为水平年防治目标的计算见表8-1,施工建设期和设计水平年的防治目标详见表8-2。表8-1设计水平年水土流失防治目标计算表防治目标标准规定按降水量修正按土壤侵蚀强度修正按地形修正采用标准扰动土地治理率水土流失总治理度(%)土壤流失控制比拦渣率(%)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表8-2哲庄煤矿水土流失防治目标施工建设期设计水平年扰动土地治理率水土流失总治理度(%)土壤流失控制比拦渣率(%)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8.2防治措施布设原则防治水土流失。在布设水土保持措施时,应先采取临时性水土保持措施,防止生产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并建成一套完整的水土流(3)生态优先原则。项目工程水土保持措施除采用工程措施以外,同时采取植物措施,并与周边的生态环境相协调。排矸场、储煤场用地除满足容量、安全和防治水土流失等要求以外,还应积极程水土流失为主,以保护主体工程安全、稳定为目标,全面考虑生态环境建设、防洪安全及矿井建设等,构筑成一个整体性系统工程。在主体工程设计中,将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纳入本防治方案,作为水土保持防治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方案对此只进行评价,且列入水土保持总费用。(5)源头控制,减少治理原则。为了不加剧项目建设可能诱发的项目建设区以外的其它区域的水土流失,减少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和投资,在措施布置上力求从源头上控制水土流失的发生发展。8.3防治措施体系和总体布局8.3.1防治措施体系本项目水土保持分区的防治措施体系由工业场地区、储煤场区、临时排矸场区、运煤道路区、办公生活区和井田塌陷区等6大防治根据本方案水土流失预测结果,结合主体工程已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等内容,项目工程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措施体系由预防措施和治理措施两大部分组成,详见图8-1和表8-3。预防措施治理措施水土保持防治措施体系预防措施治理措施水土保持防治措施体系临时排矸场优化主体工程设计排水沟(有),排洪渠(新)绿化(有),防护林(新)排水沟(有)防护林(新)排水沟(有)防护林(新)排水沟(新)道路两旁绿化带(新)排水沟(有)绿化(有),周边防护林(新)表8-3项目工程水土保持分区防治措施体系表防治分区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工业场地区利用多余土石方,防止弃土石渣乱堆放。组织和施工工艺;合理设计施工时序;正确堆放工业场地平整及道路基础开挖时的耕作层表土,施工结束后合理利用表土恢复耕作和场地排水沟(主体已有)排洪渠(新增)绿化(主体已有)防护林(新增)临时拦挡,临时截排水储煤场区排水沟(主体已有)防护林(新临时排研场区排水沟(主体已有)防护林(新临时拦挡,临时截排水运煤道路区排水沟(新增)路旁绿化带(新增)办公生活排水沟(主体绿化(主体已临时拦挡,临时截区3、建立水土保持工程管护制庄度0已有)有)防护林(新增)排水8.3.2防治措施总体布局析评价煤矿主体工程设计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项目的基础上,把工业场地区、排矸场区和运煤道路区作为防治的重点区域,建立以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相结合的生态恢复体系,最大限度植被恢复等;临时措施为施工过程中采取的临时拦挡和排水措施,8.4防治工程典型设计8.4.1工业场地区防治措施典型设计工业场地区在主体工程设计中具有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布设工程措施水计算,排洪渠矩形断面设计,断面尺寸为深1.0m,宽0.8m。排洪渠采用浆砌石砌筑。总长度为135m。新增工程量为浆砌石植物措施失防治措施侧重于防护林设计。同时作好场区道路两侧的绿化。②绿化美化与水土流失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在绿化布置时,遵循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尽量做到防护与美化相结合。场区四周的生态保护以保护现有植被为主,适当补植,加强管护。③适地适树原则。主要选择优良的适生树种。绿化树种遵循乔木、灌木相结合,常绿、落叶相结合,并根据各种花木的开花期合理安排种植。在树种的选择上,以当地优势品种为主。(2)树种选择依据树种选择时充分结合项目区立地条件和场地设施功能的要求,同时考虑景观性、防尘、抗(或吸收)有害气体功能和宜选择乡土树种为主。确定工业场地区的树种选择有良好吸烟滞尘性能的臭椿树、栾树、女贞、冬青;空闲地块的美化树种选择金叶女贞和小叶①臭椿树:落叶乔木,为阳性树种,喜生于向阳山坡,能耐干旱及盐碱,主根发达,深根性,萌芽力强,且生长速度快,对有毒气体及灰尘抗性较强。广泛作为庭荫树、行道树、工矿防护林及风②栾树:落叶乔木,高达20m;是一种喜光,稍耐半荫的树种;耐寒,耐干旱和瘠薄,适应性强,喜生于石灰质土壤,耐盐渍及短期水涝。深根性,明蘖力强,生长速度中等,有较强抗烟尘能力。③女贞:常绿乔木,适应性强,喜光,稍耐阴。喜温暖湿润气候,稍耐寒。不耐干旱和瘠薄,适生于肥沃湿润的微酸性土壤。根系发达。萌蘖、萌芽力均强,耐修剪。抗二氧化硫和氟化氢。⑤冬青:冬青为亚热带常绿乔木,枝叶茂密,树形整齐,历来作为城乡绿化和庭院观赏植物,喜温暖气候,有一定耐寒力,适生⑥金叶女贞:木犀科女贞属半绿小灌木,海拨2000m以下,温度-5℃~28℃,性喜光,耐阴性较差,耐寒力中等,适应性强,对土壤适应能力较强,耐污染,常用于庭院绿化和绿篱。⑦小叶黄杨:黄杨科常绿小灌木,树干灰白光洁,枝条密生,面亮绿色,背面黄绿色。海拔1300m以下的地区都能生长,对土壤萌生性强,耐修剪。常用于庭院绿化和绿篱。主要树种种植技术指标见表8-4。表8-4主要树种种植技术指标树种整地方式整地规格直径×坑深株距苗木规格臭椿树穴状3春植米径4cm、高2m、带栾树穴狀3春植米径≥6cm、带土球女贞穴0.7×0.5春植米径≥5cm、带土球冬青穴0.8×0.5春植米径≥3cm、带土球金叶女贞穴状0.4×0.3春苗冠幅0.3~0.5m、带土球小吐黄杨穴状0.4×0.3春植苗冠幅0.3~0.5m、带土球(5)抚育管护技术杂草、修剪及保护管理更新复壮等。绿化管理工作分为重点管护和一般管护两个阶段。重点管护阶段是指栽植验收之后至3~5年,其管护目标应以保证成活、恢复时间管护阶段。主要工作是修剪、土、肥、水管理及病、虫、杂草防治等。在各区醒目地方设立警示牌,防止人为破坏,并应根据管护期的不同,进行月份检查、季度检查和年度检查。月份检查和季度检查的重点是浇水、整形修剪、扶正、踏实以及病、虫、杂草防治等;年度检查的内容是保存率、覆盖率等。(6)新增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工程量本区在场内道路两侧及场区周边布设栾树150株,臭椿110株;在建筑物、硬化面积之间的空地布设乔灌草植物防护措施,金叶女贞520株、小叶黄杨480株。植物措施总面积0.29hm²。临时措施设计(1)临时措施设计原则工程施工过程的临时防治措施主要是加强施工期管护、尽量减小因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合理调配土方,安排施工时序,防止挖方过多堆积。在建筑用土、石、沙等堆放场地应设置明显标志集中管理。施工场地内设临时蓄水沉淀池,聚集施工期污水并进行处理复用,严禁直接排入河道,主要采取以下临时措施:①施工应避开大风和暴雨天气,临时堆料必须在周围进行拦挡。②施工场地应作好排水工作,场地要及时平整、碾压。③工程施工要严格按照方案设计程序挖土、堆放、填土,坚决杜绝随意弃土石和不按程序施工。④工程施工要尽量减少临时占地。鉴于本项目及该区的特殊性,施工中的水土保持防治措施主要以临时防护措施为主,如临时拦挡和临时截排水措施。临时拦挡措施主要是利用开挖的土方装袋后就地拦挡施工开挖的土石方,回填时再拆袋回填,多余的土方可用于项目区绿化覆土用。临时截排水沟渠主要是在场地周边开挖的土渠,用于引排场内积水和减小坡面径流对开挖面的冲刷,减少水土流失量。(2)新增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工程量临时排水沟220m(0.4m×0.4m),临时土袋挡土墙176m³。8.4.2储煤场区防治措施典型设计储煤场区在主体工程设计中已布设了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木结构建筑维护木工承包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婚庆服务市场前景分析婚庆协议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木材采购与木材行业技术培训合同3篇
- 2025年度个人二手房交易资金监管合同范本4篇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停车场车牌租赁与安全管理合同4篇
- 2025版民间借贷合同要点识别并规避四种借款人风险4篇
- 二零二五年度棉布面料环保认证与检测服务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民爆物品储存安全责任合同4篇
- 2025年度汽车文化体验馆租赁合同4篇
- 2025年物业管理公司委托管理合同范本3篇
- 辽宁省抚顺五十中学2024届中考化学全真模拟试卷含解析
- 2024年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4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创新班数学试题真题(答案详解)
- 家长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 GB/T 292-2023滚动轴承角接触球轴承外形尺寸
- 2024年九省联考高考数学卷试题真题答案详解(精校打印)
- 军人结婚函调报告表
- 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实名制登记管理规定
- 北京地铁6号线
- 航空油料计量统计员(初级)理论考试复习题库大全-上(单选题汇总)
- 谅解书(标准样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